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_第1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_第2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_第3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_第4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6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 窗體頂端窗體底端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虛詞用法 初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一,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 也, , 者, , 也. 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 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jù)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涯. (4)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是做動詞,

2、表肯定判斷例:斯是陋室,惟吾德;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非天質之卑;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 (9)者,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例:夫戰(zhàn),勇氣也. (11)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 (1) ,省略主語 a 承前省: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b 蒙后省 c 對話省:例(此)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

3、 (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 )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 ) (3)省略賓語 投(之)以骨.狼 ( ) 君與(之)俱來.隆中對 ( ) (4)省略介詞 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 ( ) 急湍甚(于)箭.與朱元思書 ( ) (5)省略量詞:文言文中數(shù)詞后常省略量詞. 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三,倒裝句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 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

4、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 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 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例: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2.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構后置 A,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 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于我后置.

5、譯為在我身 上有哪一樣呢 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 投之的倒裝, 介賓結構以骨后置. 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 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后置. 四,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 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志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2)有標志詞語: a為表被動:天子為動. b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動:管夷吾舉于士,舉于即在被舉薦.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

6、構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 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 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當于對該怎么辦把怎么樣: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 兩座山怎么樣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3)以為相當于把當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 把蟲蟻當作禽獸 (4)何為相當于為什么要呢為什么會呢例:此何遽不為福也即為什么不會變成福 呢 (5)何以.例:何以戰(zhàn)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 【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相當于而且,又. 2.表示遞進關系.可

7、譯為并且或而且. 如:學而時習之.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如:溫故而知新.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勸學 )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例如: 少年中國說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 青年.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勸學 ) 7.表示因果關系: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游褒禪山記 ) 表惡其能而不用也( 赤壁之戰(zhàn) ) 8.表示目的關系: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阿房宮賦 )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鴻門宴 ) (二)通爾,用

8、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促織 ) 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 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 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 )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師說 ) 【而后】才,方才.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既而】不久,一會兒.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 五人墓碑記 ) HYPERLINK /view/bae6b4bafd0a79563c1e7223.html l # 下載文

9、檔 HYPERLINK /view/bae6b4bafd0a79563c1e7223.html l # 收藏新課標初中語文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新課標初中語文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新課標初中語文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HYPERLINK /view/bae6b4bafd0a79563c1e7223.html l # 隱藏 窗體頂端窗體底端新課標初中語文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詞 、 (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當于“他(她、它)們”、“它”、“這” 等。一般用在動詞后 面,作賓語。 例句:問所從來,俱答之。 桃花源記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當于“他們” (2)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 如

10、: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樞密韓太尉書 2、用作助詞 、 用于定語和名詞之間,相當于“的” 。 例句: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論戰(zhàn)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例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 )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隆中對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唐雎不辱使命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鄒忌諷齊王納諫 在句中表示動詞賓語提前,即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實在意義。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 在句中表示定語置后,即定語后置的標志,可譯為“的”。 例句:馬之千里者。 馬說 居廟

11、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岳陽樓記 北顧黃河之奔流。 上樞密韓太尉書 音節(jié)助詞,在句中補足音節(jié),沒有實在意義,可不譯。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悵恨久之。 陳涉世家 3、用作動詞 譯作 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點名詞 、 譯作“到 、 往 、 去 等 例句: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 二、而 主要作連詞用,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 主要作連詞用,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 轉折、遞進、修飾等關系??梢员硎疽韵玛P系: 轉折、遞進、修飾等關系。可以表示以下關系: 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

12、為“又”。 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 例句: 則名微而眾寡。 隆中對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隆中對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之職分也。 出師表 接著”、 然后 或不譯。 然后”, 承接關系,可譯作“就”、“接著 、“然后 ,或不譯。 承接關系,可譯作 就 、 接著 -1- 例句: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聚室而謀曰。 愚公移山 挾天子而令諸侯。 隆中對 但是”“可是 轉折關系,譯作“但是 可是 卻”。 轉折關系,譯作 但是 可是”“卻 。 例句: 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 隆中對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修飾關

13、系,可譯為 地 著 ,或不譯。 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以 1、介詞 、 因為”“由于 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 由于 。 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 因為 由于”。 例句: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 )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 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憑借”、 按照 按照”、 靠 、 根據(jù) 根據(jù)”等 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 、“按照 、“靠”、“根據(jù) 等。 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 憑借 例句: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

14、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何以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 )憑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論戰(zhàn)根據(jù)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 把 、 拿 、 用 等 例句: 咨臣以當世之事。 隆中對把 必以分人。 曹劌論戰(zhàn)把 2、作連詞, 、作連詞, 用來” 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用來 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 來 、 用來 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陳涉世家 以致”、 因而 因而”。 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 、“因而 。 表示結果,可譯作 以致 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以傷先帝之明出師

15、表 有時相當于連詞“而”,或者不譯。 有時相當于連詞 而 ,或者不譯。 例句: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黔之驢 醉則更相枕以臥。 始得西山宴游記 3、用作動詞,可譯作“認為 。 、用作動詞,可譯作 認為 認為”。 例句: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陳涉世家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 -2- 4、特殊用法,通“已”,已經(jīng)。 、特殊用法, 已 ,已經(jīng)。 例句: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四、其 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 、 其 放在句首或句中 表示祈使、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 放在句首或句中, 氣詞配合,可譯為 大概 大概”、 或許 或許”、

16、 恐怕 恐怕”、 可要 可要”、 怎么 怎么”、 難道 難道”等 或省去。 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 、“或許 、“恐怕 、“可要 、“怎么 、“難道 等,或省去。 例句: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強反問語氣 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 ) 2、代詞。 、代詞。 (1)通常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代物。有時在句中作定語。譯作 他(她)”、 )通常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代物。有時在句中作定語。譯作“他 、 “他(她)的”、“他們 、“他們的 、“它”、“它們 、“它們的 。 他 他們”、 他們的 他們的”、 它 、 它們 它們”、 它們的 它們的”。 、 他們

17、 例句: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曹劌論戰(zhàn)他們的,代齊軍。 (2)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 我”。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 。 例句: 蹲其身,使與臺齊。 童趣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稱 那個”、 那些 那些”、 那里 那里”。 (3)指示代詞,可譯為 那”、“那個 、“那些 、“那里 。 )指示代詞,可譯為“那 、 那個 例句: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復前行,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 核舟記 其中的”, (4)也可譯作 其中的 ,后面多為數(shù)詞或者數(shù)代詞。 )也可譯作“其中的 后面多為數(shù)詞或者數(shù)代詞。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五、為 “為”作為動詞有兩

18、種基本用法, 為 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 一是表判斷, 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 一是表判斷, 一是表動作行為。 可依據(jù)語境的不同, 一是表動作行為。 wi, 讀 , 可依據(jù)語境的不同, 譯成各種相應的動詞, 成為”, 雕刻 雕刻”, 是 等 譯成各種相應的動詞,如:“做”,“成為 ,“雕刻 ,“是”等,如: 做 , 成為 這里只介紹“為 作為介詞的用法 可譯作“被 、 對 、 給 、 替 、 當 , 為了 作為介詞的用法。 為了”、 因為 因為” 這里只介紹 為”作為介詞的用法。可譯作 被”、“對”、“給”、“替”、“當”,“為了 、“因為 等。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

19、。 、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 向 對 等 例句: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向、對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桃花源記 2、表示被動,譯作“被”。 、表示被動,譯作 被 。 例句: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 、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 替 給 等 例句: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因為 、“為了 。 、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 因為 因為”、 為了 為了”。 例句: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另附: 另附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為:心理活動 -3-

20、終為忠臣 為:成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 )成為 為宮室、器皿。核舟記 ( )做,這里指雕刻 六、于 引進動作的時間、 處所、 范圍、 對象、 方面、 原因等, 視情況可譯為“在”、 在方面 、 在 “在 方面 “在 方面”、 引進動作的時間、 處所、 范圍、 對象、 方面、 原因等, 視情況可譯為 在 、 對于、 給 等 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 、給等。 、 向 、 到 、 自 、 從 、 跟 、 同 、 對 、 對于 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 、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 在 、 從 。 例句: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在 子墨

21、子聞之,起于魯公輸從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出師表在中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孟子二章從 其一犬坐于前。 狼在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在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岳陽樓記在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口技在 雖然,受地于先王。 公輸從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 、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 向 對 同 給 到 等 例句: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向 貧者語于富者曰( 為學 )對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出師表 )對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給 欲報之于陛下也( 出師表 )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到 安陵君因使唐

22、雎使于秦。到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 、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 被 。 例句:“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勝過 、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 比 、 勝過 勝過” 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 (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說 ) 皆以美于徐公。比 七、乃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就”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 才 、 就 例句: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 (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說新語三則 )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 ) 2、表示出人意料,譯

23、作“竟”“竟然 。 、表示出人意料,譯作 竟 竟然 竟然”。 意料 例句: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 ) -4- 3、用于判斷句中,相當于“是”“就是 。 、用于判斷句中,相當于 是 就是 就是”。 例句: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 ) 4、作連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折,可譯為“于是 。 、作連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折,可譯為 于是 于是”。 例句: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 ) 5、作代詞,譯為“你、你的 。 、作代詞,譯為 你 你的”。 例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 ) 八、且 1、表進層關系,后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進一層的內(nèi)容??勺g為“而且 、“況

24、且 等。 、表進層關系,后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進一層的內(nèi)容??勺g為 而且 而且”、 況且 況且”等 例句:且焉置土石? 且秦滅韓亡魏 且壯士不死而已,死即舉大名耳。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將近 的意思。 、 將近 的意思。 將近”的意思 例句:年且九十。 九、則 十、者 1、結構助詞,譯作“的”“的人 、結構助詞,譯作 的人”“的事物 的事物”“的情況 的情況”“的原因 等,相當 的原因”等 的 的人 的事物 的情況 的原因 于名詞性短語。 于名詞性短語。 例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 愚公移山 )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出師表 ) 而安陵以五

25、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 京中有善口技者 2、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 、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 也 字結尾 起判斷作用。 字結尾, 例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 ) 十一、 十一、焉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 。 、疑問代詞,可譯為 哪里 哪里”。 例句: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 2、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 、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 呢 。 例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曹劌論戰(zhàn) ) 3、代詞,相當于“之”。 、代詞,相當于 之 。 例句:忽啼求之,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