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課件_第1頁
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課件_第2頁
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課件_第3頁
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課件_第4頁
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2022/8/1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1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清新活潑 特點:新工藝技術使金銀器的數量、種類有了明顯增 加;以裝飾品為主;分布范圍擴大。 影響:南北不同風格的形成,為以后各代金銀器在分布范圍、風格特點等方面的繼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分布地區(qū):寶雞、咸陽和秦陵。 春秋:楚國最為發(fā)達。 戰(zhàn)國:金銀產量增加,金銀制品增多。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金鴨嘴帶鉤鳳翔雍城馬家莊宗廟遺址出土長2厘米,寬2厘米,重20.7克春秋晚期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藏金串珠寶雞益門村出土長148厘米春秋晚期寶雞市考古工作隊藏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鴛鴦金帶鉤寶雞益門村出土通高1.5厘米,尾寬2厘

2、米春秋晚期寶雞市考古工作隊藏盤蛇金帶鉤寶雞益門村出土直徑2.6厘米,高1.4厘米春秋晚期寶雞市考古工作隊藏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2.1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金銀器造型藝術特點:造型靈動、輕巧,姿態(tài)優(yōu)美,結 構穩(wěn)定。2. 元素:多以想象中的鳥獸作為設計元 素。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鷹形金冠頂、金冠帶 內蒙古自治區(qū)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現藏內蒙古自治區(qū)博物館。 冠高7.3厘米,冠帶長30厘米,周長60厘米,共重1394克。 冠頂呈半球形,上面飾有四狼噬四羊的浮雕圖案。頂部傲立一只雄鷹,呈展翅向下俯視狀。其身與尾部系用薄金片打制成型,體內空。金冠帶由三條半圓形金帶組成。冠帶前部有兩條上下相接,未端用榫

3、鉚相連。帶的中段均作辮紋,兩端或作臥虎形,或作盤角羊形,或為馬形。此金冠頂和金冠帶為戰(zhàn)國時期匈奴王的遺物,彌足珍貴。具有北方草原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同時代表了當時匈奴地區(qū)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3.1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美術. 器物:主要是一些佩飾品和飾件。. 裝飾手法:運用浮雕、鑲嵌、鏨刻等手法。 裝飾主要體現在紋樣和構圖上。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2 秦漢時期:繁榮發(fā)展1.特點:金銀不再是青銅器的裝飾,成為獨立的金銀 細工。以中國傳統(tǒng)風格為主,也受到西方風格的某 些影響。2.分布:除了京師、咸陽、長安、洛陽以外,一般集 中于產地

4、。3.工藝:綜合運用鑄造、焊接、掐絲、嵌鑄法、銼 磨、拋光等多種工藝技術。4.用途:除用于制造貨幣外,還用于制作精細工藝器 皿飾物或裝飾其它質地器物。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蟬形軛端銀鉤首秦陵銅車馬坑出土水平長3.55厘米,寬2.86厘米,厚1.17厘米,重57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鎏金銀銅馬漢1974年河南偃師寇店出土。 高5.9厘米,長6.2厘米。 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錯金銀傘桿構件秦陵銅車馬坑出土長13.95厘米,直徑2.6-2.7,壁厚0.13厘米。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圓泡形金節(jié)約秦陵銅車馬坑出土通高1.58厘米,徑2.44厘米,重25.5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

5、.2.2 秦漢時期金銀器造型藝術特點:造型渾厚古樸,盡管金銀器形體 較小,但仍有兩漢造型藝術的宏 大氣勢。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 西漢。1982年出土于江蘇盱眙,今藏于南京博物院。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重約9000克。 造型通體卷曲匍匐狀,頭置于爪上,尾收攏于體側。頸部上方有三道項圈,頭頂之間有一鑄造而成的環(huán)狀提手。金獸盤踞臥伏,雖形貌兇狠、瞪眼張口,但因頭部枕伏于前足,反生幾分祥和、溫順之感;頸部的項圈表明它是馴獸或寵物的身份。作鎮(zhèn)魔壓邪之用。背部有紐,便于提攜。整器以黃金鑄造,空心,是目前全國考古發(fā)現金器中份量最重的一件。金獸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3.2 秦

6、漢時期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美術裝飾:金銀器制作以裝飾品為主,裝飾藝術超過 造型工藝美術。西方藝術對裝飾風格產生 了一定的影響,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是錘諜 金銀器和掐絲金飾。2. 圖案:寓現實、祝福、意念于裝飾圖案中。3. 代表:河北定縣東漢墓,江蘇邗江甘泉東漢墓, 湖南長沙五里碑東漢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金 銀飾品。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動物紋金牌飾 西漢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3 魏晉南北朝時期:獨具異域風采1.種類:除制鑄造貨幣、鎏鍍佛像外,還用于制作各種工藝品和裝飾品。金銀器增多。2. 原因:統(tǒng)治階級競相奢靡,大量使用金銀器物和飾品。上行下效,民間也大量使用金銀器。3.金銀礦分布:北方的魯、陜、

7、晉,南方的滇、川、贛、蘇等。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4.器物種類:純金、純銀、鑲金銀的香爐、唾壺、匕箸、 桿杓、屏風、蓮花、環(huán)鈕、盤、杯、鏡、帶以及鞍、 鞭、刀、劍等。5.國外流入中國的金銀器:通過絲綢之路從拜占庭、波 斯薩珊等地傳入造型特殊的胡瓶、盤、杯、碗等容器, 以及指環(huán)裝飾品。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胡瓶金器 魏晉南北朝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特點:造型豐富多樣,不僅受陶器、瓷器造型 的影響,而且受中亞、西域造型風格的 影響日趨明顯。 造型特殊的胡瓶、盤、 杯、碗等主要是仿西方制造的。 7.2.3 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銀器造型藝術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

8、7.3.3 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銀器的 裝飾工藝美術1. 特點:造型確立裝飾愈加明顯,用各種各樣的“花形 金飾”,各種吉祥文字作裝飾。裝飾工藝向多 元化發(fā)展,為唐代金銀器的成熟和繁榮作準 備。2. 紋樣:對異域美術品或裝飾手法進行仿制,出現了 大角鹿紋樣、走獅紋樣等。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北齊鎏金龍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4 隋唐時期:絢麗多彩1.原因:經濟高度繁榮,王公勛貴競相奢靡,對外貿易需 求量增大,使隋唐金銀器在數量、工藝、裝飾等方面都 達到了最高水平。2.風格:重視吸取西方工藝品的制作工藝、藝術造型和裝 飾手法。呈現西方化的風格,明顯受到羅馬拜占 庭、波斯薩珊,乃至粟特等的影響。其

9、中有杯、盤、 碗、筷、壺、罐、盒、匜、熏爐和首飾等。3.工藝技術:鈑金、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錘 打、刻鑿等。4. 制作:分官、私兩種形式。金坑、金場14處,銀場56 處。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赤金走龍?zhí)瞥?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長4厘米,高2.8厘米。 鸚鵡紋提梁銀罐(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大口,短頸,腹圓鼓,喇叭形圓足蓋。腹兩側均以鸚鵡紋為中心,四周繞以折枝花,形成圓形圖案。蓋頂中心為寶相團花,周圍飾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紋。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金杯 唐茶具 高5.9cm、口徑6.8cm 出處:

10、中國歷代茶具 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2.4 隋唐五代時期金銀器造型藝術1.特點:造型設計以生活化為主流;功能以實用為主,實用和審美相互融合;造型和結構上體現出合理的功能性和科學性。2. 風格變化經歷了三個時期: (1)唐立國至玄宗開元前期:吸取西方工藝品中的制作 工藝、造型工藝美術與裝飾手法,常呈現出西方的 藝術風格。 (2)開元后至憲宗以前:造型藝術多為外緣呈菱花或葵花 形的金花銀盤。盤口的外輪廓是多度弧曲的菱花或葵 花形,線條弧曲流暢,規(guī)律、勻稱而有變化,給人以 豐潤華美之感。 (3)憲宗至唐末:品種多樣,同一品種多種造型。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高18.5厘米,白銀質地?,F藏于陜西省博

11、物館。 造型仿效皮囊的形態(tài),上面有鎏金的提梁。提梁前有直立的小壺口,鎏金的蓋部為倒扣的蓮花瓣形,蓋紐上系有一條細銀鏈,套連于提梁的后部。壺腹部兩側各裝飾有一鎏金的駿馬圖像。馬兒前腿直立,后腿曲臥,口中銜有一只酒杯,仿佛正在翩翩起舞。由于采用了錘凸成像技術,馬的形象凸起于銀白的壺體表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顯得十分華美。舞馬銜杯紋銀壺構思細膩,造型優(yōu)美,制作精細,給人以富麗堂皇的美感。同時集中了錘凸成像、鎏金等多種工藝技術,顯示出唐代金銀器制作工藝的杰出成就。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3.4 隋唐五代時期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美術1. 特點:造型精美、結構巧妙、裝飾典麗。注重生活 化,

12、及對外來裝飾藝術的擷取。 2. 原因:善于總結、繼承前人的成就,又吸收消化外來 文化中的豐富營養(yǎng),創(chuàng)造出一種五彩斑斕、璀 璨奪目的新形式。3. 代表: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共有金銀器 270件,器物有碗、杯、壺、盒、薰球、釵、 龍等。不僅造型優(yōu)美,而且紋飾生動、活潑, 把動物形象、花草以及人物等有機地結合在一 起。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銀鎏金鳥禽纏枝蓮紋蛤彀形盒 唐 口徑6.6厘米 盒呈蛤彀形,銀質,上鎏金;盒外壁刻有鳥禽纏枝蓮紋。造型設計獨特,圖案精美。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器 唐 高34.2厘米 1982年在江蘇鎮(zhèn)江出土,整個造型分簡筒和伏龜兩部分。下部底座為龜形,采用寫實手法

13、,模仿自然龜的造型,表現自然美的質樸;上部簡筒則為圓柱體,表現幾何形體的嚴整之美。此玉燭是用來盛放酒令籌的,在國內是第一次被發(fā)現,無論造型設計還是紋飾鏨刻,都非常精妙,是唐代后期金銀器中的瑰寶。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金銀絲結條銀籠子鎏金鏤空飛鴻球路紋銀籠子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鎏金捧真身菩薩鎏金三鈷杵紋閼伽瓶(唐) 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金耳墜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金櫛背(木梳背上的鑲嵌物)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石榴花結飛鳥葡萄紋銀香囊金龍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5 兩宋:清麗典雅1.特點:有銘款的金銀器顯著增多;造型優(yōu)美,素雅大 方,小巧輕薄,紋飾風格趨向寫實。2.主要用途:衣飾器玩和

14、佛像塑造。3.規(guī)模:金坑、金場14處,銀場56處。年收入金約1萬余 兩,銀20萬余兩,主要供官營手工業(yè)之用。4.西夏、遼、金:金銀制品相當發(fā)達。用金銀制作的馬 具、飲食器、飾物和宗教器物達到較高水平。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2.5 宋、遼、金時期金銀器造型藝術:1. 特點:以生活化為主,不同于唐代的是金銀器已經具 有商品性,已全面走向市場。2. 銀器:造型以酒具和茶具為主,形體更加小巧,器壁 更加勻薄,花式造型變化更大。如杯盞就有五曲梅花 形、六曲秋葵形、八曲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梔 子花形、八角形和荷葉形、蕉葉形重瓣菊花形、桃 形、瓜棱形等等。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3.5 宋、遼、金

15、時期金銀器裝飾工藝美術1. 特點:造型與裝飾巧妙的結合為一起,使兩者 相互體現,紋飾自然生動,格調清新典 雅,表現出強烈的世俗化風格特征。2. 變化:商品化促使金銀器適應市場需求和大眾 化、世俗化的審美風尚。裝飾紋樣多以 自然生動的花卉瓜果、亭臺樓閣、人物 小品和吉祥如意為主。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 南宋 銀質鎏金,高5.5厘米,口徑7.59.3厘米,足徑3.5厘米。福建省博物館藏。 杯身為八角形,器壁雙層,下接矮圈足,亦作八棱形,杯心鏨刻踏莎行詞一首。口沿內壁飾卷草紋一周,外壁為八幅連續(xù)畫面,表現新科狀元宴飲游行等場面,與杯心踏莎行詞內容相合。每幅畫面以凸棱間隔,上下飾以方勝、卷草、如意等圖

16、案,圈足上亦飾一周卷草紋。 鎏金八角銀杯 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6 元代1.特點:金銀器在宋代的基礎之上又有所發(fā)展。2.原因:貴族統(tǒng)治著非常重視使用金銀器。3.種類:生活日用器皿,如碗、盞、杯、盤、 盒、壺等;各種首飾,有簪、條脫等;作為貨 幣使用的金銀錠和金銀條。 4.地區(qū):除了京師,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2.6 元代金銀器造型藝術特點:生活日用器皿增多,造型簡練,設計 巧妙,于規(guī)正中見變化。通過巧妙的 構圖,營造一種極強的裝飾效果,裝 飾也向大型化和精細化發(fā)展。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高18厘米, 長20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為朱碧山代表作品。槎用白銀鑄成,槎和

17、人物都是先經過鑄造,而后雕刻而成的。銀槎的造型奇特,槎身作松柏紋理,其形如老樹杈丫,銀槎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畫,一道人道冠云覆,長須寬袍,坐于槎上,左手撐扶,右手持書作讀書狀,容貌清瘦,神情安閑。銀槎極具詩意,它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雕刻特點有機地融匯在這件藝術品中,說明元代銀工藝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銀槎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1.7 明清:華麗繁縟1.特點:明代生動古樸,清極趨于華麗、濃艷, 宮廷氣息愈來愈濃厚,工藝細膩精致。2.工藝:運用了編、織、盤、辮、碼、拱等工 藝。3.礦資源:明代民間銀礦規(guī)模甚大。清代金礦發(fā) 展不大,主要銀場在浙江、福建、四川和云南 四省。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3

18、.6 元代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美術特點:裝飾圖案上出現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場景,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如意紋金盤(元) 高1.3厘米,寬16厘米,1959年1月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金盤以四個如意云紋組成,線條為捶揲而成的突起陽文,兩下兩上相互重疊,盤心又捶出四個小如意云紋,形似花朵,其余部位滿飾鏨刻纏枝花卉紋。造型新巧,別具一格,如意云紋既是紋樣,又是構成器形的一個組成部分,使裝飾與造型合二為一。鎏金銀壺鎏金銀壺(遼) 1979年內蒙古赤峰洞后村窖藏出土,盛水器。 通高34厘米,底徑1516厘米,銀質,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7.2.7 明清金銀器造型藝術1. 特點:造型莊重、典雅、嚴肅。不追求實用和 審美的結合,不再保持材料的本色之 美。用寶石和玉作裝飾,金光珠寶,豪 華至極。 2. 代表:北京定陵出土的金器。第七章金銀器的工藝美術清,口徑10.5cm,底徑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