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7 略論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摘要:作為北宋中期統(tǒng)治階級的自救運動,王安石變法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變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統(tǒng)治集團堅定有力的支持、王安石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變法內容與實踐的脫節(jié).關鍵詞:王安石;變法;性格;脫節(jié);失敗在以中國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國外漢學界里,王安石的知名度和受關注程度,屬于最高的一類。對其褒貶評價,遂成為國際學術界的一大題目,影響、左右著國際視聽。一般認為,王安石變法是北宋中期針對“三冗”、“兩積”社會弊病而實施的一次大變法,是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客觀要求所需。然而,暴風驟雨似的變法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以失敗而告終的命運留給歷史深深的思索和無窮的遺憾。由于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以鄧廣銘、漆俠為代表的學者多從階級斗爭的角度來認識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近年來,研究視野逐漸轉向變法本身,歷史學家更加關注變法內容存在的弊端、變法過程中出現的蛻變以及王安石的個人品質等方面。筆者試從統(tǒng)治集團的支持力度、王安石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變法內容與實踐脫節(jié)三方面來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以期做出更客觀、公正的評價.一、缺乏統(tǒng)治集團堅定有力的支持在北宋中期內憂外患日益嚴重的社會條件下,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一場統(tǒng)治階級的自救運動。它需要整個統(tǒng)治階層的大力支持才可能成功。但實際變法過程中宋神宗由堅決支持到懷疑、動搖;司馬光、韓琦等元老重臣百般阻撓;變法派內部走向分裂。這一切使得團結、統(tǒng)一的中央權力架構難以實現,王安石變法的失敗終成必然。治平四年(1067年),年僅20歲的宋神宗即位,次年即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進行變法。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一方面是神宗個人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君王,恢復漢唐的強盛;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對王安石才干的賞識和對其變法主張的贊同。變法之初,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均輸、市易、青苗等法相繼頒布實行;賦予王安石人事任命權的“制置三司條例司”也于熙寧二年(1069年)正式成立。雖然變法過程中有反對派的攻擊,但由于神宗堅定的站在王安石一邊,最大限度地強化了王安石的執(zhí)政力量,使其能突破反對派的重圍,堅定不移的推行新法。但隨著王安石的兩次罷相和變法中產生弊端,宋神宗對王安石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由毫無保留的支持轉為有保留的支持,更多的時候,則持保留或反對意見。宋神宗態(tài)度轉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君權和相權的沖突??v觀中國政治制度發(fā)展的漫長歷程,君權和相權處于此消彼長的矛盾統(tǒng)一狀態(tài)之中。當相權威脅君權時,二者的矛盾沖突勢必展開。為了維護君王權威,削弱宰執(zhí)權力,實行專制獨裁便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奉行的準則,神宗當然也不例外。二是反對派的影響。司馬光、韓琦等元老重臣因反對變法而出守地方,但仍堅決反對新法,頻繁上疏。如判大名府韓琦,在熙寧三年二月一日上疏,專門條陳青苗之害。宋神宗覽后對王安石等執(zhí)政大臣曰:“琦,真忠臣,雖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謂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亦強與之乎!”①司馬光、范縝、趙瞻、歐陽修、蘇軾等也相繼上書反對新法,使得宋神宗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三是新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的“市易司違法”案,①[元①[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244.②鄔伯饒.宋神宗與王安石.卷六[J].文化先鋒,1946(14).③陸九淵.陸象山全集.卷十九[Z].北京:中國書店,1992.④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八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4.3097.⑤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八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4.3046.⑥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統(tǒng)治階層中,元老重臣的地位至關重要。王安石缺乏官僚階層的支持使其變法舉步維艱.比如熙寧二年的“新內閣”成員,宰相曾公亮、富弼,參知政事唐介、趙抃因循守舊、泥古不化,被時人諷為“老"“病"“死”“苦”,難以成為變法的支持力量;而曾經推薦或稱贊過王安石的首輔大臣如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都陸續(xù)站到反對者陣營。元老重臣反對,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是對儒家文化的反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畏天命”、“畏人言”、“法祖宗”的精神作為儒家文化的精髓深入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王安石“三不足"口號的提出打破了人們幾千年來的思維定式,對儒家傳統(tǒng)文化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司馬光等大臣堅決反對,視其為異端。另一方面是他們的利益集團局限性,司馬光代表北方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而王安石是南方中、小地主階級的代言人。為了維護本階層的利益,司馬光堅決反對王安石的“開源”主張.隨著變法的深入,變法派內部也發(fā)生了分裂.先有蘇轍因異見而辭官,中有曾布因得罪王安石而被逐,后有“護法善神”呂惠卿與王安石齷齪頻生而罷政.變法派分裂一方面是因為王安石缺乏政治謀略,不善于化解內部矛盾;另一方面也與王安石用人不當有關。缺乏統(tǒng)治集團堅定有力的支持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宋神宗的動搖,變法派的分裂,加上不能調和與反對派的政治矛盾,改革派陣營不斷縮小,反對派勢力不斷壯大,最終導致了變法措施的難以實行。二、王安石性格上的缺陷⑦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⑧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八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4.3101.陸九淵是宋明理學陸王學派的奠基者.他所著的《荊國王公祠堂記》一文可以說是南宋初年以來第一篇對王安石身后所受不公正待遇大鳴不平的傳世之作,其中評價王安石人品:“英特超邁,不屑于流俗,聲色利達之習,介然無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潔白之操,寒于冷霜,公之質也。”③其贊揚之情溢于言表.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曾多次稱贊王安石的德識和才學,“荊公德行”;⑦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⑧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八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4.3101.⑨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八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4.3097.⑩黎靖德.朱子語類(第八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4.3097.人無完人。在高度贊揚王安石人品的同時,朱熹也指出了王安石性格上的弱點:“其為人,質雖清介而器本偏俠,志雖高遠而學實凡近”,⑦“天資已有拗強處”.⑧宋神宗當年曾問程顥“王安石是圣人否?”程顥回答說:‘公孫碩膚,赤舄幾幾’圣人氣象如此。王安石一身尚不能治,何圣人為!”⑨朱熹認為此段對話“最說得荊公著”。⑩兩宋時期,理學與荊公新學曾作為對立面而存在,朱熹對王安石的評價雖有失偏頗,但有一點,其執(zhí)拗、偏狹、剛愎自用已為公論。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偏執(zhí)人格。偏執(zhí)類型的人,一般都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并十分敏感、固執(zhí)己見,自命不凡。此外,人格偏執(zhí)的人,還十分缺乏同情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易將錯誤推委他人或者種種客觀原因。凡此種種,都會使當事人在待人處事中表現出種種偏向、偏見、偏信、偏激行為,并給其人際溝通帶來極大的阻礙。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一貫我行我素,導致權力集團與之分裂。司馬光、韓琦等大臣和王安石一樣也主張變革,希望“社稷長久”,只是在具體方式和手段上存在差別。司馬光的“節(jié)流”主張本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王安石能夠兼容并蓄、合理利用,其變法的內容將更加完善,變法中的阻力也會相應減少.但王安石的偏執(zhí)使他不是本著“求同存異"的態(tài)度化解矛盾,而是憑借宋神宗的支持,嚴厲打擊“異見"者,最終和反對派的矛盾激化到無法調和的地步。如在歐陽修的去留上王安石認為“修附麗韓琦,以琦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留之安用?”①由此,王安石的心胸可見一斑。由于王安石的反對,司馬光、呂公著、韓琦等紛紛被逐到權力的邊緣,導致變法派和反對派的尖銳對立,以至互相人身攻擊。反對派以司馬光、呂公著、韓琦為代表結成強大的反對陣營,使王安石變法過程困難重重。新法實施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弊端,王安石的偏執(zhí)使其無法正視弊端,改正錯誤.如熙寧四年(1071年),開封知府韓維報告:境內民眾為了規(guī)避保甲法,竟有“截肢斷腕者”,②宋神宗就此事問及王安石,不想王安石認為:①[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47.②[元]脫脫.宋史[①[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47.②[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46.③[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46.④漆俠.王安石變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235.⑤[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44.⑥鄧廣銘.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遼宋西夏金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35.綜上所述,王安石的剛愎自用、執(zhí)拗、偏激,使其陷于孤立的英雄主義的絕境.王安石的變法運動,不僅沒有下層民眾的支持,而且沒有得到上層幕僚的協(xié)助。他既不愿接受別人的批評,又不能進行自我批評。他認為自己的主張是絕對正確的,所以自始自終他就脫離了實踐,不能從實踐中去體驗生活,糾正自己。不喜逆耳忠言,而好阿諛,孤立的英雄終將失敗,這是歷史的必然。三、新法內容與實踐的脫節(jié)王安石變法以失敗而告終的命運,留給后人深深的思索。已故漆俠先生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無疑是歷史上一個進步力量的失敗?!雹芡踉t認為王安石“富國有術,強兵無方",對其變法基本上持否定態(tài)度。筆者試從辨證的角度分析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及其實踐效果,以對其變法失敗的原因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富國之法均輸法(熙寧二年七月)由總管東南六路財賦的發(fā)運使,以500萬貫錢和300萬石米作為糴本,根據“徙貴就賤,用近易遠”⑤的原則,靈活籌辦上供物品。均輸法的基本做法,就是通過國營商業(yè)機構,對于全國商品實行強制性的收購、運銷,并把原來不屬于商品的封建貢賦也強令投入商品市場.即“在官府直接經營和控制之下,促進商品交換,一方面限制豪強兼并,一方面扶助中小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政策發(fā)展?!雹捱@一措施只在東南六路推行,而且只限于對汴京的物資供應,后來主管均輸法的薛向調任他職,均輸法就停止實行了。青苗法(熙寧二年九月)各地方政府于每年正月和五月兩次貸款、谷給農民,按戶等高低規(guī)定借貸數目,借貸期限為半年,出息二分。當時民間利息很高,一年以五分為常,甚至有超過二倍到三倍的。此法旨在“散惠興利,以為耕斂補助,多益寡而抑民豪奪",實現“廣蓄積、平物價,使農人有以赴時趨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防止借戶逃亡,出現了“抑配”,“散裱”等辦法,強迫領借。有的縣未貸款也向農民索息。因為反對者眾,王安石被迫廢止青苗錢抑配,但因此授人以柄,反對派以此為借口,對其猛烈的攻擊。市易法(熙寧五年三月)首先在京師設市易務,掌管一百萬貫周轉金,“擇通財之官以任其責,仍求良賈為之輔",以達到所謂“因得取余息以給公上,則市物不至于騰踴,而開闔斂散之權不移與富民”②目的。除京師外,此法后推行到杭州、成都、廣州等幾十個重要城市。市易務作為壟斷性官營商業(yè)機構,向商人發(fā)放貸款或者賒貸貨物,“若半年納,即出息一分,一年納,即出息二分”,③過期不輸息外,每月加罰錢百分之一”④易法的推行,在當時打擊了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平抑了物價,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但從長遠來看,市易法在剝奪大商人壟斷地位的同時建立了官府的壟斷經營。在中國封建社會前期,桑弘羊等人實行鹽鐵官營,尚有打擊奴隸主工商業(yè)的積極意義,而在封建時代后期的市易務,就只能阻礙商品經濟的正常發(fā)展,是不折不扣的倒行逆施。由于保守派的反對和變法派內部的分裂,此法最終不了了之.農田水利法(熙寧二年十一月)規(guī)定各地興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當地居民照戶等高下分派。凡單靠民力不能勝任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貸款,取息一分;一州一縣不能勝任的,可聯(lián)合若干州縣共同負責。此法的頒布,“體現了王安石‘以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和‘欲富天下資之天下'的思想原則,既是宋神宗主張發(fā)展生產擴大稅收的措施,也是王安石一貫重視水利事業(yè)和農業(yè)生產的進一步發(fā)展。"⑤然此法遭①[元①[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4280.②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615.③馬端臨.文獻通考.卷十五[Z].北京:中華書局,1986.④司馬光.涑水紀聞.卷十五[Z].北京:中華書局,1986.⑤葉坦.大變法[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6.83.⑥馬端臨.文獻通考[Z].北京:中華書局,1986.⑦葉坦.大變法[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6.86.募役法(熙寧四年十月)又稱免役法,即把差役變成雇役。過去承擔各種差役的民戶不再服役,按戶等高下出役錢,又稱免役錢。過去不當差的官戶、城郭戶、未成丁戶、單丁戶、女戶、寺觀戶等也要出錢,稱為助役錢。為了防備災荒時役錢征收不足,平時多收二成,稱為免役寬剩錢。此法使大量農民返回鄉(xiāng)里參加生產,使強制性勞役松弛了;而大量的免役納錢無疑會增加政府收入,原來享有特權的勢官形勢之家,如今也要交錢,對兼并勢力是很大的抑制。但在實行中問題很多,如原規(guī)定免役寬剩錢多收二成,實際征收達四五成。政府每年征收的免役錢多達一千八百七十二萬九千三百貫,可見剝削之嚴重。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認為“蓋熙寧之征免役錢也,非專為供鄉(xiāng)戶募人充役之用而已.官府之需用,吏胥之廩給,皆出于此……是假免役之名以取之,而復他做名色以役之也?!雹迬斐溆娛聭?zhàn)斗力依然低下的原因由此可知。更嚴重的是“庸餞不除,差役依舊”。神宗曾認為:“已令出錢免役,保丁催稅,失信民.”⑦可見此法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方田均稅法(熙寧五年八月)清查全國土地劃分為五等,以此均定稅額高低。此法的目的在于解決當時社會賦稅負擔不均的問題,打擊豪強地主的兼并隱瞞行為,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周良宵認為“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正是后期封建社會中,國家賦入在由主要從丁口轉化為主要從土地為來源的過程中,政府在全國規(guī)模上要求整理田籍的第一次嘗試。”①由于實施中丈量工作整齊劃一,缺乏靈活性,此法僅在華北平原和關中盆地的五路進行,以后便停頓下來。經濟改革是王安石變法的重心,均輸、市易、青苗等法是經濟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農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稅法雖在實行中出現了許多弊端,但其進步性不容懷疑.均輸、市易、青苗三法各有其進步和局限性。王安石的本意是好的,但由于實施中用人的不當和對地方行政體系缺乏有效的影響力,其經濟改革逐漸走向變質。在變法之初,王安石以“理財”、“抑兼并”為變法在經濟上的兩大目標,但新法實施的結果則與初衷大不相同,特別是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②主張在變法全面展開后一直在變性的發(fā)展。宋神宗希望短時期內國富兵強,不愿意通過長時間的發(fā)展生產來實現目標。在強大的財政壓力之下,王安石不得不把新法的重點放在了“取天下之財”上,即增大對社會財富的分割方面。這使王安石的經濟改革具有了“斂財”的特性,雖然這種特性是當時的王安石無法認識到的。另外,均輸、市易、青苗三法在打擊豪商大賈,抑制兼并的同時增加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對貨幣的需求增加使北宋中期出現了嚴重的錢荒。官府的壟斷性經營,錢荒危機的出現等都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①①周良宵.王安石變法考察[J].史學集刊,1985(1).②[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10544.③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五三[Z].北京:中華書局,1986.④[元]脫脫.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77.3603.(二)強兵之術置將法(熙寧三年十二月)針對更戍法造成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規(guī)定禁軍固定在一定轄區(qū),由固定的將官,就地加以訓練,“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士卒,平居訓厲搜擇,無復出戍,外有事而后遣焉”.③此法頒布后,北宋軍事力量有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遼、西夏的進攻。但由于軍費被宋神宗“別項封樁”,以待抵御西夏,軍隊的裝備和戰(zhàn)斗力在和遼、西夏的戰(zhàn)爭中仍處于劣勢。保甲法(熙寧三年十二月)把農戶加以編制,十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大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作保丁,選取地主中有“材勇”的人充當保長,大保長和都保正。同時規(guī)定在農閑時集合保丁,練習武藝;每一大保須于夜間輪派保丁值班巡查,以防止農民的反抗活動。另外還有保馬法和在開封府設軍器監(jiān)等,在此不再一一羅列.軍事的強弱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置將法的進步作用無庸質疑,這在學界幾乎成為共識。相比來說,保甲法受到的爭議就比較多了。但如果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再仔細分析王安石的動機,我們就可能會贊嘆王安石的先見之明。雖然保甲法有防范和鎮(zhèn)壓勞動人民的一面,但這是任何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都具有的職能.王安石實施此法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用它作為通向民兵制即征兵制的橋梁,作為加強軍事實力的一種途徑借以改革北宋王朝“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的積弱局面。(三)教育和科舉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改革中,主要是在京師和州、縣廣泛興建學校,在太學實行“三舍法”。王安石為“一道德"頒行《三經新義》,作為學校的統(tǒng)一教材.在科舉改革方面,王安石為改變當時士人“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④的現狀,廢除明經、諸科,只以進士科取士;規(guī)定應舉人不再考詩賦、帖經、墨義,而考經義和策、論,經義則以《三經新義》作為應試標準。王安石實行教育和科舉改革的目的在于造就和選拔有用于天下國家的人才和用經術義理統(tǒng)一思想。有學者認為:“所謂一道德”就是要實行王學的思想專斷,樹立對王安石的信仰權威,乃是禁錮思想自由的反動措施。此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三經新義”的頒布是必要的。王安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必須使一般民眾明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欲使專制主義永遠存在,他必須把全國人民變成專制主義的信徒.同時王安石提倡《三經新義》并未禁止其它新義??v觀中國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史,王安石的教育和科舉改革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興建學堂,實行“三舍法",確立了“學”、“官”一體的教育任官體制,使更多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為統(tǒng)治階層輸入了新的血液;第二、變詩賦取士為經術取士,有利于封建國家造就和選拔“通經致用”的人才;第三,罷帖經、墨義,以大義試經術,是科舉考試的一個進步;第四,王安石斷然罷黜詩賦,專以策論取士,比范仲淹的“先策論"、“簡程式”更為徹底,也更有進步意義。第五,加試律令大義,可以促使士人粗通法律,有利于實行法治.不可否認,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有強化君主集權、斂財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它的進步性更值得肯定.在實踐中,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導致變法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王安石變法失敗后,北宋進入了更加集權、專制、黑暗的時代。四、結語王安石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在當今的學術領域內,對其評價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筆者認為從以上三方面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具有重要意義。帝制時代的改革若想取得成功,不僅要符合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還要有統(tǒng)治階級的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中宋神宗態(tài)度日益動搖,元老重臣不予支持,變法派內部走向分裂.這一切都使其變法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功難以實現。作為一個政治家,其不僅要具備堅定的信念,遠見的卓識,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善于批評和自我批評,改正自己思想和實踐中的一切錯誤。王安石的偏執(zhí)性格使他缺少一個改革家的政治謀略和完善人格,不善于化解矛盾,團結異己,不能改正變法實踐中的弊端。其性格上的缺陷對變法失敗產生了催化作用.一場變法的成功,不僅要保證理論的正確性,還要保持理論與實踐的一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完善真理的唯一途徑。而王安石及其變法派在實踐中不僅不能完善理論,而且由于一系列原因導致實踐與理論脫節(jié)。其失敗的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硬件創(chuàng)新企業(yè)評審
- 國際工藝品設備租賃協(xié)議
- 通信設備運輸招投標文件
- 會員消費IC卡積分規(guī)則
- 無人機駕駛員聘用合同范本
- 執(zhí)行院務公開管理辦法
- 鐵路工程供貨施工合同范本
- 金屬材料采購授權委托書
- 通訊設備項目獎勵政策
- 煤炭供應商運輸合作協(xié)議
- 健身健美(課堂PPT)
- 鋼筋統(tǒng)計表(插圖有尺寸)
- (完整版)財務管理學課后習題答案-人大版
-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培訓系列教材(共44頁).ppt
- 世界各地的新年習俗(課堂PPT)
- 錨索試驗總結(共11頁)
- 生物礦化與仿生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 人教版“課標”教材《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內容、具體目標和要求
- JJF 1827-2020水泥細度負壓篩析儀校準規(guī)范
- 物業(yè)項目月度績效考核表格
- 民法典關于物業(yè)管理的規(guī)定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