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與《后漢書》不同視角下的杜佑政治、邊防思想_第1頁
《通典》與《后漢書》不同視角下的杜佑政治、邊防思想_第2頁
《通典》與《后漢書》不同視角下的杜佑政治、邊防思想_第3頁
《通典》與《后漢書》不同視角下的杜佑政治、邊防思想_第4頁
《通典》與《后漢書》不同視角下的杜佑政治、邊防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典》與《后漢書》不同視角下的杜佑政治、邊防思想杜佑(735—812),宇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學家,在順宗、憲宗兩朝位居宰輔,久任理財大員,在中國古代史學家中極為罕見。關于杜佑的政治、經濟、軍事及史學思想,前人與學界業(yè)已評述頗多,毋需多論。本文僅從其著作《通典》出發(fā),選取《邊防十二》中的烏桓、鮮卑部分內容,與南朝劉宋史學家范曄所著《后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內容比對,探析杜佑的政治、邊防思想。一、以史為鑒,經世致用杜佑生活的唐王朝,歷“開元盛世”,經“安史之亂”,盛世不再,各種矛盾爆發(fā)。政治上,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與朋黨相爭造成朝政腐敗日甚,中央政權孱弱無力。經濟上,長期戰(zhàn)亂使中原地區(qū)的生產遭到極大破壞,朝廷控制的戶口銳減,賦稅不足,財政拮據。同時為應付軍費和官僚機構開支壓力,苛捐雜稅與橫征暴斂層出不窮,造成社會下層騷亂不斷。而對外方面,吐蕃、南詔、回紇等政權也在西北、西南等邊地不斷侵擾,給唐王朝帶來很大威脅。面對困局,杜佑作為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殫精竭慮,力圖在歷史總結中尋求解唐王朝于危難之際的良方,其憂國憂民之思想,盡顯于耗時36年于貞元十七年(801)撰成的《通典》巨制的字里行間。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杜佑的豐富閱歷與寬廣厚重的學識積淀令他具備超越同時代大眾群體的憂患意識與反思應策,也更多地從吸取過往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如何處理朝政與社會問題。針對當時內部藩鎮(zhèn)割據、邊境外族禍亂的實際狀況,杜佑在軍事上堅持“強干弱枝”的兵制準則,力圖削弱地方藩鎮(zhèn)勢力,增強中央軍政實力,扭轉中唐中央政府的頹勢;在政治上則強調“計熟事定,舉必有功”的對外態(tài)度,對于唐朝與少數民族政權的邊境糾紛主張懷柔為主[1],而非一味順應邊鎮(zhèn)統帥要求付諸武力。對唐憲宗元和元年(806)一次黨項、吐蕃聯合進犯唐朝西北邊境的處理意見即是杜佑相應軍事、政治理念的集中體現:且黨項小蕃,雜處中國,本懷我德,當示撫綏?!袢殖蠓綇?,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誡之完葺,使保誠信,絕其求取,用示懷柔。來則懲御,去則謹備,自然彼懷,革其奸謀,何必遽圖興師,坐致勞費[2]。顯然,杜佑始終強調唐朝此時的統治重心應傾向于內政治理與休養(yǎng)生息,邊疆對外宜以安撫羈縻為主。他對于邊鎮(zhèn)節(jié)度使軍將們的討伐求功態(tài)度并不贊同,也恰恰反映杜佑本人與眾不同的歷史與政治修養(yǎng)。二、“將施有政”,積極歸納治國良策,應對時代危機作為中國史學史上典志體政書的奠基之作[3],《通典》的編撰著述具有相當明顯的政治服務意識,杜佑本人也曾直言不諱地表露了以此書來總結前朝歷代興亡教訓,供唐朝政府施政之借鑒參考的現實政治目的,如其所言:所纂《通典》,實采群言;征諸人事,將施有政[4]。每念懵學,莫探政經,略觀歷代眾賢著論,多陳紊失之弊,或闕匡拯之方?!劣谕羰欠?,可為來今龜鏡,布在方冊,亦粗研尋[5]。誠然,修史以參政的“以史為鑒”思潮在唐代頗為盛行,并非始發(fā)于杜佑所處中唐時期,而早在初唐即已形成風尚,蔚為大觀,彼時大規(guī)模設館修史的盛況即是明證。但在國勢由盛轉衰的特定時期,杜佑為代表的有時代責任意識的史學家們重新審視歷史得失教訓,來挽救朝廷衰頹態(tài)勢的思想行動依然彰顯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為國利民的情懷與抱負。三、安內為重的政治態(tài)度與穩(wěn)健的邊防政策中唐時期內有藩鎮(zhèn)割據地方不寧,外有異族侵擾邊疆紛亂,在此內憂外患的嚴峻局?菹攏?治史嚴謹又為政多年的杜佑自然與擁兵自重以戰(zhàn)立功的邊鎮(zhèn)軍事將領們施政思路截然不同,對于唐朝國內朝政民生治理的重視程度亦遠高于邊境殺伐武力行事,力求以休養(yǎng)生息恢復國力為首,而非輕率開啟刀兵戰(zhàn)禍。這種安定內部、穩(wěn)定民心的政治綱要在《通典?邊防》中也同樣有所體現:夫邊垂之患,手足之蚧搔;中國之困,胸背之瘭疽。方今郡縣盜賊尚不能禁,況丑虜而可服乎[6]!此處援引漢靈帝熹平年間議郎蔡邕針對烏桓校尉夏育求伐鮮卑的策論,雖出自蔡邕之口,但甚表杜佑之意。此中安內重于攘外的治國思路正是杜佑數十年政治經驗與歷史素養(yǎng)交互而得的穩(wěn)定策略,同時也符合中唐時期恢復國力與民休息的實際需求。同樣取自于漢靈帝熹平年間蔡邕駁夏育伐鮮卑的言論,杜佑通過引用蔡邕關于“備邊”“保塞”的相關論斷,在此繼續(xù)強調治邊應穩(wěn)妥從事,不宜擅開戰(zhàn)端:備邊之術,李牧善其宜,保塞之論,嚴尤申其要,遺業(yè)猶在,文章尚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規(guī),臣曰可矣[7]。而后,杜佑也引用東漢君臣強行開戰(zhàn)導致軍事大敗的實際結果來驗明邊防政策的重要性:帝不從?!却髷”歼€,死者十七八網。四、史料與現實結合,總結成敗興衰杜佑在《通典》的行文布局中,總結歷史經驗、歸納施政策略的用意較為明顯,而非單純搜集羅列歷史材料。從史源學角度出發(fā),《通典》所引史料并不足以超越相應斷代史正史的權威性,但由于杜佑相應詳略有別的處理安排,從中可較為清晰地獲取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判別思考,反映杜佑本人對此的褒貶評判。在《通典?邊防十二》的烏桓、鮮卑部分,這種行文現象也有多處呈現,如:后漸強盛。至后漢建武中,抄擊匈奴……[9]此處對應《后漢書》“昭帝時,烏桓漸強……二十二年,匈奴國亂,烏桓乘弱擊破之……”[10]部分,對西漢后期至東漢初年烏桓與兩漢新莽以及匈奴之間的長期紛爭加以概括省略處理,主要用意在于凸顯此后涉及的烏桓大人郝旦朝貢內附事件,進而引出司徒掾班彪的奏章應策,體現杜佑本人對前人治邊策略的重視態(tài)度。至桓帝末,或降或叛。[11]此處對應《后漢書》“及明、章、和三世,皆保塞無事?!屿渚拍晗?,……皆出塞去”[12]部分,主要記載東漢安帝、順帝、桓帝三帝時期與烏桓發(fā)生的較大規(guī)模沖突,但與下文漢靈帝時期烏桓丘力居與東漢中山太守張純聯合叛亂相比影響力儼然不足。同時,相對于丘力居、張純合謀背后涵蓋的邊疆官員治邊操守、態(tài)度的深刻問題,杜佑此處的簡略處理亦是其邊防用人需慎重思想的體現。是后或降或叛,邊人歲苦其害。漢雖時有克獲,而不補所費[13]。此處對應《后漢書》“是后或降或叛,與匈奴、烏桓更相攻擊?!笃渲粒縆死,鮮卑抄盜差稀”[14]部分。對于東漢安帝、順帝時期漢地東北邊境與鮮卑、烏桓、匈奴之間互相攻伐混戰(zhàn)的糜亂局面,杜佑節(jié)選原文“或降或叛”加以概述,此外還添加“邊人歲苦其害。漢雖時有克獲,而不補所費”的獨立言論以為評價,在批判此段時期東漢朝廷邊疆治理不力的同時,也暗含對上文安帝永初年間鮮卑大人燕荔陽朝賀、入質,與漢地和睦相處史事之贊譽。杜佑在《通典?邊防》中總結了歷代中央政府對待周邊民族的經驗教訓,以供統治階層參考。他反對粗暴鎮(zhèn)壓,主張溫和對待邊疆民族的態(tài)度,對于古今中外而言,都具有廣泛的啟發(fā)性。杜佑提出的“古之中華,多類今之夷狄”的見解,從文明發(fā)展進程上看待華夷關系,是歷史發(fā)展思想在民族關系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