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yī)學 病理學部分 第二講課件_第1頁
獸醫(yī)學 病理學部分 第二講課件_第2頁
獸醫(yī)學 病理學部分 第二講課件_第3頁
獸醫(yī)學 病理學部分 第二講課件_第4頁
獸醫(yī)學 病理學部分 第二講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講 基本病理過程 一.血液循壞障礙的局部變化血液循環(huán)障礙: 當心、血管系統(tǒng)受到損害,血量、血液性質發(fā)生改變時,血液的運行就要發(fā)生異常,并在機體的部位形成病理變化,稱為血液循環(huán)障礙。血液循環(huán)障礙有局部和全身兩種基本形成有三個方面.血量,血流速度發(fā)生變化-充血,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受到破壞-出血.血管腔通道受阻引起的變化-血栓,栓塞,梗死。 1. 充血 充血:器官和組織內血量增多,稱為充血 動脈性充血 充血 靜脈性充血(淤血) 動脈性充血(潮紅) B.側枝性充血 血管受栓子或異物阻塞發(fā)生狹窄或閉塞時,小動脈周圍的動脈分支為恢復阻塞部下方的血液循環(huán),而發(fā)生的擴張性充血。C.貧血后充血 如,瘤胃放

2、氣太快 靜脈性充血(淤血)又稱發(fā)紺,即局部組織或器官內動脈輸入血量正常,而靜脈血流受阻,引起靜脈內含血量增多。 兔胃淤血漿膜靜脈怒張 淤血的病理變化暗紅, 藍紫,體積增大,機能減退,表面溫度降低。淤血對機體的影響 短時間,影響不大長時間,淤血則加重,組織缺氧,物質代謝障礙則使局部實質,細胞萎縮,變性。壞死。 2.缺血缺血: 即局部血管或組織,動脈血供應不足或完全斷絕,使局部血液全無或少于正常,亦稱局部貧血。 原因動脈痙攣、動脈阻塞、血管炎癥 等病理變化(取決于失血程度,組織耐受性,側枝循環(huán))蒼白或出現(xiàn)血管原有顏色對機體的影響組織變性,壞死-長期缺血危及生命-心臟,大腦缺血。恢復-在側支循環(huán)發(fā)達

3、的器官,如胃腸出血點出血的病理變化滲出性出血分為:點狀出血-粘膜,肝腎。斑狀出血-組織間隙,整片暗紅。出血性浸潤,腎、膀胱出血,血尿 當有全身性滲出性出血傾向-出血性素質。 血栓的形成在活體血管內,血液凝集成塊的過程。 A.血液的凝固和抗凝體內有凝血因子,13個一系列反應使纖維蛋白析出凝血體內的凝血與抗凝血是矛盾的方面,對立統(tǒng)一 B. 血栓形成原因的條件(1)血管內膜受損,粗糙,致使血小板粘著 (2)血流緩慢或不規(guī)則(3)血液成分及性質改變 觀看動畫C.血栓的轉歸軟化:白細胞崩解,釋放出蛋白分解酶,分解血流通過,血栓脫落,隨血液漂流不良后果。機化: 血管壁上結締組織長入血栓內代替血栓。再與血管

4、壁黏連 D. 血栓對機體的影響制止出血,對機體有利阻塞出血,對機體不利栓塞血流中不易溶解的物質,隨血流運行到其他血管而阻塞管腔的過程。 梗死梗死: 在血管迅速發(fā)生阻塞而側枝循環(huán)又不能充分建立的情況下,因血流阻斷而引起的組織的壞死,稱為梗死,有動脈,也有靜脈引起。 貧血性梗死阻塞: 如脾,心,腎,腦等 后果:肺:不明顯 腎:有血尿 心肌:梗死不規(guī)則 腦:全身癱瘓,昏迷 貧血性梗死腎貧血性梗死梗死灶的轉歸 小梗死灶: 溶解,吸收 較大梗死灶: 結締組織長入,形成瘢痕。 二.物質代謝障礙的局部變化1. 萎縮萎縮:正常發(fā)育的器官,因病變的實質細胞的體積縮小,或數(shù)量減少,而導致本身體積縮小與生理性發(fā)育不

5、全的區(qū)別2. 變性變性: 機體在發(fā)生物質代謝障礙的前提下,隨著細胞或組織發(fā)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變,而細胞或間質內出現(xiàn)異常物質時,稱為變性。(1) 顆粒樣變性:細胞體積增大,細胞膜內出現(xiàn)許多席位顆粒, 如心,肝,腎- 傳染,高燒,中 毒時。 腎小管上皮細胞顆粒變性(2) 脂肪變性:在中毒,傳染病,缺氧時,引起細胞脂肪代謝障礙,下包內出現(xiàn)大的脂肪滴,稱為脂肪變性。脂肪肝(3)水泡變性:細胞腫脹,透明,也可從顆粒變性發(fā)展而來。腎小管上皮水泡變性(4)透明變性 :在細胞或間質內出現(xiàn)一種透明樣無結構的蛋白質。透明變性透明變性3.壞死 局部組織或細胞的死亡,稱為壞死。生理性: 表皮細胞,血細胞,稱程序性細胞死

6、亡,細胞凋亡。病理性: 原因: 局部缺血,物理化學生物學因素細胞壞死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細胞體內的溶酶體破壞后所釋放的酶分解的結果。類型:凝固性壞死:如結核。 液化性壞死: 組織溶解,如,腦壞死,膿腫。 壞疽: 即發(fā)生腐敗-肺壞疽。 后果: 看壞死部位大小 壞死干酪樣壞死4. 鈣化鈣鹽沉積與病變組織,病理產(chǎn)物或異物中的現(xiàn)象鈣化病灶肺內寄生蟲鈣化灶5. 結石: 凡是在排泄或分泌的器官的官腔內或來自腔內有機成分或無機鹽類由溶解狀態(tài)變成固體物質的過程。 (1) 尿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多見公牛。 (2) 膽結石 膽管內 (3) 胰結石 牛 (4) 腸結石馬大腸 6.炎癥炎癥:機體對致炎因素的局部損傷所

7、產(chǎn)生的具有防御意義的應答性反映。炎癥的局部癥狀(1)紅(2)腫(3)熱(4)痛(5)機能障礙炎癥時的全身變化(1)發(fā)熱機體的一種防御反應(2)血液變化(3)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變化(4)內臟血管的中毒性變化(5)炎癥的常見類別 按經(jīng)過分為: 急性炎癥:發(fā)病急,癥狀明顯,病程短,以滲出、變質為主。 慢性炎癥:發(fā)展緩慢,發(fā)展緩和,經(jīng)過長,病理變化以細胞的增生變化為主。按性質分為: 變質為主的炎癥 滲出為主的炎癥 增生為主的炎癥1.變質性炎癥組織細胞變性,壞死,滲出、增生輕微,為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肝中毒為四氯化碳中毒。 2.滲出性炎癥滲出明顯,變質、增生輕微(1)粘液性炎癥粘液性炎見于粘膜炎癥 有粘膜充血

8、,漿液和蛋白質滲出,還伴大量粘液分泌,如感冒初期,鼻涕,早期炎癥,及時治療可吸收。(2)漿液性炎癥 漿液性炎癥見于皮膚,粘膜,其他疏松部位的炎癥。 滲出物以漿液為主。 一般容易吸收 (3)纖維性炎癥以纖維蛋白滲出為主,發(fā)生于粘膜、漿膜和肺血管通透性增高,大分子纖維原滲出,因壞死組織中形成的組織凝血活素作用凝固。小量可吸收;大量難以吸收,由于周圍向正中長入毛細血管或成纖維細胞成熟的結締組織漿膜增厚、粘連,影響心、肺、腸活動。 (4)化膿性炎癥由葡萄球菌、鏈球菌引起炎區(qū)有大量N,組織壞死嚴重,N死亡后釋放大量蛋白溶解酶壞死組織液化形成膿液(由壞死組織、滲出物、膿細胞、細菌組成)。癥狀:波動感,膿腔

9、邊緣有白細胞浸潤、充血(5)腐敗性炎癥腐敗性炎癥即指以發(fā)炎組織感染腐敗菌而引起壞死組織和滲出腐敗分解為特征的炎癥3.增生性炎癥增生性炎癥是以細胞或結締組織大量增生為特征的一種炎癥。(1)非特異性增生性炎急性增生炎癥:以細胞增生為主,滲出與變質為輔的炎癥。慢性增生炎癥:以結締組織增生為主(包括成纖維細胞,血管和纖斑),伴有少量組織細胞和淋巴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等浸潤(2)特異性增生性炎特異性增生性炎是由病源微生物(鼻疽,結核桿菌)引起的特異性肉芽組織增生為主,也稱傳染性肉芽腫(六)炎癥的轉歸1、炎癥消散,即機體戰(zhàn)勝致病因素 炎區(qū)組織破壞小,滲出物被吸收或排出,周圍組織迅速再生不留痕跡 炎癥破壞組織嚴重,不能完全有相同組織修補,有結締組織代替-形成瘀痕2、炎癥擴散 機體抵抗力差,致病因素處于優(yōu)勢 多見于致病菌感染,病菌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感染,嚴重者產(chǎn)生全身敗血癥、毒血癥死亡。(七)炎癥的生物學意義炎癥一般來說是機體具有防御作用,有利因素:1.炎癥滲出,組織得到更多營養(yǎng)、抗體2.滲出血漿可中和毒素,纖維蛋白形成網(wǎng)狀結構,可阻礙病菌蔓延3.白細胞浸潤,特別是N、M,可消滅病菌、清除異物碎片4.骨髓制造大量血細胞,淋巴系統(tǒng)制造大量抗體炎區(qū)5.炎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