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重點詳細版_第1頁
臨床檢驗重點詳細版_第2頁
臨床檢驗重點詳細版_第3頁
臨床檢驗重點詳細版_第4頁
臨床檢驗重點詳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檢驗試題題型包括:1、單項選擇題(40分,每題1分)2、填空題(20分,每空1分)3、名詞解釋(15分,每個3分)4、簡答題(25分,每題5分)知識點1、血常規(guī):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紅細胞計數(shù)與血紅蛋白測定的原理、參考范圍、臨床意義,RBC計數(shù)原理用等滲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充入血細胞計數(shù)池,在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體積內(nèi)的紅細胞數(shù),經(jīng)換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Hb測定原理血液在Hb轉(zhuǎn)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種Hb均可被高鐵氰化鉀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Hi),再與CN-結合成穩(wěn)定的棕紅色氰化高鐵血紅蛋白(HiCN),HiCN最大吸收峰在540nm,最小吸收波谷在504nm,在特定標準條件下,毫摩爾吸光系數(shù)為44L·mmol-1·cm-1。因此根據(jù)標本的吸光系度即可求得血紅蛋白濃度(g/L)。[參考范圍]紅細胞數(shù)血紅蛋白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初生兒(6.0-7.0)×10^12/L170~200g/L[臨床意義](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1、相對性增多由于各種原因?qū)е卵獫{量減少,使紅細胞相對性增多,多為暫時性,常見的脫水狀態(tài)見于劇烈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多汗、多尿等。2、絕對性增多多由于缺氧等原因?qū)е碌募毎伤谽PO增多,從而使紅細胞上車那個增多,紅細胞增多的程度與缺氧程度成正比。少數(shù)病例是由造血系統(tǒng)疾病所致。生理性增多:多為機體缺氧而使紅細胞代償性增加。如胎兒、新生兒、高原地區(qū)居民、劇烈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及情緒激動時,紅細胞可一過性增多。病理性增多:a、原發(fā)性紅細胞增多: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良性家族性紅細胞增多癥等。b、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常見于各種心血管病、肺氣腫等各種引起肺氣體交換面積減少的疾病、異常血紅蛋白病等,可能與皮質(zhì)激素刺激骨髓使紅細胞生成偏高有關。此外,引起紅細胞數(shù)增高的藥物有腎上腺素、糖皮質(zhì)激素等(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輕、中、重、極重)1、生理性減少生理性減少:妊娠中后期為適應胎盤循環(huán)需要,經(jīng)過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孕婦的血容量明顯增加引起血液稀釋,造成相對性減少。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也可以造成減少。出生3個月起到15歲以前的兒童,因生長發(fā)育迅速,血容量急劇增加而造血原料相對不足,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比正常成人低。2、病理性減少紅細胞病理性減少:常見于各種原因的貧血。如急慢性出血、缺鐵性貧血等a、各種原因的出血:常見于消化性潰瘍b、紅細胞壽命縮短:常見于各種原因的溶血,如蠶豆病等c、造血原料不足:維生素B,葉酸,鐵,珠蛋白等d、骨髓造血功能減退:物理、藥物等因素3、藥物引起的貧血紅細胞計數(shù)的意義:1、高于6.8×1012/L,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2、低于3.5×1012/L為診斷貧血的界限,應繼續(xù)尋找原因。3、低于1.5×1012/L應考慮輸血。白細胞計數(shù)與分類計數(shù)的原理、參考范圍與臨床意義。一、白細胞計數(shù)[原理]用白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并破壞成熟紅細胞后加入血細胞計數(shù)板中,在低倍鏡下計數(shù)一定范圍白細胞數(shù),經(jīng)換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數(shù)。[參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兒(15-20)×10^9/L6月-2歲(11-12)×1^9/L[臨床意義]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原理]將血液制成血涂片,經(jīng)Wright染色后,于油鏡下按白細胞形態(tài)學特征逐個分別計數(shù),得出各種白細胞百分率。結合白細胞計數(shù)結果,可間接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絕對值。[臨床意義]中性粒細胞主要功能是吞噬、殺傷細菌等(1)中性粒細胞增多生理性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一天存在著變化,下午較早晨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時,劇烈運動或勞動后,飽餐或淋浴后,高溫或嚴寒等均可使其暫時性升高、初生兒白細胞也較高病理性增多A反應性1)急性感染或炎癥2)廣泛的組織損傷或壞死3)急性失血4)急性中毒5)惡性腫瘤B異常增生性1)粒細胞白血病2)骨髓增生性疾?。?)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總數(shù)低于4*10^9/L稱白細胞減少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如傷寒、流感、病毒性肝炎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等理化損傷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常見原因;如x射線,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學物質(zhì)如苯、鉛、汞等,以及化學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藥,抗腫瘤藥,抗糖尿病藥等(抑制骨髓細胞有絲分裂)單核-吞噬細胞功能亢進:各種原因引起脾臟腫大如脾功能亢進,(脾臟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細胞吞噬破壞有關)自身免疫性疾?。合到y(tǒng)紅斑狼瘡等,(自身抗體導致白細胞減少)(3)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核左移: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即不分葉中性粒細胞>5%)等細胞時稱為核左移。核右移:中幼粒細胞核分葉5葉以上者超過3%則稱為核右移,此時常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減低。(4)中性粒細胞常見形態(tài)異常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巨多分葉核中性粒細胞;棒狀小體;其他異常粒細胞2、嗜酸性粒細胞:(微弱的吞噬作用,基本無殺菌力。主要作用抑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的合成與釋放有活性物質(zhì),吞噬其釋出顆粒,分泌組胺酶破壞組胺,限制過敏反應)生理變化:在勞動、寒冷、饑餓、精神刺激等情況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正常人白天較低,夜間較高。上午波動大,下午比較恒定a增多(1)變態(tài)反應性疾?。ㄟ^敏):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反應,蕁麻疹,食物過敏等(2)寄生蟲?。ㄊ人嵝粤<毎龆嘤欣谙麥缂纳x)(3)皮膚病: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4)某些傳染?。杭毙詡魅静r,嗜酸性粒細胞大多減少,但猩紅熱時反增多(5)血液病及某些惡性腫瘤: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肺癌等(6)內(nèi)分泌疾病b減少: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tài),臨床意義甚小3、嗜堿性粒細胞計數(shù)增多:過敏性疾病如結腸炎、藥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應、紅斑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惡性腫瘤尤其是轉(zhuǎn)移癌,其他如內(nèi)分泌病糖尿病,傳染病水痘、流感、天花、結核等4、淋巴細胞增多:感染性疾病如風疹、麻疹、病毒性肝炎及百日咳桿菌、結核桿菌、布氏桿菌及梅毒螺旋體等感染血液病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排斥反應;自身免疫疾病相對性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導致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高)減少:接觸放射線及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烷化劑、抗淋巴細胞球蛋白后,減少。先天性免疫缺陷綜合癥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亦減少5、單核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增多:某些感染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瘧疾、黑熱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復期可能單核c增多,活動性肺結核如粟粒性肺結核,呈單核細胞類白血??;某些血液病如粒細胞缺乏癥的恢復期,常見單核細胞一過性增多。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腫瘤浸潤骨髓以及由于其他血細胞增多時引起的相對性減少。概念:1、網(wǎng)織紅細胞、核左移、核右移。網(wǎng)織紅細胞:為晚幼紅細胞剛脫核的分化階段,但屬于未成熟紅細胞,胞漿內(nèi)仍含有嗜堿物質(zhì)。核左移: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即不分葉中性粒細胞>5%)等細胞時稱為核左移。核右移:中幼粒細胞核分葉5葉以上者超過3%則稱為核右移,此時常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減低。2、尿常規(guī):尿液顏色、氣味、比重、尿蛋白、尿糖、酮體、尿膽紅素及尿膽原檢測,各種管型、結晶出現(xiàn)的意義。臨床意義:(1)多尿>2500ml/d內(nèi)分泌疾?。禾悄虿?、尿崩癥;腎臟疾病;精神性多尿;水攝入過多。(2)少尿<400ml/d或無尿<100ml/d腎前性:休克、脫水、心力衰竭及其他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的病癥,導致腎小球濾過減少。腎性:各種腎實質(zhì)疾病,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zhì)及腎血管性疾病腎后性: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礙,又稱假性少尿。2、外觀正常新鮮尿液呈清澈透明,顏色因受食物成分、尿色素。藥物等的影響可有較大變化,一般隨尿量的多少呈淡黃色到深黃色。新鮮尿液放置后發(fā)生渾濁但加熱變清澈為尿酸鹽、磷酸鹽沉淀析出而至。茶色,醬油色:溶血性疾病,肌紅蛋白尿(劇烈運動或外傷、壓傷)金黃色+泡沫黃色:肝細胞性或阻塞性黃疸紅色+渾濁:結石、腫瘤+結核白色渾濁:乳糜尿(淋巴外漏,較少見),泌尿系統(tǒng)感染(常見),結晶3、氣味:尿久置后因尿素分解可產(chǎn)生氨臭味,新鮮尿氨味:細菌感染,多見于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滯留爛蘋果樣氣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蒜臭味:有機磷中毒鼠臭味:苯丙酮酸尿癥4、酸堿反應(PH)4.5-8.0PH降低:酸中毒、發(fā)熱、大量攝入肉類、痛風及服用氯化銨、Vc等酸性藥物PH升高:堿中毒、尿滯留、可分解尿素產(chǎn)氨的細菌所致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服用噻嗪類或保鉀利尿及碳酸氫鉀等堿性藥物5、比重又稱尿比密或相對密度1.015-1.025(指4攝氏度下同體積尿純水的重量比)(1)升高:高熱、脫水、出汗等腎前性少尿,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降低:尿崩癥,慢性腎炎,間質(zhì)性腎炎,大量飲用水,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定量試驗超過150mg/24h尿時,稱蛋白尿。選擇性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球蛋白/清蛋白<0.1半定量+++~++++常見疾?。耗I病綜合征非選擇性蛋白尿球蛋白/清蛋白>0.5,半定量+~++++常見疾?。涸l(fā)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病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漿中出現(xiàn)異常增多的低分子蛋白,超過腎小管吸收閾值所致的蛋白尿。腎病變很少,僅表現(xiàn)為單純性組織蛋白尿。如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及電荷屏障受損。血漿蛋白大量濾入原尿,超過腎小管沖吸收能力而致;常見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腎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組織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2、尿糖定性陰性血糖濃度>8.88mmol/L;腎糖閾降低(1)血糖升高性糖尿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升高血糖的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胰高血糖素糖尿病(胰島素);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素);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生長激素);嗜鉻細胞瘤(腎上腺素);cushing綜合癥(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2)腎性糖尿(血糖正常,但腎小管病變導致葡萄糖沖吸收閾值下降而致,也稱血糖正常性糖尿)家族性;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妊娠(3)暫時性糖尿(非病理因素引起的一過性糖尿)(4)其他糖尿(非葡萄糖型糖尿:如乳糖、半乳糖、果糖、核糖等)(5)假性糖尿3、酮體--脂肪代謝中間產(chǎn)物(1)糖尿病性酮尿;(2)非糖尿病性酮尿4、尿膽紅素與尿膽原(尿二膽)(1)尿膽紅素陽性;(2)尿膽原陽性肝臟障礙或紅細胞損壞引起溶血時,尿液中的尿膽原就會變多(四)顯微鏡檢查1、細胞(1)紅細胞多形性紅細胞>80%,腎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紅細胞<50%,非腎小球源性血尿腎小球源性血尿: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炎非腎小球源性血尿:腎結石、腫瘤等(2)白細胞和膿細胞<5/HP(尿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膿細胞是參與炎癥過程而死亡破壞的中性粒細胞)多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3)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移行上皮細胞;復層鱗狀上皮細胞2、管型:往往提示有腎實質(zhì)性損害條件:有增多的清蛋白和T-H糖蛋白;腎小管有濃縮和酸化能力;有可交替使用的腎單位(1)細胞管型腎上皮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球性疾病白細胞管型:提示腎實質(zhì)有活動性感染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或膿細胞的細胞管型(2)顆粒管型:見于腎實質(zhì)病變粗顆粒管型:慢性腎炎等細顆粒管型:慢性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后期(3)透明管型(4)蠟樣管型:提示腎小管病變嚴重(5)脂肪管型:腎病綜合征等(6)色素管型(7)腎衰竭管型:急/慢性腎衰竭3、結晶體(1)酸性尿結晶:尿酸結晶(尿酸結石與通風)草酸鈣晶體(結石)膽紅素晶體(阻塞性和肝細胞性黃疸)等(2)堿性尿結晶:磷酸鹽晶體(結石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性酸中毒、骨脫鈣)碳酸鈣晶體(無特殊意)尿酸鹽晶體(無特殊)概念:管型、蛋白尿、酮體、血尿等。管型:是尿中的蛋白在腎小管、集合管內(nèi)凝固而形成的圓柱狀結構物,故又稱圓柱體。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定量試驗超過150mg/24h尿時,稱蛋白尿。酮體:是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的總稱,是人體利用脂肪氧化產(chǎn)生的中間代謝產(chǎn)物。血尿:血尿是指離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鏡視野≥3個紅細胞,或非離心尿液超過1個或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shù)超過10萬,或12小時尿沉渣計數(shù)超過50萬,均示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是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癥狀。(百度百科上面的)3、大便常規(guī):自學,有兩分選擇題。4、其他體液檢測:滲出液與漏出液的鑒別,結核性腦膜炎與化膿性腦膜炎的鑒別。漏出液與滲出液的鑒別項目漏出液滲出液病因非炎癥性炎癥/腫瘤/理化刺激顏色淡黃色漿液性黃色/紅色/膿性透明度透明/微混混濁比重<1.015>1.018凝固性不凝固易凝固PH>7.4<6.8蛋白總量(g/L)<25>30積液/血清總蛋白<0.5>0.5葡萄糖定量(mmol/L)與血糖相近低于血糖LD(U/L)<200>200細胞總數(shù)<100>500有核細胞分類淋巴/單核細胞中性粒/淋巴細胞細菌無可有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分類化膿性腦膜炎>1000×106/L中性粒細胞為主結核性腦膜炎<500×106/L早期中性粒細胞為主慢性期淋巴細胞為主5、血栓與止血:常用項目檢測的原理及臨床意義(APTT、PT、Fg、TT)。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原理:在抗凝血漿中,加入足量的活化因子激活劑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適量的鈣離子即可滿足內(nèi)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即稱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的長短反映了血漿中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凝血因子活性臨床意義延長:1.主要檢測內(nèi)源性途徑的凝血因子缺陷(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2.其次檢測第二、三階段因子,如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3.嚴重肝病、DIC.4.循環(huán)中抗凝物質(zhì)增多5.普通肝素應用的首選監(jiān)測指標縮短:高凝狀態(tài)(hypercoagulationstate)(腦血栓、心梗、DIC高凝期)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原理:在被檢血漿中,加入足夠量的組織凝血活酶(組織因子TF)和適量的鈣離子,即可滿足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稱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的長短反映了血漿中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V、VII、X的水平意義:為外源性途徑的篩選試驗延長:1.因子II、V、VII、X單獨或聯(lián)合缺乏2.嚴重纖維蛋白原降低(尤其<1g/L時)3.Vitk缺乏癥、嚴重肝病4.纖溶亢進(如DIC后期)5.循環(huán)中抗凝物質(zhì)增加,如SLE6.口服抗凝劑的首選監(jiān)測指標:INR2-3縮短:高凝狀態(tài)(hypercoagulationstate)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深靜脈血酸形成Fg(血漿纖維蛋白原定量)[原理]受檢血漿中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后者使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通過比濁原理計算Fg的含量[意義]減少:1.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2.DIC(消耗過多)3.嚴重肝病增高:1.高凝狀態(tài):血栓性疾病,急性炎癥、手術創(chuàng)傷、惡性腫瘤等2.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TT(凝血酶凝固時間):受檢血漿中加入“標準化”凝血酶溶液,測定開始出現(xiàn)纖維蛋白絲所需的時間意義:主要檢測凝血過程第三階段纖維蛋白原質(zhì)與量異常2.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s增多,如纖溶亢進3.循環(huán)中抗凝物質(zhì)增多,如抗凝血酶AT-Ⅲ、肝素樣物質(zhì)4.異常球蛋白增多,如多發(fā)性骨髓瘤APTT、PT、TT、纖維蛋白原定量1.僅有APTT延長提示內(nèi)源性途徑因子異常:尤其是Ⅷ、IX、XI不能用正常血漿糾正:提示抗Ⅷ、抗IX抗體存在2.僅有PT延長提示外源性因子異常(FII、V、VII、X)Vitk缺乏(II、VII、IX、X為Vitk依賴因子)嚴重肝病延長不被正常血漿糾正:循環(huán)中抗凝物質(zhì)增多3.全部異常纖維蛋白原缺乏癥FDP增多血中抗凝物質(zhì)增多肝功能衰竭進一步做有關因子的測定(確診試驗)6、血液病學檢查:1、骨髓增生度的判斷、血細胞化學染色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應用。骨髓增生度的判斷增生程度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均數(shù)(高倍鏡視野)常見病例增生極度活躍1:1>100各種白血病增生明顯活躍1:1050-100各種白血病、增生性貧血增生活躍1:2020-50正常骨髓象、某些貧血增生減低1:505-10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極度減低1:200<5再生障礙性貧血血細胞化學染色臨床意義疾病POX染色NAP染色PAS染色α-NAE染色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陽性降低陰性弱陽性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弱陽性正常/降低弱陽性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陰性升高陽性陰性2、各種貧血的形態(tài)學特點。溶血性貧血—由于各種原因使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應代償時所引起的一組貧血。溶血性疾病--各種原因使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骨髓造血功能可以代償而不出現(xiàn)貧血。(1)確定溶血[血象]RBC、Hb平行性下降;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大小不一、易見大紅細胞[骨髓象]1)增生明顯活躍;2)紅細胞系統(tǒng)顯著增生,幼紅細胞>30%;3)粒細胞系統(tǒng)相對減少;4)巨核細胞一般正常。(2)確定溶血的原因1)慢性先天性溶血性貧血2)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的一組疾病。[血象]1)RBC、Hb平行下降,為正常細胞性貧血;2)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3)白細胞減少,分類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4)血小板減少[骨髓象]1)增生減低或極度減低;2)三系(粒系、紅系、巨核系)減少,特別是巨核細胞減少缺鐵性貧血—因鐵的需要量增加或/和鐵的吸收減少所致機體儲存鐵減少或耗竭,導致紅細胞生成障礙所致貧血。[血象]1)Hb減少>RBC減少;2)RBC體積減小,中央淡染區(qū)擴大;3)網(wǎng)織紅細胞輕度增多或正常;4)白細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骨髓象]1)增生明顯活躍;2)紅細胞系統(tǒng)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可出現(xiàn)核老漿幼的現(xiàn)象;3)粒系、巨核細胞系正常巨幼細胞性貧血—由于葉酸或/和維生素B12缺乏,使細胞DNA合成障礙所引起的一組貧血。[血象]1)RBC減少>Hb減少;2)網(wǎng)織紅細胞正?;蜉p度增多;3)白細胞、血小板可減少[骨髓象]1)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增生明顯活躍;2)紅細胞、粒細胞、巨核細胞均出現(xiàn)巨幼細3、白血病的分類、各種白血病的血液學特征(血象、骨髓象)。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按細胞大?。㎜1原幼淋細胞以小細胞為主,大細胞﹤0.25(25%)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L2原幼淋細胞以大細胞為主>0.25(25%)L3大細胞為主,胞質(zhì)較多、深藍色,多空泡呈蜂窩狀,稱BurKitt型。M0微分化型M1未成熟型M2部分分化型急性髓性白血病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6急性紅白血病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細胞白血?。?)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的血液學特點:(急性白血?。ˋL)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發(fā)病時骨髓中異常的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臟器。表現(xiàn)為貧血、出血、感染和浸潤等征象。急性白血病若不經(jīng)特殊治療,平均生存期僅3個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診斷數(shù)天后即死亡。經(jīng)過現(xiàn)代治療,已有不少患者獲得病情緩解以至長期存活)血象(1)中度或重度貧血,為正常細胞正色素性貧血;(2)白細胞計數(shù)不定;(3)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骨髓象(1)增生明顯或極度活躍;(2)原始+早幼細胞>30%;(3)其他系統(tǒng)血細胞均受抑制而減少;(4)分裂型細胞和退化細胞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血液學特點:(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產(chǎn)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nèi)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xiàn)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血象(1)貧血程度隨病情發(fā)展加重(2)白細胞明顯增多,可見各階段粒細胞,以中幼以下階段為主。原始+早幼<10%(3)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急變期明顯下降骨髓象(1)增生極度活躍(2)粒系(3)紅系(4)巨核細胞系統(tǒng)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血象(1)紅細胞及血紅蛋白(2)白細胞(3)血小板骨髓象(1)增生明顯或極度活躍(2)淋巴細胞系統(tǒng)(3)粒細胞和紅細胞系統(tǒng)(4)巨核細胞系統(tǒng)概念:1、貧血的概念、四種常見貧血的概念、溶血性貧血與溶血性疾病的概念。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溶血性疾病--各種原因使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骨髓造血功能可以代償而不出現(xiàn)貧血。其余概念在上一個問題中2、白血病、MDS、MM。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特點為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異常增生與分化成熟障礙,并浸潤其他器官和組織,而正常造血功能則受抑制。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MDS)--是一種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現(xiàn)病態(tài)造血,外周血血細胞減少多發(fā)性骨髓瘤(MM)--是骨髓內(nèi)單—漿細胞株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屬于成熟B細胞腫瘤7、生物化學檢查(陳少蓮老師):1、血糖、血脂的檢測臨床意義。臨床意義:1)診斷糖尿?。嚎崭寡荊LU>7.0mmol/L峰值>11.1mmol/L或2小時>11.1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陽性2)糖耐量減低:空腹<7.0mmol/L,2小時7.8-11.1mmol/L達高峰時間>1小時,2-3小時恢復正常且伴尿糖陽性多見于II型糖尿病,痛風,甲亢……3)平坦型糖耐量曲線:FBG降低,服糖后不見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現(xiàn)血糖高峰,曲線低平,較短時間內(nèi)(1h)可恢復原值。見于: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胰島B細胞瘤,也見于胃排空延遲、小腸吸收不良;4)儲存延遲型耐糖曲線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劇升高,峰值出現(xiàn)早,且超過11.1mmol/L,2h值低于空腹水平。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腸道迅速吸收糖或嚴重肝損傷的病人肝臟不能迅速攝取和處理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應性胰島素分泌增多,進一步導致肝外組織利用糖加快,使2h血糖明顯降低。(一)血清脂質(zhì)檢測1、總膽固醇測定(CHO/TC)參考值:合適水平<5.20mmol/L臨床意義:1)增高①甲狀腺功能減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高脂血癥等;②糖尿病特別是并發(fā)糖尿病昏迷患者;③腎病綜合征、類脂性腎病、慢性腎炎腎病等;④膽總管阻塞、長期高脂飲食、精神緊張或妊娠期2)降低2、甘油三酯測定(TG)參考值:0.56-1.7mmol/L臨床意義:1)增高: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辉l(fā)性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癥、肥胖癥……2)降低: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2、電解質(zhì)檢測的意義、血氣分析的標本采集部位及檢測的臨床意義。血清鉀測定體內(nèi)的鉀大部分存在于細胞內(nèi),約占98%,鉀離子在紅細胞內(nèi)的濃度為150mmol/L,因此檢測血清鉀不能溶血。血清鉀反映細胞外液鉀,維持神經(jīng)肌肉的反應性。參考值:3.5-5.5mmol/L電解質(zhì)檢測的意義:血清鉀測定1.血鉀降低<3.5mmol/L稱低血鉀癥攝取不足:長期低鉀飲食或吸收障礙丟失過多:嚴重腹瀉、嘔吐、腎衰多尿期、排鉀利尿劑、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等分布異常:細胞外鉀進入細胞內(nèi)--堿中毒、胰島素使用,容量增加稀釋—心源性、腎性水腫2.血鉀升高>5.5mmol/L高血鉀癥攝入過多:補鉀過多、過快,輸入大量庫存的血液排出減少:腎衰竭的少尿期、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使用潴鉀的利尿劑細胞內(nèi)鉀移出:嚴重溶血,大面積燒傷,腫瘤放化療、酸中毒鉀從細胞內(nèi)釋放,β受體阻斷劑、洋地黃類藥物應用。二.血清鈉測定Na+是細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陽離子,約占陽離子總數(shù)的90%。在細胞內(nèi)液中,鈉濃度僅10mmol/L。鈉和對應的陰離子(Cl、HCO3)一起所產(chǎn)生的滲透壓在細胞外液中占總滲透壓的90%左右,主要作用為維持滲透壓,保持血容量。參考值:135-145mmol/L(概念,看看就好)意義:1.血鈉升高>145mmol/l為高鈉血癥攝鈉>攝水--高滲鹽水輸注內(nèi)分泌疾病--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原醛2.血鈉減低<135mmol/L為低鈉血癥主要是鈉水潴留,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等。三.血清鈣測定概念:(看看)人體Ca99%以上以磷酸鹽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血液中的Ca50%與Alb結合,無生理活性,約50%擴散性離子鈣,具生理活性,還有極少量與枸櫞酸等陰離子結合非離子鈣。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作為凝血因子參與凝血過程,參與肌肉收縮及神經(jīng)傳導等功能。參考值:總鈣:2.25-2.58mmol/L,離子鈣1.10-1.34mmol/L1.血鈣增高總鈣超過2.58mmol/l--高鈣血癥溶骨作用增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激素異位分泌(腎癌、肺癌)、骨髓瘤、骨肉瘤鈣吸收增加:大量應用VitD2.血鈣降低鈣低于2.25mmol/L--低鈣血癥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慢性腹瀉、阻塞性黃疸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氣分析的標本采集部位及檢測的臨床意義pH值、PaCO2、HCO3-pH值:為動脈血中[H]+濃度的負對數(shù),正常值為7.3~57.45,平均為7.4。pH正常:可能確實正?;虼鷥斝愿淖?。pH↑>7.45為堿血癥,即失代償性堿中毒。pH↓<7.35為酸血癥,即失代償性酸中毒。堿或酸中毒包括:代償性和失代償堿或酸中毒注意:pH值能解決是否存在酸/堿血癥,但1.pH正常時:不能發(fā)現(xiàn)是否存在代償性酸堿平衡失調(diào);2.pH異常時:不能區(qū)別是呼吸性或是代謝性酸/堿平衡失調(diào)。PaCO2:代表溶解于血漿中的CO2量,反映肺泡通氣效果。1作為判斷呼吸衰竭類型與程度的指標2作為判斷呼吸性酸堿平衡紊亂的指標。3作為判斷代謝性酸堿紊亂的代償反應。HCO3-:實際碳酸氫根(AB):直接從血漿測得數(shù)據(jù),受代謝和呼吸雙重影響(當PaCO2升高時,HCO3-升高)。正常值:22~27mmol/LPaCO2↑同時伴HCO3-↓,必為呼酸合并代酸PaCO2↓同時伴HCO3-↑,必為呼堿合并代堿3、心肌酶與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檢測。一、心肌酶檢測(一)肌酸激酶(ck)測定CK水平受性別、年齡、種族、生理狀態(tài)的影響。①男性肌肉容量大,CK活性高于女性。②新生兒出生時由于骨骼肌損傷和暫時性缺氧,可使升高。③黑人CK約為白人的1.5倍。④運動后可導致CK明顯升高,且運動越劇烈、時間越長,則CK升高越明顯。(二)肌酸激酶同工酶測定CK是由2個亞單位組成的二聚體,形成3個不同的亞型:(1)CK-MM(CK3),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CK-MM可分為MM1,MM2,MM3,亞型。MM3是CK-MM在肌細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CK-MB(CK2),主要存在于心肌中。(3)CK-BB(CK1)主要存在于腦、前列腺、肺、腸等組織中。正常人血清中以CK-MM為主。(三)乳酸脫氫酶測定乳酸脫氫酶(LD)是一種糖酵解酶,廣泛存在于機體的各種組織中,其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腎臟最豐富。(四)乳酸脫氫酶同工酶測定LD是由H亞基(心型)和M亞基(肌型)組成的四聚體,根據(jù)亞基組合不同形成5種同工酶:即LD1(H4)、LD2(H3M)、LD3(H2M2)、LD4(HM3)和LD5(M4)。血清肌紅蛋白測定肌紅蛋白存在于心肌及骨胳肌組織中,它是AMI(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檢測早期標志物之一。心肌肌鈣蛋白測定肌鈣蛋白是肌肉收縮的調(diào)節(jié)蛋白。心肌肌鈣蛋白是由三種不同基因的亞基組成即心肌肌鈣蛋白T,心肌肌鈣蛋白I及肌鈣蛋白C目前用于ACS(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實驗室診斷的是肌鈣蛋白T及肌鈣蛋白I4、肝功與腎功檢測。概念:糖耐量降低、高鉀血癥、低鉀血癥、低蛋白血癥、腎小球濾過率等。生理功能:(看看而已)1.代謝功能:三大物質(zhì)(糖、蛋白質(zhì)和脂類)的同化、儲存和異化;核酸代謝、維生素的活化和儲藏;激素的滅活及排泄;膽紅素、膽酸的生成;鐵、銅等金屬的代謝2.排泄功能:對膽紅素和某些染料的排泄3.解毒功能:生物轉(zhuǎn)化功能(同化、異化)4.物質(zhì)合成功能:凝血和纖溶因子、纖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對活性凝血因子的滅活清除肝功能檢測:1、蛋白質(zhì)代謝功能檢查:總蛋白、白蛋白等的檢測2、膽紅素代謝檢查:判斷有無黃疸及黃疸的程度3、血清肝酶譜的檢查腎功能檢測:一、腎小球功能檢查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的較好指標;標本采集:加入甲苯防腐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測定3.血尿酸(UA)的測定4.胱抑素C(CysC)的測定(看看而已):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原理:血漿肌酐種類: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血漿肌酐的代謝:大部分從腎小球濾過,不被腎小管重吸收,且腎小管的排泌量很少條件:在嚴格控制飲食和肌肉活動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血漿肌酐的生成量和在尿中的排出量較恒定,其含量的變化主要受內(nèi)源性肌酐的影響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指腎單位時間內(nèi),清除多少毫升血漿中的內(nèi)生肌酐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測定原理: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而隨尿液排出,在腎實質(zhì)受損時,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致BUN和Scr在血中的濃度增加血尿酸(UA)的測定原理UA是體內(nèi)嘌呤代謝終產(chǎn)物,小部分經(jīng)肝分解破壞,大部分經(jīng)腎小球濾過,在近端腎小管中98-100%被重吸收,故正常情況下UA的清除率較低胱抑素C(CysC)的測定胱抑素C(CysC),亦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其基因?qū)儆凇翱醇一颉保珻ysC蛋白具有產(chǎn)生率及釋放入血速率恒定,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并迅速代謝分解,不和其他蛋白形成復合物等特點。是一種反映GFR(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理想的內(nèi)源性標志物。概念:糖耐量降低、高鉀血癥、低鉀血癥、低蛋白血癥、腎小球濾過率等。糖耐量降低:當糖代謝發(fā)生紊亂時,口服一定量糖以后,血糖急劇升高或升高不明顯,短時間內(nèi)不能降至空服水平,此為糖耐量異?;蛘咛悄土拷档?。高鉀血癥:血清鉀離子大于5.5mmol/L為高血鉀癥,引起原因有攝入過多、排出減少和細胞內(nèi)鉀移出。低鉀血癥:血清鉀離子小于3.5mmol/L為低血鉀癥,引起原因有攝取不足、丟失過多和分布異常。低蛋白血癥血:指漿總蛋白質(zhì),特別是血漿白蛋白的減少。血漿蛋白質(zhì)包括血漿白蛋白、各種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及少量結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總量為6.5~7.8g%。若血漿總蛋白質(zhì)低于6.0g%,則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癥。腎小球濾過率(GFR)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客觀指標,用單位時間內(nèi)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即原尿的生成量來表示腎清除率是指雙腎于單位時間(min)內(nèi),能將多少毫升血漿所含的某物質(zhì)全部清除,結果以ml/min或L/24h表示8、免疫學檢查(鐘亮尹老師):概念:性傳播疾病、腫瘤標志物,前帶、后帶等。各種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意義。梅毒、尖銳濕疣、艾滋病的檢測等。ELISA檢測乙型肝炎標志物的結果判讀等。概念:性傳播疾?。海╯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簡稱性病,是一類能通過各種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而傳播,主要侵犯皮膚、性器官和全身臟器損害的疾病。腫瘤標志物:(Tumormarker)是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chǎn)生的一類物質(zhì)。這類物質(zhì)反映細胞惡變各個階段的表型及基因特征性。主要包括蛋白質(zhì)類、糖類物質(zhì)和酶類標志物。前帶現(xiàn)象:系指抗體過剩時,反而使反應信號弱化,使信號-劑量(濃度)曲線呈鉤狀效應;后帶現(xiàn)象:是指抗原過剩時,使反應信號呈弱化,使反應信號-劑量曲線呈鉤狀現(xiàn)象,故鉤狀效應概括了前、后帶現(xiàn)象腫瘤(Tumor):是正常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贅生物。腫瘤抗原(TumorAntigen)是指細胞在癌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抗原及過度表達的抗原物質(zhì)的總稱。各種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意義:胚胎抗原類(AFP、CEA)糖鏈抗原類(CA125、CA15-3、CA19-9)激素類(HCG)酶和同工酶類(NSE、PSA、AFU)蛋白質(zhì)類(?2微球蛋白、鐵蛋白、SCC)癌基因產(chǎn)物(ras基因蛋白)一,胚胎抗原類胎蛋白測定AFP:{(概念、看看而已)胎兒發(fā)育早期,由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血清糖蛋白,電泳時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間,胎兒出生后不久即逐漸消失。成人血清中含量甚微。}原發(fā)性肝癌:AFP↑>300μg/L,75%~80%,但約有10%原發(fā)性肝癌其AFP<25μg/L。生殖腺胚胎癌、胃癌或胰腺癌:AFP↑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20~200μg/L妊娠3~4個月、孕婦AFP開始升高;7~8個月達高峰,以后下降;但多低于300μg/L5.正常人血清AFP值為10~30μg/L。凡AFP>500μg/L持續(xù)1個月或AFP>200μg/L持續(xù)2個月,應高度懷疑肝癌,同時應有醫(yī)學影像學的證據(jù)參與診斷。6.低濃度(50~200μg/L)持續(xù)時間超過2個月的患者,應視為肝癌的高危人群。7.當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正常,用AFP來診斷肝癌,可取性可達100%8.在進行肝癌診斷時,應排除由妊娠、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繼發(fā)性肝癌和少數(shù)消化道腫瘤等引起的AFP升高,通常由非原發(fā)性肝癌引起的AFP升高,一般都不會高于400μg/L。9.3.6%~5.2%的膽管上皮癌、84%以上的肝母細胞癌和70%左右的生殖性畸胎瘤及較少比例的胰腺癌、肺癌、腎癌和白血病患者也可出現(xiàn)AFP低濃度的異常升高。②癌胚抗原(CEA)測定:{(概念、看看而已)是一種可溶性糖蛋白,胚胎期主要存在于胎兒的胃腸管、胰腺和肝臟。胃腸道惡性腫瘤時可見血清CEA升高,在乳腺癌、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中也可出現(xiàn)表達,并分泌于體液中。}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CEA在中晚期腫瘤中的陽性率胰腺癌88~91%肺癌76%結腸癌73%乳腺癌和卵巢癌73%膀胱癌、宮頸癌和子宮內(nèi)膜癌中也有升高附:CEA是一個結腸癌標記物,CEA與CA242聯(lián)合應用目前被認為是對結腸癌的最佳標記物的搭配。在整個直腸癌治療其間,CEA是一個有效的監(jiān)視指標,是發(fā)現(xiàn)復發(fā)的理想指標,其敏感性高于X線和直腸鏡。CEA具有較高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并不適合用于腫瘤的普查。組織多肽抗原(TPA):{(概念,看看)是存在于胎盤和大部分腫瘤組織細胞膜和細胞質(zhì)中的一種單鏈多肽,在惡性腫瘤病人血清中檢出率高達70%以上,但它的升高與腫瘤發(fā)生部位和組織類型無相關性。血液內(nèi)TPA水平與細胞分裂增殖程度密切相關,惡性腫瘤細胞分裂、增殖越活躍,血清中TPA水平越高,臨床常用于迅速增殖的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特別是已知腫瘤的療效監(jiān)測。}惡性腫瘤患者血清TPA水平可顯著升高。經(jīng)治療好轉(zhuǎn)后,TPA水平降低;若TPA再次升高,提示腫瘤復發(fā)。TPA和CEA同時檢測有利于惡性與非惡性乳腺腫瘤的鑒別診斷。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妊娠后3個月均可見TPA升高。二,糖類標記物:(概念,看看)腫瘤細胞內(nèi)糖基化過程發(fā)生變異,從而導致細胞分泌性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中的糖基序列發(fā)生改變,形成了一種和正常糖蛋白不同的特殊抗原糖鏈抗原(CA)是用各種腫瘤細胞株制備單克隆抗體來識別的腫瘤相關抗原。CA125:卵巢癌CA19-9:胰腺癌、膽囊癌、胃癌CA15-3:乳腺癌CA50:大腸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癌抗原125(CA125)(概念,看看)重要的卵巢癌相關抗原,是一種大分子多聚糖蛋白,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組織和病人的血清中,主要用于輔助診斷惡性漿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1,卵巢癌:病人陽性率為61.4%,手術和化療有效者CA125很快下降,復發(fā)時則上升。2,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1%,結直腸癌34%,其他婦科腫瘤43%。3,妊娠4,CA-125和CEA聯(lián)合測定,計算兩者比值,可提高卵巢癌檢出的敏感性和特異性。5,粘液性卵巢癌患者的陽性率則較低6,然而CA-125血清濃度輕微上升還可見于1%健康婦女,3~6%的良性卵巢疾患或非腫瘤患者,包括孕期起始3個月、行經(jīng)期、子宮內(nèi)膜異位、子宮纖維變性、子宮肌瘤、良性卵巢瘤、急性輸卵管炎、急性胰腺炎、肝病、胸腹膜和心包感染等,應注意排除。糖鏈抗原19-9CA19-9(概念,看看)一種與胰腺癌、膽囊癌、結腸癌和胃癌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又稱胃腸癌相關抗原。目前認為檢測血清CA19-9可作為胰腺癌、膽囊癌等惡性腫瘤的輔診指標。1,CA19-9在胰腺癌中的陽性率最高,常被認為是針對胰腺癌的一種腫瘤標記物。2,檢測胰腺癌的治療效果及術后復發(fā)情況。3,其他惡性腫瘤:肝膽管癌、胃癌、肝癌、直腸癌和乳腺癌的CA19-9都有升高。4,在急性胰腺炎、膽汁淤積性膽管炎、膽道結石和肝臟疾患中CA19-9也有可能升高,但很少超過120kU/L,往往是呈“一過性”升高。③癌抗原15-3CA15-31,CA15-3作為乳腺癌的主要標記物2,原發(fā)性乳腺癌和轉(zhuǎn)移性乳腺癌可有CA15-3的升高3,不能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4,對晚期病人,當CA15-3>100kU/L時,肯定有轉(zhuǎn)移,敏感性高于CEA5,胰腺癌、肺癌、卵巢癌、直腸癌、肝癌中也可見到CA15-3的升高6,5.5%的正常人、一些良性肝病和良性乳腺病也可見有CA15-3的升高④癌抗原50CA50胰腺炎87%↑、膽(道)囊癌80%↑、原發(fā)性肝癌73%↑、卵巢癌50%↑、結腸癌、乳腺癌、子宮癌20%↑動態(tài)觀察CA50水平變化,對腫瘤療效及預后判斷、復發(fā)監(jiān)測有較大意義。鑒別良性和惡性胸、腹水有價值。慢性肝病、胰腺炎、膽管病時,CA50↑⑤癌抗原72-4CA72-4卵巢癌67%↑、大腸癌47%↑、胃癌45%↑、乳腺癌40%↑、胰腺癌42%↑。CA72-4與CA125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卵巢癌的檢出率CA72-4與CEA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診斷胃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正常人3.5%↑、良性胃腸道疾病6.7%↑⑥癌抗原242CA242增高見于68%~79%的胰腺癌、55%~85%的結腸癌、44%的胃癌、非惡性腫瘤5%~33%。卵巢癌、子宮癌和肺癌的陽性率較CA50高。三,酶類腫瘤標志物①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測定血清PSA的最大價值在于監(jiān)測前列腺癌的療效和判斷預后;前列腺癌60%~90%患者PSA明顯升高;術后90%患者PSA明顯降低;術后或治療后PSA升高,預示前列腺癌轉(zhuǎn)移或復發(fā);F-PSA和T-PSA的比例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血清中F-PSA/T-PSA比值為0.15可作為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的鑒別臨界點,比值<0.15時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較大。臨床上常用血清中F-PSA/T-PSA的比值來鑒別良、惡性前列腺腫瘤。②神經(jīng)原特異性烯醇化酶用于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觀察、復發(fā)預測和預后評估用于神經(jīng)母細胞瘤的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復發(fā)預測和預后評估。作為精原細胞瘤的腫瘤標記,68.7%的轉(zhuǎn)移性精原細胞瘤患者在行睪丸切除術前血清NSE水平可見升高。NSE也存在于正常紅細胞中,避免標本溶血。③α-L-巖藻糖苷酶(AFU):原發(fā)性肝癌④血清骨膠素/細胞角蛋白(CYFRA21-1):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與NSE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診斷和鑒別診斷肺癌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四,激素類腫瘤標志物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一種類激素早孕診斷;可以作為睪丸腫瘤和胎盤腫瘤即絨毛膜上皮癌或葡萄胎的標記物;100%滋養(yǎng)體瘤和絨毛膜上皮細胞癌β-HCG異常升高,可達100萬IU/L;非精原細胞性睪丸癌和精原細胞瘤β-HCG也有升高;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nèi)膜癌、肝癌、肺癌、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肝硬化、十二指腸潰瘍和一些炎癥中也可見有HCG升高;此外,由于β-HCG無法穿過血腦屏障,所以一旦腦脊液中出現(xiàn)β-HCG,并且和血清中β-HCG的比例超過1:60,常預示著出現(xiàn)腦轉(zhuǎn)移。五,蛋白類腫瘤標志物:當腫瘤快速分化、增值時,一些在正常組織中不表達的蛋白類型或組分可大量出現(xiàn),如作為細胞支架的角蛋白,可作為腫瘤標記物。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概念,看看)是從子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糖蛋白,存在于鱗狀細胞癌的胞漿內(nèi),是一種較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牛皮癬、腎功能不全或肺、肝、乳腺的良性疾病病人,其血清SCCAg也可出現(xiàn)非特異性升高。此外汗液的污染也可引起假陽性結果。早期腫瘤SCCAg很少升高,不適用于腫瘤的普查。SCCAg在小細胞肺癌中并不升高,而在肺鱗癌中常出現(xiàn)異常升高,SCCAg的檢測有助于鑒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SCCAg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僅為數(shù)十分鐘,根治性腫瘤切除后,術前異常升高可在術后72h內(nèi)迅速降至正常水平。姑息性切除術后,SCCAg水平可暫時性下降,但多數(shù)仍高于正常。連續(xù)動態(tài)檢測SCCAg水平可以作為一項監(jiān)測肺及食管鱗癌療效,尤其是檢測手術療效的敏感指標。SCC是最早用于診斷鱗癌的腫瘤標志物,其中子宮頸癌陽性率較高。六,腫瘤標志物及其檢測意義(總結)腫瘤首選標志物補充標志物肺癌NSE、CYFRA21-1CEA等肝癌AFPAFU、鐵蛋白乳腺癌CA153、CA549CEA、HCG前列腺癌PS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