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高頻考點精練-經濟政策和思想3_第1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高頻考點精練-經濟政策和思想3_第2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高頻考點精練-經濟政策和思想3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商業(yè)管理例1(2018江蘇卷)被孟子稱為“賤丈夫”的民間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場上去交易。他們只能在野外找個土崗,“以左右望”,獲取利益。后來,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這一變化反映了A.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B.民間商人推動商業(yè)市鎮(zhèn)崛起C.政府不再監(jiān)管商業(yè)活動D.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019清華診斷)據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商業(yè)性的行會稱為“行”“團”或“鋪”。政府要求“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宋代諸行會所穿衣著反映了A.重農抑商政策有松動B.政府對商業(yè)管理較嚴C.坊市制度己不復存在D.商品經濟空前地繁榮(2019清華診斷)商朝王室設置“多賈”一職,為王室購買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業(yè),并允許多賈參與祭祀祖先的儀式;唐宋時期,設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對外貿易。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A.重視對商業(yè)的管理B.工商皆本思想發(fā)展C.商人地位不斷提高D.海外貿易空前發(fā)達(2012年福建卷)《司馬光奏議》載,“夫農、工、商賈者,財之所自來也?!抑崞浼毝∑浯?,散諸近而取諸遠則商賈流通矣,農、工商賈皆樂其業(yè)而安其富,則公家何求而不獲乎?”在這里,司馬光A.堅持“重農抑商”政策B.指出促進商業(yè)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農本商末”觀點D.說明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必要性答案:DBAB農本商末觀念例2(2018海南卷)明中后期,有人議論,“商亦無害,但學者不當自為之,或命子弟,或托親戚皆可”,否則一家老小都沒有辦法養(yǎng)活。這一議論反映了A.農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義盛行 C.傳統(tǒng)義利觀廢弛D.抑商觀念削弱(2012年大綱卷)清帝雍正朱批諭旨說:“山右(今山西)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朕所悉知,習俗殊可笑。”這反映出當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經躍居首位 B.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已被拋棄C.重農抑商政策并沒有得到實施 D.傳統(tǒng)觀念因追求財富而改變(2007年海南)明代張居正說:“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商農之勢,常若權衡?!边@種農商并重的言論()A.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B.表現了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視商業(yè)D.代表了士大夫對商業(yè)的態(tài)度(2018日照聯(lián)考)南宋理學家陳亮(1143~1194年)提出了“農商一事”“農商相籍”的思想,認為農業(yè)和商業(yè)同為社會經濟體系的兩大支柱,無高低輕重之分;兩者不是彼此獨立和排斥的,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進的。這一思想反映出A.商人社會地位有明顯上升 B.儒家義利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C.經濟發(fā)展沖擊了農本思想 D.傳統(tǒng)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2018長郡模擬)明代中葉以后,讀書人為商人作壽序、墓志銘的情況比較尋常,商人在知識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現。如王陽明就曾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稱“古世四民異業(yè)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對這種情況分析正確的是A.知識分子與商人群體由對立走向合流B.知識分子與商人都要“正心誠意”C.商品經濟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社會觀念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識分子(2018臨川一中)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說:“食謂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貨通,然后國實民富,而教化成。”據此,判斷正確的是A.重視農業(yè)生產B.承認商業(yè)的重要性C.維承重農抑商思想D.提出農商并重思想(2020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寫道:“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以末致財,用本守之”。這些觀念反映了A.西漢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B.休養(yǎng)生息導致經濟結構變化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極大提高D.司馬遷主張農工商并重發(fā)展(2019綿陽一模)戰(zhàn)國時商鞅主張重農抑商,西漢時桑弘羊認為農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對重農抑商的思想家明顯增加,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這些古代商業(yè)思想A.是中國古代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的立場C.顛覆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經濟政策D.是古代經濟發(fā)展遲滯的主要原因答案:DDACCDDA貨幣和稅制調整、人口政策例3(2014海南卷)北朝推行均田制,規(guī)定年滿15歲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數量的耕地,按戶繳納賦稅,并要求男子達到l5歲、女子達到13歲,必須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促進人口增長C.增加財稅收入D.穩(wěn)定個體小農(2015年安徽卷)北宋仁宗年間,販賣婺州羅帛的沈贊沿路偷稅,在富陽境內被縣民蔣澤等人捉到。經杭州官府裁決,沒收其貨物182匹,蔣澤等人因此獲得賞錢。這說明A.官府重視商稅收入B.杭州絲織業(yè)比婺州發(fā)達C.江南商業(yè)環(huán)境惡劣D.農本商末觀念根深蒂固(2019綿陽三診)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實行“分異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財。西漢初年頒布“民產子”詔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兩年賦稅。唐代要求地方官員勸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結婚。古代政府關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國民經濟恢復B.保證國家財稅收入C.防范民間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質量(2018重慶二診)唐初禁止在籍戶戶口逃亡,凡亡者“一日答三十,十日加一等”;開元九年,朝廷規(guī)定,逃戶自首者可以選擇就地附籍,免除其6年的租調和徭役。這一調整A.賦予農民自由遷徙權B.有利于保障賦稅收入C.推動租佃關系普遍化D.有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2018荊州質檢)公元755年,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戶口總數為8,914,705戶,人口52,919,309人,后來,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戶口總數僅為1,933,174戶,人口16,990,386人。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進行稅制改革以增加收入B.推行均田制以穩(wěn)定自耕農C.遏制土地私有化發(fā)展趨勢D.按人口標準征收租調力役(2019衡水二調)中國古代某一賦稅制度改革,其主要內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徭、雜稅,但丁額不廢;元額以大歷十四年墾田數為準,分別按照墾田面積和戶等高下攤分,兩稅戶以戶等納錢,以田畝納米粟。此改革A.阻礙了商品的經濟發(fā)展B.適應土地占有狀況的變化C.保障了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