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醫(yī)療主題知識宣教培訓課件_第1頁
延髓醫(yī)療主題知識宣教培訓課件_第2頁
延髓醫(yī)療主題知識宣教培訓課件_第3頁
延髓醫(yī)療主題知識宣教培訓課件_第4頁
延髓醫(yī)療主題知識宣教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延 髓一、解剖結構二、供應血管三、臨床綜合征1延 髓1腦的區(qū)分端腦間腦中腦延髓小腦腦干腦橋腦干的位置和外形 位于顱后窩,脊髓和間腦之間,小腦腹側2腦的區(qū)分端腦間腦中腦延髓小腦腦干腦橋腦干的位置和外形 一、延髓結構:1、腹側面:以延髓腦橋溝與腦橋為界??梢娙缦陆Y構:錐體pyramid延髓腦橋溝bulbopontine sulcus錐體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橄欖oliva迷走神經(jīng)延髓腹側面的正中線上有較深的前正中裂,此裂的兩側,各有一條椎體形的隆起,叫椎體。它有皮質脊髓束組成。在椎體的外側有卵圓形的隆起,為橄欖體。內藏下橄欖核。在椎體與橄欖體之間的溝,叫橄欖前溝,是脊髓前

2、外側溝的延續(xù),溝中為舌下神經(jīng)核,橄欖體后方有橄欖后溝,自上而下有舌咽、迷走和副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舌咽神經(jīng)3 一、延髓結構:1、腹側面:以延髓腦橋溝與腦橋為界??梢娙缦?、背側面:以髓紋與腦橋為界??梢娙缦陆Y構:髓紋striae medullares楔束結節(jié)cuneate tubercle薄束結節(jié)gracile tubercle腦干背側部幾乎全為小腦覆蓋。其中腦橋、延髓與小腦之間的內腔,稱第四腦室。它由脊髓中央管向上延伸逐漸擴大而成。第四腦室上部又逐漸縮小,伸入中腦內部,叫中腦水管。42、背側面:以髓紋與腦橋為界??梢娙缦陆Y構:髓紋striae3、菱形窩正中溝median sulcus內側隆起med

3、ial eminence界溝sulcus limitans 前庭區(qū)vestibular area聽結節(jié)acoustic tubercle面神經(jīng)丘facial colliculus舌下神經(jīng)三角hypoglossal triangle迷走神經(jīng)三角vagal triangle藍斑locus ceruleus在窩底的正中線有正中溝,兩側有平行的界溝,界溝與正中溝之間為內側隆起,下部為面神經(jīng)丘,它由面神經(jīng)核發(fā)出的纖維鉤繞展神經(jīng)核而成。53、菱形窩正中溝median sulcus內側隆起media4、第四腦室2)三個孔1)脈絡叢中腦水管脈絡叢choroid plexus外側孔lateral apertur

4、e正中孔median aperture小腦上腳上髓帆superior medullary velum下髓帆inferior medullary velum脈絡組織tela choroidea64、第四腦室2)三個孔1)脈絡叢中腦水管脈絡叢choroid(2)腦干的縱向區(qū)分腦干的結構可以縱向的組合成四個平行的部分:頂部:室腔的后方中腦部稱為頂蓋頂蓋上區(qū)上丘下丘腦橋的頂部為上、下髓帆延髓上部的頂為第四腦室脈絡叢和脈絡組織延髓下部的頂為后索及薄、楔束核室腔部:中腦水管、第四腦室、延髓下部的中央管被蓋:室腔前方的廣大區(qū)域基底部:中腦的大腦腳底、腦橋部的基底和延髓的錐體7(2)腦干的縱向區(qū)分腦干的結構可

5、以縱向的組合成四個平行的部分二、腦干內部結構腦干內部結構包括灰質、白質和網(wǎng)狀結構?;屹|包括腦神經(jīng)核和非腦神經(jīng)核(一)腦神經(jīng)核腦神經(jīng)感覺核腦神經(jīng)運動核六個功能柱七種性質核團軀體運動柱:動眼神經(jīng)核、滑車神經(jīng)核、展神經(jīng)核、舌下神經(jīng)核。特殊內臟運動柱:三叉神經(jīng)運動核、面神經(jīng)核、疑核、副神經(jīng)核一般內臟運動柱:動眼神經(jīng)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經(jīng)背核。內臟感覺核:孤束核。(頭段為特殊感覺,尾段為一般感覺)一般軀體感覺柱:三叉神經(jīng)中腦核、三叉神經(jīng)腦橋核、三叉神經(jīng)脊束核。特殊軀體感覺柱:前庭神經(jīng)核、蝸神經(jīng)核。8二、腦干內部結構腦干內部結構包括灰質、白質和網(wǎng)狀結構?;屹|包一般軀體感覺核接受頭面部皮膚、口、

6、鼻粘膜的初級感覺纖維的傳入特殊軀體感覺核接受內耳聽和平衡覺感受器的初級感覺纖維內臟感覺核一般臟器和心血管的初級感覺纖維,特殊味覺的初級感覺纖維軀體運動柱支配舌肌和眼球外肌一般內臟運動核平滑肌、心肌、腺體特殊內臟運動核咀嚼肌、表情肌、軟腭、咽喉肌9一般軀體感覺核接受頭面部皮膚、口、鼻粘膜的初級感覺纖維的傳入腦神經(jīng)出腦部位動眼神經(jīng)oculomotor n.滑車神經(jīng)trochlear n.三叉神經(jīng)trigeminal n.展神經(jīng)abducens n.面神經(jīng)facial n.前庭蝸神經(jīng)vestibulocochlear n.舌下神經(jīng)hypoglossal n.舌咽神經(jīng)glossopharyngeal

7、n.迷走神經(jīng)vagus n.副神經(jīng)accessory n.10腦神經(jīng)出腦部位動眼神經(jīng)oculomotor n.滑車神經(jīng)tr(二)非腦神經(jīng)核:屬于中繼核團1)薄束核與楔束核nucleus gracilis and cuneatus :位于延髓薄束結節(jié)和楔束結節(jié)的深方,接受來自薄束與楔束的纖維, 發(fā)出纖維形成內側丘系。傳導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損傷:本體感覺障礙薄束楔束薄束核nucleus gracilis楔束核nucleus cuneatus內側丘系交叉11(二)非腦神經(jīng)核:屬于中繼核團1)薄束核與楔束核nucleu2)下橄欖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位于延髓橄欖的深方,

8、與大腦皮質、脊髓、紅核、小腦等相聯(lián)系,參與對運動的控制,尤其對運動的學習記憶起重要作用。下橄欖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小腦下腳122)下橄欖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三)白質1、上行纖維束1)內側丘系medial lemniscus:薄束核與楔束核發(fā)出的纖維在中央管腹側交叉稱為內側丘系交叉,折向上行為內側丘系。傳導本體感覺與精細感覺。內側丘系medial lemniscus內側丘系交叉 13(三)白質1、上行纖維束1)內側丘系medial lemni2)脊髓丘腦束spinothalamic tract:來自對側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腦束在腦干的外側

9、區(qū)上行,終止于腹后外側核。傳導軀干四肢的痛、溫、觸覺。脊髓丘腦束spinothalamic tract3)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mniscus:三叉神經(jīng)腦橋核和脊束核發(fā)出纖維交叉后組成三叉丘系。與內側丘系伴行,終止于腹后內側核。傳導頭面部皮膚、粘膜及牙齒的痛、溫、觸覺。三叉丘系內側丘系142)脊髓丘腦束spinothalamic tract:來自對2、下行纖維束:1)錐體束pyramidal tract:起自大腦皮質,止于脊髓前角的為皮質脊髓束,止于腦神經(jīng)運動核的為皮質核束,合稱錐體束。皮質脊髓束經(jīng)錐體交叉后,形成皮質脊髓側束,未交叉的為皮質脊髓前束。皮質脊髓束管理軀干、四肢的隨意

10、運動。皮質核束管理頭面部的隨意運動。兩束損傷,隨意運動障礙。錐體交叉錐體束152、下行纖維束:1)錐體束pyramidal tract:起三、腦干網(wǎng)狀結構:定義:腦干內除了境界明確的神經(jīng)核和纖維束以外,還有分布廣泛的灰、白質交錯排列的網(wǎng)狀區(qū),即為網(wǎng)狀結構。網(wǎng)狀結構16三、腦干網(wǎng)狀結構:定義:腦干內除了境界明確的神經(jīng)核和纖維束以(一)網(wǎng)狀結構的主要核團:包括向小腦投射的核團、中縫核團、內側核群、外側核群。(二)網(wǎng)狀結構的功能:1、上行激動系統(tǒng):傳導非特異性沖動,使大腦皮質保持意識水平、清醒狀態(tài)。2、參與軀體和內臟運動調節(jié):通過網(wǎng)狀脊髓束和生命活動中樞完成3)參與內分泌活動和生物節(jié)律的調節(jié):通過網(wǎng)

11、狀結構與下丘腦的聯(lián)系影響垂體的分泌活動。4)參與高級神經(jīng)活動:通過與下丘腦、邊緣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影響情感、學習、記憶等。17(一)網(wǎng)狀結構的主要核團:包括向小腦投射的核團、中縫核團、內1818延髓的血液供應在延髓橫切面上血液供應分為三部分:旁正中動脈、短旋動脈、長旋動脈。19延髓的血液供應在延髓橫切面上血液供應分為三部分:旁正中動脈、延髓上段主要由四對動脈供應:1、脊髓前動脈:主要供應延髓上段中縫兩旁各結構。由腹面支背面依次包括椎體束、下橄欖核的內側部、內側丘系、頂蓋脊髓束、內側縱束和舌下神經(jīng)核在內。2、椎動脈延髓支:主要供應橄欖核大部包括橄欖背側副核,一部分迷走神經(jīng)運動背核,孤束核此外尚供應舌下

12、神經(jīng)核的最上部。3、小腦后下動脈:主要供應延髓支供應區(qū)以外的延髓背外側面。4、脊髓后動脈:供應上述三個動脈以外的區(qū)域,主要是繩狀體和前庭核。20延髓上段主要由四對動脈供應:4、脊髓后動脈:供應上述三個動脈延髓的血液供應:延髓上段和下段的血液供應稍有不同:延髓下段主要由三對動脈供應:1、脊髓前動脈:相當于前正中動脈。主要供應延髓下段中縫兩旁各結構。包括椎體,網(wǎng)狀結構內存不,第四腦室底的內側面,包括舌下神經(jīng)核在內。2、椎動脈延髓支:相當于短旋動脈。有若干只,其中靠下部的延髓支供應延髓下段,在丘腦交叉、椎體交叉階段主要供應椎體。3、脊髓后動脈:相當于長旋動脈。供應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河已經(jīng)繩狀體

13、的下端。21延髓的血液供應:延髓上段和下段的血液供應稍有不同:延髓下段主延髓病變綜合癥1、Wallenberg綜合癥 即延髓背外側綜合癥。病灶位于延髓上部側方、小腦后下動脈供血區(qū)。表現(xiàn):同側-(1)吞咽困難,軟腭無力(疑核);(2)面部感覺障礙(三叉神經(jīng)脊髓束);(3)眩暈、眼球震顫(前庭神經(jīng)核);(4)共濟失調(繩狀體及脊髓小腦束);(5)Horner征(腦干網(wǎng)網(wǎng)狀結構交感神經(jīng))。 對側-痛溫覺障礙(脊髓丘腦側束)。與同側面部感覺障礙構成交叉性感覺障礙。2、 Dejerine綜合癥(延髓內側綜合征、橄欖前動脈綜合征) 即舌下神經(jīng)交叉癱綜合癥。病灶位于延髓上部前方近中縫處。表現(xiàn):同側-周圍性舌下神經(jīng)麻痹。 對側-偏癱。3、橄欖體后部綜合癥病灶位于、對腦神經(jīng)核區(qū),錐體束不受影響,有時累及脊丘束。表現(xiàn):同側-延髓麻痹(舌咽、迷走、舌下神經(jīng)),轉頸、聳肩無力(副神經(jīng))。 對側-痛溫覺障礙(脊髓丘腦側束)。根據(jù)癥狀大小不同有不同的名稱: Schmidt綜合癥: 、腦神經(jīng)受損。 Tapia綜合癥: 、腦神經(jīng)受損。 Jackson綜合癥: 、腦神經(jīng)受損。 Avellir綜合癥: 、腦神經(jīng)受損,伴有對側感覺障礙(面部除外)。22延髓病變綜合癥1、Wallenberg綜合癥 即延髓背外側延髓背外側綜合癥(小腦后 下動脈綜合癥)23延髓背外側綜合癥(小腦后 下動脈綜合癥)23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