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飲食文化_第1頁
南陽飲食文化_第2頁
南陽飲食文化_第3頁
南陽飲食文化_第4頁
南陽飲食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津農(nóng)學院旅游文化學期末論文南陽飲食文化學生姓名系 別人文社會科學系專業(yè)班級2009級旅游管理專業(yè)1班成績評定2012年6月摘要:飲食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我國由于 地域廣闊,山區(qū)、丘陵和平原地區(qū)以及古鎮(zhèn)因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的差異,加之各地傳統(tǒng)文化積淀 的不同,故而有著彼此各異的飲食習慣。南陽由于處在中原與荊楚的交接線上,其飲食 風俗兼有南北方的特點,本文就主要介紹南陽當?shù)仄胀癖姷娜粘o嬍?。關鍵詞:南陽飲食文化南陽民間的飲食,以小麥、玉米、高粱、紅薯、大米、小米、豆類、黃酒、米酒、 茶為主,不論城鄉(xiāng)均日食三餐,喜歡吃饃。一般是早上吃稀飯,中午吃面條,晚上吃 稀飯

2、或面條。家常便飯是稀飯、面條、米湯、干飯。四時節(jié)日、接待賓客或閑暇時候, 注意細做而食,適當改善生活,如包餃子、做鹵面、炸油條等。南陽民間飲食中蘊涵 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特別是以小麥面粉為主料的飲食制作,更是體現(xiàn)出勞動人民的聰 明才智。南陽人的日常飲食由食和飲兩部分構成,其食制通行一日三餐,俗稱“一天三頓 飯”。三餐之名,南陽民間因區(qū)域廣袤而出現(xiàn)一些差異。早餐,有的稱“早飯”有的 稱“早起飯”;午餐,有的稱“午飯”,有的稱“晌午飯”;晚餐,稱“晚飯”,多數(shù)稱 “喝湯”等。正餐之前的飲食統(tǒng)稱“墊”,零食叫“零嘴兒”。在一日三餐中,南陽民間多食用以下食品和飲品:一.食品糊涂稀飯的一種。其原料為紅薯、

3、紅薯干、紅薯面、玉米面或高粱面。做法是: 先將紅薯切塊,放入水中,再把紅薯面攪成糊,待紅薯或紅薯干煮到八成熟時,將紅 薯面糊(或玉米面糊、高粱面糊)倒入鍋內(nèi)攪勻,也叫紅薯糊涂。包谷修稀飯的一種,亦稱玉米修。先將玉米籽磨碎成修,待水燒開后,將用水攪 成稠糊狀的玉米修倒入鍋內(nèi)攪勻,然后用文火慢慢煮10到20分鐘即成。傳統(tǒng)吃法是在 里面放紅薯或紅薯干,稱紅薯包谷修,吃起來甜中帶香,是南陽民間早、晚常吃的一 種食品。面疙瘩稀飯的一種,用料是白面(即小麥面)。做法是先將白面攪成糊狀,待水 燒開后,一手端面糊,一手拿筷,將面糊慢慢倒入鍋中,筷子在鍋中朝一個方向較快 地攪動,這樣面糊就成了一個個米粒大小的面

4、疙瘩,煮熟即成。有甜、咸之分,不放 鹽就叫甜面疙瘩,如果放入用香油、鹽腌好的蔥花,則成為咸香可口的咸面疙瘩。也 有將雞蛋攪開后放入甜面疙瘩中的吃法,稱“雞蛋面疙瘩”。面條面食的一種,有湯面條、撈面條和蒸面條等數(shù)種吃法。原料一般為白面。雜面條面條的一種,是用小麥面摻綠豆或黃豆面搟成的面條。綠豆面和黃豆面有 一種特殊的香味,但它松散,不易成團,摻些小麥面后,面條的韌性就會增加。里面 放入紅薯葉或芝麻葉,是南陽民間常吃的一種面食。如今芝麻葉綠豆面條則成為一種 風味獨特的面食,頗受人們歡迎。湯面條面條的一種。將面條下入開水中,放入自己喜歡的調(diào)料,可做出多種風味。如加入炒羊肉,再攪點面糊,就成為味道鮮美

5、的羊肉糊湯面。若加入豬肉炒蘿卜,再 加少許辣椒,攪少許面糊,南陽民間習稱這是肉糊鍋面條,是過去節(jié)日才能吃的美味1 土。撈面條面條的一種,又分為熱、涼兩種。熱撈面條就是將煮好的面條撈出,澆上 已做好的澆頭(帶湯的肴)即成。澆頭種類較多,如蕃茄雞蛋、蒜苔或芹菜炒肉等。 涼撈面條,亦稱涼面條,就是將煮好的面條撈出放入涼水中冰一下,然后拌以蒜汁、 黃瓜絲等,涼爽可口,是夏季人們常吃不厭的主食。漿面條湯面條的一種。即在漿中下入面條。漿的原料是扁豆、豌豆或綠豆,其做 法是將豆子用水浸泡至膨脹,然后將其磨成漿,再過濾去渣。取漿汁在鍋中煮沸,放 入花椒、大小茴香、鹽、蔥、姜、花生、芝麻等,最后下入細面條或芹菜

6、段,煮熟后 淋上香油即成。它稍帶酸味,清香可口。酸菜面條湯面條的一種,即在面條中下入酸菜。做酸菜的原料有白菜葉、蔓菁菜、 蘿卜纓、蓮花白菜(也叫包心菜或包包菜)、紅薯葉、辣菜等。酸菜的做法是,將菜 洗凈煮熟后瀝去水,趁熱放入缸內(nèi),用石塊壓實,加適量清水或做豆腐的漿水,后封 上缸口,一星期后即可食用。因其味酸,故稱“酸菜”。酸菜面條以其特有的微酸爽 口之味,頗受人們的喜愛。南陽以淅川酸菜最為有名。包皮面面條的一種。即白面和紅薯面混合做成的面條。做法是將白面搟成面片后, 將和好的紅薯面攤在上面,用白面將其包住后搟成寬面條。此面條的外面是一層薄薄 的白面,內(nèi)層是紅薯面,是粗細糧搭配的一種吃法,主要是

7、為了節(jié)約白面?,F(xiàn)已基本 絕跡。窩窩頭饃的一種,將發(fā)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 內(nèi)蒸熟。它是過去民間粗糧的習慣吃法。這種饃又因其形狀像撲克牌中的”,顏色 灰黑,故又有“黑桃a”的美稱。也有用玉米修摻紅薯面做的。用高粱做成的窩窩則 叫“紅桃a”。包子饃的一種。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豆包子:將 綠豆或豇豆加紅棗煮爛,拌入適量的砂糖,做成球狀,將發(fā)好的紅薯面或白面搟成一 個個小圓片(也可用手捏),包入豆餡,蒸熟即成;菜包子:其做法同豆包子,因其 內(nèi)包的餡是菜,故名。它有葷、素餡之分。豆包、菜包是南陽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卷煎亦稱菜蟒、菜卷兒。將和好的面搟成

8、薄面片兒,攤上調(diào)好的菜餡,從一邊卷 起成卷煎,兩手各執(zhí)一端往中間擠,放入鍋內(nèi)蒸熟。因表皮起皺,類似蟒身,故又名 菜蟒。菜盒將兩層圓面葉夾菜,捏邊后炕熟即成。煎餅面糊加入雞蛋、鹽、蔥花、五香粉等,在鍋內(nèi)刷油烙成。攤煎餅以綠豆面最 佳,白面次之?;ň眇x饃的一種,是粗細糧混合吃的一種饃,用料有紅薯面、高粱面或白面。把 發(fā)好的白面搟成圓片,上面攤上發(fā)好的高粱面或紅薯面,從一邊卷起成粗條狀,然后 切成一個個大小適度的饃。因切面成條狀花紋,故稱花卷;又因其花紋如狐貍頭上的 花紋,故又有狐貍頭饃的別稱。油旋饃烙饃的一種。先將和好的白面搟成圓片,上放香油、鹽、五香粉、蔥花, 從一邊卷成條狀后,再從一頭盤成圓錐

9、狀,壓平后搟成圓片,放入鍋內(nèi)烙熟,烙時要 翻幾次。此法烙成的饃成一圈一圈的螺旋狀,故稱油旋饃。此饃吃起來外焦里軟,咸 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餛飩用很薄的面皮包肉餡兒,用水煮食之,湯內(nèi)可放青菜、海帶絲。餛飩的湯很 講究,要湯清味鮮。扁食一種面食,亦稱餃子。將白面和好搟成薄薄的圓片(或切成梯形面片),包 上餡后下鍋煮熟,撈出即成。有葷餡餃子和素餡餃子之分,放肉的餡成葷餡,不放肉 的餡叫素餡。做餃子餡的原料有多種,如蘿卜、白菜、韭菜、豆腐、雞蛋等。它是城 鄉(xiāng)人民愛吃的一種特色食品。米飯小米蒸的叫“干飯”,稻米蒸的叫“大米干飯”,稻米加綠豆蒸的叫“二米飯”, 高粱米蒸的叫“桃秫干飯”,玉米

10、粒蒸(或煮)的叫“包谷修干飯”。大鍋菜也叫雜燴菜,以雜為特點,主要用料有肉、粉條、白菜、蘿卜、豆腐等, 隨意而為,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這種菜做起來省事,是過去農(nóng)村過年時必吃的一種菜。過去以粗糧為主,“紅薯干,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F(xiàn)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 高,粗糧細做,在民間已成為一種美食享受。二、飲品南陽民間由于春末至秋初這一段時間內(nèi)天氣燥熱,田間勞作時出汗較多,飲品便 成了人們補充身體水分的主要途徑。南陽的飲品主要指飲茶。十里八村之間,茶館矗 立于交通便利之處,招幌飄飄,上書一個斗大的“茶”字,七星灶上,白霧陣陣,茶 館掌柜一面招呼前來喝茶的顧客,一面用冒著熱氣的銅鋁茶壺給人們碗里續(xù)著熱水,

11、館子的周圍彌漫著一層茶香。間或館內(nèi)云游來一個說書賣唱的,越發(fā)增添了茶館的熱 鬧氛圍。有茶館小調(diào)為證:晚風吹來天氣燥呵,東村的茶館真熱鬧。前廳后院客滿座呵,“茶房!”“開水!” 叫聲高。叮叮當當叮叮當當響呵,噼哩啪啦滿地拋。有的談天有的吵,有的苦惱有的 笑,有的談國事呵,有的就發(fā)牢騷。這是對南陽鄉(xiāng)間茶館景象的真實寫照。南陽民間特別喜歡喝茶,飲茶風氣甚盛。 從南北朝的茶寮開始,到宋代,以賣茶水為業(yè)的茶坊十分普遍。清代民間飲茶之風更 甚,茶店、茶館遍布鄉(xiāng)村各個角落。在桐柏、淅川等縣不少茶館依山臨河,據(jù)湖山之 勝,環(huán)境宜人,并供應點心糖果,還時常有說書彈唱之舉,茶客們在勞作之暇,一杯 在手,清香可口,

12、聊聊天,松松筋骨,使精神得到調(diào)劑,體力得到恢復。南陽民間喝 的多是大碗茶,成都的蓋碗茶和廣東的工夫茶由于過分講究過程的審美體驗,在這里 是沒有市場的。南陽的大碗茶,從茶具配置到服務格調(diào),都世代相傳,別具風味,引 人入勝。用銅茶壺、錫茶托、景德鎮(zhèn)紅花燙金瓷碗泡成的茉莉花茶、施南茶、毛尖茶 等色、香、味、形完備,清香撲鼻,直透心肺。最奇特的還是可以觀賞到一種沖泡茶 的絕技。當茶客進來,腰系白圍裙的茶倌,立即左手摞著茶具,右手從火爐上提起大 銅壺,滿臉春風地迎上前來。然后,客氣地嘴上招呼著,手腳麻利地“唰唰”幾聲, 便將茶托、茶碗擺好,隨手提起大銅壺,一上一下地沖上開水。待水將滿,左手忽地 一收一翹

13、,壺水滴水不漏。這一手名叫“雪花蓋頂”的沖水工夫,干凈利索,令人叫 絕。好的篩茶名師,雙臂連碗帶蓋可摞十五套茶具,足有兩尺多高,手肘紋絲不動, 行走自如。同時能雙手各拎一銅壺茶,分灑兩碗茶水,做到穩(wěn)穩(wěn)當當,滴水不溢。茶 客們?nèi)艨诳始庇诤炔?,只消用茶蓋刮刮茶水,讓茶葉上下翻滾,便能飲口香噴噴、熱 騰騰的濃郁的香茶。如要慢慢品嘗,可隔著蓋兒細細啜茗,免得茶葉入口。隨著茶水 緩緩入口,令人爽心愜意。飲茶時,不能性急,常常是一邊飲茶,一邊談話,茶館伙 計見誰人碗中水淺,不等客人叫喚便會立馬續(xù)上,循環(huán)往復,一碗茶一般是品上半天。參考文獻:【1】趙公南陽地域特色和飲食文化是啥南陽百科2011年01月【2】胡悌云 中州大觀 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3】黃琨河南小吃文明與宣傳2002年12期【4】趙蕊萍河南南陽民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