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知識講解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講解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講解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講解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編稿:商章紅 審稿:姜虹學習目標 1了解左傳的有關知識;積累文言知識; 3體會燭之武的愛國精神。 知識積累 文學常識 【高清課堂:燭之武退秦師 0 分 13 秒1.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 ,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 ,簡稱左傳 ,相傳是春秋 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 年),訖于魯?shù)抗哪辏ㄇ?453 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工于記事,長于記人。2.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谷梁傳。1 分 10 秒】作者介紹:左丘明,中國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雙目失明,春秋

2、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記誦、講 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 口耳相傳, 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即為瞽之一。相傳曾 著左氏春秋 (又稱左傳 )和國語 。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 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寫作背景: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導致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鄭 國曾兩次得罪晉國, 一次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 鄭國沒有以禮相待; 第二次是公元 前 632 年晉楚之戰(zhàn)中, 鄭國出兵助楚國, 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告終, 后鄭國雖然隨即派 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二是秦、晉兩國聯(lián)合圍攻鄭國,是因為秦、 晉都要爭奪霸權,均需

3、要向外擴張,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伙伴, 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成為自然了。字詞匯總字音氾( f n )南佚( y)之狐陪( bi )鄰闕( qu )秦逢( png )孫杞( q)子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 已 (“已”通“矣”,語氣詞)2)行李之往來, 共 其乏困(“共”通“供”,供給)3)夫晉,何 厭 之有(“厭”通“饜”,滿足)4)秦伯 說 ,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5)失其所與,不 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1)敢以煩 執(zhí)事 (古義:辦事的官吏,此處是對對方的敬稱;今義:舊時俗稱儀 仗)2)若舍鄭以為 東道主 (古義:東方

4、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3)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4)亦 去 之(古義:離開;今義:與“來”相對,離開所在的地方,往別處去)5)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一詞多義1)封 ( 1)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2 )肆其西封(疆界,名詞)2)之 ( 1)唯君圖之(代詞,指闕秦以利晉)( 2 )子犯請擊之(代詞,代秦軍)(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詞“的”)( 4 )燭之武(介于姓、名之間的助詞)( 5 )臣之壯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3)其 ( 1)君知其難也(他的,代詞)( 2 )吾其還也(表希望的

5、語氣副詞)( 3 )以其無禮于晉(鄭國,代同)4)以 ( 1)敢以煩執(zhí)事(拿,介詞)( 2 )以亂易整(用,介詞)( 3 )以其無禮于晉(因,介詞)詞類活用1)晉 軍 函陵。(軍,名詞作動詞,駐扎。)越國以 鄙 遠。(鄙,名詞作動詞,作為邊邑。)2)既 東 封鄭。(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面。)3)肆其 西 封。(西,方位名詞作定語,西面的。)4)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詞作動詞,損害。)重點句式1)判斷句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 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2)倒裝句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佚之狐言于鄭伯。(介詞結構后置句,)3)省略句許之。(省略主語“燭之武”。)

6、 敢以煩執(zhí)事。(“以”后省略了賓語“之”代亡鄭的事)課文精要理解主旨 文章記述了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大夫燭之武奉鄭君之命, 去說服秦穆公退軍。他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服秦君撤走 圍鄭的軍隊,并派兵保護鄭國。最后,晉軍也不得不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本文表現(xiàn)了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臨危受命,只身說退秦軍, 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精神,贊揚了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的外交才能。 把握重點【高清課堂:燭之武退秦師 5 分 45 秒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為什么稱“晉侯” “秦伯”而不稱“晉文公”

7、“秦穆公”? 明確:用周天子時的封號,表明孔子欲借春秋以正名,恢復周禮。 為什么“晉侯”之名在“秦伯”之前? 明確:春秋時期按照爵位高低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以其無禮于晉” ,反映當時怎樣的時代特點。 明確:春秋無義戰(zhàn),但卻重視師出有名。 怎么無禮?第一個理由: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年老的時候,寵愛一個妃子驪姬, 想把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為太子,把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太子一死,獻公另外兩個兒 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險,逃到別的諸侯國去避難了。晉獻公死后,晉國發(fā)生了內亂。后來夷吾回國奪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 不到處逃難。重耳在晉國算是一個有聲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

8、愿意跟著他。 到了鄭國,鄭國的國君認為重耳在外邊流浪了這么些年,一定是個沒出息的人,理也不理 他。第二個理由:鄭國“且貳于楚” ,鄭國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 晉國借著這兩個理由出兵鄭國。本可以派軍出征,為什么對一個小國卻要“御駕親征”? 明確:晉秦的志在必得,渲染鄭國的形勢危急。 鄭并沒有無禮于秦,為何秦國也出兵? 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重耳, 這就是秦晉之好。 在公元前 636 年, 秦穆公發(fā)兵替女婿重耳打進晉國去, 親自率領百里奚等文臣武將護送公子重耳回晉國。 到了黃河邊, 秦穆公分 一半人馬護送公子過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馬在黃河西岸作為接應。秦國和晉國是聯(lián)盟。面對強大的晉軍和秦軍,鄭國該

9、怎么辦? 佚之狐出現(xiàn)了,他向鄭伯舉薦燭之武,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 這是佚之狐唯一的一句臺詞。至于佚之狐的個人能力與品德,歷史上留下的記錄很少, 已然無從考證。 歷史有時候很奇怪, 有些人就是那一句話就讓歷史永恒的記住他了, 而且還他的這句臺詞, 首先是對國家形勢的分析: “國危矣”,在兩大國的包圍之中, 鄭國危在 旦夕。此時此刻誰能拯救鄭國?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 是燭之武, 而不是他佚之狐。在危難降臨時刻, 作為國之重臣卻無計可施, 怕暴露自身才智不足中呈現(xiàn)出來。國家危急, 有才干的人。 所以, 我需要把他舉薦給國君, 他勇于正視自身才智,以國家大局為重。實在

10、是一件丟面子的事情。 佚之狐的可貴在不 我佚之狐無力拯救, 但我知道,國內有比我更 哪怕國君從此就重用了他輕視了自己。 這說明:第二, 可以看出佚之狐對于燭之武的了解。舉薦燭之武, 相信燭之武能退秦軍,未必就定知曉燭之武會采用什么樣的方法。 但是只要您任用他, 他就一定能讓秦晉兩國的軍隊退 回去,一個“必”字那真是斬釘截鐵。在佚之狐說出這句話之前可以想象得到,鄭國王宮大 殿上, 一定是每天都齊聚了文臣武將,想盡了各種可能的辦法。然而, 每一個冥思苦想的計 謀,只是片刻之后便被同僚們用不爭的事實輕易地就否定了。 直到所有的方法都已用盡, 所 有的守戰(zhàn)之路都已堵死。 我們不知道佚之狐說了哪些讓鄭王

11、放心的話, 更不知道他是否用身 家性命做擔保,竭力把燭之武推到了歷史的前臺。但這個“必”字是充滿自信的,危機之下 的舉薦, 一定要增強鄭伯的信心, 才能促進舉薦的成功。 佚之狐一定知道燭之武稍有差池, 鄭國將萬劫不復,自己也難逃一劫。 即使如此,他還是舉薦燭之武,因為他相信燭之武一定 不負所托,一定能夠完成拯救鄭國的任務。鄭伯應該用了比較高的規(guī)格來請燭之武出山, 借以表現(xiàn)他的誠意和急切。 可是燭之武卻 推辭了,說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 這是一個有性格的老者,我年 輕時候你怎么不用我呢?現(xiàn)在你有危難了,就想到我了, 可是我老了。 發(fā)點小牢騷,來點小 推辭更能見出燭之武的

12、親切。鄭伯也很了不起,立刻道歉,貴為諸侯國君,卻能及時的向燭之武表達歉意: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這句話很有殺傷力:首先是誠懇的道歉;其次是告訴他,鄭國也是他的國家,國家滅亡了,于他也是不利的,因為皮 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句話有情有理,既安撫了燭之武的抱怨情緒,也維護了作為一方諸侯 王的尊嚴。所以,燭之武答應前往?!耙娗夭保餮廴艘豢淳椭肋@是來做說客的,而且是來瓦解秦晉聯(lián)盟的,這就給燭 之武的游說工作增加了難度。 但是燭之武之為燭之武的地方就在于: 越是在困難、 危險的時 候,依然能夠用言辭挽救處于危難之中的國家?!扒亍x圍鄭,鄭既 知亡矣。

13、” 燭之武先是把自己擺在一個弱者的地位。面對強者的 時候,強強相碰的正面交鋒只能是自不量力, 用弱者的姿態(tài)去對話會讓強者放松警惕從而產(chǎn) 生同情心, 能讓強者愿意聽下去。你要說服別人, 先得讓人有心情聽你說。 燭之武以柔克剛 的策略一下子就擊中了秦穆公。這是第一步?!叭敉鲟嵍幸嬗诰乙詿﹫?zhí)事” , 燭之武亮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燭之武出使秦穆 公的軍營, 是為了替鄭國解難, 但在和秦穆公談話時,卻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而是大談秦 國之事,說如果秦國滅掉鄭國, 會對秦國有害。這實際上是在淡化敵對關系,消除對方的戒 心,表明自己是為秦國的利益考慮。 這是典型的以退為進的策略, 為深入交談作鋪墊。 表

14、面 看似乎燭之武是在替秦國打算, 但實際上卻處處為鄭國著想: 這就是燭之武的高妙之處。 秦 晉兩國圍鄭,完全與秦無關,秦之所以出兵: 一是與晉國有同盟關系; 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撈 一把,以擴張自己的勢。當他知道滅鄭只能對晉有利, 而對秦不僅毫無好處反而有害的時候, 他就會一改過去的 所為,反過來幫助鄭國。 秦晉盡管是同盟關系,可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而且秦晉都 屬于大國,都想做霸主。彼此結盟,卻也彼此較勁,彼此競爭。燭之武站在秦國的角度,強 調秦國如果滅掉鄭國,結果只能使 “鄰厚” 而“君薄”。本來秦晉實力相當,晉國實力增強, 秦國實力客觀上就削弱了。 燭之武在此處用了正反對比的方法, 設身處

15、地進行勸說, 曉之以 利害,從而使秦君聽從了他的意見。既然滅鄭國于你秦國有害, 那不滅秦國會對你秦國怎么樣呢?燭之武終于說到保存鄭國 了,終于到了正題。可是他還是借著秦國在說,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 乏困,君亦無所害” 。 這個建議妙得很,一箭三雕:既有利于秦,又保住了鄭,還能牽制晉 國。文章第一段講到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這是師出有名的。你要秦國退兵, 也一定要退兵有名,所以燭之武接著陳述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 焉”,這是翻舊賬了。公元前 651 年重耳答應予秦河東之地,但晉國一直沒有兌現(xiàn)當初的這 個承諾。燭之武用這件事來表明晉國不講信用

16、。秦穆公很容易就能想到:即使滅掉鄭國,晉 國的許諾會兌現(xiàn)嗎?這是給秦伯一個借口, 你看他當初都是這么對待你的, 這次也保不齊會 這樣。既然晉國沒有把之前的舊賬還清,那秦國就有退兵的口實了。燭之武真是智慧。一副推心置腹的樣子, 我絕對是在為你考慮,絕對是為了你好, 而且 你一定也是這么認為,你看連退兵的借口都給你找好了,真是貼心。這還不夠,燭之武站在戰(zhàn)略高度看待秦晉關系,祭出殺手锏。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 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 表明秦國可能淪為晉國稱霸的下一個征服目標。秦穆公果然被擊中 要害, 不由自主地走進了燭之武的計策之內, 進而同意背棄與晉的盟約,轉而與鄭結盟。到 此為止,“秦伯說”

17、。我們再來一起看看燭之武的游說,他講了四個“無” :一是滅鄭于秦 “無益”:“越國以 鄙遠,君知其難也” “鄰之厚,君之薄也” ; 二是舍鄭于秦 “無害”:“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 三是晉人素行 “無信”:“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 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 四是晉國擴張之欲 “無度”:“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楊老師聯(lián)系電話(微信)無闕秦,將焉取之”? 由“若”“且”“夫”三字連貫起來的四層意思,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相生。區(qū)區(qū)百余字,就 將秦國當下與未來的利害關系說得一清二楚。 雖為鄭謀, 卻處處顯現(xiàn)出是為秦著想, 為秦打 算。這是燭之武在游說秦伯時所表

18、現(xiàn)出的高超的智慧, 一種為圖己存而替他人謀利的生存智 慧,真是做到了“攻心為上” 。先是把自己擺在弱小者的位置,迎合秦穆公的強者心理;接 著站在秦國的角度去考慮秦晉滅鄭的利害關系, 拉近和秦穆公的關系, 設身處地為秦穆公稱 霸事業(yè)著想, 滅鄭對秦國有百害而無一利, 只能厚鄰薄己; 再接著表明保存鄭國對秦國有利, 這是看準了秦穆公貪圖利益;最后提出晉國有虧于秦國,秦穆公一定對這件事情耿耿于懷, 而且這件事情正好為秦穆公提供一個極佳的退兵借口。至此燭之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晉秦從結盟到敵對, 從聯(lián)合作戰(zhàn)到兵戎相向。 這種戲劇性變化讓人始料不及, 但又在情 理之中。

19、晉文公是秦穆公的女婿,秦穆公不至于糊涂到輕信燭之武的片言只語而背信棄義, 親痛仇快。實際上,國家關系的變化是相當微妙的,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 秦國因為與晉國先前的秦晉之好而與晉結盟。 先前禮遇重耳, 是因為看中他的預期利益, 可 能為君, 可能從他那里撈取利益; 后來背棄以前的聯(lián)盟, 也是因為他看到了不打鄭國對自己 更有利。秦與鄭人盟仍是虛假的聯(lián)盟。 一方面還沒到和強大的晉國撕破臉的地步, 另一方面鄭國 畢竟也沒給秦國實在的現(xiàn)實的利益。 所以和鄭人結盟后, 其駐軍并沒有靠近晉軍以防止其攻 擊鄭國,而且自己率主力部隊回去了。在燭之武的勸說下, 秦伯面臨重大抉擇, 但他并沒有簡單同意

20、或拒絕對方的建議, 而是 在 “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等既得利益基礎上,更進一步與鄭人盟,出乎燭之武的意料,而且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 實際上,不光秦國大軍撤退 了,而且少量部隊還在鄭國駐扎。 一方面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暫時保護鄭國, 另一方面使鄭國同 意駐軍, 借機為將來的軍事行動提前布局, 而他留下來的三個將領掌管了鄭國的北門, 這才 有之后的“崤之戰(zhàn)” 。秦伯充滿了霸主的冷靜和深謀遠慮?!白臃刚垞糁?,晉文公從三個角度對事理進行了分析: 他說依靠別人的力量, 又反過 來損害他, 這是不仁道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者, 這是不明智的; 以自己長途奔襲的亂軍去 對抗軍

21、容肅整的秦軍這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所以還是撤兵吧。晉文公有了上述三個理由, 當然不會去追擊秦國, 可是為什么不去滅掉鄭國呢?憑借晉 國的實力, 滅掉鄭國是很容易的事情, 為什么不滅掉呢?而且以己之力就可輕松消滅弱小的 鄭國,為什么重耳還要聯(lián)合秦國呢?這里有戰(zhàn)略試探的原因,以此來試探鄭國是否可以攻打,盟軍是否可靠和可為我所用。 一方面聯(lián)盟不牢靠; 另一方面狄人鉆了晉國侵犯鄭國這個空子, 狄人夏季入侵齊國; 加上南 方的楚國也不容小視:故而退兵。晉國這次征伐鄭國并不一定必須滅掉鄭國,震懾了鄭國。 鄭國自然會臣服于晉國,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乃是戰(zhàn)爭的最高境界, 同時也包含著試探同盟的目 的。事實上,晉國

22、震懾鄭國和試探同盟秦國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更是表明:鄭 國忠心事晉, 再無二心。 晉國發(fā)出戰(zhàn)爭威脅已經(jīng)讓鄭國害怕和臣服, 既然不打都達到了后果, 又何須用兵? 31 分 53 秒】 寫作特色:1“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 2“巧設伏筆,首尾呼應” ; 3“波瀾起伏, 跌宕多姿” ( 大軍壓境佚之狐薦燭之武燭之武發(fā)辭晉公平 息燭之武的怨氣燭之武出使退敵成功子犯建議攻秦兵晉公再曉之以理 ) 。知識遷移夜縋而出,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

23、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下列各句中加紅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夜縋而出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敢以煩執(zhí)事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攜帶的物品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闕:使缺,損害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紅字的意思,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越國以鄙遠,敢以煩執(zhí)事;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兩個“以”相同,兩個“封”不同;兩個“以”不同,兩個“封”不同;兩個“以”相同,兩個“封”相同;兩個“以”不同,

24、兩個“封”相同。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最恰當?shù)囊唤M是( )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能言善辯,智能過人;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巧舌如簧,挑撥離間;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B. C. D.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燭之武“夜縋而出” ,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的實力不相上下。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劃過去后,就馬上修 筑城池進行防御。從亡鄭于秦無益,說到秦、晉歷史關系,說到晉國滅鄭之后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 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參考答案C (行李:出使的人)B (第一個“以” ,目的連詞,來;后一個為介詞,拿。前一個“封”為“使成 為疆界”,后一個為“疆界” 。)BC (“把城池劃過去后”這句話錯誤,晉君沒有給秦國城池) 拓展閱讀晉公子重耳之亡 (節(jié)選)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 “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 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番。 晉公子,姬出也, 而至于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