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藥理學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復習題和答案_第1頁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藥理學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復習題和答案_第2頁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藥理學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復習題和答案_第3頁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藥理學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復習題和答案_第4頁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藥理學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復習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一、最佳選擇題1、決定藥物每天用藥次數(shù)的主要因素是A、吸收快慢B、作用強弱C、體內(nèi)分布速度D、體內(nèi)轉化速度E、體內(nèi)消除速度2、藥時曲線下面積代表A、藥物血漿半衰期B、藥物的分布容積C、藥物吸收速度D、藥物排泄量E、生物利用度3、需要維持藥物有效血濃度時,正確的恒定給藥間隔時間是A、每4h給藥一次B、每6h給藥一次C、每8h給藥一次D、每12h給藥一次E、每隔一個半衰期給藥一次4、以近似血漿半衰期的時間間隔給藥,為迅速達到穩(wěn)態(tài)血濃度,可以首次劑量A、增加半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5、某藥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一天給藥3次,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所需時間是A、5~10hB、10~16hC、17~23hD、24~28hE、28~36h6、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按一定時間間隔連續(xù)給予一定劑量,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時

間長短決定于A、劑量大小B、給藥次數(shù)C、吸收速率常數(shù)D、表觀分布容積E、消除速率常數(shù)7、恒量恒速給藥最后形成的血藥濃度為A、有效血濃度B、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C、峰濃度D、閾濃度E、中毒濃度8、藥物吸收到達血漿穩(wěn)態(tài)濃度時意味著A、藥物作用最強B、藥物吸收過程已完成C、藥物消除過程正開始D、藥物的吸收速度與消除速率達到平衡E、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達到平衡9、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有關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增加劑量能升高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B、劑量大小可影響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到達時間C、首次劑量加倍,按原間隔給藥可迅速達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D、定時恒量給藥必須經(jīng)4~6個半衰期才可達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E、定時恒量給藥達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的時間與清除率有關10、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其消除半衰期A、與用藥劑量有關B、與給藥途徑有關C、與血漿濃度有關D、與給藥次數(shù)有關E、與上述因素均無關11、某藥按一級動力學消除,其血漿半衰期與消除速率常數(shù)k的關系為A、0.693/kB、k/0.693C、2.303/kD、k/2.303E、k/2血漿藥物濃度12、對血漿半衰期<一級動力學>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是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B、能反映體內(nèi)藥量的消除速度C、依據(jù)其可調(diào)節(jié)給藥間隔時間D、其長短與原血漿濃度有關E、一次給藥后經(jīng)4~5個半衰期就基本消除13、靜脈注射1g某藥,其血藥濃度為10mg/dl,其表觀分布容積為A、0.05LB、2LC、5LD、10LE、20L14、在體內(nèi)藥量相等時,Vd小的藥物比Vd大的藥物A、血漿濃度較低B、血漿蛋白結合較少C、血漿濃度較高D、生物利用度較小E、能達到的治療效果較強15、下列敘述中,哪一項與表觀分布容積<Vd>的概念不符A、Vd是指體內(nèi)藥物達動態(tài)平衡時,體內(nèi)藥量與血藥濃度的比值B、Vd的單位為L或L/kgC、Vd大小反映分布程度和組織結合程度D、Vd與藥物的脂溶性無關E、Vd與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有關16、下列關于房室概念的描述錯誤的是A、它反映藥物在體內(nèi)分卻速率的快慢B、在體內(nèi)均勻分布稱一室模型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括血漿及血流充盈的組織D、血流量少不能立即與中央室達平衡者為周邊室E、分布平衡時轉運速率相等的組織可視為一室17、影響藥物轉運的因素不包括A、藥物的脂溶性B、藥物的解離度C、體液的pH值D、藥酶的活性E、藥物與生物膜接觸面的大小18、藥物消除的零級動力學是指A、消除半衰期與給藥劑量有關B、血漿濃度達到穩(wěn)定水平C、單位時間消除恒定量的藥物D、單位時間消除恒定比值的藥物E、藥物消除到零的時間19、下列有關一級藥動學的描述,錯誤的是A、血漿藥物消除速率與血漿藥物濃度成正比B、單位時間內(nèi)機體內(nèi)藥物按恒比消除C、大多數(shù)藥物在體內(nèi)符合一級動力學消除D、單位時間機體內(nèi)藥物消除量恒定E、消除半衰期恒定20、關于一室模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各組織器官的藥物濃度相等B、藥物在各組織器官間的轉運速率相似C、血漿藥物濃度與組織藥物濃度快速達到平衡D、血漿藥物濃度高低可反映組織中藥物濃度高低E、各組織間藥物濃度不一定相等21、對藥時曲線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可反映血藥濃度隨時間推移而發(fā)生的變化B、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血藥濃度C、又稱為時量曲線D、又稱為時效曲線E、血藥濃度變化可反映作用部位藥物濃度變化22、藥物在體內(nèi)的半衰期依賴于A、血藥濃度B、分布容積C、消除速率D、給藥途徑E、給藥劑量23、依他尼酸在腎小管的排泄屬于A、簡單擴散B、濾過擴散C、主動轉運D、易化擴散E、膜泡運輸24、藥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腎臟B、膽管C、汗腺D、乳腺E、胃腸道25、有關藥物排泄的描述錯誤的是A、極性大、水溶性大的藥物在腎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B、酸性藥在堿性尿中解離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脂溶性高的藥物在腎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D、解離度大的藥物重吸收少,易排泄E、藥物自腎小管的重吸收可影響藥物在體內(nèi)存留的時間26、下列關于肝微粒體藥物代謝酶的敘述錯誤的是A、又稱混合功能氧化酶系B、又稱單加氧化酶C、又稱細胞色素P450酶系D、肝藥物代謝酶是藥物代謝的主要酶系E、肝藥物代謝專司外源性藥物代謝27、藥物的首過消除可能發(fā)生于A、舌下給藥后B、吸入給藥后C、口服給藥后D、靜脈注射后E、皮下給藥后28、具有肝藥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藥物是A、酮康唑B、苯巴比妥C、苯妥英鈉D、灰黃霉素E、地塞米松29、下列關于肝藥酶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A、存在于肝及其他許多內(nèi)臟器官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C、對藥物的選擇性不高D、肝藥酶是肝臟微粒體混合功能酶系統(tǒng)的簡稱E、個體差異大,且易受多種因素影響30、下列關于肝藥酶誘導劑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使肝藥酶的活性增加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藥酶的代謝C、可加速被肝藥酶轉化的藥物的代謝D、可使被肝藥酶轉化的藥物血藥濃度升高E、可使被肝藥酶轉化的藥物血藥濃度降低31、促進藥物生物轉化的主要酶系統(tǒng)是A、單胺氧化酶B、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tǒng)C、輔酶ⅡD、葡萄糖醛酸轉移酶E、膽堿酯酶32、下列關于藥物體內(nèi)轉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藥物的消除方式是體內(nèi)生物轉化B、藥物體內(nèi)的生物轉化主要依靠細胞色素P450C、肝藥酶的作用專一性很低D、有些藥物可抑制肝藥酶活性E、有些藥物能誘導肝藥酶活性33、不符合藥物代謝的敘述是A、代謝和排泄統(tǒng)稱為消除B、所有藥物在體內(nèi)均經(jīng)代謝后排出體外C、肝臟是代謝的主要器官D、藥物經(jīng)代謝后極性增加E、P450酶系的活性不固定34、藥物在體內(nèi)的生物轉化是指A、藥物的活化B、藥物的滅活C、藥物化學結構的變化D、藥物的消除E、藥物的吸收35、不影響藥物分布的因素有A、肝腸循環(huán)B、血漿蛋白結合率C、膜通透性D、體液pH值E、特殊生理屏障36、關于藥物分布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分布是指藥物從血液向組織、組織間液和細胞內(nèi)轉運的過程B、分布多屬于被動轉運C、分布達平衡時,組織和血漿中藥物濃度相等D、分布速率與藥物理化性質有關E、分布速率與組織血流量有關37、影響藥物體內(nèi)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組織親和力B、局部器官血流量C、給藥途徑D、生理屏障E、藥物的脂溶性38、藥物通過血液進入組織器官的過程稱A、吸收B、分布C、貯存D、再分布E、排泄39、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A、是不可逆的B、加速藥物在體內(nèi)的分布C、是可逆的D、對藥物主動轉運有影響E、促進藥物的排泄40、藥物肝腸循環(huán)影響藥物在體內(nèi)的A、起效快慢B、代謝快慢C、分布程度D、作用持續(xù)時間E、血漿蛋白結合率41、下列關于藥物吸收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吸收是指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B、皮下或肌注給藥通過毛細血管壁吸收C、口服給藥通過首過消除而使吸收減少D、舌下或直腸給藥可因首過消除而降低藥效E、皮膚給藥大多數(shù)藥物都不易吸收42、丙磺舒可以增加青霉素的療效。原因是A、在殺菌作用上有協(xié)同作用B、兩者競爭腎小管的分泌通道C、對細菌代謝有雙重阻斷作用D、延緩抗藥性產(chǎn)生E、增強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43、酸化尿液時,可以使弱堿性藥物經(jīng)腎排泄時A、解離多,再吸收多,排出慢B、解離少,再吸收多,排出慢C、解離少,再吸收少,排出快D、解離多,再吸收少,排出快E、解離多,再吸收少,排出慢44、弱酸性藥物在堿性尿液中A、解離多,在腎小管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離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離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離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離多,再吸收多,排泄快45、堿化尿液可使弱堿性藥物A、解離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離多,再吸收少,排泄慢C、解離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離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排泄速度不變46、關于藥物跨膜轉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弱酸性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解離度小,易轉運B、弱酸性藥物在堿性環(huán)境解離度小,易轉運C、弱堿性藥物在堿性環(huán)境解離度小,易吸收D、弱堿性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解離度大,不易轉運E、溶液pH的變化對弱酸性和弱堿性藥物的轉運影響大47、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為7.5的腸液中,約可吸收A、1%B、0.1%C、0.01%D、10%E、99%48、某弱酸性藥物pKa=4.4,其在胃液<pH=1.4>中的解離度約為A、0.5B、0.1C、0.01D、0.001E、0.000149、評價藥物吸收程度的藥動學參數(shù)是A、藥-時曲線下面積B、清除率C、消除半衰期D、藥峰濃度E、表觀分布容積50、某弱酸性藥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離,其pKa值約為A、6B、5C、7D、8E、951、弱酸性藥物在pH=5的液體中有50%解離,其pKa值約為A、2B、3C、4D、5E、652、藥物的pKa值是指其A、90%解離時的pH值B、99%解離時的pH值C、50%解離時的pH值D、10%解離時的pH值E、全部解離時的pH值53、體液的pH值影響藥物轉運是因為它改變了藥物的A、穩(wěn)定性B、脂溶性C、pKaD、離解度E、溶解度54、藥物經(jīng)下列過程時,何者屬主動轉運A、腎小管再吸收B、腎小管分泌C、腎小球濾過D、經(jīng)血腦屏障E、胃黏膜吸收55、下列關于藥物主動轉運的敘述錯誤的是A、要消耗能量B、可受其他化學品的干擾C、有化學結構的特異性D、只能順濃度梯度轉運E、轉運速度有飽和現(xiàn)象56、易化擴散的特點是A、不耗能,順濃度差,特異性高,無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B、不耗能,順濃度差,特異性不高,有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C、耗能,順濃度差,特異性高,有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D、不耗能,順濃度差,特異性高,有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E、轉運速度無飽和現(xiàn)象57、有關藥物簡單擴散的敘述錯誤的是A、不消耗能量B、需要載體C、不受飽和限度的影響D、受藥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極性的影響E、擴散速度與膜的性質、面積及膜兩側的濃度梯度有關58、脂溶性藥物在體內(nèi)通過生物膜的方式是A、主動轉運B、簡單擴散C、易化擴散D、膜孔濾過E、離子通道轉運59、患者高熱發(fā)生驚厥時,需用地西泮緊急搶救,最適宜的給藥途徑是A、舌下給藥B、皮下注射C、肌內(nèi)注射D、靜脈注射E、栓劑給藥60、肝腸循環(huán)定義是A、藥物在肝臟和小腸間往返循環(huán)的過程B、藥物在肝臟和大腸間往返循環(huán)的過程C、藥物在肝臟和十二指腸間往返循環(huán)的過程D、藥物經(jīng)十二指腸吸收后,經(jīng)肝臟轉化再入血被吸收的過程E、藥物自膽汁排泄到十二指腸后,在腸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臟的過程61、某藥的半衰期為8h,一次給藥后從體內(nèi)基本消除〔約97%的時間是A、約30hB、約40hC、約50hD、約70hE、約90h62、決定藥物起效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物利用度B、個體差異C、吸收速度D、血漿蛋白結合率E、消除速率常數(shù)63、大多數(shù)藥物通過生物膜的轉運方式是A、主動轉運B、簡單擴散C、易化擴散D、吞噬作用E、孔道轉運二、配伍選擇題1、A.直腸給藥

B.皮膚給藥

C.吸入給藥

D.靜注給藥

E.口服給藥<1>、首過消除較明顯的固體藥物適宜<2>、氣體、易揮發(fā)的藥物或氣霧劑適宜<3>、全麻手術期間快速而方便的給藥方式是<4>、藥物吸收后可發(fā)生首過效應的給藥途徑是2、A.皮下注射

B.皮內(nèi)注射

C.靜脈注射

D.肌內(nèi)注射

E.以上都不對<1>、無吸收過程的給藥途徑是<2>、一般混懸劑不可用于<3>、易發(fā)生即刻毒性反應的給藥途徑是3、A.空腹口服

B.飯前口服

C.飯后口服

D.睡前口服

E.定時口服<1>、增進食欲的藥物應<2>、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應<3>、需要維持有效血藥濃度的藥物應<4>、催眠藥物應4、A.吸收速度

B.消除速度

C.血漿蛋白結合

D.藥物劑量

E.零級或一級消除動力學<1>、藥物的作用強弱取決于<2>、藥物作用開始的快慢取決于<3>、藥物作用持續(xù)的長短取決于<4>、藥物的半衰期取決于<5>、藥物的表觀分布容積取決于5、A.1個

B.3個

C.5個

D.7個

E.9個<1>、恒量恒速給藥后,約經(jīng)過幾個血漿半衰期,可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2>、一次靜注給藥后經(jīng)過幾個血漿半衰期,自機體排除約95%6、A.容易經(jīng)簡單擴散轉運

B.不易經(jīng)簡單擴散轉運

C.容易經(jīng)主動轉運跨膜

D.不容易經(jīng)主動轉運跨膜

E.以上都不對<1>、弱酸性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比在堿性環(huán)境中<2>、弱堿性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比在堿性環(huán)境中<3>、弱堿性藥物在堿性環(huán)境中比在酸性環(huán)境中7、A.在胃中解離增多,自胃吸收增多

B.在胃中解離減少,自胃吸收增多

C.在胃中解離減少,自胃吸收減少

D.在胃中解離增多,自胃吸收減少

E.沒有變化<1>、弱酸性藥物與抗酸藥同服時,比單獨服用<2>、弱堿性藥物與抗酸藥同服時,比單獨服用8、A.解離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離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離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離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離多,再吸收少,排泄慢<1>、弱酸性藥物在酸性尿中<2>、弱堿性藥物在酸性尿中<3>、弱酸性藥物在堿性尿中<4>、弱堿性藥物在堿性尿中9、A.表觀分布容積

B.清除率

C.血漿t1/2

D.生物t1/2

E.生物利用度<1>、藥物效應下降一半的時間<2>、藥物分布的廣泛程度<3>、藥物吸收進入血循環(huán)的速度和程度<4>、藥物自體內(nèi)消除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10、A.K

B.Cl

C.t1/2

D.Vd

E.F<1>、用于評價制劑吸收的主要指標是<2>、反映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廣窄程度的指標是11、A.簡單擴散

B.主動轉運

C.首過消除

D.肝腸循環(huán)

E.易化擴散<1>、藥物分子依靠其在生物膜兩側形成的濃度梯度的轉運過程稱為<2>、藥物經(jīng)胃腸道吸收在進入體循環(huán)之前代謝滅活,進入體循環(huán)的藥量減少稱為<3>、藥物隨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可經(jīng)小腸被重吸收稱為12、A.Cmax

B.Tpeak

C.Cl

D.t1/2

E.Css<1>、半衰期是<2>、達峰時間是<3>、清除率<4>、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是13、A.藥物的吸收

B.藥物的分布

C.藥物的轉運

D.藥物的排泄

E.藥物的代謝<1>、藥物在體內(nèi)的生物轉化稱為<2>、藥物及其代謝物自血液排出體外的過程是<3>、藥物吸收分布和排泄都涉及的過程是<4>、藥物從給藥部位轉運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是三、多項選擇題1、影響藥物從腎排泄速度的因素是A、藥物的脂溶性B、藥物的活性強弱C、尿液的pH值D、腎血流量E、腎功能2、單次口服給藥的藥時曲線有如下特點A、曲線上升段為吸收相,此相中吸收速率大于消除速率B、曲線中間段為平衡相,此相中吸收速率等于消除速率C、曲線下降段為消除相,此相中吸收速率小于消除速率D、該曲線又可分為三期:潛伏期、有效期、殘留期E、有效期相當于平衡相3、藥物血漿半衰期A、與制定藥物給藥方案有關B、與調(diào)整藥物給藥方案有關C、與消除速率常數(shù)有一定的關系D、與了解藥物自體內(nèi)消除的量及時間有關E、與口服給藥的峰濃度有關4、藥物血漿半衰期的實際意義是A、可計算給藥后藥物在體內(nèi)的消除時間B、可計算恒量恒速給藥達到穩(wěn)態(tài)的血藥濃度的時間C、可決定給藥間隔D、可計算一次靜脈給藥開始作用的時間E、可以計算一次給藥后體內(nèi)藥物基本消除的時間5、與口服給藥法相比較,注射給藥法的特點為A、起效較快B、費用較多C、適用于急癥D、可避免首過效應E、不易中毒6、與注射給藥法相比較,口服給藥法的特點為A、安全B、簡便C、經(jīng)濟D、接受藥物劑量大E、作用慢7、直腸給藥與口服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A、不經(jīng)門脈,故吸收快而完全B、適用于昏迷、抽搐等不能合作的病人C、直接用液體劑型,用量可比口服大D、適用于對胃刺激引起嘔吐的藥物E、可避免肝腸循環(huán)8、注射給藥的特點為A、吸收較迅速、完全B、使用較不方便C、費用較高D、適用于在胃腸道不穩(wěn)定的藥物E、適用于危重、昏迷的患者9、影響按一級動力學消除藥物的半衰期的因素可能是A、給藥途徑B、血藥濃度C、給藥劑量D、腎功能E、肝功能10、了解血漿半衰期對臨床用藥的參考意義是A、一次給藥后,藥物在體內(nèi)達到的血藥濃度峰值B、連續(xù)給藥后血藥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的時間C、給藥的適當時間間隔D、藥物的最低有效濃度E、藥物在一定時間內(nèi)消除的相對量11、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意義是A、提示藥物在血液及組織中分布的相對量B、可了解腎臟的功能C、用以估計體內(nèi)總藥量D、用以估計欲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時應給劑量E、反映機體對藥物吸收和排泄的速度12、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A、其消除速率與血漿中藥物濃度成正比B、恒速恒量給藥后,4~6個半衰期達到穩(wěn)態(tài)濃度C、增加給藥次數(shù)可縮短達Css的時間D、其半衰期恒定E、增加首劑量可縮短達Css的時間13、藥物按零級動力學消除的特點是A、體內(nèi)藥物按時恒量衰減B、體內(nèi)藥物按時恒比消除C、藥物的血漿半衰期不定D、時量曲線的斜率為-kE、多次給藥理論上無Css14、對藥物體內(nèi)消除方式?jīng)]有影響的是A、給藥途徑B、給藥劑量C、肝功能D、血藥濃度E、腎功能15、消除速率常數(shù)是A、表示藥物在體內(nèi)的轉運速率B、表示藥物自機體消除的速率C、其數(shù)值越小,表明轉運速率越慢D、其數(shù)值越大,表明轉運速率越快E、其數(shù)值越小,表明藥物消除越慢16、能抑制肝藥酶的藥物是A、苯巴比妥B、氯霉素C、雙香豆素D、異煙肼E、西咪替丁17、藥物經(jīng)代謝后可能A、活性減弱或消失B、由無活性型轉化為有活性型C、生成毒性產(chǎn)物D、代謝物的活性與母藥相似E、肝藥酶失活18、藥物從腎排泄的快慢A、與腎小球濾過功能有關B、與尿液pH值有關C、與腎小管分泌功能有關D、與生物利用度有關E、與合并用藥有關19、藥物與血漿蛋白大量結合將會A、增大分布容積B、減弱并減緩藥物發(fā)揮作用C、影響藥物的轉運D、延長藥物的療效E、容易發(fā)生相互作用20、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A、可影響藥物的作用B、反應可逆C、可影響藥物的轉運D、可影響藥物的吸收E、可影響藥物的轉化21、舌下給藥的特點A、可避免肝腸循環(huán)B、可避免胃酸破壞C、吸收極慢D、可避免首過消除E、不影響血漿蛋白結合率22、首過消除包括A、胃酸對藥物的破壞B、肝臟對藥物的轉化C、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D、藥物在胃腸黏膜經(jīng)酶滅活E、藥物透過血腦屏障23、弱堿性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A、容易吸收B、不容易吸收C、排泄較慢D、排泄加快E、分布速度加快24、弱酸性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A、易穿過生物膜B、難穿過生物膜C、排泄減慢D、排泄較快E、生物轉化較快25、影響藥物跨膜擴散的因素有A、藥物跨膜濃度梯度B、藥物的極性C、生物膜的特性D、藥物分子的大小E、藥物油/水分配系數(shù)26、屬于主動轉運者A、通過胎盤屏障B、腎小球濾過C、腎小管重吸收D、腎小管分泌E、質子泵轉運27、主動轉運的特點A、飽和性B、競爭性抑制C、有特殊載體D、不消耗ATPE、可逆濃度梯度轉運28、屬于被動轉運的過程包括A、通過胎盤屏障B、腎小球濾過C、腎小管重吸收D、腎小管分泌E、通過消化道黏膜29、藥物被動轉運的特點是A、有飽和性B、有競爭性抑制C、可逆濃度梯度轉運D、可順濃度梯度轉運E、不消耗ATP30、能誘導肝藥酶活性的藥物包括A、苯妥英鈉B、口服避孕藥C、苯巴比妥D、利福平E、灰黃霉素31、有關肝藥酶的敘述正確的是A、主要分布于肝微粒體B、又稱混合功能氧化酶C、又稱單加氧酶D、可與C0結合E、專司外源性藥物的代謝32、下列關于藥動學的描述,正確的是A、不同劑型的同種藥物生物利用度可能不同B、誘導肝藥酶的藥物可能加速自身代謝C、舌下給藥無首過效應D、藥物的解離度大,吸收也增多E、清除率高的藥物半衰期較短33、關于生物利用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是評價藥物吸收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B、常被用來作為制劑的質量評價C、相對生物利用度主要用于比較兩種制劑的吸收情況D、是制劑的質量控制標準E、分為相對生物利用度和絕對生物利用度34、大部分藥物經(jīng)代謝轉化為A、極性增加B、極性減小C、藥理活性減弱D、藥理活性增強E、毒性增加35、關于藥物在體內(nèi)轉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轉化是藥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B、主要的氧化酶是細胞色素P450酶C、P450酶對底物特異性低D、代謝的主要器官肝臟E、P450酶的活性個體差異較小36、與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有關的因素是A、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B、組織器官血流量C、組織的親和力D、體液的pHE、腎臟功能37、治療全身感染,下列藥物不適宜采用口服給藥的是A、首過消除強的藥物B、易被消化酶破壞的藥物C、胃腸道不易吸收的藥物D、易被胃酸破壞的藥物E、對胃腸道刺激性大的藥物38、對血漿半衰期的說法正確的是A、藥物的血漿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B、藥物的體內(nèi)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C、臨床上常用消除半衰期來反映藥物消除的快慢D、根據(jù)t1/2可以制定藥物給藥間隔時間E、一次給藥后,經(jīng)過5-6個半衰期體內(nèi)藥物已基本消除39、藥物吸收后可以A、經(jīng)膽囊排出B、經(jīng)乳汁排出C、經(jīng)腎臟排出D、經(jīng)汗腺排出E、經(jīng)腸道排出答案部分一、最佳選擇題1、[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多數(shù)疾病的治療必須經(jīng)過多次給藥才能到達效果,臨床要求按一定劑量〔X0和一定給藥間隔重復給藥,才能是血藥濃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達到治療效果。[答疑編號100048934]2、[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32]3、[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當給藥劑量不變,給藥間隔大于t1/2,藥物時量曲線呈脈沖式變化,藥物濃度無積累現(xiàn)象。[答疑編號100048930]4、[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27]5、[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22]6、[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20]7、[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16]8、[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13]9、[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912]10、[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99]11、[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97]12、[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血漿半衰期與肝腎功能有關。[答疑編號100048895]13、[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Vd=D/c0=1/10-1=10L[答疑編號100048890]14、[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87]15、[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84]16、[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78]17、[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77]18、[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76]19、[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74]20、[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68]2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藥時曲線又稱為時量曲線所以D錯誤。[答疑編號100048866]2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63]23、[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8857]24、[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30]25、[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29]26、[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28]27、[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該題針對"首關消除"知識點進行考核][答疑編號100038827]28、[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26]29、[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24]30、[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23]31、[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22]32、[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藥物進入機體后,主要以兩種方式消除:一種是以原形隨糞便和尿液排出,另一種是藥物在體內(nèi)經(jīng)代謝后,以代謝物的形式排出。藥物的代謝與排泄統(tǒng)稱為消除。藥物的代謝也稱生物轉化,是藥物從體內(nèi)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答疑編號100038821]33、[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藥物排泄是指藥物以原形和代謝物排出體外的過程,也是藥物在體內(nèi)的最后過程。[答疑編號100038820]34、[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38819]35、[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影響藥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為藥物的理化性質、體液pH、血漿蛋白結合率和膜通透性等。[答疑編號100038818]36、[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藥物在血漿和組織液間的轉運是雙向可逆的,當分布達到平衡時,組織和血漿中藥物濃度的比值恒定,這一比值為組織中藥物分配系數(shù)。[答疑編號100038817]37、[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影響藥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為藥物的理化性質、體液pH、血漿蛋白結合率和膜通透性等。[答疑編號100038815]38、[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藥物分布是指進入循環(huán)的藥物從血液向組織、細胞間液和細胞內(nèi)的轉運過程。[答疑編號100038814]39、[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是可逆的,結合型藥物暫時失去藥理活性。[答疑編號100038741]40、[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某些藥物,尤其是膽汁排泄后的藥物,經(jīng)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后部分藥物可再經(jīng)小腸上皮細胞被重吸收,這種現(xiàn)象稱為肝腸循環(huán)<hepato-enteralcirculation>,在藥動學上表現(xiàn)為藥時曲線出現(xiàn)雙峰現(xiàn)象,而在藥效學上表現(xiàn)為藥物的作用明顯延長。[答疑編號100038739]4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舌下或直腸給藥可有效避免首過效應。[答疑編號100038721]42、[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丙磺舒抑制青霉素的主動分泌,使后者的排泄減慢,藥效延長并增強。[答疑編號100038719]43、[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1.堿化尿液可使弱堿性藥物的非解離型增加,解離型減少,重吸收增多,從而導致排泄減慢。

2.弱酸性藥物在堿性尿液中解離型增加,從而導致腎小管對其的重吸收減少,藥物的排泄增加。

3.堿性藥物在酸性時解離多,藥物大多呈離子態(tài),而離子態(tài)的藥物較難以通過腎小管管壁,所以被腎小管的重吸收就少,排出快。[答疑編號100038717]44、[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堿化尿液可使弱堿性藥物的非解離型增加,排泄少;

堿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藥物的解離型增加,排泄快。[答疑編號100038713]45、[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堿化尿液可使弱堿性藥物的非解離型增加,排泄少;

堿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藥物的解離型增加,排泄快。[答疑編號100038712]46、[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弱酸性藥物在堿性環(huán)境解離度大,不易轉運[答疑編號100038708]47、[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根據(jù)pKa=pH-lg[A-]/[HA]

3.5=7.5-lg[A-]/[HA]

-lg[A-]/[HA]=-4

[A-]/[HA]=104

[HA]/[A-]=1:104=1:10000

即藥物的非解離型為解離型的1/10000,

因此,藥物的吸收率應在0.01%以上。[答疑編號100038706]48、[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根據(jù)pKa=pH-lg[A-]/[HA]

帶入題目中的數(shù)值得4.4=1.4-lg[A-]/[HA]

所以[A-]/[HA]=10-3

即,解離型:非解離型=1:1000

即藥物的解離度約為0.1%。[答疑編號100038703]49、[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上述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shù)的意義。藥-時曲線下面積<AUC>反映在某段時間內(nèi)進入體循環(huán)的藥量,即藥物的吸收程度。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評價藥物的消除速度和程度;藥峰濃度用來評價藥物所能達到的吸收;表觀分布容積用來評價藥物的分布。[答疑編號100146742]50、[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解答:根據(jù)公式:pKa=pH-lg[A-]/[HA]

代入數(shù)值即有pKa=7.0-lg90%10%=7.0-lg9≈7.0-1=6[答疑編號100038701]5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首先,此題應用的公式為pKa=pH-lg[A-]/[HA]

題目中已明確說明了藥物解離了50%,

即是指解離型和非解離型各占了一半,

所以有[A-]/[HA]=1,

題目中已給出了pH=5,

所以,將數(shù)值帶入公式,即有pKa=pH-lg1=5-0=5

牢記一句話即可解出此題:藥物的pKa值是指其50%解離時的pH值。[答疑編號100038699]5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藥物的pKa值是指其50%解離時的pH值。[答疑編號100038697]53、[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體液的pH值影響藥物轉運是因為它改變了藥物的離解度,離解度越小,轉運愈快。[答疑編號100038695]54、[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藥物在腎小管的排泄過程、Na+,K+-ATP酶<鈉泵>、Ca2+,Mg2+-ATP酶<鈣泵>、質子泵<氫泵>、兒茶酚胺再攝取的胺泵等都存在主動轉運。在腸、腎小管、脈絡叢等上皮細胞都有主動轉運過程。[答疑編號100038692]55、[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主動轉運指藥物不依賴膜兩側濃度差的跨膜轉運,該轉運的特征為逆濃度差的轉運,需借助特殊載體,消耗能量,有飽和現(xiàn)象,藥物之間有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答疑編號100038690]56、[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易化擴散也稱載體轉運,是借助膜內(nèi)特殊載體的一種轉運方式,但不需要能量,存在飽和性,有較高的特異性,藥物之間有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答疑編號100038688]57、[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簡單擴散為被動轉運的一種。被動轉運是指藥物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擴散轉運的過程,其轉運的主要動力是膜兩側的濃度差。

被動轉運的特點是不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無飽和現(xiàn)象,藥物之間沒有競爭性抑制現(xiàn)象。[答疑編號100038685]58、[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記憶性知識點[答疑編號100038683]59、[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本題重在考查影響藥效的因素。不同給藥途徑可影響藥物的作用,藥效出現(xiàn)時間從快到慢,依次為:靜脈注射、肌內(nèi)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緊急搶救時為盡快發(fā)揮藥物的作用應選靜脈給藥途徑。[答疑編號100294034]60、[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考查重點是肝腸循環(huán)的定義。一些藥物或代謝物能從肝細胞主動地轉運到膽汁中,經(jīng)膽汁排泄入十二指腸,再被吸收,這種現(xiàn)象叫肝腸循環(huán)。[答疑編號100294033]61、[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這個在教材上有個具體的計算,如果97%消除的話,準確的是應該是5個半衰期;

1-〔1/25=96.875%[答疑編號100294032]6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考查重點是影響藥物吸收的因素。吸收速度是決定藥物起效快慢的主要因素,吸收速度快,起效快;吸收速度慢,起效慢[答疑編號100294030]63、[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考查重點是藥物的跨膜轉運。大多數(shù)藥物通過生物膜的轉運方式是簡單擴散〔脂溶擴散,屬被動轉運的一種。[答疑編號100294029]二、配伍選擇題1、<1>、[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64]<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68]<3>、[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71]<4>、[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73]2、<1>、[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55]<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58]<3>、[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61]3、<1>、[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38]<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40]<3>、[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43]<4>、[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46]4、<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26]<2>、[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28]<3>、[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30]<4>、[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32]<5>、[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34]5、<1>、[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12]<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313]6、<1>、[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59]<2>、[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61]<3>、[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63]7、<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28]<2>、[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30]8、<1>、[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10]<2>、[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12]<3>、[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15]<4>、[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217]9、<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102]<2>、[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105]<3>、[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110]<4>、[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113]10、<1>、[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146765]<2>、[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本組題考查上述指標的定義。K即消除速率常數(shù);Cl即清除率;t1/2以半衰期,反映藥物在體內(nèi)消除快慢的指標;Vd即表觀分布容積是反映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程度的指標;F生物利用度,是評價藥物制劑吸收的指標。[答疑編號100146766]11、<1>、[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146748]<2>、[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146749]<3>、[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本組題考查藥物的轉運。被動轉運是指藥物從高濃度的一側向低濃度的一側轉運的方式,其動力就是膜兩側的濃度差。此方式又可分為簡單擴散和濾過、易化擴散3種。藥物經(jīng)胃腸道吸收在進入體循環(huán)之前代謝滅活,進入體循環(huán)的藥量減少稱為首過消除。藥物隨膽汁排人十二指腸可經(jīng)小腸被重吸收稱為肝腸循環(huán)。[答疑編號100146750]12、<1>、[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294041]<2>、[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294042]<3>、[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294043]<4>、[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重在考查上述專業(yè)術語的縮寫形式。[答疑編號100294044]13、<1>、[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294036]<2>、[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294037]<3>、[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294038]<4>、[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重在考查藥物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消除等術語的定義[答疑編號100294039]三、多項選擇題1、[正確答案]ACD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563]2、[正確答案]ABC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32]3、[正確答案]ABC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24]4、[正確答案]ABCE[答案解析][該題針對"藥物代謝動力學"知識點進行考核][答疑編號100049621]5、[正確答案]ABC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19]6、[正確答案]ABCD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18]7、[正確答案]BD[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17]8、[正確答案]ABCD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15]9、[正確答案]D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07]10、[正確答案]BC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06]11、[正確答案]ACD[答案解析][該題針對"藥物代謝動力學"知識點進行考核][答疑編號100049605]12、[正確答案]ABD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601]13、[正確答案]ACDE[答案解析][答疑編號100049599]14、[正確答案]AB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