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益氣湯-產(chǎn)寶-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生化益氣湯-產(chǎn)寶-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生化益氣湯-產(chǎn)寶-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生化益氣湯-產(chǎn)寶-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生化益氣湯-產(chǎn)寶-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1生化益氣湯_產(chǎn)寶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生化益氣湯_產(chǎn)寶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451.1. 組成: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51.2. 功效:產(chǎn)后氣短,似喘非喘,氣不相續(xù),或兼痰兼熱,或頭痛發(fā)熱惡寒,有似外感。 451.3. 來源:《產(chǎn)寶》。 45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452. 相似度73%:生化補元湯 452.1. 組成:川芎1錢,當歸3錢,干姜(炙黑)4分,甘草(炙)4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于術(shù)(生)2錢,茯神2錢,棗仁(炒)1錢,橘紅3分,桃仁(去皮尖,研)7粒。 452.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52.3. 加:于術(shù)、茯神、橘紅 452.4. 減:麻黃根、浮小麥 452.5. 來源:《產(chǎn)寶》。 453. 相似度60%:加味生化湯 453.1. 組成:川芎1錢,當歸2錢5分,炙甘草5分,干姜4分,桃仁10粒,人參2錢,棗仁1錢。 453.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63.3. 加:炙甘草 463.4. 減:黃耆、甘草、麻黃根、浮小麥 463.5. 功效:產(chǎn)后氣短,似喘非喘,氣不相接續(xù),或兼熱,或兼痰,而氣短促危急者。 463.6. 來源:《寧坤秘籍》卷中。 464. 相似度60%:新定催生保產(chǎn)萬全方 464.1. 組成:人參、當歸、川芎、桃仁、干姜、甘草、紅花、肉桂。 464.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64.3. 加:紅花、肉桂 464.4. 減:黃耆、棗仁、麻黃根、浮小麥 464.5. 來源:《馮氏錦囊_雜癥》卷十七。 465. 相似度60%:補中芎?湯 465.1. 組成:當歸(洗,焙)1兩,干姜(炮,洗7次)1兩,川芎1兩,黃耆(蜜炙)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白芍藥1兩,甘草1兩,熟干地黃(洗,焙)1兩,杜仲(炒令絲斷)1兩,人參(去蘆頭)1兩。 465.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75.3. 加:吳茱萸、白芍藥、熟干地黃、杜仲 475.4. 減: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475.5. 功效:風虛冷熱,勞損沖任,月水不調(diào),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瀝不斷;及產(chǎn)后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連日,小便頻數(shù),肢體煩倦,頭暈目睹,不欲飲食。 475.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476. 相似度60%:加味生化安神湯 476.1. 組成:川芎2錢,當歸4錢,茯苓1錢,甘草4分,干姜4分,棗仁1錢,桃仁10粒,大棗3枚。 476.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76.3. 加:茯苓、大棗 476.4. 減:人參、黃耆、麻黃根、浮小麥 476.5. 功效:產(chǎn)后3日內(nèi),血塊未除,患妄言妄見。 476.6. 來源:《寧坤秘籍》卷中。 477. 相似度60%:加味生化理中湯 477.1. 組成:川芎1錢,當歸3錢,干姜5分(炙黑),甘草5分(炙),人參3錢,黃耆1錢。 487.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87.3. 減: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487.4. 功效:產(chǎn)后陰陽兩虛,手足冷發(fā)厥。 487.5. 來源:《寧坤秘籍》卷中。 488. 相似度60%:加味生化湯 488.1. 組成:人參、黃耆(炙)、當歸、川芎、麻黃根、天麻、荊芥、炙甘草、防風、棗仁(炒)。 488.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88.3. 加:天麻、荊芥、炙甘草、防風 488.4. 減:干姜、甘草、桃仁、浮小麥 488.5. 功效:產(chǎn)后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致潮熱有汗,大便不通,頭痛惡寒,脅痛等類外感者。 488.6. 來源:《盤珠集》卷中。 489. 相似度60%:保產(chǎn)萬全湯 489.1. 組成:人參3錢至5錢,當歸(去蘆)3錢,川芎1錢,桃仁13粒(不去皮尖,搗碎),干姜(炒焦黃)2錢,甘草(炙)6分,牛膝梢2錢,紅花(酒炒)3分,肉桂(臨煎方去皮,切碎)6分(冬天用8分)。 499.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99.3. 加:牛膝梢、紅花、肉桂 499.4. 減:黃耆、棗仁、麻黃根、浮小麥 499.5. 來源:《馮氏錦囊_雜癥》卷十八。 4910. 相似度60%:生化安神湯 4910.1. 組成:川芎2錢,當歸4錢,干姜(炙黑)5分,甘草(炙)3分,茯神2錢,棗仁(炒)1錢,桃仁(去皮尖,研)11粒。 4910.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4910.3. 加:茯神 4910.4. 減:人參、黃耆、麻黃根、浮小麥 4910.5. 功效:產(chǎn)后氣血暴虛,神魂無所依,以致言語無倫,而目多妄見,萬弗認為鬼邪,是塊痛未除。 4910.6. 來源:《產(chǎn)寶》。 4911. 相似度60%:養(yǎng)心湯 4911.1. 組成:人參、黃耆、茯苓、茯神、當歸、川芎、柏子仁、棗仁、遠志、甘草。 5011.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011.3. 加:茯苓、茯神、柏子仁、遠志 5011.4. 減:干姜、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011.5. 功效:心氣不足,神志不安。 5011.6. 來源:《醫(yī)級》卷八。 5012. 相似度60%:養(yǎng)正通幽湯 5012.1. 組成:川芎2錢,當歸6錢,甘草(炙)5分,人參1錢,黃耆(生)2錢,陳皮1錢,桃仁(去皮尖,研)11粒,黑脂麻(炒,研)2錢,肉蓯蓉(酒洗)1錢。 5012.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012.3. 加:陳皮、黑脂麻、肉蓯蓉 5012.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浮小麥 5012.5. 功效:產(chǎn)后潮熱自汗,譫語便秘,口燥舌干咽痛。 5012.6. 來源:《產(chǎn)寶》。 5013. 相似度55%:三加生化湯 5013.1. 組成:川芎6分,當歸3錢,黃耆1錢,麻黃根1錢,天麻1錢,杏仁1錢,人參2錢,荊芥4分,甘草4分,防風3分,棗3枚。 5113.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113.3. 加:天麻、杏仁、荊芥、防風、棗 5113.4. 減:干姜、棗仁、桃仁、浮小麥 5113.5. 功效:產(chǎn)后汗多,項強口噤,牙緊筋搐,類傷寒證者。 5113.6. 來源:《女科秘要》卷六。 5114. 相似度55%:補脾散 5114.1. 組成:黃耆2錢,當歸2錢,白術(shù)2錢,棗仁1錢,遠志肉1錢,茯神1錢,人參1錢,砂仁8分,甘草8分,芡實1錢半,川芎1錢半。 5114.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114.3. 加:白術(shù)、遠志肉、茯神、砂仁、芡實 5114.4. 減:干姜、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114.5. 功效:婦人血虧經(jīng)閉。 5114.6. 來源:《一盤珠》卷六。 5115. 相似度50%:加味六君子湯 5115.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甘草、川芎、當歸、黃耆。 5215.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215.3. 加: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 5215.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215.5. 功效:臀疽因脾虛不能消散,不潰不斂。 5215.6. 來源:《瘍科選粹》卷五。 5216. 相似度50%:黃耆散 5216.1. 組成:黃耆、當歸、白藥子、人參、川芎、桂皮、白芷、甘草各等分。 5216.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216.3. 加:白藥子、桂皮、白芷 5216.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216.5. 功效:小兒驚瘤大如碗,實硬如石,難破者。 5216.6. 來源:《普濟方》卷四○六。 5217. 相似度50%:加減補中湯 5217.1. 組成:生地3錢,人參3錢,茯苓3錢,白術(shù)5錢,當歸5錢,甘草1錢,半夏1錢,黃耆1兩,川芎1錢,柴胡1錢。 5217.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317.3. 加:生地、茯苓、白術(shù)、半夏、柴胡 5317.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317.5. 功效:終日高談,連宵聚語,氣血內(nèi)傷,口干舌渴,精神倦怠,而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氣急作喘。 5317.6. 來源:《辨證錄》卷九。 5318. 相似度50%:黃耆散 5318.1. 組成:黃耆2兩,吳茱萸2兩,干姜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炙),芎?2兩,白術(shù)2兩,當歸2兩,干地黃2兩。 5318.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318.3. 加:吳茱萸、芎?、白術(shù)、干地黃 5318.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318.5. 功效:婦人懷胎,數(shù)落而不結(jié)實。 5318.6. 來源:《外臺》卷三十三引《刪繁方》。 5319. 相似度50%:黃耆四物湯 5319.1. 組成:人參、黃耆、白術(shù)、茯苓、芍藥、甘草、生姜、當歸、地黃、川芎。 5319.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419.3. 加:白術(shù)、茯苓、芍藥、生姜、地黃 5419.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419.5. 功效:癰疽。 5419.6. 來源:《醫(yī)學綱目》卷十八引海藏方。 5420. 相似度50%:黃耆湯 5420.1. 組成:黃耆(銼)半兩,芎?半兩,干姜(炮制)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半兩,桂(去粗皮)1分。 5420.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420.3. 加:芎?、黃芩、桂 5420.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420.5. 功效:小兒下痢白膿;小兒胃風,腹脹下痢。 5420.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5421. 相似度50%:黃耆湯 5421.1. 組成:黃耆(銼,炒)3分,桂(去粗皮)3分,芍藥3分,甘草(炙,銼)半兩,當歸(炙)半兩,人參半兩,干姜(炮)1兩。 5421.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521.3. 加:桂、芍藥 5521.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521.5. 功效:虛勞不得眠。 5521.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 5522. 相似度50%:回陽返本湯 5522.1. 組成:人參、黃耆、鹿茸(酒炙,銼片,用酒蒸膏配藥)、當歸、川芎、肉桂、甘草、山楂、熟附、大棗2枚。 5522.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522.3. 加:鹿茸、肉桂、山楂、熟附、大棗 5522.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522.5. 功效:痘,氣血虛劇,皮薄漿清,錫皮灰白,虛惕寒戰(zhàn)。 5522.6. 來源:《救偏瑣言_備用良方》卷十。 5523. 相似度50%:回陽湯 5523.1. 組成:干姜(炮)2錢,附子(炮)2錢,人參3錢,白術(shù)3錢,黃耆3錢,當歸2錢,陳皮2錢,甘草(炙)2錢,柴胡5分,升麻5分。 5523.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623.3. 加:附子、白術(shù)、陳皮、柴胡、升麻 5623.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623.5. 功效: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或陽脫陷。 5623.6. 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5624. 相似度50%:黃耆內(nèi)托散 5624.1. 組成:黃耆5分,當歸5分,川芎5分,厚樸5分,桔梗5分,防風5分,甘草5分,人參5分,白芍5分,肉桂3分。 5624.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624.3. 加:厚樸、桔梗、防風、白芍、肉桂 5624.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624.5. 功效:老弱人患發(fā)頤,不可全用攻瀉者。 5624.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5625. 相似度50%:加減大紫草散 5625.1. 組成:紫草、人參、茯苓、黃耆、白術(shù)、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糯米各等分。 5625.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725.3. 加:紫草、茯苓、白術(shù)、芍藥、糯米 5725.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725.5. 功效:白痘。 5725.6. 來源:《準繩_幼科》卷六。 5726. 相似度50%:加減十全大補湯 5726.1. 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當歸2錢,生地2錢,黃耆2錢,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遠志1錢,銀花3錢。 5726.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726.3. 加:白術(shù)、生地、茯苓、遠志、銀花 5726.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726.5. 功效:產(chǎn)后乳疽乳癰,膿己出而虛弱日甚者。 5726.6. 來源:《胎產(chǎn)秘書》卷下。 5727. 相似度50%:加味八物湯 5727.1. 組成:人參1錢2分,白術(shù)(蜜炙)1錢2分,茯苓1錢2分,甘草(炙)1錢2分,熟地黃1錢2分,當歸1錢2分,川芎1錢2分,白芍1錢2分,黃耆(炙)1錢,香附(4制)1錢。 5727.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827.3. 加:白術(shù)、茯苓、熟地黃、白芍、香附 5827.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827.5. 功效:血虛經(jīng)來色淡者。 5827.6. 來源:《葉氏女科》卷一。 5828. 相似度50%:加味保元湯 5828.1. 組成:人參、黃耆(炙)、甘草(炙)、當歸(酒洗)、白芍藥(炒)、麥冬(去心)、棗仁(炒,研)。 5828.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828.3. 加:白芍藥、麥冬 5828.4. 減:川芎、干姜、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828.5. 功效:痘癥氣虛,養(yǎng)漿時,頂平清稀而煩躁。 5828.6. 來源:《金鑒》卷五十八。 5829. 相似度50%:黃耆解肌湯 5829.1. 組成:人參5錢,黃耆5錢,當歸5錢,川芎5錢,甘草5錢,芍藥6錢。 5829.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929.3. 加:芍藥 5929.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929.5. 功效:妊娠傷風自汗。 5929.6. 來源:《袖珍》卷四引《圣惠》。 5930. 相似度50%:加味理建湯 5930.1. 組成:干姜、吳術(shù)、人參、黃耆、白芍、肉桂、甘草、牡蠣、浮麥、當歸。 5930.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5930.3. 加:吳術(shù)、白芍、肉桂、牡蠣、浮麥 5930.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5930.5. 功效:男子、婦人夜多盜汗,并便濁者。 5930.6. 來源:《女科百問》卷上。 5931. 相似度50%:護壁都尉 5931.1. 組成:防風(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炒)半兩,苦梗半兩,白芷半兩,黃耆(炙)半兩,川芎3錢,甘草3錢,柳桂3錢,當歸3錢,人參2錢。 5931.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031.3. 加:防風、厚樸、苦梗、白芷、柳桂 6031.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031.5. 功效:諸發(fā)已潰,老人氣血虛弱者。 6031.6. 來源:《得效》卷十九。 6032. 相似度50%:加味生化補中益氣湯 6032.1. 組成:川芎1錢,當歸3錢,干姜4分,炙草5分,人參3錢,桃仁12粒,茯苓1錢。 6032.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032.3. 加:炙草、茯苓 6032.4. 減:黃耆、棗仁、甘草、麻黃根、浮小麥 6032.5. 功效:產(chǎn)后氣短似喘。 6032.6. 來源:《女科秘要》卷六。 6033. 相似度50%:加味辛夷散 6033.1. 組成:辛夷1錢,黃耆1錢,人參1錢,當歸1錢,白芍1錢,川芎1錢,白芷1錢,細辛1錢,黃芩1錢,甘草6分。 6033.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133.3. 加:辛夷、白芍、白芷、細辛、黃芩 6133.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133.5. 功效:鼻中流出臭膿,名曰腦漏。 6133.6. 來源:《仙拈集》卷二。 6134. 相似度50%:加味益氣湯 6134.1. 組成:人參(無參者,以淮山藥3錢代之,或以時下生條參3錢代之)1錢,當歸1錢,甘草(炙)1錢,白術(shù)1錢半,陳皮8分,川芎6分,黃耆(蜜炙)2錢,升麻(蜜炒)3分,柴胡(酒炒)3分,石菖蒲6分。 6134.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134.3. 加:白術(shù)、陳皮、升麻、柴胡、石菖蒲 6134.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134.5. 功效:勞苦太過,氣虛耳聾,或耳鳴眩運,倦怠。 6134.6. 來源:《會約》卷六。 6135. 相似度50%:家秘和中湯 6135.1. 組成:人參、當歸、黃耆、白術(shù)、廣皮、甘草、升麻、柴胡、川芎、細辛。 6135.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235.3. 加:白術(shù)、廣皮、升麻、柴胡、細辛 6235.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235.5. 功效:內(nèi)傷頭痛,因氣虛者。 6235.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一。 6236. 相似度50%:降心湯 6236.1. 組成:人參半兩,遠志(姜淹,取肉,焙)半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熟地黃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蜜炙)半兩,北五味子半兩,甘草(微炙)半兩,天花粉1兩。 6236.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236.3. 加:遠志、熟地黃、白茯苓、北五味子、天花粉 6236.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236.5. 功效:心火上炎,腎水不濟,煩渴引飲,氣血日消。 6236.6. 來源:《直指》卷十七。 6237. 相似度50%:膠姜理中湯 6237.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黃耆、阿膠、艾、當歸。 6237.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337.3. 加:白術(shù)、阿膠、艾 6337.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337.5. 功效:腹虛便血。 6337.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6338. 相似度50%:加味歸脾湯 6338.1. 組成:人參1錢,黃耆1錢半(炒),白術(shù)1錢(炒),茯神3錢,棗仁2錢(炒),遠志1錢半(炒),甘草5分,當歸1錢半,麻黃根2錢,牡蠣3錢,紅棗3枚,浮麥3錢。 6338.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338.3. 加:白術(shù)、茯神、遠志、牡蠣、紅棗、浮麥 6338.4. 減:川芎、干姜、桃仁、浮小麥 6338.5. 功效:自汗,盜汗。 6338.6. 來源:《疫疹一得》卷下。 6339. 相似度50%:萆薢耆附湯 6339.1. 組成:萆薢5錢,人參1錢半,附子1錢半,桂枝1錢半,當歸1錢半,干姜1錢半,黃耆1錢半,甘草3分。 6339.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439.3. 加:萆薢、附子、桂枝 6439.4. 減:川芎、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439.5. 功效:霉瘡鼻柱潰蝕。 6439.6. 來源:《霉瘡證治秘鑒》卷下。 6440. 相似度50%:黃耆八珍湯 6440.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砂仁、沉香炒)、黃耆。 6440.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440.3. 加:白術(shù)、茯苓、芍藥、熟地黃 6440.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440.5. 功效:勞力或看書著棋,久坐而致脊骨疼者。 6440.6. 來源:《濟陽綱目》卷七十八。 6441. 相似度50%:參苓歸術(shù)散 6441.1. 組成:人參、白茯苓、當歸、白術(shù)、白芍藥、陳皮、黃耆、川芎、熟地黃、甘草。 6441.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541.3. 加:白茯苓、白術(shù)、白芍藥、陳皮、熟地黃 6541.4. 減:干姜、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541.5. 功效:痧退之后,氣血虛弱者。 6541.6. 來源:《痧脹玉衡》卷下。 6542. 相似度50%:參姜四物湯 6542.1. 組成:川芎1錢5分,人參1錢5分,干姜8分,白芍藥1錢,當歸1錢5分,甘草5分。 6542.2. 原方對照:川芎1錢,當歸2錢,干姜(炙黑)3分,人參2錢,黃耆(生)2錢,棗仁(炒)2錢,甘草(炙)4分,麻黃根5分,桃仁(去皮尖,研)9粒,浮小麥2錢。 6542.3. 加:白芍藥 6542.4. 減:黃耆、棗仁、麻黃根、桃仁、浮小麥 65HYPERLINK\l"_Toc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