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知識結構_第1頁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知識結構_第2頁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知識結構_第3頁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知識結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知識結構時期近代現(xiàn)代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1912年民國建立后1949年建國后1978年改革開放后衣1、鴉片戰(zhàn)爭后出現(xiàn)“洋布”“洋裝”2、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結合中西樣式設計的中山裝受歡迎。3、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服裝五花八門(西服、大衫、學生裝、改良旗袍、歐式裙子等)1、五六十年代青睞列寧裝,連衣裙。2、文革時流行軍裝,“干部服”3、衣著樸素,灰藍色為主、款式單一五彩繽紛,款式多樣,追求美觀和個性食出現(xiàn)西餐館,吃西餐等。19世紀60年代,上海出現(xiàn)國人經營的第一家西餐館“一品香”食物簡單,憑票供應,溫飽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1、基本解決溫飽2、政府發(fā)動了“菜籃子工程”,豐富百姓餐桌,人們注重營養(yǎng)住出現(xiàn)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住房擁擠,家具少1、居民住房得到改善2、1995年啟動“安居工程”讓中低收入的職工能買到住房習俗1、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主張“斷發(fā)易服”“廢止纏足”,改革傳統(tǒng)婚姻2、民國成立后:頒布剪辯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3、婚喪儀式改為簡約文明4、社交禮儀和稱呼變?yōu)槠降鹊奈鞣降囊?guī)范:跪拜禮→握手、鞠躬“老爺”“大人”→“先生”“同志”5、歷法、節(jié)日變化:辛亥革命后,、用陽歷,增添國慶、元旦等新節(jié)日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成為社會風尚的主流1、休閑娛樂方式多樣化2、講究衛(wèi)生、注意環(huán)保、關心自己、關愛他人、關注社會成為新的社會時尚原因1、鴉片戰(zhàn)爭后,受到西方物質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響2、一些有識之士主張向西方學習3、近代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1、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當家作主2、“左”的思想干擾,經濟落后3、人口多,底子薄1、黨和政府把實現(xiàn)小康作為經濟建設的奮斗目標2、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思想解放特點1、地域:由于受到列強侵略的影響,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最早出現(xiàn)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2、過程:由西方引進,具有較強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會習俗經歷了由沖突到相互融合的過程。近代時期,中西方文化、新舊文化并存,相互影響和滲透。3、水平:斷發(fā)易服運動較為迅速和徹底;不纏足運動起步早,但進展緩慢;沿海地區(qū)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較快,但廣大農村仍處于封閉、落后的狀態(tài),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堅如磐石。4、動力:每一次社會習俗的變化都與當時社會運動的影響息息相關;部分上層人物的倡導也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