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學14章課件_第1頁
保險學14章課件_第2頁
保險學14章課件_第3頁
保險學14章課件_第4頁
保險學14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保險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jié)最大誠信原則一、何謂最大誠信原則?1、保險雙方在簽訂和履行保險合同時,必須保持最大限度的誠意,雙方都應恪守信用,互不欺騙和隱瞞。2、理論上是對雙方都具有同樣的效力,即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應盡告知義務、保證義務等,而對保險人則有棄權與禁止反言的約束。二、為何要遵守最大誠信原則?

保險標的的風險事故不確定保險合同條款具有射幸性和復雜性三、最大誠信原則的具體內容告知義務保證棄權和禁止反言(一)告知義務告知是指投保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將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如實的告訴保險人,也就是在訂立合同前投保人向保險人所做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告知義務的形式:無限告知,詢問回答告知案例

李某2000年6月1日購買一棟別墅,價值250萬元,同月5日,李某向A保險公司購買了房屋保險,保險期限為1年,保險金額為250萬元,并于當日交清了保險費。2001年1月23日,李某將該別墅以260萬元的價格賣給周某,李某并沒有經A保險公司辦理批單手續(xù),2001年3月10日,因意外發(fā)生巨大火災,房屋全部被燒毀。問:

(1)若李某向A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是否賠償?為什么?

(2)若周某向A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是否賠償?為什么?

(二)保證

保證是指保險人要求被保險人做或保證不做某事,或者保證某種事態(tài)存在或不存在。一般都寫入合同,若被保險人違反保證條款,則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或者受損時拒賠。1、明示保證是以條款形式在合同內載明,這種條款可作為保險單的一部分,被保險人必須遵守,否則保險人可宣告合同無效。2、默示保證在保單上沒有以文字形式載明,但從習慣和社會公認的角度應該遵守的保證,如有違反,保險人可宣告合同無效。投保人違背行為及后果1、未申報。無意或疏忽,或對重要事實誤認為不重要而遺漏或沒有說明。2、誤告。對主要事實申報不準確,并非故意欺騙。3、隱瞞。明知會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承保而故意不申報。(故意隱瞞以往出險狀況,既往病史)4、欺詐。故意作不正確申報,或有意捏造事實,有意欺詐意圖。保險人對此原則的遵守1、保險條款的說明。說明的范圍應當包括保險合同的主要內容,特別是不保標的、除外責任、免賠額以及專業(yè)術語的內涵,以免投保人發(fā)生誤解。說明形式是以書面為之還是以口頭為之,保險法并無明確規(guī)定。2、賠償或給付保險金依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支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及時做出核定;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有關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額的協(xié)議后10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人自收到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和有關證明、資料之日起60日內,對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數額不能確定的,應當根據已有證明和資料可以確定的最低數額先予支付。

(三)棄權與禁止反言棄權是指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放棄其在保險合同中可以主張的權利,通常是指保險人放棄合同解除權和抗辯權。禁止反言是指合同一方既已放棄其合同中的某項權利,日后不得再向另一方主張這種權利,也稱禁止抗辯,在保險實踐中主要是約束保險人。棄權的條件:保險人知道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有違反合同義務的情形,并有合同解除權或抗辯權;保險人有棄權的表示,包括明示或默示.目的:督促保險人盡快行使權利,如果允許保險人拖延時間,將使保險合同的效力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從而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主張合同解除權,若保險事故不發(fā)生,則主張合同繼續(xù)有效進而要求支付保險費,這顯然有悖于最大誠實信用原則。默示棄權的情形投保人未按期繳納保險費或違反其他約定義務,保險人本可解除合同,卻仍然收受投保人逾期繳納的保險費;投保人、受益人或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逾期通知保險人,而保險人仍接受;保險標的危險增加,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或要求增加保險費但保險人放棄此項權利;被保險人違反防災減損義務,保險人在已知事實的情況下未解除合同,而指示被保險人采取必要的防災減損措施案例李某于2003年6月3日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了機動車輛保險,在李某尚未交付保險費的情況下,業(yè)務員將保險單正本和保費收據一并交給了李某,此后多次催促李某交保費,李某均以資金不足為由拖延。同年10月5日,李某的車輛發(fā)生事故損毀,李某在10月6日立即向保險公司補交了保險費,保險公司未做核查接受了保險費。隨后李某向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調查后以李某在事故發(fā)生前未及時交保費為由拒絕賠償,李某向法院提起訴訟。案例一某企業(yè)為職工投保團體人身保險,在提交的被保險人名單上,已注明某被保險人因肝癌已病休2個月,但因代理人未嚴格審查,辦理了承保手續(xù),簽發(fā)了保單,日后該被保險人因肝癌死亡,保險人不能因該被保險人不符合投保條件而拒付保險金。案例二一個投保人想為自己購買一份人身保險,但自己已年屆60,不符合保險公司關于被保險人年齡必須在25-50歲之間的規(guī)定,于是謊報自己只有45歲,保險公司在明知被保險人是故意錯報的情況下還為其簽發(fā)保單,這就是棄權;假如某天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公司此時就不能再以該人年齡超過合同規(guī)定為由解除保險合同或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禁止反言。案例三一家保險公司的業(yè)務員到一家保溫容器生產企業(yè)去推銷財產保險,并給企業(yè)講,只要企業(yè)發(fā)生了事故,保險公司都要賠。企業(yè)花了幾萬元,對其價值1500萬元的設備保了險。后來企業(yè)發(fā)生事故,一個價值800萬元的玻璃熔爐因工人操作失誤導致損壞報廢,在要求賠償時,才知道保險合同上規(guī)定這類事故是屬于免賠的范圍。由于保險公司沒有向企業(yè)說明免責條款,該條款無效,保險公司照樣負有賠償保險金的責任,因為保險合同是最大誠信合同。

第二節(jié)可保利益原則一、含義1、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因具有各種利害關系而享有的經濟利益。當標的安全存在時,被保險人利益存在;當標的遭到損毀時,被保險人的利益就受到損害。2、可保利益性質(1)是保險合同的客體(2)是保險合同生效的依據(3)并非保險合同的利益(保險合同的利益是指因保險合同生效后取得的利益,如被保險人在出險后有索取賠償的利益)三、各類保險的可保利益財產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

因所有權、占有權、使用權而產生的因有效合同而產生的因可能產生的賠償責任而產生的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投保人對其本人有保險利益

配偶、父母、子女與投保人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扶養(yǎng)關系的被保險人同意的債權人對債務人案例小李與小張相愛多年,2004年2月按家鄉(xiāng)的習俗訂婚(未領結婚證)。小李的生日就要到了,小張悄悄為其買了一份意外傷害保險,準備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但天有不測風云,生日前夕小李因車禍身亡。小張悲痛之余想起自己為小李投保的保險單,于是向保險公司請求給付保險金。保險公司核保時發(fā)現該保險單是小張在被保險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的,于是以小張沒有保險利益為由拒絕支付保險金。小張不服將保險公司告上法院。判決結果受案的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并于2000年4月作出判決:一、

趙某所投保的保險單有效;二、

人壽保險公司向趙某支付保險金。分析趙為公公投保時有保險利益是無疑的,后來雖然離了婚,但趙是指定受益人C的母親,這種血緣關系并不因婚姻變更而終止,所以仍然存在保險利益。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原則與財產保險有些不同,國際上習慣是要求在訂約時必須有保險利益,而事故發(fā)生時萬一保險利益已不存在,也不影響要保人的保險權益。因為人身保險中有儲蓄的因素,投保人最后所得,是他自己交納保險費的積累,所以合同訂立之后,即使保險利益滅失,也不應影響要保人的權益。人身險因保期長,最長的達二三十年,在這么長的保險期限內家庭成員關系發(fā)生變化是難免的。保險合同訂立后,只要要保人履行交納保險費等義務,保險合同就有效。趙為公公投保后,盡管中途婚姻關系發(fā)生變化,但她能繼續(xù)按月交納保險費,至被保險人身故,從未間斷,所以這份保單是有效的。因此,趙某有權作為監(jiān)護人領取這筆保險金。四、可保利益的轉移和消滅(1)可保利益的轉移可保利益的轉移的原因

繼承

轉讓

破產(2)可保利益的消滅第三節(jié)損失賠償原則一、含義損失補償原則是指保險合同生效之后,當保險標的發(fā)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時,通過保險賠償,是被保險人恢復到受災前的經濟原狀,但不能因損失而獲得額外收益。這是財產保險理賠的基本原則。注意:此原則只適用于財產保險,因為它是補償性保險;而不適用于人身險,人身險屬于給付性保險(人的生命無價)。二、賠償方式1、貨幣賠償2、恢復原狀3、換置(更換和重置)三、賠償限度1、以實際損失為限(只適用于不定值保險,不適合定值保險)2、以保險金額為限3、以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可保利益為限選擇以上三者中最小者作為賠付四、被保險人不得通過賠償而額外獲利通過以下派生原則使得被保險人只能恢復原狀而不能獲得額外收益我國《保險法》第44條第1款規(guī)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边@就是我國對代位求償的法律規(guī)定。保險法又規(guī)定:“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造成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保險事故以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他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薄侗kU法》第68條規(guī)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fā)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利。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痹摋l增加了“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仍有權追償”的規(guī)定,強化了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享有的對第三者的追償權,使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享有的向第三者的迫償權更加明確。保險法規(guī)定:“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未賠償保險金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的請求賠償的權利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后,被保險人未經保險人同意放棄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的,該行為無效。由于被保險人的過錯致使保險人不能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的,保險人可以相應扣減保險賠償金?!?/p>

代位追償的產生原因侵權行為,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過失,使標的遭受損失,或第三者不論有無過錯根據法律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第三者故意縱火產生的民事責任,產品不合格產生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等;合同責任,即第三方違反合同義務而導致保險標的的損失,如運輸合同中承運人野蠻裝卸等造成貨物損失,寄存處將寄存物品丟失或損壞等;不當得利,如第三者盜竊行為,非法占有保險標的造成被保險人損失等;代位追償的對象及范圍代位追償的對象:對保險標的的損壞負有民事賠償責任的第三方,保險人對被保險人本人或其一定范圍的親屬或雇員沒有代位追償權,但如果保險標的的損害是被保險人近親屬、雇員的故意行為造成的,保險人仍享有對其追償的權利。代位追償的范圍:以保險人實際支出的保險賠償金額為限,保險人對保險標的沒有賠償部分不得主張代位追償權。案例我國的金風號貨輪在裝載貨物啟程前與我國某保險公司就貨輪簽訂了碰撞險保險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1.該保險合同適用于我國的法律;2該貨輪的保險金額為5000萬元。金風號貨輪在公海上,由于巴拿馬籍貨輪駕駛不當而遭到碰撞,受到損失。保險公司在向金風號貨輪支付保險金后,可以向巴拿馬籍貨輪行使何種權利?案例2004年11月,無錫一建材公司車間及辦公樓發(fā)生火災,該公司員工顧某停放在公司辦公樓旁的一輛別克轎車在火災中被燒毀。2004年12月,消防部門出具了“火災原因不明”的火災原因認定書。此后,又出具了一份火災事故調查分析情況并說明了因現場坍塌破壞嚴重,不排除電氣線路發(fā)生短路引起火災的可能性。2005年3月,保險公司依照車輛保險合同,向顧某支付理賠款15.9萬余元。同時,顧某出具了一份權益轉讓書,將損失追償權轉讓給保險公司。今年2月,保險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建材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判決結果:保險公司依據與顧某之間的車輛保險合同已支付了理賠款,按保險法規(guī)定,保險公司自賠付之日起即取得對保險標的物損失負有民事責任的第三人進行代位求償的權利,并且保險公司的代位求償權并不以第三人是否有過錯為前提。因此,建材公司應向保險公司支付補償款7.9萬余元。案例今年年初,張某為其汽車投保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10萬元。前不久,張赴外地出差,其兒子偷拿了張的車鑰匙無照駕車外出游玩,不慎翻車,轎車完全報廢。請問,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后,能向其兒子代位請求賠償嗎?醫(yī)療險能否適用于代位追償原則?2005年2月20日,張某被王某駕駛的運貨大卡車撞傷住院治療,交警部門認定王某負全部責任。經協(xié)商,王某賠償了張某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等損失共計18000元。在事故發(fā)生前,張先生已向其保險公司投保了1萬元的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問他獲得了王某的賠償后,是否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1萬元的保險金。物上代位物上代位是指保險標的遭受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保險人按保險金額全數賠付后,依法取得該項標的的所有權。物上代位一般產生于對保險標的作推定全損的處理。所謂推定全損是指保險標的遭受保險事故尚未達到完全損毀或完全滅失的狀態(tài),但實際全損已經不可避免;或者修復和費用將超過保險價值;者失蹤達一定時間,保險殊人按照全損處理的一種推定性的損失。由于推定全損是保險標的并未完全損毀或滅失,即還有殘值,而失蹤可能是被他人非法占有,并非物質上的滅失,日后或許能夠得到索還,所以保險人在按全損支付保險賠款后,理應取得保險標的的所有權,否則被保險人就可能由此而獲得額外的收益。物上代位權的取得是通過委付

物上代位權通過委付取得。委付指被保險人將保險標的的一切權利都轉移給保險人并要求保險人支付全部保險金額的請求。委付的條件:必須由被保險人向保險人提出;委付應是保險標的的全部;委付不得附有條件;委付須經保險人同意。委付委付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才能成立,其條件是:

1.委付必須以保險標的推定全損為條件。因為委付包含著全額賠償和轉移保險標的的一切權利義務雙重內容,所以必須在保險標的推定全損時才能適用。

2.委付必須就保險標的的全部提出要求。被保險人要求委付必須是針對推定全損的保險標的全部,如推定全損的一艘船舶、一批貨物,不得僅就保險標的的一部分申請委付,對另一部分不適用委付。如果同一保險單上載有若干種保險標的,其中之一產生委付原因時,則該種保險標的適用委付。

3.委付必須經保險人承諾才有效。保險人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委付一經保險人接受,不得撤回。

4.被保險人必須在法定時間內向保險人提出書面的委付申請。

5.被保險人必須將保險標的的一切權利轉移給保險人,并且不得附加條件。委付案例2002年3月2日,張某將其汽車投保了車輛損失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后該車墜入懸崖下一條湍急的河流中。事故發(fā)生后,張某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經過現場查勘,認為地形險要,無法打撈汽車,按推定全損理賠。張某看到采購貨物的2800元現金在車內,就將殘車以4000元的價格轉讓給王某,雙方約定:由王某負責打撈殘車,車內現金歸張某,殘車歸王某。殘車被打撈起來后張某和王某均按約行事。保險公司知悉后,認為張某未經保險公司允許擅自處理此殘車是違法的,遂成糾紛。案例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某保險人承保了一船黃金。船舶在航行中遇難,黃金沉沒海底無法打撈,構成實際全損,保險人按全額賠償。幾十年后,保險人利用先進技術將沉船上的黃金打撈上來,其價值已是過去的幾十倍。問保險人應如何處理?

重復保險指保險人將同一保險標的,以相同的保險種類在兩家或兩家以上保險公司保險,保險金額總額超過標的保險價值的保險。

一、重復保險的構成要件1、投保人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人訂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合同。2、保障的是同一保險利益。3、保險人承擔的危險應該是同一危險。4、保險期間是相同的或者一部分是重疊的。二、重復保險的分攤1、順序責任是指標的受損時,由先出立保險單的保險人首先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家公司只在所得金額超出第一家保險金額時,才依次承擔責任。2、比例分攤責任是指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各保險人按各自保險單中承擔的保險金額與總的保險金額的比例承擔保險賠償責任。各保險人承擔的保險損失責任的總和不超過保險標的的實際損失。例如:投保人將其房屋分別向保險人A投保70萬元,保險人B投保50萬元。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該保險標的實際損失為60萬元,則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分擔金額:保險人A的保險賠償金額=700,000/1200,000×600,000=350,000(元)保險人B的保險賠償金額=500,000/1200,000×600,000=250,000(元)3、限額責任分攤是按保險人各自實際可能承擔的保險賠償責任與保險人保險賠償責任總和的比例關系。上例中按責任限額分擔制應當按如下公式計算保險責任:某保險人分攤的賠償責任=某保險人獨立責任限額/所有保險人獨立責任總額×損失金額

保險人A的保險賠償金額=600,000/(600,000+500,000)×600,000=327,272(元)保險人B的保險賠償金額=500,000/(600,000+500,000)×600,000=272,727(元)郭某于2003年1月30日向甲保險公司辦理了家庭財產保險附加盜竊險,保險金額5000元,保險期限2003年1月31日零時至2004年1月30日24時;此后郭某的妻子所在單位為全體員工向乙保險公司投保了家庭財產險附加盜竊險,保險金額3000元,保險期限2003年3月18日零時至2004年3月17日24時。2003年5月20日郭某家發(fā)生盜竊,郭某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通知了甲乙兩家保險公司。經勘察確定,郭某家損失達20000元,其中現金7000元,金銀首飾3000元,字畫3000元,錄象機、高級西裝7000元,郭某向甲乙兩家公司提出索賠要求,甲公司認為郭某系重復保險,損失應有兩家公司分攤;乙公司則認為郭妻向其投保的保險合同無效,拒絕賠償.本案是否構成重復保險?計算例如,甲、乙承保同一財產,甲保險人承保2萬元,乙保險人承保8萬元。如發(fā)生損失4萬元,假設甲先于乙出立保險單。在三種賠償方式下各保險公司的賠付額為多少?第四節(jié)近因原則一、近因原則的含義所謂近因,不是在時間上或空間上與損失結果最為接近的原因,而是指引起保險保險標的損失的直接的、最有效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它直接導致保險標的的損失,是促使損失結果的最有效的或是起決定作用的原因。近因原則的基本含義是:若引起保險事故發(fā)生、造成保險標的損失的近因屬于保險責任,則保險人承擔損失賠償責任;若近因屬于除外責任,則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即只有當承保危險是損失發(fā)生的近因是,保險人才負賠償責任。近因原則的運用1、單一原因致損情況下的近因認定

2、多種原因同時致損連續(xù)發(fā)生致損間斷發(fā)生致損案例2003年5月王某為自己所經營的零售店鋪及店內貨物向當地保險公司投保了財產保險,店鋪保險金額15萬元,店內貨物保險金額為3萬元,保險期限一年。2003年10月,店鋪突然起火,王某在無法撲滅大火的情況下將店內的主要貨物(價值20000元)搬出放置街邊。由于王某的貨物基本上屬于生活零用物品,街上旁觀人又比較多,在王某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fā)生了群眾哄搶貨物的事件,王某放置在街邊的貨物被搶劫一空,店鋪也被全部燒毀。事故發(fā)生后王某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認為店鋪的15萬元損失和被燒毀的1萬元貨物的損失應該賠償,而對被哄搶的2萬貨物的損失保險公司認為搶劫屬于除外責任無須賠償,王某不服提起訴訟案例王某于2001年10月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了一份生死兩全保險,被保險人為本人,受益人為其妻李某。

2003年1月,王某經醫(yī)院診斷為突發(fā)性精神分裂癥。治療期間,王某病情進一步惡化,終日意識模糊,狂躁不止,最終自殺身亡。事發(fā)之后,妻子李某以保險合同中列明“被保險人因疾病而身故,保險人給付死亡保險金”為由向保險公司提出給付死亡保險金的索賠要求,而保險公司則依據保險法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以死者系自殺身亡,且自殺行為發(fā)生在訂立合同之后的兩年之內為由,拒絕了周某的索賠要求,只同意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據王某的鄰居和同事反映,王某生前性格開朗,樂觀豁達,家庭和睦,從未流露過悲觀情緒。王某的醫(yī)生介紹,王某所患的這種精神分裂癥比較特殊,患者極易產生臆想,導致自殘行為。表面看保險公司似乎拒賠有理,但仔細分析王某死因和保險法第六十六條的立法初衷,保險公司則應承擔給付死亡保險金的責任。本案王某的死亡與兩個原因有關,突發(fā)性精神分裂癥和自殺行為。從調查后可以判斷,突發(fā)性精神分裂癥才是持續(xù)起決定作用的、有效的原因,即近因。因此,本案中保險公司應當承擔給付死亡保險金的義務。王某死亡的近因應為突發(fā)性精神分裂癥,而非自殺行為

案例1:

國外某倉庫投保財產保險。在保險期間因被敵機投彈擊中燃燒起火,倉庫受損。問保險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分析:造成倉庫受損的原因有敵機投彈擊中和燃燒起火,前一個原因屬于戰(zhàn)爭行為,是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后一項是保險責任。在這兩個原因中,敵機投彈擊中是造成損失的近因,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2:

某國居民投保了意外傷害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