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詩歌主旨_第1頁
概括詩歌主旨_第2頁
概括詩歌主旨_第3頁
概括詩歌主旨_第4頁
概括詩歌主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選精選正確概括詩歌主旨方法初探古代詩人以詩言志,詩歌中所表達的理想志向,所闡述的人生哲理,所蘊涵的美好情操,或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進行的總結等就是我們要揣摩的詩歌的主旨,有的詩歌主旨表達得含蓄隱晦,有的詩歌則表達得直白張揚,掌握一定的概括詩歌主旨的方法至關重要,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更全面地切入詩歌,把握主旨,完成鑒賞評價的目的。一、借助詩題,理解主旨。一首詩的題目,往往是這首詩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內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調,或表明其文體特點,可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及作者情感。二、關注序注,體會主旨。一般序在詩前,注在詩后,有時會巧妙地安排在題干中。它們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緣由,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背景、詩人的遭遇,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情感基調,幫助理解作品思想內容。三、借助關鍵字,又稱“句中眼”,把握詩歌感情基調。“句中眼”指能使詩(詞)生動形象以至“活”起來。關鍵字詞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最能體現(xiàn)作品意境,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抓住了他們,就抓住了全篇。四、借助關鍵句,又稱“篇中眼”,揭示主旨。“篇中眼”指全詩(詞)中最為傳神的關鍵性句子。有時出現(xiàn)在詩詞的中間,多出現(xiàn)在詩末,直接或間接點題。詞眼多為議論、直接抒情句。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卑拙右住杜眯小分小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钡?。(注:“句中眼”和“篇中眼”在詩中稱為“詩眼”)五、品評“意象”、領會詩歌主旨。通過品評“意象”寓意,感知詩人情感。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跋蟆迸c“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古詩中常見意象所蘊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六、借助多種表現(xiàn)手法。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說理、托物言志、對比、虛實相生、象征、借古諷今等,體會詩人在詩歌中所抒發(fā)的情懷。如用典,詩人所用的典故、化用的名句在內容上大多與自己的處境有關,所以,用典是為了影射現(xiàn)實,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寄托某種愿望;比喻說理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生動形象。七、“知人論世”、以把握作品主旨。知人,就是了解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生平、個性品格、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論世,就是在了解詩人所處時代的時代風貌的基礎上由此及彼地類推詩人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因此對于歷代文學大家,我們當然應該了解掌握其經(jīng)歷、風格,對于非著名詩詞曲作家,應充分重視作品朝代,因為大時代、大背景是相通的。八、按題材給詩歌分類,以揣摩主旨。不同題材的古詩,評價其思想內容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古詩大致上有五大題材:1、寫景詩:揣摩詩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種情感?!耙磺芯罢Z皆情語”,抓景物的物象特點,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詩人蘊藏其中的情感?!耙娋吧椤保瑢懢巴鶠楹笠粌删涞闹笔阈匾艽蛳禄A,從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詩歌主旨。2、詠物詩: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此類詩經(jīng)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詩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將物賦予什么象征意義,挖掘人們所賦予物象的內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淵明詠菊,抒寫悠閑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不諂媚世俗、堅守正義的氣節(jié)。3、邊塞詩: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詩作,其主旨或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風光;或抒發(fā)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或表現(xiàn)出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或表達邊關將士對月思鄉(xiāng)和家中妻子的離愁別恨;或反映沙場征戰(zhàn)的艱辛悲壯、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對邊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著愛國的主旋律。其風格豪邁曠達、慷慨雄壯。但不同時代,邊塞詩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最能體現(xiàn)國運興衰。盛唐基調是豪邁爽朗、勇敢、一往無前。詩中充滿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構成“盛唐精神”的壯麗音節(jié)!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晚唐安史之亂使唐由勝轉衰,雖然邊塞詩人也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多了悲壯惋傷的成分。如《陳陶?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宋代外臨強敵、內政頹靡,南宋淪亡半壁江山,詩壇詞苑交織著救亡御侮的悲愴呼號,報國無門、收復中原無望的憤懣和征士歸家無望的哀痛。 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4、懷古詠史詩:此類詩以某一歷史事件、某一歷史人物的事跡為題材,或懷古傷情,對歷史事件抒發(fā)思古之幽情(如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感慨朝代興亡盛衰之情);或懷古論事,對歷史興亡作出思考、對歷史事件作出評論,如杜牧《題烏江亭》“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睘轫椨鹱载囟锵?;而王安石《題烏江亭》“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或懷古諷今,借古諷喻當時社會現(xiàn)實(如諷刺當政者的荒淫奢侈)。5、即事詠懷(感懷、抒懷)詩: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發(fā),抒寫心中的感慨,即為抒懷。內容包括懷鄉(xiāng)思親、離別送友、表達人生感悟、抒寫閑情逸趣等。其中“事”與“懷”應緊密結合、自然熨帖。九、多種手法綜合運用,方能正確概括主旨。希望以上八種方法能為同學在鑒賞詩歌、概括主旨時提供一定的幫助,在掌握了以上基本的方法后,還應經(jīng)過一定的練習和感悟,才能切實地得到提高。綜合練習:夢尋梅方岳野徑深藏隱者家,岸沙分路帶溪斜。馬蹄殘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黃葉擁籬埋藥草,青燈煨芋話桑麻。一生煙雨逢茅底,不夢金貂侍玉華。注釋:金貂是漢代的官飾,玉華是唐代的宮殿名。要想正確把握此詩主旨,要綜合運用幾種方法:1、借助意象、注釋、表現(xiàn)手法:意象“梅”——幽靜脫俗,清高孤傲,在文中象征著隱者的理想情操和生活態(tài)度。注釋“金貂”“玉華”——可知這里借代“出仕作官”,榮華富貴的生活。手法“黃葉擁籬”、“埋藥草”、“青燈煨芋”、“話桑麻”——白描手法描繪隱居生活的內容。2、知人論世:聯(lián)系詩人生平,“一生煙雨逢茅底”指詩人一生坎坷,屢遭貶謫,對仕途官場厭惡反感。3、借助題目:題目為“夢尋梅”,尾句與之相呼應的是夢醒后“不夢金貂侍玉華”,形成鮮明對比,表達詩人寧愿終身隱居鄉(xiāng)間,與梅花為伴,而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志趣精選精選精選詩歌內容主旨的把握不僅關涉內容鑒賞,還關涉手法技巧的鑒賞和語言的鑒賞,因為詩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語言)歸根結底還是為內容服務的。因此,讀懂詩歌,迅速準確把握詩歌內容和主旨,對于詩歌鑒賞至關重要。怎樣迅速準確地把握詩歌的主旨呢?下文以2008年高考詩詞鑒賞題為范本,提供了探秘詩歌主旨的七大路徑,文后附有演練題,可供大家參考。文貴有眼,詩眼先行詩眼是指詩歌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詩人寫詩,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們讀詩評詩若輕易放過,就不能領悟詩家的妙處。從詞性上看,動詞、形容詞和數(shù)詞往往是詩眼所在;從表達上看,抒情議論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透過詩眼,我們能快速準確捕捉到詩人心理的脈動、情緒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跡。如2008年全國卷I:《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白盍w漁竿客”是本詩的詩眼?!皾O竿客”即隱居者,由此可以推知,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隱逸之情。因文識象,由象悟道詩歌是形象的藝術,形象性是詩歌的重要特征。詩人思想感情的表達必須借助新鮮而獨特的意象。由于意象在詩歌中被反復使用,因而積淀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具有比較固定的文化含義。通過文字來識別詩歌的意象,經(jīng)由意象來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是詩歌內容鑒賞的必由之路。如2008年福建卷:絕句漫興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

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xiàn)了燕子的可愛之態(tài),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最常見的古詩意象有月、松、梅、菊、柳、荷、燕、雁、蟬、丁香、梧桐、浮云、杜鵑、鷓鴣等。研究每一個意象蘊含的特定文化意義,結合教材中典范詩句,諳熟于心,這樣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命題有意,注引宜鑒為了幫助考生初步讀懂詩歌的大意,命題者一般會對作家的朝代、籍貫、身份、官職、主要行事、觀點或主張作言簡意賅的介紹,或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目的等作簡要的交代,或對生僻的詞語、典故作必要的解釋。有些古詩在正文之前還有一小段引子,這是作者用來交代寫作內容、緣由的文字。這些注釋和引子,不僅是理解詩歌意思的重要憑借,更是我們推知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和心理背景的重要抓手。命題者為考生有意設置的閱讀鑒賞的橋梁,需要我們自覺登陟,借助這些橋梁,我們就能快速地到達把握詩歌主旨的彼岸。如2008年安徽卷:小孤山①宋宋]謝楊得②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咀ⅰ竣傩」律剑何挥诎不账匏煽h城南 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楊得:宋末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注釋②告訴我們作者的朝代、籍貫、主張、一生主要行事及結局。特別是注釋中“以忠義自任”、“率軍抗元”、“絕食而死”等幾個關鍵詞暗示我們,詩歌表達了作者勇敢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通過詩中的“留砥柱”、“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孤臣”、“末世”等關鍵詞,作品還表現(xiàn)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能夠力挽狂瀾、奪取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4品讀玩味,讀懂標題詩歌的標題不僅可以交代明示作品的分類和體裁。詩歌的標題不僅可以交代明示作品的分類和體裁。寫作的對象、內容和題材的時令特征,還可以點明作品的感情基調,仔細玩味標題,便能初步探明詩人的思想感情脈絡,進而比較準確地把握詩歌的主旨。如2008年湖南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的標題不僅交待了寫作的緣由,點明了作品的感情基調,也交待了詩歌的類型——懷人送別詩;再結合詩眼“愁”字,我們可以把握本詩的主旨即抒發(fā)懷人之愁。也有一些詩歌以無題的形式出現(xiàn),但我們仍可以借助“首句表其目,卒章顯其志”詩歌創(chuàng)作的金律,來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主旨。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金代吳激的《人月圓》,“人月圓”系詞牌名,但詞的首句“南朝千古傷心事”已經(jīng)表明了詩歌主旨:抒發(fā)詩人的國家衰亡之感。因此,詩歌無論有無標題,我們都可以借助一些可知的信息,探明詩的內容和主旨。意由境生,感知意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袁行霈語)。中國古典詩歌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意境取勝,幾乎每一首優(yōu)秀詩歌,都將詩情畫意完美地融為一體,形成既有別于生活真實又可以感知的藝術境界。意由境生,通過感知詩歌的意境,亦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如2008年全國卷n:春日即事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詩的一、二兩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從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緒;三、四兩句寫了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看出詩人對世態(tài)冷暖的感嘆。感時生情,知人論世知人論世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理念,也是探秘詩歌主旨的重要方法。所謂“知人”就是在閱讀詩歌時必須了解作者的身世、經(jīng)歷、性格、志趣、思想傾向、風格流派及創(chuàng)作動機等;所謂“論世”就是指要聯(lián)系與該詩有關的時代背景去考察作品的思想內容。詩人的創(chuàng)作都是有感而發(fā)的,詩評家稱之為“感時生情”。如2008年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王維隱居以后,他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就是隱逸之趣和閑適之情。這一首詩也不例外。知人論世法啟發(fā)我們,要以本為本,把教材中涉及的中國古代著名作家作歸類梳理,分析研究,制作我國古代著名詩人的分類卡片,以便于識記理解,遷移印證。當然,使用這種方法也有一個度,切忌脫離文本牽強附會,更不能忽視作品內容的多樣性和主旨的豐富性。借助手法,撥開迷霧詩言志,但詩歌主旨的表達總是借助于各種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技巧。探秘詩歌主旨,還須借助于對各種手法技巧的理解分析,這樣不僅可以明晰詞義句意,而且還可以洞察作者想要表達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如2008年江蘇卷: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尾聯(lián)為詩眼句,怎樣理解其含義卻需要借助詩歌的手法技巧?!案≡啤?、“日”是借喻,分別喻指奸臣和皇帝。尾聯(lián)的意思是說,就像浮云總是能遮蔽太陽一樣,國君總是被奸臣蒙蔽,因為看不到長安,我心生憂愁。這首詩所抒發(fā)的就是家國之愁。清代詩評家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說,“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探秘詩歌的主腦,以上七種方法是必由之路。當然,這七大路徑,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印證、互為補充的。熟練地掌握并綜合運用這七種技巧,必能快速而準確地探知詩歌內容和主旨。實戰(zhàn)演練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秋夜獨坐(節(jié)選)唐?王維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夜深宋?周弼溪冰。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溪冰。(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2.請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鵬鵲天?室人降日①以次奉寄 [元]魏初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小齋即事劉一止①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咀ⅰ竣賱⒁恢梗核位兆谛腿辏?121)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使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1)詩的第二聯(lián)對第一聯(lián)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fā)一種什么樣的情懷?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題竹石牧牛(并引)黃庭堅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tài)。戲詠。野次②小崢噪,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棱③,御此老轂辣。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咀ⅰ竣俨畷r: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植:鞭子。(1)這首詩可分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容?(2)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眻D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說明。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兩題。鵬鵲天?送人辛棄疾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參考答案(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xiàn)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的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零落昆蟲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的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表達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之情。(2)作者企盼與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倫之樂。語言樸素平實,親切動人,能喚起讀者強烈共鳴。(1)第二聯(lián)是對第一聯(lián)句意的補充。“未用”句是承“愛棋”句而說,“愛棋”是愛棋盤的方,故沒有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那能”句是承“憐琴”句而說,“憐琴”是愛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聯(lián)突出強調了第一聯(lián)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住處,無關于國家的興亡了。這些都抒發(fā)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1)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后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發(fā)出的感想。(2)一種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作者對石與竹同樣憐愛;因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著一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斗殘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見到的。答成“作者認為竹、石的寓意是一種堅韌的品格、高尚的節(jié)操,作者對竹、石的憐愛表現(xiàn)出他對品格節(jié)操的珍視”也可以。(1)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 (2)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答題自然要根據(jù)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 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 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答題示例: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 (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 (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描寫手法主要有:(1并寸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等。 (2)聯(lián)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麻,碧草見羅裙”。 (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I。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方以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陳與義 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步驟三)。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春怨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 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第四種模式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南浦別白居易 答:同意??矗谠娭兄富赝ú襟E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答題示例: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鍵?!罢哿倍质侨姷年P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2002年高考題)古詩詞曲中常用表達技巧舉要.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 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 ?別情》(詩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后的相思之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借景抒情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十艮,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 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詠蟬》)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fā)的人生感懷是: 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 *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jù),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 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 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里既是TOC\o"1-5"\h\z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動靜結合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tài)或相對靜態(tài)時的描寫。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僮慎行《舟夜書所見》)(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tài),后兩句寫動態(tài)。 ).以動襯靜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tài)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tài),也就是在動態(tài)描寫中顯示出動態(tài)。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傍B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 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犊兹笘|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逼鋱雒鎸懙迷綗狒[,其悲情越強烈。.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潄y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i寺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xiàn)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 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 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xiāng)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yè) 配對現(xiàn)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 ?……不得而繼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鋪排即《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中的“賦”?!百x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杜牧《阿“……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繆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保ǘ拍痢栋⒎繉m賦))(文章在這里多角度地寫出阿房宮樓閣之多、構造之奇、布局之巧,體現(xiàn)出阿房宮的氣勢雄偉).渲染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王昌齡《秋詞》)(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烘托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亦稱“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 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xiàn)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映蕭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映蕭來烘托)進行再加工創(chuàng)造,賦予它新的內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來烘托)進行再加工創(chuàng)造,賦予它新的內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②句點化了蘇軾名句“江①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毛澤東《沁園春》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白居易《長恨歌》(①句點化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字詞。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內容。③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 眾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