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復習課件_第1頁
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復習課件_第2頁
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復習課件_第3頁
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復習課件_第4頁
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專題復習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專題復習鑒賞詩歌的1詩歌鑒賞鑒賞語言鑒賞形象鑒賞表達技巧評價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概括內(nèi)容主旨分析思想感情評價觀點態(tài)度考試說明詩歌鑒賞鑒賞鑒賞評價概括內(nèi)容主旨分析思想感情評價觀點態(tài)度考試2

考點解讀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主要從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入手。

賞析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就是:①分析評價作者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深度和傾向。②評價作者在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觀點的進步性或局限性??键c解讀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31、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2、作者某種情感在詩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3、這首(句)詩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試比較詩歌中(兩首詩)的不同情感。命題方式:1、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命題方式:4

學習目標1、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類別。2、熟悉每種類別的詩歌包含了哪些情感。3、掌握詩歌“思想情感”類試題的答題范式。學習目標1、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類別。5

中國古代詩歌一般是抒情為主(即抒發(fā)某種情感,表達某種思想)。

因此要了解一首詩,就是要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為了便于同學準確的把握一首詩歌的內(nèi)容,我們將詩歌的思想感情做了一些分類:前言中國古代詩歌一般是抒情為主(即抒發(fā)某種情感,表6一、離愁別緒二、詠史懷古三、山水田園四、邊塞戰(zhàn)爭五、詠物詩六、感時詠懷七、愛情閨怨將詩歌的思想感情分為七類:一、離愁別緒二、詠史懷古三、山水田園四、邊塞戰(zhàn)爭五、詠物詩六7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愁別緒就成為古代詩歌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一、離愁別緒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8

離愁是表達遠離家鄉(xiāng)時對家鄉(xiāng)的親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羈旅離愁)。

別緒是指分別時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達對友人的祝福與感激。離愁是表達遠離家鄉(xiāng)時對家鄉(xiāng)的親人、友人的思念、9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10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

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形式標志:11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點春季秋季清晨傍晚(夕陽)路口驛站碼頭……折柳飲酒唱歌送別詩特征: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點春季清晨路口折柳送別詩特征: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想內(nèi)容?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后,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和遠離家鄉(xiāng)后獨身一人的孤寂與失落之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思想內(nèi)容13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獨身漂泊,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孤苦、落寞、憂愁之情。思想內(nèi)容?天14

雨霖鈴(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上下兩闕的思想一樣嗎?上闕:離別時依依不舍之情。下闕:離別后寂寞孤苦之情。

15

別董大二首(唐)高適十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意:并非所有的離別都包含著憂傷與不舍,也有激昂奮進的。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這首詩感情色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因此不能僅憑一個“別”字就武斷的認為是表達“依依惜別之情。要認真品讀全詩。

16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及未休兵。(1)簡述這首詩反映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2)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1)答案要點:戰(zhàn)爭頻繁,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戍鼓”、“未休兵”、“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出長不達”)(2)答案要點:①懷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②憂國憂民,不滿現(xiàn)狀,渴望社會安定。

一首詩歌的感情有時不是單一的,往往是復雜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片面地斷定,而是要通觀全詩,綜合分析再做出回答。

17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問題:1、首聯(lián)描繪了怎樣一番場景?2、尾聯(lián)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1、描繪了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相看無言的的場景。2、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徐徐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diào)后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本題兩個問題的答案的突破口其實都隱藏在題目中,標題往往簡述了作詩的源起,事由等,因此標題不可小看。春夜別友人問題:1、描繪了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18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諷刺現(xiàn)實。

(二)詠史懷古①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或者感慨世事滄桑、物是人非。。②通過贊揚古人的英雄事跡,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標題一般是古跡名、古地名,或直說“懷古”。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諷刺現(xiàn)實。

(二)詠史懷古①通過昔盛今19表達感情: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的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②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③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表達感情:20表達感情: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⑤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歸納歷史規(guī)律。常用鑒賞術語:

對歷史盛衰無常的慨嘆:憑古吊今、懷古傷今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借古諷今(諷當朝統(tǒng)制者昏庸:苛稅/大興土木/戰(zhàn)亂/荒淫無度/無能)表達感情:21常用鑒賞術語:對歷史盛衰無常的慨嘆:憑古吊今、懷古傷今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借古諷今(諷當朝統(tǒng)制者昏庸:苛稅/大興土木/戰(zhàn)亂/荒淫無度/無能)常用鑒賞術語:22詠史詩鑒賞步驟:弄清史實

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注解。詠史詩鑒賞步驟:弄清史實23體會意圖

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觸發(fā)感慨的媒介。

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fā)詩情的現(xiàn)實原因。體會意圖24領悟感情①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②把史實和現(xiàn)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③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領悟感情25臺城唐·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臺城這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26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壯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蘇臺覽古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烈的反差抒寫姑蘇臺今日的荒涼;《蘇臺覽古》著重描繪姑蘇臺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托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1.請從兩個方面談談這兩首詩共同的特點。要點:兩首詩都是懷古之作,主題相同,題材相似;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2.請談談這兩首詩藝術手法的主要不同之處。越中覽古李白《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27(三)山水田園

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詩歌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三)山水田園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28山水詩源于南朝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詩的中間兩聯(lián)往往對仗工整。山水詩源于南朝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29分析重點:景物特征主題:①歸隱田園,鐘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fā)閑適情調(diào),表達自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鑒賞中常用到的術語:思想內(nèi)容

——熱愛自然向往自由歸隱閑適淡泊悠然自得表現(xiàn)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動靜結合語言特點

——清新自然質樸自然清新洗練分析重點:景物特征30一般山水田園詩歌的意境、氣氛、風格常用詞語有:淡泊、淺淡、閑逸、深遠、沖和、清明、朗潤、清朗、幽深、幽靜、恬淡……一般山水田園詩歌的意境、氣氛、風格常用詞語有:淡泊、淺淡、閑31

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作者在這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2、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3、這種意境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理想?1、空山、新雨、明月、松樹、清泉、石、竹、浣女、蓮、漁舟2、營造了清幽靜寂的意境。3、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山居秋暝1、作者在這首詩中寫32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1)這首詩著眼表現(xiàn)禪寺后院()的環(huán)境,主要運用了()手法。(2)尾聯(lián)表面上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是抒發(fā)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幽靜以動襯靜

實際上以聲靜來寫自己的心靜,抒發(fā)自己遠離塵囂、拋棄塵世雜念的出世情感。人心:俗念萬籟:所有聲響題破山寺后禪院(1)這首詩著眼表現(xiàn)禪寺33山館余靖野館蕭條晚,憑軒對竹扉。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淵明誰送酒?殘菊繞墻飛。畬田:焚燒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⑴作者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現(xiàn)情懷,"蕭條"不僅渲染了田園的冷落,更表現(xiàn)了詩人此時心情的黯淡、孤寂。樹因秋色而更顯蒼老,倦鳥在暮色中低徊尋巢,映襯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哀。1、首頷兩聯(lián)詩人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的境遇、情懷?試具體分析。

2、“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

“穿云翠”是生動美麗的景色,“得雨肥”意味著豐足。美好的景物反襯出詩人的窮困潦倒和黯然神傷的心情,這是樂景寫哀情。山館余靖⑴作者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現(xiàn)情懷,"蕭條"34

大都是以描寫邊塞雄偉奇絕風光和戰(zhàn)爭為主題,或者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保家衛(wèi)國,或者表達一種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蛘呓衣稇?zhàn)爭的殘酷性、非正義性,表達對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戰(zhàn)爭或貶謫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厭倦戰(zhàn)爭,渴望與妻兒團聚,渴望過安寧生活等內(nèi)容;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之情。

四、邊塞戰(zhàn)爭大都是以描寫邊塞雄偉奇絕風光和戰(zhàn)爭為主題,或者表35題材:A.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zhàn)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B.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題材:36

情感:A.主戰(zhàn)思想(謳歌邊關將士的奉獻精神、意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報效祖國的激情、抨擊主降派、諷刺當朝無能)B.反戰(zhàn)情緒(環(huán)境的惡劣、塞外生活的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痛苦、思念親人的悲傷、征士的鄉(xiāng)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C.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情感:37盛唐的邊塞詩基調(diào)是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即使是艱苦的戰(zhàn)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到了中、晚唐,國勢漸衰,雖然詩人也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diào),但悲壯惋傷的成分多了起來。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p>

盛唐的邊塞詩基調(diào)是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38到了宋代,國家在民族斗爭中一直處于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在邊塞征戰(zhàn)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就更多地體現(xiàn)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钡搅怂未瑖以诿褡宥窢幹幸恢碧幱诹觿?,外侮不斷,國難當頭,39一般邊塞詩歌風格常用的詞是:雄渾、恢弘、雄偉、浩瀚、雄偉、遼闊、壯美雄奇、蒼勁、高遠、悲壯、豪邁。一般邊塞詩歌風格常用的詞是:雄渾、恢弘、雄偉、浩瀚、雄偉、遼40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①怨年年歲歲頻繁調(diào)動;②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zhàn);③怨氣候酷寒;④怨景色單調(diào)。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為什41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請注意出現(xiàn)一下字眼常常是邊塞戰(zhàn)爭詩歌:金河、玉(門)關、青冢、輪臺、龜茲、黃河、黑山、樓蘭、羌笛、陰山、孤城、疆場、沙場、燕山、匈奴、無定河、塞下、狼煙、、瀚海、涼州、長城、受降城、單于、吐谷渾,羌笛、胡笳、李廣(飛將軍)、龍城、烽火…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42

塞下曲(唐)許渾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全詩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全詩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反映現(xiàn)實,詩人在成千上萬的犧牲戰(zhàn)士中,選擇了一個戰(zhàn)士的典型性的情節(jié),即“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來突出犧牲戰(zhàn)士的悲劇,使人對犧牲者和家屬寄予深刻的同情,這實際上是對制造這場戰(zhàn)爭的統(tǒng)治者的無聲譴責。塞下曲(唐)許渾全詩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43

隴西行(唐)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1、“五千貂錦喪胡塵”什么手法?2、有人說詩的后兩句震撼人心,你認為呢?為什么?3、就這首詩的內(nèi)容看,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注:貂錦: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無定河:北方一條界河。1、借代的手法,用貂錦借代精銳部隊。2“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妻子夢境中年輕英俊的丈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對比的藝術效果。3、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和對殘酷戰(zhàn)爭的譴責。隴西行1、“五千貂錦喪胡塵”什么手法?注:44

常與言志連在一起,描寫一個事物,通過對此物的贊揚或寄寓,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理想。即寫物就是抒發(fā)自己的志向與理想。

五、詠物詩一草一木總關情常與言志連在一起,描寫一個事物,通過對此物的贊揚或45

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xiàn),唐以后佳作漸多。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46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形似——實寫其形態(tài)、色澤特征,所處環(huán)境等。

[曲盡其妙]神似——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質。

[不滯于物]內(nèi)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擬人、對比、烘托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重點把握①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47

病牛(宋李綱)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下面這首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內(nèi)容。

此是詠物言志詩,借牛寫人,以牛自況。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失落隱忍、委屈憤懣又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病牛(宋李綱)下面這首詩歌表達了怎48

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全詩寫了石灰四個特點:出山之難、不怕焚燒、不怕破碎、一身清白。2、作者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注:于謙是明朝時期愛國英雄,一生精忠報國后被誣陷慘遭殺害。1、這四句寫石灰的四個特點,概括一下。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在表達什么精神?石灰吟1、全詩寫了石灰四個特點:出山之難、不怕焚燒、49

菊花唐元稹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咀⑨專禾占遥禾諟Y明的家。漸斜:逐漸西斜。開盡:開完。無花:沒有其他花開放。】1、一、二句采用什么樣的手法寫出什么內(nèi)容?①通過白描,寫作者愛菊。②“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③渲染了愛菊的氣氛。菊花唐元稹1、一、二句采用什么樣的手法寫出50

菊花唐元稹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注釋:陶家:陶淵明的家。漸斜:逐漸西斜。開盡:開完。無花:沒有其他花開放?!?、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寫轉入

。3、菊花的什么特點觸發(fā)了元縝的詩情?議論①外在特點:百花先謝而菊花后凋;②內(nèi)在的神韻、品格:歷盡風霜而后凋,“卓為霜下杰”的堅貞品質。菊花唐元稹2、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寫轉入51

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山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作者:晚唐詩人,有才華,但屢試不中,一生潦倒。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有硬。抓哪些詞語、煉字,分析小松特點?“刺”,準確勾勒出外形特點,顯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出”

字寫出其銳不可擋的發(fā)展勢頭。把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勾畫了出來。(描寫)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抓哪些詞語52

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

,后者指

。未長成的小松長成后的松樹請說說你對本詩主題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這首詩以“小松”喻人,寫“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大樹,反映出作者對人才出身輕微而終成大業(yè)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目光。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53六、感時詠懷

對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際遇,表達個人抱負和感情。這類詩歌常用的寫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景抒情、即事抒情。六、感時詠懷對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際遇,表達個人54

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消息后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春望(杜甫)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55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唐賀知章

詠柳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兩首詩對柳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現(xiàn)了

的態(tài)度,后者表現(xiàn)了

的態(tài)度。

2、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請分析兩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lián)想到什么?

喜悅、贊賞貶斥、嘲諷

前者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lián)想到?jīng)]有節(jié)操、反復無常的小人。碧玉妝成一樹高,詠柳56

金陵驛(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這首詩是文天祥兵敗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經(jīng)金陵(今江蘇南京),宿于驛站時所作。離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此處指代南宋王朝。本詩首聯(lián)通過哪些意象描繪了怎樣的現(xiàn)實?①首聯(lián)通過“衰草”“離宮”“夕暉”“孤云”等意象描繪了一片慘淡的夕陽斜照著長滿衰草,孤云飄蕩的離宮景色。②暗喻南宋王朝宗國覆滅,滿目瘡痍,一片凄涼,詩人無所依托的殘酷現(xiàn)實。金陵驛57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云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巴弊制鸬饺娋拔锩鑼懙慕y(tǒng)領作用。

①“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fā)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xiàn)實。②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湖州歌(其六)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58用樂景寫樂情,為烘(襯)托。用悲景寫悲情,為烘(襯)托。用樂景寫悲情,為反襯。用悲景寫樂情,為反襯。用樂景寫樂情,為烘(襯)托。59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悲情:離恨悲景:檻菊愁煙蘭泣露樂景:燕子雙飛去烘托反襯

60七、愛情閨怨

這是以愛情、悼亡(抒發(fā)對過逝妻子的懷念之情)、閨怨(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fā)男女間離別相思之情)為主題的詩歌。七、愛情閨怨61

愛情閨怨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游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見情感有兩大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頌真摯愛情。另,宮怨詩,專寫古代宮女嬪妃因其失寵而生怨情的詩歌,表達盼幸承歡、失寵被棄、孤寂善感、渴望愛情與自由的情感。常見感情愛情閨怨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62

在怨女詩中,一些詩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較為突出。主要通過男女的戀愛關系比喻君臣關系。具體分為兩種: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戀表達詩人對君王的依戀,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戀,女子被拋棄來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在怨女詩中,一些詩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6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識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1)本詩標題為“閨怨”,一開頭卻寫“閨中少婦不識愁”,是否違反了題意?(2)詩中如何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為什么“陌頭楊柳色”會勾起少婦幽怨的情懷?(1)沒有違反題意。前面寫“不曾愁”,正是為后面的“悔”作鋪墊,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意思對即可)(2)先寫少婦興致勃勃,梳妝打扮后上樓觀景;轉而寫她看見路邊的楊柳,勾起了對丈夫的離愁,心情由高興變?yōu)榘没?。因為楊柳是古人臨別時的贈物,少婦看見楊柳,自然就想起與丈夫分別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1)沒有違反題意。前面寫“不曾愁64詩歌鑒賞之思想感情自古詩歌常寫景,景情相生第一種。邊塞生活多磨難,行役戍邊心日勞。懷古詠史吊前賢,壯志難酬空自憐。目睹耳聞收眼簾,即事感懷時世慘。羈旅情懷備煎熬,惜別傷懷遙思念。詩歌鑒賞之思想感情自古詩歌常寫景,景情相生第一種。65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專題復習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專題復習鑒賞詩歌的66詩歌鑒賞鑒賞語言鑒賞形象鑒賞表達技巧評價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概括內(nèi)容主旨分析思想感情評價觀點態(tài)度考試說明詩歌鑒賞鑒賞鑒賞評價概括內(nèi)容主旨分析思想感情評價觀點態(tài)度考試67

考點解讀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主要從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入手。

賞析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就是:①分析評價作者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深度和傾向。②評價作者在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觀點的進步性或局限性。考點解讀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681、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2、作者某種情感在詩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3、這首(句)詩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試比較詩歌中(兩首詩)的不同情感。命題方式:1、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命題方式:69

學習目標1、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類別。2、熟悉每種類別的詩歌包含了哪些情感。3、掌握詩歌“思想情感”類試題的答題范式。學習目標1、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類別。70

中國古代詩歌一般是抒情為主(即抒發(fā)某種情感,表達某種思想)。

因此要了解一首詩,就是要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為了便于同學準確的把握一首詩歌的內(nèi)容,我們將詩歌的思想感情做了一些分類:前言中國古代詩歌一般是抒情為主(即抒發(fā)某種情感,表71一、離愁別緒二、詠史懷古三、山水田園四、邊塞戰(zhàn)爭五、詠物詩六、感時詠懷七、愛情閨怨將詩歌的思想感情分為七類:一、離愁別緒二、詠史懷古三、山水田園四、邊塞戰(zhàn)爭五、詠物詩六72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愁別緒就成為古代詩歌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一、離愁別緒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73

離愁是表達遠離家鄉(xiāng)時對家鄉(xiāng)的親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羈旅離愁)。

別緒是指分別時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達對友人的祝福與感激。離愁是表達遠離家鄉(xiāng)時對家鄉(xiāng)的親人、友人的思念、74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75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

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形式標志:76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點春季秋季清晨傍晚(夕陽)路口驛站碼頭……折柳飲酒唱歌送別詩特征: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點春季清晨路口折柳送別詩特征:7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想內(nèi)容?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后,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和遠離家鄉(xiāng)后獨身一人的孤寂與失落之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思想內(nèi)容78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獨身漂泊,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孤苦、落寞、憂愁之情。思想內(nèi)容?天79

雨霖鈴(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上下兩闕的思想一樣嗎?上闕:離別時依依不舍之情。下闕:離別后寂寞孤苦之情。

80

別董大二首(唐)高適十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意:并非所有的離別都包含著憂傷與不舍,也有激昂奮進的。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這首詩感情色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因此不能僅憑一個“別”字就武斷的認為是表達“依依惜別之情。要認真品讀全詩。

81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及未休兵。(1)簡述這首詩反映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2)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1)答案要點:戰(zhàn)爭頻繁,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戍鼓”、“未休兵”、“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出長不達”)(2)答案要點:①懷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②憂國憂民,不滿現(xiàn)狀,渴望社會安定。

一首詩歌的感情有時不是單一的,往往是復雜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片面地斷定,而是要通觀全詩,綜合分析再做出回答。

82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問題:1、首聯(lián)描繪了怎樣一番場景?2、尾聯(lián)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1、描繪了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相看無言的的場景。2、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徐徐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diào)后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本題兩個問題的答案的突破口其實都隱藏在題目中,標題往往簡述了作詩的源起,事由等,因此標題不可小看。春夜別友人問題:1、描繪了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83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諷刺現(xiàn)實。

(二)詠史懷古①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或者感慨世事滄桑、物是人非。。②通過贊揚古人的英雄事跡,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標題一般是古跡名、古地名,或直說“懷古”。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諷刺現(xiàn)實。

(二)詠史懷古①通過昔盛今84表達感情: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的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②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③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表達感情:85表達感情: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⑤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歸納歷史規(guī)律。常用鑒賞術語:

對歷史盛衰無常的慨嘆:憑古吊今、懷古傷今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借古諷今(諷當朝統(tǒng)制者昏庸:苛稅/大興土木/戰(zhàn)亂/荒淫無度/無能)表達感情:86常用鑒賞術語:對歷史盛衰無常的慨嘆:憑古吊今、懷古傷今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借古諷今(諷當朝統(tǒng)制者昏庸:苛稅/大興土木/戰(zhàn)亂/荒淫無度/無能)常用鑒賞術語:87詠史詩鑒賞步驟:弄清史實

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注解。詠史詩鑒賞步驟:弄清史實88體會意圖

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觸發(fā)感慨的媒介。

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fā)詩情的現(xiàn)實原因。體會意圖89領悟感情①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②把史實和現(xiàn)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③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領悟感情90臺城唐·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臺城這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91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壯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蘇臺覽古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烈的反差抒寫姑蘇臺今日的荒涼;《蘇臺覽古》著重描繪姑蘇臺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托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1.請從兩個方面談談這兩首詩共同的特點。要點:兩首詩都是懷古之作,主題相同,題材相似;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2.請談談這兩首詩藝術手法的主要不同之處。越中覽古李白《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92(三)山水田園

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詩歌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三)山水田園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93山水詩源于南朝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詩的中間兩聯(lián)往往對仗工整。山水詩源于南朝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94分析重點:景物特征主題:①歸隱田園,鐘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fā)閑適情調(diào),表達自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鑒賞中常用到的術語:思想內(nèi)容

——熱愛自然向往自由歸隱閑適淡泊悠然自得表現(xiàn)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動靜結合語言特點

——清新自然質樸自然清新洗練分析重點:景物特征95一般山水田園詩歌的意境、氣氛、風格常用詞語有:淡泊、淺淡、閑逸、深遠、沖和、清明、朗潤、清朗、幽深、幽靜、恬淡……一般山水田園詩歌的意境、氣氛、風格常用詞語有:淡泊、淺淡、閑96

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作者在這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2、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3、這種意境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理想?1、空山、新雨、明月、松樹、清泉、石、竹、浣女、蓮、漁舟2、營造了清幽靜寂的意境。3、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山居秋暝1、作者在這首詩中寫97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1)這首詩著眼表現(xiàn)禪寺后院()的環(huán)境,主要運用了()手法。(2)尾聯(lián)表面上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是抒發(fā)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幽靜以動襯靜

實際上以聲靜來寫自己的心靜,抒發(fā)自己遠離塵囂、拋棄塵世雜念的出世情感。人心:俗念萬籟:所有聲響題破山寺后禪院(1)這首詩著眼表現(xiàn)禪寺98山館余靖野館蕭條晚,憑軒對竹扉。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淵明誰送酒?殘菊繞墻飛。畬田:焚燒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⑴作者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現(xiàn)情懷,"蕭條"不僅渲染了田園的冷落,更表現(xiàn)了詩人此時心情的黯淡、孤寂。樹因秋色而更顯蒼老,倦鳥在暮色中低徊尋巢,映襯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哀。1、首頷兩聯(lián)詩人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的境遇、情懷?試具體分析。

2、“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

“穿云翠”是生動美麗的景色,“得雨肥”意味著豐足。美好的景物反襯出詩人的窮困潦倒和黯然神傷的心情,這是樂景寫哀情。山館余靖⑴作者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現(xiàn)情懷,"蕭條"99

大都是以描寫邊塞雄偉奇絕風光和戰(zhàn)爭為主題,或者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保家衛(wèi)國,或者表達一種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蛘呓衣稇?zhàn)爭的殘酷性、非正義性,表達對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戰(zhàn)爭或貶謫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厭倦戰(zhàn)爭,渴望與妻兒團聚,渴望過安寧生活等內(nèi)容;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之情。

四、邊塞戰(zhàn)爭大都是以描寫邊塞雄偉奇絕風光和戰(zhàn)爭為主題,或者表100題材:A.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zhàn)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B.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題材:101

情感:A.主戰(zhàn)思想(謳歌邊關將士的奉獻精神、意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報效祖國的激情、抨擊主降派、諷刺當朝無能)B.反戰(zhàn)情緒(環(huán)境的惡劣、塞外生活的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痛苦、思念親人的悲傷、征士的鄉(xiāng)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C.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情感:102盛唐的邊塞詩基調(diào)是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奔词故瞧D苦的戰(zhàn)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到了中、晚唐,國勢漸衰,雖然詩人也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diào),但悲壯惋傷的成分多了起來。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p>

盛唐的邊塞詩基調(diào)是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103到了宋代,國家在民族斗爭中一直處于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在邊塞征戰(zhàn)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就更多地體現(xiàn)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钡搅怂未?,國家在民族斗爭中一直處于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104一般邊塞詩歌風格常用的詞是:雄渾、恢弘、雄偉、浩瀚、雄偉、遼闊、壯美雄奇、蒼勁、高遠、悲壯、豪邁。一般邊塞詩歌風格常用的詞是:雄渾、恢弘、雄偉、浩瀚、雄偉、遼105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①怨年年歲歲頻繁調(diào)動;②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zhàn);③怨氣候酷寒;④怨景色單調(diào)。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為什106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請注意出現(xiàn)一下字眼常常是邊塞戰(zhàn)爭詩歌:金河、玉(門)關、青冢、輪臺、龜茲、黃河、黑山、樓蘭、羌笛、陰山、孤城、疆場、沙場、燕山、匈奴、無定河、塞下、狼煙、、瀚海、涼州、長城、受降城、單于、吐谷渾,羌笛、胡笳、李廣(飛將軍)、龍城、烽火…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107

塞下曲(唐)許渾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全詩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全詩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反映現(xiàn)實,詩人在成千上萬的犧牲戰(zhàn)士中,選擇了一個戰(zhàn)士的典型性的情節(jié),即“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來突出犧牲戰(zhàn)士的悲劇,使人對犧牲者和家屬寄予深刻的同情,這實際上是對制造這場戰(zhàn)爭的統(tǒng)治者的無聲譴責。塞下曲(唐)許渾全詩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108

隴西行(唐)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1、“五千貂錦喪胡塵”什么手法?2、有人說詩的后兩句震撼人心,你認為呢?為什么?3、就這首詩的內(nèi)容看,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注:貂錦: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無定河:北方一條界河。1、借代的手法,用貂錦借代精銳部隊。2“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妻子夢境中年輕英俊的丈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對比的藝術效果。3、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和對殘酷戰(zhàn)爭的譴責。隴西行1、“五千貂錦喪胡塵”什么手法?注:109

常與言志連在一起,描寫一個事物,通過對此物的贊揚或寄寓,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理想。即寫物就是抒發(fā)自己的志向與理想。

五、詠物詩一草一木總關情常與言志連在一起,描寫一個事物,通過對此物的贊揚或110

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xiàn),唐以后佳作漸多。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111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形似——實寫其形態(tài)、色澤特征,所處環(huán)境等。

[曲盡其妙]神似——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質。

[不滯于物]內(nèi)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擬人、對比、烘托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重點把握①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112

病牛(宋李綱)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下面這首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內(nèi)容。

此是詠物言志詩,借牛寫人,以牛自況。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失落隱忍、委屈憤懣又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病牛(宋李綱)下面這首詩歌表達了怎113

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全詩寫了石灰四個特點:出山之難、不怕焚燒、不怕破碎、一身清白。2、作者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注:于謙是明朝時期愛國英雄,一生精忠報國后被誣陷慘遭殺害。1、這四句寫石灰的四個特點,概括一下。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在表達什么精神?石灰吟1、全詩寫了石灰四個特點:出山之難、不怕焚燒、114

菊花唐元稹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咀⑨專禾占遥禾諟Y明的家。漸斜:逐漸西斜。開盡:開完。無花:沒有其他花開放?!?、一、二句采用什么樣的手法寫出什么內(nèi)容?①通過白描,寫作者愛菊。②“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③渲染了愛菊的氣氛。菊花唐元稹1、一、二句采用什么樣的手法寫出115

菊花唐元稹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咀⑨專禾占遥禾諟Y明的家。漸斜:逐漸西斜。開盡:開完。無花:沒有其他花開放?!?、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寫轉入

。3、菊花的什么特點觸發(fā)了元縝的詩情?議論①外在特點:百花先謝而菊花后凋;②內(nèi)在的神韻、品格:歷盡風霜而后凋,“卓為霜下杰”的堅貞品質。菊花唐元稹2、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寫轉入116

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山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作者:晚唐詩人,有才華,但屢試不中,一生潦倒。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有硬。抓哪些詞語、煉字,分析小松特點?“刺”,準確勾勒出外形特點,顯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出”

字寫出其銳不可擋的發(fā)展勢頭。把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勾畫了出來。(描寫)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抓哪些詞語117

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

,后者指

。未長成的小松長成后的松樹請說說你對本詩主題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這首詩以“小松”喻人,寫“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大樹,反映出作者對人才出身輕微而終成大業(yè)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目光。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118六、感時詠懷

對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際遇,表達個人抱負和感情。這類詩歌常用的寫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景抒情、即事抒情。六、感時詠懷對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際遇,表達個人1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