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單多等習題_第1頁
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單多等習題_第2頁
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單多等習題_第3頁
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單多等習題_第4頁
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單多等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8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一、單項選擇題1、商品的本質因素是(

)

A、使用價值

B、價值

C、交換價值

D、價格2、生產商品的勞動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其中具體勞動的作用是(

)

A、創(chuàng)造新價值

B、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

C、創(chuàng)造必要價值

D、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問,它是以(

)

A、具體勞動為尺度的

B、簡單勞動為尺度的

C、復雜勞動為尺度的

D、個別勞動為尺度的4、商品經濟是通過商品貨幣關系實行等價交換的經濟形式,它的基本規(guī)律是(

)

A、價值規(guī)律

B、剩余價值規(guī)律

C、競爭規(guī)律

D、貨幣流通規(guī)律5、馬克思說:“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边@句話表明(

)

A、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

B、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對它的購買消費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時獲得使用價值和價值

D、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6、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下降,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

)

A、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

B、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C、價值量增加,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D、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7、對“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是(

)A、勞動和土地都是價值的源泉B、勞動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土地形成價值C、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外部條件,土地是價值的真正源泉D、勞動必須和自然物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物質財富8、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其完備的外在表現(xiàn)是(

)A、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B、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對立C、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D、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的對立9、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它的作用是通過(

)A、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實現(xiàn)的B、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實現(xiàn)的C、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實現(xiàn)的D、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實現(xiàn)的10、在商品經濟中,形成價值的抽象勞動的支出必須借助于(

)A、具體勞動

B、剩余勞動C、商品的生產形式

D、資本主義生產方式11、商品生產者要獲得更多收益必須使生產商品的(

)A、個別勞動時間等于倍加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B、個別勞動時間等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D、個別勞動時間小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2、正確認識價值創(chuàng)造和財富生產的關系,關鍵是運用(

)A、勞動二重性學說

B、資本有機構成學C、剩余價值學說

D、平均利潤學說13、貨幣之所以能執(zhí)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B、它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本身具有價值C、它具有計量單位D、它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14、資本集中的方式是(

)A、資本積聚和資本積累

B、競爭和剩余價值的資本化C、競爭和信用

D、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15、資本主義地租是(

)A、平均利潤轉化來的

B、超額利潤轉化來的C、壟斷利潤轉化來的

D、企業(yè)利潤轉化來的16、資本是一種運動,資本循環(huán)是從(

)A、資本運動的形式和條件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B、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C、資本運動的實現(xiàn)條件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D、資本運動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17、資本循環(huán)的三種職能形式是(

)A、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借貸資本B、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生產資本C、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D、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流通資本18、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

)A、生產過剩的危機

B、生產不足的危機C、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D、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1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B、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特點C、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20、下列實物形態(tài)的資本中,同時屬于生產資本、不變資本和固定資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輔助材料C、機器設備

D、商業(yè)設施21、產業(yè)資本劃分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依據(jù)是資本各個部分(

)A、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不同B、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質形態(tài)不同D、在循環(huán)中的職能不同22、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和提高年剩余價值率,根本是因(

)A、預付的資本總量增加了B、實際發(fā)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加了C、流通對生產的反作用D、剩余價值率提高了23、最鮮明體現(xiàn)資本主義國家實質的國家職能是(

)

A、政治職能

B、經濟職能

C、社會職能

D、對外交往職能24、資本主義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憲法

C、刑法

D、行政法25、美國采取權力制衡的組織形式,其中立法權屬于(

)

A、國會

B、總統(tǒng)

C、最高法院

D、最高檢察院26、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的實質是(

)

A、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分權

B、每個公民都能通過競選參與政治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協(xié)調統(tǒng)治階級內部利益關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當家作主27、資本主義政黨制度的實質是(

)

A、允許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B、允許馬克思主義政黨獨立執(zhí)政

C、不受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資本主義性質制約

D、資產階級選擇自己的國家管理者,實現(xiàn)其內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機制28、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是(

)

A、文學、藝術和宗教

B、道德、倫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學、歷史[單項選擇題答案]

1、B

2、D

3、B4、A

5、B

6、A

7、D8、C

9、D

10、A

11、D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18、C

19、B

20、C21、D

22、B

23、A

24、B

25、A

26、C

27、D

28、C二、多項選擇題1、關于所有制和所有權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權的基礎

B、所有權是所有制的基礎

C、所有制決定著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態(tài),它是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志關系

D、同一種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權

2、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它是(

)

A、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

B、商品的社會屬性

C、交換價值的基礎

D、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3、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

)

A、個別勞動

B、社會勞動

C、具體勞動

D、抽象勞動4、貨幣的本質通過它的職能體現(xiàn)出來,貨幣有多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5、以下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批判、繼承和發(fā)展

B、是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

C、是研究價值分配的理論

D、為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奠定了理論基礎6、簡單商品經濟中所包括的各種矛盾主要是(

)

A、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

B、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

C、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

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7、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

A、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和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B、交換價值和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C、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

D、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8、一切商品都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這表明(

)

A、缺少使用價值和價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為商品

B、沒有使用價值就沒有價值

C、有使用價值,但不是勞動產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價值,也是勞動產品,但只是供生產者自己消費,也不是商品9、影響市場上商品價格變化的規(guī)律有(

)

A、商品價值的變化

B、貨幣價值的變化

C、供求關系的變化

D、平均利潤率的變化10、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商品交換以商品的價值量為基礎

C、商品交換必須實行等價交換

D、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11、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區(qū)別是(

)

A、具體勞動是勞動的具體形式,抽象勞動是一般人類勞動

B、具體勞動是體力勞動,抽象勞動是腦力勞動

C、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反映社會生產關系

D、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12、在下列幾種價值形式中,沒有本質區(qū)別的兩種形式是(

)

A、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B、擴大的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

D、貨幣形式13、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否定,而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這是因為(

)

A、商品交換都是按照價格與價值相一致的原則進行的

B、從商品交換的總體看,價格總額與價值總額是相等的

C、從商品交換的較長時間看,價格與價值是趨于一致的

D、各種商品價格的波動,是以各自的價值為基礎的14、在商品經濟運行中,價值、價格、供求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

A、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價格受價值影響,隨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動

C、價格由價值決定,反映價值并反映供求關系

D、價格由價值決定,反映價值但不反映供求關系15、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深化對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主要有(

)

A、勞動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勞動在勞動總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農業(yè)勞動已成為物質生產勞動的基本形式

D、在總的勞動消耗量中物化勞動的比重增加而活勞動的比重相對減少了16、價值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有(

)

A、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價格圍繞交換價值上下波動

C、價格圍繞成本價格上下波動

D、市場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17、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生產這種商品的(

)

A、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C、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D、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反比18、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是(

)

A、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

B、轉移了生產資料的價值C、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

D、創(chuàng)造出剩余價值19、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

)A、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B、勞動者維持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價值C、養(yǎng)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D、勞動者的教育和培訓費用20、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在于(

)A、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B、為計算剩余價值率提供了科學依據(jù)C、為計算資本周轉速度提供了依據(jù)D、為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理論奠定了基礎21、借貸資本的特點是(

)A、一種資本商品

B、一種商品資本C、一種所有權資本

D、具有特殊的運動形式G—GI22、在數(shù)量上相當于平均利潤的剝削收入有(

)A、產業(yè)利潤

B、商業(yè)利潤C、借貸利息

D、銀行利潤23、在資本主義現(xiàn)實中,剩余價值是采取各種轉化形式出現(xiàn)的,它們有(

A、成本

B、工資

C、利潤

D、利息2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會導致(

)A、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

B、利潤率的提高C、可變資本在總資本中比例的降低D、資本周轉速度的減緩25、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共同點(

)A、都體現(xiàn)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B、都延長了剩余勞動時間C、都增加了剩余價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價值率26、剩余價值規(guī)律(

)A、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C、在資本主義社會起主導作用D、決定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27、紡織廠的資本家購買的用于生產的棉花屬于(

)A、不變資本

B、固定資本

C、可變資本

D、流動資本28、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同其他勞動過程相比較體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

)A、創(chuàng)造新的使用價值B、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C、工人在資本家監(jiān)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屬于資本家D、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29、反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價值/可變資本B、剩余價值/全部預付資本C、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D、年剩余價值量/預付可變資本30、馬克思關于資本有機構成學說論證了(

)A、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B、技術進步條件下生產資料生產的優(yōu)先增長C、平均利潤率的形成D、利潤率的下降趨勢31、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大小取決于(

)A、對工人的剝削程度B、預付資本量的大小C、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D、勞動生產率的高低3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縮短,這表明(

A、對工人剝削程度有所減輕B、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C、必要勞動時間大為縮短D、相對剩余價值成為主要剝削形式33、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和超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是(

)A、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出發(fā)點B、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出發(fā)點C、超額剩余價值生產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出發(fā)點D、超額剩余價值生產是變相的相對剩余價值生產34、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客觀必然性是由(

)

A、社會再生產的規(guī)律決定的

B、社會再生產的形式決定的

C、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的

D、競爭規(guī)律決定的35、下列現(xiàn)象掩蓋資本主義剝削實質的是(

)

A、資本總是表現(xiàn)為一定的物

B、不變資本只是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

C、資本主義工資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

D、資本主義利潤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36、資本積累、積聚和集中的相互關系是(

)

A、資本集中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

B、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實現(xiàn)條件

C、資本積聚有利于資本集中

D、資本迅速集中會加快資本積累37、資本積累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使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減少,表現(xiàn)為(

)

A、原有資本有機構成不變,追加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絕對量增加,相對量減少

B、原有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出現(xiàn)機器排擠工人

C、原有資本和追加資本有機構成都提高,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絕對量增加,相對量減少

D、原有資本和追加資本有機構成都提高,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增加38、資本主義工資之所以表現(xiàn)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是因為(

)

A、工資被看做是全部勞動的報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勞動之后,資本家才付工資

C、工資依勞動時間長短而不同

D、工資依勞動效率高低而不同39、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分配表明(

)

A、其實質是生產要素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xiàn)

B、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參與了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并且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物質條件

C、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是價值的源泉

D、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和勞動力要素(工人的勞動)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40、剩余價值與利潤這兩個范疇之間的關系是(

)

A、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B、剩余價值是利潤的轉化形式

C、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

D、利潤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41、資本主義積累過程總是伴隨著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A、個別資本增大

B、對勞動力需求減少

C、生產資料優(yōu)先增長

D、平均利潤率下降4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

)

A、各個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

B、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的矛盾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D、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

43、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

A、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

B、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的要求

D、作為上層建筑,為鞏固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提供政治保障

44、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的兩個基本方面是(

)

A、立法司法職能

B、對內職能

C、對外職能

D、行政職能45、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包括(

)

A、資產階級政黨

B、軍隊、警察

C、監(jiān)獄、法庭

D、政府機構46、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職能主要有(

)

A、對被統(tǒng)治階級進行壓迫和控制的政治職能

B、對郵政、鐵路、水路、文教、衛(wèi)生保健、社會福利等事業(yè)進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職能

C、進行國際交往的職能

D、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職能

47、與奴隸制、封建制國家相比,資本主義國家(

)

A、政治上對多數(shù)人實行民主,對少數(shù)人實行專政

B、代表絕大多數(shù)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義平等D、經濟上要求自由競爭、等價交換48、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包括(

)A、資本主義的民主與法制

B、政治組織形式C、選舉制度

D、政黨制度49、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斗爭中提出了(

)

A、主權在民

B、天賦人權與社會契約論

C、分權制衡

D、自由、平等、博愛50、資本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有(

)

A、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B、主權在民

C、人們當家作主

D、分權制衡51、資本主義政權的分權制衡是指(

)

A、立法權

B、管理權

C、行政權

D、司法權52、資產階級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很大作用,包括(

)

A、代表資產階級執(zhí)掌政權,對政府施加影響、控制議會

B、制定和推行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方針、政策

C、操縱選舉

D、控制群眾團體和輿論宣傳53、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歷史和階級局限性是(

)

A、資本主義的民主是金錢操縱下的民主

B、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

C、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是資產階級選擇自己的國家管理者、實現(xiàn)其內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機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方針、政策54、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前的積極作用有(

)

A、批判封建主義和宗教神學

B、啟發(fā)民眾進行資產階級革命

C、保證資產階級的勝利

D、為資產階級建立國家提供理論依據(jù)55、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國家文化的精華

C、是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的經濟基礎服務的

D、是資產階級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56、我們可以借鑒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有(

)

A、關于人類政治生活客觀規(guī)律的探索

B、關于經濟運行一般規(guī)律的揭示

C、關于思維規(guī)律的研究

D、關于司法實踐歷史經驗的描述

[多項選擇題答案]

1、ACD

2、ABCD

3、CD

4、AB

5、

ABD

6、

A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

11、ACD

12、CD

13、BCD

14、AC

15、ABD

16、AD

17、BC

18、ABCD

19、ACD

20、ABD

21、ABCD

22、ABD

23、CD

24、AC

25、ABCD

26、ABCD

27、AD

28、CD

29、AC

30、ABD

31、ABCD

32、BCD

33、AD

34、CD

35、CD

36、ACD

37、BC

38、BCD

39、AB

40、ACD

41、BCD

42、ABC

43、ABCD

44、BC

45、BCD

46、AB

47、CD

48、ABCD

49、ABCD

50、ABD

51、ACD

52、

ABCD

53、ABC

54、ABCD

55、CD

56、ABCD

三、辨析題1、商品的價值有兩個源泉,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在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中,勞動、資本、土地、技術是不可缺少的,馬克思肯定各種生產要素在財富生產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說:“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具體勞動和各種生產要素共同構成了使用價值的源泉。價值則不同,價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實體,勞動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唯一源泉。物質元素僅僅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物質條件,它不創(chuàng)造任何價值原子。

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勞動并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使用價值有兩個源泉,即生產資料和人的勞動。如果根據(jù)使用價值的生產離不開生產資料(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這一點,認為商品的價值也有兩個源泉,認為生產資料和勞動者都創(chuàng)造了價值,從認識上講,這是混淆了使用價值和價值這兩者不同的屬性,進而也混淆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所謂價值、抽象勞動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凡是社會物質財富,都經過人的勞動才能形成。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價值的實體是人類抽象勞動,價值的唯一源泉是勞動。不承認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圖掩蓋資產階級利用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而無償占有別人勞動這種剝削的實質。2、在知識經濟時代,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1)商品生產過程是各種生產要素結合在一起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各種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價值的生產而言,土地、材料、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是商品使用價值的物質要素,與勞動者的具體勞動一起,共同構成了使用價值的源泉。但就商品價值的創(chuàng)造而言,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唯一源泉,離開了人的勞動,價值增長就不可能實現(xiàn),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這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

(2)在信息經濟社會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給人類的生產帶來極大的方便。在這一時代,知識和技術甚至成為首要的生產力。但價值的增長源泉仍是勞動,而不是知識。知識不創(chuàng)造價值,它本身的價值也必須通過生產者的具體勞動才能轉移到新產品中去,成為商品價值的一個構成部分。(3)此觀點的錯誤在于,沒有認清價值的來源。3、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增加單位時間里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量。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勞動生產率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shù)量或單位商品耗費的勞動時間表示。商品的價值量由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勞動生產率提高可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shù)量,但不能增加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價值量。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減少,所以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shù)量增加。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所以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就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一般人類勞動量來決定,而計量勞動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勞動時間,所以價值量就取決于勞動時間。生產同一商品的不同生產者,由于生產的主客觀條件的差異,他們各自的勞動時間即個別勞動時間的長短是不同的。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同一社會必要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量是不變的,所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價值量。不論勞動生產率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量是不變的。4、利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就能自動地實現(xiàn)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價值規(guī)律的積極作用表現(xiàn)在:第一,自發(fā)地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從而調節(jié)生產和流通,使生產和銷售、供給和需求保持大體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三,促使商品生產者展開競爭。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形式表現(xiàn)為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生產者在價格的引導和利益的驅動下,必然將資源從投入過多,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獲利減少的部門,向資源投入少,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獲利多的部門轉移,從而起到自動調節(jié)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但是,價值規(guī)律的調節(jié)即市場機制有其自身弱點和消極面:市場機制的啟動,是基于微觀經濟主體對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場信息反饋的只是資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確的數(shù)量,而且具有滯后性;它不能自發(fā)地實行國民經濟總量平衡和穩(wěn)定增長,對某些社會效益重于經濟效益的經濟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會導致壟斷,妨礙自由競爭,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等。市場的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國家對市場的宏觀指導和調控來彌補和克服。計劃和市場的有機結合,才有可能實現(xiàn)資源的最優(yōu)化配置。5、勞動是一切財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使用價值。價值要以使用價值即財富為物質承擔者,但生產使用價值即財富的勞動,并不必然生產價值。在一切自然經濟中的勞動都生產財富,但不形成價值。但勞動也不是財富生產的唯一要素。財富是所有生產要素共同創(chuàng)造的。在財富生產中,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馬克思肯定各種生產要素在財富生產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說: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財富是由各種生產要素共同生產的,這就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參與財富分配提供了經濟依據(jù)。文化是以意識形態(tài)為主要內容,包括行為規(guī)范、風俗習慣在內的意識形式,包括勞動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是文化的來源,勞動也只是文化的來源之一。6、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其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價值的源泉。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一般商品在消費過程中,隨著使用價值的消失,它的價值也會消失,或者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勞動力商品則不同,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就是進行生產勞動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費就是勞動,而勞動能形成價值,因此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點在于它是剩余價值的源泉。剩余價值的本質就是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中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既在流通領域進行(以流通為媒介,在市場上買到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領域進行(剩余價值是在使用勞動力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整個過程的關鍵在于勞動力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能創(chuàng)造出大于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勞動力的使用能為其購買者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價值增殖的秘密就在這里。勞動力商品的這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對貨幣轉化為資本具有決定性意義。資本家購買到這種特殊商品,才能獲得剩余價值。7、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資本是自行增殖的價值,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資本總是表現(xiàn)為一定的物,例如貨幣、機器設備、商品等,但這些物本身并不是資本,只有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這些物被用來從事以獲得剩余價值為目的的生產活動,也就是成為帶來剩余價值的手段時,它才成為資本。所以馬克思強調指出,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殼掩蓋下的一種社會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剝削關系。8、剩余價值的產生,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剩余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它是由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不能在流通領域中產生,因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等價交換只是價值形式的變換,不等價交換只是對既定的總價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產生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的產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只有在流通領域中商品生產者之間才能發(fā)生關系,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資本家不把貨幣投人流通,購買勞動力商品,剩余價值無法產生;凝結了勞動者剩余勞動的商品不在市場上銷售出去,剩余價值也不可能實現(xiàn)。9、資本的價值構成決定資本的技術構成。[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對任何資本家的資本,都可以從價值形態(tài)和實物形態(tài)兩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從實物形態(tài)上看,任何資本家的資本都是由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部分組成。而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比例是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這種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比例叫資本的技術構成。從價值形態(tài)上看,資本家的資本由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兩部分構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叫資本的價值構成。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資本的價值構成,而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能反映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且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資本有機構成。10、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把剩余價值看做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但這并不直接導致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是由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構成。只有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才轉化為生產價格。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不僅耗費的資本在發(fā)生作用,全部預付資本都在發(fā)揮作用,這樣剩余價值就表現(xiàn)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加額。當剩余價值被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加值時,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既然利潤是預付資本的增加值,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就成為資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競爭過程中,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資本家按預付資本的比例分配利潤。這樣,商品就不能按價值進行銷售,而必然按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的價格即生產價格出售,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梢姡a價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前提。11、資本創(chuàng)造利潤(利息)、土地產生地租、勞動獲得工資。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這是馬克思批判過的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提出的“三位一體”公式。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決定了社會各階級的收入采取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形式,而獲得這些收入的條件是勞動力的出賣、資本的占有和土地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各種收入的源泉都是工人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分配的實質是資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但這種分配關系在社會表面和資本家的意識形態(tài)中卻歪曲地表現(xiàn)為資本家獲得利潤是由資本提供了服務而應得的報酬;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是由于土地提供了服務而應得的報酬;工人獲得的工資是勞動這種服務的報酬。資本、土地、勞動這三種要素是三種收入的源泉,三種要素創(chuàng)造三種收入,誰也沒剝削誰;這就是混淆了使用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價值的創(chuàng)造,混淆了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價值的分配,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12、流動資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價值發(fā)生增殖的資本。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資本按周轉方式的不同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按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是兩種不同的劃分方法。投在勞動力上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了價值增殖,是可變資本。但就價值周轉方式來講,這部分資本也同投在勞動對象上的資本一樣,屬于流動資本。不能混淆這兩種不同劃分方法,把流動資本看做是在生產過程中其價值發(fā)生增殖的資本。13、資本循環(huán)和周轉所研究的問題是一樣的。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資本循環(huán)和資本周轉都是研究個別資本的運動,但是它們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資本循環(huán)側重研究個別資本經過的階段、采取的形式及資本循環(huán)保持連續(xù)性的條件;而資本周轉側重研究資本運動的速度及其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資本循環(huán)和資本周轉都是產業(yè)資本運動的形式。但是它們考察的角度不同。資本循環(huán)主要是從資本運動的連續(xù)性方面揭示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實現(xiàn)。而資本周轉則主要從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揭示有關價值增殖的問題。與此相適應,它們考察的目的也不同??疾熨Y本循環(huán),主要分析資本在運動中要經過的階段和要采取的職能形式,揭示資本循環(huán)必須具備的條件;而考察資本周轉,則要分析制約資本運動速度的因素,揭示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可見,資本循環(huán)和資本周轉研究的問題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14、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是以服務于資本主義制度和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內容的。

[答案要點]此觀點不正確。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是以服務于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利益為根本內容的,是資產階級進行政治統(tǒng)治的工具。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國家的統(tǒng)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在有這種形式的地方,資本就用這種方式表現(xiàn)它的力量,在有另一種形式的地方,資本又用另一種方式表現(xiàn)它的力量,但實質上政權總是操縱在資本手里,不管權力有沒有資格限制或其他限制,不管是不是民主共和國,反正都是一樣,而且共和國愈民主,資本主義的這種統(tǒng)治就愈厲害,愈無恥。15、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職能主要是進行社會管理。

[答案要點]此觀點錯誤。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職能主要是進行政治統(tǒng)治,在此基礎上兼有社會職能。資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職能即是資產階級作為統(tǒng)治階級,運用自己掌握的政府機構和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等國家機器,對被統(tǒng)治階級進行統(tǒng)治和控制,使社會生活保持在統(tǒng)治階級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內。為做到這一點,統(tǒng)治階級必須把國家政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對人民群眾進行階級統(tǒng)治。16、與奴隸制、封建制相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體現(xiàn)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一大進步。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資產階級利益的體現(xiàn),在經濟上要求自由競爭,等價交換,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這些特征與奴隸制、封建制相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體現(xiàn)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一大進步。資產階級的共和制、議會和普選制,所有這一切,從全世界社會發(fā)展來看,是一大進步。人類走到了資本主義,而只有資本主義,憑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壓迫的無產者階級有可能認清自己的地位,創(chuàng)立起自覺地領導群眾斗爭的社會主義政黨。沒有議會制度,沒有選舉制度,工人階級就不會有這樣的發(fā)展。(《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頁)但是,這種進步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剝削階級對人民群眾進行階級剝削和政治統(tǒng)治工具的性質,正如列寧所說,資產階級民主制和封建制度相比,改變了經濟奴役形式,為這種奴役做了特別漂亮的裝飾,但并沒有改變也不能改變這種奴役的實質。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民主制就是雇傭奴隸制。17、私有制原則是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第一個基本原則。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資本主義憲法是在幾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第一個原則是私有制原則,私有制原則是整個資本主義法律體系的支柱,“私有產權不可侵犯”是資本主義最神圣和資產階級最強烈要求的權利。正如列寧所說,以前一切憲法,以至最民主的共和憲法的精神和基本內容都歸結在所有制這一點上了。18、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是為資產階級專政服務的。[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本質上是資產階級進行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為資產階級專政服務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有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資本主義民主是金錢操縱下的民主,實際是資產階級精英統(tǒng)治下的民主;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是一種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統(tǒng)治的制度。19、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資產階級在取得革命勝利后,為了建立政治統(tǒng)治的需要,資產階級開始建構資產階級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觀念上層建筑,是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列寧說:“所有一切壓迫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都需要兩種社會職能:一種是劊子手的職能,另一種是牧師的職能?!薄澳翈煹氖姑前参勘粔浩日撸o他們描繪一幅在保存階級統(tǒng)治的條件下減少痛苦和犧牲的前景。”(《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8頁)20、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就和體現(xiàn)。

[答案要點]此觀點正確。對于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看。資本主義社會在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的精神成果,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在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以前,那些反映文藝復興時期和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理念,由于它們在反封建主義和宗教神學方面,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展,在促進資產階級國家建立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題

1、下列材料是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閱讀斯大林《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時的部分談話,反映了毛澤東對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關系的認識。

[材料1]“許多人避而不談商品和商業(yè)問題,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產主義似的。人民公社必須生產適宜于交換的社會主義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個人的工資?!?/p>

[材料2]“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lián)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lián)系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lián)系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

[材料3]“進入共產主義要有步驟。我們向兩方面擴大:一方面發(fā)展自給性的生產,一方面發(fā)展商品生產?,F(xiàn)在要利用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價值法則,作為有用的工具,為社會主義服務。”

請回答:

(1)毛澤東論商品生產的論述有什么意義?

(2)你認為社會主義階段發(fā)展商品生產會有什么作用?

(3)毛澤東的認識還有什么不足?

[答案要點]

(1)毛澤東對商品生產的認識的意義有:其一,他認為商品生產不是劃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標準,不是兩種社會主義的本質區(qū)別。商品生產既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也可以為資本主義服務。其二,社會主義可以發(fā)展商品生產,彌補自給性的生產的不足。其三,希望通過商品生產,通過生產力的發(fā)展提高每個人的工資。其四,初步認識到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

(2)商品生產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可以提高社會的物質產品的供應量??梢源龠M生產力的發(fā)展,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

(3)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認識是可貴的探索,還只是初步的,但后來沒有堅持這一正確思想,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忽略了社會主義經濟運行中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使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經歷了挫折。

2、以下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有關論述:

[材料1]“出于流動狀態(tài)的人類勞動力或人類勞動形成家合資,但本身不是價值。他在凝固的狀態(tài)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為價值?!?/p>

[材料2]“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為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p>

[材料3]“鐵會生銹,木會腐朽。紗不用來織或編,會成為廢棉?;騽趧颖仨氉プ∵@些東西,使它們由死復生,使它們從僅僅是可能的使用價值變?yōu)楝F(xiàn)實的和起作用的使用價值。它們被勞動的火焰籠罩著,被當作勞動自己的軀體,被賦予活力以在勞動過程中執(zhí)行與它們的概念和職務相適合的職能。”

請回答:

(1)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產要素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系是什么?

(3)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理論說明了什么?

[答案要點]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盡管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是商品生產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價值的源泉。

(2)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勞動不是財富的唯一源泉。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評“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的說法,贊同威廉·配第所講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觀點。它們認為,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是商品市場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它們和勞動結合生產出財富即使用價值。

(3)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理論揭示了價值創(chuàng)造與財富生產的區(qū)別:價值創(chuàng)造與抽象勞動相關聯(lián),財富生產與具體勞動相關聯(lián);前者反映的是經濟活動中的社會關系,后者反映的是經濟活動中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不能把價值創(chuàng)造與財富生產混為一談。

3、[材料1]資本既然存在,也就統(tǒng)治著全社會,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選舉制度都不會改變事情的實質。(參見《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38頁)

[材料2]“資產階級平時十分喜歡分權制,特別是喜歡代議制,但資本在工廠法典中卻通過私人立法獨斷地確立了對工人的專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5頁)

[材料3]“任何一種所謂人權都沒有超出利己主義的人,沒有超出作為市民社會的成員的人,即作為封閉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時脫離社會整體的個人的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頁)

請回答:

(1)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制、選舉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嗎?

(2)資本主義能夠真正實行分權制嗎?

(3)資本主義人權的實質是什么?

[答案要點]

(1)凡是存在著土地和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資本占統(tǒng)治地位的國家,不管怎樣民主,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資本家用來控制工人階級和貧苦農民的機器。至于普選權、立憲會議和議會,那不過是形式,不過是空頭支票,絲毫也不能改變事情的實質。(《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2)“財富”的無限權力在民主共和制度之下更可靠,是因為它不依賴政治機構的某些缺陷,不依賴資本主義的不好的政治外殼。民主共和制度是資本主義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所以資本一掌握(通過帕爾欽斯基、切爾諾夫、策烈鐵里之流)這個最好的外殼,就能十分鞏固十分可靠地確立自己的權力,以致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無論人員、無論機構、無論政黨的任何更換,都不會使這個權力動搖。(《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頁)

(3)在資產階級的各種權利中,“人絕不是類存在物,相反地,類生活本身即社會卻是個人的外部局限,卻是他們原有的獨立性的限制。把人和社會連接起來的唯一紐帶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對他們財產和利己主義個人的保護?!?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頁)

4、[材料1]某企業(yè)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別工資,使勞動者收入差距擴大。

[材料2]一些企業(yè)在競爭中落敗,為了解決困難企業(yè)職工和低收人職工的生活問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濟措施,并積極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請回答:

(1)運用有關原理,分別說明材料1、2的合理性。材料1和材料2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哲學觀點?

(2)兩類做法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對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學派別的特征作簡要概括和分析。

[答案要點]

(1)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它要求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完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以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在生產力中,勞動者是決定性的因素;為了使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充分施展出來,企業(yè)必須將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與其勞動業(yè)績相掛鉤,以鼓勵多勞多得。

(2)價值規(guī)律對經濟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消極的影響。例如,在競爭中造成商品生產者優(yōu)勝劣汰,造成分化,在整個社會范圍內產生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為此在充分發(fā)揮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同時,政府必須采取措施,把價值規(guī)律的消極作用降低到最小。政府對困難、破產企業(yè)的職工,實施救濟、發(fā)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具體表現(xiàn)。

(3)企業(yè)追求效率和政府維護公平的做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其一,我們建立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要求效率,社會主義強調公平。所以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二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其二,效率與公平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效率是實現(xiàn)公平的物質基礎,公平的最終實現(xiàn)要以效率的較大提高為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條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形成和諧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能夠有效地調動各方面的生產經營積極性,促進效率的提高。

5、以下是我國冶金企業(yè)的改革經驗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I]1990年,邯鋼與其他鋼鐵企業(yè)一樣,面臨內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場疲軟的雙重壓力,經濟效益大面積滑坡。當時生產的28個品種有26個虧損,總廠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狀況,然而各分廠報表中所有產品卻都顯示出盈利,個人獎金照發(fā),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造成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廠內核算用的“計劃價格”嚴重背離市場,廠內核算反映不出產品實際成本和企業(yè)真實效率。邯鋼從1991年開始推行了以“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為核心的企業(yè)內部改革。用產品的市場售價減去目標利潤,按廠內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標成本等項指標真實地反映市場的需求變化。(摘自《經濟日報)1995年1月25日)

邯鋼由于緊緊抓住了單位產品勞動時間的節(jié)約,是它們的產品成本連年下降。按同口徑計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潤同樣連年增長。(摘自《當代經濟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邯鋼針對產品的不同情況,對原來虧損但有市場的產品做到不賠錢或微利,原來盈利的產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對成本降不下來的產品停止生產。(摘自《經濟日報》1995年1月25日)

從1991年到1997年,邯鋼共投資40多億元進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項均比別的企業(yè)少投入30%--50%的資金,但效益卻多產出50%以上……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對高品質鋼材的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改變目前只能生產普通建筑鋼材局面,形成以板材為主,建筑用鋼材為輔的產品結構。(摘自《嘹~))1999年第6期)

[材料3]通過學習邯鋼、邢鋼(邢臺鋼鐵公司),人學精了,學得有了市場觀念了……嚴格抓管理,噸鋼成本下降,產值和銷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總成本卻比去年下降了5、9%。(摘自《經濟日報》1996年12月12日)

濟鋼(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是在學邯鋼過程中,從冶金行業(yè)涌現(xiàn)出來的又一個典型。濟鋼學習邯鋼既掌握了邯鋼經驗的實質,同時又在具體方法上加以創(chuàng)新。其不僅依據(jù)市場情況和目標利潤倒推出成本計劃,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響成本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上,根據(jù)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同行業(yè)前三名和本企業(yè)歷史最好水平的原則,正算成本,然后比較修正,確定出科學的成本計劃再進行層層分解、層層考核。從1993年到1998年濟鋼在提取設備折舊率為11、28%,比全行業(yè)平均水平幾乎高出1倍的前提下,實現(xiàn)利潤卻由1、48億元提高到1、8億元,增幅達21、6%。

請回答:

(1)從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出發(fā),結合材料l說明“邯鋼”主要改革舉措的科學依據(jù)。

(2)結合材料2分析邯鋼經營的成功所在。

(3)結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談談推廣邯鋼經驗的意義。

[答案要點]

(1)邯鋼在內部管理改革中,改變過去嚴重背離市場的做法,采取“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方法,遵循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要求;尊重市場,努力使本企業(yè)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邯鋼經營的成功在于:注重適應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注重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業(yè)的改革經驗的效果表明,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必須樹立市場觀念,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改進技術,節(jié)約生產資料成本,提高活勞動的生產效率,努力減少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這些都具有普遍意義。推廣邯鋼經驗,使廣大企業(yè)普遍減少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同量的社會總勞動生產更多的產品,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

6、[材料]吉林省遼源煤礦在日偽時期“萬人坑”里,發(fā)現(xiàn)死難礦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張欠債工票,上面記載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資32、34元。據(jù)資料記載,當時公認每日產煤1、88噸,每噸煤市價22、65元,每噸煤的生產費用(包括支付工資在內)14、90元。

請計算:

(1)資本家一個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剩余價值有多少?

(2)剩余價值率為百分之多少?

[答案要點]

先求工人生產一噸煤可以為資本家?guī)淼氖S鄡r值量。

因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費用和剩余價值兩國部分構成的,即w=k+m

所以,剩余價值量的計算方法是:m=w—k

每月的剩余價值量=(22、65元一14、9元)×1、88元×30:7、75×1、88×30=437、10元

再求剩余價值率:m’=m/v=437、10元/32、24元×100%=1351、58%

(1)資本家一個月從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為437、10元;(2)剩余價值率為1351、58%o

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