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模擬考試(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百團大戰(zhàn)的直接指揮者是

A.朱德B.彭德懷C.賀龍D.劉伯承

2.當北京處于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時()

A.開普敦處于炎熱少雨季節(jié)B.北印度洋盛行東北風C.巴西熱帶草原到處一片枯黃D.廣東盛行西北風

3.新航路開辟的最根本原因是()A.A.歐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B.《馬可?波羅行紀》的流傳

C.歐洲商業(yè)危機的出現(xiàn)

D.地圓說和羅盤針的應用

4.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是()

A.晉察冀抗日根據地B.晉糞豫抗日根據地C.晉綏抗日根據地D.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5.

38

石油和水能資源都比較豐富的國家是

A.加拿大、俄羅斯B.印度、委內瑞拉C.巴西、剛果D.伊拉克、日本

6.解決表中所反映的人口問題的措施主要是()

A.提高人口性別比B.健全社會保障制度C.控制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D.擴大國際勞務輸出

7.讀華北某地地形圖,回答22~24題。①②③④四條坡面線的坡度比較,坡度較陡的是()A.①B.②C.③D.④

8.我國古代提出“均田免糧”口號的農民起義是A.A.秦末陳勝、吳廣起義B.東漢末年黃巾起義C.唐末黃巢起義D.明末李自成起義

9.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歷史事件是()

A.四五運動B.“九一三”事件C.粉碎“四人幫”D.二月抗爭

10.有關山西能源開發(f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建設坑口電站,實現(xiàn)西電東送

B.開發(fā)利用汾河的水力資源

C.大力開發(fā)當?shù)氐氖秃吞烊粴赓Y源

D.建設核電站,緩解能源緊張狀況

11.21.地形等高線向低值方向凸出時,其地形區(qū)是()

a.陡崖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12.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時,******軍隊首先進攻的解放區(qū)是()

A.中原解放區(qū)B.陜甘寧解放區(qū)C.山東解放區(qū)D.東北解放區(qū)

13.首先打開日本大門的國家是()

A.英國B.葡萄牙C.美國D.西班牙

14.下列城市中,第三產業(yè)產值占比重最大的是()A.A.沈陽

B.蘭州

C.西安

D.上海

15.下列海峽,既是兩大洋又是兩大洲的分界線的是

A.莫桑比克海峽B.直布羅陀海峽C.白令海峽D.土耳其海峽

16.世界上工業(yè)大國能源可以自給的國家是

A.法國B.日本C.意大利D.英國

17.“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下列哪次戰(zhàn)爭的導火索

A.普法戰(zhàn)爭B.巴爾干戰(zhàn)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8.

7

規(guī)定清政府割讓臺灣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

19.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的創(chuàng)造者是()

①李善蘭②徐壽③華蘅芳④詹天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我國北方用“溫室大棚”能夠反季節(jié)種菜,原因是改變了下面的哪個條件()A.A.熱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二、簡答題(2題)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北京四季分明,秋色尤佳(圖9)。金秋時節(jié),銀杏葉黃,黃櫨染紅,令人感懷。因為華北春秋多大風,公園和景區(qū)在入秋后都要及時清掃林下落葉和荒草。這也讓一些游客覺得遺憾。(1)簡述北京的氣候特點。(6分)(2)指出北京森林景觀的季節(jié)差異,并說明原因。(6分)(3)有人建議園林管理部門在入秋后合理保留落葉和荒草。你是否贊成,請表明態(tài)度,并說明理由。(6分)

22.概述清朝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11分)

三、圖表題(2題)23.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中伊朗的阿巴丹至日本橫濱的航海線,沿途經過的重要海域和海峽名稱,依次有()(2)圖中港口D為()港,港口C為()港。(3)—艘油輪由阿巴丹出發(fā),沿途經過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北海,到波羅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沿途經過的海峽、運河依次有()(4)日本橫濱某客輪跨太平洋去B海港,沿途是順風順水還是逆風逆水?請說明原因。

24.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填注圖中地理事物名稱:A()島、B()列島、C()溪、D()山。(2)臺灣最大城市是()(圖中字母());臺灣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圖中字母());臺灣重要海港和漁業(yè)基地()(圖中字母())(3)從圖中有關內容可判斷臺灣地形東部(),西部();氣候類型:北部為(),南部為()

四、非選擇題(5題)25.試評價秦始皇的功過。

26.讀下圖分析下列問題。(1)氣候類型①________氣候,其分布抵西海岸的原因除了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外,還由于西岸受________(洋流)的影響。(2)②________氣候,③________氣候,④________氣候,⑤______氣候。(3)氣候④與⑤緯度位置相似,皆位于海邊,而氣候類型不同,其原因是東西兩岸的大氣環(huán)流形式不同,東岸受________風影響,而西岸夏季受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風影響。(4)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________國家,主要出口礦產有________和________。

27.讀圖2-4?;卮饐栴}:(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______市;B.______市;C.______湖;D.______盆地E.______山脈F.______河流(2)圖中最長的鐵路線是______線,它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鐵路的一段,該國際鐵路東側的端點是______;(3)圖幅范圍內分布最廣的一種氣候類型是______氣候,其特征是________;(4)本區(qū)屬于我國______工業(yè)地帶,主要的工業(yè)部門有紡織工業(yè)和石油工業(yè)等,試分析決定這兩種產業(yè)布局于此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2分)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紡織和服裝制造業(yè)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由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逐漸向我國大規(guī)模轉移。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數(shù)千個從事外貿紡織品和服裝生產的專業(yè)鎮(zhèn)。(1)由圖8可知,我國從事外貿紡織品和服裝生產的專業(yè)鎮(zhèn)集中分布在地區(qū)和地區(qū)。(2)簡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3)近年來,紡織和服裝制造企業(yè)逐漸由東部沿海地區(qū)向中西部轉移。試分析產業(yè)轉移的原因。

29.45.(11分)下圖時間是12月22日,a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請回答:①此圖表示經度半球為___、緯度半球為___,大洲為___和所在緯度為___.

②填寫氣候類型和海域名稱

a___,b___,c___;

d___,e___,f___.

③氣候類型形成原因分析:

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此時,下列地區(qū)氣候特點:

北京____________

羅馬____________

巴西利亞________

圣地亞哥________

五、問答題(2題)30.讀沿40°N亞歐大陸的1月和7月氣溫變化曲線圖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圖(圖3),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圖中各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C地所在的半球是_______

(填東或西)半球。B地所在的國家是_______

,其發(fā)展工業(y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是什么?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職官志》

(1)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文中的“帝”指誰?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長官如何稱謂?他們對誰負責?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說的機構變化起了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B本題考查百團大戰(zhàn)的指揮者。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一百多個團,在華北發(fā)動一次大規(guī)模對日作戰(zhàn),稱為百團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2.C本題考查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等知識點。當北京處于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時,南非的開普敦(地中海氣候),正值溫和多雨的冬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風;廣東一帶盛行偏南風;巴西草原正值冬季,干燥少雨,樹木落葉,到處枯黃。

3.A新航路開辟實際上是一場社會根本變革的外在表現(xiàn),而推動歷史上社會變革的最根本動力就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及所催生的新的生產關系.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B項中一本書的流傳可能會成為引起人們對東方的興趣與熱情的因素.c項的商業(yè)危機是經濟格局變化的結果,D項屬于科技領域的新發(fā)展.它們都不能成為新航路開辟的最根本原因

4.A本題考查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1937年10月23日,聶榮臻奉命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5.A

6.B當前人口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問題,國家應采取的措施是要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這些老人曾經為社會做出過貢獻,因此進入老齡后,國家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進行社會保障,使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故B項正確。

7.A本題是對等高線地形圖技能的考查。等高線分布越密集,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緩。坡面線①最緊密,坡度最陡。

8.D

9.C【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緫囍笇А?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集團,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10.A本題考查山西能源的開發(fā)等知識點。山西省的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位,有“煤海”之稱。為了更加方便地利用山西的能源,因地制宜地在煤礦附近建設電站,把煤炭轉換成電能,實現(xiàn)西電東送,供給京津唐地區(qū)。

11.D

12.A

13.C

14.D在沈陽、蘭州、西安、上海四個城市中,上海是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其第三產業(yè)的產值所占比重最大,第二產業(yè)次之,第一產業(yè)最?。?/p>

15.C本題考查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界線等知識點。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也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線。

16.D本題考查了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等知識點。英國石油資源豐富,可以滿足本國能源需求。

17.C本題考查了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的知識點。1914年6月發(fā)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

18.C

19.B【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的創(chuàng)造者。【應試指導】1862年8月,徐壽、華蘅芳在安慶內軍械所制造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踏出了中國近代化藝的第一步。

20.A由于我國北方地區(qū)緯度相對較高,所以熱量欠缺.采取“溫室大棚”的方式可有效減少熱量的散失.達到反季節(jié)種菜的效果.

21.(1)北京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6分)(2)春秋季節(jié)森林景觀多落葉,夏季枝繁葉茂。(2分)原因: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干旱多風沙;入秋后,北方冷空氣開始入侵,降溫迅速,枯枝落葉多;夏季氣溫高,降水集中,雨熱同期,利于樹木生長。(4分)(3)贊成,合理保留落葉和荒草可以作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供人們欣賞;而且落葉和荒草可以當作養(yǎng)料給土壤提供營養(yǎng)?;虿毁澇?,保留落葉和荒草會給城市環(huán)衛(wèi)工作加重負擔;破壞城市景觀,易形成臟、亂、差現(xiàn)象。(言之有理即可)(6分)

22.(1)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度源于努爾哈赤晚期設立的五大臣議政王佐理國事制度,后發(fā)展為清王朝宗室貴族中的王與八旗固山額真、議政大臣共同議政的形式。(3分)(2)清朝初期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而且一旦做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4分)(3)康熙時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年間設立了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索性被撤銷。(4分)

23.(1)阿巴丹→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妊蟆R六甲海峽→南?!褪亢{→太平洋→橫濱⑵孟買開普敦(3)阿巴丹→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多佛爾海峽→北海→波羅的海運河(基爾運河)→圣彼得堡(4)順風順水。原因:日本橫濱與B海港位于北半球的西風帶,在西風吹拂下形成了由西向東的北太平洋暖流。所以由橫濱向東去B海港,是順風順水航行。本題考查考生對世界主要大洋、海域、海峽、運河空間位置的識記能力,同時還考查洋流流向和風向與遠洋航行的關系等知識及相應的判斷能力。

24.(1)釣魚澎湖濁水玉(2)臺北E高雄G基隆F(3)高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本題是對寶島臺灣地理的考查。本題的(1)和(2)問容易回答。(3)問中,臺灣島的山地約占2/3,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玉山為最高峰。西部是平原。臺灣地區(qū)有兩種氣候類型,大約以北回歸線為界,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25.秦始皇的功:(1)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候割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fā)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tǒng)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有利有于國家的統(tǒng)一,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濟上,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便利了經濟的發(fā)展,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促進了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軍事上,派兵出擊匈奴,修筑長城,保護了中原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派兵攻打越族,促進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

秦始皇說過:(1)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把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加在勞動人民的頭上,實行“族誅”等嚴酷的法律,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他死后不久農民起義爆發(fā)了,秦朝短命而亡。

26.(1)熱帶沙漠;西澳大利亞寒流(2)熱帶草原;溫帶海洋性;地中海;亞熱帶季風氣候(3)季;副熱帶高氣壓帶;西(4)坐在礦車里的;煤;鐵【解析指要】本題是對澳大利亞地理的綜合考查。澳大利亞的氣候是在緯度、大氣環(huán)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多樣。(l)問中-氣候類型①分布到西海岸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寒流對流經地區(qū)的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3)問中,④和⑤都屬于亞熱帶氣候,⑤位于大陸東岸,西部是大分水嶺,夏季這里盛行經過東澳大利亞暖流上空的偏東風,多地形雨;冬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帶北移,這里多偏西風,有較多鋒面雨。(4)問中,澳大利亞是世界著名的礦產品出口國,礦產品出口值在國家收入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被稱為“坐在礦車里的國家”。煤的產量居南半球各國首位,鐵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

27.(1)A.烏魯木齊B.蘭州C.青海湖D.柴達木E.天山F.黃河(2)蘭新連云港(3)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多風(4)隴?!m新沿線本區(qū)發(fā)展紡織工業(yè)是因為地處牧區(qū)、且有棉花種植的傳統(tǒng),故接近紡織工業(yè)原料產地;發(fā)展石油工業(yè)則由于區(qū)內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區(qū)。解析:該題考查了我國西北地區(qū)的位置與交通、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工業(yè)布局)等,也考查了考生根據區(qū)域圖提供的信息正確定位的能力。圖中給出的山河大勢、指向標、城市和交通線等信息為確定位置提供了充足的提示。第(1)題,可首先根據指向標確定常規(guī)視圖角度,再依據“賀蘭山”和“阿爾金山”進一步明確這是我國西北部地區(qū),從而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第(2)題,西北區(qū)深處內陸,交通運輸主要依賴陸路,所以鐵路線幾乎就是區(qū)域內的“生命線”,人口、城市、工農業(yè)生產都與鐵路線有密切聯(lián)系。橫穿亞歐大陸的兩條國際性鐵路都是復習時需要多加關注的。第(3)題,區(qū)域的位置決定了區(qū)域的特征,這在氣候形成上表現(xiàn)明顯,遠離海洋的中緯度大陸內部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描述氣候特征則應從氣溫和降水兩個基本角度出發(fā)。第(4)題,考查的是工業(yè)布局的影響因素和我國工業(yè)的地區(qū)分布。在題目中明確給出了工業(yè)門類,對于分析成因有很大幫助,但紡織工業(yè)還可細分為毛紡和棉紡等類別是容易被考生忽略的。

28.(1)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順序不限,每空2分。共4分)(2)臨海,交通便利。勞動力供應充足。勞動力價格低。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低,能較好地解決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