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頻伽紋金缽盂課件_第1頁
迦陵頻伽紋金缽盂課件_第2頁
迦陵頻伽紋金缽盂課件_第3頁
迦陵頻伽紋金缽盂課件_第4頁
迦陵頻伽紋金缽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盛世皇朝秘寶 法門寺秘寶與大唐文物特展法門寺地宮蘊藏著兩個寶庫,一個是大唐文化,一個是佛教文化,這都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重要、最為精彩的部分。 本特展共展出文物120組件,內(nèi)容濃縮了唐代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與文化精華,透過此次展覽,將引領(lǐng)我們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法門寺神圣莊嚴(yán)的地宮,親眼觀看盛世的精采工藝,并進一步了解唐代社會,令人能夠觸摸到王朝的興衰軌跡,可以叩問歷史留下的榮枯成因,也可以尋訪人民祈禱和平的心境。1.這是佛教徒朝圣了解唐代佛教舍利圣物及宗教精神最好的參學(xué)! 2.是學(xué)生上唐代歷史、人文、藝術(shù)和宗教,戶外教學(xué)最好的參觀。 3.是民眾認識大唐精美傳統(tǒng)藝術(shù)、思惟歷史文化背景最好參觀。

2、 4.這是最有教育性、藝術(shù)性、文化性和宗教性的特展。法門寺簡介法門寺位于扶風(fēng)縣的法門鎮(zhèn),東距長安110公里。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佛教圣地。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法門寺名稱的變化 隋以前原名阿育王寺 隋改稱成實道場 唐初改名法門寺法門寺廟宇興毀的沿革東漢末年,始建寺廟。 北魏時,崇信佛教,香火更盛。 隋朝由帝王倡建寺宇,規(guī)模更加擴大。 唐朝成為皇家寺廟達于鼎盛。 唐高宗顯慶年間修建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筑極為壯觀。 宋代法門寺由地方官民維持一定規(guī)模。 明、清兩代法門寺雖然衰微,地方官民信眾仍盡力整修。法門寺塔歷代的毀壞與修建原塔名“阿育王塔”,唐代之后稱“大圣真身寶塔”“護國

3、真身寶塔”。 唐高宗年間(約660年)改建成:四級木塔。 明隆慶3年(1569)木塔崩塌。 萬歷737年(1609),改建為:十三級八角形磚塔 清順治11年(1654年)因地震塔體傾斜出現(xiàn)裂縫。 民國28年底(1939)朱子橋?qū)④娋栀Y補修寶塔。 1981年因陰雨連綿寶塔崩塌。 1987年,決定拆除崩塌的寶塔,重建明式的寶塔。 1988年11月,法門寺真身寶塔重建落成。 之后,陸續(xù)修建大雄寶殿、長廊、角亭、鐘鼓樓、禪房、寮房等仿唐工程。 1989年:寶雞市法門寺博物館正式成立。1981年寶塔崩塌。1988年寶塔重建完成彩繪石雕獅子 通高59公分 地宮前室北壁兩角各置有一護法石獅彩繪四鋪首阿育王石

4、塔塔高78.5公分 白石彩繪 石塔由銅剎,塔蓋,塔身和須彌座構(gòu)成。塔身為四面,門兩側(cè)各一菩薩,分別為八大菩薩。地宮所藏第四枚佛骨舍利安置于此塔中。第四枚佛骨舍利棺持劍天王彩繪石雕高56公分持斧天王彩繪石雕高56.2公分地宮珍寶作為皇家寺院,歷來皇室所贈與的禮物就是法門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chǎn)。數(shù)量之多、系統(tǒng)性之強、內(nèi)容之豐富,均為唐代考古所僅見。 重要者如首次發(fā)現(xiàn)的唐皇宮秘色瓷;來自古代東羅馬、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琉璃器群,更見證大唐的國際交流已到歐洲。 唐代珍品中的金銀器的蓬勃發(fā)展。其中茶具為唐代飲茶重要文物,這些文物可以作為探索中古時期唐代與其他地區(qū)交流的證據(jù)。鎏金雙鴦團花紋大銀盆 通高14.5、

5、口徑46公分 此盆為佛誕節(jié)或佛成道日、盂蘭盆會浴佛供佛之用,器型規(guī)整,制作精細,在法門寺地宮遺物中獨樹一幟。鎏金雙鳳銜綬紋 御前賜銀方盒 通高9.5、邊長21.5公分盒蓋上團花處墨書隨真身御前賜六字。鎏金羯摩三鈷杵紋銀 閼伽瓶 高21公分 閼伽瓶是壇場作法的閼伽法器之一,也稱功德瓶。主要于盛裝凈水以供諸尊澡浴洗滌煩惱塵垢,也可用來盛供奉諸尊的其他寶物,或插放花果枝條等。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 鏈長24.5、徑12.8公分 此香囊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大的一件。在當(dāng)時上層社會應(yīng)極為流行鎏金三鈷杵紋銀臂釧外徑11公分 鎏金羯摩三鈷杵紋 銀臂釧 外徑10.8公分 鎏金臥龜蓮花紋 五足朵帶銀熏爐通高29.5公分爐

6、底為銘文?!跋掏ㄊ晡乃荚涸彀舜玢y金花爐一具,并盤及朵帶環(huán)子,全共重三百八十兩,匠臣 陳景夫,判官高品臣吳弘愨,使臣能順”。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唐鎏金團花銀碢軸長27.4公分唐代吃茶的習(xí)俗,是先將茶葉碾碎, 然后沖水將茶末調(diào)成糊再喝。 茶具反映了唐宮廷茶道的流程和文化內(nèi)涵, 是唐代“茶供養(yǎng)”的佛教珍品。 鎏金龜形銀盒高13、長28.3、寬15公分為唐代貯茶之具,這是唐代宮廷茶具的首次出土,反映了唐宮廷茶道的流程和文化內(nèi)涵,是唐代“茶供養(yǎng)”的佛教珍品。 鎏金飛天仙鶴紋銀茶羅子 高9.5、羅長13.4公分 碾出的茶末要過羅,唐代茶羅以前從未出土過,此為絕無僅有之一例,彌足珍貴。 鎏金摩羯魚三足架

7、 銀鹽臺 通高27.9公分咸通九年文思院造 銀涂金鹽臺一只鎏金人物畫銀香寶子 通高24.7、口徑13.2公分 為貯存鹽花用具。鎏金伎樂紋銀香寶子通高11.7、口徑5.6公分鎏金飛鴻球路紋銀籠子通高17.8公分 籠子底部邊緣鏨“桂管臣李桿進”六字。盤口細頸 淡黃色琉璃瓶高21.3公分 來自古代東羅馬、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琉璃器物,是世界琉璃器考古迄今的重大收獲,見證大唐的國際交流。八瓣團花描金藍琉璃盤口徑15.7公分 來自古代東羅馬、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琉璃器物,是世界琉璃器考古迄今的重大收獲,見證大唐的國際交流。八棱凈水秘色瓷瓶高21.5公分秘色瓷是翠色的青綠釉面,技藝達到高度成就首次揭開了千峰翠

8、色的秘瓷真實面貌。證實秘色瓷的燒造應(yīng)在晚唐,為供奉之物。 唐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高9.2、腹深7.5公分 胎較薄,通體施青灰色釉,釉色均勻,晶瑩凝潤。舍利崇拜佛教傳入中國后,建塔瘞埋佛舍利的習(xí)俗也在中國流行,為符合中國的習(xí)慣,改用中國式的棺槨。唐代在佛塔塔基之下構(gòu)筑由甬道、宮門、隧道,墓室等組成的地宮,地宮之內(nèi)納藏佛陀舍利、禮佛法器、供養(yǎng)器具及珍寶文物,形制結(jié)構(gòu)模仿帝王墓室,并且融入中國傳統(tǒng)葬俗,形成金棺銀槨瘞藏舍利的定制。地宮中常有納藏小型尊像入內(nèi)供養(yǎng),有金銅、陶質(zhì)或泥塑等尊像,可以看見唐代的佛教造像之美。供養(yǎng)或迎奉佛骨的活動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元魏二年(555) 隋仁壽二年(602) 唐

9、貞觀五年(631)六次迎請至宮內(nèi)供養(yǎng)第一次:唐高宗顯慶四年(659662) 第二次:武則天長安四年(704708) 第三次:肅宗上元二年(761) 第四次:德宗貞元六年(790) 第五次:憲宗元和十四年(819) 第六次:懿宗咸通十四年(873874)第三枚佛指舍利盛裝物五重寶函,在地宮后室地面。秘龕中用織金錦包裹的盝頂鐵函,鐵函內(nèi)依次套置鎏金45尊造像盝頂銀函、銀包檀香木函、嵌寶石水晶槨、壺門座玉棺。檀香木函出土?xí)r已經(jīng)散去。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 長17、寬17、高17公分嵌寶石水晶槨子 槨長10.6、寬5.6公分 壼門座白玉棺 長6.8、寬3.3公分第三枚佛指舍利(靈骨)即供養(yǎng)於此棺內(nèi)

10、。 捧真身菩薩 通高38.5、菩薩高21公分地宮中室的鎏金珍珠裝捧真身菩薩,是唐懿宗李凗于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十一月十四日,為其39歲生日時供養(yǎng)佛指舍利而敬造的。蹀躞銅十二事 腰帶銅鏈殘長62.8公分 全套十二件,由銅絲做成鉸鏈,分別有銅剪、雙龍紋銅佩飾、魚柄銅鐫、銅桿文刷、小鐵勺、四瓣花圓形器、鑷、釬、耳勺等三件一器。 迎真身素面金缽盂 高7.2、口徑21.2公分金缽盂為佛教圣物由純金制成,通體素面,光潔富麗。盂口沿鏨刻:文思院準(zhǔn)咸通十四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金缽盂一枚,重十四兩三錢,打造小都知臣劉維釗,判官賜紫金魚袋臣王全護,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詣,使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臣弘愨。迦陵頻伽紋金

11、缽盂 高3.3、口徑9.4、底徑3公分 模鑄成型,通體鏨花。腹壁鏨四只捧蓮迦陵頻伽鳥,襯以纏枝蔓草。此缽紋飾精美,為唐代皇家寺院的行法之物,堪稱絕品迎真身銀金花紋十二環(huán)錫杖 長196公分 杖桿徑2.2公分錫杖雙輪上鏨刻:“文思院準(zhǔn)鹹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銀金花十二環(huán)錫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兩,內(nèi)金重二兩,五十八兩銀。打造匠臣安淑鄖,判官賜紫金魚袋臣王全護,副使小供奉臣虔詣,使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臣弘愨”。 錫杖造型精美,形制宏偉,工藝精巧,等級最高,堪稱佛門奇寶。它對唐代佛教,法門寺歷史文化的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白石舍利石函 長32.5、高32.5公分 四周有淺浮雕圖,分別有高僧說法圖、迎

12、賓圖、送葬圖及迎送舍利圖等四神石槨長75、寬40.6、高46.8公分槨蓋拱形,槨體四周細線陰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紋,內(nèi)納藏舍利聖物。鎏金舍利銀棺 長22.6、寬8.6、高14.2公分釋迦牟尼佛涅槃時的情景,佛容貌端祥,右脇側(cè)身而臥。旁有身著袈裟佛弟子及婦人,似依依不捨神情。 智慧輪盝頂純金寶函 高13.5、長14.5、寬10.5公分此函為唐代皇室御用供養(yǎng)器。正面鏨刻:敬造金函,盛佛真身。上資皇帝,聖祚無疆,國安人泰,雨順風(fēng)調(diào),法界有情,同霑利樂。咸通十二年閏八月十日,傳大教三藏僧智慧輪記。善業(yè)泥一組 最大高14公分;最小高6.5公分 1985年 西安市唐慈恩寺遺址善業(yè)泥是以圓寂后的高僧

13、遺骨摻入精選的陶土中燒造而成。善業(yè)泥的含義是祈求善業(yè),去除惡業(yè),累積功德。供奉在塔寺中。具有宗教、藝術(shù)、文物價值。白石立佛 高61公分佛螺發(fā)肉髻隆起,臉形豐腴,慈眉善目,流露出一絲的微笑。身垂領(lǐng)袈裟外衣,跣足靜靜立于蓮座上。 此尊雕刻技法寫實熟練,線條優(yōu)美。將佛陀智能端祥,雍容氣度的說法神情,展露無遺,是一尊相當(dāng)完美富宗教意涵的雕刻作品。藥師如來坐像佛高94、座高20公分 1950年 麟游縣太平寺出土藥師佛是東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佛面容端祥,身穿袒右肩內(nèi)衣及袈裟,襯托出豐滿的身軀。雙手平放于腹前,持藥缽,結(jié)跏趺坐于蓮花座上。佛沉靜莊嚴(yán)、慈祥親切的神情,具有寫實的雕刻技巧和恢弘的氣度。阿彌陀佛三

14、尊像高74、寬58、厚28公分西安青龍寺遺址 這件阿彌陀佛三尊像,反映唐代造像寫實精美,體態(tài)豐盈,神情親切端祥的輝煌成就。左、右側(cè)及背面,刻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和佛頂尊勝陀羅尼咒。漢白玉浮屠寬12.7、高38.5公分長安區(qū)香積寺出土有四個小龕,龕內(nèi)各有一尊佛像,龕之間亦各有一尊菩薩像。具有唐代造像神情莊嚴(yán)安詳、雕刻寫實精美的特質(zhì)。鎏金銅佛像高26.6公分佛肉髻螺發(fā)隆起,面容豐滿安祥。身著圓領(lǐng)袈裟,長及腳踝,衣紋貼體簡煉流暢。右肘上屈微舉,掌心向外作施無畏印,左手垂下作與愿印,跣足立于蓮瓣臺座上。菩 薩 像菩薩頭戴寶冠,寶繒垂下,面容豐滿慈祥,下著長裙,身佩瓔珞并交結(jié)于腹前,頸飾項圈,跣足立于仰

15、蓮座上。獅子形香爐通高12.1公分半球形臺座上蹲一半開口的獅子,臺座中空,獅體底部一小孔直通口部,焚香時,底座爐內(nèi)香煙通過獅體從口中冉冉飄出。 恢弘萬象地下考古的進行,讓古代的生活景象逐漸鮮明。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文物帶給世界一個美麗的贊嘆,而其他地區(qū)出土唐代有關(guān)的考古文物,也讓我們見識到唐代的恢弘氣勢。諸如墓室中壁畫與公主頭飾與金銀器,可以想建當(dāng)時女性生活情事,那種以豐厚為體,曲眉豐頰,低眉順目,柔媚無限,風(fēng)情萬種的豐腴形象,反映了唐人的審美風(fēng)尚和對身體的賞識。跪拜俑 長100、寬70、高43公分俑作五體伏地跪拜式,頭戴進賢冠,身著長袍雙臂合圈于面前,雙手合握笏板, (現(xiàn)笏板已朽),面龐豐滿端莊,神情莊重虔誠李壽龜形墓志 長166、寬96、高64公分唐太宗貞觀五年刻(公元631年),獸首龜形,是唐代罕見的龜形墓志。銘文書體類似歐陽詢、虞世南書法,為唐代墓志銘中的精品馬 球 圖 長305、寬130公分 馬球起源于波斯,唐代傳入中國,成為貴族們喜愛的馬上運動。這種運動需要高超的騎術(shù)、勇取和善于應(yīng)變的能力。唐玄宗就很喜歡打馬球,而且球藝精湛。盛裝仕女圖 高132、寬168公分 仕女圖是唐代壁畫中的一個主題,面妝和服飾 也成為了解唐代畫妝藝術(shù)的珍貴史料。調(diào)鳥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