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常識課件_第1頁
先秦文學常識課件_第2頁
先秦文學常識課件_第3頁
先秦文學常識課件_第4頁
先秦文學常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常識—必考

先秦文學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

史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zhàn)國等歷史階段。

文學常識—必考先秦文學(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文學常識—必考

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關睢》、《氓》、《伐檀》、《碩鼠》、《七月》。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之一。

文學常識—必考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詩經》略讀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对娊洝分械脑姷淖髡撸^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省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同樂不能分。

《詩經》略讀?《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詩經》中的名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洝ぶ苣稀りP雎》

?譯: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里小島上。文靜美麗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对娊洝ぶ苣稀ぬ邑病?/p>

?譯:桃樹蓓蕾綴滿枝杈,鮮艷明麗一樹桃花。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譯: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詩經》中的名句?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中的名句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

譯:了解我的人,能說出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么要求。高遠的蒼天啊,是誰造成這景象?、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洝で仫L·蒹葭》

?譯: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兒在何處?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詩經》中的名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詩經《關雎》賞析

?結構

?全詩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節(jié)),描寫小伙子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從而引起的愛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節(jié)),描寫小伙子求婚,苦于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苦戀情形。

?第三章(第4、5節(jié)),描寫小伙子結婚成夢,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詩經《關雎》賞析?結構?全詩共分三章。?第一章(第1《詩經》關雎

原作賞析

?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關雎原作賞析??關關雎鳩詩經《關雎》譯文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美男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詩經《關雎》譯文?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作業(yè)練習

?在熟讀詩經《關雎》篇目后,圍繞文中的故事結構,及感情線索!完成一篇微電影劇本或微小說,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限。

?要求:分場景進行創(chuàng)作。

作業(yè)練習?在熟讀詩經《關雎》篇目后,圍繞文中的故事結構,及《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尚書》?《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五經之二《尚書》

?名句賞析: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注釋】

?

選自《尚書·旅獒》。仞:八尺為一仞。虧:缺少。簣:盛土的竹器。

?

【譯文】

?

譬如堆壘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還是不算完成。

?

【賞析】

?

以堆山為喻,告誡人們修養(yǎng)品德應自強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作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奮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會,鞏固政權。做人也是如為學求道,修養(yǎng)道德就像堆山一樣,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如果堅持不懈,永不止步就會終有成就。古人的話發(fā)人深省,回味無窮。

五經之二《尚書》?名句賞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禮》

?《周禮》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它是儒家的經典之一。

?

禮所包括的范圍很廣,從國家的典章制度,直至個人的行為準則。

現(xiàn)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禮書,有《周禮》、《儀禮》和《禮記》?!吨芏Y》是講周朝官制的,《儀禮》是講各種典禮節(jié)儀的(如冠、婚、喪、祭等具體儀式),《禮記》是孔子學生以及后人傳習《禮經》的記錄,內容有關禮的性質、意義和作用。

《禮》?《周禮》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它是儒家的經典之《易經》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據(jù)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jù)《河圖》、《洛書》演繹并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春秋》與《樂經》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

??!洞呵铩吩厩卮院笠呀浭?,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三傳中拼湊的。

?《樂經》

?

于戰(zhàn)國時期失傳。傳說于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被焚毀。

《春秋》與《樂經》?《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左氏春秋傳

?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左傳》全稱為《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皞鳌睘榻忉尳洉奈淖??!恫軇フ搼?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史實,富有文學性。

左氏春秋傳?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左傳》左丘明著《國語》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八國的歷史,偏重于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反映了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周貞定王十六年智伯被滅(前453年)。

?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左丘明著《國語》?《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著作。四書

?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之一。

四書?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論語》

?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g文: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孔子贊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fā)奮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保ā队阂病罚?/p>

《論語》?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論語》

?關于學習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p>

?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g文: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

《論語》?關于學習的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關于學習的內容。

孔子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

孔子在重視博學的同時,也強調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p>

譯文:孔子說:“子貢,你以為我是多學多記的人嗎?”子貢回答說:“對。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對。我是用一個基本看法來貫串它們?!?/p>

論語關于學習的內容。孔子主張學習要博

這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里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系,值得借鑒。

這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論語

?關于學習的目的。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論語?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論語

?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

?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

論語?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論語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保ā蹲勇贰罚┮簿褪钦f當官時有余力就應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上也體現(xiàn)了學與用的關系,要想當好官必須學習,學習的目的應是更好地當官,體現(xiàn)了學習與應用的關系,也體現(xiàn)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屗麄冎苯拥巧险挝枧_或作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論語?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保ā蹲勇贰罚┮簿汀睹献印?/p>

?

孟子,名軻,字子輿,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幾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

《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孟子》?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孟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薄睹献印けM心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p>

《孟子·公孫丑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薄睹献印じ孀酉隆?/p>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p>

《孟子·公孫丑下》

?《家譜》記載:孟晉文83代,孟來登88代。

《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薄睹献印けM心上》源于《孟子》的成語

?源于《孟子》的成語

?

《孟子》中的語言,包括用以幫助說理的比喻、寓言等,多為后人引用,并逐漸化為成語。

?

《梁惠王上》

?

不遠千里,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典著

?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緣木求魚,引領而望,挾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敵眾

?

《梁惠王下》

?

妻離子散,匹夫之勇,出爾反爾,與民同樂,顧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熱,救民水火,簞食壺漿

?

《公孫丑上》

?

揠苗助長,事半功倍,出類拔萃,與人為善,解民倒懸,具體而微,心悅誠服,反求諸己

?

《公孫丑下》

?

彼一時,此一時(此一時,彼一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誰

?

源于《孟子》的成語?源于《孟子》的成語?《孟子》中的源于《孟子》的成語

?

《滕文公上》

?

為富不仁

?

《滕文公下》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亂臣賊子

?

《離婁上》

?

為淵驅魚,自暴自棄,不虞之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手舞足蹈

?

《離婁下》

?

赤子之心,好為人師,不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繼日

?

源于《孟子》的成語?《滕文公上》?為富不仁?源于《孟子》的成語

?《萬章上》

?

自怨自艾,先知先覺

?

《萬章下》

?

卻之不恭,知人論世

?

《告子上》

?

專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義,杯水車薪

?

《告子下》

?

以鄰為壑

?

《盡心上》

?

獨善其身,習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發(fā),仁民愛物,當務之急,一毛不拔

?

《盡心下》

?

盡信書,不如無書,茅塞頓開,言近旨遠,同流合污

源于《孟子》的成語?《萬章上》?自怨自艾,先知先覺《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后裔子思,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吨杏埂肥潜凰未鷮W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

《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后裔《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tǒng)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大學》是何書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親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于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

《大學》是何書?《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大學》是何書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暗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大學》寄托了古人內圣外王的理想。

《大學》是何書?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諸子百家

?

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諸子哲理散文?!队薰粕健烦鲇诖藭?/p>

?

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現(xiàn)存33篇。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諸子百家?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諸子百家

?

荀子,名況,尊稱為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李斯的代表作是論辯文《諫逐客書》。

諸子百家?荀子,名況,尊稱為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諸子百家

?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5篇《扁鶻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

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秴问洗呵铩?,又名《呂覽》,共160篇。《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諸子百家?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諸子百家

?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頌》等9篇)。

?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峨x騷》和《詩經》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諸子百家?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諸子百家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

?

《戰(zhàn)國策》,33篇?!肚G軻刺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書。

諸子百家?《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先秦文學

小結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

?⒈儒家:

?

孔子(春秋中期)《論語》(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jù)孔子的言行編纂的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

曾子(春秋后期)《大學》(四書之一);

?

子思(戰(zhàn)國前期)《中庸》(四書之一);

?

孟子(戰(zhàn)國中期)《孟子》(四書之一);

?

荀子(戰(zhàn)國后期)《荀子》。

先秦文學小結?先秦時期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⒈儒家先秦文學

小結

?⒉道家:

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經(老子)》;

莊子(戰(zhàn)國中期)《莊子(南華經)》。

?⒊法家:

?申不害(戰(zhàn)國中期)《申子》(大多散佚);

?商鞅(戰(zhàn)國中晚期)《商君書》

?韓非(戰(zhàn)國晚期)《韓非子》。

先秦文學小結?⒉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先秦文學

小結

?⒋墨家:

?

墨子(春秋中后期—戰(zhàn)國前期)《墨子》

?

?5.先秦時期其他一些經典作品:

?

《國語》:傳為左丘明所著。

?

《春秋左氏傳》:左丘明所著??鬃铀摹洞呵铩窞榻洠藭鴦t為傳,并與《國語》的內容互相參證。

?

《易經》(周易):傳為周文王所著。(五經之一)

?

《禮記》:傳為孔子整理。(五經之一)

?

《孫子兵法》:“兵圣”孫子所編。

?

《呂氏春秋》:由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

?

《詩經》:孔子整理。(五經之一)。

?

《離騷》《九歌》:

屈原。

先秦文學小結?⒋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戰(zhàn)國前先秦文學

知識點

?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國的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yè)名稱劃分的等級。也泛指社會上各種行業(yè)、各色人物。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分別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神農是傳說中農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官。

先秦文學知識點?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先秦文學

知識點

?“上九流”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是:舉子、醫(y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先秦文學知識點?“上九流”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三皇五帝

?中國歷史的早期現(xiàn)在稱為先秦時期,可以劃分為皇、帝、王、霸四個時代。中國早期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和“帝”,他們在位的時間就是中國開國之初,古人稱之為“三皇五帝”時代。

?古人理解的“中國”具有“天地人”靜態(tài)結構和“五行”運轉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

?考古學所見的中國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來第一次趨同的時代就是“龍山文化時代”。中原龍山文化時代就是三皇五帝時代。

三皇五帝?中國歷史的早期現(xiàn)在稱為先秦時期,可以劃分為皇、帝三皇五帝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三皇五帝?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①黃帝文學常識—必考

先秦文學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

史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zhàn)國等歷史階段。

文學常識—必考先秦文學(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文學常識—必考

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關睢》、《氓》、《伐檀》、《碩鼠》、《七月》。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之一。

文學常識—必考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詩經》略讀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对娊洝分械脑姷淖髡?,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省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同樂不能分。

《詩經》略讀?《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詩經》中的名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譯: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里小島上。文靜美麗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对娊洝ぶ苣稀ぬ邑病?/p>

?譯:桃樹蓓蕾綴滿枝杈,鮮艷明麗一樹桃花。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譯: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詩經》中的名句?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洝分械拿?/p>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

譯:了解我的人,能說出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么要求。高遠的蒼天啊,是誰造成這景象?、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洝で仫L·蒹葭》

?譯: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兒在何處?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詩經》中的名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詩經《關雎》賞析

?結構

?全詩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節(jié)),描寫小伙子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從而引起的愛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節(jié)),描寫小伙子求婚,苦于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苦戀情形。

?第三章(第4、5節(jié)),描寫小伙子結婚成夢,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詩經《關雎》賞析?結構?全詩共分三章。?第一章(第1《詩經》關雎

原作賞析

?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關雎原作賞析??關關雎鳩詩經《關雎》譯文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美男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詩經《關雎》譯文?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作業(yè)練習

?在熟讀詩經《關雎》篇目后,圍繞文中的故事結構,及感情線索!完成一篇微電影劇本或微小說,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限。

?要求:分場景進行創(chuàng)作。

作業(yè)練習?在熟讀詩經《關雎》篇目后,圍繞文中的故事結構,及《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尚書》?《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五經之二《尚書》

?名句賞析: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注釋】

?

選自《尚書·旅獒》。仞:八尺為一仞。虧:缺少。簣:盛土的竹器。

?

【譯文】

?

譬如堆壘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還是不算完成。

?

【賞析】

?

以堆山為喻,告誡人們修養(yǎng)品德應自強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作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奮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會,鞏固政權。做人也是如為學求道,修養(yǎng)道德就像堆山一樣,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如果堅持不懈,永不止步就會終有成就。古人的話發(fā)人深省,回味無窮。

五經之二《尚書》?名句賞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抖Y》

?《周禮》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它是儒家的經典之一。

?

禮所包括的范圍很廣,從國家的典章制度,直至個人的行為準則。

現(xiàn)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禮書,有《周禮》、《儀禮》和《禮記》?!吨芏Y》是講周朝官制的,《儀禮》是講各種典禮節(jié)儀的(如冠、婚、喪、祭等具體儀式),《禮記》是孔子學生以及后人傳習《禮經》的記錄,內容有關禮的性質、意義和作用。

《禮》?《周禮》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它是儒家的經典之《易經》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據(jù)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jù)《河圖》、《洛書》演繹并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春秋》與《樂經》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

??!洞呵铩吩厩卮院笠呀浭?,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三傳中拼湊的。

?《樂經》

?

于戰(zhàn)國時期失傳。傳說于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被焚毀。

《春秋》與《樂經》?《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左氏春秋傳

?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左傳》全稱為《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皞鳌睘榻忉尳洉奈淖帧!恫軇フ搼?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史實,富有文學性。

左氏春秋傳?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左傳》左丘明著《國語》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八國的歷史,偏重于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反映了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周貞定王十六年智伯被滅(前453年)。

?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左丘明著《國語》?《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著作。四書

?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之一。

四書?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論語》

?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g文: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孔子贊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fā)奮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保ā队阂病罚?/p>

《論語》?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論語》

?關于學習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保ā秾W而》)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譯文: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

《論語》?關于學習的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保ㄕ撜Z

關于學習的內容。

孔子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

孔子在重視博學的同時,也強調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孔子說:“子貢,你以為我是多學多記的人嗎?”子貢回答說:“對。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對。我是用一個基本看法來貫串它們?!?/p>

論語關于學習的內容??鬃又鲝垖W習要博

這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里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系,值得借鑒。

這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論語

?關于學習的目的。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論語?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論語

?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保ā妒龆罚?/p>

?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

論語?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論語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子路》)也就是說當官時有余力就應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上也體現(xiàn)了學與用的關系,要想當好官必須學習,學習的目的應是更好地當官,體現(xiàn)了學習與應用的關系,也體現(xiàn)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讓他們直接登上政治舞臺或作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論語?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保ā蹲勇贰罚┮簿汀睹献印?/p>

?

孟子,名軻,字子輿,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幾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

《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孟子》?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孟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p>

《孟子·公孫丑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薄睹献印じ孀酉隆?/p>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家譜》記載:孟晉文83代,孟來登88代。

《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源于《孟子》的成語

?源于《孟子》的成語

?

《孟子》中的語言,包括用以幫助說理的比喻、寓言等,多為后人引用,并逐漸化為成語。

?

《梁惠王上》

?

不遠千里,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典著

?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緣木求魚,引領而望,挾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敵眾

?

《梁惠王下》

?

妻離子散,匹夫之勇,出爾反爾,與民同樂,顧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熱,救民水火,簞食壺漿

?

《公孫丑上》

?

揠苗助長,事半功倍,出類拔萃,與人為善,解民倒懸,具體而微,心悅誠服,反求諸己

?

《公孫丑下》

?

彼一時,此一時(此一時,彼一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誰

?

源于《孟子》的成語?源于《孟子》的成語?《孟子》中的源于《孟子》的成語

?

《滕文公上》

?

為富不仁

?

《滕文公下》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亂臣賊子

?

《離婁上》

?

為淵驅魚,自暴自棄,不虞之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手舞足蹈

?

《離婁下》

?

赤子之心,好為人師,不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繼日

?

源于《孟子》的成語?《滕文公上》?為富不仁?源于《孟子》的成語

?《萬章上》

?

自怨自艾,先知先覺

?

《萬章下》

?

卻之不恭,知人論世

?

《告子上》

?

專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義,杯水車薪

?

《告子下》

?

以鄰為壑

?

《盡心上》

?

獨善其身,習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發(fā),仁民愛物,當務之急,一毛不拔

?

《盡心下》

?

盡信書,不如無書,茅塞頓開,言近旨遠,同流合污

源于《孟子》的成語?《萬章上》?自怨自艾,先知先覺《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后裔子思,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吨杏埂肥潜凰未鷮W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

《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后裔《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tǒng)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大學》是何書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親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于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

《大學》是何書?《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大學》是何書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暗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洞髮W》寄托了古人內圣外王的理想。

《大學》是何書?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諸子百家

?

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諸子哲理散文?!队薰粕健烦鲇诖藭?。

?

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現(xiàn)存33篇。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諸子百家?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諸子百家

?

荀子,名況,尊稱為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李斯的代表作是論辯文《諫逐客書》。

諸子百家?荀子,名況,尊稱為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諸子百家

?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5篇《扁鶻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

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恫旖瘛?、《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諸子百家?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