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一至十章習題及答案(DOC)_第1頁
教育系一至十章習題及答案(DOC)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一、單選題1、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B)代表。A、兒童中心論B、教師中心論C、勞動教育中心論D活動中心論2、柏拉圖的代表作(C)。A、教育論B、巨人傳C、理想國D、雄辯術原理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A)。A、學記B、論語C雄辯術原理D、理想國4、在西方,通常認為科學教育學形成的標志是(A)。A、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B、洛克的《教育漫話》C、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D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5、學校教育產生于(B)。A、原始社會未期B、奴隸社會初期C奴隸社會未期D封建社會初期6、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C)。A、家庭教育B、職業(yè)教育C、學校教育D、社會教育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思想出自(C)。A、《學記》B、《大學》C、《論語》D《師說》&古代希臘以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對話而著稱的大教育家是(A)。A、蘇格拉底B、亞里士多德C、德謨克利特D、柏拉圖9、最早提出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階段,進行德智體多方面和諧發(fā)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亞里斯多德)。10、我國倡導啟發(fā)式教學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A、孔子B、墨翟C董仲舒D朱熹11、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B)。A、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B、凱洛夫的《教育學》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D、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2、“活到老學到老”是現(xiàn)代教育(C)特點的要求。A、大眾化B民主化C終身化D世俗化TOC\o"1-5"\h\z13、在歐洲奴隸社會中,斯巴達教育特別重視(D)。A、文化知識教育B藝術教育C讀寫算的教育D軍事體操教育14、年輕時的夸美紐斯就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強調教育的(B)。A、基礎性B、自然性C、自覺性D客觀性15、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內容是婆羅門教的經典(C)。A、《舊約圣經》B、《新約圣經》C《吠陀》D《古蘭經》16、“君子憂道不憂貧”,故孔子把請學稼、學圃的樊遲視為“小人”。這反映了古代教育(C)。A、具有鮮明的階級性B、具有鮮明的等級性C脫離生產勞動D形式簡單17、首先把“教”“育”兩個單字合作為一個詞見于(C)。A、論語B、學記C、孟子D、說文解字二、多選題1、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fā)展經歷的過程有(ADE)。A、前制度化教育B、義務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2、20世紀以后的教育的特征(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ABCDE。A、教育終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E、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3、下述屬于孔子主張的是(ABE)。A、有教無類B“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E、“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4、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由(BCD)三部分構成。A、感性B、理性C意志D情感E、人格5、墨家對于獲得知識的理解,認為主要有三種途徑(ACD)。A、“親知”B、“熟知”C、“聞知”D、“說知”E、“見知6、道家的教育主張包括(AE。A、“棄圣絕智”B、“教學相長”C“棄仁絕義”D、“有教無類”E、“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三、填空題1、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tǒng)產生于1902年的“壬寅學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章程)”2、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甚至擺脫社會影響而發(fā)展的教育家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愛彌爾》一書中。3、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校)”。4、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是(助產術)。四、判斷題1、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錯TOC\o"1-5"\h\z2、教育現(xiàn)象就是指學校教育現(xiàn)象。錯3、教育不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與人類幾乎是同時產生的。錯4、墨家主張教育要“復歸”人的本性,一切任其自然。錯5、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政治學》中。對6、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zhèn)涞钠咚嚱逃?。錯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朱熹的教育思想。錯&“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是孔子提出的教學要求。對9、我國在春秋戰(zhàn)國以后就有了“國學”與“鄉(xiāng)學”之分。錯10、“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是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錯第二章教育與社會發(fā)展一、單選題1、決定教育的領導權是(B)。A、生產力B、政治經濟制度C、文化D、科學技術TOC\o"1-5"\h\z2、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D)。A、生產力B、文化C科學技術D、政治經濟制度3、一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取決于(C)。A、文化傳統(tǒng)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產力的水平D、教育的規(guī)模4、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tǒng)一體是(C)。A、校訓B、班風C、校風D學風5、提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在(D)。A、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C、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6、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主要途徑是(C)。A、社會科研機構的科研活動B、生產領域的應用C、學校教育D、市場推廣7、環(huán)境文化和設施文化屬于(B)。A、學校精神文化B、學校物質文化C、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D、學生亞文化&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是學校文化的(C)。A、特征B、表象C核心D、內容9、學校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空間物態(tài)形式,是學校(C)文化的物質載體。A、組織B、制度C、精神D、觀念10、“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反映了教育與(A)的關系。A、政治B、文化C經濟D、科技11、“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教育的消費是明顯的消費潛在的生產,是有限的消費,擴大的生產,是今日的消費明日的生產”。這一認識表明現(xiàn)代教育具有(生產性)的特征。12、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決定著(D)A、教育的領導權B、受教育的權利C、教育目的的性質D、教育結構的變化13、舒爾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D)。A、43%B、100%C50%D、33%二、多選題1、學生文化的特征包括(ABCD)。A、非正式性B、多樣性C、互補性D、過渡性2、校園文化由(ABE構成。A、觀念文化B、物質文化C、設施文化D、環(huán)境文化E、物質文化3、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的功能即(ABCD。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D科學技術發(fā)展功能4、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xiàn)的。即(AD)oA、教育再生產勞動力B、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C、教育具有科學研究功能D、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5、網絡教育的特征是(ACDE)oA、是“平等的”開放式教育B、是“金字塔形”教育C、是跨年齡段的教育D是跨時空的教育E、所依據(jù)的是“興趣選擇”6、學校精神文化分解為(ABCD基本成分。A、認知成分B、情感成分C、價值成分D、理想成分三、填空1、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xiàn):教育再生產勞動力和(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2、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3、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人)。4、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現(xiàn)在它所傳遞的(教學內容)上。5、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為對教育的(動力)作用。五、判斷題TOC\o"1-5"\h\z1、教育本身不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錯2、教育有相對獨立性,要重視學校自身的辦學規(guī)律。對3、因為教育的政治功能,可以通過教育的作用解決政治、經濟的根本問題。錯4、生產力水平是教育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辦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決于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對5、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對6、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對7、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主要的途徑是學校教育。對&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tài),二是規(guī)章制度,三是角色規(guī)范。對第三章教育與個人的發(fā)展一、單選題1、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fā)展具有(B)oA、順序性B、階段性C、不平衡性D、差異性2、一般來講,初中階段相當于人生發(fā)展的(B)o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D)oA、遺傳素質B、成熟C、學校教育D、個體主觀能動性4、強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動因是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的發(fā)展是人的潛能的完善,這種理論是(A)。A、內發(fā)論B、外鑠論C、成熟論D、多因素相互作用論5、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xiàn)出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其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這表現(xiàn)身心發(fā)展的(B)。A、順序性B、階段性C、不平衡性D、不穩(wěn)定性6、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個體身心發(fā)展的(D)規(guī)律。A、順序性B、階段性C互補性D、個別差異性7、洛克的“白板論”是關于個體身心發(fā)展動力觀(B)的觀點。A、內發(fā)論B、外鑠論C、成熟論D、多因素相互作用論&教育教學立足于發(fā)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的目的是為了適應個體身心發(fā)展的(C)規(guī)律。A、順序性B、階段性C、不平衡性D、個別差異性9、美國當代生物社會學家(D)把“基因復制”看做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A、洛克B、格塞爾C、華生D、威爾遜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A)對人發(fā)展的影響。A、環(huán)境B、遺傳C、教育D、社會活動TOC\o"1-5"\h\z11、遺傳素質為人的發(fā)展提供了(C)。A、現(xiàn)實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12、心理學家常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的是(C)。A、兒童期B、青年期C、少年期D、幼兒期13、個體主觀能動性的最高層次是(D)。A、生理活動E、心理活動C、語言活動D、社會實踐活動14、(D)是個體身心兩個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A、幼兒期E、兒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5、教育的直接目的是(A)。A、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B、培育“四有”新人C、促進社會的發(fā)展D、培養(yǎng)人的生存能力二、多選題1、關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動因的觀點有(ACE)。A、內發(fā)論B、成熟機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論D教育E、外鑠論2、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功能包括(ABCD)。A、引導和培養(yǎng)、塑造個體發(fā)展B、加速個體發(fā)展C、具有延時價值D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E、個體發(fā)展的主觀能動性3、個體主觀能動性由不同層次的內容活動構成,包括(ABE)。A、生理活動B、心理活動C精神活動D、思維活動E、社會實踐活動

4、下列(ACD屬于身心發(fā)展的互補。A、盲人一般聽覺靈敏B、聰明兒童常常學習不努力C、堅強的意志能戰(zhàn)勝肢體殘缺的困難D、失去雙手的人能用口寫字E、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三、填空題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2、洛克的“(白板論)”是外鑠論的一個典型代表。3、進行(個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質和真諦。七、判斷題TOC\o"1-5"\h\z1、環(huán)境使遺傳提供的發(fā)展可能變成現(xiàn)實,所以它可以決定人的發(fā)展。錯2、弗洛伊德把“基因復制”看做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錯3、心理學家把兒童期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錯4、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特殊任務是要解決認識問題和價值問題。對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單選題1、馬克思指出的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方法是(D)。A、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C、知識分之與工農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D1、馬克思指出的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方法是(D)。A、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C、知識分之與工農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D)。A、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B、人的自然發(fā)展學說C、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D、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3、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教育理論D、教書方法4、A、當代中國教育的導向思想是(應試教育B、素質教育)°、特長教育D、繼續(xù)教育5、教育目的可以發(fā)揮()作用。A、導向、規(guī)范和權威作用激勵、評價和統(tǒng)一作用C、導向、激勵和評價作用宣傳、引導和激勵作用6、美育的最高層次的任務是(C)。A、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3、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教育理論D、教書方法4、A、當代中國教育的導向思想是(應試教育B、素質教育)°、特長教育D、繼續(xù)教育5、教育目的可以發(fā)揮()作用。A、導向、規(guī)范和權威作用激勵、評價和統(tǒng)一作用C、導向、激勵和評價作用宣傳、引導和激勵作用6、美育的最高層次的任務是(C)。A、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C、形成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D、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7、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中起導向和動力作用的是(A)。A、德育B、智育C體育美育8、教育活動的依據(jù)和評判標準是A、教育目的B、課程C、教育評價D、教學內容9、現(xiàn)代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根本區(qū)別在于重視(D)。A、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B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C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D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也是教育活動的最后歸宿。二、多選題1、教育目的的作用有(ACE。A、導向作用B、規(guī)范作用C、激勵作用D、凝聚作用E、評價功能2、教育目的層次包括(ACDE。A、國家的教育目的B、學生的學習目標C、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D、教師的教學目標E、課程目標3、教育目的評價作用指的是(ACDE)。A、評價學校的辦學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發(fā)展方向C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D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E、檢查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4、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應全面發(fā)展,所以素質教育應包括(ABCDE)。A、德育B、體育C、智育D、美育E、勞動技術教育5、以下觀點屬于素質教育的特點的是(ABCD。A、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B、教學過程中,強調“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C、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結合起來三、填空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2、教育目的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又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歸宿)。4、一個國家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稱為狹義的(教育目的)。5、普通中學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形成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五、判斷題1、學校教育產生以后,學校教育(狹義的教育)與廣義的教育的相同點在于它們都有目的TOC\o"1-5"\h\z性,不同點則在于學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強。對2、學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對3、美育等同于藝術教育。錯4、在“五育”中。它們之間存在相互區(qū)別、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它們在內容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對5、我們講的全面發(fā)展就是每個學生的各方面平均發(fā)展。錯第五章學生與教師一、單選題1、學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B)。A、名譽權和榮譽權B、公正評價權C、隱私權D、人格尊嚴權2、學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指的是學生的(D)。A、名譽權B、榮譽權是C、隱私權D、人格尊嚴權

TOC\o"1-5"\h\z3、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特點是職業(yè)角色的(C)。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樣化D、個別化4、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方面(C)。A、授受關系B、互相尊重關系C相互促進關系D民主平等關系5、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關系是(C)oA、生生關系B、師師關系C、師生關系D、教師與領導的關系6、“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出自(B)oA、《學記》B、《師說》C、《論語》D、《春秋》TOC\o"1-5"\h\z7、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內涵最為豐富的一項權利是(C)。A、隱私權B、受教育權C、人身權D、榮譽權&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是必須具有(A)。A、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B、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C、品德專業(yè)素養(yǎng)D、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9、學生是學習的(A)。A、主體B、客體C、媒體D、手段10、教師的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除要求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B)。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學習能力11、學生具有發(fā)展的(D)。A、潛在性與現(xiàn)實性B、潛在性與可塑性C、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D、可能性與可塑性12、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xiàn)了教師的(B)素養(yǎng)。A、教育理論知識B、崇高的職業(yè)道德C、文化學科知識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13、教師職業(yè)是促進個體(C)的職業(yè)。A、系統(tǒng)化B、專門化C、社會化D復雜化14、當代教師的質量集中體現(xiàn)在教師的(C)方面。A、政治素養(yǎng)B、教育素養(yǎng)c、專業(yè)素養(yǎng)D、道德素養(yǎng)15、學生最主要的權利是(A)。A、受教育權B、人身自由權C、隱私權D名譽權16、教師首次被列入“專家、技術人員有關工作者”類別的文件是(A)oA、《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B、《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yè)分類與代碼》C、《教師資格條例》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7、“”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這段話描述的是對師生關系的(D)要求。A、民主平等B、尊師愛生C心理相容D教學相長18、師生關系的本質是(A)oC)oA、人一人關系B、人一物關系C、授一受關系D、朋友關系19、教師不得有謾罵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學生的行為,因學生享有(C)o22、制約學校課程的因素為(ACD)oA、身心健康權B、人身自由權C、人格尊嚴權D、隱私權20、在教育史上,兩種不同的師生關系模式是(A)A、A、教師中心與兒童中心C、社會本位論與個人本位論二、多選題B、內發(fā)論與外鑠論D、形式教育論與實質教育論1、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包括(ABCD)。A、教師的學科知識素養(yǎng)B、廣泛的文化素養(yǎng)C、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D教師的職業(yè)道德E、教師良好的人格特征2、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ACDE)。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3、教師資格條件包括(ABCE)。A、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B、中國公民C、具有規(guī)定的學歷或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D具有學習能力E、具有教育教學能力4、我國對中小學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個層次,即(ACE)。D是有行為能力的公民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5、教師的職業(yè)角色有(A、傳道、授業(yè)、解惑者ABCDE)。B、示范者C、管理者D、朋友E、研究者A、是國家公民B、是已成年公民C、是未成年公民三、填空題1、作為權利主體,學生所享有的合法權利主要有人身權和(受教育權)。2、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3、師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4、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5、教師職業(yè)是一種(專門)職業(yè),教師是(專業(yè)人員)。六、判斷題TOC\o"1-5"\h\z1、教師職業(yè)是一種軟專業(yè),誰都可以當老師。錯2、因學生犯有某種過錯,學??梢钥郯l(fā)學生的畢業(yè)證書或不出具學業(yè)成績證明。錯3、教師的職責是傳授文化知識。錯4、有了淵博的知識,就能當一名合格的教師。錯5、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民主平等關系。錯6、學生是學習的客體,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錯第六章課程一、單選題1、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jù)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是(B)。A、課程B、教學大綱C、教學計劃D、課程目標2、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yǎng)的是(A)。A、基礎型課程B、發(fā)展型課程C、知識性課程D、工具性課程3、(B)是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A、教科書B、教學計劃C、教學大綱D、教學內容4、教科書的主體部分是(D)。A、目錄B、習題C、附錄D、課文TOC\o"1-5"\h\z5、重在發(fā)展學生知識與能力的課程是(B)。A、基礎型課程B、拓展型課程C、研究型課程D、地方課程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A、內容改革B、方法改革C、課程改革D、途徑改革7、課程實施的最后一環(huán)是(C)。D組織教學活動A、安排課程表B、分析教學任務CD組織教學活動&目前我國課程的基本結構從宏觀到微觀的正確順序是(A)。A、教學計劃一教學大綱一教科書B、教學大綱一教學計劃一教科書C、C、教學計劃一教科書一教學大綱D、教科書一教學計劃一教學大綱9、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A)。A、A、開設哪些科目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C、C、各門學科的教學時間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C)oC)oE、學校課程10、歷史上最早使用課程一詞的是(B)。A、朱熹B、孔穎達C、夸美紐斯D、斯賓塞11、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三基”為中心的基礎教養(yǎng)?!叭敝傅氖牵―)。A、讀、寫、畫B、讀、畫、算C、畫、寫、算D、讀、寫、算12、以目標為中心展開,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評價模式是(A)oA、目標評價模式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C、背景、輸入、過程、成果評價模式D、以上都不對13、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即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是(A、課程評價B、課程目標C、課程實施D、課程設計14、泰勒的“課程原理”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是(A)oA、確定目標B、選擇內容C、組織內容D、評價二、多選1、從課程制定者的角度對課程進行分類,可分為(ADE)oA、國家課程B、綜合課程C、學科課程D、地方課程A、社會B、教育理想C、知識D、兒童E、個人意志3、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具備的特征(ABD。A、強制性B、普遍性C、科學性D基礎性E、系統(tǒng)性4、學生的學習特點受(BCE)方面因素的影響。A、先天因素B基礎因素C、外部因素D、環(huán)境因素E、內部因素5、課程實施的過程結構包括(ABCDE)。A、安排課程表B、分析教學任務C、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D組織教學活動E、評價教學活動6、泰勒的“課程原理”可概括為(ACDE)步驟或階段。A、確定目標B、分析目標C、選擇內容D、組織內容E、評價7、從課程的組織核心來看,可分為(ABC)。A、學科中心課程B、學生中心課程C、社會中心課程D經驗中心課程E、活動中心課程&課程目標的規(guī)定性(ABCE)。A、時限性B、預測性C、具體性D、參與性E、操作性三、填空題1、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教學大綱一般由(說明)和(本文)兩個基本部分構成。2、把課程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的是(目標游離評價模式)。六、判斷題TOC\o"1-5"\h\z1、研究型課程注重的是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錯2、國家根據(jù)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教學計劃。對3、根據(jù)課程任務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對4、教學計劃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jù),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錯5、教學計劃體現(xiàn)了國家對教學工作和教育活動的統(tǒng)一要求。對6、課程編制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準則就是課程目標。對第七章教學(上)一、單選題1、教學從其本質上講,是一種(C)。A、主體活動B、實踐活動C、認識活動D、文化活動2、教學是學校教育的(B)。A、唯一工作B、中心工作C、必要工作D、重要工作3、“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說明教學中應重A、(B)°B、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知識的傳授C、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D、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學校實現(xiàn)教育目的培養(yǎng)人的基本途徑是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B、教學C、課外活動D學校管理5、教學的首要任務是(AA、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B、發(fā)展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C、培養(yǎng)品德和審美情趣D、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6、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tǒng)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A、(B)°B、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知識的傳授C、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D、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學校實現(xiàn)教育目的培養(yǎng)人的基本途徑是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B、教學C、課外活動D學校管理5、教學的首要任務是(AA、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B、發(fā)展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C、培養(yǎng)品德和審美情趣D、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6、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tǒng)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體良C、杜威D、夸美紐斯7、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A、孔子B、昆體良C、赫爾巴特D、夸美紐斯8、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A、領會知識B、鞏固知識C、運用知識D、檢查知識9、主張“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教育家是A、赫爾巴特B、杜威C、凱洛夫D、夸美紐斯D)。DD)。D、主動性A、創(chuàng)造性B、交往性C、多樣性11、智力也叫認識能力,其核心是(CA、觀察力B、記憶力C、思維力D、想像力12、允許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跳級,體現(xiàn)了(C)原則。A、啟發(fā)性B、直觀性C、因材施教D、鞏固性1213、某老師把學生回答平均分配12個饅頭的多種計算方法板書出來:12-3=4(人),十2=6(人),12-1=12(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xiàn)了(C)原則。A、鞏固性B直觀性C、理論聯(lián)系實際D、因材施教1214、《學記》中說:“不陵節(jié)而施?!毕铝校–)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啟發(fā)性B、因材施教C、循序漸進D、鞏固性TOC\o"1-5"\h\z15、下列主張中,最能體現(xiàn)出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涵義是(A)。A、開而弗達B、不凌節(jié)而施C、溫故知新D、學而時習之16、教學過程的結構指的是教學進程的(D)°A基本部分B基本內容C基本途徑D基本階段17、試圖用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紐斯B赫爾巴特C杜威D凱洛夫二、多選題1、領會知識包括(DE)°A、熟悉教材B鞏固教材C、分析教材D、理解教材E、感知教材2、教學的一般任務是(ABCDE)。A、發(fā)展學生的智力B、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C、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D形成學生科學世界觀和道德品質E、發(fā)展學生體力3、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ABCD。A、間接性B、交往性C、教育性D、領導性E、自主性4、教學過程的特點包括(ABCDA、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B、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C、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E、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統(tǒng)一5、講授法可分為(ACD)。A、講述B、講讀C、講解D、講演E、講評6、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有(ABCDE。A、引起學習動機B、領會知識C、鞏固知識D、運用知識E、檢查知識。7、下列關于啟發(fā)性原則的描述正確的是(ACDE)。A、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B、啟發(fā)式就是提問式教學C、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D、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E、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知識8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要根據(jù)(ABCDE。A、教學目的B、教師的業(yè)務水平C、學生的特點D教材特點E、教學時間、設備、條件9、具有啟發(fā)性意義的原則有(BC)。A、教學相長B、不憤不啟,不徘不發(fā)C、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D學不躐等E、因材施教三、填空題1、在教和學的協(xié)同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3、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4、直觀手段一般可分為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兩種。5、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教)方法和(學生學)方法。六、案例分析題1、說明下面教學案例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試做具體的分析?!傲Α钡母拍畹慕虒W我在講課時,問同學們知道“力”嗎?大家都說知道。但我問到“力到底是什么”的時

候?同學們卻答不出來。我就接著說:“誰能說出力的表現(xiàn)?”于是,他們活躍起來了。有的說“人提水”;有的說“起重機吊鋼管”;還有的說“磁鐵吸引鐵釘”。我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同時輔以適當?shù)难菔緦嶒?,并板書如下:物體作用物體人提水起重機吊鋼管磁鐵吸鐵釘接著布置歸納分析:從上述幾個力的表現(xiàn)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離不開物體的,如人、起重機、磁鐵都是物體,水、鋼管、鐵釘也是物體。我進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學中都稱為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多項選擇題1、根據(jù)上述教學案例,你認為貫徹的教學原則有(ABCE)。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B、循序漸進原則C、啟發(fā)性原則D鞏固性原則E、直觀性原則2、根據(jù)上述教學案例,你認為運用了的教學方法有(ABCE)A、討論法B、談話法C、講授法D、練習法E、演示法2、請分析下面教學片斷中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于漪老師在上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時,當她講到課文中“一千萬萬顆行星”時,一個同學發(fā)問:“老師,’萬萬’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于老師見狀,便問大家:“大家都知道’萬萬’等于’億’,那么,這里為什么不用’億’而用’萬萬’呢?”全班同學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沒有人再發(fā)笑了,大家都認真地思考起來,并且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討論后,于老師進行了總結。最后老師又問了一句:“請大家想想,今天這一'額外’的收獲是怎么樣的呢?大家要感謝誰呢?請讓我們用掌聲表達對他的謝意!”大家把目光轉向那位同學,對他鼓起掌來。單項選擇題TOC\o"1-5"\h\z1、根據(jù)上述教學案例,你認為貫徹的教學原則有(C)。A、理論聯(lián)系實際B循序漸進C、啟發(fā)性D鞏固性E、直觀性2、根據(jù)上述教學案例,你認為運用了的教學方法有(B)A、討論法B、談話法C講授法D、練習法E演示法3、子路和冉有兩學生都問孔子”聞斯行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聽他們的意見再做。"而回答冉有則說:”聽到一個道理就去做做看?!惫魅A很奇怪,問孔子為什么同一句話解釋不一樣,孔子說:”冉有膽小怕事,所以我鼓勵他;子路好勇自負,所以我要遏制他。”孔子的做法體現(xiàn)了(C)教學原則。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B、循序漸進原則C、因材施教D鞏固性原則E、直觀性原則4、在教《魚》一節(jié)課時,林老師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條活鯽魚,上課時讓學生仔細觀察魚的形狀、魚體表面、背鰭、胸鰭、腹鰭、尾鰭,然后問學生各種鰭的作用是什么,學生一下給問住了。這時,林老師用剪刀把魚的尾鰭剪掉,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魚在水中無法前進了;他義把胸鰭及腹鰭剪掉,結果魚體在水里失去嚴衡;再把背鰭剪掉,魚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水里喘氣。通過觀察,學生明白了各種鰭的作用。不定項選擇題1、案例中林老師運用的(E)教學方法。A、討論法B、談話法C、講授法D、練習法E演示法TOC\o"1-5"\h\z2、根據(jù)上述教學案例,你認為運用了的教學原則有(E)。A、因材施教B循序漸進C、啟發(fā)性D、鞏固性E、直觀性七、判斷題1、教學中師生間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的傳與受的關系。錯2、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患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是孔子。錯3、教學始終具有教育性。對4、教學在學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對5、從教學過程的結構來說,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領會知識。對6、教學就是傳授知識的活動。錯7、因材施教就是根據(jù)教材特點施教。錯&直觀教學能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形成清晰表象,因此,教學中直觀教學手段用得越多越好。錯9、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10、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教,就是為了不教。對11、教學是以傳授知識和掌握知識為中心,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錯12、循序漸進原則就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去進行。錯13、教學過程的內部發(fā)展動力是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任務的需要與水平之間的矛盾。對14、拔苗助長典故說明教學要循序漸進。對15、講授法是注入式教學法,而不是啟發(fā)式教學法。錯第八章教學(下)一、單選題1、教學工作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B)。A、備課B、上課C、作業(yè)的檢查與批改D、課外輔導2、課的類型的劃分依據(jù)(A)。A、教學任務B、教學內容C、教學規(guī)律D、教學原則TOC\o"1-5"\h\z3、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的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成為測驗的(A)。A、信度B、效度C、區(qū)分度D、難度4、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多采用(B)。A、分組教學B、個別教學C、道爾頓制D、班級上課制5、最早在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闡述的教育家是(D)。A、斯賓塞B、盧梭C、洛克D、夸美紐斯6、按照學生的能力、學習成績或興趣愛好分為不同組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稱為A、活動課時制B、分組教學c、設計教學法D道爾頓制7、以下(B)與一堂好課無關。A、教學目標B、教學設備C、教學內容D、教學方法&把課劃分為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的依據(jù)是(A)。A、教學任務B教學內容C、教學規(guī)律D、教學原則9、構成一節(jié)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B)。A、組織教學B講授新教材C鞏固新教材D檢查復習10、(D)是教案的主要成分。A、提出教學目標(目的)B、教學方法C、教具D、教學過程二、多選題1、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包括(ABCDE)。A、上課B課外輔導C、學業(yè)成績的檢查和評定D、備課E、布置作業(yè)2、測驗和考試是用來檢查教學的手段,應把握的原則有(ABCD)。A、客觀性B、發(fā)展性C、指導性D、計劃性E、自主性&鉆研教材包括(ABC)。A、鉆研教學大綱B、鉆研教科書C、閱讀有關的參考書D、教學計劃E、教學進度4、試題類型可分為(AB)大類。A、供答型B、選答型C、單一型D、最佳型E、組合型5、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的優(yōu)點在于(CD)。A、強調學科內容的科學性B、有利于系統(tǒng)知識的掌握C、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D、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6、從教師、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關系看,可分為無交流傳遞和有交流傳遞。其中有交流傳遞又可分為(ABCD)等多種方式。A、提問B、程序學習C、小組學習D、討論學習E、合作學習三、填空題1、供答型試題可分為簡答式試題和(陳述式)試題兩種。2、簡答式試題的最簡便形式是(填充題)。3、個別教學制最顯著的優(yōu)點在于教師能(因材施教)。4、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六、判斷題1、教師盡管對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很熟悉,但在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時還應就某些方面作進一步的調查與了解。對TOC\o"1-5"\h\z2、鉆研教科書,有利于教師縮小教材體系與學生實際水平間的差距。對3、組織教學不僅要在上課一開始進行,而且要貫穿在一堂課的始終。對4、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是上課的延續(xù)。對

5、“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說明了家庭作業(y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九章德育一、單選題TOC\o"1-5"\h\z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句話反映了德育的(A)。D因材施教原則A、導向性原則B、疏導性原則cD因材施教原則2、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徑是(C)。A、班主任工作B、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C、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教學D、少先隊活動3、在德育過程中,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目的所作的自覺努力,一般稱為(B)。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觀念D、道德行為4、德育過程結構的構成要素是(C)。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環(huán)境5、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D)統(tǒng)一過程。A、個體與環(huán)境B、個體與社會C、個體與教育A、個體與環(huán)境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C)。A、A、教育者與德育內容B、教育者與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與教育者7、運用先進典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德育的(B)。A、引導法B、榜樣法c、談話法D討論法&學生的品德結構中,下列陳述正確的是(B)。A、行是基礎,知是關鍵B、知是基礎,行是關鍵C、意是基礎,情是關鍵D、意是基礎,行是關鍵二、多選題1、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ACDE)。A、政治教育B知識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2、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jù)有(ABCD)。A、德育所面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思想實際B、文化傳統(tǒng)C、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D、德育目標E、德育任務3、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有(ABC)。A、講明道理,疏導思想B、因勢利導,循循善誘C、表揚為主,正面教育D做到理想與現(xiàn)實相結合E、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4、品德的構成因素主要有(ACDE)。A、道德認識B、道德能力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E、道德行為5、德育方法中的榜樣法中的榜樣包括(ABC)。A、偉人的典范B、學生中的好榜樣C、教育者的示范D、優(yōu)秀學生E、模范教師

三、填空題1、德育過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知、情、意、行,必須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2、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藝術陶冶)。3、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為學習輔導、二生活輔導)和(擇業(yè)指導)三個方面。六、案例分析題1、有些教師“恨鐵不成鋼”,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卻變成了對學生的體罰、諷刺、辱罵,致使學生身心受到一定的傷害。請說明這種情況下違背了什么道德原則?(D)A、疏導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2、C、導向性原則D2、小學某班,有一伙“小搗蛋”愛玩足球。為了玩球和看球賽,常影響學習,有時還遲到、曠課,甚至幾次為了搶球和爭奪場地,與別班同學發(fā)生沖突。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組織這些織這些“小搗蛋”動中練出了紀律、團結、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請用德育原則分析這一案例。(A)A、動中練出了紀律、團結、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請用德育原則分析這一案例。(A)A、疏導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C、導向性原則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七、判斷題1、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主體,又是德育的客體。2、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3、般說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按知、情、意、行的順序進行。4、德育方法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