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曲目講解第十級上_第1頁
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曲目講解第十級上_第2頁
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曲目講解第十級上_第3頁
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曲目講解第十級上_第4頁
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曲目講解第十級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曲目講解第十級(上)周銘孫第十級一共有四項內容。在樂曲分組上,第十級和第八九級是一樣的,分別是“基本練習”、“技巧性練習曲”、“巴洛克古典風格樂曲”和“浪漫近現代風格樂曲”。第一項內容是基本練習。第十級的基本練習一共有六組,包括了從一個降號到六個降號的大小調音階和琶音,是六組“降號調”。彈奏時音階和琶音需要向與反向相結合。第十級和第九級的基本練習比較接近,具體的要求可以參見第九級基練習的介紹。 同樣的方面是減去了大調屬七和弦琶音和小調減七和弦琶音, 增加的是雙手四個音一起的大和弦轉位進行 (具體彈法可參閱第九級中的相關說明) 。 不過在第十級中速度要求更加提

2、高了一點, 是每分鐘 126 拍, 而且所有音階和琶音都是用十六分音符寫成,要同速彈奏。在考試的時候,不能低于這個速度。但如果能力允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彈奏得均勻、流暢,快于這個速度是可以的。第二項內容是技巧性練習曲,一共三首,自選一首。第一首練習曲“博士”(選自兒童園地)德彪西曲這首曲子選自德彪西的兒童園地。德彪西的兒童園地是由六首曲子組成的一個組曲, 是德彪西為自己的女兒寫的。 其中的第一首 練習曲 “博士” ,描繪了小孩子們整天練琴練得十分枯燥,好像“克列門蒂”都彈成“博士”了,當然這不是真的博士, 而是帶有嘲諷意味的。 曲子開頭是模仿克列門蒂 名手之道的練習曲方式來寫的。但是德彪西寫得

3、很有意思 ,他把規(guī)整的織體變出好多花樣, 好像小孩在彈這首曲子的時候, 彈著彈著就想入非非, 開始重復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了,把練習曲彈出這樣那樣的變化 ,像玩兒似的非常高興,越發(fā)揮彈得越興奮。 所以, 相比于一些較刻板的練習曲而言, 這首樂曲完全是一個藝術品。這首曲子速度每分鐘 144 拍,最少每分鐘 132 拍。一開始的時候,和克列門蒂練習曲的織體很像, 但是剛剛到第3 小節(jié)右手就開始有了變化, 忽然把高音從連的變成了跳的,出現一個輕巧的曲調。第 5 小節(jié)開始,曲調上加了連線,變成了保持音,為了旋律連貫,可以加一點淺淺的連音踏板。第7至10小節(jié)非常有意思,第7小節(jié)從PP開始有一個很明顯的漸強又

4、漸弱的力度標記, 可以做得幅度大一點, 多一點表情。 但是第 8 小節(jié)作曲家卻沒有寫要漸強漸弱,完全是在PP 的力度范圍里做的,不要做表情,這樣兩個小節(jié)就有很明確的區(qū)別和變化,第 9 和第 10 小節(jié)也是類似的。所以一定要把每兩個小節(jié)的這種表情對比做出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看譜一定要非常仔細, 因為每兩個小節(jié)之間不僅是表情上的區(qū)別, 在音符上也是有變化與不同的, 練習時一定要加以注意。第 11 小節(jié)是兩只手的交叉,表情是漸強,到達第 12 小節(jié)在左手的 e 音上停住。從第 12 小節(jié)又開始非常輕巧的音流, 左手的八分音符要彈得清楚精巧, 并把強弱的傾向做出來。 第 14 小節(jié)和第 16 小

5、節(jié)左手第一拍的 g 音都要很好地把漸強的高點做出來。第 17 和第 19 小節(jié)有不一樣的表情了,左手的八分音符隨著流在第二拍和第四拍處先強出來一些,隨即立刻漸弱,因為第一拍和第三拍是P,所以第二拍和 第四拍的地方, 根據標示的由強到弱, 一定要把第一個音的強做出來, 此音上可以加右踏板輕點一下。 第 21 小節(jié)漸緩一點, 以區(qū)分樂段, 這之后便又回到主題,開始新的段落。第二次主題和第一次相比有了新的花樣,第 24 小節(jié)起,左手像鳥一樣,在右手上方飛來飛去,非常靈活自如。第 27 小節(jié)開始有優(yōu)美的旋律, 是非常富有幻想的, 拍子可以彈得稍微有一點自由。第 33 小節(jié)開始十六分音符沒有了, 大多是

6、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所以速度雖不變,但音樂本身有緩下來的感覺,中間也有很多表情起伏。從第 45 小節(jié)開始,主題又回來了。這次前10 個小節(jié)都與曲首相同,不一樣的是從第 55 小節(jié)開始,音樂忽然開始上升,逐漸活躍起來,仿佛陽光燦爛、情緒高漲,音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第 57 小節(jié)起每一拍換一次踏板,與左手的曲調很好的連起來。在第 65 和第 66 小節(jié),出現了一個很奇特的表情,每個小節(jié)的前兩拍都是由強漸弱的,而后兩拍又是反著的,是由弱漸強的。第 67 小節(jié)以后情緒非?;顫娤蛏?, 尤其中聲旋律有明確的由弱到強, 要求每一次旋律的漸強都要做得很充分。第 72 小節(jié)的漸強幅度非常大, 直接沖落到后面的

7、低音區(qū)長音。 這里的長音拍子要數清楚,很準確,不要隨意。最后兩小節(jié)的強音要非常干脆直率。這首曲子雖然放在練習曲類里面,但是一切在想象力的啟示下都變得非常有靈氣, 而且越來越陽光燦爛。 德彪西的曲子, 不像之前巴赫的曲子是沒有標識的,需要演奏者自己去處理、理解。德彪西把所有的要求都寫在譜子上,所以演奏者要仔細發(fā)現研究其變化, 從中找出作曲家對曲子的要求, 從而進行理解和體現。這也是到了較高的級別時怎么去讀譜,對大家提出的一個要求。第二首八度練習曲卡本良斯基曲這首八度練習曲是俄羅斯作曲家卡本良斯基的作品。首先,八度技術在第十級的程度時必須進行練習, 因為第十級有很多曲子都會牽涉八度, 對八度沒有一

8、定的掌握的話是無法完成這些作品的。 所以這個階段對八度進行重點地練習是很必要的。這首八度練習曲相對于其他的八度練習曲來說是不太難的一首,是一首以重復音為主,同時加以音階式進行和變化的曲子。彈奏八度根據不同的需要有很多種彈法。 主要分為以手腕動作為主的八度、用手臂動作為主的八度以及用全身、 全臂協(xié)調結合來彈的八度。 這首練習曲的八度大多數重復音的地方是需要手腕靈活和主動去彈奏的。彈奏這首曲子首先要把握這首曲子的情緒和氛圍,在曲首作曲家寫著“快板、帶有很多幻想的,想入非非的”,大家就可以把握一定的表情范圍了。右手開始是很輕的八度重復音,所以,可以采取手腕的靈巧動作,下鍵不要太結實,而要帶有幻想的感

9、覺,音色略顯黯淡、情緒較為平和,好像一個故事開始輕輕敘述。 手腕一定要非常靈活, 使指尖下鍵像雞啄米一樣的動作來彈奏出很輕的八度,敏銳、均勻而輕快。左手的八度較慢而低沉,主要是用手臂動作為主導的。第 8 小節(jié)后半拍開始左手的快速八度出現了,此時曲調在右手,帶有一定的神秘感。這時左手的重復音的彈奏也是一樣的要以手腕靈活動作為主。第 18 小節(jié)開始從P 慢慢漸強上去, 這個時候不能單純用手腕的動作去彈八度了,隨著加強,要慢慢因地制宜為手腕和手臂結合的八度,再到手臂、全身協(xié)調彈奏的八度。 因為手腕的八度適宜于輕快的, 特別是輕快的重復音, 比如李斯特第六狂想曲 中間有很多需要快而輕巧的手腕八度的功夫

10、。 而到強了以后的八度不能單純用手腕來彈, 因為光用手腕的力度不夠, 強時要用手臂的力量協(xié)調來用力。第22 小節(jié)開始的左手八度就是如此,把手臂和全身的力量逐漸加上去以逐步到達曲子的高點。第 25 小節(jié)以后又開始慢慢的漸弱了, 彈奏的時候要注意, 動作要非常精練,指尖非常貼鍵,因為動作過大的話,會使聲音發(fā)出變得很躁。第 28 小節(jié)之后左手只是很均勻的背景。 很輕的用手腕小動作去彈, 此時右手的曲調要彈得很有表 情。八度的技術不是一天兩天的工夫能速成的,所以開始時要很慢地來練習,逐步掌握了再加快。 這首曲子是比較幻想、 充滿神秘感的曲子, 八度也以輕巧為主,只有高潮的時候需要突出些,但強的地方篇幅

11、并不長,也就兩行左右,之后又回到神秘輕巧的音色了。 選這首樂曲也是為了防止有的人認為凡是彈八度就是很響和很用力的, 因此練習這種以非常輕快而有彈性的八度為主, 同時又有較大力度變化的八度樂曲是很有必要的。第三首f小調練習曲(OP.25,No2)肖邦曲這首 f 小調練習曲是肖邦練習曲中技術最容易的一首,考級中選用,也是讓大家體會一下肖邦練習曲的感覺。這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流暢的練習曲,右手要彈得非常歌唱,雖然是快速的音流,但是如何彈奏得非常歌唱,需要用心去感受。左手要把節(jié)奏律動彈出來,每三個音是一個律動,每小節(jié)兩組,在第一組的低音上加一些踏板,因為手可夠到。關于這首曲子兩只手的拍子,有的老師認為右手都

12、是以三連音寫的,所以每兩拍是右手兩個三連音來對左手的一個大的三連音。 這種對法對業(yè)余的學習者是比較難的。但如要有能力的話,可以通過分手先感受好節(jié)奏,再逐步合起來。對一般考生而言,可能采取簡單一些的節(jié)奏處理更為保險,就是每個小節(jié)按兩個大拍去感覺, 右手的六個音對左手的三個音, 這樣的節(jié)奏就會很容易彈奏,也更能表現出節(jié)奏的律動來。 當然, 這是退而求其次的處理, 但也能做到簡潔明快、更易達到流暢。除此之外,右手的快速音流要當作旋律去感受和彈奏,有著曲調自然的起伏,而左手有點類似圓舞曲的圓形律動,要把節(jié)奏“悠起來”,把韻律感連貫始終。曲中左手也有一些要突出的地方,比如第 17 小節(jié)的降 f 音,在這

13、里有著特殊的效果,強調一下有著不一樣的語氣和色彩。類似的地方還有第 36、 37 小節(jié)和第 40、 41 小節(jié)等等,這樣的地方可以稍微加一點踏板來幫助強調音的懇切語氣。曲子的最后一段到第 58 小節(jié)的地方有一個和前面不同的表情, 樂譜上是跳音上加連線,即半連奏的彈法標識出來,要彈得非常晶瑩剔透和悠閑幻想。接近結尾的地方, 第 63 小節(jié)音樂開始變化得與前不同, 非常的優(yōu)雅美妙要用內心去好好感受。曲終的尾聲,節(jié)奏有很大的自由,第 68 小節(jié)的倚音要比較長,完全自由化的來彈,有很多漸慢,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還需特別注意, 曲中第 57 小節(jié)的地方有一個錯音, 此小節(jié)右手的最后一個首是f,而不是

14、g,請大家加以更改。第三項內容是巴洛克古典風格樂曲,一共三首,自先一首。第一首 D 大調奏鳴曲斯卡拉蒂曲斯卡拉蒂一生中寫有五百多首奏鳴曲, D 大調就有很多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奏鳴曲是一首非常歡快、 積極的樂曲。 斯卡拍蒂是一個非常積極樂觀的人,他的作品中也就自然流露著很多歡樂和積極的人生觀和天性。斯卡拉蒂出生于意大利,他在中年的時候去了西班牙宮廷,成為西班牙公主的老師。 公主的琴彈很很好, 他為了公主的學習而寫作了很多的作品, 這些奏鳴曲一開始是為練習的目的出現的, 但因其有高度的音樂性和趣味性, 因此一直流傳至今, 并很受歡迎。 斯卡拉蒂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當年是很新穎的, 他打破了很多當時

15、作曲的程式與規(guī)范, 其作曲技術比當時領先了半個世紀以上。 除此之外, 他的作品中也展示了鋼琴技術的很大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由于他在西班牙待了很多年, 因此, 他很多作品中都有大量模仿西班牙吉他的技術。 其他還有很多華麗技術, 如 快速雙手交叉和大距離跳進等,直到今天都是學習鋼琴的技術難題。奏鳴曲的一開始是快速上下跑動的十六分音符,在D 大調明朗的調性上出現,要求手指非常清楚,很有顆粒性,下鍵很利索、果斷。在第 2 小節(jié)第四拍快速音流由右手交給了左手后, 第 3 小節(jié)右手出現了快樂而朝氣的主題, 很挺拔而有精神。從第 7 至 10 小節(jié)是兩只手的音流輪流交替出現, 兩只手的銜接要做得沒有縫隙,干凈利落

16、。在進行中譜子上有明顯f (第一遍)、p (第二遍)的不同標記, 要仔細做出來。從第 11 小節(jié)開始是第一次雙手交叉, 兩只手的交接要很干凈。 這里要特別注意, 找到跳進的規(guī)律, 尤其是左手需要先單獨把左手拿出來彈, 可以明白音樂的進行是很有規(guī)律的。兩只手的配合要練習得非常順暢。到第 15 小節(jié)是兩只手三度間隔的手指跑動,一直到 16 小節(jié)的第三拍主部告一段落。從第 16 小節(jié)的最后一拍開始是副部。 副題是優(yōu)雅靈活的, 和主題的性格是不一樣的,彈奏時要強調優(yōu)雅、優(yōu)美的一面,與主題有所對比。第 21 小節(jié)的最后一拍開始進入了第二次的雙手交叉演奏, 和前一次有一些不同。 這一次兩只手都更多的是級進

17、, 好像兩條旋律線在一起交錯進行, 但兩只手都是斷奏,都要干凈利落,并半隨著較大幅度的漸強。第23小節(jié)最后兩拍的sf后立即變?yōu)镻P也是很有演奏效果的,要仔細做好。第 29 小節(jié)最后一拍到第 34 小節(jié)的旋律是副題的發(fā)展,延續(xù)了副題優(yōu)雅、優(yōu)美的特點,情感上稍微比前面濃郁一點。從第 34 小節(jié)開始是更難的一種雙手交叉,左手變成雙音了,跳進更遠了。第 38 小節(jié)前半部分以前左手的準確性是重點,而要準確彈奏左手,關鍵是左手要以兩組為一個手位的移動方式來“定位”每一組雙音,也就是說,是每兩拍換一次手位。 類似的是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也每兩拍作為一組有聯(lián)系的指法, 也就是說每次用 123 指 235 指為一個

18、手位移動。第 38 小節(jié)后半拍部分開始左手變?yōu)閱我簦?跳進的距離也越來越大, 這時要想保證左手的準確率,最好可以用右手來作為坐標,在級進中保證準確的位置,左手依此兩面跳進, 就能容易很多。 也就是說, 右手可以不用眼睛看就能準確的彈奏出來, 左手卻要擔負大跳的任務, 眼睛可主要看左手大跳時的高音, 而左手大跳的低音和右手即將演奏的音是同音, 因此折牢有規(guī)律下行的同音, 則可以大大加強彈奏的準確性。第 45 小節(jié)最后兩拍開始至第 47 小節(jié)的雙手相隔的三度進行要很有棱角,把每四個音的第一個音強調出來。從第 50 小節(jié)的最后一拍開始是第二部分。 和第一部分一樣, 也是由流利的十六分音符引出,到第

19、53 小節(jié)的最后兩拍出現的符點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的時值時, 演奏者的頭腦要很清楚, 關鍵要抓住六十四分音符兩頭的從低到高的兩個a 音,這是節(jié)拍的點,六十四分音符有裝飾音的效果,在第三拍彈夠附點八分音符的低音a后,非??焖俚剡M行到第四拍的a音,中間毫無停留,在四分之一折中完成六個音,一氣呵成。接下來第 55 小節(jié)的雙手交叉段落和前面的第34 小節(jié)開始的段落的交叉方式是類同的,只是第 34 小節(jié)是上行的,此處變?yōu)榱讼滦校瑥椃ㄏ嗤?。樂曲后面的部分是基本都是前面出現過的材料,因此在彈奏的時候可以參考前面相關材料的處理方法來進行演奏。 譬如, 第 64 至 67 小節(jié)的技術類型與第22 至 25小節(jié)相同

20、,第77 至 84小節(jié)的技術類型與第 34 至 42小節(jié)相同。第二首第三英國組曲的前奏曲巴赫曲巴赫曾寫過三部組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德國組曲(也稱帕蒂塔),各有六套以舞曲為主的組曲。這首前奏曲選擇其中很重要的英國組曲的第三組。英國組曲的特點是在法國組曲的基礎上,每一首在曲首有一首比較宏大的前奏曲。這首前奏曲是按照古典協(xié)奏曲的形式來寫的, 這里所謂的協(xié)奏曲不是鋼琴和樂隊的意思, 而是一架鋼琴演奏的有充分對比的大型樂曲。用一架鋼琴來模仿樂隊,既有樂隊中的齊奏、合奏,又有主奏、 獨奏, 還有單獨的樂器和全部樂器交叉出現的對比, 從而形成一種協(xié)奏的氣氛和效果。這首前奏曲就是這樣的,十分樂隊化,里面有

21、很多樂器的效果,音響非常豐富,這首前奏曲也是當時巴赫就英國人的約請來寫的。這首樂曲的風格比較宏偉, 因為當時英國的樂曲風格也是非常宏偉的。 我們知道, 亨德爾當時也在英國, 他的很多作品也是風格比較宏大的, 所以這首曲子跟英國亨德爾、 普塞爾的風格比較接近。演奏這首作品,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是巴洛克時期的。歐洲巴洛克時期的建筑多是敦厚的石頭建筑, 講究宏偉對稱。 音樂作為流動的建筑, 演奏時要表現出建筑的結構感。樂曲一開始A 段是一種合奏的感覺,非常挺拔、神氣。從右手到左手主題動機的節(jié)奏要很清楚,很有精神地表現出來。第 16 小節(jié),伴隨中聲部的十六分音符音流,右手的高聲部要留住并突出,做出音樂表情

22、的傾向。第 22 小節(jié)有一個裝飾音雙手基本上是三對二的,右手最后一組是四個音(為了接到后面的a音)。彈奏時要先在慢速中把這些音彈順,才能逐步達到自然流暢的效果。到了第 32 小節(jié)是第一個段落的終止。 在巴赫的作品中要特別注意每個段落的終止式,尤其這首前奏曲中有很多段落,在每段的結尾到下一段開始的部分。 如果把終止式抓住的話, 段落劃分就會比較清楚, 就不會是很沒頭沒尾地連軸轉了。A 段在第 32 小節(jié)結束后, B1 段的第二動機出現了。這個第二動機是比較流動的, 兩個小節(jié)為主, 也有三個小節(jié)。 中間交叉著出現曲首的八分音符的音型。樂譜上有marc.的記號,說明應把八分音符強調出來。第 45 小

23、節(jié)出現了第三動機, 也是很流動的。 第三個動機是用分解音型寫的,要用腕部轉動幫助手指把它彈清楚。B段在第67小節(jié)的第一拍結束。從第67小節(jié)的后兩拍開始了 A2段(第 三個段落)。也是開始在降B 大調,但很快轉入了頻繁的轉調。第四個段落在第124 小節(jié)結束,第五個段落還是從B 段的材料開始,我們把它作為 B3 段。第五個段落在第161 小節(jié)的第一拍結束。之后出現了一個連接段,我們把它作為第六段。連接段開始有一些顫音,在樂譜中寫的是處理為雙手三對二, 右手以十六分音符三連音來寫的。 在快速彈奏中, 三個音會比較合適。 練的時候可以分手先練清楚, 雙手分別把把節(jié)奏弄好 了,再合起來練。第六個段落到第

24、 179 小節(jié)之后,要注意的是第 180 小節(jié)開始的右手八分音符上行是主題的一個新的變形。 主題在前面一般都是從上往下行的, 但這次變化為逆向上行, 整個從下往上走。 大家一分析就可以知道還是主題的動機, 但變化了,所以此處應算A3 段。這首曲子的結束是很有氣勢的,在當時用大鍵琴來演奏的情況來說,就已經是非常宏大的了??傊?,從這首樂曲分為六個段落來看,都是有完整終止的,每段結束的最后 一個音又馬上接著下面的段落開始了,并沒有停頓。因此,把終止式處理好了,作品的結構感就會好得多了。這對于很長的曲子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另外, 樂曲節(jié)奏的感覺要始終統(tǒng)一。 速度的選擇也要按照附點四分音符 (即三個八分音

25、符)q.=6672,也就是每分鐘要彈奏66 至 72 個音符,每個小節(jié)又有三拍, 這個速度提供給大家參考, 在這個范圍中大家可以選擇, 以彈奏出比較穩(wěn)重、神氣的感覺,會比較適合這首樂曲。太快的話容易顯得不穩(wěn)重,太趕,太慢的話就會比較拖沓,顯不出神氣的感覺來了,所以這個速度大家要認真核對。第三首降A大調奏鳴曲(第四樂章)(Op.26)貝多芬曲降A大調奏鳴曲這個樂章是技術性很強的。當時在這首樂曲寫作的時候,因著名的作曲家克拍默寫了一首很好的曲子, 貝多芬則用這首作品和他進行了一次比賽。 初看這首樂曲會覺得技術性很強, 但是這首樂曲更有很強的音樂 性,所以貝多芬是以音樂取勝的。降 A 大高是一個很美

26、好的、可以抒情坦述的調性。這個奏鳴曲的第一樂章變奏曲的主題就是非常優(yōu)美的。 奏鳴曲的第樂章一般是快板樂章, 這個樂章的速度, 在樂譜上已給大家標明, 是每分鐘 116 個四分音符。 這首曲子的一開始似乎很像練習曲, 可是之后很快音樂性的旋律就出來了。 開始的十六分音符既要求技術性、很干凈的彈奏,也要很強調音樂的律動,四個音一組的感覺。中間很多漸強漸弱的標記,要仔細看清并表現出來。第 13 小節(jié)的第二拍開始至第 26 小節(jié),兩只手此起彼落,相互交叉。八分音符的優(yōu)美曲調在兩只手之間不斷交替, 一直到第 27 小節(jié)開始兩只手又一起了。這期間兩只手的曲調有呼應,也有區(qū)別,經常左手的曲調出現時整體效果是p,而右手曲調出現時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