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山東省鄒平唐村中學物理八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學年山東省鄒平唐村中學物理八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學年山東省鄒平唐村中學物理八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學年山東省鄒平唐村中學物理八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學年山東省鄒平唐村中學物理八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3學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題,45分)1小明將中學物理書放置在距離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人眼觀察到成像的情形是( )ABCD2脫水蔬菜易于保存,真空干制是蔬菜人工脫水先進技術之一,主要程序為:先將預處理過的蔬菜冷凍至30以下,然后將冷凍的蔬菜放入真空容器中,蔬菜中固態(tài)水迅速流失,上

2、述過程中涉及到的物態(tài)變化是( )A凝固和汽化B凝華和升華C升華和凝華D凝固和升華3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減弱噪聲對市民正常生活和休息的影響,我市采取了系列措施,以下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是()A在高架道路兩側安裝隔音板墻B城區(qū)設置禁止鳴笛路段C在道路和小區(qū)周圍植樹D新建小區(qū)住房安裝雙層真空玻璃4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質量變小了B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C同種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質量和密度均不變D同種物質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5下列生活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舞臺上常見的“白霧”是干冰升華形成的

3、水蒸氣B燒開水時壺嘴附近冒出的“白氣”是壺嘴噴出的熱氣液化形成的C冬天空調房的窗玻璃上形成的水珠在窗玻璃外壁D噴氣式飛機在空中飛過時留下的“白色尾巴”是飛機噴出的氣體6下列樂器中,靠空氣振動發(fā)聲的是()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鋼琴7把盛有水的紙盒放在火焰上燒,水燒開了,紙盒仍不會燒著,這是因為A水能夠滅火,所以紙盒不會燒著B火焰的溫度較低,低于紙的著火點C紙盒的著火點較高,高于水的沸點D水善于將熱量迅速向外散發(fā),所以紙盒不會燒著8在觀察碘升華的實驗中,小剛同學將碘錘浸入開水加熱,小明直接將碘錘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碘錘中都會出現碘蒸氣,已知碘的熔點是114、沸點是184;水的沸點是100,酒精

4、燈火焰溫度約為40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碘升華是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B甲圖中固態(tài)碘可能先變?yōu)橐簯B(tài),再由液態(tài)碘變?yōu)闅鈶B(tài)碘C選用甲圖加熱方式,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得碘錘受熱均勻D做碘升華實驗,選用圖甲裝置更加合理9下列一些關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A用冰袋給高熱病人降溫,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熱B使用高壓鍋,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鍋內氣體壓強大,液體沸點高C水沸騰時壺口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了,原因是樟腦丸發(fā)生了升華現象10下列關于科學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設計制作溫度計的過程中不斷將缺點改進,運用了缺點利用法B由加快蒸發(fā)的方法想到減慢蒸發(fā)的方

5、法,運用了逆向思考法C為研究光現象,引入“光線”,這是模型法D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用相同的蠟燭與像重合,運用了等效法11如圖,我看不見“美景”的原因是( )A光的直線傳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12小明同學坐在游樂園的翻滾過山車上當過山車高速旋轉時,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轉,他選取的參照物是A地面B建筑物C過山車D過山車的軌道13能區(qū)分不同樂器聲音的主要依據是A頻率B音調C響度D音色14分別給甲、乙兩種固態(tài)物質加熱,最終全部變成液態(tài),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B甲物質的熔點為210C乙物質在BC段時處于固液共存

6、狀態(tài)D乙物質在BC段溫度不變,不吸熱15小麗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固定凸透鏡在光具座的位置不動,蠟燭和光屏在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這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B這是投影儀的成像原理C在光屏上成縮小的虛像D此凸透鏡的焦距大于20cm16下列估測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A一支新鉛筆的長約為17cm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氣溫約為50C一瓶500mL的礦泉水質量為5kgD復興號高鐵列車運行速度可達350m/s17下列數據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A人體正常體溫約為42B某中學生跑1000m的距離用時4sC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約為50cm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質

7、量約為50kg18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A清晨,繚繞在山間的霧是水汽化形成的B清晨,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夏天,往地面灑水降溫,利用了水蒸發(fā)吸熱D夏天,在食品運輸車里放些干冰降溫是用干冰熔化吸熱19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會起“霧”或結“冰花”,下面關于此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玻璃窗上的“霧”是水蒸氣凝華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氣升華形成C“霧”出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20關于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由公式可知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B密度是物體的屬性物體不同,密度也不同C不同種類的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其大小

8、不隨溫度、形狀、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21下列光學圖示中正確的是A平面鏡成像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從水中射入空氣22上體育課時,體育老師發(fā)現同學們要用的籃球很軟,于是他用打氣筒給籃球充氣,當籃球變圓后,仍繼續(xù)給它充氣。則籃球內氣體的()A質量增大,體積增大,密度增大B質量增大,體積不變,密度增大C質量增大,體積增大,密度不變D質量不變,體積不變,密度不變23如圖甲、乙、丙、丁四幅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B乙圖中,敲鼓時用力越大,所發(fā)聲音的音調越高C丙圖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正在發(fā)聲的手機鈴聲越來越大D丁圖中,演奏者通過手指在弦上按壓位置的變化來改變聲

9、音的音色24如圖所示,將薄木片從木梳的梳齒上以不同速度滑過,可以用來研究樂音特征 A音調B響度C音色D以上都可以25如圖所示,與是燈泡,且兩燈均正常發(fā)光,“”處可以連接電流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a為電流表,b為電壓表,c為電流表Ba為電流表,b為電流表,c為電壓表Ca為電壓表,b為電壓表,c為電流表Da為電流表,b為電流表,c為電流表26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B 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C 抽出鐘罩內的空氣D 上下拉動活塞2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最快B聲速的大小只跟介質

10、的種類有關C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D只要聽到聲音,那么發(fā)聲體一定在振動28元旦文藝晚會結束后班主任組織照合影,攝影師發(fā)現最邊上的幾位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下列關于攝影師的做法正確的是( )A照相機靠近同學,鏡頭向前伸B照相機靠近同學,鏡頭向后縮C照相機遠離同學,鏡頭向前伸D照相機遠離同學,鏡頭向后縮29下列數據中最接近事實的是( )A我們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約為5cmB人步行速度約1.1m/sC一元硬幣的質量是1克D水的密度是1 000 g/cm330北方的冬季會出現“樹掛”和霜,形成這類現象的主要物態(tài)變化是A凝固B液化C升華D凝華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題,20分)31某同學用焦

11、距為15cm的放大鏡去觀察郵票,郵票與放大鏡的距離應該_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_像。如果他想看到更大點的像,應該將放大鏡適當_ (填“靠近”或“遠離”)郵票。32如圖所示,是測量木塊長度的情景。則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cm;木塊長為_cm。33凍豆腐空隙多,彈性好,所以吃火鍋時,許多人都喜歡放些凍豆腐豆腐中水在結冰的過程中,溫度_,水結成冰后體積會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4一輛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其速度表如圖所示,指針顯示汽車速度為_m/s。35甲和乙兩物體質量相等,甲=5乙,且V甲=10cm1甲乙物體的體積和密度關系是:6V甲

12、=V乙,若兩物中只有一個空心的,則_物體一定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體積是_cm1。36如圖所示,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_上,這樣操作的依據是_,操作過程中他還在B紙片上看到了一個燭焰的像,這個像是_的(選填“正立”或“倒立”).37根據表中下列物質的熔點,填寫下列問題:物質名稱固態(tài)水銀金銅鋼固態(tài)氫熔點/-39106410831515-259(1)鋼水凝固成鋼塊的過程中要放熱,此時的溫度_。(選填“升高” “降低”或“不變”)(2)冬季的北極氣溫可達到-50左右,此時_ 水銀溫度計。(選填“能用”或“不能用”)38如圖所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

13、cm,測得物體的長度是_cm。39在每周一學校的升旗儀式上雄壯的國歌聲是通過傳到每個人的耳朵的,全校師生從操場的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旗桿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是因為太陽光在國旗表面發(fā)生了_(選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40家庭電路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_線接觸造成的,_(選填“可以”或“不能”)用手拉觸電的人。如圖所示的家庭電路中,當閉合開關時,發(fā)現電燈不亮。若原因是圖中打“”的位置發(fā)生了斷路,則在開關閉合的情況下,用試電筆測試電路中A點時,試電筆氖管_(選填“會”或“不會”)發(fā)光。三、實驗題(每空1分,共2題,15分)41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為了便于觀察實

14、驗應選在_(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2)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 A 和 B。還缺少的器材是_,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_;(3)在尋找蠟燭 A 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_(選填“A”或“B”)這一側觀察,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 B,使它與蠟燭 A 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蠟燭 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像;(5)當蠟燭 A 向玻璃板靠近,蠟燭 A 的像_(選填“變大”、“不變”或

15、“變小”);(6)實驗中,測得蠟燭 A 到玻璃板的距離為 5cm,移動蠟燭 B,使它與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此時蠟燭 B 到玻璃板的距離為_cm。42 (1)從圖1讀數,被測物體的長度是_cm;(2)如圖2所示為測量_的儀表,其示數為_;(3)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石塊的質量:如圖3所示,石塊的質量是_g;在圖4甲中量筒裝上水,再將石塊放入量筒如圖乙,測出石塊的體積是_cm3。四、計算題(每題10分,共2題,20分)43速度的相關計算(1)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時,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500s,緊接著在模擬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駛時間t,測試得知汽車在整個測試

16、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則汽車在模擬公路上行駛的時間t是_s;(2)一列火車以90km/h的速度通過長為1.2km的鐵架橋用時58s,現以相同的速度通過一隧道用時30s,該隧道的長度是_m:(3)超聲測速儀向障礙物發(fā)射時間極短的脈沖超聲波,根據接收到的反射信號時間關系可以測量物體速度。如圖所示,測速儀B向迎面勻速行駛的汽車A發(fā)射兩次脈沖波的時間間隔5.5s。發(fā)射第一個脈沖后1.4s收到反射信號,發(fā)射第二個脈沖后0.4s收到反射信號,則汽車行駛的速度_m/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 44一座橋總長950m,如圖所示。(1)如果小明騎著自行車通過橋的平均速度為5m/s,則

17、他通過這座橋所用的時間為多少s?(2)若小明和自行車總質量是60kg,求他和自行車受到的總重力是多少N?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題,45分)1、D【詳解】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當物體距離凸透鏡距離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D。2、D【詳解】蔬菜人工脫水時,將新鮮蔬菜放入冷凍柜內,使蔬菜中的水分凝固成冰,蔬菜冷凍后放入低壓環(huán)境中,冰直接由固態(tài)升華為氣態(tài)的水蒸氣,使水果中的水分脫去,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3、B【詳解】A在高架道路兩側安裝隔音板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不合題意;B城區(qū)設置禁止鳴笛路段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符合題意;C在道路和小區(qū)周圍植樹

18、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不合題意;D新建小區(qū)住房安裝雙層真空玻璃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不合題意。故選B。4、B【詳解】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只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組成鉛筆的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質量不變,“懸浮”是因為鉛筆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A錯誤;B由于氧氣瓶的容積不變,當瓶內氧氣用去一半后,體積不變,質量減半,由知道,瓶內氧氣的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故B正確;C同種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一般體積會發(fā)生變化,質量不變,由知道,其密度會發(fā)生變化,故C錯誤;D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密度一定,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沒有關系,故D錯誤。故選B。5、B【詳解】A 舞臺上用干冰制造

19、白霧,這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A錯誤;B燒開水時壺嘴附近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確;C窗子的玻璃上出現冰花,是屋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故C錯誤;D噴氣式飛機在空中飛過時留下的“白色尾巴”,是溫度很高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錯誤。6、B【詳解】A架子鼓靠鼓面的振動發(fā)聲,故A不符合題意;B笛子靠空氣柱的振動發(fā)聲,故B符合題意;C小提琴靠琴弦的振動發(fā)聲,故C不符合題意;D鋼琴靠琴弦的振動發(fā)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C【詳解】紙的燃點大約是180左右,而水在100左右沸騰;當紙盒里面裝了水,用火焰

20、加熱紙杯底部時,紙盒吸熱升溫,并迅速把熱量傳遞給水,當紙盒里的水吸熱升溫至沸點時,水開始沸騰;這時,繼續(xù)加熱紙盒,水溫卻不再升高,紙盒的溫度也不再升高,就不會達到紙的著火點;所以,只要紙盒中有水,紙就不能達到燃點而燃燒,故選C。8、D【詳解】A碘升華是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故A錯誤;B水的沸點是100,所以熱水槽中水的溫度最高為100,試管中的碘是從水中吸熱,所以試管中碘的溫度不可能高于水的溫度100,達不到碘的熔點,不會熔化成液體,故B錯誤;CD甲圖加熱方式,燒杯中水的溫度最高為100,碘達不到熔點,不會發(fā)生熔化現象,碘一直處于固態(tài),出現的碘蒸氣只能是固態(tài)直接變成的,能更好地說明碘的升華;乙實

21、驗中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在加熱過程,溫度已經超過了碘的熔點,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再汽化,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碘蒸氣,不一定是碘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升華現象,選用圖甲裝置更加合理,故C錯誤,D正確。9、C【詳解】用冰袋給高熱病人降溫,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熱,A敘述正確; 使用高壓鍋,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鍋內氣體壓強大,液體沸點高,沸點與壓強的關系是,壓強增大,沸點升高,壓強減小沸點降低,B敘述正確;水沸騰時壺口冒出的“白氣”是熱壺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C錯誤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了,原因是樟腦丸發(fā)生了升華現象,D正確;10、A【詳解】A設計制作溫度計的過程

22、中不斷將缺點改進,這種方法是“缺點改進法”又稱為“缺點列舉法”,它是人們在發(fā)明工具時最常見的創(chuàng)造技法之一,故A錯誤,符合題意;B根據加快蒸發(fā)的方法,由思維的可逆性,很容易想到對應的減慢蒸發(fā)的方法,這是逆向思考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為方便研究光現象,引入“光線”來描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模型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用相同的蠟燭與像重合,運用了等效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11、A【詳解】由圖知,站在高處的人能夠看到遠處的大海的美麗景色,而站在低處的人由于大山的阻擋看不到原因是遠處景物的光被大山擋住了,無法進入站在低處的人的眼睛,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故選A

23、12、C【分析】在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要先選取一個標準作為參照物,參照物不同,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一般也不同【詳解】小明坐在翻滾的過山車里,以過山車為參照物,地面上的建筑物、地面上的人與過山車之間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建筑物和地面上的人是不斷運動的,所以他會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在旋轉,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3、D【解析】不同樂器因材料和結構不同,發(fā)聲時聲音的音色不同,故區(qū)分不同樂器聲音的主要依據是音色,答案選D14、C【詳解】A甲從一開始就熔化,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甲沒有熔點,所以甲是非晶體;乙在熔化過程中有溫度不變的過程,即乙有一定的熔點,所以乙是晶體;故A錯誤;B分析圖像

24、可知,甲是非晶體,沒有熔點,故B錯誤;C因為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是固液共存狀態(tài),所以乙在BC段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故C正確;D乙在BC段是晶體的熔化過程,此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C。15、A【詳解】ABC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大于像距,且光屏上成實像,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其應用是照相機,故A正確,BC錯誤;D由圖可知,物距為40cm,像距為20cm,照相機成像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40cm2f,f20cm2f解得10cmf20cm故D錯誤。故選A。16、A【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

25、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詳解】A、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18cm,新鉛筆的長度略小于此數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實際;B、攀枝花市夏季高溫炎熱,最高氣溫可能超過35,但平均氣溫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實際;C、一瓶500mL500cm3的礦泉水的質量在m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D、復興號高鐵運行速度可以達到350km/h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A17、D【詳解】A人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故A不符合題意;B中學生跑1000m的距離達標時間約為5分20s,故B不符合題意;C一支新2B鉛筆的長

26、度約為20cm,故C不符合題意;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質量約為50kg,故D符合題意。故選D。18、C【詳解】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固態(tài)小冰晶,故B錯誤;C、在地面灑水降溫,這是利用了水的蒸發(fā)吸熱,C正確;D、夏天,在食品運輸車里放些干冰降溫,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D錯誤19、D【詳解】A霧的形成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B冰花的形成屬于凝華現象,故B錯;C玻璃窗上的“霧”是由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故C錯;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故D正確;20、C

27、【詳解】試題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是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即表示物質單位體積時的質量;密度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tài)有關,與物質的體積和質量無關;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A密度與物質的體積和質量無關;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錯誤;B密度是物體質的屬性物質不同,密度也不同,錯誤;C密度是物體質的屬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正確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其大小不隨溫度、形狀的變化而變化,但當物質狀態(tài)不同時,密度不同,D錯誤考點:本題考查密度及其特性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是了解密度的含義,21、A【解析】AA圖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物體在平面鏡中成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故A正確為答案B不

28、符合光的色散特點,紅光偏折程度小,最上面是紅光,最下面是紫光,故B錯誤CC圖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40,入射角等于50,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C錯誤D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圖不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D錯誤22、B【詳解】他用打氣筒給籃球充氣,當籃球變圓后,仍繼續(xù)給它充氣,此時球內體積不變,但氣體質量增加,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增大;故B符合題意。故選B。23、A【分析】本題綜合考查聲現象相關知識。【詳解】A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較小噪聲,故A項正確;B敲鼓時用力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故B項錯誤;C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正在發(fā)聲的手機鈴聲越來

29、越小,故C項錯誤;D演奏者通過手指在弦上按壓位置的變化來改變聲音的音調,故D項錯誤。故選A。24、A【詳解】薄木片從木梳的梳齒上以不同的速度滑過,梳子齒振動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所以,此實驗研究音調跟頻率的關系,故A符合題意。25、C【詳解】電流表應該串聯接入電路,電壓表應該并聯接入電路,由圖可知,a與L1并聯,所以A為電壓表,c串聯接入電路,所以c為電流表,b與L2并聯,所以b為電壓表,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26、A【詳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振動幅度不同,響度不同,因此可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故符合題意;B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不

30、可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故不符合題意;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探究的是聲音的傳播與介質之間的關系,故不符合題意;D上下拉動活塞,改變了空氣柱振動的頻率,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不可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故不符合題意。27、D【詳解】AB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溫度有關,故AB錯誤;C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20000Hz,超出這一頻率范圍的聲音人耳是聽不到的,故有時物體振動我們聽不到聲音,故C錯誤;D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能聽到物體在發(fā)聲,物體一定在振動,故D正確。故選D。28、D【詳解】A由于照相機成像的

31、原理是凸透鏡成像,且物距在2倍的焦距外,呈倒立的縮小的實像,最邊上的幾位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說明所成的像比較大,需要將像變小,故增大物距,故照相機應該遠離同學,故A選項錯誤;B由于照相機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且物距在2倍的焦距外,呈倒立的縮小的實像,最邊上的幾位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說明所成的像比較大,需要將像變小,故增大物距,故照相機應該遠離同學,故B選項錯誤;C由于照相機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且物距在2倍的焦距外,呈倒立的縮小的實像,最邊上的幾位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說明所成的像比較大,需要將像變小,故增大物距,故照相機應該遠離同學,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遠像近像變小,故鏡頭應該向后縮

32、,C選項錯誤;D為了使像變小,照相機遠離同學,物遠像近像變小,故鏡頭應該向后縮,故D選項正確。故選擇D。29、B【詳解】A中學生食指寬度約1cm,物理教材的厚度與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A項不符合題意;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B項符合題意;C一塊橡皮的質量約6g,一枚一元硬幣的質量與此差不多,在6g左右;故C項不符合題意;D體積是1cm3的水,質量是1g,所以其密度是1g/cm3;故D項不符合題意。30、D【詳解】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凝華,題中北方的冬季會出現“樹掛”和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yōu)楸虮?,故形成這類現象的主要物態(tài)變化是凝華故本題正確選項是D二、填空題(每

33、空1分,共10題,20分)31、小于 虛 遠離 【詳解】12由放大鏡的原理可知,用放大鏡去觀察郵票,此時的郵票應該在一倍焦距以內,即郵票與放大鏡的距離小于焦距15厘米,當物距小于焦距時,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3根據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可知,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變大,故他想看到更大點的像,應該將放大鏡適當遠離郵票。32、0.1 5.35 【詳解】1刻度尺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代表的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2木塊左端與零刻線對齊,右端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為5.35cm,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5.35cm。33、不變 變大 【詳解】水是晶體,水凝固

34、過程中,放熱溫度不變; 結冰過程中,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體積變大【點睛】晶體凝固過程中,放熱溫度不變;水結冰以后,密度變小,而質量不變,所以體積變大.34、25【詳解】由汽車的速度計讀出汽車的行駛速度:v=90km/h=90m/s=25m/s。35、乙 10 【詳解】12由題可知m甲=m乙;甲=5乙所以有即V乙實=5V甲實又因為6V甲=V乙所以可以知道乙的體積比實心的變大了,如果兩物體中只有一個是空心的,所以乙物體是空心的,乙物體是實心的,則空心部分體積V空=6V甲-5V甲=V甲=10cm136、同一直線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倒立 【詳解】123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

35、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實像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明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同一直線上;蠟燭發(fā)出的光線通過A紙片上的小孔在B紙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立的實像 37、不變 不能用 【詳解】1由于鋼是晶體,鋼水凝固成鋼塊過程中要放熱且溫度不變;2水銀在-50時已成固態(tài),此時水銀溫度計不能使用。38、0.1 1.30 【詳解】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2物體左側與6.00cm對齊,右側與7.3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測得物體的長度是1.30cm。39、漫反射【詳解】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人們能從不同的位置接收到光線,是光的漫反射。40、火 不能 會 【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