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課件_第1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課件_第2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課件_第3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課件_第4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1中唐是唐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時期,也是繼盛唐之后的又一個繁榮時期。至貞元、元和年間,由于出現(xiàn)了韓孟、元白兩大風格迥異的流派和劉禹錫、柳宗元等風格獨標的名家,唐詩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唐是唐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時期,也是繼盛唐之后的又一個繁2中唐詩人大約五百七十人,詩歌數(shù)量最多,約一萬九千余首,詩歌流派也最多,所以稱之為"中唐之再盛"。這時與安史之亂期間相比,雖然時局得到相對的穩(wěn)定,但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以及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使社會陷于嚴重的無法擺脫的危機之中。盛唐那積極浪漫主義的熱情和理想退潮了,嚴峻、冷酷的現(xiàn)實使詩人們不得不傾向冷靜的觀察與思考,所以詩歌轉(zhuǎn)向了現(xiàn)實主義道路。中唐詩人大約五百七十人,詩歌數(shù)量最多,約一萬九千余首,詩歌流3中唐詩壇,大致有以下幾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為首,包括李紳、王建、張籍等人在內(nèi),倡導新樂府的創(chuàng)作,要求“歌詩合為時而作文章和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會政治的各種弊端,反映時弊民疾,在詩歌形式上只要求淺顯平易通俗,自然,他們的創(chuàng)作在當時乃至以后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唐詩壇,大致有以下幾派:4(2)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一派詩人,從尚奇怪,重主觀的創(chuàng)作主張出發(fā),著力于探討詩歌的新的藝術(shù)形式,并且通過個人的遭遇來反映社會的黑暗。這一派詩人除了韓孟之外,還有劉叉、盧仝、馬異、賈島、李賀等,其中韓、孟、李最為出色。(2)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一派詩人,從尚奇怪,重主觀的創(chuàng)作主張5(3)韓、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劉長卿、韋應物與大歷十才子等詩人,帶著對盛唐的依戀,以蕭條、冷落的心境表現(xiàn)山林隱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劉禹錫等"元和貶謫"詩人,或借異鄉(xiāng)山水以抒發(fā)貶謫之苦悶,或借歷史古跡抒發(fā)千古興亡之慨嘆,柳的山水詩寫得清淡秀麗,峻潔峭激,劉的詠史詩則豪邁暢朗。(3)韓、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劉長卿、韋應物與大歷6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7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時節(jié),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diào)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在韋應物赴滁州任職的一年里,他親身接觸到人民生活情況,對朝政紊亂、軍閥囂張、國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深為感慨,嚴重憂慮。就在這年冬天,長安發(fā)生了朱泚叛亂,稱帝號秦,唐德宗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復長安。在此期間,韋應物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到寫此詩時,探者還沒有回滁州,可以想見詩人的心情是焦急憂慮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8蘇軾認為韋應物的詩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結(jié)合此詩談談你的看法。

蘇軾認為韋應物的詩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結(jié)合此詩談談你的9這是一首寄贈好友的詩,但并不只限于抒寫朋友間的情感,而是表達自己對時局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自己所以拖著病體為官一方,并非貪戀名利。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這樣一種淡泊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顯現(xiàn)了詩人的人生至味。這是一首寄贈好友的詩,但并不只限于抒寫朋友間的情感,而是表達10“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朱熹盛稱“賢矣”,黃徹更是激動地說:“余謂有官君子當切切作此語。彼有一意供租,專事土木,而視民如仇者,得無愧此詩乎!”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11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意象:春潮、雨、野渡、橫舟。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閑適的胸襟。滁州西澗12貶謫詩貶謫詩13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作者韓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世稱韓文公。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柳宗元齊名,并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和柳宗元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diào)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性等。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作者14二、背景

唐憲宗一心想著長生不老,把死去的高僧骸骨迎奉到朝廷大內(nèi),一時上下烏煙瘴氣。韓愈正是上疏駁斥這種無聊之舉,而觸怒唐憲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爭,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可想而知的。而有司急命赴任,家人隨即也被驅(qū)趕。當詩人行至藍關(guān)時,侄孫韓湘先行趕到,自己的妻子兒女,則不知尚在何處。詩人在這種情況下,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這首名篇。二、背景15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zhāo)(chóng)zhàng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16譯文

一篇奏折早晨上奏給像在九層天外的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想替皇上革除有弊病的事情,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烏云橫亙秦嶺,我的家在哪里?皚皚白雪擁堵藍關(guān),馬兒都裹步不前。知道你遠道而來應該有意圖,好瘴氣漫漫的潮州江邊收殮我的尸骨。

譯文

一篇奏折早晨上奏給像在九層天外的皇帝,17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詩人命運的急劇變化,其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第六句“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與心中情的完美統(tǒng)一。請你對此評價加以分析。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18答:“朝奏”,點名獲罪的原因是“自取”,是盡職盡責;“路八千”指出貶所的遙遠偏僻。這兩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貶的怨憤,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剛直不阿、堅持真理的倔強性格。答:“朝奏”,點名獲罪的原因是“自取”,是盡職盡責;“路八千19答:“藍關(guān)”形容關(guān)山險惡,歸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擁藍關(guān)”語意雙關(guān),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榜R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這句借景抒情,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答:“藍關(guān)”形容關(guān)山險惡,歸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擁藍關(guān)”語20清朝紀曉嵐認為本詩“語極凄切,卻不衰颯”,請結(jié)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清朝紀曉嵐認為本詩“語極凄切,卻不衰颯”,請結(jié)合本詩談談你對21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詩中的“朝奏夕貶”,“路八千”,“衰朽殘年”,“家何在”,“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邊”,都是極為凄切的,但詩人的情感基調(diào)并不衰颯。原因是詩中融人了詩人慷慨激昂、剛直不阿的情感;同時在寫景抒情上,“云橫雪擁”,境界雄闊,氣勢磅礴,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所以讀起來不覺得衰颯。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詩中的“朝奏夕貶”,“路八千”,22潮州韓文公祠柱聯(lián):

“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guān),從此儒風開海嶠;(海嶠:近海多山之地,指嶺南地區(qū)。)

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稱)

潮州韓文公祠柱聯(lián):

“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guān),從此儒風開海嶠23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從長安起程,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達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韓愈治潮時間只有短短的8個月,但功績卓著。首先是興學重教,當他發(fā)現(xiàn)潮州州學荒廢已久,隨決意復置鄉(xiāng)校,并起用了趙德這位"頗通經(jīng)、有文章、排異端、宗孔氏"的進士出任海陽縣尉,"專勾當州學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為學本,從而使潮州文風蔚起,英賢輩出,贏得了"海濱鄒魯"的美名。此外,韓愈還十分關(guān)心農(nóng)桑,修筑堤防,驅(qū)除鱷患,釋放奴隸,使潮州生產(chǎn)得到發(fā)展,風氣為之一新,他自己也贏得了民心和口碑。

(52歲的韓愈輾轉(zhuǎn)幾千里,歷七十余日,終于到了潮州,小女卻因驚恐勞頓死于途中。)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24韓愈在潮州為官僅僅七八個月,而潮州人民卻永遠記住了這位韓公,不是因為他的仕途不順,不是因為他的文辭華美,不是因為他的名聲遠揚,而是因為他的兢兢業(yè)業(yè)地為民辦事,為民著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為韓山,潮州的水易名為韓水,山水中間環(huán)抱著一座韓公祠。貶謫潮州,令韓愈失望,令韓愈惆悵,但他沒有想到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與颯颯風骨,更沒有想到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

韓愈在潮州為官僅僅七八個月,而潮州人民卻永遠記住了這位韓公,25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

”天能長,地能久,而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生存,是由于它們不只是為自己而生存的緣故,因而能得長生。所以,圣人由于能夠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中領(lǐng)先,能夠置身于生死之外反而能保全身存;不就是因為他無私嗎?因而就能夠成就其個人私利。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26韓愈在廟堂則直言諫君,在荒所則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處,不管身歷何難,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種忠君愛國和以民為天的思想,而這不正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脊梁嗎?上承屈原,下繼林則徐,然而潮州百姓卻永遠記住了這位韓公,歷史也永遠記住了韓公。

韓愈在廟堂則直言諫君,在荒所則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處,不管身27一、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在柳州任過刺史,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由于長期體驗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寫下了大量的揭露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記和傳記等散文作品。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韓愈齊名,并稱“韓柳”。一、作者28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29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30連連遭到統(tǒng)治者的打擊迫害,好朋友又天各一方,非但不能見面,而且音信難通,他的心情極其憂悒悲憤。當他登上柳州城樓,滿目是蕭瑟凄涼的異鄉(xiāng)風物,他把離京去國、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貶來荒域的抑郁情懷,對于摯友的真摯思念,一齊宣泄出來,詞情凄惻,委婉動人。連連遭到統(tǒng)治者的打擊迫害,好朋友又天各一方,非但不能見面,而31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32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zhuǎn)的回腸。我們來到百越這個紋身之地,雖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一讀詩歌理解大意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一讀詩歌理解大意331、詩人悲愁具體指什么?2、詩人是怎樣將滿腹悲愁表達出來的?3、這首詩中間兩聯(lián)都是寫景,很有特色,請簡要分析1、詩人悲愁具體指什么?341.①作者因自己被貶荒蠻之地,感慨仕途風波險惡而愁緒滿懷,②因友人望而不見而生牽掛思念之愁。1.①作者因自己被貶荒蠻之地,感慨仕途風波險惡而愁緒滿懷,352.借景抒情,景中見情。“高樓大荒”“海天茫?!薄绑@風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對唐代的貶謫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詩人正是通過這些景色的鋪敘,遠近結(jié)合,景中見情地把自己的無限哀情表達了出來。哀景寫哀情。2.借景抒情,景中見情。“高樓大荒”“海天茫?!薄绑@風亂36明確:第二聯(lián)寫近景。運用比興的手法寫了登樓所見的風急雨驟的景象,用芙蓉與薜荔,象征著詩人人格的美好與芳潔。驚風、密雨映射敵對勢力。暴風肆虐,抽打著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襲著墻上的薜荔!是景語,更是情語,是詩人仕途險惡的寫照,詩人對險惡處境的憂慮和憤慨溢于言表。抒發(fā)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產(chǎn)生的痛楚和不平。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明確: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37第三聯(lián)寫遠景。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皫X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以“嶺樹重遮”、“江流回腸”等景象,訴說了與故友遠相隔離,音書難通的愁苦和抑郁。第三聯(lián)寫遠景。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38比較韓、柳兩首貶謫詩在思想感情上的差異。韓詩凄切中見忠憤之氣,“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滿了不平之氣;柳詩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調(diào)是愁思彌漫、凄苦無比,也有對惡勢力的控訴

比較韓、柳兩首貶謫詩在思想感情上的差異。韓詩凄切中見忠憤之氣39貶謫詩中,詩人一般抒發(fā)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貶之憤

3、壯志難酬之悵

4、生不逢時之嘆

5、羈旅行役之苦

6、思鄉(xiāng)懷歸之情7、思友

、忠君、豁達等感情貶謫詩中,詩人一般抒發(fā)的情感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40貶謫詩常用的表達技巧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對比襯托,虛實結(jié)合

詩人失意后往往會聯(lián)想到與自己經(jīng)歷相似的人,借以對比傷悼,或借古諷今,或自嘲,虛中有實,實里有虛;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寫悲懷的詩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艷秀麗來反襯烘托自己的心緒。貶謫詩常用的表達技巧41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由于權(quán)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詩人大多內(nèi)心壓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為其在詩中表情達意的慣用手法。如“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以“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仕途上的政敵權(quán)勢等阻礙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424.詠史抒懷。被貶后,他們從歷史中尋找古人的故事,借詠史懷古,委婉表達自己的心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發(fā)自己政途失意的悲傷,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4.詠史抒懷。被貶后,他們從歷史中尋找古人的故事,借詠史懷古43與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注釋】柳宗元早年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這首詩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時所作。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時從臨賀到柳州會見作者。與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華親故44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注]本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請結(jié)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2)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請扼要回答。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45⒈露重月寒,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而石上流出的泉水聲和山鳥時而一鳴,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露”“月”“泉”“鳥”這四種意象相互融合,以動襯靜,突顯了詩人被貶謫后所處環(huán)境的空曠寂寞。⒈露重月寒,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而石上46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表達了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的郁悒的情懷⒉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47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柳宗元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②,不學荊州利木奴③。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注】①本詩寫于作者貶官柳州時期。②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謗,身遭放逐,流落他鄉(xiāng)故稱“楚客”。皇樹,即橘樹。屈原《橘頌》中有“后皇嘉樹,橘徠服兮”之句。③三國時丹陽太守李衡曾想通過種橘發(fā)家至富,給子孫留點財產(chǎn).臨死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在州里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樹當作奴仆一樣,可以謀利,所以稱為“木奴”。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柳宗元48首句寫種柑,點出種柑的數(shù)目?!笆址N”,說明是詩人親自種的,而不是派遣仆從去種,體現(xiàn)了他的勤民形象。第二句寫柑樹成活時的景色?!按簛怼?,點明時令?!靶氯~遍城隅”,既點明了柑樹是種在城西北隅,又描寫出了二百株柑樹在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生意盎然,使古城增添了滿園春色,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這句表現(xiàn)出了詩人看到柑樹成活時的喜悅心情。

首句寫種柑,點出種柑的數(shù)目?!笆址N”,說明是詩人親自種的,而49三、四兩句寫種柑之意,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分別用了兩個典故來說明。“方同楚客憐皇樹”,楚客,指戰(zhàn)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屈原愛桔,曾作《桔頌》,對桔樹的美質(zhì)作了熱情的贊頌:“后皇佳樹,桔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說桔樹是天地間所生的佳樹,它異于眾樹,習于南土,有獨立不遷等美德。

三、四兩句寫種柑之意,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分別用了兩個典故來說50這實際是屈原托桔詠志,以桔樹自比,通過贊頌桔樹,來表白自己的人格。柳宗元說要象屈原那樣熱愛柑樹,意思也是用柑樹來表白自己。這句說:我正象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這是從正面說?!安粚W荊州利木奴”,說的是李衡種柑謀利的事。據(jù)《水經(jīng)注·沅水》載,三國時荊州人李衡為吳丹陽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縣)龍陽洲種柑千株,臨死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在州里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樹當作奴仆一樣,可以謀利,所以稱為“木奴”。柳宗元對李衡這種做法很不屑,所以明確予以否定.這兩句一個肯定,一個否定,突出了他種柑之意和表現(xiàn)了他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質(zhì)。

這實際是屈原托桔詠志,以桔樹自比,通過贊頌桔樹,來表白自己的51“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噴雪”、“垂珠”是兩個比喻,用得妙絕?!皣娧?,是指花香和花色而言。一個“噴”字,既表現(xiàn)出了柑枝綻放白色花蕾時的景象,又表現(xiàn)出了柑花的芬芳香氣,好似從花朵中噴吐出來一樣,把無形的香氣散發(fā)表現(xiàn)得有形有色了。“垂珠”,是指柑果情態(tài):金黃色的柑果累累,懸掛枝頭,遠遠望去,好象懸珠一般。這兩句是說:多少年才能聞到它那象噴雪船開放出來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人來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實呢?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噴雪”、“垂珠”是兩個52最后兩句:“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弊置娴囊馑际钦f:如果讓我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滋味還能夠供養(yǎng)我這個老人的。但這是托詞,實際上的意思是感傷自己遷謫時日已久,唯恐延續(xù)到黃柑成林,自己還能親嘗。這兩句以舒緩語氣說出,言淡而意遠,頗值玩味。

最后兩句:“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說531.詩中哪個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分析頸聯(lián)中用何種手法抒發(fā)了這種情感?(6分)2.對詩的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作者希望橘樹成林,清姚鼐則說作者“恐見(柑)這成林也?!闭埥Y(jié)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5分)1.詩中哪個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分析頸聯(lián)中用何種54答:頜聯(lián)的“憐”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頸聯(lián)作者運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將橘花和橘實比作“噴雪”和“垂珠”,想象橘樹開花結(jié)實,生動而形象?!皫讱q”和“何人”都承上文“憐”字而來,“憐”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

答:頜聯(lián)的“憐”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頸聯(lián)作者運55我認為作者希望橘樹成林。作者不論首聯(lián)中“新”、“遍”二字對橘樹嫩綠和茂盛的描繪還是頸聯(lián)對橘樹開花結(jié)實的想象,都表現(xiàn)了對橘的喜愛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親手栽種的橘樹成林;頷聯(lián)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憐橘和李衡謀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樣愛橘表現(xiàn)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潔的象征,渴望橘樹成林滋養(yǎng)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貶謫后消沉,堅守節(jié)操的體現(xiàn)。我認為作者希望橘樹成林。作者不論首聯(lián)中“新”、“遍”二字對橘56我同意姚鼐所說的作者“恐見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貶謫于此,無論寫現(xiàn)實的還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襯出作者沉淪于此的落寞與苦悶,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對被貶謫的不滿之意。尾聯(lián)只是故作達觀語,表面說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滋味還能夠供養(yǎng)我這個老人的,實際是感傷自己迂謫時日已久,唯恐延續(xù)到黃柑成林,自己還能親嘗。

我同意姚鼐所說的作者“恐見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貶謫于此,無57清

明①黃庭堅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②乞祭余驕妾婦,士③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詩作于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人: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氐郊依?,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絕做官,隱居綿山被燒死。清

明①黃庭堅58⑴

這首詩首聯(lián)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⑵

詩歌的頸聯(lián)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這首詩首聯(lián)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59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jié)兩種不同的景色.一面是初春時節(jié),桃李欣欣而笑,萬物復蘇,一派生機;一面是清明掃墓,野田荒垅,讓人頓生生死之悲。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以樂景襯哀情。

表達了出詩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jié)兩種不同的景色.一面是60作者運用對比和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齊人“乞祭余”還不算,還要向妻妾炫耀;與此相反,像介之推這樣的人物,甘愿燒死在綿山中也不出山,其氣節(jié)風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對比中,作者諷刺了向權(quán)貴諂媚的卑鄙小人,贊揚了受迫害也決不改變操守的有氣節(jié)之士。作者運用對比和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中61尾聯(lián)生發(fā)疑問:蓬蒿荒丘,遺骨一土,千載萬世,誰知誰是賢愚?即便是活在當下,誰又辨賢愚?“知誰是”的反問中,浸透著詩人的滿腔憤懣;以景做結(jié)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達。這種通達,是貶謫失意的心灰意懶,是不滿現(xiàn)實的諷刺反擊,是堅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尾聯(lián)生發(fā)疑問:蓬蒿荒丘,遺骨一土,千載萬世,誰知誰是賢愚?即62清明節(jié)是掃墓的日子。詩黃庭堅人觸景生情,由荒冢野墳聯(lián)想到人生無常。在黃庭堅筆下,大自然的美好風光由冬到春,周而復始.而人卻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都化為烏有。不論賢愚,千年之后都不過是黃土壟中的一堆朽骨,誰還來管你的是非曲直呢?這雖然反映了黃庭堅仕途失意后接受了禪宗消極虛無思想的影響。但也流露了他對不問是非、賢愚的炎涼世態(tài)之憤憤不平和內(nèi)心的悲哀。清明節(jié)是掃墓的日子。詩黃庭堅人觸景生情,由荒冢野墳聯(lián)想到人生63懷古詩懷古詩64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65品讀懷古詩的方法

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實、人物和典故;2、清楚詩人的生平際遇和所處時代;3、明確古與今(人與己)的連接點;4、古今(人己)對比,結(jié)合詩句,體會作品主旨。品讀懷古詩的方法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實、人物和典故;66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中唐文學家、哲學家。805年,參加“永貞革新”。因為宦官、藩鎮(zhèn)的強烈反對,革新失敗,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同時被貶為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他被貶謫長達22年,但卻始終不屈。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他的詩,風格雄豪蒼勁,傳誦之作極多。他的懷古詩語言平易,寄寓深遠,被奉為“詠史大家”。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中唐文學家、哲學家。67

劉禹錫是漢中山靖王后裔。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他十九歲游學長安,上書朝廷。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學宏詞科。

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chuàng)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劉禹錫是漢中山靖王后裔。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68

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

后來,幾經(jīng)多次調(diào)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fā)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69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現(xiàn)存800余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zhuǎn)、樸素優(yōu)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zhèn)壓永貞革新的權(quán)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xiàn)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701、太康元年(280)晉武帝命王濬率領(lǐng)高大戰(zhàn)船組成的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東吳的亡國之君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并在江中暗置鐵錐,再加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自以為是萬全之計,誰知王濬用大筏數(shù)十,沖走鐵錐,以火炬燒毀鐵鏈,結(jié)果順流鼓棹,徑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背景鏈接:1、太康元年(280)晉武帝命王濬率領(lǐng)高大戰(zhàn)712、唐憲宗時期,唐王朝取得了幾次平定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爭的勝利,國家又出現(xiàn)了比較統(tǒng)一的局面。2、唐憲宗時期,唐王朝取得了幾次平定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爭的72.解題: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東面的長江邊,形勢險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指南京。六朝古都,是指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六個政權(quán)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會,則是除了前述六個政權(quán)外,還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國、民國時期把南京作為首都)有名的軍事要塞。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劉禹錫自夔州調(diào)往和州(今安徽和縣)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經(jīng)過西塞山時寫了這首詩。

.解題: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東面的長江邊,形73晉代王濬乘樓船自成都東下,金陵帝王瑞氣全都黯然收煞。吳國千尋鐵鏈也被燒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頭懸掛。人間有幾回興亡的傷心往事,高山依舊枕著寒流沒有變化。從此四海一家過著太平日子,故壘蕭條長滿蘆荻秋風颯颯。詩歌大意晉代王濬乘樓船自成都東下,詩歌大意741.懷古:

首聯(lián)那兩個字用得好?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進軍,符合歷史事實的意思;又有西晉攻下了東吳的意思;

“收”字,寫出了東吳的望風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遙遙,一“下”即“收”,何其速也!兩字對舉一方面渲染出一種浩浩蕩蕩、居高臨下的進軍氣勢,給人以勢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一方面表明吳國軍隊聞風喪膽的情態(tài),又預示吳國走向失敗的必然命運。1.懷古:75

頷聯(lián):思考此聯(lián)把晉吳之戰(zhàn)的形勢從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繪?什么手法?

頷聯(lián):思考此聯(lián)把晉吳之戰(zhàn)的形勢從哪些方761、從形象上看,一橫一豎,一下沉一高揚;2、從色彩上看一邊是晉軍燒毀鐵鎖的沖天火光,一邊是投降的白旗;3、從氣氛上,晉軍得勝趾高氣揚,東吳兵敗無限凄慘。4、手法:對比的手法。

1、從形象上看,一橫一豎,一下沉一高揚;77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和“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客愁?!保òァ对龠^金陵》)都是懷古詩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現(xiàn)手法均有相似之處,請結(jié)合詩句作具體分析?!叭耸缼谆貍拢叫我琅f枕寒流”和“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78⑴兩首詩均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表達了歷史興亡之感。如劉詩寫山形依舊、寒江流淌,包詩寫斜陽殘照等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朝代更迭、人世變化的興亡之感⑵兩詩都用了對比的手法.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對歷史上的興亡,發(fā)出傷心的慨嘆⑶都用了擬人的手法.⑴兩首詩均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表達了歷史興亡之79該詩最后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fā)出了悲鳴作結(jié),妙在哪里?請結(jié)合原詩作簡要分析。

該詩最后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fā)出了悲鳴作結(jié),妙在哪里?請結(jié)80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蕪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末句以景結(jié)情,含有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嗎?它們最終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詩人對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同時又警喻唐王朝統(tǒng)治者要以史為鑒,否則這個暫時還統(tǒng)一的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壘蕭蕭蘆荻秋”大概將會成為唐王朝未來的真實寫照。后人會和此時的詩人一樣面對前朝的故壘遺跡,在一片秋風蘆荻的搖曳之中而傷心嘆喟。

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蕪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末句以景結(jié)情,81

劉禹錫所處的中唐是藩鎮(zhèn)割據(jù)的時代,其間雖然在唐憲宗時期出現(xiàn)過短暫的統(tǒng)一,但至劉禹錫寫作此詩時的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河北三鎮(zhèn)又恢復到了割據(jù)狀態(tài)。金陵(今南京)雖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據(jù)一方的政權(quán)。

詩人在詩中將批判的鋒芒指向地方割據(jù)勢力,因此詩人的懷古其實是在慨今;四海為家,江山一統(tǒng)是詩人所極力贊揚的。同時,六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也是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忠告,有一箭雙雕的效果。

劉禹錫所處的中唐是藩鎮(zhèn)割據(jù)的時代,其間雖然在唐憲宗時82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盀跻孪铩痹诮衲暇┦袞|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里?!爸烊笜颉痹跒跻孪锔浇钱敃r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里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83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⑴一、二兩句哪兩個詞最能表現(xiàn)石頭城現(xiàn)今的氛圍?為什么?⑵有人說“寂寞”一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⑶“月”明明是現(xiàn)時之月,作者為何把它稱為“舊時月”?⑷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石頭城84⑴明確:“故”、“空”。“故”,所有都已消逝,“空”,什么也沒有?!肮省?、“空”兩詞形象地描繪出石頭城現(xiàn)今的荒涼、蕭條景象。⑴明確:“故”、“空”?!肮省?,所有都已消逝,“空”,什么也85⑵:“寂寞”一詞用了擬人手法。潮水熱情地拍打過來,但這座城已是一座空城,繁華不再,也沒有人欣賞它,因而寂寞地退回去?!凹拍币辉~準確地描繪了石頭城現(xiàn)今的荒涼、蕭條。⑵:“寂寞”一詞用了擬人手法。潮水熱情地拍打過來,但這座城已86⑶:“月”是現(xiàn)時之月,也是“舊時月”。它見證了昔日,也見證著現(xiàn)在,還將見證未來。作者把它稱為“舊時月”,是因為它見證了六朝的繁華,而現(xiàn)在,石頭城已一片荒涼、蕭條,今昔對比,感慨不已。⑶:“月”是現(xiàn)時之月,也是“舊時月”。它見證了昔日,也見證著87⑷這首詩著重描繪了石頭城現(xiàn)今的荒涼、蕭條,暗示六朝繁華已一去不返,寄寓了作者對山川蕭條、人生凄涼的傷感和對歷史興亡的思考。借六朝的滅亡來抒發(fā)國運衰微的感慨,希望統(tǒng)治者能吸取歷史教訓。

⑷這首詩著重描繪了石頭城現(xiàn)今的荒涼、蕭條,暗示六朝繁華已一去88思想內(nèi)容:1、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2、時事變遷、物是人非的感傷3、通過贊揚古人的英雄事跡,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苦悶,憂國傷時。懷古詩的結(jié)構(gòu)一般是: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手法:用典,對比,借景抒情(情與景),虛實結(jié)合借古諷今,懷古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思想內(nèi)容:懷古詩的結(jié)構(gòu)一般是: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8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

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注:臺城: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敖Y(jié)綺臨春”陳后主營造的兩座樓閣。

(1)

這首詩以“臺城”為題,其中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歷史反思?

(2)

結(jié)句“只緣一曲后庭花”顯示了這首懷古詩高超的表達技巧,試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

劉禹錫

臺城六代90答:詩人反思了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原因:奢侈豪華,荒淫誤國。

詩人借用《玉樹后庭花》的典故,用聽覺形象來代替議論,無論野草凄涼中,《玉樹后庭花》的樂曲在空中回蕩,使人聯(lián)想起當年翠袖曼舞的場面,讓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可聽可感的具體形象。

答:詩人反思了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原因:奢侈豪華,荒淫誤國。

9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92答案:

(1)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zhuǎn)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2)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答案:

(1)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93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請從本詩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這一角度,來分析詩人所寄托的感慨。越中覽古李白94前三句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jié)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烈的對比抒寫了姑蘇臺今日的荒涼,表達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前三句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jié)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95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此詩系作者于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內(nèi)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2)“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登金陵鳳凰臺(李白)96(1)答:頷聯(lián)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lián)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了人世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2)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說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1)答:頷聯(lián)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lián)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97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98中唐是唐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時期,也是繼盛唐之后的又一個繁榮時期。至貞元、元和年間,由于出現(xiàn)了韓孟、元白兩大風格迥異的流派和劉禹錫、柳宗元等風格獨標的名家,唐詩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唐是唐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時期,也是繼盛唐之后的又一個繁99中唐詩人大約五百七十人,詩歌數(shù)量最多,約一萬九千余首,詩歌流派也最多,所以稱之為"中唐之再盛"。這時與安史之亂期間相比,雖然時局得到相對的穩(wěn)定,但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以及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使社會陷于嚴重的無法擺脫的危機之中。盛唐那積極浪漫主義的熱情和理想退潮了,嚴峻、冷酷的現(xiàn)實使詩人們不得不傾向冷靜的觀察與思考,所以詩歌轉(zhuǎn)向了現(xiàn)實主義道路。中唐詩人大約五百七十人,詩歌數(shù)量最多,約一萬九千余首,詩歌流100中唐詩壇,大致有以下幾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為首,包括李紳、王建、張籍等人在內(nèi),倡導新樂府的創(chuàng)作,要求“歌詩合為時而作文章和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會政治的各種弊端,反映時弊民疾,在詩歌形式上只要求淺顯平易通俗,自然,他們的創(chuàng)作在當時乃至以后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唐詩壇,大致有以下幾派:101(2)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一派詩人,從尚奇怪,重主觀的創(chuàng)作主張出發(fā),著力于探討詩歌的新的藝術(shù)形式,并且通過個人的遭遇來反映社會的黑暗。這一派詩人除了韓孟之外,還有劉叉、盧仝、馬異、賈島、李賀等,其中韓、孟、李最為出色。(2)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一派詩人,從尚奇怪,重主觀的創(chuàng)作主張102(3)韓、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劉長卿、韋應物與大歷十才子等詩人,帶著對盛唐的依戀,以蕭條、冷落的心境表現(xiàn)山林隱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劉禹錫等"元和貶謫"詩人,或借異鄉(xiāng)山水以抒發(fā)貶謫之苦悶,或借歷史古跡抒發(fā)千古興亡之慨嘆,柳的山水詩寫得清淡秀麗,峻潔峭激,劉的詠史詩則豪邁暢朗。(3)韓、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劉長卿、韋應物與大歷103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104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時節(jié),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diào)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在韋應物赴滁州任職的一年里,他親身接觸到人民生活情況,對朝政紊亂、軍閥囂張、國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深為感慨,嚴重憂慮。就在這年冬天,長安發(fā)生了朱泚叛亂,稱帝號秦,唐德宗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復長安。在此期間,韋應物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到寫此詩時,探者還沒有回滁州,可以想見詩人的心情是焦急憂慮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105蘇軾認為韋應物的詩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結(jié)合此詩談談你的看法。

蘇軾認為韋應物的詩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結(jié)合此詩談談你的106這是一首寄贈好友的詩,但并不只限于抒寫朋友間的情感,而是表達自己對時局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自己所以拖著病體為官一方,并非貪戀名利。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這樣一種淡泊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顯現(xiàn)了詩人的人生至味。這是一首寄贈好友的詩,但并不只限于抒寫朋友間的情感,而是表達107“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朱熹盛稱“賢矣”,黃徹更是激動地說:“余謂有官君子當切切作此語。彼有一意供租,專事土木,而視民如仇者,得無愧此詩乎!”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108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意象:春潮、雨、野渡、橫舟。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閑適的胸襟。滁州西澗109貶謫詩貶謫詩110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作者韓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世稱韓文公。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柳宗元齊名,并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和柳宗元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diào)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性等。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作者111二、背景

唐憲宗一心想著長生不老,把死去的高僧骸骨迎奉到朝廷大內(nèi),一時上下烏煙瘴氣。韓愈正是上疏駁斥這種無聊之舉,而觸怒唐憲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爭,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可想而知的。而有司急命赴任,家人隨即也被驅(qū)趕。當詩人行至藍關(guān)時,侄孫韓湘先行趕到,自己的妻子兒女,則不知尚在何處。詩人在這種情況下,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這首名篇。二、背景112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zhāo)(chóng)zhàng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113譯文

一篇奏折早晨上奏給像在九層天外的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想替皇上革除有弊病的事情,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烏云橫亙秦嶺,我的家在哪里?皚皚白雪擁堵藍關(guān),馬兒都裹步不前。知道你遠道而來應該有意圖,好瘴氣漫漫的潮州江邊收殮我的尸骨。

譯文

一篇奏折早晨上奏給像在九層天外的皇帝,114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詩人命運的急劇變化,其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第六句“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與心中情的完美統(tǒng)一。請你對此評價加以分析。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115答:“朝奏”,點名獲罪的原因是“自取”,是盡職盡責;“路八千”指出貶所的遙遠偏僻。這兩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貶的怨憤,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剛直不阿、堅持真理的倔強性格。答:“朝奏”,點名獲罪的原因是“自取”,是盡職盡責;“路八千116答:“藍關(guān)”形容關(guān)山險惡,歸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擁藍關(guān)”語意雙關(guān),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榜R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這句借景抒情,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答:“藍關(guān)”形容關(guān)山險惡,歸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擁藍關(guān)”語117清朝紀曉嵐認為本詩“語極凄切,卻不衰颯”,請結(jié)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清朝紀曉嵐認為本詩“語極凄切,卻不衰颯”,請結(jié)合本詩談談你對118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詩中的“朝奏夕貶”,“路八千”,“衰朽殘年”,“家何在”,“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邊”,都是極為凄切的,但詩人的情感基調(diào)并不衰颯。原因是詩中融人了詩人慷慨激昂、剛直不阿的情感;同時在寫景抒情上,“云橫雪擁”,境界雄闊,氣勢磅礴,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所以讀起來不覺得衰颯。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詩中的“朝奏夕貶”,“路八千”,119潮州韓文公祠柱聯(lián):

“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guān),從此儒風開海嶠;(海嶠:近海多山之地,指嶺南地區(qū)。)

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稱)

潮州韓文公祠柱聯(lián):

“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guān),從此儒風開海嶠120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從長安起程,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達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韓愈治潮時間只有短短的8個月,但功績卓著。首先是興學重教,當他發(fā)現(xiàn)潮州州學荒廢已久,隨決意復置鄉(xiāng)校,并起用了趙德這位"頗通經(jīng)、有文章、排異端、宗孔氏"的進士出任海陽縣尉,"專勾當州學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為學本,從而使潮州文風蔚起,英賢輩出,贏得了"海濱鄒魯"的美名。此外,韓愈還十分關(guān)心農(nóng)桑,修筑堤防,驅(qū)除鱷患,釋放奴隸,使潮州生產(chǎn)得到發(fā)展,風氣為之一新,他自己也贏得了民心和口碑。

(52歲的韓愈輾轉(zhuǎn)幾千里,歷七十余日,終于到了潮州,小女卻因驚恐勞頓死于途中。)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121韓愈在潮州為官僅僅七八個月,而潮州人民卻永遠記住了這位韓公,不是因為他的仕途不順,不是因為他的文辭華美,不是因為他的名聲遠揚,而是因為他的兢兢業(yè)業(yè)地為民辦事,為民著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為韓山,潮州的水易名為韓水,山水中間環(huán)抱著一座韓公祠。貶謫潮州,令韓愈失望,令韓愈惆悵,但他沒有想到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與颯颯風骨,更沒有想到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

韓愈在潮州為官僅僅七八個月,而潮州人民卻永遠記住了這位韓公,122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

”天能長,地能久,而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生存,是由于它們不只是為自己而生存的緣故,因而能得長生。所以,圣人由于能夠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中領(lǐng)先,能夠置身于生死之外反而能保全身存;不就是因為他無私嗎?因而就能夠成就其個人私利。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123韓愈在廟堂則直言諫君,在荒所則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處,不管身歷何難,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種忠君愛國和以民為天的思想,而這不正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脊梁嗎?上承屈原,下繼林則徐,然而潮州百姓卻永遠記住了這位韓公,歷史也永遠記住了韓公。

韓愈在廟堂則直言諫君,在荒所則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處,不管身124一、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在柳州任過刺史,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由于長期體驗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寫下了大量的揭露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記和傳記等散文作品。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韓愈齊名,并稱“韓柳”。一、作者125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126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127連連遭到統(tǒng)治者的打擊迫害,好朋友又天各一方,非但不能見面,而且音信難通,他的心情極其憂悒悲憤。當他登上柳州城樓,滿目是蕭瑟凄涼的異鄉(xiāng)風物,他把離京去國、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貶來荒域的抑郁情懷,對于摯友的真摯思念,一齊宣泄出來,詞情凄惻,委婉動人。連連遭到統(tǒng)治者的打擊迫害,好朋友又天各一方,非但不能見面,而128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129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zhuǎn)的回腸。我們來到百越這個紋身之地,雖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一讀詩歌理解大意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一讀詩歌理解大意1301、詩人悲愁具體指什么?2、詩人是怎樣將滿腹悲愁表達出來的?3、這首詩中間兩聯(lián)都是寫景,很有特色,請簡要分析1、詩人悲愁具體指什么?1311.①作者因自己被貶荒蠻之地,感慨仕途風波險惡而愁緒滿懷,②因友人望而不見而生牽掛思念之愁。1.①作者因自己被貶荒蠻之地,感慨仕途風波險惡而愁緒滿懷,1322.借景抒情,景中見情?!案邩谴蠡摹薄昂L烀C!薄绑@風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對唐代的貶謫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詩人正是通過這些景色的鋪敘,遠近結(jié)合,景中見情地把自己的無限哀情表達了出來。哀景寫哀情。2.借景抒情,景中見情。“高樓大荒”“海天茫?!薄绑@風亂133明確:第二聯(lián)寫近景。運用比興的手法寫了登樓所見的風急雨驟的景象,用芙蓉與薜荔,象征著詩人人格的美好與芳潔。驚風、密雨映射敵對勢力。暴風肆虐,抽打著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襲著墻上的薜荔!是景語,更是情語,是詩人仕途險惡的寫照,詩人對險惡處境的憂慮和憤慨溢于言表。抒發(fā)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產(chǎn)生的痛楚和不平。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明確: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134第三聯(lián)寫遠景。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皫X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以“嶺樹重遮”、“江流回腸”等景象,訴說了與故友遠相隔離,音書難通的愁苦和抑郁。第三聯(lián)寫遠景。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135比較韓、柳兩首貶謫詩在思想感情上的差異。韓詩凄切中見忠憤之氣,“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滿了不平之氣;柳詩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調(diào)是愁思彌漫、凄苦無比,也有對惡勢力的控訴

比較韓、柳兩首貶謫詩在思想感情上的差異。韓詩凄切中見忠憤之氣136貶謫詩中,詩人一般抒發(fā)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貶之憤

3、壯志難酬之悵

4、生不逢時之嘆

5、羈旅行役之苦

6、思鄉(xiāng)懷歸之情7、思友

、忠君、豁達等感情貶謫詩中,詩人一般抒發(fā)的情感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137貶謫詩常用的表達技巧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對比襯托,虛實結(jié)合

詩人失意后往往會聯(lián)想到與自己經(jīng)歷相似的人,借以對比傷悼,或借古諷今,或自嘲,虛中有實,實里有虛;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寫悲懷的詩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艷秀麗來反襯烘托自己的心緒。貶謫詩常用的表達技巧138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由于權(quán)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詩人大多內(nèi)心壓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為其在詩中表情達意的慣用手法。如“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以“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仕途上的政敵權(quán)勢等阻礙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1394.詠史抒懷。被貶后,他們從歷史中尋找古人的故事,借詠史懷古,委婉表達自己的心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發(fā)自己政途失意的悲傷,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4.詠史抒懷。被貶后,他們從歷史中尋找古人的故事,借詠史懷古140與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注釋】柳宗元早年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這首詩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時所作。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時從臨賀到柳州會見作者。與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華親故141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注]本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請結(jié)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2)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請扼要回答。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142⒈露重月寒,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而石上流出的泉水聲和山鳥時而一鳴,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露”“月”“泉”“鳥”這四種意象相互融合,以動襯靜,突顯了詩人被貶謫后所處環(huán)境的空曠寂寞。⒈露重月寒,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而石上143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表達了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的郁悒的情懷⒉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144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柳宗元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②,不學荊州利木奴③。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咀ⅰ竣俦驹妼懹谧髡哔H官柳州時期。②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謗,身遭放逐,流落他鄉(xiāng)故稱“楚客”。皇樹,即橘樹。屈原《橘頌》中有“后皇嘉樹,橘徠服兮”之句。③三國時丹陽太守李衡曾想通過種橘發(fā)家至富,給子孫留點財產(chǎn).臨死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在州里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樹當作奴仆一樣,可以謀利,所以稱為“木奴”。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柳宗元145首句寫種柑,點出種柑的數(shù)目。“手種”,說明是詩人親自種的,而不是派遣仆從去種,體現(xiàn)了他的勤民形象。第二句寫柑樹成活時的景色?!按簛怼保c明時令?!靶氯~遍城隅”,既點明了柑樹是種在城西北隅,又描寫出了二百株柑樹在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生意盎然,使古城增添了滿園春色,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這句表現(xiàn)出了詩人看到柑樹成活時的喜悅心情。

首句寫種柑,點出種柑的數(shù)目?!笆址N”,說明是詩人親自種的,而146三、四兩句寫種柑之意,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分別用了兩個典故來說明?!胺酵蛻z皇樹”,楚客,指戰(zhàn)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屈原愛桔,曾作《桔頌》,對桔樹的美質(zhì)作了熱情的贊頌:“后皇佳樹,桔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說桔樹是天地間所生的佳樹,它異于眾樹,習于南土,有獨立不遷等美德。

三、四兩句寫種柑之意,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分別用了兩個典故來說147這實際是屈原托桔詠志,以桔樹自比,通過贊頌桔樹,來表白自己的人格。柳宗元說要象屈原那樣熱愛柑樹,意思也是用柑樹來表白自己。這句說:我正象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這是從正面說?!安粚W荊州利木奴”,說的是李衡種柑謀利的事。據(jù)《水經(jīng)注·沅水》載,三國時荊州人李衡為吳丹陽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縣)龍陽洲種柑千株,臨死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在州里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樹當作奴仆一樣,可以謀利,所以稱為“木奴”。柳宗元對李衡這種做法很不屑,所以明確予以否定.這兩句一個肯定,一個否定,突出了他種柑之意和表現(xiàn)了他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質(zhì)。

這實際是屈原托桔詠志,以桔樹自比,通過贊頌桔樹,來表白自己的148“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薄皣娧薄ⅰ按怪椤笔莾蓚€比喻,用得妙絕。“噴雪”,是指花香和花色而言。一個“噴”字,既表現(xiàn)出了柑枝綻放白色花蕾時的景象,又表現(xiàn)出了柑花的芬芳香氣,好似從花朵中噴吐出來一樣,把無形的香氣散發(fā)表現(xiàn)得有形有色了?!按怪椤?,是指柑果情態(tài):金黃色的柑果累累,懸掛枝頭,遠遠望去,好象懸珠一般。這兩句是說:多少年才能聞到它那象噴雪船開放出來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人來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實呢?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薄皣娧薄ⅰ按怪椤笔莾蓚€149最后兩句:“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說:如果讓我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滋味還能夠供養(yǎng)我這個老人的。但這是托詞,實際上的意思是感傷自己遷謫時日已久,唯恐延續(xù)到黃柑成林,自己還能親嘗。這兩句以舒緩語氣說出,言淡而意遠,頗值玩味。

最后兩句:“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弊置娴囊馑际钦f1501.詩中哪個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分析頸聯(lián)中用何種手法抒發(fā)了這種情感?(6分)2.對詩的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作者希望橘樹成林,清姚鼐則說作者“恐見(柑)這成林也?!闭埥Y(jié)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5分)1.詩中哪個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分析頸聯(lián)中用何種151答:頜聯(lián)的“憐”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頸聯(lián)作者運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將橘花和橘實比作“噴雪”和“垂珠”,想象橘樹開花結(jié)實,生動而形象?!皫讱q”和“何人”都承上文“憐”字而來,“憐”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

答:頜聯(lián)的“憐”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頸聯(lián)作者運152我認為作者希望橘樹成林。作者不論首聯(lián)中“新”、“遍”二字對橘樹嫩綠和茂盛的描繪還是頸聯(lián)對橘樹開花結(jié)實的想象,都表現(xiàn)了對橘的喜愛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親手栽種的橘樹成林;頷聯(lián)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憐橘和李衡謀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樣愛橘表現(xiàn)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潔的象征,渴望橘樹成林滋養(yǎng)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貶謫后消沉,堅守節(jié)操的體現(xiàn)。我認為作者希望橘樹成林。作者不論首聯(lián)中“新”、“遍”二字對橘153我同意姚鼐所說的作者“恐見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貶謫于此,無論寫現(xiàn)實的還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襯出作者沉淪于此的落寞與苦悶,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對被貶謫的不滿之意。尾聯(lián)只是故作達觀語,表面說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滋味還能夠供養(yǎng)我這個老人的,實際是感傷自己迂謫時日已久,唯恐延續(xù)到黃柑成林,自己還能親嘗。

我同意姚鼐所說的作者“恐見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貶謫于此,無154清

明①黃庭堅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②乞祭余驕妾婦,士③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詩作于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人: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里,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絕做官,隱居綿山被燒死。清

明①黃庭堅155⑴

這首詩首聯(lián)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⑵

詩歌的頸聯(lián)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這首詩首聯(lián)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156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jié)兩種不同的景色.一面是初春時節(jié),桃李欣欣而笑,萬物復蘇,一派生機;一面是清明掃墓,野田荒垅,讓人頓生生死之悲。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以樂景襯哀情。

表達了出詩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jié)兩種不同的景色.一面是157作者運用對比和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齊人“乞祭余”還不算,還要向妻妾炫耀;與此相反,像介之推這樣的人物,甘愿燒死在綿山中也不出山,其氣節(jié)風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對比中,作者諷刺了向權(quán)貴諂媚的卑鄙小人,贊揚了受迫害也決不改變操守的有氣節(jié)之士。作者運用對比和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中158尾聯(lián)生發(fā)疑問:蓬蒿荒丘,遺骨一土,千載萬世,誰知誰是賢愚?即便是活在當下,誰又辨賢愚?“知誰是”的反問中,浸透著詩人的滿腔憤懣;以景做結(jié)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達。這種通達,是貶謫失意的心灰意懶,是不滿現(xiàn)實的諷刺反擊,是堅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尾聯(lián)生發(fā)疑問:蓬蒿荒丘,遺骨一土,千載萬世,誰知誰是賢愚?即159清明節(jié)是掃墓的日子。詩黃庭堅人觸景生情,由荒冢野墳聯(lián)想到人生無常。在黃庭堅筆下,大自然的美好風光由冬到春,周而復始.而人卻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都化為烏有。不論賢愚,千年之后都不過是黃土壟中的一堆朽骨,誰還來管你的是非曲直呢?這雖然反映了黃庭堅仕途失意后接受了禪宗消極虛無思想的影響。但也流露了他對不問是非、賢愚的炎涼世態(tài)之憤憤不平和內(nèi)心的悲哀。清明節(jié)是掃墓的日子。詩黃庭堅人觸景生情,由荒冢野墳聯(lián)想到人生160懷古詩懷古詩161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162品讀懷古詩的方法

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實、人物和典故;2、清楚詩人的生平際遇和所處時代;3、明確古與今(人與己)的連接點;4、古今(人己)對比,結(jié)合詩句,體會作品主旨。品讀懷古詩的方法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實、人物和典故;163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中唐文學家、哲學家。805年,參加“永貞革新”。因為宦官、藩鎮(zhèn)的強烈反對,革新失敗,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同時被貶為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他被貶謫長達22年,但卻始終不屈。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他的詩,風格雄豪蒼勁,傳誦之作極多。他的懷古詩語言平易,寄寓深遠,被奉為“詠史大家”。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中唐文學家、哲學家。164

劉禹錫是漢中山靖王后裔。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他十九歲游學長安,上書朝廷。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學宏詞科。

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chuà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