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選修課論文_第1頁
道家哲學選修課論文_第2頁
道家哲學選修課論文_第3頁
道家哲學選修課論文_第4頁
道家哲學選修課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道家哲學姓名:郭勇帆專業(yè):華南理工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班級:光電二班學號:學1561471098課程:道家哲學與文化【摘要】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而道家中所 表現(xiàn)出來崇尚自然的精神,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即便是在我們現(xiàn) 在的社會中也有很大借鑒意義。同樣,道家所主張的精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豐富 的哲學精神也是十分值得我們探討和深入研究的。即便是跨越了幾千年的歷史, 更迭了無數(shù)的朝代,但是這種道家的哲學思想確實顯得越發(fā)的寶貴和重要。以 “道”為核心的道家精神企圖通過揭示萬事萬物的本源來說明

2、一種天道運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的目的。關鍵詞:道家思想;哲學思想;老莊學說目錄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一、道家思想 1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二、政治哲學1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一、“道”論1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二、“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2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

3、ent 三、“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 2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三、自然哲學3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四、養(yǎng)生哲學4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一、以“道”為本的養(yǎng)生觀 4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二、“守靜”觀點4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三、“節(jié)欲”觀點5 HYPERLINK l bookmar

4、k26 o Current Document 五、人生哲學5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一、追求純真人性和人生價值的超越人生觀 5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二、道家人生哲學對人生得失成敗的理解 6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三、道家的生死觀 6參考文獻7一、道家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中形成的一個以“道”為核心的學派。其創(chuàng)立 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思想家莊子(莊周)。后來 道家又與名家、法家合

5、流,又兼取陰陽家、儒家、墨家的長處而形成了黃老學派, 主張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因時因物,無為而無不為。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yǎng) 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雖然道家并 未被官方采納,但繼續(xù)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揉合了道家思想發(fā)展而成。 佛教傳入中國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響,禪宗 在諸多方面受到了莊子的啟發(fā)。道家在先秦各學派中,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這么 多的門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道家思想以其獨特的

6、宇宙、 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xiàn)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道家思想后來被張魯?shù)奈宥访椎赖茸诮涛眨?并演變成中國的重要宗教之一 一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 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張 陵,又稱張道陵,“五斗米道”的創(chuàng)立者,也被認為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者)。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tǒng)治宇宙中一 切運動的法則。就如同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解釋的一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日道”二、政治哲學道家政治哲學是道家哲學宇宙觀、倫理觀、人生觀、思維方式等在政治生活 領域的延展,又是其哲學理性對社會政治技術層面的

7、精神觀照。一、“道”論老子的的政治思想理論的基礎,自然是離不開最為基本的“道”論。其中,“道”是老子哲學的基本概念,也是思想體系的核心。在老子認為,整個世界萬 事萬物都是從“道”那里派生出來。老子以“道”的方法,形成了一套邏輯嚴密 的思想體系來審視社會與政治哲學問題, 顯得高屋建領而又游刃有余。冉者,他 通過最為基本的“道”來說明萬物的演變,從而否定了神造世界,推翻了當時的 宗教世界觀。還有就是老子的“無為自化”“道法自然”的思想,為人們提供了 一種新鮮的政治思維方式,告誡統(tǒng)治者要順勢而為,不要胡作非為。這在當時那 個年代,統(tǒng)治者忙于攻城略地、肆意妄為的大局勢下,就更加顯示出道家哲學的 積極的

8、政治意義。二、“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道家關于政治最為重要的政治主張,自然就是老子的“無為而治”。老子從 “無為自化”、“道法自然”的道論出發(fā),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無為”主要是指順任自然不妄為,消除獨斷的意志和專斷的行為,并不是我們字面上所 理解的什么事都不做。這種主張較為正面的說法叫做“致虛守靜”,是一種順乎 “自然”的行為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老子認為沒有什么是做不成功的。無為政治,首先不能理解為老子一派要取消政治, 讓統(tǒng)治者放棄權(quán)力,解除 對人們的一切束縛。相反,老子正是企圖以“無為”這種更為迂回的手段,來實 現(xiàn)其“治世”的目的;更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權(quán)力;把人們更有效地束縛在自然經(jīng)濟這

9、塊“老死不相往來”的土地上,以實現(xiàn)統(tǒng)治的穩(wěn)定和功利。老子謀求的不是通過統(tǒng)治者的赤裸裸的嚴刑苛法或溫情脈脈的仁義說教來維護統(tǒng)治,而是要造成一種人民的自我智能不發(fā)達的環(huán)境,實行以智治愚,最終導致“圣人”對 廣大的群氓的安穩(wěn)統(tǒng)治??傊献訜o為而治的政治主張,是先民智慧的結(jié)晶。他主張為政若水,順 乎民情,反對妄為擾民,反對窮兵獻武,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在反對當 政者貪欲的同時,也禁絕了老百姓的合理需求,不利于社會發(fā)展;在反對當政者 以智巧擾民的同時,也主張對老百姓實行愚民政策。這些糟粕同樣對后來產(chǎn)生了 長遠的、惡劣的影響,講求民主參與的今天對此必須加以剔除。三、“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道家還有一

10、個重要的政治主張,那就是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老子認為按照 “無為而治”的辦法就可以造就一個理想的社會,即“小國寡民”。老子所描述 的這個理想社會,主要有以下的特征:(1)國小民少,國與國之間,民與民之間互不交往;(2)生產(chǎn)力落后,沒有分工,沒有交換,沒有賦稅,沒有剝削;(3)沒有文化教育,沒有文字,人們無知無欲;(4)雖有國家,但沒有戰(zhàn)爭,沒有暴力鎮(zhèn)壓,沒有紛爭欺詐,人們之間自 由平等,民風純樸自然,人人都過著“甘食、美服、安居、樂俗”的閑適生活。老子的小國寡民說“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 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純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安

11、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保ò耸拢┖苊黠@,老子的這些美好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在貪暴統(tǒng)治者的 壓榨下所遭受的苦難,表達了下層人民對暴政的抗議,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對 美好自由生活的無比向往,因而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和進步性。三、自然哲學道家的生態(tài)自然觀主要集中反映在 “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中,強調(diào)人并不是 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這種思想與我們當今社會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 諧相處的觀念是不謀而合的。而所謂的“天人合一”,就強調(diào)了人與自然并不是 誰屈從于誰的關系,而是一種不去刻意而為的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 體現(xiàn)出來就是一 種“物我同一”的境界。莊子認為,“

12、天”和“人”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 則指的是人為的一切,也就是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而有意思的是,人為兩個字 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從而要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的那些“偽”的雜質(zhì)。 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這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些什么,規(guī)定什 么。因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嘗試去忘掉什么,去忘記自己的成心、機心、分別心。 在這種情況下,就用不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因為這些宣傳、教化、 勸導,在道家看來,都是人性中的“偽”,是需要摒棄的東西。人活在世上,猶如“游于羿之轂中”,到處充滿危險。

13、羿指君主,轂指君主 的刑罰和統(tǒng)治手段。對于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diào)的,“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 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 所以莊子不愿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叭瓴恢蝠B(yǎng)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 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yǎng)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 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螭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 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是追求自由。與佛教相類似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有悲的一面。齊物論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

14、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 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 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 不芒者乎?” 莊子認為如果能做到“齊物”,那么他便能達到“逍遙”的境界。 這是莊子哲學中另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個體精神解放的境界,即無矛盾地生存于 世界之中。莊子并不否認矛盾,只是強調(diào)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莊子用“無為” 來解釋這一術語,與老子不同,這里“無為”是指心靈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 在,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被稱為“無待”,意為沒有相對的東西。這 時,人們拋棄了功名利祿,“乘天地

15、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边@句被 普遍認為逍遙游一篇主旨,同時也是莊子一書的主旨。這是一種心與“道” 合一的境界。四、養(yǎng)生哲學一、以“道”為本的養(yǎng)生觀在道家眼中,任何人和事物都離不開“道”。而在老子看來 ,自然界是人類 生命的源泉,人在自然界產(chǎn)生,按照其客觀規(guī)律發(fā)展變化。正如素問說:“人 以天地之氣,土,四時之法成?!膘`柩還指出:“天暑衣厚則媵理開,故評 出。天寒則媵理閉,氣澀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說明人與自然息 息相關。因此養(yǎng)生首先就得法“道”,意即老子極力主張的“清靜無為”。所謂 “清靜無為”并非什么事情都不干,而是提倡適其自然,順應客觀規(guī)律“,無為 而無不為”(老子),

16、這樣才能“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老子在齊物論中描述了風吹萬竅而發(fā)出不同的聲響,完全是風的自身作用,并無精神主宰或造物者的作用,說明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事物運動有其 自身的原因,因而含有唯物主義和辨證法的成份。 這也表現(xiàn)在他對人的生、死問 題的看法上,具有辯證的思想。莊子認為生、死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把人的生死看 作是陰陽之氣運動的自然過程,這種生死“氣化”的觀點,在中國思想史上產(chǎn)生 了深遠的影響,對中國古代養(yǎng)生思想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守靜”觀點老子說:“守靜,篤也。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于其 限,日靜,靜是謂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闭f文 上說

17、:“靜,審也。人心審度得宜。一春一事必求理義之必然。則雖繁勞之極而 無紛亂?!睆酿B(yǎng)生來說,就是要明達人生的道理,懂得生命活動的根本規(guī)律。素 問上說:“夫自生通天下者,生之本,本于陰陽?!比说纳顒泳驮谟陉庩?這對矛盾體的相互作用,同時陰陽又只有在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下,人體機能 才能正常生機不息,健康長壽。守靜就是要懂得這個道理,另外人的精神情志活 動也應適度,否則也會破壞陰陽的相對平衡,致使疾病發(fā)生。如素問具體的 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暴樂暴苦,始樂后苦, 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這一切都說明人民應懂得生命運動的道理 , 只有懂得此理,人的行為和精神情志

18、活動才會適其度而不妄 ,卻病延年長生久 視。莊子認為,神靜自然形正:“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練功時, 必須不為外境所動,以意念誘導入靜,氣平形正,恬淡自然。雜念紛紜,思想無 窮,顯然是傷神害生的,所認識“靜然可以神病”。唯有專一,入定,才能“靜 然”,莊子還說:“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莊子因襲老子之說,把這種“解心釋神”的壯志釋為“歸”。心神“歸根” ,才 能“低乎天理,因其固然”盡養(yǎng)生之能事,這樣的“守靜”才能長命百歲。三、“節(jié)欲”觀點老子認為養(yǎng)生應當節(jié)欲,他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

19、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 去彼就此?!币虼?,他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去甚,去奢,去泰”。 他認為追逐榮利,嗜欲過多,都是招災惹禍、百病叢生的根源。素問也指出: “以酒為漿,以忘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 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崩献舆@一養(yǎng)生觀, 后世醫(yī)家也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如東漢著名醫(yī)家張仲景在 傷寒論療中就痛斥 了那些“競逐榮勢,止踵權(quán)豪,孜孜汲汲,唯各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 華其外而悴其內(nèi)”的人。晉代醫(yī)家葛洪也主張“念醇守樸 ,無欲無憂”。唐代醫(yī) 家孫思邈也極力主張“少欲”,認為“多欲則智昏”,“縱情恣欲”,“皆損

20、壽 命”。因此,老子告誡人們要“甘其食,羲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恬僧清心,節(jié) 制嗜欲。這樣才會“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莊子則認為:養(yǎng)生莫差于養(yǎng)精寡欲。他將酒色過度視為養(yǎng)生的畏途 ,飲食之 問,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形用而不休則弊也;精用而不已則勞也。因此莊子在養(yǎng) 生方面總結(jié)為:“即使駿馬,也經(jīng)受不起漫無休止的馳騁。只有節(jié)欲,才能長命 百歲?!蔽?、人生哲學一、追求純真人性和人生價值的超越人生觀道家認為,要擺脫現(xiàn)實生活的苦痛,實現(xiàn)人生價值,就必須去除對外在物的 欲望和追求,通過精神的自我提升,使自我超出憂患的氛圍,實現(xiàn)對自身狀況的 超越,從而達到道體合一的境界。所以道家強烈地主張要“去欲”

21、,認為唯有去 除引發(fā)事端的“物欲”,才能回復世間的安寧,才能尋回迷失的自我。老子聲稱“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 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老子三章)莊子也認為,要實現(xiàn)生命的超越,矯正和消解被世俗社會扭曲了的人性, 首先就要除“機心”,破情結(jié)、利結(jié),唯有破除欲望,去除世俗的迷障,才能還 人以自然之真。在莊子看來,世間的貧貴、窮達、毀譽都是身外之物,都是暫時 的現(xiàn)象,真正具有永恒價值的,是人的生命本身。于是他提出了 “外物”的超越 方法。即把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從自己的心中驅(qū)趕出去。 這樣人的精神便從世俗的 物欲的泥潭中

22、超拔出來,思想便可在心靈的無窮環(huán)宇中遨游飛翔,泯滅世俗的“機 心”,去拓展個體心靈的無垠空間,揚棄世俗的價值,小我的拘限,以求個體生 命的高揚與主體精神的提升,使世俗的我上升為宇宙的我,以致“天地與我并生, 萬物與我為一”。二、道家人生哲學對人生得失成敗的理解道家人生哲學主張對人生得失成敗的超越,對功利物欲的淡泊,對無憂無慮、 安時處順的精神自由的追求,這是種超越的人生觀、恬適自在的人生觀。這種人 生觀對于物欲橫流、泛濫成災的當代社會,對于利欲熏心、不擇手段獵取財富, 以致為物欲所異化的某些當代人來說, 不啻是副清醒劑,是警鐘。國內(nèi)外學者都 曾指出,道家哲學是“失敗者”的哲學。三、道家的生死觀道家貴生,把生命的價值放在首位。老子說“貴生”、“攝生”、“自 愛”、“長生久視”,莊子說“保生”、“盡年”、“全生”、“尊生”,呂氏春秋說:“圣人深慮天下,莫貴于生?!保▍问洗呵镔F生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