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年《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期末復習重點_第1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名詞解釋1.社會靜力學:旨在揭示人類社會的基本秩序。它從社會的橫斷面,靜態(tài)的考察人類社會的結構和制度,尋找確立和維護人類社會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則。2.社會動力學:縱觀人類理性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先后必要階段,所敘述的是這一基本秩序在達到實證主義這一最終階段之前所經(jīng)過的曲折歷程。3.社會事實:一切行為方式,不論它是固定的還是不固定的,凡是能從外部給予個人以約束的,或者說是普遍存在于該社會各處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個人身上的表現(xiàn)如何,都叫社會事實。4.集體意識:社會成員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總和。5.社會互動形式:個人之間交往的方式,正是在這種交往方式中,交往構成為社會現(xiàn)實。6.主觀文化(個體文

2、化):行為者產(chǎn)生、吸收和控制各種客觀文化因素的能力與傾向,使已經(jīng)內化了的各種文化因素在行為者那里的綜合體現(xiàn)。7.客觀文化:指人們在歷史進程中制造和生產(chǎn)的各種文化因素。8.社會行動:韋伯認為是指具有主觀意義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動,即是一種包含社會關系的行動。9. 社會化:指在一種社會關系中,社會行動的僑界建立在以理性為動機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樣動機上的利益的結合之上。二功能主義功能主義理論把社會跟有機體作類比,認為社會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構成的整體系統(tǒng),各部分都在系統(tǒng)中承擔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論來源1.古典社會學家的功能論思想 (4)涂爾干對功能主義理論發(fā)展影響最為突出,他強調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

3、同因果聯(lián)系作了區(qū)別。他認為,解釋社會事實時,必須區(qū)分社會事實產(chǎn)生的原因和社會事實所發(fā)揮的功能。社會人類學與功能分析傳統(tǒng)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會過程、社會結構和功能三個概念看作解釋人類社會系統(tǒng)中社會行為的基本范疇,提出應該用“存在的必要條件”取代“需要”概念。 (2)馬林諾夫斯基他對現(xiàn)代功能主義的影響包括:一是系統(tǒng)層次思想,二是不同層次的系統(tǒng),具有不同的多樣性的系統(tǒng)需要的思想。馬林諾夫斯基特別強調文化的制度因素。(二)模式變項1.模式變項是用來說明行動者的行為取向特征,又稱一定情景下人們的角色選擇的類型,用對立的“二分法”表示:感情中立性情感性,自我取向集體取向,普遍主義特殊主義,成就性先

4、賦性,專一性分散性。2.模式變項首先說明不同的社會關系或角色特征,還可以說明各種社會制度、群體與組織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可以用來說明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階段。3.模式變項的不同組合級反映不同的社會關系,也反映不同的社會結構。(三)AGIL功能分析模型1. AGIL強調系統(tǒng)的“必要條件”。行動系統(tǒng)的四個子系統(tǒng) :行為有機體系統(tǒng)適應功能(Adaptation) 人格系統(tǒng)目標獲取功能(Goal Attainment)社會系統(tǒng)整合功能(Integration)文化系統(tǒng)模式維持功能(Latency)(四)社會學中層理論觀1.中層理論特點: = 1 * GB3 它主要用于指導經(jīng)驗研究; = 2 * GB3 中層理

5、論只涉及有限的社會現(xiàn)象,但比單純的經(jīng)驗概括更高一層,如群體理論、社會流動理論、角色沖突理論都屬中層理論; = 3 * GB3 中層理論可以融入到所謂的社會學理論系統(tǒng)中,通過有限的中層理論可以發(fā)展出普遍性的理論體系; = 4 * GB3 中層理論區(qū)分了微觀社會學問題和宏觀社會學問題; = 5 * GB3 中層理論是經(jīng)典理論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續(xù); = 6 * GB3 中層理論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進一步研究的方面。3.根據(jù)默頓的中層理論觀點,社會學理論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體化的理論,接下來才可以建立綜合性的概念體系。(五)功能分析范式1.范式:指一套嚴格的分析的研究程序。范式的作用主要是明確清楚的

6、假設、概念以及命題,提供簡練、準確的規(guī)范化語言。2.默頓指出以往功能主義的三個錯誤假定:第一是社會的“功能一體性”假定,第二是“普遍功能主義”假定,第三是“不可或缺性”假定。3.默頓功能范式:指出功能分析的步驟: = 1 * GB3 首先要明確所研究的社會或文化事項, = 2 * GB3 然后分析這些事項存在于其中的結構關系, = 3 * GB3 最后說明事項所履行的功能。由此默頓總結強調了兩點:一是要求明確區(qū)分顯在功能和潛在功能,二是功能與結構密切相關?!敖Y構影響功能,功能影響結構”。4.十一個澄清的問題1.功能歸屬事項2.主觀意向概念3.客觀結果概念4.功能指向單位的概念5.功能需要的概念

7、6.功能實現(xiàn)的機制概念7.功能選擇的概念8.結構脈絡的概念9.動態(tài)與變遷的概念10.功能分析的效度問題11.功能分析的意識形態(tài)蘊涵問題。(六)結構分析范式1.他在結構分析的基本出發(fā)點,是強調社會結構或制度對個人行為的影響。2. 默頓結構分析范式,即結構分析的14條規(guī)定:1.社會結構三社會沖突論(一)以權威關系為基礎的階級沖突理論1.社會沖突的根源。其根源是特定的社會結構,這種特定的社會結構就是階級結構,這種階級結構是根據(jù)統(tǒng)治與服從之間的權威關系來劃分的?,F(xiàn)代社會圍繞“權力”和“權威”而形成了兩個階級:一方是占有很多權力和權威的階級,一方是被迫服從權力和權威的階級。(權力:不顧反對而把某人意志強

8、加于他人的能力。權威:期待他人屈從的合法化權力。)2.社會沖突的形成。 “準群體”是沒有階級意識的集合體,而不是組織起來的團體。顯群體是組織起來的,具有明確利益要求和奮斗目標的群體,如黨派,工會等。 3.“準群體”轉化為“顯群體”的條件:(1)具備基本的技術保證,包括領導者、物質設置、綱領和意識形態(tài);(2)政治上必須有一定的政治自由,法律上必須允許結社聯(lián)盟;(3準群體內部之間有溝通的可能程序與正式程序)。3.達倫多夫認為一旦社會沖突形成了,只能通過制度化來調解沖突。4,社會沖突的程度:(1)影響社會沖突強度因素: = 1 * GB3 社團的重疊程度 = 2 * GB3 權威關系與其他報酬分配的

9、相關度; = 3 * GB3 社會流動性程度。 (2)影響社會沖突烈度因素: = 1 * GB3 社會經(jīng)濟剝奪情況; = 2 * GB3 沖突的調節(jié):即沖突的控制方式。5.達倫多夫認為,社會沖突的結果引起社會結構的變遷,特別是權威結構的變遷。三種變遷類型:革命變遷:所有統(tǒng)治人員的更換;改革變遷:部分統(tǒng)治人員的更換;最低層次的變遷:把被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結合到統(tǒng)治階級的政策中6.度量社會變遷的尺度:根本性:社會變遷的程度,關聯(lián)階級斗爭的強度突發(fā)性:社會變遷的速度,關聯(lián)階級斗爭的烈度(三)社會沖突的類型分析1.現(xiàn)實性沖突與非現(xiàn)實性沖突:現(xiàn)實性沖突: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作為手段的沖突,沖突不是目的,而是達到

10、目的的手段。非現(xiàn)實性沖突:至少沖突中一方為“釋放緊張狀態(tài)的需要”而發(fā)起的沖突,沖突本身就是目的,沒有任何結果可言。注:兩種沖突的區(qū)別不是純粹的,兩種性質的沖突往往是交叉著、混合著。2.緊密關系中的沖突:在初級關系中,沖突不易爆發(fā),但是并不等于沒有矛盾,如果不注意地對感情的釋放,讓敵對情緒積累起來,一旦沖突爆發(fā),就可能非常激烈,當參與者之間的緊密關系是一種片面的關系時,沖突并不一定帶有攻擊性和敵對性。3.內群沖突與外群沖突:內群沖突:發(fā)生在群體內部的沖突;外群沖突:發(fā)生在群體之間的沖突4.意識形態(tài)下的沖突:實際上是指作為集體的代表參與的、以集體的目標為動機的那些沖突,科塞認為,以集體的目標為動機

11、的沖突要比以個人目標為動機的沖突“更激進、更冷酷無情”。(四)社會沖突的功能1.群體內沖突的功能:沖突不涉及(涉及)群體基本的、核心的價值觀念是積極(消極)功能。2.外群體沖突的功能:對群體內部狀態(tài)的影響:外群體沖突有利于群體內部的整合。但缺乏內部團結的群體面臨外部沖突可能會瓦解。對社會融合及擴展的影響:外群體沖突可以把其他方面毫無聯(lián)系或對立的個人 或群體相互聯(lián)系起來,并把他們帶入一個公共的活動領域。3.安全閥制度:是一種社會安全機制,在不毀壞結構的前提下,使敵對的情緒得以釋放出來以維護社會整合的制度。4.社會沖突與社會變遷:說明現(xiàn)實性沖突是社會變遷的促進因素,現(xiàn)實性沖突所造成的社會變遷對社會

12、系統(tǒng)是有益的,科塞甚至認為暴力沖突對社會變遷也有積極功能。四社會交換理論(一)霍曼斯德行為主義交換論基本命題1.成功命題:如果一個人曾經(jīng)成功地獲得一種報酬或避免一種懲罰,他就傾向于重復這種行動。2.刺激命題:如果現(xiàn)在產(chǎn)生刺激的行動情景與曾經(jīng)取得成功的行動情景相似,就會重復以往行動。他強調一個人在若干行動中,總是選擇曾給他帶來報酬的行動。3.價值命題:強調以個人在若干能帶來報酬或逃避懲罰的行動結果中,總是選擇價值最大的行動。4.剝奪滿足命題:如果一個人在近期內獲得某類報酬的次數(shù)越多,獲得此類報酬的時間間隔越短,該報酬對他來說,價值就會下降,從中獲得的滿足感也不會高。即剝奪越小,價值越小,滿足感越

13、??;剝奪越大,價值越大,滿足感越大。5.攻擊贊同命題:是關于人類行動中的情感因素。積極的情感會導致贊同性行動,消極情感會導致攻擊性行動。6.理性命題:既是對成功命題、刺激命題、價值命題的概括,又是對他們的限定。人是一個會合理盤算的功利主義者,在行動前除了要考慮行動結果的價值,還要考慮有沒有可能得到。如果報酬的價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動者采取這一行動的可能性不會大。即行動=價值(可能性)。7.成功命題是其理論的最基本的公理,他指出人們的行動總是追求報酬、逃避懲罰;刺激命題指出行動受到經(jīng)驗和情境的制約;價值命題指出人在進行行動選擇時是由價值判斷參與的;剝奪滿足命題限定了價值的時效性;攻擊贊同

14、命題揭示了人類行動的感情色彩,行動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理性命題在指出行動價值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行動的可能性問題。(三)布勞的理論特征1.理論特征(與霍曼斯的區(qū)別):反對霍曼斯的心理還原立場; 通過分析支配著個體和群體之間的社會過程來幫助人們了解社會結構,力圖揭示社會結構中的內在矛盾、對抗和重組過程,從而把社會變遷的分析引入社會交換理論。2.布勞雖然看到了社會生活中利益沖突和不公平的存在,但它不可能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他們的真正原因和消除他們的有效途徑。3.布勞把權力和壓迫看作是社會的現(xiàn)象,他超越了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功能理論的局限性;布勞的分析不僅僅是微觀的,也不僅僅是宏觀的,他既關心微觀的社會,也關心宏觀的社會

15、。他力圖證明怎樣才能把某些基本的原則基應用于微觀,也應用于宏觀。五符號互動論1.符號互動論強調人類行動充滿了解釋和意義,布魯默認為在符號互動中,人們彼此理解姿勢,并在理解過程所獲得的意義的基礎上行動,即:刺激解釋反應。2.符號互動論的三大基本前提: = 1 * GB3 個人對事物所采取的行動,是以他對事物賦予的意義為基礎的:布魯默認為人類在理解有意義的行動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意識,同一事物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 2 * GB3 這些意義產(chǎn)生于互動過程之中:意義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非實物所固有的,它是不固定的東西。 = 3 * GB3 這些意義不是固定的,而是通過自我解釋過程得到修正。(二)社會

16、學研究方法論原則1.理論建構的方法:(布魯默的理論建構方法是非實證的)對于經(jīng)驗世界的認識,只有通過第一手觀察和參加一個群體才能獲得。2.敏感性概念:提供了從何處能發(fā)現(xiàn)某類現(xiàn)象的線索和暗示。3.歸納法:一般性命題是從觀察具體的互動情境中抽象出來的。4.調查方法:探索和檢驗兩種方法。5.定性分析:符號互動社會學家在研究活動中主要采用定性而非定量分析方法,他們從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事實的質的方面進行分析,探索和檢驗都是純粹的定性分析。(四)戈夫曼的擬戲劇理論1.戲劇分析:運用劇場語言來描述了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成功的進行上演的程序和由此形成的對情境的全面定義。2.戲劇分析(1)前臺:表演的區(qū)域稱前臺。

17、包括:布景、個人門面。(2)戈夫曼認為,社會學家要觀察人是如何從后臺轉變到前臺的;戈夫曼強調劇組與社會結構或社會組織無關,而與維持相關的情境定義的互動有關。3.印象管理(1)“印象管理”即是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個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過程。(2)理想化表演:掩飾那些與社會公認的價值、規(guī)范與標準不一致的行動,而表現(xiàn)出與社會公認的價值、規(guī)范與標準一致的行動。所有社會事件與社會行動都有理想化形象的成分。(3)神秘化表演:借助自己與觀眾之間制造“社會距離”,演員可以在觀眾中造成一個令人敬畏的印象,還可以避免觀眾對演出提出質疑。神秘化是局限于高階層和高地位者群體。(4)補救表演:對表演不協(xié)調的補救措施。(5

18、)戈夫曼關注個體在情境中的實際行為,通過對個體在情境中的即刻投入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社會期望得以實現(xiàn)的微觀機制。六現(xiàn)象社會學(一)舒茨關于“生活世界”的理論1.“生活世界”的涵義(1)生活世界指的是人們在其中生存并進行各種日?;顒拥木唧w社會環(huán)境,其特點是“預先給定性”。生活世界是一個文化世界,但它不同于日?,F(xiàn)實,可以被認為是人們全部活動的總和。是研究的起點。日程生活世界是人們基本的和最高實在的結果。(2)生活世界的日常實在不僅包括個體所經(jīng)驗的自然世界,也包括社會的世界。(3)社會世界的機構分為:直接經(jīng)驗的世界、同時代人的世界、前人的世界、后人的世界。2.生活世界的分層(1)生活世界是根據(jù)不同的維

19、度而建構的。首先,實在的主要領域包括幻想的世界、夢的世界、宗教的世界以及關于他人的科學的世界。其次,它是在物理意義上根據(jù)社會距離而進行的空間分布。(2)舒茨在分析生活世界時加入時間和空間的視角。生活世界中知識的來源、構成和分配知識庫存:現(xiàn)成的掌握在行動者手頭的知識儲藏庫,是在行動者的長期生活行為中自然的積累,并時時在行動中起作用的那些知識。七常人方法論(一)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1.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概念,確立了現(xiàn)象學與常人方法論共同研究的基本對象,即對社會世界事實性的認識,加芬克爾認為,“社會事實的客觀實在性就是日常生活協(xié)調一致的活動的持續(xù)實現(xiàn)”。2.胡塞爾對“生活世界”“科學世界”、“自然態(tài)度

20、”“科學態(tài)度”的區(qū)分,形成了常人方法論對日常生活世界的關注及其對科學理性與嘗試理性區(qū)分的基礎。3.胡塞爾提出“主體間性”的概念,并將它與“自然態(tài)度”一起視為生活世界的構成性特質,從而將常人方法論引領到互動著的個體之間共享其主觀世界。(二)現(xiàn)象學與常人方法學比較 與現(xiàn)象社會學不同,常人方法論并不試圖概括出普遍規(guī)律,而只注意對日常生活的語言及行動意義的經(jīng)驗研究,尤其是對行動者實際動作的觀察分析。(三)破壞性實驗 破壞性實驗是加芬克爾所創(chuàng)立的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式。在常人方法論中,破壞性實驗的目的簡單說即通過打破常規(guī)而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具體有三方面:第一,通過打破正常生活秩序,觀察社會現(xiàn)實如何得以建構或重建的過

21、程,也即正常社會秩序如何得以維持的過程。第二,說明社會秩序的建構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而人們并未察覺自己參與其中。第三,說明社會現(xiàn)實是柔性的、脆弱的和容易破壞的。1.破壞性實驗依賴條件: 情景結構是構造的;對象沒有充分的時間按自己的意愿來重新構造現(xiàn)實情境; 對象沒有獲得幫助以形成新的界定;2.破壞性試驗例示: 破壞意義關聯(lián)的一致性; 破壞關于地位模式的共同經(jīng)驗; 破壞對司空見慣的事項的背景理解和“適當”認知; 破壞關于真實社會世界中成員資格的常識知識;3.破壞性實驗技巧或方法:(尋求)正常模式;(進行)視角交互;(運用)“等等”假定八新功能主義(一)亞歷山大的新功能主義1.新功能主義的方法論基礎是

22、后實證主義,而傳統(tǒng)功能主義方法論基礎是實證主義。(二)盧曼論社會分化1.盧曼認為社會分化,主要就是系統(tǒng)的分化系統(tǒng)內部及系統(tǒng)間的分化,包羅部門分化、等級分化和功能分化等三個方面的內容。盧曼尤其側重于對功能分化的分析。2.通過對社會分化的分析,盧曼得出了兩點結論:第一,功能分化的世界系統(tǒng)似乎逐漸削弱了其功能的必要性;第二,計劃不能取代進化相反,它使我們更加依賴于非計劃性的進化發(fā)展3.盧曼認為社會系統(tǒng)的進化機制形成了社會系統(tǒng)結構的變異,選擇那些促進系統(tǒng)適應性的變異,以及穩(wěn)定這些具有適應性的結構。具體來說,社會文化系統(tǒng)進化的形狀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變異、選擇、穩(wěn)定化。4.盧曼的新功能主義以系統(tǒng)論為特征,強調社會系統(tǒng)的自我更新與發(fā)展,認為隨著社會逐漸在功能上分化為具有不同的符號規(guī)則、結構、過程和溝通媒介的子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記錄和處理環(huán)境復雜性的程度也不斷提高。九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一)普遍(形式)語用學:關于溝通行動的有效性要求的研究1.哈貝馬斯認為,對社會行動的分析應該以溝通行動作為分析的起點,而不是目的合理性行動。2.所謂普遍性語用學,就是“確立并重建關于可能理解的批判條件”或“溝通行動的一般前提假設”、“語言的有效性基礎”。3.這些有效性要求可用四個概念概括:可領會性要求(說者和聽者相互理解)、真實性要求(言說者必須提供一個真實陳述)、真誠性要求(言說者必須真誠的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