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精品文檔,歡迎你閱讀并下載!高一物理選修課教材高一物理選修課教材前言浙江省深化教改從這屆高一開始,改革幅度比較大。我校學生在高一下學期要參加高中物理會考,但是,會考內(nèi)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點,而時間卻減少了整整一個學期,會考壓力很大。因此,在平時上課時,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基本上以會考難度進行教學,很少對知識點進行加深和拓展。這樣就導致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物理思維得不到提高,能力不能很好的培養(yǎng)。本課程主要是針對這類學生而開設,本教材分為很多小專題,每個專題跟上課內(nèi)容聯(lián)系密切,但又有拓展,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適當?shù)剡M行知識拓展,難度
2、也要有所加深,再介紹一些解題方法技巧,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也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思維更加活躍,解題方法更加全專題1追及與相遇問題追及問題是運動學中較為綜合且有實踐意義的一類習題,它往往涉及兩個以上物體的運動過程,每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又不盡相同.對此類問題的求解,除了要透徹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練運用運動學公式外,還應仔細審題,挖掘題文中隱含著的重要條件,并盡可能地畫出草圖以幫助分析,確認兩個物體運動的位移關(guān)系、時間關(guān)系和速度關(guān)系,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幅物體運動關(guān)系的圖景.借助于vt圖象來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題過程簡捷明了.知識要點:一、相遇是指兩物體分別從相距S的兩地相向運動到同一位置,它
3、的特點是:兩物體運動的距離之和等于S。分析時要注意:(1)、兩物體是否同時開始運動,兩物體運動至相遇時運動時間可建立某種關(guān)系;(2)、兩物體各做什么形式的運動;(3)、由兩者的時間關(guān)系,根據(jù)兩者的運動形式建立S=S1+S2方程;(4)追及物與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時臨界條件,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條件(5)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jīng)停止運動。(6)仔細審題,充分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同時注意vuf02dt圖象的應用。二、典型問題分析(設兩者同向運動,后者速度為v1,前者速度為v2,開始時兩者相距s)1勻加速運動追勻速運動的情況(開始時v1v2):v1v2時,兩者距
4、離變小,相遇時滿足s1=s2+s,全程只相遇一次。2勻速運動追勻加速運動的情況(開始時v1v2):v1v2時,兩者距離變??;v1=v2時,若滿足s1s2+s,則減小,直到追上,顯然,在上述過程中,摩托車的速度等于汽車速度時,它們間的距離最大。(1)摩托車追上汽車時,兩者位移相等,即v(t+2)=12at2解得摩托車追上汽車經(jīng)歷的時間為t=5.46s(2)摩托車追上汽車時通過的位移為3s=12at=29.9m2/(3)摩托車追上汽車前,兩車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即v=att=v=2sa/最大距離為s=v(t+2)-1/2at=12m2例4、火車以速度v1勻速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同軌道上相距s處有另一
5、火車沿同方向以速度v2做勻速運動,已知v1v2司機立即以加速度a緊急剎車,要使兩車不相撞,加速度a的大小應滿足什么條件?解法一:由分析運動過程入手后車剎車后雖做勻減速運動,但在速度減小到和v2相等之前,兩車的距離將逐漸減??;當后車速度減小到小于前車速度,兩車距離將逐漸增大??梢?,當兩車速度相等時,兩車距離最近。若后車減速的加速度過小,則會出現(xiàn)后車速度減為和前車速度相等即追上前車,發(fā)生撞車事故;若后車加速度過大,則會出現(xiàn)后車速度減為和前車速度相等時仍為追上前車,若后車加速度大小為某一值時,恰能使兩車速度相等時后車追上前車,這是兩車不相撞的臨界條件,其實對應的加速度即為兩車不相撞的臨界最小加速度。
6、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兩車恰不相撞時應滿足下列方程:v1t-1a0t2=v2t+s2(v2uf02dv1)22svt-a0t=v2(v2uf02dv1)2時時兩車即不會相撞。2s聯(lián)立上式可解得:a0=所以不a解法二:要使兩車不相撞,其位移關(guān)系應為v1t-12ats+v2t2即12at+(v2-v1)t+s02對于位移s和時間t,上面不等式都成立的條件為=(v2-v1)2-2as0由此得a(v2uf02dv1)22s例5、某人騎自行車以4m/s的速度勻速前進,某時刻在他前面m處以10m/s的速度同向行2駛的汽車開始關(guān)閉發(fā)動機,而以m/s的加速度減速前進,求:自行車未追上前,兩車的最遠距離;自行車需要
7、多長時間才能追上汽車解:當v汽v車時,有最遠距離4uf044suf03d7uf02bs汽uf02ds自uf03d7uf02bs自uf03ds汽uf02b716uf02d1004uf02d10uf02d4uf0b4uf03d16m2uf0b4uf028uf02d2uf029uf02d2v1tuf03dv0tuf02b12atuf02b72(錯解)s末汽車已停下應判斷在追上前汽車是否已經(jīng)停下t1=7st1=s(舍)經(jīng)s汽車停下且走了m,而s自=20m,207+25uf05c相遇是在汽車停止后,s自(m)t(s)若s自m/s,uf044sm,何時相遇,相遇時v汽?s自uf03ds汽uf02buf04
8、4s2t=4sv汽m/s8t=10tt+8t=2s(舍)解:當v汽v車時,有最遠距離uf044suf03d7uf02bs汽uf02ds自uf03d7uf02bs自uf03ds汽uf02b716uf02d1004uf02d10uf02d4uf0b4uf03d16m2uf0b4uf028uf02d2uf029uf02d2v1tuf03dv0tuf02b12atuf02b72(錯解)s末汽車已停下應判斷在追上前汽車是否已經(jīng)停下t1=7st1=s(舍)經(jīng)s汽車停下且走了m,而s自=20m,207+25uf05c相遇是在汽車停止后,s自(m)t(s)例6.某人騎自行車以8m/s的速度勻速前進,某時刻在他
9、前面8m處以10m/s的速度同向行2駛的汽車開始關(guān)閉發(fā)動機,而以m/s的加速度減速前進,求:自行車未追上前,兩車的最遠距離;自行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追上汽車解:當v汽v車時,有最遠距離uf044suf03d7uf02bs汽uf02ds自uf03d7uf02bs自uf03ds汽uf02b716uf02d1004uf02d10uf02d4uf0b4uf03d16m2uf0b4uf028uf02d2uf029uf02d2v1tuf03dv0tuf02b12atuf02b72(錯解)s末汽車已停下5t1=7st1=s(舍)應判斷在追上前汽車是否已經(jīng)停下經(jīng)s汽車停下且走了m,而s自=20m,207+25u
10、f05c相遇是在汽車停止后,s自(m)t(s)小結(jié):求解追及問題要注意明確三個關(guān)系:時間關(guān)系、位移關(guān)系、速度關(guān)系,這是我們求解列方程的依據(jù),涉及臨界問題時要抓住臨界條件。隨堂練習:1、一列快車正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軌道上運動時,發(fā)現(xiàn)前方180m處有一貨車正以6m/s速度勻速同向行駛,快車立即制動,快車作勻減速運動,經(jīng)40s才停止,問是否發(fā)生碰車事故?(會發(fā)生碰車事故)2、同一高度有AB兩球,A球自由下落5米后,B球以12米/秒豎直投下,問B球開始運動后經(jīng)過多少時間追上A球。從B球投下時算起到追上A球時,AB下落的高度各為多少?2(g=10m/s)(2.5秒;61.25米)專題2受力分析方法
11、之整體法與隔離法的應用我們先來了解幾個有關(guān)的概念:系統(tǒng)、系統(tǒng)內(nèi)、系統(tǒng)外、系統(tǒng)內(nèi)力、系統(tǒng)外力。如圖1所示,以A、B為整體,就可以把A、B這一整體叫做系統(tǒng);A與B是系統(tǒng)內(nèi)的物體,A與B之外的物體叫做系統(tǒng)外部物;系統(tǒng)內(nèi)部物體之間的作用力(NBA、NAB)叫做系統(tǒng)的內(nèi)力,系統(tǒng)外部物體對系統(tǒng)內(nèi)部物體的作用力(GA、GB、NCB)叫做系ABC圖16統(tǒng)外力。系統(tǒng)內(nèi)力的特點:如圖2所示,系統(tǒng)內(nèi)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NBANAB。如果以AB為系統(tǒng)整體受力分析,NBA和NAB總是相互抵消。和系統(tǒng)外力的特點:施力物體是系統(tǒng)外的物體。整體法和隔離法的含義:所謂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
12、,只需要分析系統(tǒng)外的物體對系統(tǒng)內(nèi)物體的作用力即系統(tǒng)外力,系統(tǒng)內(nèi)力不管有多少對,總相互抵消,可以不考慮。所謂隔離法就是把系統(tǒng)內(nèi)的某一物體與體統(tǒng)內(nèi)的其他物體隔離開來單獨進行受力分析,包括內(nèi)力和外力都要分析。用隔離法要注意被隔離物體的選取,被隔離物體是要分析力的受力物體。由于系統(tǒng)內(nèi)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故用整體法是無法分析內(nèi)力,也就是說要分析系統(tǒng)內(nèi)力一定要用隔離法。在分析系統(tǒng)外力時通常用整體法,也可以用隔離法,相對而言用整體法較為簡單。在實際應用當中往往需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整體法和隔離法交替使用。【例1】:如圖3所示,A、B的質(zhì)量均為m,A和B用細繩b連接再用細繩a懸掛于墻上o點。求細繩a和b的拉力?
13、【解析】:隔離法:對A、B隔離受力分析如圖4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TbTbmgTaTbmg2mg求Ta用整體法較為簡單:對A、B隔離受力分析如圖5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Tamgmg2mgoaAbB圖3NBANCBBANABGBGA圖2TbBTaATaABTbmgmg圖4mgmg圖5【變式練習】:如圖6所示,對a施加一個向左偏下30的力F,對b施加一個向右偏上30同樣大小的力F,則當以a、b為整體的系統(tǒng)達到穩(wěn)定后的圖形應該是030F0ab0abB00aF30圖6bACD【解析】:四個選項中區(qū)別在于oa和ab兩條細繩的傾斜方向,TaabTbbF307mgmg圖7mg圖8也就是要分析兩條細繩的拉力方
14、向。令oa和ab兩條細繩的拉力分別為Ta和Tb,以ab為整體Ta為系統(tǒng)的外力,用整體法分析如圖7所示,Tb(a對b的拉力)為系統(tǒng)的內(nèi)力,用隔離法分析如圖8。由平衡條件Ta的方向必然豎直向上,Tb的方向在mg和F的方向反向延長線的夾角范圍內(nèi)。故選B?!纠?】:如圖9所示,條形磁鐵A、B質(zhì)量均為m,C為木塊,它們放在水平面上靜止時,B對A的彈力為F1,C對B的彈力為F2,則與重力mg的關(guān)系是(A、F1mg,F(xiàn)22mgB、F1mg,F(xiàn)22mgC、F1mg,F(xiàn)22mgD、F1mg,F(xiàn)22mgBASNS)F1AF2ABNC圖9FBAmg2mg圖10【解析】:以A和B為整體F1為系統(tǒng)的內(nèi)力,用隔離法分析,
15、F2為系統(tǒng)的外力,用整體法分析。令B對A的吸引力為FBA,對A進行隔離法受力分析和對AB進行整體法受力分析如圖10所示。F1mgFBAmgF22mg選B。【例3】:如圖11所示兩塊相同的豎直木塊A、B之間有質(zhì)量均為m的四塊相同的磚,用兩個大小均為F的水平壓力壓木板使磚靜止不動,求第二塊對第一塊,第二塊對第三塊的摩擦力?【解析】:要求第二塊對第一塊,第二塊對第三塊的摩擦力必須將第二塊和第一塊、第三塊隔離開來受力分析,令左邊板對1的摩擦力為f1,右邊板對4的摩擦力為f2(由整體法可知f1和f2豎直向上),第2塊對第1塊的摩擦力為f21(先假設f21豎直向下),第2塊對第3塊的摩擦力為f23(先假設
16、f23豎直向下),將1隔離開進行受力分析如圖12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f1f21mg,要求f21就得先求f1。以四塊磚為整體,則f1為外力。對四塊磚整體受力分析如圖13所示,f1f24mg,f1f22mg。將f12mg代入式可得f212mg,方向豎直向下。將2隔離開進行受力分析如圖14所示。f12f21mg豎直向上,f1f2A圖11BF1234Ff11f21mg圖12f12A4mg2f32圖13圖14mg8由平衡條件可得:f12mgf32,f320,故f230。(求f32時可以把12作為整體受力分析,也可以叫做局部整體法)。【例4】:如圖15所示,質(zhì)量為M的斜面靜止在地上,質(zhì)量為m的滑塊在斜面
17、上勻速下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vmM圖15NMmfA、斜面對地面的壓力等于mgMgB、斜面對地面的壓力大于mgMgC、地面對斜面沒有摩擦力D、地面對斜面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mgMg圖16【解析】:斜面對地面的壓力的反作用力為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這兩個力都是地面對斜面的,如果以斜面和滑塊為整體,則這兩個力都是外力。雖然滑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斜面是靜止的,但它們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以斜面和滑塊為整體,則整體也滿足平衡條件。令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為N,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為f,假設f的方向水平向右,以斜面和滑塊為整體受力分析如圖16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NmgMg,f0。故選AC?!纠?
18、】:(09海南物理3)兩剛性球a和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直徑分別為da個db(dadb)。將a、b球依次放入一豎直放置、內(nèi)徑為的平底圓筒內(nèi),如圖17所示。設a、b兩球靜止時對圓筒側(cè)面的壓力大小分別為f1和f2,筒底所受的壓力大小為F。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若所以接觸都是光滑的,則()A、F(mamb)gB、F(mamb)gf1f2f1f2Nba圖17abf2C、magF(mamb)gf1f2D、magF(mamb)gf1f2mbgmag圖18【解析】:令筒底對a球的支持力大小為N,FN,圓筒側(cè)面對a、b兩球的壓力大小分別為f1和f2,f1f1,f2f2。以a、b為整體f1、f2、N都是這個
19、系統(tǒng)的內(nèi)力,對a、b整體受力分析如圖18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N(mamb)g,f1f2,故選A。【例6】:如圖19重400N的大木箱放在大磅秤上,箱內(nèi)的小磅秤上站著一個重600N的人,當人用力向上推木箱的頂板時,兩磅秤的示數(shù)將()A、小磅秤示數(shù)增大,大磅秤示數(shù)減小圖199B、小磅秤示數(shù)不變,大磅秤示數(shù)增大C、小磅秤示數(shù)增大,大磅秤示數(shù)不變D、小磅秤和大磅秤示數(shù)都增大【解析】:該題實質(zhì)上是分析小磅秤對人的支持力和大磅秤對木箱的支持力的大小變化。是否引起變化的起因是人用力向上推木箱頂板時,頂板對人向下的壓力。如果以人、木箱和小磅秤為整體則小磅秤對人的支持力屬于系統(tǒng)內(nèi)力,將人隔離開受力分析如圖2
20、0,令小磅秤對人的支持力為N1,木箱頂板對人的壓力為N2,人自身的重力為G人,由平衡條件N1N2G人,比沒有用力向上推木箱的頂板時的N1G人N1人N2N3整體G人G0G人圖20大;大磅秤對木箱的支持力為以人、木箱和小磅秤為整體的外力,對整體受力分析如圖20,令大磅秤對木箱的支持力為N3,木箱和小磅秤的重力為G0,由平衡條件N3G0G人大小不變。故選C?!纠?】:如圖21所示,A、B、C三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A和C各受大小為5N的水平拉力F1和F2作用,三個物體都保持靜止,則AB間的摩擦力、BC間的摩擦力、C和地面的摩擦力分別為()A、5N,0,5NB、5N,5N,0C、5N,0,10ND、5
21、N,5N,10NF1ABF2C圖21專題3:簡單的連結(jié)體問題1、連接體: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相互連接(繩子,彈簧相連,疊放,并排等)參與運動10的系統(tǒng)稱為連接體。如下圖:FABFABVBAF解決連接體問題先要了解內(nèi)力與外力:連結(ji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叫內(nèi)力;外部對連結(jié)體的作用力叫外力。如圖,m1和m2一起運動,把兩個物體看做整體,則m1對m2的支持力是內(nèi)力,而F為外力。例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A和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B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xiàn)用水平力F=30N推A,求A對B作用力的大小解:先分析AB整體的受力情況:11F=(mA+mB)a2a=F/(mA+mB)=10m/s再分析B的受
22、力情況:FB=mBa=10N擴展:如果AB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是=0.4,再求A對B的作用力大小。例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kg的m1和質(zhì)量為1kg的m2兩個物體用水平細線連接,放在光Fauf03duf03d8m/sm滑的水平面上,現(xiàn)用水平拉力F拉m1,使m1和m2一起沿水平面運動,若細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8N,求水平拉力F的最大值。先分析m2的受力情況:T22再分析m1m2整體受力情況:F=(m1+m2)a=24N求解簡單的連接體問題的方法:-整體12隔離法1、已知外力求內(nèi)力:先用整體法求加速度,再用隔離法求內(nèi)力2、已知內(nèi)力求外力:先用隔離法求加速度,再用整體法求外力練習: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
23、kg的m1和質(zhì)量為1kg的m2兩個物體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m1與m2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10.3,地面光滑,現(xiàn)用水平拉力F拉m1,使m1和m2一起沿水平面運動,要使m1和m2之間沒有相對滑動,水平拉力F最大為多大?13練習2: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kg的m1和質(zhì)量為1kg的m2兩個物體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m1與m2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10.3,地面光滑,現(xiàn)用水平拉力F拉m1,使m1和m2一起沿水平面運動,要使m1和m2之間沒有相對滑動,水平拉力F最大為多大?例3、一人在井下站在吊臺上,用如圖所示的定滑輪裝置拉繩把吊臺和自己提升上來。圖中跨過滑輪的兩段繩都認為是豎直的且不計摩擦。吊臺的質(zhì)量m=15k
24、g,人的質(zhì)量為M=55kg,起動時吊臺向上的加速度是a=0.2m/s2,求這時人對吊臺的壓力。(g=9.8m/s2)14例4、如圖所示:把質(zhì)量為M的的物體放在光滑的水平高臺上,用一條可以忽略質(zhì)量而且不變形的細繩繞過定滑輪把它與質(zhì)量為m的物體連接起來,求:物體M和物體m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把M和m當作一個整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大小15mg=(M+m)aa=mg/(M+m)練習:一條細繩(忽略質(zhì)量)跨過定滑輪在繩子的兩端各掛有物體A和B,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是mA=0.50kg,mB=0.10kg。開始運動時,物體A距地面高度hA=0.75m,物體B距地面高度hB=0.25m,求:AB的加速度;A落地時B
25、的速度;物體A落地后物體B上升的最大高度距地面多少米?16專題4:物體動態(tài)平衡問題分析所謂動態(tài)平衡問題是指通過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緩慢變化,而在這個過程中物體又始終處于一系列的平衡狀態(tài)中解決動態(tài)平衡問題的關(guān)鍵是抓住不變量,依據(jù)不變量來確定其他量的變化規(guī)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和圖解法.動態(tài)平衡類型:1、一個力不變,兩個力始終垂直;作圖法(合成法)或分解法(三角函數(shù))2、一個力不變,一個力方向始終不變:作圖法(合成法)3、一個力不變,兩個力方向都變;相似三角形法(矢量三角形與幾何三角形相似,對應邊成比例)。解析法和圖解法【例1】如圖所示,一個重為G的勻質(zhì)球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傾角為
26、.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計厚度的木板擋住球,使之處于靜止狀態(tài),今使木板與斜面的夾角緩慢增大至水平,在這個過程中,球?qū)醢搴颓驅(qū)π泵娴膲毫Υ笮∪绾巫兓俊窘馕觥拷馕龇ǎ哼x球為研究對象,球受三個力作用,即重力G、斜面支持力FN1、擋板支持力FN2,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FN2cos(90)FN1sin0FN1cosFN2sin(90)G017聯(lián)立求解并進行三角變換可得FN1FN2G討論:(1)對FN1:()90,|cot()|FN1(2)對FN2:90,sinFN2綜上所述:球?qū)π泵娴膲毫﹄S增大而減小;球?qū)醢宓膲毫υ?0時,隨增大而增大,當90時,球?qū)醢宓膲毫ψ钚?圖解法(合成法或分解
27、法):取球為研究對象,球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FN1,擋板支持力FN2.因為球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三個力的合力始終為零,將重力分解成兩個力:對斜面支持力F1,對擋板壓力F2,作出平行四邊形,由圖可見,F(xiàn)2先減小后增大,F(xiàn)1隨增大而始終減小.(此題采用分解法)注意:此類題目的特點是:物體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三個力的作用,一個力的大小、方向保持不變(G),另外兩個力FN1方向不變,F(xiàn)N2的大小和方向均發(fā)生變化。用解析法和圖解法均可正確解答,但圖解法更容易、直觀。再如:(2012新課標)16如圖,一小球放置在木板與豎直墻面之間。設墻面對球的壓力大小為Nl,球?qū)δ景宓膲毫Υ笮镹2。以木板與墻連接點所形
28、成的水平直線為軸,將木板從圖示位置開始緩慢地轉(zhuǎn)到水平位置。不計摩擦,在此過程中AN1始終減小,N2始終增大BN1始終減小,N2始終減小CN1先增大后減小,N2始終減小18DN1先增大后減小,N2先減小后增大【解析】受力分析如圖所示: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變,可知N1、N2的合力大小、方向都不變,當木板向下轉(zhuǎn)動時,N1、N2變化如圖所示,即N1、N2都減小,所以正確選項為B(此題采用合成法)點評:掌握方法,此類題目相當容。二、相似三角形法【例2】繩子一端拴著一小球,另一端繞在釘子上,小球放在一光滑的大半球上靜止,如圖2-6-1所示由于某種原因,小球緩慢地沿球面向下移動,在此過程中,球面的支持力和繩子
29、的拉力如何變化?【解析】本題中小球緩慢移動能看成平衡狀態(tài)如圖2-6-1所示,小球受到3個共點力G、FN、T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G、FN、FT三力組成的力矢量三角形與三角形OAB相似設球重為G,大半球半徑為R,釘子到球面最高點之距為h,此時繩子長為L,則有所以例3、如圖所示,A、B兩球用勁度系數(shù)為k1的輕彈簧相連,B球用長為L的細線懸于O點,A球固定在O點正下方,且O、A間的距離恰為L,此時繩子所受的拉力為F1,現(xiàn)把A、B間的彈簧換成勁度系數(shù)為k2的輕彈簧,仍使系統(tǒng)平衡,此時繩子所受的拉力為F2,則F1與F2的大小關(guān)系為圖2-6-1AF1F2D因k1、k2大小關(guān)系未知,故無法確定【解析】對小球
30、B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三角形相似得:同理,當換用勁度系數(shù)為k2的輕彈簧時,再用三角形相似得出:,由以上兩式比較可知,F(xiàn)1F2mg,C正確6.(2009上海市靜安區(qū)模擬)如圖所示,用等長絕緣線分別懸掛兩個質(zhì)量、電量都相同的帶電小球A和B,兩線上端固定于同一點O.將B球固定在O點正下方當A球靜止時,兩懸線夾角為.在以下情況下,夾角保持不變的是(兩球間萬有引力不計)A同時使A球的質(zhì)量和電量都減半B同時使A、B兩球的質(zhì)量和電量都減半C同時使兩懸線長度減半19D同時使兩球的電量都減半“相似三角形法”指的是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尤其是準平衡態(tài),即動態(tài)平衡過程)時找到兩個相似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邊長表示
31、長度,另一個三角形的邊長表示力的大小。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可以判斷某些力的變化情況。(三個力一個是恒力,另外兩個力是變力)練習:1.如圖所示,輕繩的一端系在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上,另一端系在一個輕質(zhì)圓環(huán)上,圓環(huán)套在粗糙水平桿MN上,現(xiàn)用水平力F拉繩上一點,使物體處于圖中實線位置,然后改變F的大小使其緩慢下降到圖中虛線位置,圓環(huán)仍在原來的位置不動,則在這一過程中,水平拉力F、環(huán)與桿的摩擦力F摩和環(huán)對桿的壓力FN的變化情況是()A.F逐漸增大,F(xiàn)摩保持不變,F(xiàn)N逐漸增大;B.F逐漸增大,F(xiàn)摩逐漸增大,F(xiàn)N保持不變;C.F逐漸減小,F(xiàn)摩逐漸增大,F(xiàn)N逐漸減??;D.F逐漸減小,F(xiàn)摩逐漸減小,F(xiàn)N保持不變。2如圖
32、所示,小球用細繩系在傾角為的光滑斜面上,當細繩由水平方向逐漸向上偏移時,細繩上的拉力將()A逐漸增大B逐漸減小C先增大后減小D先減小后增大4.如圖所示,一個重為G的勻質(zhì)球放在光滑斜直面上,斜面傾角為,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計厚度的木板擋住球,使之處于靜止狀態(tài)今使板與斜面的夾角緩慢增大,問:在此過程中,球?qū)醢搴颓驅(qū)π泵娴膲毫Υ笮∪绾巫兓??DCBA5.如圖所示,細繩一端與光滑小球連接,另一端系在豎直墻壁上的A點,當縮短細繩小球緩慢上移的過程中,細繩對小球的拉力、墻壁對小球的彈力如何變化?206如圖所示,繩OA、OB懸掛重物于O點,開始時OA水平.現(xiàn)緩慢提起A端而O點的位置保持不變,則A.繩OA的張
33、力逐漸減小B.繩OA的張力逐漸增大C.繩OA的張力先變大,后變小D.繩OA的張力先變小,后變大7.如圖所示,長為5m的細繩的兩端分別系于豎立在地面上相距為4m的兩桿的頂端A、B.繩上掛一個光滑的輕質(zhì)掛鉤,其下連著一個重為12N的物體.平衡時,繩的張力T=_.8.如圖所示裝置,兩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m1、m2,懸點ab間的距離大于滑輪的直徑,不計一切摩擦,若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A.m2可以大于m1B.m2一定大于m12C.m2可能等于m12D.1一定等于29如圖所示,將一根不能伸長的柔軟輕繩兩端分別系于A、B兩點上,一物體用動滑輪懸掛在繩子上,達到平衡時,兩段繩子間的夾角為uf0711,繩子張力為F1
34、;將繩子B端移到C點,保持整個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兩段繩A子間的夾角為uf0712,繩子張力為F2;將繩子B端移到D點,待整個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兩段繩子間的夾角為uf0713,繩子張力為F3,不計摩擦,則()Auf0711uf03duf0712uf03duf0713Buf0711uf03duf0712uf03cuf0713CF1uf03eF2uf03eF3DF1uf03dF2uf03cF311水平桿上套有兩個相同的質(zhì)量為m的環(huán),兩細線等長,下端系著質(zhì)量為M的物體,系統(tǒng)靜止,現(xiàn)在增大兩環(huán)間距而系統(tǒng)仍靜止,則桿對環(huán)的支持力N和細線對環(huán)的拉力F的變化情況是(A都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都增大)B螞蟻受到
35、球面的摩擦力變小D螞蟻受到球面的支持力變小)D.N不變,F(xiàn)增大BCDC.N增大,F(xiàn)不變12、如圖所示,一只螞蟻從半徑為R的半球體底端緩慢地(速度可忽略不計)爬上頂端,A螞蟻受到球面的摩擦力變大C螞蟻受到球面的支持力不變13如圖所示,一根輕彈簧上端固定在O點,下端拴一個鋼球P,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對球施加一個方向向右的外力F,使球緩慢偏移,在移動中彈簧與豎直方向的夾角90,且彈簧的伸長量不超過彈性限度,并始終保持外力F的方向水平,則圖1-9給出的彈簧伸長量x與cos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圖象中,最接近的是()2114.有一個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豎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環(huán)P,OB
36、上套有小環(huán)Q,兩環(huán)質(zhì)量均為m,兩環(huán)由一根質(zhì)量可忽略、不可伸長的細繩相連,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圖所示)?,F(xiàn)將P環(huán)向左移一小段距離,兩環(huán)再次達到平衡,那么將移動后的平衡狀態(tài)和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比較,AO桿對P環(huán)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變化情況是OAFN不變,f變大CFN變大,f變大BFN不變,f變小DFN變大,f變小QBPA15.重為G的物體系在OA、OB兩根等長的輕繩上,輕繩的A端和B端掛在半圓形的支架BAD上,如圖所示,若固定A端的位置,將OB繩子的B端沿半圓支架從水平位置逐漸移至豎直位置C的過程中,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OB繩上的拉力先增大后減小B、OB繩上的拉力先減小后增大C、OA繩上的拉
37、力先減小后增大D、OA繩上的拉力一直逐漸減小專題5動力學中的臨界問題方法提示:解決動力學中臨界問題的關(guān)鍵是找到物理現(xiàn)象變化的特征物理量(如靜摩擦力f、支持力FN等)相關(guān)的表達式,討論特征物理量的變化并找出臨界值!1、小車車廂內(nèi)壁掛一質(zhì)量m的光滑小球,懸線與豎直壁成角,小車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運動,小球靠在車壁上。求小球受到車壁對它的彈力FN;若a增大,F(xiàn)N如何變化;要使小球不離開車壁,求小車的加速度a取值要求。2、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的兩物體疊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兩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水平拉力F的作用在M上,兩物體相對靜止一起向右運動。(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物體m受的摩擦力f;
38、若F增大,f如何變化;要保持兩物體相對靜止,求拉力F取值要求。mMF223、如圖,把長方體切成質(zhì)量分別為m和M兩部分,切面與底面成角,長方體置于水平地面上,一切摩擦不計。水平推力F作用在M上,兩物體相對靜止一起向右運動。求物體m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N;若F增大,F(xiàn)N如何變化;要使物體m不離開地面,求推力F取值要求。FMm4、如圖,一個質(zhì)量為m的光滑物塊被一根一端固定在傾角為的斜面體上的輕繩拉著靠在斜面上,斜面體與物塊相對靜止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運動。求:物塊受到的支持力FN;若a增大,F(xiàn)N如何變化;要使物塊不離開斜面,求a的取值要求。(提示:怎樣建立直角坐標系更好?)5、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的兩
39、物體疊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兩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水平拉力F作用在M上,兩物體相對靜止一起向右運動。(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物體m受到的摩擦力;要保持兩物體相對靜止,求拉力F取值要求。MmF6、如圖,把長方體切成質(zhì)量分別為m和M兩部分,切面與底面成角,長方體置于水平地面上,一切摩擦不計。水平推力F作用在m上,兩物體相對靜止一起向右運動。求物體m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要使物體m不離開地面,求推力F取值要求。7、如圖,一個質(zhì)量為m的光滑小球被一根一端固定在傾角為的斜面體上的輕繩拉著靠在斜面上,斜面體與小球相對靜止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運動。求:小球受到繩子的拉力;a23要使小球不沿斜面上滑,求a
40、取值要求。(提示:怎樣建立直角坐標系更好?)8、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2m、3m的物塊A、B、C疊放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現(xiàn)對AB施加一水平力F,已知AB間、BC間最大靜摩擦力均為f0,為保證它們能夠一FB起運動,F(xiàn)的最大值為。(提示:分別求出A、C受到的靜摩擦力,討論其變化)C參考答案:1、mgtan-ma減小agtan2、mF/(M+m)增大F(M+m)g3、mg-mFcot/(M+m)減小F(M+m)gtan4、mgcos-masin減小agcot5、mF/(M+m)FM(M+m)g/m6、mg-MFcot/(M+m)F(M+m)mgtan/M7、mgsin-macosagtan8、2
41、f0專題6動力學中臨界現(xiàn)象之物體分離問題方法提示:原來是擠壓在一起的兩個物體,當兩者間的相互擠壓力減小到零時,物體即將發(fā)生分離;所以,兩物體分離的臨界情況是:擠壓力減為零,但此時兩者的加速度還是相同的,之后就不同從而導致相對運動而出現(xiàn)分離;因此,解決問題時應充分利用、這兩個特點。物體分離問題的物理現(xiàn)象變化的特征物理量是兩物體間的相互擠壓力。如何論證兩物體間是否有擠壓力:假設接觸在一起運動的前后兩物體間沒有擠壓理,分別運算表示出前后兩者的加速度。若a后a前,則必然是后者推著前者運動,兩者有擠壓力;若a后a前,則前者即將甩開后者(分離),兩者沒有擠壓力。例1、如圖,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緊靠在一起的A、
42、B兩個物體,mA=3kg,mB=6kg,推力FA作用于A上,拉力FB用于B上,F(xiàn)A、FB大小均隨時間而變化,其規(guī)律分別為FA=(9-2t)N,F(xiàn)B=(2+2t)N,求:A、B間擠壓力FN的表達式;從t=0開始,經(jīng)多長時間A、B相互FAFB脫離?AB例2、如圖,一根勁度系數(shù)為k、質(zhì)量不計的輕彈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有一水平板將物體托住,并使彈簧處于自然長度?,F(xiàn)手持水平板使它由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ag)勻加速向下移動。求:設彈簧的彈力記為f=kx,求物體與水平板間擠壓力FN的表達式;物體與水平板分離時彈簧的形變量;經(jīng)過多長時間木板開始與物體分離。243、如圖,一輕彈簧秤秤盤的質(zhì)量為
43、M,盤內(nèi)放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塊,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現(xiàn)用一豎直向下的壓力作用于物塊上,使其緩慢下降一段足夠長的距離,然后突然撤掉該力,撤掉該外力后,求:設彈簧的彈力記為f=kx,求離開秤盤前物塊受到的擠壓力FN的表達式;求物塊與秤盤分離時彈簧的形變量;若秤盤的質(zhì)量忽略不計,物塊與秤盤分離時彈簧的形變量又怎樣?4、如圖,在傾角為的光滑斜面上端系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彈簧下端連有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擋板擋住,此時彈簧沒有形變。若手持擋板以加速度a(amg)豎直向上的恒定拉力,使P由靜止開始向上作加速運動,一段時間后離開秤盤。求:物體P與秤盤分離時彈簧的形變量;若要物體P受到拉力后立
44、即就能離開秤盤,拉力至少應多大;若秤盤的質(zhì)量完全不計,拉力大小仍為題中的F,那么物塊與秤盤分離時彈簧的形變量又怎樣?如果F很大呢?(提示:參考第3題)F25答案:1、(16uf02d2t)(N);8s/332、m(g-a)-kx;m(g-a)/k;2m(guf02da)/ka3、mkx/(M+m);原長;原長4、2m(gsinuf071uf02da)/ka;gsin5、壓縮了MF/mk;mg(1uf02bm);均原長M專題7:板塊類運動問題1如圖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長木板AB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質(zhì)量m1=4.0kg木板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0.050
45、m當木板滑行速度v0=3.0m/s時,將一小物塊C輕放在木板右端B點處C可視為質(zhì)點,它的質(zhì)量m2=1.0kg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小物塊C從木板的左端A點滑出,它落地時的動能EKC=1.0J小物塊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離停在水平面上,這時,木板左端A點距小物塊的落地點的水平距離S1=0.90m求:(1)小物塊C從木板的A點滑出時,木板速度的大小vA;(2)木板AB的長度Lv0AhLCB圖13解析:小物塊C放到木板上后,C受力如圖1,離開木板之前作向右的勻加速運動,假設C離開木板時的速度為vC,C離開木板后向右做平拋運動,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來;木板的受力如圖2,C離開它之前,木板做勻減速運動,假設C
46、離開木板時木板的速度為vA,隨后木板以初速度vA勻減速滑動,直到停下來。(1)C平拋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機械能守恒,得:12m2vCuf02bm2ghuf03dEKCuf02b02代入數(shù)據(jù):vCuf03d1m/s向右平拋的水平位移:SXuf03dvctcuf03dvc2huf03d0.1mg所以C離開木板后,木板實際上由于地面摩擦力而勻減速滑動的位移為:S滑uf03dSXuf02bS1uf03d1mC離開木板后,木板受力如圖3,由牛增大,P從A到B的運動情況不再變化,即tAB保持不變,因此t也保持不變.根據(jù)運動學公式222vmaxuf02dv0uf03d2uf06dgL得vmaxuf03dv0
47、uf02b2uf06dgLuf03d40m/suf03d6.3m/s所以tABuf03dvmaxuf02dv0uf03d1.3suf06dgtuf03dtABuf02bt3uf03d1.7s若vv0,開始階段P做加速度大小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假設傳送帶的速度為某一值v2時,P從AB之間的某點E開始相對傳送帶靜止.減小傳送帶的速度v,則P在到達E點后仍將減速.由于P在AE間的運動情況不變,而在EB間的速度變小,所以tAB變大.28可見隨著v的減小,tAB變大.當v減小到vmin時,P從A到B一直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且到B時的速度恰好等于vmin.如果v再減小,P從A到B的運動情況不再變化,即tA
48、B保持不變,因此t也保持不變.根據(jù)運動學公式v0uf02dvminuf03d2uf06dgL得22vminuf03dv0uf02d2uf06dgLuf03d10m/suf03d3.2m/s2所以tABuf03dv0uf02dvminuf03d1.8suf06dgtuf03dtABuf02bt3uf03d2.2s綜上所述,當傳送帶的速度v6.3m/s時,P從A運動到落地點所用的時間保持不變,均為t=1.7s;當傳送帶的速度10v3.2m/s時,P從A運動到落地點所用的時間也保持不變,均為t=2.2s.例3如圖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個質(zhì)量M=4.0kg、長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
49、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將質(zhì)量m=l.0kg的物塊(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輕放在木板最右端.(1)若物塊與木板間無摩擦,求物塊離開木板所需的時間;(2)若物塊與木板間有摩擦,且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和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等,求將物塊放在木板上后,經(jīng)過多長時間木板停止運動.(結(jié)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M圖11mF(1)未放物塊之前,木板做勻速運動.因此木板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F=0.20Mg若物塊與木板間無摩擦,物塊放在木板上后將保持靜止.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圖1所示,它將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其加速度的大小為a1.f1F=Ma1f1=(m+M)ga1=a1
50、f1F圖1uf06d(muf02bM)guf02dFM=0.50m/s2設物塊經(jīng)過時間t離開木板.木板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解得t=1.2s或6.8s其中t=6.8s不合題意,舍去.因此1.2s后物塊離開木板.L=v0t12a1t2(2)若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也為,則物塊放在木板上后將做勻加速運動,設物塊的加速度的大小為a2.29mg=ma2a2=g=2.0m/s2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圖2所示,它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其加速度的大小為a3.f1+f2F=Ma3a3(M+m)g+mgF=Ma3f1f2Fa3=1.0m/s2圖2設經(jīng)時間t,物塊與木板速度相等,此時它們的速度為v,此過程中木板的位移為s
51、1,物塊的位移為s2.v=v0a3tv=a2t1s1=v0ta3t22s2=1a2t22t=24s,v=m/s,s1=10m,s2=4m3399因為s1s2L,所以物塊仍然在木板上.之后,它們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如圖3所示,二者一起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它們共同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為a4.f1F=(M+m)a4解得(M+m)gF=(M+m)a4a4=0.40m/s2設再經(jīng)過時間t,它們停止運動.0=va4tt總=t+t=4.0s因此將物塊放在木板上后,經(jīng)過4.0s木板停止運動.t=a4f1圖3F10s3隨堂練習1.如圖12所示,一輛平板小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車的左端放置一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已知小車
52、的質(zhì)量M=8.0kg,長度l=2.0m,其上表面離地面的高度h=0.80m.物塊的質(zhì)量m=1.0kg,它與小車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0.現(xiàn)用F=26N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小車,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物塊與小車分離.不計小車與地面間的摩擦.取g=10m/s2,求:F(1)物塊與小車分離前,小車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h(2)當物塊落地時,物塊與小車右端的水平距離.圖12302.如圖14所示,質(zhì)量M=1.0kg的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長木板的右端放一質(zhì)量m=1.0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小滑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0現(xiàn)用水平恒力F=6.0N向右拉長木板,使小滑塊與長木板發(fā)生相對滑動,經(jīng)過
53、t=1.0s撤去力F小滑塊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沒有從長木板上掉下求:(1)撤去力F時小滑塊和長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2)運動中小滑塊距長木板右端的最大距離是多大mMF圖143.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長木板,質(zhì)量M=2.0kg,在長木板的最右端有一小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m=1.0kg,小滑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0小滑塊與長木板一起以v0=2.0m/s的速度向左勻速運動,如圖12所示某時刻起對長木板施加一個F=12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塊將相對長木板滑動若長木板足夠長,求:(1)水平恒力F作用后,小滑塊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2)小滑塊向左運動的過程中相對長木板移動的最大距離v0FM圖
54、12m4.如圖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塊木板,質(zhì)量M=1.0kg,長度L=1.0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個小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m=1.0kg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30開始時它們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某時刻起對小滑塊施加一個F=8.0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塊將相對木板滑動.(1)求小滑塊離開木板時的速度;(2)假設只改變M、m、F中一個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塊速度總是木板速度的2倍,請你通過計算確定改變后的那個物理量的數(shù)值(只要提出一種方案即可).mFM圖155.如圖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0.8m.質(zhì)量m=0.2kg的小物塊(可以看作質(zhì)點)放在桌面A端.現(xiàn)對小物塊施加一個
55、F0.8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塊從靜止開始運動.當它經(jīng)過桌面上的B點時撤去力F,一段時間后小物塊從桌面上的C端飛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BC=0.5m,小物塊在A、B間運動時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0.2,在B、C間運動時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0.1.(1)求小物塊落地點與桌面C端的水平距離;(2)某同學作出了如下判斷:若僅改變AB段的長度而保持BC段的長度不變,或僅改變BC段的長度而保持AB段的長度不變,都可以使小物塊落地點與桌面C端的水平距離變?yōu)樵瓉淼?倍.請你通過計算說明這位同學的判斷是否正確.FABCh圖156.如圖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兩側(cè)擋板的厚度忽略不計
56、),質(zhì)量M=2.0kg,槽的長度L=2.0m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個小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m=1.0kg小滑塊與木板槽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0.20開始時它們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某時刻起對木板槽施加一個F=10.0N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塊將相對木板槽滑動.(1)求小滑塊滑到木板槽中點時速度的大?。唬?)水平面光滑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況,實際上木板槽與水平面間是有摩擦的,經(jīng)測定木板槽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0.05.如果使小滑塊滑到木板槽中點時的速度與第(1)問所求速度相同,請你通過計算確定一種方案:即只改變M、m、F中一個物理量的大小,實現(xiàn)上述要求(只要提出一種方案即可).FmM圖14327.如圖
57、14(甲)所示,水平面上A、B兩點相距6.25m,一個質(zhì)量為4.0kg的小滑塊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自左向右滑動,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在滑塊到達A點之前,滑AB(甲)塊沿水平面做勻速運動,所受的水平推力大F/N0.8小為10.4N。從滑塊經(jīng)過A點開始,滑塊受到的推力按照如圖14(乙)所示的規(guī)律變化,0已知滑塊在3.0s時刻的速度大小為10.8m/s。1.02.03.04.05.06.07.08.0t/s-0.4求:(1)滑塊受到水平面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乙)圖14(2)滑塊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參考答案:1.解:(1)物塊所受摩擦力f=mg,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物塊的加速度a1=f=g=2.0m/s2m小車所受摩擦力f=f=mg,設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a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f=Ma2解得a2=Fuf02duf06dmg=3.0m/s2M小車一直向左做加速運動,因此從開始運動到物塊與小車分離,小車向左運動的距離為所求的最大距離.設經(jīng)過時間t物塊與小車分離,此過程中12a1t212小車的位移s2=a2t2物塊的位移s1=s1s2圖133由如圖1所示的幾何關(guān)系可知解得t=2.0s,s2=6.0ms2s1=l即物塊與小車分離前,小車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為6.0m(2)物塊與小車分離時,速度分別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日化用品行業(yè)的供應鏈改進與創(chuàng)新計劃
- 2025-2030中國氨基酸肥料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文化認同背景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效率評價研究
- 2025年美發(fā)師創(chuàng)意造型考核試卷:美發(fā)師行業(yè)市場分析報告數(shù)據(jù)整合試題
- 2025年專升本藝術(shù)概論模擬試卷-藝術(shù)作品賞析技巧實戰(zhàn)解析
- 電影行業(yè)線上放映服務合作協(xié)議
- 金融服務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 110kV變電設備故障分析及應急措施
- 網(wǎng)絡平臺建設服務協(xié)議
- 數(shù)學期末復習計劃與注意事項
- 2024年共青團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浮與沉潛水艇課件
- 果樹水肥一體化技術(shù)規(guī)程
- SJG 09-2024 建筑基樁檢測標準
- 《有機光電材料》課件
- 社區(qū)人民調(diào)解工作培訓課件
- 滬科版初中數(shù)學目錄
- JCT862-2008 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
- 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
- 全國水利ABC證單選題七
-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單元作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