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古詩100首及賞析全_第1頁
小學(xué)古詩100首及賞析全_第2頁
小學(xué)古詩100首及賞析全_第3頁
小學(xué)古詩100首及賞析全_第4頁
小學(xué)古詩100首及賞析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上冊上冊寫在前面的話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幾千年來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元曲……各領(lǐng)風(fēng)騷,尤其它們對學(xué)生人文素養(yǎng)的奠基將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你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古詩。五月的朝陽會引發(fā)我們“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情;漫天飛舞的雪花會激起我們吟誦“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清明節(jié),會使我們產(chǎn)生“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聯(lián)想;端午節(jié),會燃起我們踏著“路漫漫修其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節(jié)拍對屈原足跡的追尋你聽,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中,也離不開古詩。當(dāng)學(xué)生遇到挫折時,老師會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語言來鼓勵他們;當(dāng)學(xué)生隨意浪費糧食時,爸爸會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钡墓旁妬斫虒?dǎo)他們:當(dāng)學(xué)生因貪玩而忘記寫作業(yè)時,媽媽會用“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钡脑娋鋪韯駥?dǎo)他們我們知道,一個崇尚經(jīng)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一個崇尚經(jīng)典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社會;一個崇尚經(jīng)典的校園一定是一個健康而充滿生機(jī)的校園;一個崇尚經(jīng)典的人,一定是一個睿智堅強的人。就讓我們帶領(lǐng)學(xué)生跟隨古詩的腳步,慢慢欣賞,慢慢感悟。十年、二十年后,孩子們的胸懷將因經(jīng)典詩文的浸潤而更加博大,目光將更加充滿睿智,人格將更加完善,人生目標(biāo)將更加高遠(yuǎn)一年級一年級江上漁者………6夜宿山寺………7憫農(nóng)………8華山…………9春夜喜雨……10遺愛寺……11相思………12七步詩………13人日思?xì)w……14二年級夜立階下……15二年級秋思………16竹枝詞……17秋詞……18石頭城…19離思……20夏日絕句…21《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22所見……23劍客………24三年級行宮……25三年級山中雜詩…26竹里館…………27峨眉山月歌……28春夜洛城聞笛…29逢入京使………30滁州西澗………31江南逢李龜年…32送靈澈上人……33約客…………34四年級論詩…………35四年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6登幽州臺歌……37終南別業(yè)………38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39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40無題……………41相見歡…………42登飛來峰………43蘇幕遮·碧云天…44月夜…………45五年級五年級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46過故人莊……47客至………48己亥雜詩·其五………………49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50望月有感……51雁門太守行…52羌村三首·其三………………53登樓…………54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55江上漁者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xué)成就突出,他倡導(dǎo)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咀⑨尅?/p>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愛:喜歡。

③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xì)、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④君:你。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⑤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⑥風(fēng)波:波浪。

⑦一葉舟:像落葉漂浮在水面的小船?!咀g文】

江上來來往往無數(shù)人,只知喜愛鱸魚之鮮美。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fēng)浪里?!捐b賞】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tài),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通過的視線,指示出風(fēng)浪中忽隱忽現(xiàn)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然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dá)出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fēng)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1]創(chuàng)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張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時曾擔(dān)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他能夠關(guān)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般民眾的疾苦,寫過一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歌作品,但流傳下來的很少。

江南水鄉(xiāng),川道縱橫,極富魚蝦之利。其中以江蘇松江四腮鱸魚最為知名。凡往來于松江水上的,沒有不喜歡這一特產(chǎn),不希望一嘗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但他發(fā)之于詩,卻沒有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對鱸魚這一美味的品嘗和贊嘆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東西。注意到了隱藏在這一特產(chǎn)背后的漁民的痛苦和艱險,并且深表同情。【作者感情】

表達(dá)作者對漁民工作痛苦艱險的同情。

夜宿山寺李白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o"查看全文"...

【前言】

《夜宿山寺》這首詩曾被選入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一般認(rèn)為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dá)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shù)的驚嘆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想象瑰麗,夸張巧妙,活靈活現(xiàn),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身臨其境之感。

【注釋】

⑴宿:住,過夜。

⑵危樓:高樓,這里指山頂?shù)乃聫R。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shù),這里形容樓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

⑷語:說話。

⑸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詩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個寺廟,發(fā)現(xiàn)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經(jīng)樓,于是他登了上去。憑欄遠(yuǎn)眺,星光閃爍,李白詩性大發(fā),寫下了這一首紀(jì)游寫景的短詩。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云。發(fā)端一個“危”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

憫農(nóng)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注釋1.憫:憐憫。2.粟:(sù)谷子;栗粟。3.猶:還。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譯文:春天,農(nóng)民把一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nóng)民耕種,但農(nóng)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賞析: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jìn)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jié)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nóng)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華山[宋]寇準(zhǔn)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注釋】齊:平齊,即一般高,一樣高?;厥祝夯仡^,低頭看?!竟旁娊褡g】站在高高的華山之上,只有藍(lán)天在我們的頭頂,再沒有別的山能與它比高低。抬頭仰望蒼穹,太陽仿佛近在眼前;低頭俯視腳下,只有蒸騰繚繞的云霧在半山腰彌漫?!举p析】寇準(zhǔn)(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人。自幼喪父,家境貧寒,發(fā)奮讀書,十九歲登進(jìn)士第,官至宰相。他的詩多清新之句,有《寇忠愍(mǐn,古同“憫”)公詩集》(亦即《巴東集》)傳世?!度A山》是寇準(zhǔn)七歲時的詠詩??軠?zhǔn),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他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據(jù)史書記載,寇準(zhǔn)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zhǔn)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zhǔn)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了這首傳為千古佳話的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zhǔn)確傳神,可謂是難能可貴的佳作?!爸挥刑煸谏?,更無山與齊?!边@兩句詩意思是說,比華山高的只有藍(lán)天,也沒有任何一座山峰能與之平齊,極寫華山巍峨高聳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詞說明了華山極高,再比華山高的就只有那藍(lán)天了;“更無”說明華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沒有任何一座山峰能與之平起平坐?!芭e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兩句意思是說,當(dāng)你站在高高的山頂?shù)臅r候,抬起頭來仰望蒼穹,紅日仿佛就在你的頭頂上;低頭俯瞰腳下,蒸騰的云霧正在半山腰繚繞彌漫。“紅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極有力地襯托了華山的高聳與陡峭。這首詩在寫法上有兩點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對仗工整、嚴(yán)謹(jǐn),沒有一絲一毫的刀斧痕跡。二是煉字精準(zhǔn),不著任何痕跡地襯托了華山的高聳、巍峨與陡峭,如前兩句中的“只有”、“更無”和后兩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準(zhǔn),十分巧妙。無論是對仗修辭手法的運用,還是遣詞煉字的功力,都說明了絕非等閑之輩所能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個七歲孩童之口。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o"查看全文"...譯文譯文春雨知道適應(yīng)季節(jié),當(dāng)萬物萌發(fā)生長時,它伴隨著春風(fēng),在夜晚偷偷地及時降臨,滋潤萬物又細(xì)微無聲。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漁船的燈火卻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細(xì)雨滋潤的紅花,映著曙光分外鮮艷,飽含雨露的花朵開滿了錦官城。注釋(1)乃:就。(2)發(fā)生:萌發(fā)生長。(3)潛:暗暗地,悄。鑒賞《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xì)雨的無私奉獻(xiàn)品質(zhì)的喜愛贊美之情。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江濕處,花重錦官城?!币欢洹昂谩弊趾椋澥⒋河??!爸獣r節(jié)”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jié),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

遺愛寺白居易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jìn)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yán)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注釋

(1)遺愛寺:地名,位于廬山香爐峰下。

(2)弄:在手里玩。翻譯

我玩弄著石子,面對小溪而坐,為了賞花,我繞山寺的小路行走。不時聽到小鳥的啼鳴聲,到處都能聽到泉水的叮咚聲。賞析“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這兩句是說是說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fēng)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于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里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于耳。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jī)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jī)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fēng)景,又通過“弄”“尋”“行”等細(xì)致的動作描寫刻畫,表達(dá)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詩歌兩聯(lián)雖然皆為對仗,但由于詩人善于運用動詞,并在第二聯(lián)中,及時變換句式結(jié)構(gòu),因而使得詩歌既具有整飭之美,同時又充溢著一種流動的、活潑的詩意。生動地表現(xiàn)了遺愛寺周圍生機(jī)盎然,清幽雅致的環(huán)境氣氛。

相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注釋

1、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qū)的植物,結(jié)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2、采擷:采摘。譯文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chǎn)于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shè)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guān),既切中題意,又關(guān)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diào)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zé)o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七步詩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釋

嘗:嘗試。

持:用來。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lù):過濾。

鼓(gǔ):豆。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殘害全,表達(dá)了曹植對曹丕的不滿。

泣:小聲哭泣。

何:何必。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成糊狀食物。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它說:我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表現(xiàn)了作者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賞析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氨咀酝?,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F(xiàn)象,抒發(fā)了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

人日思?xì)w薛道衡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作者簡介:薛道衡(540~609)隋代詩人。字玄卿。漢族,河?xùn)|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內(nèi)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断惹貪h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注釋

1.人日:古代相傳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

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2.人歸落雁后: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后。

3.思發(fā)在花前:自己在花開之前就萌發(fā)了回鄉(xiāng)的想法。鑒賞

據(jù)劉餗《隋唐嘉話》記載,此詩是詩人出使陳時在江南創(chuàng)作的。筆調(diào)平淡,似乎不帶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際,就會感覺到一股苦澀的思鄉(xiāng)之情彌漫在字里行間。

開頭二句,詩人淡淡地說出一個事實:“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然而一個“才”字則透露出詩人滿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計日,也許在他的主觀感受中新年已過了許久,但仔細(xì)一算,原來入春才七天呀,時間過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讓人難以忍受,離鄉(xiāng)兩年的歲月又是怎樣熬過去的呀:詩人以平淡質(zhì)樸的詩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這個春天到來之前,他就盤算著歸鄉(xiāng)了;可是現(xiàn)在眼看著春草將綠,春花將開,成隊的鴻雁從頭頂掠過,詩人卻無法回去。在后二句中,詩人先說“人歸落雁后”,再說“思發(fā)在花前”,以將來遲歸的結(jié)局來對照念念在心的思?xì)w愿望,更見出詩人身不由己,思?xì)w不得歸的苦衷。

夜立階下袁枚半明半昧星,三點兩點雨。梧桐知秋來,葉葉自相語。作者簡介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xué)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jìn)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先后于江蘇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于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隨園,吟詠其中,著述以終老,世稱隨園先生。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與紀(jì)曉嵐素有"北紀(jì)南袁"之稱,袁枚倡導(dǎo)"性靈說",為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及《補遺》,《子不語》、《續(xù)子不語》等著作傳世。翻譯天上閃爍著半明半暗的星光,空中飄落三點兩點小雨。梧桐樹兒已經(jīng)感受到了秋意,葉葉間有說不完的話語。賞析夜幕籠罩,群星閃爍,時明時暗,一片幽靜。空中偶爾飄落幾縷雨絲,若有若無。這是一個清冷的夜,涼風(fēng)颼颼,帶來些許秋的氣息,被敏感的梧桐嗅到了。雨打梧桐葉,發(fā)出些許聲音,像是葉子在低聲互語。他們好像知道,秋天到來了,分別的日子不遠(yuǎn)了,一個個親切地訴著衷腸,到了夜里,還不知道休息。

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作者簡介: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張籍籍貫考辨》認(rèn)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jì)事》、《輿地紀(jì)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注釋:①意萬重:形容表達(dá)的思念很多。②行人:這里指捎信的人③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④復(fù)恐:怕這封信的內(nèi)容不夠多,說不盡。譯文:洛陽城中又刮起了秋風(fēng),那涼絲絲的秋風(fēng)似乎在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向親人訴說。心事永遠(yuǎn)說不盡,無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將出發(fā),我又拆開了合上的信封,檢查有沒有說全自己的心事。作品賞析:這是鄉(xiāng)愁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后的心情,表達(dá)鄉(xiāng)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fēng)”),以下三句是描寫作書前、作書后的心理活動。作書前是“意萬重”,作書后是“復(fù)恐說不盡”?!芭R發(fā)開封”這個細(xì)節(jié)把“復(fù)恐說不盡”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竹枝詞唐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tuán)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注釋:1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2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guān)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譯文:正是一場太陽雨后,兩岸楊柳搖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漲,平靜如鏡.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邊,忽然,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江上隨風(fēng)飄來,仔細(xì)一聽,原來是久無音訊的情郎思戀自己的情歌.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綿綿,原以為是無情實則還有情。作品賞析:《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xué)習(xí)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dāng)?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dāng)?shù)厣剿L(fēng)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

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tuán)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注釋:1悲寂寥:悲嘆蕭條。2春朝:春天。3排:推開。④碧霄:青天。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rèn)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fā)我的詩興到了藍(lán)天上了。作品賞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yuǎn)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石頭城唐朝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劉勝。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近人卞孝萱則提出劉禹錫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興的新說,據(jù)鄧聲斌先生考證其父劉緒遭遇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定居彭城。劉禹錫為貞元九年(793)進(jìn)士。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注釋:1石頭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就石壁筑城戍守,稱石頭城。后人也每以石頭城指建業(yè)。曾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至唐廢棄。今為南京市。2故國:即舊都。石頭城在六朝時代一直是國都。3周遭:環(huán)繞。4淮水:指貫穿石頭城的秦淮河。5舊時:指漢魏六朝時。6女墻:指石頭城上的矮城。譯文:群山依舊,環(huán)繞著廢棄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作品賞析: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墻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

離思唐元稹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作者簡介:元?。?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孫。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注釋:1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花叢:喻群女云集之處。譯文:經(jīng)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叢中任意來回卻懶于回顧,一半因為我潛心修道,一半因為曾經(jīng)有你。這是詩人元稹為了紀(jì)念逝去的妻子而寫的。作品賞析:“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兩句,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dá)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于它與眾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

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與辛棄疾并稱“濟(jì)南二安”。注釋: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殺。4江東:項羽當(dāng)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譯文:生時應(yīng)當(dāng)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作品賞析: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dāng)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dāng)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唐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tuán)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注釋: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譯文:九曲黃河從遙遠(yuǎn)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作品賞析: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zé)o華的美。

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作者簡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注釋: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⑵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⑷欲:想要。⑸捕:捉。⑹鳴:叫。⑺立:站立。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作品賞析: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風(fēng)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究竟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呢?詩人曾經(jīng)說過“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蔽阌怪M言,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diào)的“真性情”。然而,現(xiàn)實卻并非總是如此完美的。也許這正是詩人無法解決的主觀和客觀戶間的矛盾吧!

劍客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賈島,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貧寒,落發(fā)為僧,法名無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題跋版刻像庵。19歲云游,識孟郊等,因和推敲韓愈。還俗后屢舉進(jìn)士不第。唐文宗時任長江(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于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但后又普州司倉參軍,卒于任所。有《長江集》10卷,錄詩370余首。另有小集3卷、《詩格》1卷傳世。譯文:十年間啊,劍客忍受了多少嚴(yán)寒酷暑。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嘔心瀝血,才精心磨制出這把寶劍,練就一身武藝。劍刃如霜,寒光閃爍,這是一柄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劍。請您看看我的寶劍,天下哪里有冤屈和不平,我將奮勇上前。用這寶劍去消滅和鏟除!賞析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側(cè)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著,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睂懗龃藙θ邪兹缢?,閃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F(xiàn)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業(yè)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里。這種寓政治抱負(fù)于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xiàn)手法,確是很高明的。全詩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fēng)的另外一種特色。

行宮唐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作者簡介:元?。?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幼孤,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jīng)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仆射。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dāng)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白體”。有《元氏長慶集》。注釋:(1)寥(liáo)落:寂寞冷落。(2)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這里指當(dāng)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3)宮花:行宮里的花。(4)白頭宮女:據(jù)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一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里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fā)宮人。(5)說:談?wù)摗#?)玄宗:指唐玄宗。譯文: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只有宮花寂寞地艷紅。幾個滿頭白發(fā)的宮女,閑坐無事談?wù)撎菩?。作品賞析: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巨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山中雜詩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作者簡介: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時官吳興主簿。明人輯有《吳朝清集》。注釋

1·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2·煙:此指云霧。

3·窺(kuī):從縫隙中看。

4·檐(yán):房檐。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

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

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賞析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館唐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o"查看全文"...注釋⑴此詩選自《王右丞集箋注》為《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⑶嘯(xiào):嘬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譯文: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吹口哨。深林中沒有人與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來相照。賞析: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注釋

選自《李太白全集》卷八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縣級市)西南。

⑵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⑷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jīng)樂山匯入岷江。

⑸夜:今夜。

⑹發(fā):出發(fā)。

⑺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

⑻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⑼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⑽下:順流而下。譯文

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從清溪出發(fā)奔向三峽,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發(fā)現(xiàn)到了渝州賞析

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于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短圃姽{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fā)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痹姀摹岸朊忌皆隆睂懫?,點出了遠(yuǎn)游的時令是在秋天?!扒铩弊忠蛉腠嶊P(guān)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lián)P明輝”)。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讀者聯(lián)想到青山吐月的優(yōu)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gòu)成連動式謂語,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入妙。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o"查看全文"...注釋

(1)洛城:洛陽(現(xiàn)在河南洛陽)。(2)玉笛:精美的笛。(3)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4)春風(fēng):另一版本作“東風(fēng)”。(5)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diào)名,內(nèi)容多寫離情別緒。(6)故園:指故鄉(xiāng),家鄉(xiāng)。譯文

陣陣悠揚的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隨著春風(fēng)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有誰的思鄉(xiāng)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賞析

這首詩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fā)。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jīng)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鞍怠弊譃橐痪潢P(guān)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tài),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dāng)。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罢l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yīng)。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散”字用得妙?!吧ⅰ笔蔷鶆?、遍布。笛聲“散入春風(fēng)”,隨著春風(fēng)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yù)設(shè)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作者簡介:岑參(cénshēn)(約715年—770年),漢族,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去世之時56歲。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現(xiàn)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o"查看全文".注解

1、故園:指長安,作者在長安有別墅。

2、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3、憑:托。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yuǎn)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賞析

寫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jīng)藝術(shù)提煉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氣!

滁州西澗唐韋應(yīng)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簡介:韋應(yīng)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fēng)恬淡高遠(yuǎn),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

2、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譯文

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

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涌來,

渡口無人船只隨波浪橫漂。賞析

這是寫景的名篇,描寫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jié),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注釋

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后流落江南。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學(xué)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尋常:經(jīng)常。崔九: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jiān),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dāng)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江南:這里指今湖南省一帶。落花時節(jié):暮春,通常指陰歷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君:指李龜年。譯文

當(dāng)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你的演唱,欣賞到你的藝術(shù)。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時節(jié),沒有想到能在這時巧遇你這位老相識。賞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痹娙穗m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搬跽铩?、“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dāng)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jīng)常雅集之處,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詩人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當(dāng)年詩人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shù)明星,是“尋常”而不難“幾度”的,多年過后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這里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讀者是要結(jié)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流露了詩人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猶如要拉長回味的時間。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yǎo)鐘聲晚。

荷(hè)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yuǎn)。作者簡介:劉長卿(約726—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jìn)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注釋

⑴送靈澈上人:選自《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卷一。靈轍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現(xiàn)在浙江紹興)人,后為云門詩僧。上人,對僧的敬稱。⑵蒼蒼:深青色。⑶竹林寺:在現(xiàn)在江蘇丹徒南。⑷杳(yǎo)杳:深遠(yuǎn)的樣子。⑸荷(hè)笠:背著斗笠。荷,背著。譯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遠(yuǎn)遠(yuǎn)傳來黃昏報時的鐘聲,你(指友人:靈澈上人)背著斗笠披著斜陽,獨自向青山歸去,越走越遠(yuǎn)。賞析

瞑色蒼蒼的竹林寺,晚鐘陣陣,一抹斜陽下,幾重青山外,遠(yuǎn)行人漸行漸遠(yuǎn)。全詩純?yōu)閷懢?,恍如圖畫,可謂詩中有畫的佳作。靈澈上人大概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出家的本寺就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這首小詩記敘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gòu)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作者簡介:趙師秀(1170——1219),宋代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他同徐照、徐璣和翁卷并稱“永嘉四靈”,人稱“鬼才”。有《趙師秀集》二卷、《天樂堂集》一卷,已佚。僅有《清苑齋集》傳世。注釋

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jié):農(nóng)歷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成為“梅雨季節(jié)”,所以稱江南雨季為“黃梅時節(jié)”。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黃熟的時節(jié)。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處處都在下雨。

④處處蛙:到處是青蛙。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燈花:燈芯燃盡結(jié)成的花狀物。

約客選自《清苑齋集》(《南宋群賢小集》本)。譯文

黃梅時節(jié)一個梅雨綿綿的夜晚,鄉(xiāng)村的青草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這時已經(jīng)是半夜了,朋友卻沒有如約到來,無聊地敲著棋子,燈灰震落在棋盤上。賞析

首句“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交待了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黃梅時節(jié)乃是立夏后數(shù)日梅子由青轉(zhuǎn)黃之時,江南多雨,俗稱黃梅天。其時細(xì)雨綿綿,正所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yuǎn)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xì)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泄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仿佛“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心情異常恬靜安祥?!扒嗖莩靥撂幪幫堋边@句,人的注意力從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到了遠(yuǎn)遠(yuǎn)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聲,正是這處處蛙聲,烘托出了當(dāng)時周遭的清靜,試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煩躁,何以知微渺“蟲聲”今夜“新透綠窗紗”?

論詩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作者簡介: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jìn)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xué),考據(jù)精賅。論詩主“獨創(chuàng)”,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xué),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xué)名著。注解

李杜:指李白、杜甫。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風(fēng)騷: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guān)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fēng)騷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jīng)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xiàn)在讀起來感覺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意了。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xiàn),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shù)百年。賞析

第一、二句詩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chuàng)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反對演習(xí)守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注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hù)衛(wèi)。

3、三秦:現(xiàn)在陜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nèi)長江的五個渡口譯文古代三秦之地,拱護(hù)長安城垣宮闕。

風(fēng)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

你我都是遠(yuǎn)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yuǎn)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賞析

此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yán)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承之,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dá)。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yuǎn),獨樹碑石。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yuǎn)的樣子。

3、愴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譯文

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yuǎn),我深感人生短暫,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賞析

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yuǎn)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jié)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終南別業(yè)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注解

1、勝事:快意的事。

2、值:遇見;

3、林叟:鄉(xiāng)村的老人。

4、無還期:無一定時間。譯文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

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

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nèi)f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xiāng)村父老,

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賞析

這首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lián)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lián)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lián)寫心境閑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出悠閑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fēng)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煉至此,實乃不易。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注釋

①長風(fēng):遠(yuǎn)風(fēng),大風(fēng)。②酣(hān)高樓:暢飲于高樓。

③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逗鬂h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是時學(xué)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李賢注:"言東觀經(jīng)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建安風(fēng)骨經(jīng)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漢末建安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fēng)骨遒上,后人稱之為"","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

④.建安骨:建安風(fēng)骨,指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詩文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為代表的文學(xué)風(fēng)格。建安,為漢獻(xiàn)帝(196-220)的年號。

⑤.小謝:指謝朓(464-499),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后人將他和謝靈運并舉,稱為大謝、小謝。這里用以自喻。

⑥.清發(fā):指清新秀發(fā)的詩風(fēng)。發(fā),秀發(fā),詩文俊逸。

⑦.逸興(xīng):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游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壯思:雄心壯志。

⑧攬是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爭議。

⑨.稱(chèn)意:稱心如意。

⑩明朝(zhāo):第二天早晨。

⑾.弄扁(piān)舟:指隱逸于江湖之中。扁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li)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記——貨殖列傳)。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

萬里長風(fēng)吹送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你的文章就像漢代文學(xué)作品一般剛健清新。而我的詩風(fēng),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消去煩憂,結(jié)果反倒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fā),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隱江湖)罷了。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譯文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xì)密而滋潤,小草鉆出地面,遠(yuǎn)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yuǎn)勝過了綠楊滿城的暮春。注釋《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詩又稱《初春小雨》①呈:恭敬地送給。②天街:朱雀大街(長安外郭城正門明德\o"查看全文"...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xì)滑潤澤,十分準(zhǔn)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yuǎn)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o"查看全文"...

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注解

1.東風(fēng)句:指相別時為幕春時節(jié)。

2.絲:與“思”諧音。

3.應(yīng)覺:也是設(shè)想之詞。

4.月光寒:指夜?jié)u深。

5.蓬萊:蓬萊山,指仙境。譯文聚首多么不易,離別更是難舍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fēng)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干。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云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的愛情詩。以句中的“別”字為通篇文眼,描寫了一對情人離別的痛苦和別后的思念,抒發(fā)了無比真摯的相思離別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詩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悶苦,具有濃郁的傷感色彩,極寫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話傳說表達(dá)了對心中戀人的無比摯愛、深切思念。詩中融入了詩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注釋①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②剪,一作翦。③離愁:指去國之愁。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意味。別是,一作別有。譯文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fù)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后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断嘁姎g》便是后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1]

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注釋⑴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yīng)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即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⑵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⑶聞?wù)f:聽說。⑷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望眼:視線。⑸緣:因為。譯文

韻譯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簡析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云天的氣勢吧!

蘇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注釋

⑴蘇幕遮:詞牌名。宋代詞家用此調(diào)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⑵波上寒煙翠: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本呈白色,因其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yuǎn)望即與碧天同色。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⑶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意思是,草地綿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陽更遙遠(yuǎn)?!胺疾荨背0抵腹枢l(xiāng),因此,這兩句有感嘆故鄉(xiāng)遙遠(yuǎn)之意。⑷黯鄉(xiāng)魂:因思念家鄉(xiāng)而黯然傷神。黯,形容心情憂郁。語出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⑸追旅思(sì):撇不開羈旅的愁思。追,追隨,這里有纏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緒,情懷。譯文碧云飄悠的藍(lán)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綿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蒼翠寒煙。群山映斜陽藍(lán)天連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天邊。默默思念故鄉(xiāng)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在好夢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yuǎn),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賞析

此詞抒寫鄉(xiāng)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xiàn)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扒锷B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gòu)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吧接承标枴本鋸?fù)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胺疾轃o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zhuǎn)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鄉(xiāng)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耙挂钩恰倍涫钦f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