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新”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與教學實踐_第1頁
“雙新”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與教學實踐_第2頁
“雙新”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與教學實踐_第3頁
“雙新”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與教學實踐_第4頁
“雙新”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與教學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雙新”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與教學實踐“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亮點,也是教學實踐的難點??缃缛诤?、協(xié)同創(chuàng)新是培養(yǎng)高階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路徑,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近年來,筆者順應課程改革趨勢,打破學科壁壘,開展“數(shù)學+”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探尋核心素養(yǎng)語境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和實踐路徑。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邏輯理路“跨學科”的實質是打破學科已有界限,對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和情境化設計,進行跨界教學與應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應用、批判思維、問題解決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綜合化。“主題學習”則明確了跨學科學習的設計與組織方式是主題或專題式的,而非知識邏輯性的、系統(tǒng)結構式的。每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都是一個線性模型,各個學科的思維模型在人的大腦里縱橫交錯,跨學科學習的本質就是找到這些線性模型的聯(lián)結點,使之產生網絡效應,實現(xiàn)各種信息的自由流通,從而讓學習者能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提出創(chuàng)造性解決方案。

(一)從獨立到關聯(lián)——體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整體性每一門學科的學習本質上都是賦予學習者一種觀察現(xiàn)實世界的向度和支架。傳統(tǒng)的分科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科的專業(yè)性具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其整體把握和理解知識體系,容易割裂學生與真實世界的聯(lián)系。因為現(xiàn)實世界是立體的、多維的、復雜的,在解決具體問題時,需要多學科知識和思想方法的支撐。譬如,像購買高鐵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綜合考慮時間、路線、價格等因素。特別是在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世界整體化和綜合化的特征,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成為培養(yǎng)未來高素質人才的支點。跨學科主題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助其學會向度轉換,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世界的整體把握和系統(tǒng)思考。(二)從學習到應用——回歸學科價值的本體性跨學科主題學習在教學層面的意義在于能夠破解“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兩張皮的問題。以數(shù)學為例,數(shù)學發(fā)展到今天,其應用的廣泛性日益凸顯,這是數(shù)學的本體性價值所在。雖然數(shù)學是抽象的,但現(xiàn)實世界終究是它的本源,數(shù)學發(fā)展的終極目標一定是回歸現(xiàn)實世界,并賦予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同時,數(shù)學的基礎工具性也說明,數(shù)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數(shù)學與物理、化學、語文等學科融合應用的推動下,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運而生,促使人類快速步入信息時代。由此可見,數(shù)學與其他學科的跨界融合,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三)從被動到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跨學科主題學習在內容選擇上體現(xiàn)為“跨學科”,在組織形式上體現(xiàn)為“主題式”,在學習方式上體現(xiàn)為“協(xié)作式”,在成果呈現(xiàn)上體現(xiàn)為“展示式”。其一方面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教育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另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像數(shù)學家一樣做測量,像科學家一樣做探究,像工程師一樣做設計……從而實現(xiàn)學科教學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讓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落地生根。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樣態(tài)《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學科與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庇纱丝梢?,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學科知識簡單的拼湊,其精髓在于多學科知識、思想和方法的整合,在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融知識學習于主題活動,積累豐厚體驗在分科教學模式下,因為有明確的知識目標,教師容易按照過去的經驗,將重心放在落實知識上,采用“講授—練習”的思路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主題活動教學可以聚焦學科學習的某一重點或難點,整合跨學科資源,多科集中發(fā)力,使學生積累豐厚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小學數(shù)學中“常見的量”,新課標將其從“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移到“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也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以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千米”為例,學生在生活中缺少直接接觸較大計量單位的機會,而建立上述觀念的過程通常要依賴于間接的感知,光靠數(shù)學課“紙上談兵”是不行的。于是,筆者嘗試將數(shù)學、語文、體育、道德與法治、信息科技五門學科進行融合,開展跨學科學習(表1)。通過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學生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更得心應手。如作業(yè)中有這樣一道題:明長城長8851()。我們將實驗班(進行跨學科學習的班級)與對照班(沒有進行跨學科學習的班級)進行對比分析,數(shù)據如表2所示。沒有實施跨學科學習的班級有89人填“米”,通過訪談得知,他們大多是受到了“8851”這個數(shù)字的影響,認為這么大的數(shù),肯定用“米”作單位。但是,經過跨學科學習的學生,他們有的這樣推想:從家到學校是2千米,如果明長城8851米(8千米多),就是從家到學校的4倍長,這個距離太短了。還有的這樣推想:從家鄉(xiāng)到南京是350千米,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綿延大半個中國,何其雄偉壯觀,肯定不可能只有8851米(8千米多)??梢娍鐚W科學習為學生解決問題積累了可靠經驗。本案例以“認識千米”為主題,將數(shù)學、語文、體育、道德與法治、信息科技有機融合。數(shù)學聚焦量感的理解體會,語文讓學生學會了千米的語言運用,信息科技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獲取信息的途徑,體育直接積累關于1千米的經驗,道德與法治則讓學生了解到千米的實際運用。此外,本案例的設計不僅僅限于“千米”的學習,還拓展與豐富了有關長度的知識,并教會學生感受如何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筆者還設計了“擴展學習”板塊,展示了從古代的竹竿、準繩、規(guī)矩,到生活中常見的尺(三角尺、卷尺等),再到高科技尺(螺旋測微器、激光尺等),學生增長見識的同時,也進一步積累了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的經驗。(二)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形成深刻理解張華教授認為,作為特殊課程形態(tài)的“跨學科學習”,可以超越學科本身的邏輯體系,圍繞一個或幾個中心主題或問題,融合幾門學科的內容,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探究,形成主題觀照下的深刻理解,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shù)染C合品質。以育人主題“長征精神”為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七律·長征》《豐碑》等篇目,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紅軍不怕遠征難”章節(jié),音樂課要教學《長征組歌》,雖然不同學科的教學角度不同,教學方式和目標側重點也不同,但都是圍繞“長征精神”展開學習的。那么,圍繞“長征精神”這一主題,數(shù)學學科可以如何設計教學呢?數(shù)學特級教師李培芳設計的《“數(shù)”說長征》就是典型的案例。教師用加法和除法對比長征12500千米和參考量的關系(相當于長城和長江的長度和,小明每天跑5千米約7年,馬拉松跑300余次,地球赤道約3圈),感受長征的路程之長;通過推理想象(10萬人相當于100個會場的人數(shù),100個學校的人數(shù),25000個家庭),感受在長征中犧牲人數(shù)之多;再通過除一除的方法找關聯(lián)(每千米犧牲8人,每走125米就犧牲1人,每天犧牲272人,平均大約5分鐘就有一名戰(zhàn)士犧牲),感受長征精神的偉大。這樣的一節(jié)課,用數(shù)學的知識、方法和思維讓學生理性地、深刻地感受了長征精神,給學生帶來心靈的觸動,實現(xiàn)了數(shù)學育人。這樣的課不是簡單地借著生活來教數(shù)學,而是用數(shù)學來理性地、深刻地品生活。這樣的轉變是從數(shù)學傳統(tǒng)課堂向主題活動和項目化學習邁進的重要一步,是推動我們更加深入思考和實踐的必要前提。在“長征精神”這個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中(圖1),學生要深刻領悟“長征精神”,需要把握《七律·長征》這首詩的內涵與意境,需要對長征的原因、路線和過程中的典型事件有所了解,需要通過數(shù)據來真實體會長征途中的艱辛和悲壯。將這四門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重復的刪減,交叉的合并,割裂的打通,學生的體驗更加豐富,理解更加深刻,更能夠全方位理解長征精神,實現(xiàn)綜合育人目標。(三)開展項目式學習,助力問題解決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理解力,助其形成系統(tǒng)思維,而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毫無疑問是發(fā)展跨學科理解力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制定疫情下學校的出操方案,就是一個基于真實背景、真實需求產生的問題。由于“1米距”的防疫要求,學校操場不夠用了,學生只能采用單雙班交替的方式隔天輪流去戶外做操。在此背景下,驅動任務產生了?!爸贫ㄒ咔橄聦W校的出操方案”這一項目安排在六年級,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提出問題,明確任務針對單雙班輪流到戶外做操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室內做操有很多不便,能否設計一套新的方案,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又能讓全體同學都出來做操,讓大家到操場上、陽光下呼吸新鮮空氣,快樂運動。第二階段:前期研討,規(guī)劃方案項目化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較強,需要多學科教師協(xié)同教學,統(tǒng)籌設計與實施。研討階段,確定了由六年級數(shù)學教師及學校的體育教師、信息教師組建導師團隊;每個班級內部分成若干項目小組,選出組長。研討階段還明確了兩個問題:1.設計的方案中需要收集哪些數(shù)據?2.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獲得這些數(shù)據?第三階段:測量數(shù)據,繪制圖形(圖2)本階段,學生綜合運用圖形位置、測量、比例和數(shù)據收集等知識,通過設計、測量、繪制,最終完成做操場地分布圖。這個過程有助于學生感悟現(xiàn)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與數(shù)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數(shù)學的方法予以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發(fā)展其實踐能力。第四階段:交流評價,反思完善新課標強調主題活動過程中的反思,該階段的交流要把握幾點:1.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圖片、文字、ppt等形式展示交流本組的思考。2.說說本小組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有哪些收獲和不足,還有哪些解決不了的問題。3.根據其他小組的匯報,進一步修改完善本組方案。4.在六年級組織“方案評價點贊”活動,獲贊最多的方案報給學校。本案例是一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長程案例,包含6個課內學時和若干個課間學時。第1-2學時,完成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即明確任務,規(guī)劃方案;第3-4學時,完成第三階段任務,測量數(shù)據,繪制圖形;第5-6學時,完成第四階段任務,交流評價,反思完善。課間學時屬于機動學時,主要是為了補測數(shù)據,彌補各小組進度的不一致。在這個以“制定疫情下學校的出操方案”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的案例中(圖3),學生遇到的問題是真實的、復雜的,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這就激發(fā)了他們主動參與的意愿;多學科教師協(xié)同教學,統(tǒng)籌設計,為學習的順利推進提供指導與保障??此坪唵蔚姆桨?,其設計需要注意諸多的細節(jié):實地測量時選用什么工具,如何確定合適的比例尺畫到圖上,各班級的出操區(qū)域需要考慮樓層分布和進退場的順序,小組成員意見不統(tǒng)一怎么辦,等等。當學生調動所學的知識和經驗解決了種種問題和困難,這就是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策略在分科設置課程的現(xiàn)實背景下,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實事求是、積極穩(wěn)妥的一種課程綜合化、實踐化策略。然而,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新話題,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容易出現(xiàn)目標不清、主體不明、內容混亂拼湊等問題,需要教師審慎思考、穩(wěn)妥推進。在實施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跨而有“聯(lián)”——找準“聯(lián)結點”

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為跨而跨,要跨而有“聯(lián)”。只有學習內容之間真正存在某種意義關聯(lián),學習者才會產生積極的學習心向,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進行以“春”為主題的學習,語文課上學習“春”的古詩,音樂課教學生演唱“春”的歌曲,科學教師則教學生認識春天的花草樹木……各個學科都從自身角度對“春”進行了解釋、說明,但如果各個部分仍是獨立的個體,學科之間沒有形成互相借鑒、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關系,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學科學習??鐚W科主題學習要產生的不是物理反應,而是化學反應。因此,在確定主題和選擇內容時,既要發(fā)揮每位教師的專長,更要各科教師通力合作、系統(tǒng)梳理,從中發(fā)現(xiàn)共有的概念或相關聯(lián)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歸納提煉出學習主題,使跨學科主題學習在課程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起到延展課堂深度之效。(二)跨而有“度”——排除“干擾點”

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不能想跨就跨,要跨而有“度”。第一,學習內容的難度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瞄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一般是將同一年級的不同學科進行整合,不提倡跨年級甚至跨學段進行整合。第二,學習精力的分配上,課程方案規(guī)定“不低于10%的時間用于跨學科學習”,建議90%的時間還是要扎扎實實用于現(xiàn)行的分科學習,讓學生保持知識獲取和能力發(fā)展的平衡。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推進“雙減”的背景下,跨學科的探索還要從學科教學實際和學生需要出發(fā),力求主次分明、目標適當,避免貪多求全,真正使學生受益而非受累。(三)跨而有“核”——建立“支撐點”

實施跨學科學習,離不開學科的“跨界”,但“跨界”不等于“無界”,更不能是學科特色的消解??鐚W科是“基于學科而又超越學科,在扎實學科教學的基礎上主動跨界,立足某一學科去實現(xiàn)跨越”,這樣做“既可引導學科教學的縱深發(fā)展,又可引導學科教學擴展視野”。因此,跨學科學習,它不是泛泛的“通識教育”,也不是“去學科”的實踐活動,更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學科思維、深刻理解為代價,恰恰相反,跨學科學習是幫助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形成深刻理解、增強課程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策略。因此,跨學科學習要堅持學科為“核”,首先還是要促進學生對本學科課程的理解,以達成本學科不可替代的育人目標。(四)跨而有“評”——尋找“生長點”

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