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方案十九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1.gif)
![《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方案十九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2.gif)
![《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方案十九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3.gif)
![《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方案十九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4.gif)
![《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方案十九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dfff009f82840c3854e550d48409ef5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方案十九篇篇1: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教學準備1.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2.
教學重點/難點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3.
教學用具4.
標簽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習興趣出示課件:播放一些風景勝地的圖片,(紅葉似火的香山,峰巒雄偉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波瀾壯闊的大海,幽深壯美的三峽。)讓學生初步感知祖國河山是如此多嬌。師談話:同學們看了錄像,有很多同學又喜歡去旅游,到過很多地方,知道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yōu)美壯觀。有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祖國大地上。這節(jié)課老師帶你們到以山水秀麗聞名的廣西桂林去旅游,欣賞那里的秀麗風光。好不好?(好)請同學們邊聽朗讀看畫面,邊想: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出示課件,配畫配樂的課文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看圖、欣賞、理解、學文。(采取變序法教學)的確,桂林山水非常美,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景的?1.學習第二自然段1)初讀,整體感知自讀課文,學生質疑。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明確提出來與同學交流。2)觀察,以說代讀利用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靜、清、綠畫面各一幅,指導學生具體觀察漓江水的特點。發(fā)揮想象,用自身的話把水的特點說具體。3)精讀,理解重點勾畫書上具體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反復讀,找出重點詞語體會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弊髡甙咽裁幢扔鞒墒裁矗窟@樣寫有什么好處?師小結:作者把水比喻成無暇的翡翠,寫出了水的顏色,是閃光的綠、透明的綠、迷人的綠、醉人的綠,貼切而精妙,這不但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綠,也是對漓江水“靜、清、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使我們對它的愛幕之心油然而生。4)深讀,相互交流討論: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改,好不好?為什么?出示課件:比較句子具體描寫的好處(1.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自讀句子,交流所得。5)品讀,充分感悟漓江水的美,我們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ㄝp聲讀、個別讀、集體讀、閉上眼睛試背)真美呀!別說作者連我們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當作者從美景中醒過來,才發(fā)覺自身的船在前進,作者是從什么地方感覺到船在前進的?本段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水的特點,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2.總結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剛才我們學第二自然段時是怎么學的?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并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點怎樣寫具體的?(分組討論)出示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山的奇異、秀麗、險峻。根據(jù)課文結合畫面,匯報討論結果。學到這里你想對桂林的山說點什么?小結:這一段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異到山山不同,峰峰各異,秀麗得像蒼翠壯美的屏風,像新生的竹筍;危險得叫人簡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時刻會栽倒下來。(指導學生入情朗讀)3.學習第四自然段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奇特,那美,如果把它們合二為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學習第四自然段。師范讀,生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齊讀一二兩個分句,想想“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出示課件:山圍繞水,水倒映山的畫面,讓學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那桂林山水的迷人之處就只表現(xiàn)在這些地方嗎?出示課件: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現(xiàn)的地方。作者游覽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4.學習第一自然段正因為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綠樹紅花,竹筏小舟,更是優(yōu)美奇絕,無與倫比,天下第一,因此,人們都贊美地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凹住笔裁匆馑??“甲天下”呢?人們?yōu)槭裁磿f“桂林山水甲天下”?三.小結,回歸整體學生看著課件上的板書總結:因為作者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覽,然后,具體寫出了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最后寫出作者的感受,這里確實美,美如畫,不愧為甲天下的美稱,前后照應,結構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結構來描寫的?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利用比喻聯(lián)想等手法,利用”總――分――總”的結構,把桂林的秀麗風光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四.遷移訓練,發(fā)散思維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師根據(jù)它的特點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數(shù)不勝數(shù),現(xiàn)在你們都是小詩人,請把你知道的風景勝地根據(jù)它的特點也寫一首小詩。(交流學習)五.說話練習: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歡,因為()。我真想()。結束語:同學們,桂林這里之因此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為桂林的人民保護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愛桂林山水,我們家鄉(xiāng)的巴岳山也非常美麗。我們要熱愛她,保護她,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美麗,讓我們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篇2: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教材分析本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章第2課《桂林山水》。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其中暗含著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例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學習利用,體會優(yōu)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yōu)美,易于朗讀背誦,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美。《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首先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第二是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學情分析由于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對于我校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讀會理解他們大部分沒有問題,但通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來體會桂林山水的美,并進行仿寫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由簡單的句式練習再到小段的仿寫,應該會更易操作。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2.難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風景。教學準備:ppt等多媒體手段。教學過程復習導入。從詞語“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入手。作者賞游桂林山水,為什么還要提到大海和西湖呢?學習課文(一)
學習第二自然段出示要求: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具體描寫的句子并圈出漓江水特點的詞語,感受漓江水的美。1.生讀文,交流漓江水的特點。2.品讀感受。3.句式比較,體會語段修辭手法的妙處。4.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課文。5.總結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二)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2.學生匯報:桂林的山又有哪些特點呢?(奇、秀、險)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的作用?3.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4.指名讀,引導學生讀出內心的驚嘆。1)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5.理解修辭手法的利用。三.遷移利用,進行仿寫。1.總結二三兩個自然段在寫事物時的共同點?(先概括后具體,利用排比、比喻寫出幾個特點)。2.句式練說:花壇里的花真香啊,(?????
);
花壇里的花真艷啊,(??????);花壇里的花真(
)啊,(???
);3.段落仿寫:利用課文的寫法,試著寫一段話,可以是:青海湖、長城、樹、春天的雨……。四.學習第四自然段?!爸坌斜滩ㄉ希嗽诋嬛杏?。”(引號,概括全文,呼應開頭。)五.總結全文課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總起,以“總―分―總”結構進行描寫。分別寫水和山的美,最后總寫山水相映成趣渾然一體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作總結。六.利用語言描述圖像進行積累??磮D片,聯(lián)想課文內容,嘗試背誦。七.作業(yè):美文推薦:巴金《海上日出》。篇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與反思——桂林山水(第二課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執(zhí)教者:彭凱陶指導老師:陳燕舞教材簡析:《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六年制人教新課標版小學語文第8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范。設計理念:根據(jù)年段要求,教給學生閱讀基本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重視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看圖以及文本多次對話,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圖片及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教學目標: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文和看圖,感受語言以及百度信息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教學難點:了解作者的不同表達手法,領悟語言之美。教學準備:網上查閱圖片資料,錄音朗讀帶,桂林山水圖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師:導入新課。(出示桂林山水圖,)談話導入,板書課題。師:同學們,能用一個恰當?shù)脑~語來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嗎?多生展示。師: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嗎?生。師:嗯,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陳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師板書《桂林山水》,請生齊讀。2.師:(詞語薈萃。)師: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開火車讀詞語,要求:聲音洪亮,字正腔圓。生讀,可隨機正音。二.學習新課:(一)學習第1自然段1.瀏覽課文。師;字詞讀準確了,才能把課文讀流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一語道出陳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預設生:桂林山水甲天下。2.總結段意。師:請問,這個“甲”是什么意思?預設生:第一。師:顯而易見,這句話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師板書“甲天下”。師指名讀文。3.師:同學們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預設生:總起。師: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豈有不游之理?出發(fā)前老師還有個問題,你能否把“觀賞”換個詞,而句子的意思不變?預設生:欣賞。師:觀賞僅限于看,我們可不能說我在觀賞音樂,應該說??預設生:欣賞音樂。4.師:好,出發(fā),我們現(xiàn)在就去欣賞桂林的山水。(二)學習第2自然段1.學生讀文。師:那誰來做我們的導游,讀讀第2自然段?生讀。師:指名。請你來說說,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什么?預設生:漓江水的特點。師:漓江水有什么特點?預設生:靜、清、綠。師。板書靜、清、綠。2.對比-不同。師:同學們,老師不大明白,我們是來賞游桂林的,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師:那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風光。師:大海什么樣?預設生:波瀾壯闊;師:西湖什么樣?預設生:水平如鏡。師:那,漓江水有什么特點?預設生:靜、清、綠。師:現(xiàn)在明白了嗎?大海有大海的氣勢,西湖有西湖的嫵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過對比這三種景觀的不同特色,來突出漓江水別具一格的美。3.漓江水特點分析。師:作者是怎么樣描寫漓江水的靜的?生讀。師:靜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師:請讀一讀有關描寫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讀。師:請問,清得你還能在水中看到什么?預設生:小魚、浮萍。師:描寫漓江水最后一個特點的句子誰來讀?生讀。師:你認為綠得還像什么?生。師:對于這句話的描寫,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沒有,作者都利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預設生:排比和比喻。師:讀排比句應由弱到強,讀出它遞進的語勢,誰再來展示讀?生讀。師:漓江水這么美,我們不由贊嘆起來,應該怎么讀?(變陳述為感嘆)預設生:漓江的水真靜?。±旖乃媲灏。±旖乃婢G??!師:面對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預設生:歌唱、洗臉等。(三)、學習第3自然段1.學生自學。師:下面請根據(jù)我們剛才的學習方式,自學第3自然段的內容。稍后請你匯報學習成果,可以組內同學互助,生自學,師巡視。2.自學展示。師:指名讀,學生展示自學成果。生。師適時板書:桂林山奇、秀、險。3.桂林山特點分析。師:同學們在自學中碩果累累,值得表揚。誰來讀文?生讀。師:這一段中,作者繼續(xù)采用什么方法寫桂林山的與眾不同?預設生:對比。師:泰山有什么特點?預設生:峰巒雄偉。師:香山呢?預設生:紅葉似火。師:那相比之下,桂林山則是?預設生:奇、秀、險。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師:想親身體驗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險嗎?生:想。師:請看!生齊讀。好,我們先來見識一下桂林山的奇---除了這三座山峰作者沒有再一一舉例,而用兩個詞語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形態(tài)各異,是哪兩個詞?預設:生: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師:我們再來欣賞桂林山的秀---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點?預設生:翠綠。師:竹筍呢?預設生:色彩明麗,倒映水中。師:明麗也就是?預設生:艷麗。師:我們最后來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什么樣?生。師:怪石嶙峋呢?生。師:面對桂林山,我們無法不驚嘆---預設師生齊: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鹆值纳秸骐U?。。ㄗ⒁狻鞍 钡淖円?。)(四)、學習第4自然段1.融文入畫,由畫及詩。師:風景美嗎?生。由畫及文,你想到課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寫?生讀文。師指導:你陶醉了嗎?這么美的山水沒令你陶醉嗎?哪位自覺已經陶醉了,好,請你讀!生再讀。師:有山無水則失靈氣,有水無山則少剛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節(jié)作者除了山水還寫了哪些景物?預設生: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作者從空中到山間到江上,簡單幾筆勾勒出桂林山水圖,請問:是圖畫嗎?預設生:是連續(xù)不斷的畫卷。師:是啊,圖畫局限的,而從桂林市到陽朔縣全程83公里,沿途處處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詩興大發(fā),不由吟道---預設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師板書:畫中游。2.總結寫作方法。師:那,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嗎?生說。師:最后,文章以詩句收尾,畫龍點睛地概括了全文,這與首句的“人們說”---預設生:遙相呼應。師:縱觀全文,同學們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寫作順序。預設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而2.3自然段則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則是對全文的總結。師:這種寫作方法就叫---預設生:總-分-總的寫法。師:我們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嘗試利用這種“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使自身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楚。同時別忘了,還要學習作者細心觀察,采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特點進行景物描寫的寫法。三.總結全文:師:同學們,桂林山水美嗎?生答。師: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國山河多壯麗!慨嘆之余,我們不由贊嘆陳淼先生的文筆更美!讓我們伴著音樂,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嘗試著背誦全文,好嗎?生齊誦。四.作業(yè)設計:1.背誦課文。賞讀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2.收集桂林景觀—兩洞的資料。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文章,作家陳淼先生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結合多種寫作方法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語言詩化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與賞析,了解桂林山水美的特點,并學習作者為了突出山水美所采用的多種寫作手法,同時感受這座桂花飄香的城市山水相依、和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學生全情融入課文描述的美景中,必將心曠神怡,從而感悟到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整體。一.臨堂表現(xiàn)由于孩子們課前都進行了預習,給課堂學習帶來了較好的效果。首先課文朗讀流利而有感情。即使是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也能從他的朗讀中感受到他的學有所獲。其次在梳理課文時,多數(shù)學生能很快理清課文的脈絡,并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明確提出各自的見解。可見,孩子們只要用心品讀,閱讀理解能力就會有所提升。最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除個別新詞借助工具書去理解,包含課文中引用的兩句話,學生都能通過自讀自悟和聯(lián)系上下文用自身的語言進行理解釋義。二.閱讀理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朗讀也應鼓勵學生充滿個性化,不盲目地追求千篇一律。朗讀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能張揚個性,激思引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躍動?!豆鹆稚剿愤@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朗讀讓學生迅速融身入景,當學生眼前呈現(xiàn)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的美景時,便激發(fā)出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然后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先讀一讀,再結合想象說說對漓江水或桂林山某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實現(xiàn)以讀促思,并通過再讀表現(xiàn)出來。接著在品評讀、挑戰(zhàn)讀中生生間繼續(xù)相互觸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讀出美來、讀出情趣、讀出語感。由此,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最終實現(xiàn)學生心、神、魂和諧統(tǒng)一的理想學習狀態(tài)。文章中的關鍵語句是描寫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精華所在,通過畫面積極啟發(fā)想象,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體會山水美,尤其在欣賞畫面的過程中對不同景物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形象美、情感美和韻律美。這樣,層層剖析、步步深入,由語言的轉變帶動情感的升華,學生便輕而易舉地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獨特美。最終使學生既體驗到語言之美,又體會出情境之美,達到語言美和情境美的統(tǒng)一。三.直面不足教學中的明顯不足就是我對學生的放手還不夠,沒能給學生搭建更理想更寬松的展示平臺。例如,有些啟發(fā)性或是關鍵性話語完全可以交給學生去總結,結果老師一經脫口便心生悔意,因為有的學生幾乎與老師不謀而合,只是欠缺了那幾秒鐘的留白,那何不用點心思,恰當點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呢?相信學生,他們都是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還有少數(shù)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渾水摸魚,在拓展思維中更是知難而退,如何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委實令人深思。隨著學年段的升高,學優(yōu)生驚喜頻頻,學困生境況堪憂。我想作為教師更應該反思的是,如何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利用有效資源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讓每一名學生都日有所學,學有所獲。附課文:桂林山水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蔽覀兂酥敬幯诶旖?,來觀賞桂林的山水。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到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篇4:桂林山水語文教學教學設計方案桂林山水語文教學教學設計方案【桂林山水(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看錄像、學文,了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教學重點:1.了解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準備:錄像、收集有關桂林山的資料。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啟發(fā)情感。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二.潛心會文,領悟情感。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yè)。能干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yōu)秀的全班交流。桂林的山真奇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后齊讀。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呀?(3)還有別的理解嗎?(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燈)(5)齊讀。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1)現(xiàn)在,誰愿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句子(3)學著他的樣子讀。6.錄像。讓我們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后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1)指名背。(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三.延伸表達,抒發(fā)情感。(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四.拓展閱讀。(1)類似優(yōu)美的文章,還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2)摘錄課內外優(yōu)美語句,也可嘗試寫讀書筆記。板書:桂林山水泰山桂林的山:奇、秀、險香山篇5:《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教學中我突出了以下幾點: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感悟。開課我便播放了介紹桂林風光的錄像,這樣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欣賞后有了直觀的感受,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桂林山水。這樣既使學生有直觀感受,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情趣.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讀。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動筆畫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詞句,并反復讀一讀,看看漓江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對于漓江水的特點學生不難體會,可要是讓他們把體會到的內容讀出來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相機展示畫面來加深學生的感受,同時適當?shù)倪M行范讀,當學生感悟得很不錯,能用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現(xiàn)他感受到的美時,就追問學生:聽了他的朗讀,你覺得他讀出水的特點了嗎?經過學生的討論,談自身的感悟后,學生逐漸入情入境,接著在品讀、評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對于“桂林山”這一段的學習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結合學生的匯報我用課件展示相應畫面來加深學生的體會,讓學生通過想像畫面很自然的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的含義。結合語境理解,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推動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如果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去讀去感悟,相信他們會讀出更多的精彩,更多獨特的感悟??傊?,在教學中我突出了“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因為朗讀,不但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tài),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推動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篇6:《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川》是一篇經典之做。正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它即是一篇筆墨摩登,頭緒明晰的文章,以是至今還能背下來。做者緊扣桂林山川的特點,論述了桂林山川的娟秀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說話耐人尋味,字里止間彌漫了做者對桂林山川的一片深情。這篇課文正在假期中便讓孩子進止了背誦,再減上有預習導讀單的激發(fā),孩子們預習的也異常充分。因而,這節(jié)課,我旨正在經由過程教生多種情勢的讀和感悟,讓教生感遭到桂林山川的好,發(fā)會大天然的好麗和神奇。正在讀和賞析中,讓教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渾、綠;山的奇、秀、險。我們置身于這樣的好景中,方寸已亂,人取天然也是協(xié)調共存的。一.重視朗讀。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好體驗的緊張路子,應讓教生正在自動思想和豪情體驗中,獲得忖量啟迪,享受審好樂趣?!币蚨?,正在教教中,我采用了多種情勢的朗讀。尾先是教師范讀,讓教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集體的掌控,經由過程教師的說話把他們發(fā)入文本;其次是個人讀,讓教生深切文本,取文本對話,從而獲得本身的體驗;另外還有小組讀,男女同教讀等等,讓他們取文本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例如正在教生個人讀中,讓教生正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根基上,輔導教生默讀課文,讀后組織交換各自知講了甚么。正在交換中,有的教生說:“我知講了做者寫的桂林山川的特點,奇、秀、險,他們奇峰臚列,怪石嶙峋。”有的教生說:“我知講了做者寫了水的特點,水靜、渾、綠?!庇械慕躺f:“我發(fā)明做者正在寫這山和水的特點時,應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天減深了我對桂林山川的熟習?!苯躺錾幕馗卜罡嫖遥麄冊醪桨l(fā)會到了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接著,我問:“你們是從文章的哪些中心發(fā)會出來的?你能經由過程朗讀將你的發(fā)會表達出來嗎?”教生正在初步感知的根基上,正在深切朗讀課文。正在讀的歷程中,我隨機輔導,從而使教生正在讀中具體感遭到桂林山川帶給人們的好。兩、重視說話真踐,我讓教生閉上眼睛賞識“桂林山川”,然后展開眼睛描述一下自身所看到的畫面。教生把發(fā)生正在腦海里的畫面能講述出來,但不足好;本因是仄時我不重視他們說的能力。3.重視教生念象能力的造就。如我讓教生看著書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臚列、外形萬千……”讓他們仿照說話,有益于進步教生的說話寫做能力。經由過程操演,我發(fā)明孩子們寓言相當缺少。篇7:《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用圖片和影像展現(xiàn)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用圖片和影像展現(xiàn)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接著再品讀、評讀、誦讀……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推動朗讀。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感悟美、體驗美。但在課堂中,除了品析、朗讀外,如果采用多種的教學手段,如畫畫、吟詩、頌美文……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大自然的美。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深入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感受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學生通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呢?隨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通過朗讀和交流學生能體會到詞語的優(yōu)美,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边@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利用在排比句,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多了學生的美感意識。我還抓住很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弊寣W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利用對比后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相信對今后的習作也會有較大的幫助。篇8:《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語言的美和描寫的手法。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品析第二自然段做為重點,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利用語言文字寫漓江不的特點的。首先讓學生找出漓江的水的特點,然后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漓江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利用圖片幫助學生感受,接著讓學生體會排比的表達作用,滲透給學生仿照作者的描寫景物的方法。最后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開始還要寫大海和西湖?縱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還覺得有以下幾點不足:1.教學方法單一,不能突破流俗。提問,學生朗讀,學生回答時急于讓學生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替代學生回答的語言過多,制約了學生的思維。2.對語文品析式教學的教學方式領悟利用不夠透徹,只是膚淺了追求于已前示范課的模式,不能做到大膽放手,勇敢嘗試。3.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在這節(jié)課中只是關注到一部分學生的反映,未能給學習困難生更多發(fā)言的機會。而且課上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并沒有及時地采取措施。4.沒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也好奇、興奮,但那種主動的意識沒有被激發(fā)出來,沒有參與進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上。5.沒有做到正確估計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在第二自然段的仿寫練習中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沒有完全發(fā)揮想象,說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水平還有待提升。6.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緊湊。課文的內容簡短,雖只有四個自然段,但是由于沒有準確的把握住教學的時間,故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描寫桂林“山”的時間有些匆促,未能達到朗讀感悟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必須要駕馭好課堂。在時間安排、環(huán)節(jié)設計中都要認真思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課文內容的重點出發(fā),力使自身的教學簡單有效。真正在語文課堂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品析感悟的能力。篇9:《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教學目標:1.通過課文語言與多媒體輔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朗讀傳達熱愛祖國錦繡河山之情。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3.理解重點詞句并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學習把句子寫具體教學重點:通過品讀課文2.3兩節(jié)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教學難點:學習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句式,把句子寫具體。教學突破口: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教學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步驟:一.激趣導入。1.師: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乘著木船蕩漾于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板書課題:齊讀2.先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韻。(媒體出示)欣賞桂林山水的畫面。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板書:甲天下)理解“甲天下”3.能把這句話讀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來?生讀,后齊讀。二.初讀感知。1.請生大聲朗讀全文。要求:1)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2)找一找,作者在游賞完桂林的山水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請你把這句句子找出來。2.交流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板書)說說對此句的理解。3.師小結過渡: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覺在畫中一樣,那感覺真是太美了。接下來,就請大家隨著老師用你們美的心靈,美的眼睛去感覺桂林山水美的神韻。先來感受漓江的美。三.感受漓江的美。1.師配樂朗讀第二小節(jié),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2.師:聽出來了嗎,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3.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句子。(抓住靜、清、綠的特點)4.指導朗讀。讀出靜、清、綠的感覺來。(練讀、指名讀、齊讀)5.遷移句式,完成填空。1)萬里長城真長啊,長得()。2)西湖的水真(),()。6.有感情地朗讀。師: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感受一下漓江的美。四.領略桂林的山。過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桂林的山。1.明確學習要求:小組學習第三小節(jié),說說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可用小組內喜歡的方式讀,如可以讀讀畫畫,可以邊讀邊想象桂林山的樣子,也可開展朗讀比賽等。2.交流。(媒體出示該段內容)抓(奇、秀、險)用相關圖片幫助理解。3.在感情地朗讀。桂林的山的確有它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師引讀第一句。誰能把它的這種魅力感染給大家。推薦讀,齊讀。五.小結升華。1.師引讀4小節(jié)。后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問:這幅畫是誰畫的?3.小結: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很多優(yōu)美的詩篇。4.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六.布置作業(yè)。1.你出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身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2.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板書設計】37.桂林山水總起分述總結水---靜、清、綠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山---奇、秀、險教案設計說明:《桂林山水》是一篇愛國主義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滲透愛國思想,如:看了錄像之后讓學生說說自身的感受,在朗讀訓練時,也設法激起學生愛祖國山河的情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點圍繞文本欣賞這個能力目標,因為培養(yǎng)學生欣賞語言之美的能力,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有時語文教學的難點。前幾個單元,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句中詞語的正確性,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本單元開始要讓學生體會比喻句的作用,我把重點放到心上水的句子上。欣賞時我設計了幾個坡度,先是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讀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再讓學生議,說說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寫具體的。然后讓學生想,用自身的話吧水的特點說具體。最后,通過看媒體,體會比喻句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對描寫水的句子好在哪里有所感悟。欣賞描寫山的句子,采用把語言文字與畫面結合起來,目的讓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形態(tài)、色彩產生表象,從而讓學生體會句中雨題的作用,提升學生欣賞句子的能力。教學反思:入境入情和諧統(tǒng)一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要求教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的奇特、秀麗、險峻和漓江水的平靜、清澈、碧綠的特點,進行了具體而生動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山河的真摯情感。這是一篇文質兼美、寫景抒情的好范文文檔。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讓學生深刻地感愛美呢?一.設境激趣,觸發(fā)美“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課始,教師精心設計導語,并適時配上絢麗多姿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波浪滾滾的遼闊大海,—望無際的良田沃野,星羅棋布的島嶼湖泊……而我國南方有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而聞名于世,尤其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教師以飽滿的精神,親切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以“師情”動“生情”,以“師情”激“生情”,師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織在一起,學生沉醉其間,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動、所感,油然產生美的遐想,心駐神往,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欲望。二.潛心品讀,體驗美兒童的心靈最敏感,他們能準確捕捉到教師語言中“情”的信息,進而領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師以美的語言作為美的品德的載體,深入學生幼小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朗讀的方式感染學生是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的—種重要手段。例如:在讀“波瀾壯闊”一詞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幅浩渺無邊的大海圖,引導學生用雄壯、渾厚的重音朗讀,讓他們感染到大海喧鬧的動態(tài)美;在讀“水平如鏡”這詞時,則要求學生用輕柔的聲音讀西湖的水,讓他們感染到那種無聲無息的恬靜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點朗讀部分,教師采用接力讀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覺,特別透過包含感情的“真”字,領會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和熱愛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節(jié)奏美,讀起來又流暢,又有氣勢,這更襯托出桂林山水的美。兒童的思維是直觀的、形象的,他們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興趣的對象。課文語言的音韻美,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加上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到審美的愉悅。三.抒情表達,深化美愛迪生說過:“最能直接打動心靈的還是美”。人們在欣賞各種美的事物而產生美感時??偸怯匈囉谥庇^的形象,只有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它內在的本質,從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學時,教師以圖像為主來展示形象美,欣賞景美。例,教師在講解中根據(jù)課文描述演示錄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雙臂,滿臉笑容地歡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貪婪地吮吸著清涼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駱駝眺望遠方;還有的像初生的新筍充滿生機……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讓學生頭腦中構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麗圖畫,引人入情入景。學完課文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自身的話贊一贊眼前的桂林山水,學生激情高漲:“桂林山水,人間仙境!”“桂林山水是一顆燦爛的明珠?!薄肮鹆稚剿媸秋L光如畫,來到這里,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般。”……語言訓練能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山河秀麗多姿,從而產生熾熱的愛國之情。篇10:《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教學本篇課文,首先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人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感悟。我在課間談話時用一則小故事引入,學生沒有去過桂林,因此我播放了介紹桂林風光的錄像,學生欣賞后請他們說說自身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說:“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虛傳?!庇械恼f:“桂林山水甲天下?!彪m然學生在欣賞時,非常的投入,表達的學生也很多。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讀。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接著在師生對讀,學生品讀、評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三.品味句子,學習表達方法。結合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抓住很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利用對比后的表達效果。還有“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边@個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點寫得形象具體,這樣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訓練,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有所幫助。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教學寫景的文章,主要就是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抓重點句子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篇11:《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水》是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抓住主線,了解課文內容。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讓學生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課文一開頭就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第2.3段圍繞這一句分別寫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了桂林的洞奇絕,第五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結尾。抓主線,使學生快速理解課文,提升了課堂效率。二.讀讀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在教學中,根據(jù)新課標“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的要求,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學生能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隨之產生。在本堂課中,我能做到細致的指導朗讀,通過指導,讓學生能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三.提煉寫法,積累實踐。在學習課文之后,我將本課中排比的修辭方法提煉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排比方法的利用,然后仿照文章的句子寫一寫身邊的美景,讓孩子在觀察身邊事物的同時也激發(fā)孩子寫作的興趣。當然,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情景創(chuàng)設方面做得不到位,不能將學生充分調動起來,鼓勵性語言不多,沒能關注全體學生,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沒能指導學生背誦,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不能進行有效要求與指導,使得學生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以上就是我對《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反思,在日后工作中,我將更加細致的設計,對于學生嚴格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努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篇12:《桂林山水》教學反思一堂課下來,自我感覺還是能把課前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知識點如一滲透給學生,還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我課前所擔心的與學生的配合,也由于我多年的教學生活而“造就”的“厚臉皮”下,迎刃而解了。還是要感謝前幾任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這班孩子思維很活躍,課上甚是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我知道,如果這堂課,講不成功,那責任只能在我自身課下,與主任交換意見后,還是發(fā)現(xiàn)了自身教學中的大問題,即:本來應該是以抓文章中的“景美、文美”為主線;在此基礎上,再順勢進行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等的訓練,包含字詞句的比較及應用;而我這堂課的教學,正好相反,全文的教學重點落在了文章的結構、段落的層次以及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的理解與訓練為主,而忽視了對文中景色美的教學。只重文美,而忽視了景美。我知道這是我這次講課的最大失敗處。文章開篇就應該這樣點題:我們一起讀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那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桂林山水究竟怎么美,怎么與眾不同的?讓我們一起讀課文去找、去想以此,展開對文章的分析。全文就應該以:你覺得“桂林山水哪最美?怎么美?”為教學主線,鼓勵學生抓詞、抓句子進行分析、理解;其次,在本文教學時,課下琢磨,我的課似乎還是上的有些發(fā)“飄”。沒有深入地就一個問題扎下去,搞明白,還是有些浮于表面。給人一種隨風而過的感覺,不夠扎實。思考原因:實際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我早已意識到,只是把扎實的課堂要素放到了對修辭手法以及句式的理解上了。沒有就文中的景美展開扎實的教學,使學生在課上缺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來體會桂林的山、水,因而,學生理解不到位,知識過于空洞。缺乏深刻感。下次進行這課的教學,就可以重點抓住文章的第二.三段,在理解比較、典型句式的同時,挖掘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談對山、水特點的理解,深刻體會景色的美。這樣,在此基礎上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磥?,雖然多年的教學,腦子里的糊涂帳還是有的,好在還有一些精力,還有一份熱情,有待在高人的指點下,慢慢前進,慢慢提升吧!篇13:《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桂林山水》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桂林奇美的山光水色,詞藻華麗,讓人如臨其境,贊頌了祖國美麗的河山,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的熱愛。在備課中,我發(fā)現(xiàn)那濃濃的情感躍然紙上,學生體會起來并不困難,但對于如何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致描寫的方法,學生會感到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著采用了緊扣作者思路,跟著作者一起游覽的方法學習課文,這樣不但能有效地進行讀的訓練,而且使有機的結合起來。一.讀中具體感受祖國山川之美,作者愛大自然之情?!豆鹆稚剿肥且黄獌?yōu)美的寫景作文,學生從掛圖當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讀后組織交流各自知道了什。在交流中,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了作者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奇、秀、險,他們奇峰羅列,怪石嶙峋?!庇械膶W生說:“我知道了作者寫了水的特點,水靜、清、綠?!庇械膶W生說:“我發(fā)現(xiàn)作者在寫這山和水的特點時,利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對桂林山水的認識?!睂W生精彩的回答告訴我,他們已經初步體會到了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接著,我問:“你們是從文章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你能通過朗讀將你的體會表達出來嗎?”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深入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感受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二.緊扣情感,由讀到寫學生通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呢?”隨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體會到詞語的優(yōu)美,如:課文中有一段描寫桂林山的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利用在排比句中,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多了學生的美感意識。三.拓展訓練,加深情感認識。教學完本課后,我讓學生寫寫對桂林山水的印象,其中有很多讓我深有感觸的語句,例如,有學生寫道:“桂林人間仙境,漓江水好奇跡,我還未曾長大,長大必到桂林?!睆倪@稚嫩的詩句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對美麗風景的熱烈向往,還有諸如:“人說桂林甲天下,我說桂林是仙境;人說漓江是第一,我說漓江是奇跡。”“漓江的水清見底,桂林的山形各異,只要到了桂林來,定忘時間不知歸?!钡鹊?。學生的語言豐富讓我欣慰。對此,我深有體會,教學寫景文章時,要讓學生帶著身臨其境的心態(tài)去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吃透文章,抓住文章的精華部分,引導學生進入文境,讓學生真實地體會文章之趣味,領悟文章之精髓,學生在此基礎上才會有深刻的感受、體會。另外,在學生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寫寫讀后感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古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今師者,不再是整堂課的主導者,而應是學生的引路人,學生的指導者,學生的合作者,這就促使我們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文化底蘊的加深。篇14: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設計理念】提倡感悟的研讀方式,讓學生領會到內容中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和精神,這樣才是全面、完整的語文教學?!驹O計特色】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流程】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塊去游覽一座有兩千年的歷史名城──桂林,去欣賞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播放課件)2.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生自由發(fā)言3-4個)柔美的音樂,迷人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了風景如畫的桂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課文的內容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學生的心田。二.整體感知課文1.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確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向我們介紹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請大家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2.師:讀了課文后,誰能概括到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靜、清、綠、奇、秀、險)自主讀書,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過渡語:同學們概括得很準確,漓江之水靜、清、綠,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描述他的呢?請聽老師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三.“桂林之水”語句的品讀1.師配樂范讀第二段。2.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你們想讀這段嗎?(生想)好的,不過讀的時候有個要求,什么要求呢?聽好啦,就是在讀的時候,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讀幾遍,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記?。合茸x、劃,再交流,開始吧!3.生學習第二自然段。4.師:現(xiàn)在我們把剛才的學習作一個匯報,當你們站起來發(fā)言,作匯報的時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5.生匯報:生:漓江的水真靜啊……為什么喜歡?根據(jù)生說的句子師出示課件。你從哪兒體會到靜?你能讀出靜嗎?再請讀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為什么喜歡?出示課件,要是我見到這么清的水,會情不自禁地捧些潑灑在臉上,一定很涼爽舒服,如果是你,還有哪些想法?誰能讀出這種清?生:漓江的水真綠啊……為什么喜歡,出示課件,怎么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請競爭對手讀。6.師:接下來請女同學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讀一遍,男同學要認真仔細地聽女同學朗讀,邊聽邊看課件。老師看是女同學讀得好,還是男同學聽得好。過渡語:聽得真認真,讀得真好!讓老師陶醉在你們朗朗讀書聲中。剛才我們用讀、劃、議的方法,學習了第二段,下面請你們用這種學習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第三段。四.“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1.生自學第三段。2.師:現(xiàn)在我們把剛才的學習做一個匯報,當你們站起來發(fā)言,作匯報的時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3.交流匯報:生:桂林的山真奇啊……為什么喜歡?指導朗讀: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讀的時候應一個比一個比一個讀得重。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生每說一句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山的秀、險??梢渣c名讀,也可兩人競賽朗讀。4.師:這些句子確實寫得好,那你覺得這段中哪些詞用得很好!為什么?生回答。5.師:小結:同學們,由此可見,作者利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能在今后的寫作中活學活用,同樣的,就能提升利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6.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看課件,欣賞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險。師引說:桂林的山真奇啊!這座山像什么?這頭大象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山?(月亮山)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奇啊!()7.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匯報,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第一,能利用學過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舉一反三的能力強。第二,發(fā)言積極,朗讀有感情。老師為你們的進步由衷感到高興!希望你們繼續(xù)努力。“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教者沒有繁瑣多余的內容分析和串講串問,著力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課件出示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美讀課文,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讀中進一步深化。五.拓展延伸1.師:桂林是一座歷史悠久,山水風光迷人的風景名城。課前同學們通過看圖書、上網等多種途徑收集了很多有關桂林方面的資料,對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沒有同學收集的內容是課文沒有寫到的,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桂林。請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2.小組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匯報。4.桂林的風光真是太美啦!難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師板書。5.學法指導:師:你們介紹得真全面。但我這里又有一個問題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這么多美景,那作者為什么不都一一介紹出來呢?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因此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jù)寫作目的,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要做到詳略得當,不能面面俱到。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展示課外收集的有關材料,既拓寬了視野,又加深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提升言語表達的能力。六.感悟山水組合美1.師:漓江的水美不勝收,桂林的山獨具魅力。我決定帶一臺攝象機去把這美景錄下來,到底是拍攝山呢?還是拍攝水呢?誰幫我出個主意。2.師: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會失去一半的美。其實課文最后一段告訴了我們答案。3.點名讀最后一段,生評議。重點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播放課件)4.全班齊讀最后一段:在“拍山還是拍水”的爭論中,學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領會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內涵。七.宣傳策劃,創(chuàng)意展示1.師: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這樣一篇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來贊美了桂林,你們想贊美桂林嗎?那請大家開動腦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廣告語、對聯(lián)、詩、歌曲等等,來贊一贊這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吧!2.生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匯報?!菊n后反思】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的傳授,而是一種能力建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方式,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xiàn)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利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利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內與課外、語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在不斷擴大的言語空間中自由馳騁。篇15: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桂林山水》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全文脈絡清晰,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編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也是本冊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美麗的河山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課文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語言和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教學目標】1.閱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2.理解重點句段,學習作者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理解和表達能力。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局攸c難點】1.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2.難點:學習作者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學情分析】四年級是一個由中低段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學生注意力加強,其思想方法開始由過去籠統(tǒng)的印象轉向對自身喜歡的事物進行具體分析,知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學生的言語發(fā)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根據(jù)這一變化,語文教學可在課標指導下要重視字詞句段文等語言文字訓練;加強閱讀、思維和寫作訓練,以發(fā)展學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級是加強不錯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養(yǎng)成獨立讀書的習慣尤其重要。四年級學生開始形成自我評價的意識,這種自我評價在較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別人的評價,因此課堂上還應該欣賞和鼓勵學生,促使學生在客觀評價中進步?!窘谭▽W法】談話法、閱讀法、自主閱讀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等綜合利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認讀生字新詞,熟讀課文;細讀課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窘虒W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位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的桂林,去領略桂林山水的美景。(設計談話導入,首先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上來;第二是以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2.檢查自讀情況,認讀生字新詞的,相機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意。3.引導梳理文章脈絡,初知課文“總——分——總”的結構特點。(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整體——部分——整體”,遵照課標對第二學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認識課文結構,了解課文重要段落,為細致閱讀課文奠定基礎;認讀生字新詞,為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掃清障礙。)三.細讀課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1.自讀課文,想想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么。2.談話,了解自讀情況,相機引導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這句詩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時廣西提點刑獄王正功,或許還能更早。歷史上,各個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覽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說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總領全文。(根據(jù)課文結構,課文第一段是總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著引起下文作用,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對學生讀寫都有著重要作用;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到贊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四.小結全課,練習寫字。(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有關識字寫字漢語拼音教學”中明確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細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特點;進行練筆,學習課文表達方法;拓展閱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認讀生字新詞。2.說說課文大意及第一段內容,回憶課文脈絡并板書。過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圍繞這一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唐代韓愈有詩贊道:“水作輕羅帶,山如碧玉簪”;清朝袁枚描繪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領略桂林山水絕代風姿。(直接導入后復習已學內容,利用思維遷移規(guī)律,使新舊知識無縫對接,使學生自然進入新課學習)二.細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山水之美,學習課文表達方法1.自由讀課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別有什么特點?畫出能體現(xiàn)山、水特點的句子或詞語。2.小組交流畫出的句子,談談自身的感受。3.匯報交流,相機引導品讀課文,圖文印證,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點,體會課文表達方法。預設:品讀句子①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通過“讀——議——讀”的過程,引導學生讀句子體會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點,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繪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身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來。在品讀中相機進行仿寫訓練:校園的花真多啊,校園的花真艷啊,校園的花真美啊。真啊,真啊,真啊。②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的水。作者在寫漓江水特點的時候,開始用對比的方法,凸顯漓江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這一點可相機引導學生自讀體會。③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貞泴W習漓江水特點的順序點撥學法,引導學生自學桂林山的特點,自主體會感悟。桂林的山形態(tài)萬千,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④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參看句子②學習要點,讓學生自身讀、自身說)4.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片段。(第二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是需要學生“細致閱讀”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閱讀—精讀中指出:“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句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因而本環(huán)節(jié)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細讀、理解、品味、體會,從而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句意,品味語言,體會情感,進而學習課文表達方式,展開語言練習。在語言實踐中學習閱讀,拓展思維,練習寫話,達到在學習中利用語言的目的)三.自學課文第三段,小結課文1.自由讀課文,想想自身讀懂了什么。2.指名匯報,相機了解學生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在課文中的作用——總結全文。3.回顧全文,欣賞桂林山水視頻,說說自身對桂林山水的感受。(課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段,起著總結全文,點名主題的作用。采取自學匯報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匯報中理解句子,感受構段作用;同時回顧全文,回歸整體,升華主題)四.拓展閱讀1.配樂朗讀:桂林山水歌賀敬之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如夢漓江的水!水幾重?。可綆字??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2.聯(lián)系課文,談談你對詩歌的理解。(補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學生閱讀面,增多閱讀量,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桂林山水的認識,從而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向往)五.布置作業(yè)1.讀了《桂林山水》一課,請你用筆記下自身學習的收獲,或者抒發(fā)對桂林上水的感受。2.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或圖片,或文章,或詩歌,或地形地貌解讀資料,進行綜合性學習,可朗誦詩歌,可當小導游介紹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報等等。(作業(yè)有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讀后感”,加深學生對祖國山水的情感;第二是綜合性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意識,采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開展課后學習。目的在于“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將語文課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個角落,延伸向40分鐘以后,使課堂學習時雖盡而課無窮)附板書設計總:甲天下水:靜、清、綠桂林山水分贊美山:奇、秀、險總:畫中游注:次設計為修改補充姚楠囡老師教學設計之作。篇16: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2.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3.能背誦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并仿寫一句或一段話?!緦W習新課】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tài);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今天我們就走進桂林山水,來欣賞一下桂林的美景。2.學習第二段:⑴自由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較?出示句子和畫面: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動。通過比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朗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⑵漓江的水美,它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關的句子好好讀一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欣賞漓江圖片,理解漓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⑶說話練習:教室里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師小結:作者描寫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時,用了三個結構特點相似的分句,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擬人、夸張等一樣,也是一種修辭手法。這個句子寫得多美啊,讓我們再邊讀邊美美地體會一下吧。⑷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⑸學習這一段最后一句話。⑹齊讀第二自然段。4.學習第三自然段:⑴游過了漓江的水,再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桂林的山吧?。ㄐ蕾p圖片)⑵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讓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它的呢?趕快找到描寫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⑶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完成以下要求:①作者把桂林的山與什么作了比較?(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②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寫好的?(用了排比、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還用了很多好詞,好句)③思考: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a“奇”: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首先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第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靶螒B(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3-Dieicosenoyl-glycerol-生命科學試劑-MCE-8506
- 二零二五年度上市公司員工持股協(xié)議轉讓易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兒童教育機構門店聯(lián)營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轉讓手續(xù)辦理與船舶交易評估與代理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足療技師星級評定與聘用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道路運輸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
- 施工現(xiàn)場交通管制制度
- 社區(qū)護理實踐兒童急癥的處理以小兒急性喉炎為例
- 模擬卷高考復習科技文閱讀教學設計
- 個人貨款合同示例
- 2025年度院感管理工作計劃(后附表格版)
- 勵志課件-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 化肥銷售工作計劃
- 2024浙江華數(shù)廣電網絡股份限公司招聘精英18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社區(qū)警務規(guī)范考試題庫
- 2025中考英語作文預測:19個熱點話題及范文
- 第10講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一)(講義)(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標準(2023版)解讀 2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分類匯編(一):現(xiàn)代文閱讀含答案
- GB/T 30306-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濾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