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地球運動_第1頁
專題一地球運動_第2頁
專題一地球運動_第3頁
專題一地球運動_第4頁
專題一地球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地球運動一、【命題分析】本專題內容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和重點,是對學生進行能力測試和學科內綜合的首選內容。因此,本專題在歷年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根據考綱要求,對于本專題的考查重點突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地球運動的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意義;②時區(qū)、日界限的劃分,區(qū)時及地方時的計算;③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陽能量的來源等。根據近幾年的高考情況,本專題考查的形式以選擇題為主,配以個別綜合題。主要涉及:①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②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③經緯網、晨昏線、地方時計算及日期變更等。1、近三年高考考點分布統計:年份及考卷考點題型2005全國文綜卷Ⅲ根據經緯網定位、距離計算選擇題北京春季高考地球公轉的速度選擇題江蘇地理卷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意義選擇題廣東地理卷地球運動選擇題天津文綜卷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選擇題上海地理卷地球自轉、公轉的意義;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選擇題2006全國文綜卷Ⅰ地方是計算、日期變更選擇題全國文綜卷Ⅱ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選擇題北京文綜卷晝夜長短變化選擇題天津文綜卷晝夜長短變化、地方是計算選擇題四川文綜卷地方時計算選擇題重慶文綜卷晝夜長短變化、地方時計算選擇題廣東地理卷日期變更、晝夜長短變化選擇題江蘇地理卷日期變更、晝夜長短變化選擇題2007山東地理卷由直射點位置判斷地理現象選擇題海南地理卷北京時間及其時間計算選擇題海南地理卷地球及行星公轉運動綜合題廣東地理卷東西半球劃分、太陽直射點及晝夜長短選擇題寧夏地理卷正午太陽高度變化選擇題上海地理卷地震波及地球的內部圈層綜合題二、【考點精講】(一)自轉和公轉的特點運動形式自轉公轉繞轉中心地軸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逆時針南極上空俯視: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逆時針南極上空俯視:順時針周期恒星日23h56m4s恒星年365d6h9m10s太陽日24h回歸年365d5h48m46s速度角速度15°/時角速度1°/日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線速度30km/秒關系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即黃赤交角)為23°26′(二)黃赤交角的意義黃赤交角的產生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四季和五帶形成的關系: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造成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如果黃赤交角等于0°,說明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重合,這時候,地軸不僅垂直于遲到平面也垂直于黃道平面。在這種條件下繞日公轉,太陽直射點也只能始終直射在赤道上,而晨昏線始終過南北兩極點,與經線圈重合,分割成等長的晝弧和夜弧。因此,太陽直射點將不再移動,全球終年晝夜等長,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四季的變化。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太陽直射點的范圍也將增大,晝夜長短的差異更大,四季的差異將更明顯。從地表溫度帶上來看,直射的范圍加大了,即是熱帶的范圍加大了;隨著直射范圍的增大,晨昏線轉過的角度也將隨之增大,極晝極夜的范圍也將隨之增大,即寒帶的范圍也將增大。這樣,溫帶的范圍相應就減小了。(三)地方時、區(qū)時及其相關計算1.地方時及其計算①地方時的概念:同緯度地區(qū),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叫地方時。②求地方時的依據: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③地方時的計算:所求地點的地方時=已知地點的地方時±兩地的經度差×4分鐘【注】①加、減原則:“東加西減”;②兩地經度差計算: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都是東經度(或西經度)時,用較大的度數減去較小的度數,其差值即為兩地的經度差;若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一個為東經度,一個為西經度,則用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其和即是兩地的經度差。2.時區(qū)和區(qū)時A.世界時區(qū)的劃分是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qū),國際上規(guī)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B.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7.5°W至7.5°E,劃分為中時區(qū)(零時區(qū))。在中時區(qū)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qū)至東十二區(qū);在中時區(qū)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qū)至西十二區(qū)。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各跨經度7.5°,合二為一,稱為“東西十二區(qū)”。C.每個時區(qū)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該時區(qū)的區(qū)時,相鄰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相差一小時。3.區(qū)時的計算A.用已知經度推算時區(qū):時區(qū)號數=已知經度÷15°(余數<7.5,商數即為時區(qū)數;余數>7.5,則時區(qū)號數為所得商數+1)B.已知兩地所在地區(qū),計算兩地時差(同區(qū)相減,異區(qū)相加)即同為東時區(qū)或西時區(qū),則兩地時區(qū)數值相減,即為所求時差值。若兩地分別位于東、西時區(qū),則兩地時區(qū)數值相加,即為所求時差值。C.已知某地區(qū)時,求另一地區(qū)時:所求地的區(qū)時=已知地的區(qū)時±時區(qū)差(東“+”西“-”即所求時區(qū)位于已知時區(qū)的東側,取“+”;若位于西側,取“-”)(四)日界線及其日期變更由于地球自轉,地球各地的時刻依次推進,日期也隨之更替。為避免日期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又叫“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照顧180°經線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見,日界線避開陸地,從海洋上穿過,因此,并不與180°經線完全重合。它是一條折線。由于在任何時刻,東十二區(qū)總比西十二區(qū)早24小時,即一天。因此,自東十二區(qū)向東進入西十二區(qū),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十二區(qū)向西進入東十二區(qū),日期要增加一天。A.人為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以180°經線為界。B.自然界線:即地方時為零時(24時)經線。順地球自轉方向,轉過零時經線即自動進入下一天。這兩條日界線絕大多數時候把地球分成兩個區(qū)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著兩個日期。除非這兩條日期界限重合,即當日界線上剛好為0時時,則全球剛好同一日期。(五)日照圖表示法及解答技巧極點俯視圖側視圖圓柱投影圖全圖1/2圖1/4圖局部圖 1.日照圖上晨昏線的判讀晨昏線就是太陽光線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故又稱晨昏圈。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也就是說晨昏圈應為一個大圓(切面通過地心),并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1)特點:①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零;②晨昏面過地球球心且與太陽光線垂直(平面圖上表現為晨昏線);③晨昏線兩個端點在極點和極圈之間移動,二分時與極點重合;二至時與極圈相切;④相對于地球向西移動。(2)判讀:根據地球自轉方向,由晝進入夜為昏線,反之為晨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無關。(3)繪制:結合特點及對應的時間繪制。(4)時間標志:過晨昏線與赤道交點的經線地方時為6點或18點。(5)在平面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大小一致,且晝長夜短的半球為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另外,剛好出現極晝、極夜的位置,其緯度大小與上面夾角互余。2.日照圖的解題內容和步驟(1)確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極。①側視圖,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②從自轉方向上看,逆時針自轉為北半球,順時針自轉為南半球。③從經度數排列上看,自轉方向與東經度數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2)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①太陽直射經線的確定:A.地方時12時的經線。B.平分晝半球的經線。C.根據已知某經線的時間來計算。D.直立物體影長為零的地區(qū)所在的經線。②直射緯線的確定。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計算。B.直立物體影長為零的地區(qū)所在的緯線。C.利用晨昏線相切的緯度計算:直射緯度=90°-相切緯度(北半球晝長長則該直射北半球)。(3)時間的確定①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時間: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18時。②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時間:切點所在經線通過赤道地區(qū)位于晝半球則經線時間為12時,切點所在經線通過赤道地區(qū)位于夜半球則經線時間為24時(0時)。(4)季節(jié)或日期的確定①利用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來判定:北半球晝長夜短或北極地區(qū)是極晝,則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反之則為冬半年。②利用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確定。(5)太陽高度①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是0°。(并非正午太陽高度)②太陽直射點的太陽高度是90°(也是正午太陽高度)。③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④某一時刻,太陽高度相同的點有無數個,即以直射點為圓心,以(90°-高度角)的角距離為半徑的圓。⑤某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的點可能有兩個,也有可能只有一個。(位于同一經線上,與直射緯線之間的角距離相同)。(6)晝夜長短①太陽直射北半球,則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地區(qū)出現極晝[極晝范圍是(90°-直射緯度)N以北地區(qū)];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南極地區(qū)出現極夜[極夜范圍是(90°-直射緯度)S以南地區(qū)]。太陽直射南半球相反。②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jié)u短;如果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則北極地區(qū)極晝范圍擴大,如果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則北極地區(qū)極夜范圍縮小。南半球相反;直射點向南移相反。(7)變式圖無論是什么樣的變式圖,都利用上述方法的中某一種或幾種來確定所隱含的要素。抓住關鍵點,不要被圖的變化所迷惑。對于無圖的資料題,同樣需采用上述方法。(六)晝夜長短的計算在日照圖上,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分為晝弧和夜孤兩部分,晝弧和夜弧的長短,決定晝長和夜長?;¢L15o為1小時。求晝長一般從晨線與經線的交點起到昏線與經線的交點止之間的弧度就是晝長,即晝弧÷15o=晝長時數,24小時-晝長時數=夜長。①可以利用一個地區(qū)晝弧所跨的經度范圍來計算,方法是在日照圖上某條緯度與晨昏線有兩上交點,兩點之間在晝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晝的時間。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來求算。方法是:白晝長=2×(12-日出時間)或白晝長=2×(日落時間-12)。③同一半球相同緯度地區(qū)晝長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緯度地區(qū)的晝夜長短相反,如北緯40度的晝長是15時,那么南緯40度的地區(qū)夜長為15時。④注意極晝區(qū)、極夜區(qū)的晝長分別是24時和0時。赤道地區(qū)的晝長永遠是12時。七、(七)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①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是:H=[90°-β(當地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緯度)],其中β的求采用同一半球相減、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則,永遠取正值。②利用垂直物體的日影計算:cotH=影長/物體長度。③太陽能熱水器的采光面與樓房頂面的夾角=β(β同①)④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樓房間隔L的計算:L=樓高×cotH′(H′即當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北半球為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南半球為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在樓房布局時建議采用東北-西南向或西北-東南向。⑤一個地區(qū)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A.赤道地區(qū)是23°26′B.南北半球熱帶地區(qū)介于23°26′和46°52′之間,具體度數是(當地緯度+23°26′)。C.南北半球溫帶地區(qū)是46°52′。D.南北半球寒帶地區(qū)是46°52′,但也可以當作當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的數值。(八)日出、日落方位及時間判斷(北半球)1.日出方位3月21日:正東方;中間過程:升起點逐漸向東偏北;6月22日:日出點達到一年中東偏北的最北端(若剛好出現極晝,則日出點為正北方);中間過程:日出點從東偏北逐漸向東方移動;9月23日:正東方。2.日落方位3月21日:正西方;中間過程:日落點逐漸向西偏北。6月22日:日落點達到一年中西偏北的最北點(若剛好出現極晝,則日落點為正北方);中間過程:日落點從西偏北逐漸向正西方移動。9月23日:正西方3.日出時間3月21日:地方時6時;中間過程:日出時間不斷提前,日出時間為12-晝長/2。6月22日:日出時間達一年中最早為:12—晝長/2;中間過程:日出時間不斷推遲,但仍早于6時。9月23日:地方時6時。4.日落時間3月21日:地方時18時;中間過程:日落時間不斷推遲,日落時間為12+晝長/2。6月22日:日落時間達到一年中最晚為:12+晝長/2;中間過程:日落時間不斷提前但仍晚于18時。9月23日:地方時18時。5.3月21日~9月23日期間北半球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的區(qū)域范圍內太陽終日不落,而北極圈內沒有出現極晝的區(qū)域則仍符合上述規(guī)律。6.北半球冬半年與夏半年相反,南半球情況與北半球相反。赤道上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分別是正東和正西,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地方時6:00和18:00(九)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十)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指太陽大氣的劇烈變化,其主要類型有黑子和耀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①對電離層的影響。當太陽活動劇烈,特別是耀斑爆發(fā)時,發(fā)射電磁波會引起電離層擾動,此時,靠電離層傳播的無線電短波會出現衰減或中斷,影響短波通訊。②對地球磁場的影響。地球和近地空間存在著磁場,當太陽活動增強時,地球磁場受到擾動,會產生“磁暴現象”?!按疟睍Φ刭|勘探、輪船航行等造成一定影響。③地球兩極地區(qū)產生極光。④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據統計,有些地方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活動周期有一定相關性,兩者的因果關系還需作進一步分析研究。三、【經典例題剖析】例1:(2007全國文綜卷Ⅱ)下圖表示北半球某區(qū)域.。a為緯線,b為晨昏線。B線中M點緯度最大,N、P兩點緯度值相等。回答1~2題。1.M點的緯度最低為()A.71.5°NB。66.5°NC.61.5°ND。56.5°N2.若Q、R兩點相距60個經度,且R點為30°E,圖示區(qū)域為夏半年。此時北京時間為()A.6時B.8時C.18時D.20時【解析】該題型較新穎,主要考查學生對危險和晨昏線的理解能力以及地方時計算。只有建立正確的地球空間模型方可正確答題。首先由題意將信息轉化到如下圖所示,建立空間模型,此題則迎刃而解。根據地球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晨昏線在地球表面是不斷移動的,且移動范圍在極圈到極點之間。據題意可知,M點位于晨昏線中的緯度最大點,即可判斷M點的緯度范圍在66.5°N—90°N。故第1題中M點的最低緯度為66.5°N。此時晨昏線與極圈相切,M為切點,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根據第2題題意,北極地區(qū)發(fā)生極晝,則M點所在經線是夜半球的中間經線,地方時是0點,同時也是Q、P的中間經線。這樣,M點所在的經線為0°經線,北京經度是30°E,通過計算可得知為8點?!敬鸢浮?.B2.B例2:(2007年江蘇地理卷)某地是我國重要的人工多層經濟林區(qū)。圖1為該地“某日太陽處在最高位置時的示意圖”,此時北京時間為12:40,樹影遮檔地被植物的面積在一年中達到正午時的最大。讀圖回答1~2題。1.該地位于()A.45°N,110°EB.21°34′N,110°EC.45°N,130°ED.21°34′N,130°E2.這一天()A.太陽距離地球最遠B.江蘇省各地晝長夜短

C.晨昏線與極圈相切D.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北京時間的理解和應用,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和理解應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及其應用,地方時與區(qū)時的理解、換算和應用,地球緯度的判斷,地球上經度的分布規(guī)律和應用等。由題意和圖示,該地為我國某地,則說明其緯度為北緯度,又由于圖示中太陽高度為該地“某日太陽處在最高位置時的示意圖”,即說明當地此時為正午時刻,且圖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相等,均為n米,則說明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45°;又由于此時該地樹影遮擋地被植物的面積在一年中達到正午時的最大范圍,說明此時該地處于冬至日。因為,對于北半球而言,只有當太陽高度角最小時(即北半球的冬至日時),其同樣的太陽輻射范圍才能達到最大值。由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得:

45°=90°—|φ—(—23°26′)|

有φ=21°34′N

即該地的緯度為21°34′N。

又因為該地“某日太陽處在最高位置時的示意圖”,此時北京時間為12:40,說明此時該地為正午12時,該地的位置位于北京時間所在的120°E以西的某地,并且兩地的地方時相差40分鐘,由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5°,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的原理得出,某地在北京時間所在的120°E以西的110°E處。根據第1題的判斷結果,第2題就一目了然了?!敬鸢浮?.B2.C例3:(2007年廣東地理卷)20°W和160°E經線是東、西半球分界線。圖11中甲、丙在晨線上,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回答1~3題。1.該時刻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A.南半球B.北半球C.東半球D.西半球2.對圖中此時甲、乙、丙、丁各地情況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白晝時間比乙地長B.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可達90°C.各地夜長乙>丙>丁D.各地日出的先后順序是甲、乙、丙3.此時,下列各地情況可信的是()A.鄭州市(約35°N,114°E)的中學生正在上學路上B.南京市正處于一年中的高溫季節(jié)C.雅庫茨克(約62°N,130°E)已是白晝D.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小值【解析】這是一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查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涉及晨昏線、近日點與遠日點、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地方時等。第1題解題思路是,根據題目文字表述“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可以確定“此時”是7月初,為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北半球,且臨近北回歸線。在圖11中,丙地位于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時間是6點,由此得出160°E的地方時是6點,此時處于正午12點的經線應是110°W,按照東西半球的劃分,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西半球。第2題:甲地位于25°N,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不可能達到900。7月初,北半球晝長夜短,并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南半球相反。因此各地日出的先后順序應是甲、丙、乙,甲地白晝時間比乙地長,各地夜長乙>丙>丁。第3題:當160°E的地方時是6點時,鄭州市(114°E)的地方時是2時56分,此時的學生應處于睡夢中;7月的南京正處于一年中的高溫季節(jié),酷暑難耐;此時雅庫茨克的地方時可計算出,是4點,由于其緯度高,接近北極圈,所以此時已是白晝。對澳大利亞來說,此時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接近最小的時候,所以該國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應接近一年中最大值?!敬鸢浮?.BD2.AC3.BC【答案】1.A2.C例4.(2005年北京春季文綜卷)2004年12月26日8時58分(北京時間),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3.9°N,95.9°E)發(fā)生地震并引起海嘯。1.該地震發(fā)生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圖中的()A.①B.②C.③D.④2.海嘯以800千米/小時的速度傳播到馬爾代夫的首都馬累(4.2°N,73.5°E)時,當地區(qū)時約為()A.6時B.9時C.12時D.15時【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公轉規(guī)律的運用以及地方時的計算。第1題:地球公轉至近日點附近為1月初,12月26日地球應在圖中④點附近。第2題:由題意可知,此時北京時間為8時58分,蘇門答臘島時間=8時58分-(120°-95.9°)×4分鐘≈7時22分;赤道上經度每相差1°,實際距離相差111km,馬累與蘇門答臘島在赤道附近,那么地震波從蘇門答臘島傳至馬累所需時間=(95.9°-73.5°)×111÷800≈3.1小時;那么馬累時間=7時22分+3.1小時-(95.9-73.5)°15°≈7時22分+3小時6分-1小時30分=8時58分?!敬鸢浮?.D2.B例5.(2005年江蘇卷)夏至日北京時間下午1時整,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在某地觀測到旗桿的影長最短,并測得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約為73.5°?;卮?~3題。1.該地的緯度是,經度是。2.下圖是四幅該日太陽高度日變化曲線圖,其中與當地情況相符的圖是(填代號)3.北京時間下午3時,該興趣小組在該地借助太陽的位置用手表確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圖所示四種方法中正確的是(填代號)?!窘馕觥拷膺@種題的關鍵是給出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把信息轉換成我們所需要的內容。第1題:影長最短就是當地地方時12:00,光線與地面夾角就是正午太陽高度角,而北京時間13:00點就是指120oE的地方時13:00,地方時計算按照東加西減原則,該地比北京晚1小時,所以在120oE以西的15o,就是105oE,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73.5o=90o-緯差,緯差為16.5o,該地緯度為:40oN或7oN,但(105oE,7oN)不在我國境內,所以該地經緯度確定了。計算題在解題時思路要清晰,不能急躁。第2題:該日太陽高度的時間長就是白晝,夏至日我國應該是晝長夜短,太陽高度最大時北京時間為13:00,所以選B。第3題:手表定向法:手表平放,表面朝上。以時針對著太陽方向,此時時針與表面上12:00時刻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夾角,在此夾角劃一條角平分線,平分為二,這條角平分線所指的方向就是南,相反的方向就是北,左面是東,右面是西。(注意:時間當地的地方時)此題,北京時間15時,當地地方時為14時,假設用一只使用當地地方時的手表去測正南方向,應如圖去測(圖一)。但是,在實際測量時,我們用的手表使用的是北京時間,而北京時間比當地的地方時早一個小時,所以在手表上,應向順時針方向轉30度(圖二),所以此題選a?!敬鸢浮?.39056′N105°E2.b3.a【點評】這是一道生活化的題目。根據給出圖文資料確定某地的經緯度,如何在野外用手表確定方向,考查了考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這種試題在高考試卷中經常出現,考試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地方時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在這個題目中都有所表現,特別是最后一問,讓地理知識在生活中充分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在復習中還是以基礎知識為主,根據考試大綱來復習。例6.(2005年廣東卷)8.某天文興趣小組在M地用量角器測得北極星的高度(如下圖所示)。次日,當太陽位于M地的正南方時,收音機里傳出“現在是北京時間14點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標是()A.30°N,90°EB.60°N,150°EC.36°34′N,90°ED.53°26′N,150°E【解析】此題是考查學生最基本的地理計算能力,從圖中所給信息,很明顯由北極星高度就可知道此地位于30oN,再根據太陽位于此地正南方時北京時間是14點可得出此地位于和北京時間相差兩時區(qū)為90oE?!敬鸢浮緼例7.(2005年天津文綜卷)2001年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極的國際航線試飛成功,從上海(31°N,121°E)至芝加哥(42°N,88°W)僅用15小時35分鐘。讀下圖回答1~3題。1.若飛機于北京時間5月20日5時55分從上海飛往芝加哥()A.一路上都是白天B.倫敦會位于飛機的正北方向C.北極星的高度保持不變D.經極點附近飛機羅盤不受干擾2.陽光直射圖2中曼薩尼約港口(N)那天,晨昏線(圈)與緯線圈切點的緯度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別是()A.66°34′S和38°B.66°34′N和38°C.71°S和0°D.71°N和0°3.在5月份,開普敦()A.晝長于夜且晝逐漸變短B.晝長于夜且晝逐漸變長C.晝短于夜且晝逐漸變短D.晝短于夜且晝逐漸變長【解析】此題涉及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及時間的計算??忌氄莆諘r間計算這項最基本的地理技能,學會讀圖分析,獲取有效信息。第1題涉及時間計算(判斷),方向,北極星高度,磁北極。應該說A項實際命題者在靈活考查時間計算和晝夜長短判斷,5月北京晝長夜短5點55分應該是白天,從北京飛往芝加哥是先往東北飛,東邊的時刻比西邊早,仍會是白天,中間過極地(此時為極晝),而芝加哥在西六區(qū)(西經88÷15=6)飛機到達是當地時間為5點55分+15(飛行時間)—(8+6)=6點55分,芝加哥還是白天故選A。而B項極地航線過北極,倫敦肯定不會在正北,C項當飛到北極上空時北極星的高度當為90度,在極地附近會受磁極影響D項錯誤。第2題考查直射點和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的關系,二者互為余角,直射北緯19度,切點為90-19=71度,只有CD選項相符,二者答案的正午太陽高度都是0,即極夜,只能選擇C(南極地區(qū)極夜)。第3題5月份開普敦晝短夜長且晝在變短(還沒到夏至,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選C。【答案】1.A2.C3.C例8.(2006年全國文綜卷Ⅰ)據報道,哈爾濱地區(qū)2004年10月14日出現的日偏食開始于9時20分,結束于10時57分。當哈爾濱日食結束時,美國阿拉斯加州某地為13日16時57分。那里人們看到的日偏食開始于13日17時55分,結束與13日18時46分。讀下圖,完成1~3題。1.圖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A.能夠同時看到這次日偏食的全過程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開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結束2.報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區(qū)使用的時間是()A.地方時B.西10區(qū)的區(qū)時C.西9區(qū)的區(qū)時D.西8區(qū)的區(qū)時3.阿拉斯加州能看到這次日偏食結束的地區(qū),其使用的區(qū)時與地方時相差約()A.0小時B.1小時C.2小時D.3小時【解析】該組題目在選取題目的素材方面做了兩個方面的努力,第一從知識內容方面題目涉及的是地理學習中最基本的時間問題;第二從具體切人點的材料來說,題目則使用了多數考生和教師很容易忽視的一篇相關報道。題目選用的是三年前關于一次日偏食的報道,所牽涉的地區(qū)是美國阿拉斯加州。也就是說該組題目立意從絕大多數考生都沒有意料到的素材出發(fā),考查考生對最基本的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理解程度,以及獲取題目給出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的第1題首先要求考生能夠正確獲取題目中的信息。具體地說就是能夠從題目給出的材料中獲取如下信息:第一,越是向東看見日偏食的時間越晚(這里不考慮日期問題),日偏食持續(xù)的時間也越短——阿拉斯加某地比哈爾濱日偏食開始的時間晚約8個半小時,日偏食持續(xù)的時間則短了約半個小時。第二,這次日偏食發(fā)生在10月中旬。第三,材料明確告訴我們美國阿拉斯加州某地看到的日偏食開始于下午5時55分,結束于下午6時46分。結合學習過的基礎知識和第二項信息可以明確判斷出,在10月中旬北半球的任何地方日落的時間按照地方時說都在18時之前,緯度越高的地方,日落得越早。再結合第一、第三兩項信息,就可以肯定地說,圖中的甲地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這次日偏食的。因此該題的正確選項只能是C。第2題在上題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得出明確的判斷:報道中的美國阿拉斯加州某地使用的一定不是地方時,也不是理論區(qū)時。因為如果使用的是地方時或者是理論區(qū)時,那里就不可能出現日偏食現象。至此,還可以看出該組題目在排序方面也適當加大了考查的難度。因為,如果把該題放在整組題目的最前面,會非常容易地得出阿拉斯加州某地使用的是西10區(qū)區(qū)時的結論。當然接下來還是要明確在阿拉斯加的緯度10月中旬是不可能在下午6時左右看到太陽的,也就不可能看到日偏,即才能做出甲地不能看到這次日偏食的結論。該題的正確選項是B。第3題對于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等于是送分的題目,也就是從整組題目的角度說,前面兩個題目解對了,該題一定可以得分。如果在第9題不能正確判斷甲地看不到日偏食,該題就非常容易選擇地方時與區(qū)時之差為0的選項。只有非常有把握地判定乙地是可以看到這次日偏食的考生,才能有把握地推斷出地方時與所使用的區(qū)時之差約為2小時的結論。該題的正確選項為C。【答案】1.C2.B3.C例9.(2006年全國文綜卷Ⅱ)下圖四條曲線分別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時間。讀圖1,回答1~3題。1.與摩爾曼斯克地區(qū)日出時間對應的曲線是()A.①B.②C.③D.④2.④地位于A.南半球中緯度B.北半球低緯度C.副熱帶高壓帶D.副極地低壓帶3.8月23日,②的晝長約為A.24小時B.22小時C.20小時D.18小時【解析】近些年地理考試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就是加強能力考查的力度,以求在最大程度地維持考試公平性的同時,保證試卷有符合高等學校招生需要的良好區(qū)分度。維持考試公平性涉及試題取材、題目設計制作、命題及試卷管理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保證試卷的良好區(qū)分度是試題取材、題目設計制作過程中重點考慮的問題。下面僅就維持考試公平性的前兩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如何同時保證試卷的良好區(qū)分度對該組題目加以簡單分析。僅就試題取材方面說,維持考試公平性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選取最基本的因此也是最公開的教材內容來設計制作題目;二是選取完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但是具體內容是教材上沒有,在復習材料中也沒有出現過的素材來加工制作試卷的題目。該組題目就是選取的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中關于晝夜長短變化的內容作為試題的基本素材,它屬于前者。這樣的題材是貼近生活的地理知識,同時又是教學最基本的重點內容,以它來命題,保證了試題有最大限度的公平性。即中學地理教師和所有考生都不會忽視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和復習,這就為考試搭建了一個非常公平的知識平臺。為了保證試題有良好的區(qū)分度,該組題目在呈現地理信息方面采用了比較嚴密的數學圖像的形式:題目給出了四個地方從春分到夏至期間日出時間的變化曲線。讀懂這幅圖,從中準確提取、解讀信息是解該組題的前提。簡潔地說,該組題目立意就是以最普通的重點內容為考查的基礎,考查考生從題目中獲取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進一步調動學習過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推理和判斷完成題目要求的能力。第1題要求考生提取出題目圖中所給出的基本信息,然后再聯系學習過的世界地理基礎知識進行分析。圖中的4條曲線表明了4個地方日出時間在大約3個月時間內的變化情況,它們的共性就是4個地方春分日之后,日出時間都是越來越早,這表明該4個地方都位于北半球。緊接著圖中①②③④四條曲線還進一步提供的信息是:前三個地方都出現了0時日出的現象。調動已經學習過的地理知識立即就可以知道,哪個地方出現了0時日出的現象,就標志那個地方進入了極晝時期。進入極晝越早的地方,緯度越高,極晝持續(xù)的時間也越長。由此就可以判斷出①地距離北極比較近,②地在北極圈內,③地在北極圈上或者在非??拷睒O圈的地方,④地在北極圈外。有了這樣的判斷之后,只要知道摩爾曼斯克是世界上著名的北極圈內的不凍港口,該題就迎刃而解了。即表示摩爾曼斯克日出狀況的是曲線②,正確選項是B。第2題要求考生在完成上面的題目后,進一步依據已經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日常的生活常識做出推理判斷。已經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就是由于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公轉,地球上除了赤道以外的其他地方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緯度越低的地方,一年之內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小。在④地位于北極圈外的判斷基礎上,根據圖中提供的具體日出變化信息和常識,可以排除④地在南半球、在北半球低緯地區(qū)以及在副熱帶高壓控制區(qū)三個選項。該題的正確選項是D。第3題則要求考生在完成兩個基本判斷之后,進行粗略的估算完成選擇。這兩個基本判斷是:其一,任何地方日出和日落的時間與當地正午的時刻的差值相等,即上午有幾個小時,下午也一定是幾個小時;其二,赤道以外的任何地方除了夏至和冬至兩天外,一年之內總會至少有兩天日出和日落的時間相同,這樣的兩天與夏至(冬至)日的時間間距相等。就是說夏至前第10天和夏至后第10天的日出與日落時間相同,以此類推。有了這樣的判斷之后,該題就基本解決了,即所問的地點夏至后約2個月的日出時間與該地夏至前兩個月的日出時間相同,從圖上可以讀出,日出時間約為2時,即白晝時間約為20小時。正確選項為C。【答案】1.B2.D3.C例10.(2006年江蘇卷)我國“神舟六號”飛始于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許成功發(fā)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據此回答1~3題1.上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四幅半球圖,若用陰影部分表示飛船發(fā)射時刻區(qū)時為10月12日的范圍,其中最接近的是()A.aB.bC.cD.d2.飛船飛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逐漸減慢B.太陽直射點向北運動C.赤道各地日出時,當地物體影子朝向西偏北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3.飛船返回時,圖9中各線能夠表示全球晝長隨緯度分布規(guī)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組題目主要考查考生對日期的劃分,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區(qū)日出方位的判讀及晝夜變化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同時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地球上有兩條日界線,一是人為規(guī)定的大致為180°經線(日界線),另一條是自然存在的0時經線。當“神六”飛船發(fā)射時,北京時間為10月12日9時,此時0時經線為120°-15°×9=-15°,即西經15°。然后從該題四幅圖中找出符合西經15°經線地方時為0時的條件的圖幅,只有d圖符合。飛船飛行期間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逐漸加快,太陽直射點正在南移,南回歸線及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到12月22日才能達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時太陽從赤道偏南的東方升起,故赤道各地日出時,當地物體的影子朝西偏北。飛船于10月17日凌晨返回,此時南極點附近有極晝現象,北極點附近有極夜現象,從上圖分析,符合此條件的只有解答7題的關鍵在于從圖8四幅圖中準確找出0時經線及180°經線,然后再分析哪一幅符合20°W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8題的關鍵是了解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直射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同時也把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日出方位。解答9題的關鍵在于讀懂圖9,及此時各地晝長的分布規(guī)律?!敬鸢浮?.D2.C3.D例11.(2006年重慶文綜卷)國家主席胡錦濤于當地時間2006年4月18日10時50分左右(以10時50分計)到達西雅圖(西八區(qū)。當地采用夏令時,即比區(qū)時提早1小時的時間),開始了為期12天的對美國等國的國事訪問。據此回答1~31.此時北京時間為()A.4月18日1時50分B.4月18日18時50分C.4月19日1時50分D.4月19日2時50分2.此時在赤道上,屬于東半球并與西雅圖在同一日期的白晝范圍是()A.20°W向東到2°30′EB.20°W向東到92°30′EC.2°30′E向東到92°30′ED.92°30′E向東到160°E3.訪問期間()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為長-短-長變化B.高雄正午日影由長變短C.夏威夷正午日影為長-短-長變化D.西雅圖正午日影由短變長【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考生計算和判斷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題,北京時間=18日10時50分+[(8+8)-1]小時=19日1時50分。第2題,東半球的范圍是從西經20°W向東到160°E;赤道上白晝范圍從日出(6點)到日落(18點);當西雅圖為4月18日10時50分(夏令時),在赤道上日出經線為177°30′W,日落經線為2°30′E,故與西雅圖在同一日期的白晝范圍是200W向東到2°30′E。第3題,訪問期間,太陽直射點大約在80N附近,正午太陽高度自直射點向南北兩方遞減,高雄、夏威夷、西雅圖正午日影由長變短,曾母暗沙正午日影由短變長?!敬鸢浮?.C2.A3.BDA例11.讀下圖,回答1~3題DA1.此圖是以為中心的半球圖,判斷的依據是。2.圖中A點的經緯度位置是,B點的經緯度位置是。3.圖中A在C的方向,B在D的方向?!窘馕觥扛鶕厍蜃赞D方向確定南北半球,再根據圖中信息確定經緯度的性質,最后根據經緯網確定各點之間的方向關系。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表示南半球圖,最外面的大圓圈是赤道,里面的兩個圓圈代表南回歸線和南極圈。由圖中提供的0°經線的位置和地球自轉的方向可知圖的上半部為東經度,下半部分為西經度。在以極點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各點之間的方向關系時,要注意判斷兩點間劣弧段上的方向,先比較東西,再比較南北。【答案】1.南極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順時針方向2.東經45°的赤道上西經90°的赤道上3.西北東北西南西北例12.下圖中PQ表示昏線,該日Q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40°,據此回答1~2題1.這一天南極點的太陽高度為()A.40°B.20°C.23°26′D.0°NSNSPQA.極晝極夜的范圍達最大B.北極附近的極晝范圍可能擴大,也可能縮小C.南半球晝長夜短,晝可能漸長D.赤道地區(qū)晝夜并不等長【解析】據題意,南極點有太陽照射,則太陽直射南半球。先求太陽直射點,再推出南極點的太陽高度。設太陽直射南緯X,則Q的緯度為:90°-X。由于Q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40°,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所求點與直射點)兩地的緯度差,得出:40°=90°-(90°-X-X),從而X=20°。太陽直射南緯20°,南極點的太陽高度是:H=90°-(所求點與直射點)兩地的緯度差=90°-(90°-20°)=20°?!敬鸢浮?.B2.C例13.如下圖所示,中心點表示北極,陰影為3月21日,非陰影區(qū)為3月22日。讀圖回答1~2。1.OP的經度為,ON的經度為。2.這時北京時間為3月日時。=3\*GB3③=1\*GB3①=2\*GB3②0°40°【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圓形地球上日期、時間變化推移的規(guī)律,并據此進行推導和計算。第1題由圖所給的條件,先畫出地球自轉方向(呈逆時針),因為按地球自轉方向ON—OP為3月22日(非陰影部分),OP—ON為3月21日(陰影部分),則ON為新一天的開始即3月22日0時,OP與日界線重合即為180°,根據圖中120=3\*GB3③=1\*GB3①=2\*GB3②0°40°【答案】1.60°E180°2.224例14.圖中陰影表示黑夜,讀圖判斷1~2題。1.圖示的時刻前后數日內()A.密西西比河處于枯水期B.南極長城站處于極晝時期C.漠河的白天比廣州長D.硅谷地區(qū)天氣干熱2.圖示的時刻,北京時間是()A.9時40分 B.20時20分C.8時20分 D.21時40分【解析】第1題從圖中北極地區(qū)出現極夜現象,可判斷是北半球冬季,密西西比河流經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冬季為河流枯水期;南極長城站位于南極洲喬治王島的土地上,不在南極圈之內,一年之內無極晝現象。北半球冬季,漠河的白晝比廣州短。硅谷地區(qū)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為多雨期。第2題圖中已知經線65°,與35°相差30°且按地球自轉方向度數遞減,故應為65°W、35°W,圖中昏線與赤道交點正好與95°W經線相交即95°W的地方時為18點,根據地方時的計算,北京時間應為8時20分?!敬鸢浮?.A2.C例15.讀下面的經緯網圖,圖中虛線是地球公轉到近日點附近的晨昏線,=1\*GB3①=1\*GB3點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①=2\*GB3點與②點之間的經度差是30°。完成1~2題。1.此時北京時間是()A.15時20分B.14時40分C.20時40分D.21時20分2.圖中=3\*GB3③處的晝長是()A.12小時B.8小時C.14小時D.11小時【解析】近日點附近是1月初,北半球晝短夜長,則虛線為晨線,=1\*GB3①=1\*GB3點是6時;①=1\*GB3點以西是西半球,則①=3\*GB3點所在經線是20°W,由20°W為6時,推出北京時間為15時20分;從圖示看出,③=1\*GB3地的夜弧長度比①=3\*GB3地長30°,即長2小時,則③地的晝長為12-2-3=8(小時)?!敬鸢浮?.A2.B【強化訓練】下圖為地球某時刻太陽高度分布的示意圖。完成1~3題。1.此時,北京時間為()A.2時B.8時C.14時D.20時2.此時,正在交易的股票市場(交易時間為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是()A.紐約B.東京C.悉尼D.法蘭克福3.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安大略湖畔曙光初現B.白令海峽烈日當空C.火地島午夜太陽高照D.尼羅河畔夜幕深沉下圖是全球某日某時刻的昏線(線上的數據為經度)。據此回答第4~5題。4.此時北京時間為()

A.14:40B.9:20C.21:20D.15:205.若c點為69°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上的牧場放牧B.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C.南極大陸終日斜陽D.黃淮海平原土壤鹽分全年最低下圖為北半球甲乙兩地某日“太陽視運動路線圖”,圓O為地平圈,箭頭為太陽視運動方向,∠1=∠2=22°,據此,完成6~8題:6.甲地的地理緯度是()A.23°26′N B.66°34′NC.22°N D.90°N

7.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A.22° B.44°C.11° D.68°8.悉尼該日太陽升起的方向是()A.東北 B.東南C.正東 D.正北讀杭州(30°15′N,120°10′E)和甲地某日太陽高度變化圖,回答9~11題。9.甲地經緯度位置是()A.30°15′N,15°W B.15°N,15°EC.30°15′N,14°50′WD.O°15′S,14°50′W10.杭州和甲地同處在白天的時間約為()A.1小時 B.2.5小時 C.3小時 D.5小時11.當杭州日落時,甲地一垂直于地面的物體的影子朝向是()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讀下圖,圖中實線交點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實線表示經緯線?;卮?~5題。12.若圖中虛線為等溫線,按一般規(guī)律推斷,下列說法不成立的是()A.O地可能為城市,溫度高于郊區(qū)B.O地可能為山地,溫度低于平原C.O地可能為夏季的陸地,P.L位于沿海D.O地可能為海洋,附近有暖流經過13.若圖中虛線PQL為晨昏線,P為45°W,L為120°E,一架飛機由P飛往L最近的航線是A.從P點出發(fā)沿圖中直線向東飛行到L點B.從P點出發(fā)沿PQL飛行到L點C.從P點出發(fā)先向正北飛行,過極點后向正南飛行到L點D.其他飛行路線讀下圖,回答14~16題。14.圖中a的最大值可達 ()A.90°B.66°34'C.23°26'D.30°E15.當圖中a的角度由最大逐漸變小時() A.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向北移動B.北極圈的極晝范圍逐漸縮小 C.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向南移動D.南極圈內的極夜范圍逐漸縮小16.當北京的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時,圖中①線的經度為() A.30°W B.150°WC.154°WD.26°E下圖為30°緯線圈(各數字代表相應經線與該緯線的交點,A是晨線與該緯線的交點,B是昏線與該緯線的交點)圖。讀圖完成17~19題。17.該日最有可能是()A.3月2l目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18.此時北京時問是()A.2點B.10點C.14點 D.22點19.假如O點是極點。OA兩側日期不同,則B點的地方時為()A.10點B.15點C.17點D.23點讀右上圖,外圓為晨昏圈,中心點O為太陽直射點,N為北極點,A點地理坐標為(66°34′N,0°),據此回答20~22題。20.O點的地理坐標為()A.0°,O°B.23°26′N,180°C.23°26′N,0°D.0°,180°21.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E點和F點都在赤道上B.E點和F點都在回歸線上C.0點此時晝夜平分D.AEB為昏線22.此時北京時間是()A.6月22日8時B.6月22日20時C.12月22日8時D.12月22日20時讀某日日出時刻隨緯度的變化關系示意圖和北半球夏至日各緯度晝長資料(200N晝長為13時13分;400N晝長為14時51分;600N晝長為18時29分),回答23~25題。23.圖中某地恰好日出(不考慮房屋阻擋、地形等因素),那么該地可能為() A.南京 B.北京 C.哈爾濱D.廣州24.如果一架飛機沿600N某地以每小時1670km的速度向東飛行,則飛行員見到晝夜更替情況如何?為了和當地時間保持一致,應將鐘表作何處理() A.晝夜更替周期比一個太陽日短,將鐘表每小時拔快一小時B.晝夜更替周期比一個太陽日長,將鐘表每小時拔快一小時C.晝夜更替周期比一個太陽日短,將鐘表每小時拔快二小時D.晝夜更替周期比一個太陽日長,將鐘表每小時撥慢一小時25.夏至日這一天40°S長為() A.9時51分B.9時09分 C.8時51分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26.下圖中的四幅光照圖中,能正確表示“神六”升空時情況的是()一極地考察船從A地沿東南方向到達B地,到達之日,B地剛好出現極晝現象。據此回答27~29題。27.該考察船出發(fā)的時間最可能是() A.11月B.3月C.6月D.9月28.考察船到達B地當日,A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 A.28°B.42°C.48°D.62°29.考察船到達B地,其與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 A.550千米 B.1100千米C.2330千米D.4660千米30.下圖為某地某天太陽視運動軌跡,日出時北京時間為7時。日落時北京時間為19時。回答問題。(1)地平面ABCD四處中,表示正南方的是處。(2)該地經度是,緯度是。(3)該日過后,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該日的日期是月日。(4)三個月后,該地日出時地面直桿的影子指向方位。請在圖上畫出該日的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讀下圖,圖中甲乙兩地在某日同時看到日出?;卮?1~33題。31.當甲乙兩地同時看到日出時()A.太陽直射點的在赤道附近B.太陽直射點的在北回歸線附近C.太陽直射點的在南回歸線附近D.兩地均看到太陽從東北方升起32.此日,兩地的晝長相比()A.甲乙兩地的晝長相等B.甲地的晝長比乙地的晝長多近一個小時C.甲地的晝長比乙地的晝長短近一個小時D.甲地的晝長比乙地的晝長短近兩個小時33.這一天,當甲地太陽升得最高時()A.甲地太陽在正頭頂B.北京時間是11時C.甲乙兩地的日影朝向一致D.全球只有少于一半的地方與北京同處一日讀下面世界地圖,回答4~7題。34.若AB為昏線,則H地的區(qū)時為()A.6月22日6時B.6月22日18時C.12月22日18時 D.12月22日6時35.若DF為晨線,則東半球內屬于22日的范圍可能是()A.20°W向東至160°E之間 B.0°向東至180°之間C.160°W向東至20°E之間D.0°向東至160°E之間36.判斷方向,E地在H地,D地在H地的方向分別是()A.西北西南B.西北東南C.東北西南 D.東北東南37.在A地進行鉆探,設法垂直鉆透地球,則最有可能在()A.(D)點B.(B、C)點C.(E、F)點D.(H)點【參考答案】1.D2.D3.A【解析】該題考查等太陽高度線的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即同一時刻太陽高度相等的點的連線,反映某一時刻全球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實際上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同心圓。

該類型圖一般可以考查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各地地方時推算、各地太陽高度大小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和季節(jié)相符合的地理現象等。一般中心點為直射點,外圈(0°)表示晨昏線,所表示的是晝半球的情況,根據該圖所示,可以判斷直射點地理坐標為0°、23°26′S,因此,北京時間為20時,此時紐約為7時,東京為21時,悉尼為22時,法蘭克福為13時,正在交易的股票市場是法蘭克福;美國安大略湖位于西五區(qū),此時為當地時間7時,冬至日曙光初現。4.B5.D【解析】該題考查晨昏線的概念及其特點,該題要求學生對晨昏線的特點和性質掌握牢固,具有較強的空間概念。圖中直線為昏線,則西端的160°E為12時,東端的20°W為24時,北京時間即120°E的時間=12時-(160°-120°)÷15°/時=9時20分。第5題昏線上c點存在下圖甲乙兩種情況,從圖中可看出,c點為69°N時,只有乙圖(如下所示)合乎要求,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極圈內有極夜現象,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下的地區(qū)放牧,黃淮海平原正處于雨季,土壤鹽分全年最低。6.D7.B8.A【解析】該題組考查特殊緯度地區(qū)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規(guī)律及季節(jié)判斷,要求建立空間概念,理解太陽周日視運動。該類型題考查的內容綜合性強,涉及的知識面廣。第6題:思維切入點是南北極點上一天中太陽高度沒有變化;它們的太陽高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甲地位于北半球,一天中太陽高度沒有變化,說明甲地位于90°N;∠1=∠2=22°,說明太陽直射點在22°N。第7題:乙地一天的太陽高度都大于等于0°,說明乙地產生極晝現象;且某個時刻的太陽高度=0°,即在晨昏線上。則該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90°。所以該地緯度=90°-22°=68°。正午太陽高度H=90°-緯差=90-(68°-22°)=44°。第8題:該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所以,太陽從東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9.A【解析】由上圖可知,杭州和甲地正午太陽高度都是75°,故兩地緯度相等;當甲地為正午時,此時杭州的地方時約為21時,計算可知,甲地經度約為15°W。10.D【解析】甲地和杭州均為白天的時間即是圖中兩條曲線相交的區(qū)域。約為5小時。11.B【解析】當杭州日落時,甲地為上午,此時物體影子朝向西北方向。12.A【解析】由圖上可判斷,O地的溫度比圖中虛線的溫度高。13.B【解析】由于晨昏線是過地心的大圓,過晨昏線的距離最短。14.D【解析】黃赤交角目前度數是23°26',晨昏線與經線的度數最大可達到23°26'。15.A【解析】此時北極圈內出現極夜,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a由最大逐漸變小時,太陽直射點則逐漸北移。16.D【解析】由圖可判斷,斜線為昏線,與赤道相交的點地方時為18時;而北京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最大的時刻是正午12時,可計算出,①線的經度為26°E。17.B【解析】根據題意,此圖是南極上空俯視圖,且AB弧為晝弧,故南極出現極夜現象,應為北半球夏至日。18.C【解析】由上題判斷可知,AB弧為晝弧,而90°E剛好過AB弧中線,地方時為12時。即可計算出北京時間為14時。19.A【解析】由圖可知,180°經線已經標出,OA只能為0時,而B位于A點以東,時間更早,但AB弧長不超過12小時,據此可推斷B點地方時約為10時。20.B【解析】由于O點為太陽直射點,故圖片區(qū)域為晝半球,北極N點剛好位于晝半球內,故北極出現極晝,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而O點與A在同一經線圈上。所以O點的坐標為23°26′N,180°。21.A【解析】如圖所示,晨昏圈與地表的4個交點中,除A、B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