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發(fā)散-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蘇發(fā)散-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蘇發(fā)散-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蘇發(fā)散-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蘇發(fā)散-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84蘇發(fā)散_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蘇發(fā)散_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61.1. 組成: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61.2. 功效:小兒感冒;傷寒傷風,咳嗽流涕。 361.3. 來源:《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 36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62. 相似度83%:平胃丸 362.1. 組成:陳皮9兩,厚樸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5錢,蒼術9兩。 362.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62.3. 加:山楂肉 362.4. 減:蘇葉 362.5. 功效:頭痛發(fā)熱惡寒,傷食惡心,泄瀉,瘧疾。 362.6. 來源:《同壽錄》卷一。 363. 相似度71%:加味平胃散 363.1. 組成:陳皮、厚樸、蒼術、甘草、草果、枳殼、神曲。 363.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63.3. 加:草果、神曲 363.4. 減:蘇葉 363.5. 功效:孕婦胞阻,傷食停滯,心胃作痛者。 363.6. 來源:《金鑒》卷四十六。 374. 相似度71%:木香順氣湯 374.1. 組成:木香3錢,香附3錢,蒼術3錢,厚樸3錢,陳皮2錢,甘草1錢5分,枳殼3錢。 374.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74.3. 加:木香、香附 374.4. 減:蘇葉 374.5. 功效:跌撲傷氣,氣郁不舒。 374.6. 來源:《外傷科學》。 375. 相似度67%:平胃六一散 375.1. 組成:蒼術、厚樸、陳皮、甘草、滑石。 375.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75.3. 加:滑石 375.4. 減:蘇葉、枳殼 375.5. 功效:外感中暑泄瀉,胸次不舒。 375.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376. 相似度67%:神術散 376.1. 組成:陳皮2錢,蒼術1錢,厚樸1錢,甘草1錢5分,藿香1錢5分,石菖蒲1錢5分。 376.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86.3. 加:藿香、石菖蒲 386.4. 減:蘇葉、枳殼 386.5. 功效:山嵐瘴氣,四時瘟疫,頭痛項強,憎寒壯熱,身痛者。 386.6. 來源:《醫(yī)學正傳》卷二引羅太無方。 387. 相似度67%:神術散 387.1. 組成:蒼術(陳士炒)2斤,陳皮2斤,厚樸(姜汁炒)2斤,甘草(炙)12兩,藿香8兩,砂仁4兩。 387.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87.3. 加:藿香、砂仁 387.4. 減:蘇葉、枳殼 387.5. 功效:時行不正之氣,發(fā)熱頭痛,傷食停飲,胸滿腹痛,嘔吐瀉利,鬼瘧尸注,中食、中惡。 387.6. 來源:《醫(yī)學心悟》卷三。 388. 相似度67%:神術煮散 388.1. 組成:甘草2兩,蒼術4兩,厚樸4兩,石菖蒲2兩,藿香半兩,陳皮半斤(一方無菖蒲,有香附)。 388.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88.3. 加:石菖蒲、藿香 388.4. 減:蘇葉、枳殼 398.5. 功效:山嵐瘴氣。 398.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jīng)》。 399. 相似度67%:神效丸 399.1. 組成:皂礬8兩(加面1斤,和作餅,入火內(nèi)煨焦為度),蒼術(米泔浸)6兩,厚樸(姜汁炒)6兩,陳皮6兩,甘草6兩,川椒10兩(去目及閉口者)。 399.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99.3. 加:皂礬、川椒 399.4. 減:蘇葉、枳殼 399.5. 功效:男婦大小黃病。 399.6. 來源:《玉案》卷三。 3910. 相似度67%:小棗丸 3910.1. 組成:厚樸4兩,蒼術8兩,陳皮4兩,甘草2兩,綠礬4兩(透明者,以黃米粉4合同炒干)。 3910.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3910.3. 加:綠礬 3910.4. 減:蘇葉、枳殼 3910.5. 功效:大人、小兒黃疸。 3910.6. 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3911. 相似度67%:加減平胃散 4011.1. 組成:蒼術8兩,厚樸5兩,陳皮5兩,甘草3兩,人參5兩,茯苓5兩。 4011.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011.3. 加:人參、茯苓 4011.4. 減:蘇葉、枳殼 4011.5. 功效:脾胃不和。 4011.6. 來源:《衛(wèi)生寶鑒》卷五。 4012. 相似度67%:草果平胃散 4012.1. 組成:蒼術(去皮,米汁浸2日)5兩,厚樸(去皮,姜制,炒香)3兩2錢,陳皮(去白)3兩2錢,甘草(炒)30兩,草果。 4012.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012.3. 加:草果 4012.4. 減:蘇葉、枳殼 4012.5. 功效:脾胃不和,不進飲食,寒熱瘧疾。 4012.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引《醫(yī)方大成》。 4013. 相似度67%:生氣養(yǎng)胃丸 4013.1. 組成: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013.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113.3. 加:大附子、白茯苓 4113.4. 減:蘇葉、枳殼 4113.5. 功效:脾虛冷涎,翻胃,藥食不納者。 4113.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4114. 相似度67%:家秘瀉黃散 4114.1. 組成:蒼術、厚樸、廣皮、甘草、枳殼、川黃連。 4114.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114.3. 加:廣皮、川黃連 4114.4. 減:蘇葉、陳皮 4114.5. 功效:濕熱腹脹。面目黃腫,小便赤澀,大便黃糜,日晡潮熱,煩渴口苦者。 4114.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三。 4115. 相似度67%:柴葛平胃散 4115.1. 組成:蒼術、厚樸、陳皮、甘草、柴胡、干葛。 4115.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115.3. 加:柴胡、干葛 4115.4. 減:蘇葉、枳殼 4115.5. 功效:濕熱瘧,右脈弦長,嘔逆胸滿。 4115.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4216. 相似度67%:加味香蘇散 4216.1. 組成:蒼術2錢,香附2錢,陳皮2錢,川楝肉2錢,甘草5分,蘇葉1錢半。 4216.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216.3. 加:香附、川楝肉 4216.4. 減:厚樸、枳殼 4216.5. 功效:小腸氣,腎核脹痛。 4216.6. 來源:《保命歌括》卷十六。 4217. 相似度67%:藿香正氣散 4217.1. 組成:藿香葉、厚樸(制)、半夏(制)、甘草(炙)、蒼術(米泔浸1宿,炒)、陳皮各等分。 4217.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217.3. 加:藿香葉、半夏 4217.4. 減:蘇葉、枳殼 4217.5. 功效:傷寒發(fā)嘔。 4217.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六八。 4218. 相似度67%:術苓散 4218.1. 組成:木香、厚樸、甘草、川連、蒼術、陳皮。 4218.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218.3. 加:木香、川連 4318.4. 減:蘇葉、枳殼 4318.5. 功效:胎前產(chǎn)后泄瀉。 4318.6. 來源:《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4319. 相似度67%:黃連平胃散 4319.1. 組成:黃連5錢,陳皮3錢,厚樸(姜炒)3錢,甘草(生)2錢,蒼術(炒)1兩。 4319.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319.3. 加:黃連 4319.4. 減:蘇葉、枳殼 4319.5. 功效:臍癰潰后,腸胃濕熱積久,臍中不痛、不腫,甚癢,時津黃水。 4319.6. 來源:《金鑒》卷六十七。 4320. 相似度67%:金不換正氣散 4320.1. 組成:厚樸(去皮,姜制)1錢,藿香1錢,半夏(姜制)1錢,蒼術(米泔浸)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炙)5分。 4320.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320.3. 加:藿香、半夏 4320.4. 減:蘇葉、枳殼 4320.5. 功效: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發(fā)寒熱。四時傷寒,瘟疫,時氣,頭痛壯熱,腰背拘急,山嵐瘴氣,寒熱交征,霍亂吐瀉,臟腑虛寒,下痢赤白,及出遠方不服水土者。 4420.6. 來源:《外科理例》。 4421. 相似度67%:對金飲子 4421.1. 組成:厚樸(去皮、姜汁炙)2兩,蒼術(米泔浸1宿)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炒令黃色)半斤。 4421.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421.3. 減:蘇葉、枳殼 4421.4. 功效:四時傷寒,及五勞七傷,耳鳴眼昏,夢泄盜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婦人宮臟久冷,月水不調(diào)。寒熱瘧疾,愈后調(diào)理脾胃。 4421.5. 來源:《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4422. 相似度67%:進食平胃丸 4422.1.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2兩半,甘草(炙)1兩半,蒼術(米泔水浸2日,刮去皮)4兩,陳皮(去白)2兩半,人參1兩,茯苓1兩。 4422.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422.3. 加:人參、茯苓 4422.4. 減:蘇葉、枳殼 4422.5. 功效: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 4422.6. 來源:《博濟》卷二。 4423. 相似度67%:黃連枳殼湯 4523.1. 組成:黃連、枳殼、厚樸、陳皮、甘草、木通。 4523.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523.3. 加:黃連、木通 4523.4. 減:蘇葉、蒼術 4523.5. 功效:積熱泄瀉,發(fā)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時瀉,右脈數(shù)大。 4523.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4524. 相似度67%:大貫眾平胃散 4524.1. 組成:貫眾、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各等分。 4524.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524.3. 加:貫眾 4524.4. 減:蘇葉、枳殼 4524.5. 功效:婦人陰中生蟲,痛癢不定。 4524.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4525. 相似度67%:荊防平胃散 4525.1. 組成:荊芥、防風、蒼術、厚樸、陳皮、甘草。 4525.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525.3. 加:荊芥、防風 4525.4. 減:蘇葉、枳殼 4625.5. 功效:外感痿癥。陽明經(jīng)上部風濕,上肢癱瘓,痿弱不能舉動,關節(jié)重痛,熱氣甚,脈浮數(shù)者。及風氣霍亂,內(nèi)兼食滯者。 4625.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三。 4626. 相似度67%:藿香散 4626.1. 組成:陳皮、藿香葉、厚樸(姜制)、枳殼(去瓤)、甘草各等分。 4626.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626.3. 加:藿香葉 4626.4. 減:蘇葉、蒼術 4626.5. 功效:小兒臟腑不調(diào)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凍如雞子清,兼暴瀉如水,其證肚痛,微熱,面唇黃白。 4626.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4627. 相似度67%:大黃枳殼丸 4627.1. 組成:大黃、枳殼、厚樸、陳皮、甘草、木通。 4627.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627.3. 加:大黃、木通 4627.4. 減:蘇葉、蒼術 4627.5. 功效:積熱泄瀉,發(fā)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腹痛,欲便而不得便。 4627.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4728. 相似度67%:藿香安胃散 4728.1. 組成:藿香葉1兩,半夏2兩(湯洗7次,焙干),陳皮2兩(去白),厚樸1兩(去粗皮、生姜汁制),蒼術3兩(米泔浸1宿,焙干),甘草2兩(炙)。 4728.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728.3. 加:藿香葉、半夏 4728.4. 減:蘇葉、枳殼 4728.5. 功效:小兒感寒吐瀉。 4728.6. 來源:《御藥院方》卷四。 4729. 相似度67%:萬補丸 4729.1. 組成:蒼術8兩,厚樸5兩(去皮),陳皮5兩,甘草3兩,小茴(略炒)3兩。 4729.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729.3. 加:小茴 4729.4. 減:蘇葉、枳殼 4729.5. 功效:脾胃不和,溏泄晨泄,一切脾氣不足;男子遺精,女人赤白帶下。 4729.6.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 4730. 相似度67%:黃病神丹 4730.1. 組成:皂礬8兩(面1斤,和作餅,入火內(nèi)煨焦為度),蒼術6兩(米泔浸炒),厚樸6兩(去皮,姜汁炒),陳皮6兩,甘草6兩,川椒(去閉口并椒目)10兩。 4830.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830.3. 加:皂礬、川椒 4830.4. 減:蘇葉、枳殼 4830.5. 功效:黃疸。 4830.6. 來源:年氏《集驗良方》卷四。 4831. 相似度67%:加味平胃散 4831.1. 組成:蒼術4錢,厚樸3錢,陳皮3錢,草果2錢,檳榔2錢,甘草1錢。 4831.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831.3. 加:草果、檳榔 4831.4. 減:蘇葉、枳殼 4831.5. 功效:瘴瘧。寒熱作而指甲青黑者。 4831.6. 來源:《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4832. 相似度67%:加減平胃散 4832.1. 組成:甘草(銼,炒)2兩,厚樸(去粗皮,姜制炒香)3兩2錢,陳皮(去白)3兩2錢,蒼術(去粗皮,米泔浸)5兩。 4832.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832.3. 減:蘇葉、枳殼 4932.4. 功效: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氣短,嘔噦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或發(fā)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 4932.5. 來源:《脾胃論》卷下。 4933. 相似度67%:加味綠礬丸 4933.1. 組成:皂礬8兩(用面1斤和作餅,入皂礬在內(nèi),火煨焦為度),蒼術(米泔水浸,炒)8分,厚樸(姜汁炒)8分,陳皮8分,甘草8分,川椒10兩(去目,炒去汗)。 4933.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933.3. 加:皂礬、川椒 4933.4. 減:蘇葉、枳殼 4933.5. 功效:黃病。 4933.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二。 4934. 相似度67%:平胃加桂枝生姜湯 4934.1. 組成:蒼術、厚樸、陳皮、桂枝、生姜各等分,甘草減半。 4934.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934.3. 加:桂枝、生姜 4934.4. 減:蘇葉、枳殼 4934.5. 功效:產(chǎn)后煩悶嘔惡,腹?jié)M腹痛者,名為沖胃。 4934.6. 來源:《產(chǎn)科發(fā)蒙》卷三。 5035. 相似度67%:平胃散 5035.1.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凈)2兩半,甘草(炙)1兩半,蒼術(米泔水浸2日,刮去皮)4兩,陳皮(去白)2兩半,人參1兩,茯苓1兩。 5035.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035.3. 加:人參、茯苓 5035.4. 減:蘇葉、枳殼 5035.5. 功效: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墮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或發(fā)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 5035.6. 來源:《博濟》卷二。 5036. 相似度67%:平胃散 5036.1. 組成:蒼術(炒)、陳皮、厚樸(姜炒)、甘草(炙)、麥芽(炒)、砂仁(研)。 5036.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036.3. 加:麥芽、砂仁 5036.4. 減:蘇葉、枳殼 5036.5. 功效:小兒傷乳,吐哯,口熱唇干,夜臥不寧,手足心熱。 5036.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一。 5037. 相似度67%:平胃香連丸 5037.1. 組成:陳皮2兩,甘草2兩,厚樸(姜汁炒)2兩,木香4兩,蒼術(米泔浸)2兩,川連8兩(分四制:甘草煎水、吳萸煎水、京酒、米醋各拌川連2兩,曬干)。 5137.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137.3. 加:木香、川連 5137.4. 減:蘇葉、枳殼 5137.5. 功效:水瀉,痢疾。 5137.6. 來源:《外科集腋》卷八。 5138. 相似度67%:枳殼湯 5138.1. 組成:枳殼、陳皮、厚樸、大腹皮、甘草。 5138.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138.3. 加:大腹皮 5138.4. 減:蘇葉、蒼術 5138.5. 功效:痘疹誤服參、耆,喘急腹脹。 5138.6. 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5139. 相似度67%:厚樸散 5139.1. 組成:厚樸(去皮,以姜汁涂炙令香)1兩,蒼術1兩,陳皮(去白)1兩,干姜3分,甘草半兩。 5139.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139.3. 加:干姜 5239.4. 減:蘇葉、枳殼 5239.5. 功效:小兒外傷風冷。小兒冷痢,便下青白,或如凝脂,或下瘀黑。 5239.6. 來源:《博濟》卷四。 5240. 相似度67%:平胃散 5240.1. 組成:蒼術(漂)、陳皮、厚樸(姜水炒)、甘草各等分,香附(酒炒)2兩,青皮(醋炒)2錢。 5240.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240.3. 加:香附、青皮 5240.4. 減:蘇葉、枳殼 5240.5. 功效:胃脘氣痛飽脹。 5240.6. 來源:《一盤珠》卷二。 5241. 相似度67%:枳樸平胃散 5241.1. 組成:枳實、厚樸、蒼術、陳皮、甘草。 5241.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241.3. 加:枳實 5241.4. 減:蘇葉、枳殼 5241.5. 功效:食氣霍亂,病在中,胸前飽悶,脹痛噯氣,吐瀉交作,嘔出食物,瀉下酸餿,脈滑大,或沉實。 5241.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5342. 相似度67%:治黃神丹 5342.1. 組成:皂礬8兩(面1斤,和作餅,入火煨焦為度),厚樸(去皮,姜汁炒)6兩,陳皮6兩,蒼術(米泔浸)6兩,甘草6兩,川椒(去閉口并椒目)10兩。 5342.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342.3. 加:皂礬、川椒 5342.4. 減:蘇葉、枳殼 5342.5. 功效:黃疸。 5342.6. 來源:《仙拈集》卷一。 5343. 相似度67%:平胃散 5343.1. 組成: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白術、防風。 5343.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343.3. 加:白術、防風 5343.4. 減:蘇葉、枳殼 5343.5. 功效:濕盛體重,或瀉,多寐。 5343.6. 來源:《嵩崖尊生》卷八。 5344. 相似度67%:中和湯 5344.1. 組成:蒼術1斤(米泔浸),川烏(炮)4兩,厚樸(姜制)4兩,陳皮4兩,甘草4兩,草果2兩。 5344.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444.3. 加:川烏、草果 5444.4. 減:蘇葉、枳殼 5444.5. 功效:傷寒溫疫,頭目昏痛,發(fā)熱,鼻流清涕。服此不至傳染。 5444.6. 來源:《扁鵲心書_神方》。 5445. 相似度67%:紫霞丹 5445.1. 組成:蒼術半斤(米泔浸1宿),厚樸5兩(姜制),陳皮5兩,甘草3兩(炙),香附子4兩(米泔浸)。 5445.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445.3. 加:香附子 5445.4. 減:蘇葉、枳殼 5445.5.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二。 5446. 相似度67%:半夏平胃散 5446.1. 組成:半夏2兩(湯浸洗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姜制),陳皮6兩(去瓤,焙干),甘草2兩(炙焦黃),蒼術6兩(米泔浸一伏時,去皮,切,焙干)。 5446.2. 原方對照: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5446.3. 加:半夏 5446.4. 減:蘇葉、枳殼 5446.5. 功效:胃虛,寒熱百病,脾寒痰盛,不思飲食。 5546.6. 來源:《普濟方》卷二十三引《保生回車論》。 5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