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緒論、上皮組織以及結締組織大家下午好,我是教大家組織胚胎學的老師,我叫。大家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這門學科,但是根據(jù)它的名字,胚胎學大家都能理解,這門學科主要是學個,也就是人是如何從一個卵開始逐漸分化發(fā)育成一個成的過程。而組織學呢?大家可能有些疑慮到底是學什么的呢?我曾經也為此苦惱過,我從大學開始一直學醫(yī),一直到碩士到博士,一直接觸醫(yī)學,所以對于組織學很熟悉,同時也有點很麻木。所以有一次朋友聚會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不是學醫(yī)的,所以當他問我是學什么專業(yè)的時候,我很理所當然的說組織學,他很詫異,醫(yī)學院還學組織學嗎?我說當然學啊,他想了一會兒,然后對我說醫(yī)學院校的專業(yè)也太廣泛了,連組織人事
2、都學?我突然有些懵住了,組織人事?他誤會了。所以我就跟他解釋醫(yī)學的組織學是什么,我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為別人解釋醫(yī)學的組織學還是有難度的。大家也應該想你學習了組織學,那么什么才是醫(yī)學組織學?醫(yī)學的組織學到底是研究什么的科學?組織學是研究機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科學。組織學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細胞、組織和系統(tǒng)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細胞是機體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基本。組織是由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的群體結構,是機體的基本成分。細胞間質又可稱為細胞外基質。有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這些組織按一定方式組合。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構,并執(zhí)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系統(tǒng)由一些結構連續(xù)、功能相關的
3、組合而成,完成連續(xù)的生理活動。組織學的微細結構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清楚,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簡稱光鏡)和電子顯微鏡 (簡稱電鏡) ,故微細結構包括光鏡結構和電鏡結構,也常稱電鏡結構為超微結構。組織學是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現(xiàn)代組織學的發(fā)展,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與基礎許多學科交叉滲透,相互促進,生命科學的一些研究如組織工程、移植等都與組織學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學好組織學,才能認識并系統(tǒng)掌握正常機體的微細結構及其深入理解其功能,為其它基礎和臨床各學科的學習,打下必備的形態(tài)學基礎和掌握相關的基本技能。組織學的研究方法和常用技術組織學的研究方法很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熟悉組織學的研究方
4、法可更好地理解掌握組織學,這里僅就最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做簡要介紹。(一)光學顯微鏡技術1普通光鏡組織切片標本的方法觀察機體各部的微細結構時,首先要制成薄片,并能夠使光線透過,這就是組織切片法。其中以石蠟切片法最為常用。其程序大致如下 取材與固定 取或動物新鮮材料后,切成小塊,立即投入、等固定劑中進行固定,使組織中蛋白質迅速凝固,以保持生活狀態(tài)下的組織結構。脫水、透明與包埋 把固定好的材料用脫水,經二甲苯透明后,再入石蠟、包埋。切片與染色 用切片機切成 5l0m 的切片,貼于載玻片上,稱此切片為石蠟切片。切片脫蠟后進行染色,封固切片經脫水、透明,滴加中性樹膠并覆以蓋片封固后備用。組織學最常用的
5、染色法是蘇木精(hematoxylin)和(eosin)染色,簡稱 HE 染色。蘇木精染液呈堿性,可使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及細胞質內的核糖體等結構染成藍紫色,稱嗜堿性(baso ilia) ;是酸性, 可使多數(shù)細胞的細胞質染成粉紅色, 稱嗜酸性(acido itia);與兩種染液親合力都不強的,稱為中性(neutro ilia)。除 HE 染色外,還有多種染色方法,能特異性的顯示細胞內某些結構(圖 12)。的細胞經重鉻酸鹽處理后,呈棕褐色,稱嗜鉻性;硝酸銀染色時,有的組織可使銀離子還原成銀微粒附著在組織中呈棕黑色,該特性稱為親銀性;有的組織結分,需加還原劑方能呈色,稱為嗜銀性;肥大細胞中的顆粒經甲
6、苯胺藍等蘭色染色后,呈紫紅色,這種現(xiàn)象稱異染性。除石蠟切片外,在制作較大結構(如眼球、等)的切片時,常用火棉膠包埋法;還有,為了較好地保存細胞內的酶活性或盡快制成切片標本,可用恒冷箱制成冰凍切片后再進行染色。涂片 鋪片、磨片標本的涂片法也是常用的法,如血液等可直接涂于玻片上制成涂片;鋪片法用于疏松結締組織、神經等柔軟組織或腸系膜等薄層組織,可將其撕開鋪于玻片上,制成鋪片;磨片法是用于如骨和牙等堅硬組織可直接將其磨成薄片,制成標本進行觀察。2普通光學顯微鏡 是觀察組織細胞微細結構最常用的工具,它由光學和機械兩部份組成。起放大作用的是光學部份,包括目鏡、物鏡和聚光器。光鏡的分辨率約為 0.2m,可
7、放大 1500倍左右。3幾種特殊顯微鏡術(1) 相差顯微鏡 相差顯微鏡用于觀察生活細胞和末經染色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細胞無色透明,細胞內各種結構間的反差很小,在一般光鏡下難以觀察到細胞的結構。相差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是把透過標本的可見光的相位差變成振幅差,從而提高結構之間的對比度,使標本中的結構清晰可辨。若觀察生長在培養(yǎng)瓶中的生活細胞,則需應用倒置相差顯微鏡。它的特點是光源安裝在載物臺的上方,物鏡安裝在載物臺的下方,可以對體外培養(yǎng)細胞進行長時間觀察、生活細胞的行為。此外,還有微分相差顯微鏡,可使生活細胞呈現(xiàn)不同顏色來進行觀察。(2) 熒光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是用以觀察細胞、組織內熒光物質的分布。它是
8、以產生紫外線的光源,激發(fā)標本中熒光物質呈現(xiàn)出不同顏色的熒光,這是自發(fā)熒光,如維生素 A 呈綠色熒光。也可用熒光素或熒光染色法標記細胞內結構,通過觀察熒光分布與強度來檢測組織、細胞的結分的變化,探討細胞的功能狀態(tài)。(二) 共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共焦激光掃描顯微鏡是一種高光敏度、高分辨率的新型儀器。主要由激光光源、共像掃描系統(tǒng)、電子光學系統(tǒng)和微機圖象分析系統(tǒng)四部份。激光光束通過聚焦后可對樣品的不同深度進行斷層掃描,得到一系列不同層次的清晰圖像,利用微機圖像系統(tǒng)可重建細胞的三維圖像,對細胞進行體視學的定量分析;可進行亞細胞水平的結構和功能研究,能測定細胞內、Ca2+濃度、骨架蛋白等;CLSM 可以更精確
9、地檢測、識別,組織或細胞內的微細結構及其變化,由此,CLSM 又有細胞 CT 之稱。此外,還可進行細胞生物學功能的研究,如細胞分選、細胞間通訊、膜性測定等;目前,己將激光作為“光子手術刀”應用光細胞顯微外科,如細胞切割、胞膜打孔等。近年,鑒于 CLSM 已突破了光鏡的應用,國際上己將 CLSM 納入“電子顯微學”范疇。(三)電子顯微鏡技術電子顯微鏡技術,已成為研究機體超微結構的重要。常用的有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與光鏡不同的是電鏡用代替了可見光,用電磁透鏡代替了光學透鏡,并使用熒光屏將肉眼不可見成像。1透射電鏡術 透射電鏡(TEM) 是觀察組織細胞微細結構(圖 16),透射電鏡的分辨率為 0.2
10、nm,放大倍數(shù)為幾萬幾十萬倍。它用電子標本經過聚焦與放大后成像,投射到熒光屏上進行觀察。由于電子易散射,故力低,必須超薄切片(通常為 5070nm)。其要求極嚴格。要求取材生鮮,組織塊要 1mm3 以內,用戊二醛和鋨酸雙重固定、樹脂包埋,用超薄切片機進行超薄切片,再用重金屬鹽醋酸鈾和檸檬酸鉛進行電子染色后,便可在電鏡下觀察。投射到密度大的樣品時,電子被散射的多,則投射到熒光屏上的電子少而呈暗像,電鏡圖像呈黑色,稱電子密度高,反之,則稱為電子密度低。此外,如果觀察 0.56m 厚的切片,要用壓電鏡可用于觀察細胞骨架、線狀溶酶體等超微結構。2.掃描電鏡術 掃描電鏡(SEM)是用于觀察組織、細胞或表
11、面的微細結構。SEM 樣品經固定,脫水和臨界點干燥后,再于其表面噴碳、鍍上薄層金膜,以增加二次電子數(shù)。SEM 以極細的在樣品表面掃描,將產生的二次電子用探測器收集,形成電信號送到顯像管,在熒光屏上成像,可顯示出細胞、組織或表面的構像,故圖像富有感,如細胞的微絨毛、纖毛等。此外,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裝配上 X射線顯微分析器,即為分析電鏡可對組織或細胞內的元素進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又稱 X-射線顯微分析術(或能譜分析)。冷凍蝕刻復型術能顯示細胞、組織微細結構的構像。是研究細胞膜相結構的重要,可應用于研究膜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冷凍割斷術可觀察組織細胞結構斷面的圖像。三、組織學的學習方法組織學是一門
12、形態(tài)學科,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時應注意幾下方面:1.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組織學理論以形態(tài)結構為主要內容;性強,必須通過組織學實驗課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才能強化。在認真學習組織學理論的同時,要重視實驗課,課前要做好予習,復習好相關的理論知識,才能有效利用時間,迅速、準確地辨認鏡下結構。要充分利用多課件,并學會在“組織胚胎學實習手冊”的指導下,對照圖譜認真、仔細地觀察組織切片、電鏡,將光鏡、電鏡結構結合,綜合分析,進一步增強對理論的理解和記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好組胚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結構與功能關系 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和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的,任何結構都有相應的功能。而任何功能都有一定
13、的結構基礎,相輔相成來完成共同的生理活動。如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都含有許多溶酶體,細胞才能消化吞噬異物。又如粗面內質網和復合體發(fā)達的細胞,其蛋白質的功能也一定旺盛。學習中要將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結合,才能加深理解和。3.斷面與的關系 組織切片在鏡下觀察的形態(tài)結構都是組織細胞的斷面,由于所切部位不同,可看見有細胞核的和沒有細胞核的斷面。管狀結構的於橫切、縱切、斜切時,往往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也可能有不同之處。所以,觀察切片時,要建立由平面到的概念。4.建立動態(tài)變化的概念 生活中的組織和細胞都在不斷的活動中,一直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觀察的組織切片是某一時間的圖像,必須從動態(tài)變化概念去理解、去思維,才能正確掌
14、握其結構與功能。如甲狀腺滬泡上皮細胞一般為立方形,當功能活躍時,細胞增高呈低柱狀,反之,細胞變低呈扁平狀,可見細胞因功能狀態(tài)不同而有形態(tài)變化。5.總結,掌握規(guī)律 學習中要抓住結構的特征,分析總結,找出共性和規(guī)律就能融會貫通。如內空腔的管壁結構分層,消化管管壁分 4 層;而心、氣管與支氣管管壁分 3 層。又如肥大細胞與血液中嗜鹼性粒細胞的胞質中和顆粒中含有的物質相同,都參加過敏反應。在學習中就要前后進行橫向聯(lián)系和對比,不斷歸納、找出共性、記住個性、循序漸進,才能學得扎實??傊瑢W習要不斷探索,獨立思考,努力鉆研,學會運用學習方法,勤奮加技巧定會提高學習的效果。知識是靠一點一滴的積累,只有付出艱苦
15、的勞動,才會有收獲的喜悅。上 皮 組 織上皮組織簡稱上皮,由大量形狀規(guī)則、排列緊密的細胞和極少量細胞間質組成。上皮或上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活動具有明顯的極性,朝向體表或腔內的一面稱游離面;相對的另一面是基底面,借基膜與結締組織相接。上皮組織內大多無和淋巴管,其營養(yǎng)由結締組織中的透過基膜提供。上皮內常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分布。上皮組織可分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覺上皮等,具有保護、吸收、排泄和感覺等功能。本章主要敘述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一、被覆上皮覆蓋于體表或襯于體內各種管、腔及囊的內表面者,稱被覆上皮。根據(jù)上皮細胞的排列層數(shù),可將被覆上皮分為單層上皮和復層上皮。按細胞形態(tài)(復層上皮則按淺層細胞形態(tài))又可
16、進一步分為扁平、立方和柱狀等多種類型。(一)單層扁平上皮單層扁平上皮由一層很薄的扁平細胞。表面觀,細胞呈不規(guī)則形或多邊形,細胞邊緣呈鋸齒狀,互相嵌合,核扁圓形,位于細胞;垂直切面觀,細胞核橢圓形,細胞質很薄,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襯于心臟、或淋巴管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稱內皮;而襯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的稱間皮。此種上皮游離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淋巴液,或便于內臟活動。(二)單層立方上皮單層立方上皮由一層近似立方形細胞。表面觀,細胞呈多邊形;垂直切面觀,細胞大致呈正方形,核圓,居中。此種上皮細胞具有和吸收功能。(三)單層柱狀上皮單層柱狀上皮由一層棱柱狀細胞。表面觀,細胞呈多邊形;垂直切面觀,細胞呈柱
17、狀,核橢圓,靠近細胞基底部。此種上皮有吸收或功能。在腸壁的單層柱狀上皮細胞之間,還有杯狀細胞分布,其形似高腳酒杯,底部狹窄,含深染的核,頂部膨大,充滿顆粒,內含黏蛋白。黏蛋白后與水結合形成,可潤滑和保護上皮。(四)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由柱狀細胞、梭形細胞、錐體形細胞和杯狀細胞組成,其中柱狀細胞最多,游離面有大量纖毛。所有細胞的基底面均附著在基膜上,但由于細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齊地排列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觀形似復層,實為單層。此種上皮主要以保護功能為主(圖 3-7、8)。(五)復層扁平上皮復層扁平(鱗狀)上皮,由多層細胞組成,垂直切面觀,淺層細胞扁平,中間數(shù)層細胞為多
18、邊形,緊靠基膜的一層基底層細胞呈矮柱狀或立方形,細胞較幼稚,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不斷補充表層脫落的細胞。復層扁平上皮的基底面與結締組織的連接處凸凹不平,增加了兩者的接觸面積,既使連接更加牢固,又保證了上皮組織的營養(yǎng)供應。根據(jù)表層細胞是否角化分為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和未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此種上皮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角化上皮的保護作用更顯著,能耐受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及細菌和異物。(六)復層柱狀上皮復層柱狀上皮的表層細胞為柱狀,排列整齊,中間幾層細胞為多邊形,基底層是矮柱狀細胞。此種上皮有保護作用。(七)變移上皮變移上皮又稱移行上皮,上皮細胞的形態(tài)和層數(shù)可隨所在的收縮和擴張狀態(tài)不同
19、而改變。如收縮時,上皮較厚,細胞層數(shù)較多,細胞較高;反之,上皮變薄,細胞層數(shù)減少,僅 23 層,細胞變扁。上皮細胞按核位置的深淺可分為表層細胞、中間層細胞和基底層細胞。表層細胞較大,質膜較厚,胞質豐富,常有雙核,可覆蓋幾個中間層細胞,稱蓋細胞,可以防止尿液侵襲,有保護作用。有人通過電鏡觀察到腔面的所有上皮細胞均向深部伸出長腳狀突起,附著于基膜上,故認為變移上皮是一種假復層上皮。二、腺上皮與腺由腺細胞組成的,以功能為主的上皮稱腺上皮。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所的稱腺。有的腺物(蛋白、糖蛋白、脂質等)經導管排至體表或腔內,稱為外腺,如唾液腺、皮脂腺等。有的腺沒有導管,物(為激素)入血,稱為內腺,如甲狀腺
20、、腎上腺和垂體等。 本章只介紹外腺的一般結構。按組成外腺的細胞數(shù)目,可分為單細胞腺(如杯狀細胞)和多細胞腺。多細胞腺一般都由部和導管兩部分組成。根據(jù)導管有無分支,外腺可分為單腺和復腺,而部的形狀可為管狀、泡狀或管泡狀。因此,外腺依據(jù)形態(tài)可分為單管狀腺、單泡狀腺、復管狀腺、復泡狀腺和復管泡狀腺等。1部部多由單層腺細胞圍成,有腔。泡狀和管泡狀的部常稱腺泡。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因物的性質和功能狀態(tài)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消化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腺細胞一般可分為漿液細胞和細胞兩種。(1)漿液細胞大多呈錐體形或柱狀,核圓形,靠近細胞基底部,基底部胞質呈強嗜堿性,頂部胞質充滿嗜酸性酶原顆粒。電鏡下,細胞基底部有密集的粗
21、面內質網,核上方有發(fā)達的復合體和顆粒。具有這些結構特點的細胞又稱蛋白質細胞。這些細胞器的規(guī)律分布也反應了腺細胞與蛋白質的過程。(2)細胞也稱糖蛋白細胞,除了具有蛋白質細胞的結構特點外,其細胞頂部胞質充滿大量顆粒,HE 染色切片中,顆粒不易保存呈狀。細胞核常呈扁圓形,被顆粒壓到基部。杯狀細胞就是一種散在分布的細胞。二、固 有 結 締 組 織結締組織是內分布最廣泛、形式最多樣的一種組織。由細胞和大量細胞外基質。與上皮組織相比,結締組織細胞成分較少,細胞外基質相對較多,細胞無極性。細胞外基質包括絲狀的、無定形的基質和不斷循環(huán)更新的組織液,細胞生存的微環(huán)境。結締組織具有支持、連接、營養(yǎng)、保護、防御和修
22、復等作用。根據(jù)細胞和的種類以及基質的狀態(tài)不同,結締組織可分為固有結締組織、軟骨組織、骨組織、血液 4 種類型。一般所說的結締組織,是指固有結締組織,該組織又可分為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網狀組織。此外,介于疏松結締組織和致密結締組織之間,其比較纖細,細胞較多,也較豐富的一些特殊類型的結締組織,稱為細密結締組織,如消化管固有層的結締組織。所有的結締組織均來源于胚胎時期的間充質。間充質是胚胎時期填充在內胚層和外胚層之間的散在的中胚層組織,由間充質細胞及無定形的基質組成,無成分。間充質細胞呈星形,有多個突起,其突起彼此連接成網,細胞核大,卵圓形,淺,核仁明顯 (圖 4-1)。間充質細胞
23、為分化程度較低的干細胞,有很強的增殖分化能力,除了分化成各種結締組織細胞外,還能分化成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等。 基質為均質狀物質,主要成分為蛋白多糖。一、疏 松 結 締 組 織疏松結締組織又稱蜂窩組織,廣泛分布在機體各種、組織以及細胞之間,起支持、連接、營養(yǎng)和修復等作用。疏松結締組織的細胞種類多,數(shù)量少,細胞散在分布于大量基質內。(一)細胞疏松結締組織內的細胞種類較多,有成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脂肪細胞、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及白細胞。各類細胞的數(shù)量和分布隨部位和功能狀態(tài)而異,其中成細胞是相對固定的細胞。1成細胞成細胞是疏松結締組織的主要細胞,細胞扁平狀,有多個突起;細胞邊緣不清;胞質
24、豐富,呈弱嗜堿性;細胞核較大,卵圓形,淺,核仁明顯。電鏡下,可見成細胞胞質內含豐富的粗面內質網、游離核糖體和發(fā)達的復合體。處于功能狀態(tài)的成細胞稱為細胞,細胞較小,呈梭形,細胞器不發(fā)達,核深,核仁不明顯。當機體修復時,需要大量的和基質,此時狀態(tài)的細胞則轉變?yōu)楣δ芑钴S的成細胞,形成新的細胞外基質成分,恢復其和功能。二、結締組織(二)、血液大家下午好,繼續(xù)上節(jié)課的學習。首先復下上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上節(jié)課學習了上皮組織以及結締組織的一部分。主要是幾種上皮的復習,大家說說都有什么上皮???接下里繼續(xù)結締組織的學習。上節(jié)課,主要講完了,成細胞,下面講第二個主要細胞巨噬細胞。1、巨噬細胞疏松結締組織內的巨噬
25、細胞可分為兩類,即休止的巨噬細胞和的巨噬細胞,它們是處于不同功能時相的同一種細胞。疏松結締組織內的休止巨噬細胞也稱為組織細胞,在普通染色的切片中不易與成細胞區(qū)別,巨噬細胞核略小,較深,細胞質呈嗜酸性。的巨噬細胞大小不一,直徑 2050m,形態(tài)不規(guī)則,一般為圓形或卵圓形。當功能活躍時,可伸出一些短而鈍的偽足;胞質較豐富,多為嗜酸性,內含顆粒狀物質或空泡;胞核較小,圓形或腎形,染色較深。電鏡下,可見細胞表面有許多及微絨毛,胞質內含大量溶酶體、吞噬體、吞飲小泡、殘余體及發(fā)達的復合體,細胞膜內側還有較多微絲和微管。這些結構與巨噬細胞的運動、吞噬和黏附性有關。巨噬細胞是血液單核細胞進入結締組織后形成的,
26、當機體某些部位發(fā)生炎變時,病變組織及病菌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能剌激巨噬細胞使之產生活躍的變形運動,于病變部位,此類化學物質稱為趨化因子。巨噬細胞的這種向趨化因子定向移動的特性稱趨化性,在趨化因子的作用下,固定的巨噬細胞活化為的巨噬細胞。巨噬細胞行使多種功能,參與免疫應答。(1) 吞噬作用 巨噬細胞有很強的吞噬功能,能吞噬細菌、異物顆粒和溢管的紅細胞以及衰老細胞的碎片等,巨噬細胞黏附被吞噬物后,伸出偽足將其包圍,攝人胞質形成吞噬體,然后與初級溶酶體融合,形成次級溶酶體。溶酶體酶能將被吞噬的異物消化或降解,不能降解的物質則形成殘余體。某些抗原物質(如細菌、)等,必須先由內的識別因子(抗體或補體),
27、才能被巨噬細胞識別和黏附,因巨噬細胞膜上含有與識別因子特異性結合的膜受體。此種吞噬作用稱特異性吞噬,而無需識別因子的中介,巨噬細胞直接黏附并吞噬如碳粒、粉塵等,則稱非特異性吞噬。(2)抗原呈遞作用 抗原是一種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質、多肽、多糖等。巨噬細胞吞噬蛋白質性抗原后,對抗原物質進行加工或酶解處理再轉變?yōu)榭乖?,并與抗原提呈分子即巨噬細胞自身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分子結合,形成抗原肽-MHC 分子復合物,到細胞表面,當 T 淋巴細胞接觸到抗原肽后,便受到激活,促使其增殖、分化、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進而發(fā)揮免疫效應。(3)作用 巨噬細胞能數(shù)十種生物活性物質,包括溶菌酶、補體、多種細胞因子(如
28、紅細胞生成素、白細胞介素 1)等。溶菌酶能消化細菌的細胞壁從而;補體參與炎癥反應及病原微生物的溶解等過程;紅細胞生成素可促進紅細胞生成,白細胞介素 1 能刺激骨髓中白細胞的增殖并入血。3漿細胞漿細胞圓形或卵圓形,胞質豐富,嗜堿性,核周質淺,形成一淡染區(qū);細胞核偏向細胞的一側,核仁明顯,異染色質呈團塊狀緊靠核膜內側,輻射狀排列,形似車輪,細胞核的結構特點是光鏡下識別漿細胞的重要標志。電鏡下,可見漿細胞的胞質內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內質網、游離的核糖體及發(fā)達的復合體,此為光鏡下細胞質顯示嗜堿性的原因。漿細胞在一般的結締組織內很少,常出現(xiàn)在慢性炎癥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層的結締
29、組織中。漿細胞由血液中的B 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轉化而來。漿細胞與免疫球蛋白,即抗體(antibody),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反應??贵w分 5 大類,即 IgA、IgD、IgE、IgG 和 IgM。一種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4肥大細胞肥大細胞是疏松結締組織內較常見的細胞,肥大細胞小和小淋巴管分布。在身體易于接觸外界抗原的部位,如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下方的結締組織內,肥大細胞特別多。肥大細胞體積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胞質內充滿粗大的嗜堿性和異染性顆粒,顆粒呈水溶性;胞核小而圓,位于,淺。電鏡下,可見肥大細胞內顆粒,顆粒內含致密性物質,呈結晶體樣或細粒狀。肥大細胞的胞質內含有,顆粒內
30、含有肝素、組胺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物質。肝素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和組胺可使毛細擴張和通透性增加,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中的細胞進入結締組織,行使防御和免疫功能。當和組胺增多時,可引起水和血漿蛋白分子滲出,導致組織水腫,出現(xiàn)蕁麻疹;并使呼吸道黏膜水腫和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引起支氣管哮喘;嚴重者可使全身小動脈擴張而導致血壓急劇下降,引起休克。這些局部或全身癥狀統(tǒng)稱為過敏反應。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可吸引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向過敏反應部位,因嗜酸性粒細胞具有抗過敏的功能,從而減輕過敏反應。能致肥大細胞和脫顆粒的抗原物質稱為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有花粉、某些藥物及蛋白質等。肥大細胞顆粒內容物和所引起的過敏反
31、應是一種特異性免疫反應,其反應與漿細胞、巨噬細胞協(xié)同完成。當過敏原(抗原)首次進入機體時, 巨噬細胞即對其進行吞噬和處理,并將抗原信息呈遞給 B 淋巴細胞。 B 淋巴細胞接受抗原信息的刺激后,轉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 IgE。肥大細胞膜表面有能與 IgE 結合的受體,兩者結合后,機體即處于致敏狀態(tài)。當相同的過敏原再次侵入機體時,過敏原便可與肥大細胞膜上的 IgE 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肥大細胞脫顆粒并,引起過敏反應。5脂肪細胞脂肪細胞體積較大,直徑 100200m,呈圓形,有些因相互擠壓呈多邊形。胞質內充滿脂滴,在 HE 染色的標本中,脂肪細胞中的脂滴被脂溶劑溶解,只留下很薄的細
32、胞質,細胞呈空泡狀;細胞核扁圓形,被擠向細胞的一側而呈“金戒指狀”。脂肪細胞能和脂肪,參與機體的能量代謝。6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在成體的結締組織內還保留少量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分布在毛細周圍,形狀與細胞相似,細胞呈梭形或星形。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是成體結締組織中的干細胞,保留著間充質細胞多向分化的的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增殖和分化為成細胞、脂肪細胞及平滑肌細胞等。7白細胞疏松結締組織內常見數(shù)量不定的白細胞,這些細胞來自血液,受趨化因子的引誘下,常以變形運動穿出毛細和微靜脈,遷移到疏松結締組織中,于產生趨化因子的部位,參與免疫應答或炎癥反應,如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在炎癥的部位,大量中性粒細胞可
33、穿管,行使防御功能。(二)疏松結締組織中含有 3 種,即膠原、彈性和網狀。1膠原膠原在疏松結締組織中分布最廣泛、含量最多。新鮮的膠原呈白色,故又稱白。在 HE 染色的標本中,膠原被染成粉紅色,成束分布,方向不定,粗細不等,長短不一,呈波浪狀并交織成網。膠原直徑約 120mm。電鏡下,膠原由更細的膠原原組成,膠原原有明暗相間的橫紋,橫紋周期為 6070 nm。 其化學成分為 I 型和型膠原蛋白,膠原蛋白由成細胞,在細胞外聚合為膠原原,再經少量黏合質黏結成膠原。膠原具有韌性大,抗拉力強的特性。2彈性彈性含量較膠原少,新鮮的彈性呈黃色,故又稱為黃。在 HE 染色標本中,也呈紅色,但折光性比膠原強,地
34、衣紅染色的彈性呈紫色或深棕紅色。彈性較細,直徑 0.21.0 m,交織成網,斷端常卷曲。電鏡下,彈性由彈性蛋白和微原束組成。彈性蛋白分子間借共價鍵廣泛連接成網,其分子能任意卷曲,在外力的牽拉下,卷曲的彈性蛋白分子能伸展拉長 25 倍;外力消除后,彈性蛋白分子能迅速恢復為卷曲狀態(tài)。彈性富有彈性,和膠原交織在一起,使疏松結締組織既有彈性又有韌性,有利于組織和保持形態(tài)和位置的相對固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3網狀網狀網狀細而短,直徑 0.21.0 m 有分支,互相交織成網。網狀主要由型膠原蛋白,表面被覆糖蛋白,在 HE 染色的標本中不,鍍銀染色的標本中著棕黑色(圖 4-23)。電鏡下網狀也有 6070
35、 nm 的周期性橫紋。網狀在疏松結締組織中數(shù)量極少,一般沿小分布,主要分布于網狀組織及結締組織與其他組織的交界處。(三)基質疏松結締組織的基質呈無定形的凝膠狀,填充在細胞和之間,其化學成分主要為蛋白多糖、結構性糖蛋白及組織液。1. 蛋白多糖蛋白多糖由蛋白質和糖胺多糖結合而成。蛋白質包括蛋白和連接蛋白, 糖胺多糖又稱氨基已糖多糖,包括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硫酸角質素等。蛋白多糖以透明質酸為,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蛋白多糖聚合體。自然狀態(tài)的透明質酸是一種曲折盤繞的的長鏈大分子,長達25m。其他糖胺多糖則與蛋白為中心向外呈輻射狀排列,蛋白多糖亞,每個蛋白多糖亞再通過連接蛋白將其與透明質酸結合在一起,蛋白多糖
36、聚合體,形成多微孔的篩狀結構,稱為分子篩。分子篩只允許小于微孔的物質通過,(如 O2、CO2 及營養(yǎng)物質),對大于微孔的顆粒狀物質如細菌等則具有屏障作用。癌細胞和溶血性鏈球菌的透明質酸酶能分解透明質酸,使分子篩的結構遭到破壞,屏障作用喪失,致使癌細胞和細菌等能向四周蔓延擴散。蛋白多糖聚合體上還結合著許多親水基團,能結合大量水分子,使基質呈均質凝膠狀。2結構性糖蛋白基質中的結構性糖蛋白包括黏連蛋白、層黏連蛋白和軟骨黏連蛋白等,其中黏連蛋白是基質中最主要的結構性糖蛋白,其分子表面具有與多種細胞、膠原及蛋白多糖相結合的部位(即化學基團),因此黏連蛋白是將這三種成分有機連接的媒介;黏連蛋白還能黏附細菌
37、等抗原物質,啟動巨噬細胞對抗原物質的特異性吞噬作用。血液血液是在心系統(tǒng)內循環(huán)的液態(tài)組織,在成人約占體重的 7,總量約 5 L。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在采取的血液中加入適量抗凝劑(肝素或枸櫞酸鈉),沉淀后,血液可分出三層:上層為淡黃色的血漿,下層深紅色的是紅細胞,中間薄層灰白色的為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屬于結締組織的一種,細胞成分是血細胞,血漿相當于細胞間質。(一)血漿血漿約占血液容積的 55%,為淡黃色半透明的粘稠液體,其中 90% 是水,其余為血漿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糖、維生素、無機鹽和各種代謝產物等。血漿7.3 7.4,1.250 1.350,滲透壓 313 mosm,有一定的粘滯性。
38、血漿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蛋白原等,除球蛋白由漿細胞產生外,白蛋白、蛋白原和大多數(shù)球蛋白主要來自于肝臟。血漿不僅是運載血細胞、營養(yǎng)物質、激素和全身代謝產物的循環(huán)液體,而且參與機體免疫反應、體溫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酸堿平衡與滲透壓的維持、具有保持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功能。血液在體外凝固時,溶解狀態(tài)的蛋白原轉變?yōu)闋顟B(tài)的蛋白,將細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漿蛋白起來,形成血凝塊,其上層析出的淡黃色液體,稱。是血液臨床生化檢查的常用材料。(二)血細胞血細胞約占血液容積的 45,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懸浮于血漿中。為觀察血細胞形態(tài)結構,通常用 Wright 或 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標本,在光鏡下進行血細
39、胞形態(tài)的檢查。血細胞形態(tài)、數(shù)量、比例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測定稱為血象?;疾r,血象常有顯著變化,臨將其作為和治療的重要依據(jù)之一。1紅細胞紅細胞直徑約 78.5 m。肉眼觀察,大量紅細胞呈猩紅色;未染色的單個紅細胞在光鏡下呈黃綠色。在血涂片中,紅細胞薄,約 0.8 m,染色較淺;厚,約 2.6 m,染色較深。掃描電鏡下,紅細胞表面光滑呈雙凹圓盤狀,使細胞表面積增大,有利于細胞內外氣體的交換。紅細胞無細胞核,也無細胞器,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含鐵的蛋白質,約占紅細胞重量的 33%,易與酸性結合,染成橘紅色。正常成人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為120150g/L,女性約 110140g/L。血紅蛋白具
40、有結合與O2 和 CO2 的功能,為組織細胞提供 O2,帶走其所產生的部分 CO2。血紅蛋白對 CO 的親和力比 O2 的親和力大得多,且結合后不易分離。煤氣時,因血紅蛋白與大量 CO 結合,阻礙了其與 O2 的結合,導致組織缺 O2,嚴重時可引起。紅細胞有一定的彈性和形態(tài)可變性。在紅細胞的細胞膜內面有血影蛋白和多種膜骨架蛋白連接形成的網絡狀膜骨架,通過膜骨架蛋白間的相互作用,維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當紅細胞通過比其自身直徑小的毛細時,膜骨架結構可以變形,使紅細胞順利通過毛細,此后,在 ATP 的作用下,紅細胞又恢復其獨特的雙凹圓盤狀外形。紅細胞膜上有一種嵌入糖蛋白,決定的 ABO 血型。血型鑒
41、定是安全輸血的前提,在臨床輸血中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紅細胞自身異常,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或紅細胞外在環(huán)境異常,如血漿滲透壓降低,均可導致紅細胞膜破裂,血紅蛋白逸出,稱為溶血;溶血后殘留的紅細胞膜囊稱為血影。紅細胞的數(shù)目及血紅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變,如嬰兒高于成人,運動時多于安靜狀態(tài),高原地區(qū)居民大都高于平原地區(qū)居民。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的改變、以及血紅蛋白的質和量的改變超出正常范圍,則為病理現(xiàn)象。臨,當紅細胞數(shù)少于 31012L 或血紅蛋白低于 100g/L 時,稱為貧血;患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時,紅細胞增多達(710)1012L 或血紅蛋白高達 180240g/L,血液粘滯性增加,血流緩慢,
42、也導致組織細胞缺氧。紅細胞的平均約 120 天。紅細胞無任何細胞器,不能新的蛋白質,只能進行有限的代謝過程,隨時間的延長,其膜骨架蛋白變性,細胞的變形性降低,導致各種畸形紅細胞形成,這些衰老的紅細胞在經過脾和肝時被巨噬細胞吞噬清除。與此同時,每天有大量新生紅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這些剛進入血液的新生細胞有的尚殘留部分核糖體,用煌焦油藍染色呈藍色細網狀,稱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在血流中大約經過 2448 小時達到完全成熟,核糖體。在織紅細胞約占紅細胞總數(shù)的 0.51.5;新生兒較多,可達 36。骨髓造血功能的,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降低;如果貧血患者的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增加,說明治療有效。因此,網織紅細胞的計
43、數(shù)有一定臨床意義,它是貧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診斷、療效判斷和預后估計的指標之一。2白細胞白細胞為無色有核的球形細胞,多數(shù)能以變形運動的方式穿過微管壁,進入結締組織或淋巴組織,發(fā)揮防御和免疫功能。光鏡下,根據(jù)白細胞胞質有無特殊顆粒,可將其分為有粒白細胞和無粒白細胞。有粒白細胞按顆粒的嗜色性,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它們均是不再的終未分化細胞,僅數(shù)天。無粒白細胞有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兩種,胞質內無特殊顆粒,但含有嗜天青顆粒。此外,血液中還有極微量其他過路細胞,如樹突狀細胞、肥大細胞的祖細胞等。白細胞的數(shù)量遠較紅細胞少,在某些疾病狀態(tài)下,白細胞總數(shù)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率皆可發(fā)生改變。(1
44、)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細胞直徑 1012m,核呈桿狀或分葉狀,分一般為 25 葉,有細絲相連,正常人以 23多見。在某些疾病情況下,核分 12 葉的細胞百分率增多,稱為核;核分 45 葉的細胞增多,則稱為核右移。一般認為核分多,細胞越近衰老。中性粒細胞的胞質染成粉紅色,胞質中充滿大量細小、分布均勻的顆粒。其中體積較大,著淡紫色的為嗜天青顆粒;體積較細小,光鏡下難以分辨,著淡紅色的為特殊顆粒。嗜天青顆粒約占顆粒總數(shù)的 20,電鏡下為圓形或橢圓形的膜被顆粒,直徑約 0.5m,是一種溶酶體,含有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酶、溶菌酶、組織蛋白酶等水解酶,能消化吞噬的細菌和異物。特殊顆粒約占
45、顆??倲?shù)的 80,是一種顆粒,電鏡下顆粒較小,直徑約 0.20.3m,內含堿性磷酸酶、膠原酶、溶菌酶和乳鐵蛋白等其它非酶類抗菌性蛋白分子,能殺死細菌,溶解細菌表面的糖蛋白。中性粒細胞可做活躍的變形運動,具有趨化性和吞噬功能,在趨化因子的刺激下,能以變形運動穿出微,到細菌部位,吞噬細菌。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菌后,自身也常壞死,成為膿細胞。因此,機體受到某些細菌發(fā)生炎癥時,除白細胞總數(shù)增加外,中性粒細胞的比例顯著增高。若中性粒細胞數(shù)減少到 1109L,機體抵抗力就會降低,容易發(fā)生。中性粒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約停留 67 小時,然后進入結締組織,在組織中無論是否有吞噬活動,均存活 14 天,即衰老,凋亡
46、。(2)嗜酸性粒細胞直徑 1015m,核多為 2 葉,胞質內充滿粗大、分布均勻、染成橘紅色、有折光性的嗜酸性顆粒是其主要特征。電鏡下,顆粒為圓形或橢圓形膜包顆粒,直徑0.51.0m,內有長方形結晶體和致密的細顆粒狀基質。顆粒內含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過氧化物酶、組織蛋白酶、組胺酶、磷脂酶和大量主要堿性蛋白等帶正電荷的蛋白質,也是一種特化的溶酶體。嗜酸性粒細胞也能作變形運動,穿越壁進入組織;還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分解組胺,滅活,從而減弱過敏反應;又可通過細胞表面粘著于蠕蟲上,主要堿性蛋白和各種酶類,直接殺滅蠕蟲,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因此,在患過敏性疾病或時,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嗜酸性
47、粒細胞在血液中一般停留 68 小時,在組織中可存活 812 天。(3)嗜堿性粒細胞細胞直徑 1215m。胞核呈 S 形或不規(guī)則形,偶見分葉,較淺,常被顆粒掩蓋。胞質內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嗜堿性顆粒,有異染性,電鏡下,膜包顆粒數(shù)量較少,大小、形態(tài)不甚規(guī)則,電子密度高,內含肝素、組胺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胞質中含。嗜堿性粒細胞的功能與肥大細胞相似,參與過敏反應,并有抗凝血作用。研究表明,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均來源于骨髓中的同一祖細胞;目前也有人認為,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來源于不同干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在組織中可存活 1215 天。(4)單核細胞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直徑 1420
48、m,胞核呈腎形、馬蹄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等,染色質顆粒細而松散,故較淺。胞質豐富,嗜堿性著呈灰藍色,內含許多細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顆粒,內含酸性磷酸酶、過氧化物酶、非特異性酯酶和溶菌酶等,為特化的溶酶體。電鏡下,單核細胞表面有微絨毛,細胞器豐富,溶酶體和吞噬泡發(fā)達。單核細胞是巨噬細胞的前身,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明顯的趨化性。骨髓生成的單核細胞進入血循環(huán),在血流中停留 15 天后,穿越壁進入結締組織,分化為各種類型的巨噬細胞。血液與骨髓中的單核細胞和組織內的巨噬細胞共同了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單核細胞功能與巨噬細胞相似,能消滅機體的病原微生物、吞噬細菌、消除體內衰老病變的細胞、參與免疫應答,還能多種生物
49、活性物質參與機體造血調控。但其功能不及巨噬細胞強。(5)淋巴細胞 大小不等,直徑 68m 的為小淋巴細胞,912m 的為中淋巴細胞,1320m 的為大淋巴細胞。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大部分為小淋巴細胞,細胞核為圓形,一側常有小凹陷,染色質濃密呈塊狀,。胞質很少,在核一窄帶,嗜堿性,染成蔚藍色,含少量嗜天青顆粒。中淋巴細胞的核染色質較疏松,略淺,胞質較多,可見少量嗜天青顆粒。電鏡下,淋巴細胞胞質內含豐富的游離核糖體,少量線粒體和復合體,核仁常見。根據(jù)淋巴細胞發(fā)生過程,表面分子和功能等不同,可分為三類: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 細胞)在胸腺內分化成熟,約占血液淋巴細胞總數(shù)的 75,參與細胞免疫,并具有調節(jié)
50、免疫應答的作用;骨髓依賴淋巴細胞(B 細胞),在骨髓內分化成熟,約占 1015,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自然細胞(NK 細胞),產生于骨髓,約占 10,能非特異某些腫瘤細胞和細胞。淋巴細胞是唯一能從組織返回血液的血細胞,其從數(shù)天至數(shù)年不等。3血小板血小板又稱血栓細胞,是骨髓中巨核細胞脫落的胞質小塊。生活狀態(tài)下,血小板呈雙凸扁盤狀,直徑 24m,當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時,則伸出小突起,呈不規(guī)則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成群,無細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細胞膜,周邊部呈均質淺藍色,稱透明區(qū),中央有密集的藍紫色的顆粒,稱顆粒區(qū)。電鏡下,血小板表面有 1520nm 厚的糖衣,微管在
51、細胞周邊形成環(huán)狀,有利于保持血小板的形態(tài)。血小板內有開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二套小管系統(tǒng)。開放小管系的管道與血小板表面連通,有利于顆粒內容物的。致密小管系位于透明區(qū),呈電子致密的不規(guī)則封閉小管,相當于滑面內質網,有收集 Ca2+和素等功能。顆粒區(qū)有特殊顆粒、致密顆粒和少量溶酶體。特殊顆粒又稱顆粒,較大,直徑0.30.5m,內含血小板因子 4,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和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等。致密顆粒又稱顆粒,較小,直徑約 0.250.3m,含有 Ca2+、焦磷酸鹽、ATP 和 5-羥色胺等。血小板參與止血和凝血過程。當受損或破裂時,血小板粘著、于破損處,形成血栓,封堵破損的;同時,血小板顆粒內含物,
52、使血漿內的凝血酶原變?yōu)槟?,后者催化蛋白原變成細絲狀的蛋白,將血細胞網羅在一起形成血塊。此外,血小板還有保護內皮、參與內皮修復、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血小板約 10 天。經組織(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大家下午好,繼續(xù)組織學的學習。上節(jié)課學習了神經組織的一部分,回顧一下,神經組織的,神經元的結構以及它的超微結構。下面繼續(xù)神經組織的學習。三、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簡稱神經膠質或膠質細胞,廣泛分布于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與神經元數(shù)目之比約為 1050:1。膠質細胞也具有突起,但不分樹突和軸突,也無傳導神經沖動的功能。用 HE 等普通染色只能顯示膠質細胞的核和少量胞質,但可用特殊銀染方法和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53、顯示其全貌。膠質細胞不僅對神經元起支持、營養(yǎng)、絕緣等輔助作用,還可傳遞和處理神經信號,調節(jié)突觸發(fā)生,參與控制神經元的突觸數(shù)目和效能。(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神經膠質細胞1. 星形膠質細胞 星形膠質細胞是膠質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體積最大的一種,胞體呈星形,核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染色較淺,核仁不明顯。胞質內有交織走行的神經膠質絲,組成膠質絲的蛋白質稱膠質原酸性蛋白,用免疫細胞化學方法能特異性地顯示出這類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的突起末端常膨大形成腳板或終足,貼附在毛細基膜上,或伸到腦和脊髓的表面形成膠質界膜。星形膠質細胞可分為 2 種(1)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 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多分布在灰質,突起較短粗,分支較多
54、,表面不光滑,胞質內的神經膠質絲少。(2性星形膠質細胞性星形膠質細胞多分布在白質,突起細長,分支較少,表面光滑。胞質內含大量神經膠質絲。2少突膠質細胞 少突膠質細胞分布于灰質及白質內,位于神經元胞體及神經的周圍,在銀染標本中突起比星形膠質細胞小而少,但用顯示其特異性標志物半乳糖腦苷脂的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染色,其突起并不是很少,而且分支極多。少突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髓鞘形成細胞,其突起末端擴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經元的軸突形成髓鞘。3小膠質細胞 小膠質細胞是膠質細胞中最小的一種,分布于灰質及白質內,胞體較小,呈長橢圓形,常以胞體長軸的兩端伸出兩個較長突起,反復分支,其表面有小棘突。胞核小,呈橢圓
55、形或三角形,染色較深。小膠質細胞屬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可能來源于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小膠質細胞是的,但在中樞神經受損時,可轉變?yōu)榫奘杉毎宄毎樾技白冃缘乃枨?。此外,小膠質細胞還具有免疫功能,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抗原呈遞細胞和免疫效應細胞。4室管膜細胞 室管膜細胞為覆蓋在腦室和脊髓管腔面的一層立方或柱狀細胞,其表面有微絨毛或纖毛,有的細胞基部發(fā)出細長突起伸向腦及脊髓深部,稱伸長細胞。室管膜細胞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并參與腦脊液形成。(二)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神經膠質細胞1細胞細胞又稱神經膜細胞,是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髓鞘形成細胞,它包卷在神經軸突的周圍,形成髓鞘和神經膜。此外,細胞能產生神經營養(yǎng)
56、因子,在神經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2細胞細胞又稱被囊細胞,是包繞在神經節(jié)細胞周圍的一層扁平或立方細胞,核圓或卵圓形,染色較深,具有營養(yǎng)和保護神經節(jié)細胞的功能。四、神經和神經(一)神經神經由神經元的長軸突和包在其外面的神經膠質細胞組成。根據(jù)膠質細胞是否形成髓鞘,神經可分為有髓神經和無髓神經兩種。神經主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白質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神經。1. 有髓神經(1)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有髓神經由細胞包繞軸突。多個細胞成長卷筒狀一個接一個套在軸突外面形成形似藕節(jié)的節(jié)段性髓鞘,相鄰細胞不完全連接而形成節(jié)段性縮窄,該縮窄部位稱結。結部位的軸膜 露,可發(fā)生膜電位變化。相鄰結之間的一段神經稱結間體
57、,一個結間體的髓鞘由一個細胞形成。這類神經的軸突除起始段、終末飛結等處外,均有髓鞘。電鏡下可見每一個結間體的髓鞘是由一個細胞的雙層胞膜呈同心圓反復環(huán)繞軸突所的明 暗相間的板層樣結構。細胞核呈長橢圓形,位于髓鞘邊緣的少量胞質內。細胞外有一層基膜,其和細胞最外面的一層胞膜共同神經膜。髓鞘主要由髓磷脂和蛋白質所組成,新鮮時呈亮白色。在 H.E.染色標本上,因髓鞘中的類脂被溶解,僅見殘存的蛋白質呈網。在鋨酸固定和染色的標本上,髓鞘呈黑色,在其縱切面上可見數(shù)個呈漏斗形的斜裂,稱施-,由細胞圍繞軸突纏繞過程中殘留在髓鞘板層內的胞質形成,是細胞內、外邊緣胞質相通的螺旋性通道。在髓鞘的形成過程中,伴隨軸突一起
58、生長的細胞表面凹陷形成一條縱溝,軸突陷入縱溝內,溝緣的細胞膜相貼形成軸突系膜。軸突系膜不斷伸長并反復包繞軸突,將胞質擠到細胞的內外邊緣和兩端結處,從而在軸突周圍形成許多同心圓環(huán)繞的螺旋狀髓鞘板層。(2)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髓神經其基本結構與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有髓神經相同,但髓鞘由少突膠質細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軸突形成。相鄰少突膠質細胞的突起不像細胞一樣靠攏排列,故結較寬。一個少突膠質細胞有多個突起呈扁平薄膜狀分別包卷多個軸突,其胞于神經之間。神經的外表面沒有基膜,髓鞘內也無施-。髓鞘有保護和絕緣作用,可防止神經沖動的擴散。有髓神經的神經沖動傳導,是從一個結到下一個結呈跳躍式傳導,因而傳導速度較快。
59、有髓神經的軸突越粗,其髓鞘也越厚,結間體越長,神經沖動跳躍的距離便越大,傳導速度也越快。2.無髓神經(1)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無髓神經由較細的軸突及其外面的細胞。細胞為不規(guī)則的長柱狀,表面有數(shù)量不等、深淺不一的縱溝,軸突位于溝內。細胞沿軸突連續(xù)排列,但不形成髓鞘,也無結。一個細胞可多條軸突。細胞外亦包有基膜。(2)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無髓神經軸突外面無任何,完露地走行于有髓神經或神經膠質細胞之間。在一些腦區(qū),它們可被星形膠質細胞的突起分隔成束。無髓神經因無髓鞘和結,其神經沖動的傳導是沿著軸突連續(xù)進行,故其傳導速度比有髓神經慢。(二)神經神經由周圍神經系統(tǒng)許多神經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和淋巴管等共同。大多數(shù)神
60、經同時含有感覺和運動神經。在結構上,多數(shù)神經同時含有有髓和無髓神經。由于有髓神經的髓鞘主要由髓磷脂組成,因此神經通常呈白色。包繞在每條神經周圍的結締組織稱神經內膜,內含毛細和淋巴管。若干神經纖維集合而成神經束,包繞在神經束周圍的結締組織稱神經束膜。神經束膜由外層的結締組織和內層的神經束膜上皮組成,后者為多層扁平上皮細胞,細胞間有緊密連接,對進出神經束的物質起屏障作用。許多神經束聚一根神經,其外面包繞的結締組織稱神經外膜。神經內含有較豐富的,神經外膜內的縱行發(fā)出分支進入神經束膜,進而在神經內膜形成毛細網。五、神經末梢神經末梢是周圍神經的終末部分,分布于全身各組織或內。按其功能可分為 2類:即感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教育分期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燃機核心零部件代理銷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門臉房屋租賃與文創(chuàng)產業(yè)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態(tài)農莊木工建造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門頭智能化控制系統(tǒng)研發(fā)與安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基金合同及違約賠償細則4篇
- 二零二五版高新技術企業(yè)研發(fā)項目財務監(jiān)管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個人抵押借款合同風險評估范本
- 2025年度個人漁業(yè)貸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個人對個人光伏發(fā)電項目借款合同
- 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豎式運算300題
- 2023年12月廣東珠海市軌道交通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100道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GB/T 33688-2017選煤磁選設備工藝效果評定方法
- 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處置制度
聯(lián)系客服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人人文庫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4831號 | 備案號:蜀ICP備2022000484號-2 | 經營許可證: 川B2-20220663
-
Copyright ?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庫版權所有 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電話:400-852-118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