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理論知識_第1頁
智力障礙理論知識_第2頁
智力障礙理論知識_第3頁
智力障礙理論知識_第4頁
智力障礙理論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學知識1、智力障礙兒童的定義:年齡在18歲以下,智力明顯低于正常水平,并伴隨著明顯的社會適應性行為障礙的兒童。2、智力障礙的分級:傳統(tǒng)上,按照接受教育的能力,可以把智力障礙分為:可以教育的、可以訓練的和需要監(jiān)護的三個級別。按照智力障礙的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四個級別,這四個級別又分別稱為四級智力障礙、三級智力障礙、二級智力障礙和一級智力障礙。四個級別所對應的智商和社會適應能力分別是:輕度的智商在2.01?3個標準差之間,社會適應能力屬于輕度適應缺陷;中度的智商在3.01?4個標準差之間,社會適應能力屬于中度適應缺陷;重度的智商在4.01?5個標準差之間,社會適應能力屬于重度適應缺陷;極重度的智商在5.01個標準差以上,社會適應能力屬于極重度適應缺陷。3、智力障礙兒童的病理原因:遺傳因素是導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導致智力低下患兒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尤以妊娠前三個月感染影響最大;再者孕期營養(yǎng)不良是宮內(nèi)胎兒生長遲滯的主要原因之一。醫(yī)學專家經(jīng)過大量研究,現(xiàn)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1、遺傳因素染色體異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兒童5%?10%?;蛲蛔?nèi)缦忍煨源x異常病屬于此類。2、產(chǎn)前損害包括宮內(nèi)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藥物、放射線、汞、鉛、吸煙、飲酒、吸毒、孕婦嚴重營養(yǎng)不良或孕婦患病。3、分娩時產(chǎn)傷,窒息、顱內(nèi)出血、早產(chǎn)兒、低血糖、核黃疸、敗血癥。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腦膜炎、腦炎、顱外傷、腦血管意外,中毒性腦病,內(nèi)分泌障礙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癲癇等。4、預防措施:要減少弱智兒童的發(fā)生,就必須做好預防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避免近親結婚,對嚴重遺傳病盡量動員絕育術。避免早婚和超過40歲婦女高齡生育,因為容易使染色體異常發(fā)生先天愚型。做好產(chǎn)前保健檢查,提高處理難產(chǎn)的技術,減少產(chǎn)傷,有條件的地區(qū)對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及早發(fā)現(xiàn)病人,早期治療,減少弱智兒童發(fā)生。一級預防采取措施積極防止或減少智力障礙的發(fā)生。例如:普及婚前檢查,進行計劃生育宣傳,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反對近親結婚,缺碘地區(qū)的重點人群及時補碘,科學接生等等,可以有效地預防智力障礙的發(fā)生。二級預防采取二級預防措施旨在阻止一些致病因素導致智力障礙。例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個兒童有苯丙酮尿癥,就可以為該兒童制定嚴格的食譜,減少或基本不讓他進食帶有苯丙酮酸的食物,就可以有效地阻止體內(nèi)大量積累苯丙酮從而避免影響大腦發(fā)育。同時,對一些可能出現(xiàn)智力障礙但尚無明顯障礙表現(xiàn)的兒童(稱為''高危兒童?提供醫(yī)學、教育和社會等全面幫助,可以有效地減少高危兒童出現(xiàn)智力障礙。三級預防采取三級預防旨在減輕智力障礙產(chǎn)生的消極后果。對智力障礙兒童和高危兒童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就是最重要的三級預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障礙帶來的功能缺失,讓智力障礙兒童保持較好的生活狀態(tài)。一級預防是在做好婚檢和產(chǎn)檢,二級和三級預防是對于兒童出生之后有輕微癥狀的進行預防,智力障礙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或許是沒能夠接受的,但不管是怎樣的結果,應該坦然接受。5、掌握智力障礙兒童認知發(fā)展特點和個性發(fā)展特點認知發(fā)展特點:到目前為止心理學界對認知的有關概念并么有取得一致的意見,但可以肯定的是,認知實質(zhì)上就是對信息的接收、貯存和使用,具體表現(xiàn)于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方面的活動,其中,智慧活動是最主要的活動。感知特征:A感知速度緩慢B感知覺容量小C視知覺不夠分化。注意特征:A不隨意注意占優(yōu)勢,隨意注意發(fā)展緩慢。B注意的穩(wěn)定性差,并且難以轉移。C注意范圍狹窄。D注意的分配能力差。記憶特征:A遺忘規(guī)律先快后慢.B有識記不正確現(xiàn)象。C以機械記憶為主,有意義記憶為輔。思維特點:以具體直觀、概括或抽象水平低是智力落后兒童最典型的思維特點。學習特點: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學習有一定的遷移能力,學習興趣較少,學習動機水平低,學習的需要不占優(yōu)勢。個性發(fā)展特點:意志品質(zhì):A主動性不足。B意志軟弱。C缺乏自制力。D固執(zhí)。情緒特征:A情感分化慢。B情緒受環(huán)境影響大。C高級情感體驗少。自我評價的特性:過低的自我評價和對自己過高的評價。6、智力測量的原理:從第一章所介紹的智力落后的定義可以知道,一個人是不是智力落后,主要是從他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和適應性行為水平來判斷。而智力發(fā)展水平和適應性行為水平,分別通過智力測驗和適應性行為測驗來評估。因此,智力落后的評估問題主要涉及到智力的評估和適應性行為的評估兩方面.第一節(jié)智力與智力測驗一智力概念的歷史沿革長期以來,智力的概念問題在心理學史上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趣,至今沒有一致的意見。智力一詞在我國的古典文獻上很早就出現(xiàn)過。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說:“智力不用則君窮乎臣。?①東漢的王充說:“夫賢者才能未必高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舉是?!雹偃龂鴷r期的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用。?②茍子也曾說過:?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①類似的描述還能找到很多,雖然它們還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和膚淺的,但畢竟已經(jīng)涉及到了智力這個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從當時的科學發(fā)展水平和人們的認識水平來看,對智力的這些描述是難能可貴的。在西方,大約從古希臘起便有了劉智力本質(zhì)的種種揣測。哲學家柏拉圖曾試圖用三分法討論智力的概念。他把理性和心智。二、智力障礙兒童的訓練1.掌握智力障礙兒童的行為訓練的一般方法1、逐步養(yǎng)成法:逐步養(yǎng)成法是行為矯正的一個方法。它對于智力落后兒童自理行為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其基本實施方法是把要塑造的行為通過任務分析,分成一個個的步驟,即小步子,然后采用正向或逆向逐步強化的方法,逐步逐步訓練,整個訓練步驟訓練完畢,行為也就養(yǎng)成。2、游戲法:訓練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方法。3、實際鍛煉法:是指讓兒童到具體的活動情境中學習的方法。2.掌握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的一般方法1、糾正:當兒童在說話時出現(xiàn)表達不正確,教師應立即予以糾正,而不要置之不理。例如,兒童說:“這是一只漂亮的房子”,教師應馬上糾正:“這是一座漂亮的房子”或“這是一棟漂亮的房子。2、擴充:當兒童表達不完整或不充分時,教師應立即加以擴充。相當多的智力落后兒童的語言有一種簡約化傾向,即句子中常常只有主語和謂語,缺乏其他修飾成分,這時候,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擴充。例如,兒童說;“我吃飯”??梢詳U充為“我正在食堂吃飯?!焙唵握f明(simpleexpatiation):即對兒童的語言加以簡單的說明,使其意思更清楚明了。例如,兒童說:“狗在叫。?可以簡單地說明為:“小狗看到有人來了,在汪汪地叫。”復雜說明(complexexpatiation):教師對兒童語言的說明比簡單說明在內(nèi)容上更詳細,句子結構上更復雜。例如,兒童說:“狗在叫”。教師可以說;“有一只大黃狗,當看到一個以前從未看見過的人向它走來的時候,它瞪起雙眼,汪汪地叫起來”。變換方式(alternatives):對兒童的厝言表達方式加以改變。例如,兒童說:“小狗正在汪汪地叫”。教師變換一下方式,說:“是的,小狗正在汪汪地叫”??墒?,它為什么會叫呢?是生病了還是有人打它?完成(completion):這種方法類似于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填空練習,即由教師說出或?qū)懗鼍渥拥囊徊糠?,其余部分由兒童自己去完成。例如:“天空是(藍色的)”、“鮮花是(美麗的)”、“動物園里有(老虎)”。替代(replacement):用不同的物品或動作來替{t同一句型中的主涪或潤涪。例如,可以讓兒童練習:“(小貓)跳’、(小魚)跳’、小貓(叫)、小狗(叫)”。變換的替代(alternativereplacement):與前面的替代相比,這種方法更靈活,更富彈性。例如,?(小狗)正在叫”,"(小貓)正在叫嗎?”(小狗)叫得多兇啊,?復合(combination):教師給兒童提供一些零散的句子,要求兒童自由聯(lián)結成一個或幾個句子。例如下面三個句子“桃花開了“,“桃花是紅色的”,“桃花在公園里”,可以結合為“紅色的桃花在公園盛開”。10修改(revision):在語言訓練中,教師要求兒童在不改變原文意義的前提下?lián)Q成另一句話來表達。例如,兒童說:“我的叔叔名字叫張三?!睋Q成另一句話就是“張三是我叔叔”。3.掌握智力障礙兒童的感知訓練的一般方法教具的選擇及使用。教具在智力落后兒童的感知訓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伊塔德、謝根,蒙臺梭利等都非常重視教具在感知訓練中的應用,并自制了一大批教具??梢赃@樣認為在感知肌能訓練中,離開了教具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和家庭要注意使用教具。首先,組織者要充分認識到教具的作用。如聽覺(聽能)訓練中,要兒童辨別各種鳥nL,聲,(很明顯)我們無法在所有場合所有時間將許許多多鳥展現(xiàn)在兒童面前,相反,錄音磁帶和幻燈機(或電影機和圖片)相結合,則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將鳥叫聲(鳥和聲音兩種刺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就是靠了磁帶和底片和圖片這些教具的作用。其次,組織者應積極尋找教具.感知訓練中使用的教具和感知訓練的內(nèi)容一樣非常豐富。大體講來,凡是與人的感知有關的實物、玩具等等都可作為教具,如針,線,剪刀、水果、糧食(大豆,谷粒,米粒),收錄機,幻燈機以及各種玩具和穿的服裝等等。教師可以自制教具,也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教具,也可以買兒童玩具作教具(如中央教科所的333——系列玩具就是很好的一套智力落后兒童感知訓練教具)。組織者要注意使教具與教學內(nèi)容配套,盡量做到系統(tǒng)化。第三,組織者應正確地使用教具。感知肌能訓練中教具主要是用來操作進而克服智力落后者的缺陷的。因此,每個兒童都應該有操作使用教具的機會,相應的教具如沙包,彩球等,最好每個學生都有一份。教具的具體使用請參考第八章。感知訓練的組織。對于感知訓練的組織問題,未有一致的意見。有人強調(diào)將感知訓練作為單獨內(nèi)容來看,有的人主張將感知訓練和各科軟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設。到底何種方式為好,尚無定論。實際上,感知訓練的內(nèi)容牽扯到許多方面,它和各科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國家教委頒布的智力落后學校的課程可以分做三大部分:一是活動課,包括體育。美工,音樂。興趣活動等。二是文化課,包括語文,數(shù)學;三是勞動技能課,活動課本身就是一些感知肌能活動,像體育課中的正步走,俯臥撐;像美工課中的紙工,泥工等:像音樂課的唱歌彈琴等。勞動技能課也有感知肌能的訓練作用,即使文化課中也存在著感知訓練的內(nèi)容。因此從提高效益出發(fā),我們試圖提出以活動課為基地向其它科滲透,以專設課為輔助的組織策略。具體組織時,可分三大組織方式。(1)將肌能訓練,感知能力和肌肉活動的配合以及空間位置的認識和活動課有機地結合起來,體育,美工,音樂教師相互協(xié)作,作好有關訓練。⑵將感知訓練內(nèi)容和文化課結合(尤其是小學低年剁,輔之以專門的感知訓練課。⑶將勞動拔術課納入感知訓練的莢糠最下,有意識地培養(yǎng)智力落后兒童的肌肉活動能力。這樣,單獨的感知訓練的課時減少,加大了活動課的內(nèi)容,也豐富了這些課的內(nèi)容和形式。這就要求學校有一個整體規(guī)劃,既分工又合作,將感知訓練的內(nèi)容合理地分配于各種教學活動中去。將游戲法作為感知訓練的主要方法。感知訓練應以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因此,組織者在組織時應多以游戲的方法,寓訓練于興趣中,寓訓練于活動,游戲中,提高訓練的效果。關于游戲法的詳細內(nèi)容請參見第九章。訓練和示范相結合,以訓練為主。感知肌能訓練主要不是教授給學生有關的知識,它主要是通過有關的信息刺激來發(fā)展兒童的身心機能。因此,傳授知識不是本課程的目的,本課程應以訓練為主。在訓練時,組織者要注意示范,注意糾正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錯誤方式方法和缺陷行為。感知肌能訓練的實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領域,目前國內(nèi)尚無多少實踐可供提煉。但是基本方面是肯定的,用大的信息量來刺激智力落后兒童,以最短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多的刺激量,達到此一目標,感知訓練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三、個別化教學計劃與行為矯正技術1.掌握智力障礙兒童行為矯正的理論和技術第二節(jié)行為矯正的理論基礎.行為矯正是以一系列學習原理為理論基礎的.本節(jié)主要介紹?和行為矯正有關的理論。一應答性條件反射厚理典型的應答性條件反射的理論是巴甫洛夫(Pavlov.I.P)用狗做實驗完成的。食物(如肉松)作為無條件刺激物(us)能引起狗的無條件反應(uR),即食物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鈴聲做為五條件刺激物(cs),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反應。但是如果將食物和鈴聲配對,即在喂狗食物前先讓狗聽列鈴聲,這樣反復操作10次以后,不給狗食物只讓它聽到鈴聲,狗也會分泌出少量的唾液的反應。如果配對繼續(xù)下去,即讓狗先聽到鈴聲再給予食物,這樣20,30次以后,僅僅讓狗聽到鈐聲,狗也會分泌相當?shù)耐僖?,即條件反應(cR)形成?!鲜鲞^程用圖喪示即是;學習之前:食物(uS)+分泌唾液(UR)(條件作用前)鈴聲(cs)+無反應或無關反應學習過程:配/食物(us)+分泌,唾液(uR)(條件作用中)對[鈴聲(cs)

學習后:鈴聲學習后:鈴聲(cs)+分泌唾液(CR)(條件作用后)應答性條件反射理論的結論是:條件刺激(cs)和無條件刺激(us)經(jīng)過多次配對(學習)之后,條件刺激也會引起反應(cR)。在條件刺激之后給予無條件刺激,或者將條件刺激搭配起來,給予無條件刺激稱為強化。強化某一刺激,不強化與之類似的刺激,則前者產(chǎn)生條件反射,后者不產(chǎn)生條件反射。這稱之為分化。條件反射形成之后,不再強化條件刺激,僅呈現(xiàn)條件刺激物,那么條件反射就會趨向停止,這稱之為消退。條件反射形成后,和條件刺激類似的刺激電會產(chǎn)生條件作用,這種現(xiàn)象稱為泛化華生(Watson.J,B)利用敲打金屑棒發(fā)出的尖銳的聲音作為無條件刺激,僅僅幾次就建立了兒童對白鼠(條件刺激)的恐懼反應.兒童本來喜歡白鼠,當兒童接觸白鼠時配之以尖銳的金屬敲擊聲,便建立了兒童對白鼠的懼怕反應。隨之,通過強化,華生又將兒童懼怕白鼠的反應類化到白兔上,即建立了兒童懼怕白兔的反應.應答性條件反射在行為矯正中.應用很廣,厭惡療法,內(nèi)部敏5e法.系統(tǒng)脫敏法都是應答性條件反射原理的應用.二、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Skinner,B.F)所創(chuàng)造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是通過?斯金納箱?的有關實驗提出的.

饑餓的白鼠在箱內(nèi)到處嗅聞,偶爾它碰到連接食物倉的杠桿,掉下一顆食物豆(或魚片),白鼠很快吃完。然后,他又到處嗅聞,偶爾碰到連接食物倉的杠桿,又掉下一顆食物豆。經(jīng)過多次反復,白鼠就學到了這樣一個事實:按壓杠桿就會出現(xiàn)食物,按壓杠桿成為獲取食物的手段。這樣,杠桿(s)和按壓杠桿(R)這個行為之間就形成了固定的聯(lián)系。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結論是:白鼠按壓杠桿的行為發(fā)生后,如果有食物出現(xiàn)(強化物),那么白鼠按壓杠桿的行為就會增加。如果一個操作(行為)發(fā)生后,接著呈現(xiàn)一個強化刺激(強化物),那么這個行為發(fā)生的次數(shù)就會增加。操作條件反射的原理在行為矯正中得到較多應用。正強化原理,懲罰原理可以看作是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的應用。除去上述兩種理論外,影響行為矯正的理論還有認知學習論和模仿學習論.認知學習論強調(diào)通過主體的認知即主體的自我意識的參與來改變自身的行為。摹仿學習論強調(diào)通過對他人行為的觀察,摹仿來改變成建立自己的行為,我們認為,智力落后兒童特別是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兒童的自我意識能力較差,因此,我們不準備詳細介紹有關的認知矯正法。第三節(jié)強化物我們將會看到強化物的選擇與使用在智力落后兒童的行為矯正中,特別是在使用條件反射的有關結論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擬專節(jié)對此加以介紹.強化物的含義與分類強化物是一種刺激,它對于行為的產(chǎn)生或鞏固具有某種促進作用。前述應答性條件反射中無條件刺激物即食物就是強化物,操作條件反射中,自鼠按壓杠桿后出現(xiàn)食物豆,這食物豆就是一種強化物。強化物對行為具有強化作用。例如,兒童向長者稱'爺爺?(行為),長者報之以微笑(刺激)和“好孩子?(刺激)的贊揚聲,那么,微笑和“好孩子?就是強化物。強化物的含義與分類關于強化物的分類,因標準不同,結果不甚一致。臺灣學者陳榮華將強化物分為如下幾類:原級強化物或非社會性強化物。這類強化物主要以?物?的形式出現(xiàn),包括食物、操作性物體和擁有性物體.食物性強化物。如餅干,雪糕、巧克力等。操作性強化物。如玩具。電視,樂2S等。擁有性強化物。如小刀,手套,鋼筆等。次級強化物和類化強化物。這類強化物以?符號'或?象征物?出現(xiàn)。是指和其他原級強化物發(fā)生關聯(lián)而獲得相等強化效果的刺激物。如分數(shù),獎狀。畢業(yè)證等。這一類強化物的優(yōu)點是:它的陵用不受時空的限制,如某種食物沒有時就不能作強化物;而分數(shù)可以隨時都有o(2)強化效果優(yōu)于原級強化物。社會強化物。是指在交往中表現(xiàn)出的動作,語言及體態(tài)語官.如微笑.擁抱、'好孩子?等。代幣。能夠累積并且可以代換其他強化物的條件刺激物稱為代幣。這實際上是一種次級強化物。它本來不具有強化作用,但是使之與其他有強化作用的刺激物相關聯(lián),這樣,它也具有了某種強化作用,故稱代幣。第四節(jié)行為矯正的幾個基本原理和策略本節(jié)我們僅介紹幾個常用的并且在智力落后教育中使用較多的原理或策略。一行為矯正中常用的幾個厚理正強化原理我們先看這樣的兩個例子。例(1)教師剛給特殊班的智力落后學生布置完作業(yè)(情境),常有破壞性行為的xx生此刻正在桌邊安靜地做作業(yè)(行為),教師走向XX,拍拍他的肩,說:?XX你真用功,這次你一定能按時交上作業(yè),對吧9”(直接結果),這樣xX學生將來更有可能在教室內(nèi)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例(2)兒童早飯后上學(情境),笑著向父母說:“爸爸媽媽再見I?(行為)爸爸媽媽說:“好孩子,再見I?(直接結果)那么將來小孩上學前更有可能喊“爸爸媽媽再見?(長期影響)。上述兩個例子表示:行為發(fā)生后如果接著跟隨一個良性刺激,那么今后再發(fā)生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增大。或進一步描述為:在一個確定的情境中,某人做了某件事之后,立即給予一個好的結果,那么今后這人遇到相似情境時就很容易去做同樣的事情。這就是正強化原理。行為發(fā)生后出現(xiàn)的這個好的結果(良性刺激)叫做強化物,由于他具有獎勵性才使行為鞏固下來.下面我們選擇的這個例子就是利用正強化的例子⑦。查爾斯是一個教養(yǎng)院的重度智力落后患者,身體很強壯。因他伴有嚴重的癲癇,故需經(jīng)常服藥。但是,他總是吐出護士在早上和中午讓他吞的藥。由于他的強壯,總是能成功地反抗護士強迫他吃藥。護士便選擇了用正強化的原理來矯正他的行為。查爾斯非常喜歡抽煙。但是,他并不是時時都有煙抽。一天早晨,護士和查爾斯坐在一起,在附近的一張查爾斯達不到的桌子上,她放了一把假藥丸。她大約每隔一分鐘遞給查爾斯一顆假藥丸,指導他吞下去,一共10次。但是,查爾斯只吞下第3顆,其余全都吐了出來。在接下來的10分鐘里,護士非常堅決地試著把藥丸故到查爾斯嘴里,約1分鐘1顆,他吐出了開始的7顆,吞下了第8顆,第9.1o顆也被吐了出來。接著,護士拿出一支煙對查爾斯說:?我把藥放到你嘴里。如果你吞下去了,我就讓你吸一口煙。?(指導語)。然后她把藥丸放到他嘴里,但他又吐了出來,在接下來的4分鐘,查爾斯吐出了4顆藥丸。這段時間,查爾斯非??释闊?,甚至顯得很可憐?但護士努力克服丁對查爾斯的憐憫,堅決地按指導語做,當他吞下了放在他嘴里的第6顆藥丸時,她立即給他吸一口煙(用強化物強化),且極力表揚他(強化).在按下去的4個1分鐘間隔坐,他吞下了4顆藥丸,每次都讓他吸一口煙.第二天早晨,護士按照同樣的指導語進行訓練(吞下1顆藥丸吸一口煙),結果他吐出了開始的兩顆,以后的8顆都吞了下去。第三天早晨,他又進行同樣的程序,除一顆外,查爾斯吞下了所有的藥丸。根據(jù)這樣的進步,護士很容易將這個程序遷移到服真藥丸的治療中去。在利用正強化原理時,要注意下述幾點:(1)明確儒要強化的目標。(2)選擇有效的強比物。(3)行為發(fā)生后立即予以強化。(4)避免誤用正強化。誤用正強化的例子很多。例如,智力落瞬兒童正在用餐(情境),一個女孩舉起碗在大聲怪叫(行為),一位保育員走過來向其空碗加上米飯(直接結果一一強化),將來當女孩空碗時,更有可能發(fā)出怪叫聲(長遠影響)。消退原理我們先看下面兩個例子:例(1)母親正在洗衣服,兒子在一邊玩耍(情境),兒子開始用腳屠門(行為),母親仍舊洗衣服,對兒子蹋門行為不予理睬(直接結果),今后兒子用瑪門引起母親注意的可能性減?。ㄩL期影響).例(2)在一個弱智兒童班級中,一些兒童完成了作業(yè)并舉手示意(情境),另一個智力落后兒童開始咬指甲(行為)。教師注意舉手的學生而不注意咬指甲的學生(直接結果)。今后咬指甲學生類似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減小(長期影響)..上述兩個例子表示:行為發(fā)生以后,如果不跟隨通常的強化,那么今后再發(fā)生類似行為的可能性減小?;蜻M一步描述為:在一個確定的情境中,某人做了某件事情之后,并不跟隨通常的強化,那么今后這入遇到相似情境時,做同樣事情的可能性減小。這就是消退原理。行為出現(xiàn)后,環(huán)境不予理睬,即行為不再受到強化,那么這種行為就會消退。下面是利用消退原理矯正智力落后兒童缺陷行為的例子①。十歲的弱智兒童彼得患有孤獨癥。矯正者企圖教他說話并參加一些基本的幼兒園活動。但是彼得經(jīng)常大發(fā)脾氣,具有諸多缺陷行為。如跺腳,蹋人,尖叫,扔東西.打自己耳光.哭喊,或者亂喊?割?,-針刺'“醫(yī)生'這類的話語,影響教學活動。這些行為可能是他受到挫折(例如阻止他離開房間)或者是強化不當造成的,矯正者試圖用消退原理消掉他這些缺陷行為。矯正最初在一間小房間內(nèi)進行。他坐在扶手椅里,扶手椅靠著墻,以防止他來回走動。每當他開始發(fā)脾氣時(行為發(fā)生),治療者就轉過身去不理睬他(不予強化),直到他停止發(fā)脾氣,并安靜地坐上15二20秒時(良好行為發(fā)生),才向仙說:?好孩子。''并給他一枚代幣(強化優(yōu)良行為),這代幣以后可以換取食物或糖果。每當彼得不發(fā)脾氣達15-20秒時,可接受另一代幣。由于本程序是不理睬他的發(fā)脾氣行為而同時強化他安靜坐著的行為。結果經(jīng)過九次訓練之后,他的發(fā)脾氣行為在教育情境中逐漸地減少,并趨向于不再發(fā)脾氣。這樣便可以發(fā)展他的言語能力和其他技能.在利用消退原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消退的行為應該非常具體,不應該籠統(tǒng),同時,不能希望在短時間內(nèi)消退所有的不良行為。(2)在消退某一行為的過程中,這一行為電許變得更壞,矯者對這一點要心中有數(shù)。(3)消退最好應和其他原理如正強化相結合,在消退不良行{為的同時,建立相應的優(yōu)良行為。(4)避免誤用消退原理。下述兩例是對消退原理的誤用,請注意。例(1)福利院中兩個保育員在講話。一個智力落后兒童走過來站在邊-E(情境)。他耐心地站在邊上等了幾分鐘(保育員沒有反應),最后他開始打擾保育員,保育員停止談話,聽他說話(直接結果)。今后,他安靜等著的可能性減少,而打擾的可能性增大。例(2)智力落后學校中,智力落后兒童和保育員坐在電視機室(情境),某一智力落后兒童安靜地坐了20分鐘(行為),保育員只顧自己,沒有人對安靜坐著的兒:童有反應(直接結果),將來這兒塹靜坐的可能性減小(因為這個行為沒有強化)..懲罰原理看下述兩個例子:例(1)爸爸、媽媽,兒子三人正在吃午飯(情境),兒子飯畢用筷子響亮地敲著飯碗(行為),媽媽用筷子猛力敲了一下兒子的手腕(直接結果),那么今后在類似情境,兒子再敲碗的行為可能減少。例(2)三年級的同學正在自習(情境),學生小A用手捅了小8一把,兩人爭吵起來(行為),這時老師進來當場宣布給小A班級內(nèi)記過處分(直接結果),那么,今后類似情境下小A再捅小D一把的行為可能減少。懲罰原理被描述為:某個行為發(fā)生以后,如果緊跟一個不良后果(或厭惡刺激),那么,這個行為今后出現(xiàn)的可能性減小。或者進一步描述為;在一個確定的情境中,某人做了某件事情之后,接著跟隨一個不良后果,那么今后這人遇到相似情境時做同樣事情的可能性減小。這個不良的后果或刺激叫懲罰物。批評,記過處分等是學校常用的懲罰物。懲罰原理的使用還包括剝奪兒童某些喜歡的行為,如取走他的玩具,禁止某種游戲活動等。我們強調(diào)懲罰原理在行為矯正中的作用,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主張用體罰來矯正學生的行為。下例是一個應用懲罰原理的事例④:智力落后兒童里基因為抓人和咬人被牢牢戴上特制的布手套和面罩,工作人員想矯正里基的這兩個行為。他們先決定矯正他的咬人行為,然后再解決抓人行為。他們估計里基咬人(或抓人)的可能的強化是工作人員跑來營救受害兒童時引起的注意。顯然,不能用不管受害兒童來消退這種不良行為,那樣,將造成嚴重的傷害后果。工作人員考慮是否可用懲罰來矯正他的不良行為。通過觀察,他們看到里基不喜歡戴他的面罩,這樣,他們就將面罩作為懲罰物。他們設計了這樣的程序:里基只要不咬人就可以不戴面罩,但一咬人就被戴上面罩。在他一次咬人之后,他立即被戴上面罩,并持續(xù)十分鐘。當面罩去掉后,對于?不咬人?行為,他得到了大量的社會注意(如表揚,贊美等)。不久,里基就不再咬其他兒童了。這以后,他們決定用手套作懲罰物來矯正抓人行為,即里基只要抓人就被戴上手套。在他抓人事件發(fā)生后,就立即給他戴上手套十分鐘。但這個策略失敗了,抓人行為不是減少而是增多丁,這說明手套不是懲罰物而可能是強化物。于是工作人員又嘗試將面罩作為懲罰物使用。如果戴上面罩還抓人,他們決定(也僅僅是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電擊。這個程序的結果相當有效。里基的抓人頻率逐漸減少。當面罩戴著時,他的抓人次數(shù)很快降到了零。^在使用懲罰原理時,要注意下述幾點,要選擇有效的懲罰物。所謂有效,是指個體最厭惡或最不易接受的刺激。要明確敞懲罰的行為,避免將懲罰的行為泛化。把握好懲罰的時機,在行為發(fā)生后立即予以懲罰。懲罰的態(tài)度要一致,特別是在家庭或?qū)W校,父母,教師要有一致的態(tài)度。懲罰原理要和弧化原理結合使用,懲罰的同時強化其優(yōu)良行為。避免懲罰誤用。誤用懲罰的例子非常多見,下述即是一例.媽媽在洗衣服,兒子在一邊胡鬧,媽媽勸說不聽(行為)。一周后爸爸出差回來,媽媽將兒子的前述行為向丈夫訴說,結果爸爸二話沒說抬手就打在一邊好好玩耍的兒子。相互抵制原理我們先看下述例于。一個小女孩比較喜歡唱歌,但她有賴床行為,往往不能及時起床上學。當父母將其叫醒則在床上哭一陣。后來父母在矯正者指導下和女兒訂了合同。若她起床后馬上唱歌的話就可以得到兩個圓圈,起床不唱歌只得到一個圃圈。每周若獲得十個圓圍(5天),周日可去公園游玩,并吃冰淇淋。開始的時候,她起床后全家一起合唱簡單的歌曲,并鼓勵她一起唱。為了“唱歌'和得到去公園的機會,她就不能?哭泣',結果不到一周就把小女孩愛哭習慣矯正過來。人的行為方式在同一時間或空間上往往只有一種方式,與這種方式相反的方式就不會發(fā)生,如興奮時往往不能平靜,興奮與平靜往往互相抵制,不能同時發(fā)生(上例中小孩唱歌就不能哭泣)。這就是相互抵制的原理。相互抵制原理在行為矯正中應用也較多。像矯正智力落后兒童的自傷行為,可用相互抵制原理,如矯正兒童的撞頭行為,鼓勵她唱歌跳舞,只要進行這些活動,其撞頭行為自然不能發(fā)生。二行為矯正的幾個主要策略實際上上述各原理的使用不是單一的,在很多情況下往往要同時使用幾種原理,制定出一個具體的策略或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矯正。下面是幾個常用的策略或方法.1.逐步養(yǎng)成策略又稱塑造策略。它在塑造智力落后兒童的不足行為中尤其是程變較重的智力落后兒童的行為中,有著重要作用。其主要意義是指連續(xù)強化與終點行為有關的一連串反應或行為,最后塑造出新行為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策略和任務分析法有聯(lián)系。往往將終點行為通過任務分析確定一連串的分步行為,然后利用正強化原理先建立各分步行為。人類許多行為的形成過程也是這樣的。如嬰兒發(fā).媽媽”音的過程;(1)口中發(fā)出聲音媽媽就予以強化,(2)發(fā)出丫丫丫的聲音才強化;(3)發(fā)(mn)才強化;(4)發(fā)(m。,m。)才強化。有人用逐步養(yǎng)成策略成功地塑造了大腦麻痹且右半身偏癱的6歲重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走路行為。他們確定的終點行為(要求她毫無援助地從電視室獨立走到餐廳),然片確定了與終點行為聲關。.會制訂智力障礙兒童個別化教育計劃.智力障礙兒童游戲活動的組織四、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1.理解我國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關于培

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的原則、課程種類和相關說明等方面的內(nèi)

容,并能聯(lián)系教學實例進行說明。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構建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設置培智學校課程。課程設置應體現(xiàn)先進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遵循智力殘疾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為智力殘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一、培養(yǎng)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xiàn)社會文明進步要求,使智力殘疾學生具有初步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初步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法制觀念;具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適應生活、社會以及自我服務的技能;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公民。二、課程設置的原則一般性與選擇性相結合在課程設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通過一般性課程來滿足其生理、心理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同時,通過選擇性課程來滿足學生的個別化需求,促進他們多方面的發(fā)展。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在課程組織形式上,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力求既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認識理解事物的普遍特點,較全面滿足學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中。生活適應與潛能開發(fā)相結合在課程功能上,強調(diào)學生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注重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關注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才能。教育與康復相結合在課程特色上,針對學生智力殘疾的成因,以及運動技能障礙、精細動作能力缺陷,言語和語言障礙、注意力缺陷和情緒障礙,課程注意吸收現(xiàn)代醫(yī)學和康復技術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心理咨詢和輔導、職業(yè)康復和社會康復等相關專業(yè)的知識,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傳承借鑒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相結合在課程開發(fā)上,繼承我國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經(jīng)驗,借鑒國內(nèi)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進理論和成功實踐,結合智力殘疾學生教育教學實際,通過探索、總結、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不斷調(diào)整、修改和完善課程,使課程更適合智力殘疾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規(guī)定性與自主性相結合在課程實施中,各地在使用國家課程方案時,可根據(jù)當?shù)氐纳鐣?、文化、?jīng)濟背景,社區(qū)生活環(huán)境以及學生在這些環(huán)境中的特殊需求,開發(fā)校本課程,體現(xiàn)課程的多樣性。三、課程設置表1培智學校課程計劃表(節(jié))\課程一般性課程選擇性課程\生活生活生活勞動唱游與繪畫與運動與信息康復第二藝術校本年級\語文數(shù)學適應技能律動手工保健技術訓練語言休閑課程低年級3-423-413-43-43-46-9中年級3-42-32-323-43-43-46-9高年級4-54-513-4222-36-10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及比例(%)表\課程一般性課程選擇性課程\生活生活生活勞動唱游與繪畫與運動與信息康復第二藝術校本年級\語文數(shù)學適應技能律動手工保健技術訓練語言休閑課程低年級10-126-711-133-410-1210-1210-1220-30中年級10-128-97-85-610-1210-1210-1220-30高年級13-1513-153-48-96-76-711-1320-30四、課程設置的有關說明本課程方案(簡稱“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殘疾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根據(jù)課程設置的原則,注重以生活為核心的思路,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培智學校課程體系。方案充分考慮了智力殘疾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構建了由一般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兩部分組成的培智學校課程體系。一般性課程體現(xiàn)對學生素質(zhì)的最基本要求,著眼于學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約占課程比例的70%?80%;選擇性課程著眼于學生個別化發(fā)展需要,注重學生潛能開發(fā)、缺陷補償(身心康復),強調(diào)給學生提供高質(zhì)量的相關服務,體現(xiàn)學生發(fā)展差異的彈性要求,約占課程比例的30%?20%。兩類課程的比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diào)整。一般性課程為必修課,設置以下六類科目:生活語文一一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為核心組織課程內(nèi)容,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語言特點,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把傳授知識與補償缺陷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質(zhì)和文明的行為習慣,為其自理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生活數(shù)學一一以幫助學生形成和掌握與生活相關的簡單的數(shù)的概念、數(shù)的運算、時空認識、以及數(shù)的運用,學習運用簡單的運算工具等為課程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計算技能、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生活適應一一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當前及未來生活中的各種生活常識、技能、經(jīng)驗為課程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簡單家務勞動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之盡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公民。勞動技能一一以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勞動技能為主,對學生進行職前勞動的知識和技能教育。通過勞動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與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和職業(yè)適應能力。唱游與律動一一課程將音樂律動與舞蹈、游戲相結合。通過音樂教學、音樂游戲和律動訓練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聽覺、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受能力,補償學生的認知缺陷,提高學生的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繪畫與手工一一通過繪畫和手工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視覺、觀察、繪畫、手工制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其審美能力。運動與保健一一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zhì)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