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周華誠散文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周華誠散文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周華誠散文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周華誠散文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周華誠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散文專題訓練----周華誠散文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田埂上的里爾克周華誠花香滿徑——我是說,田埂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金銀花是攀爬狀,在灌木叢中開出裊裊娜娜的雙色花朵。水芹的白色小花細密而整齊,從水溝里舉起花束。盛大的柚子花香已然落幕,在與這個季節(jié)擦肩而過時居然還留下了一絲余香,如同用了好聞香水的女人,走后很久,房間里依然有令人恍忽的暗香。天地之間,田野之上,此刻是草木們的大房間,我要贊頌它的豐富與精彩。兩位朋友來鄉(xiāng)野看我,我把他們帶到了田埂上。我用這樣的方式會客,端出大自然的果盤——蓬蘲(土話叫做“妙妙”)紅彤彤的,卻并不多了,只有少數(shù)幾顆藏掖在葉片底下。無疑這是村莊里的孩子們巡查好幾遍之后遺漏下的。我們?nèi)绔@至寶,摘下丟進口中,嘗到了童年的滋味。酸模(土話叫“酸咪咪”)正在結(jié)它的果實,其果實薄片狀,一串一串,好看極了,仿佛是直立的枝頭掛滿風鈴。揪來一根酸模,把莖放進口中細嚼,能嚼出酸溜溜的味道,可惜它已經(jīng)很老了。野燕麥(土話叫什么,我忘了),高出別的雜草一尺兩尺,彎腰垂掛它的果實,這種燕麥仿佛是一種糧食,居然迫不及待在這時候率先奔赴成熟之途。我揪下野燕麥的果實,放進嘴里嚼,能嚼出甜絲絲的混合了青草汁水的味道。它的米漿像奶一樣白,尚沒有凝固。朋友揪了幾把野燕麥扎成一束,可以用作插花的好素材。桑葚也快要成熟了——我們在田頭發(fā)現(xiàn)一棵桑樹,上面結(jié)滿果實,可惜想象中的黑紫色果實一顆都沒有出現(xiàn),大部分都只是有點猩紅,果子口感偏酸。一只螞蟻在桑葚枝上勤勉來回,探頭探腦,我認為它已經(jīng)把每一顆果實的成熟日期都編排好了。沒有誰能比它更了解這些桑葚了。盡管如此,我還是霸道地摘了幾顆桑葚來吃——跟對待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樣,除了盡可能多地打開感官去感受,你別無辦法。這是五月二日傍晚的稻田。朋友來看我,我就把他們帶到田埂上,大地田野,此刻儼然是我的居所。我邀請朋友駐足,細細聆聽鳥語。鳥們的音色極為豐富,長的短的,低聲部和高聲部,轉(zhuǎn)調(diào),奏鳴曲,小夜曲……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盛大的演出。這么多種類、如此繁復而長時間、這般陣容龐大的演出,很顯然已經(jīng)讓我親愛的朋友們震撼了。我問他們,對于鳥語樂團的演出有什么看法。他們認真思考,字斟句酌地說:天哪,沒想到,稻田里真的有這么多鳥鳴,而且,這么清晰。是的,他們曾在我的微信里聽到過鳥鳴,那是我用手機錄的《十二秒鳥鳴》,很多人也聽過了;但是,一旦置身于真正的原生態(tài)藝術(shù)現(xiàn)場,那纖毫畢現(xiàn)、純潔無瑕的音色之美,足以感動他們。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用任何攝錄設(shè)備記錄、存儲、傳輸這些鳥鳴,都會使鳥鳴的美好損耗過半,每一只鳥兒對于自己聲音細微之處的處理,有它自己獨到的見解,每一次發(fā)聲都融入了它的半生經(jīng)驗。而用手機攝錄和傳輸是對美好聲音的輕慢。此時的寂靜之聲,唯有閉上眼睛,用耳朵來細細聆聽,用心靈來觸摸感動。我叫不出那些鳥兒的名字。如果我能像我的朋友阿樂那樣,是一位鳥類攝影高手;或者像錢江源國家公園古田山保護區(qū)的陳聲文那樣,是一位植物或鳥類的專家——那么我只要遠遠地打量一下那些鳥兒,就能很容易地報出它們的名號,事情就會變得有趣得多。白鷺兩三只,從我們的眼皮底下展翅起飛,過一會兒又有兩只從田間起飛,一會兒又有一只起飛,隨后又降落。灰頭麥雞、須浮鷗、四聲杜鵑、雨燕、樹鷚、山鷚、灰山椒鳥、白頭鵯等等,這些鳥,一定都是我們稻田里的???,他們就在這個黃昏,就在我眼前這片尚未翻耕的稻田里起起落落,而我無能為力。我無法言說,無法讓鳥兒感受或相信我的熱切,并且(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它們似乎對我的態(tài)度毫不在意。在這一點上,我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有一點一廂情愿。這是五月二日傍晚在田埂上發(fā)生的一切。我還可以告訴你,后來我的兩位朋友,就在田埂上蹲下身來,他們在鳥鳴聲中,在花香與果實的誘惑下,把草莖子或別的什么塞進口中咀嚼;或者把頭探到草叢中間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麥叢里。我不知道他們在那里干了些什么。但是,田埂上的傍晚讓我想起了里爾克的句子。里爾克說:“創(chuàng)造者必須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連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這個絮絮叨叨的詩人,我相信他此刻就站在我們的田埂上自言自語,“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個原人似地練習去說你所見、所體驗、所愛,以及所遺失的事物?!边@是一個很好的建議,當我們來到這片稻田,就會回歸到天真如孩童的狀態(tài)——“無論如何,你的生活將從此尋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該是良好、豐富、廣闊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說出的多得多?!保ㄟx自《青年作家》2020年第4期)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我”的口吻來講述所見所聞,表達所感所思,兼有向讀者介紹和與讀者對話的意味,能帶領(lǐng)讀者進入情境。B.第二段運用通感、擬人和比喻,描寫金銀花和水芹的花朵、柚子花留下的余香,以表現(xiàn)草木不拘于時的蓬勃生命力。C.文章逐一解釋田埂上各種野果在土話中的叫法,既賦予野果們鮮活的鄉(xiāng)土氣息,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關(guān)注與熱愛。D.文章重點描寫田野上事物的紛繁動人,結(jié)尾引用里爾克的話,由實入虛,表達自己對人與自然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思索。2.作者說“我叫不出那些鳥兒的名字”,隨后又列舉了“灰頭麥雞”等一系列的鳥名。對此你如何理解?3.本文標題是“田埂上的里爾克”,但作者在文末才聯(lián)想到“里爾克”,這樣安排有何深意?試分析。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廚師的書法周華誠老余燉的湯瓶雞,一絕。我千里迢迢從北京過來,一定要趕到小飯店去吃個湯瓶雞。老余的小飯店在大山深處,國道邊上,一路七彎八繞,才能在小飯店里吃上一頓。放下筷子,卻是深深的滿足:“道道菜都好吃!”小飯店開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風景。飯店老板兼首席大廚老余,是風景中的風景。老余技藝滿身,會做菜還能聊天。會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廚,沒有幾手絕活,怎么行?沒有推陳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飲食叢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為大廚,手中一柄鐵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亂墜,舞出一朵花來,也不是什么過分的事,吃飯工具而已。但能聊天,就不一樣了。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說書一般,娓娓道來,使人如沐春風,如浴溫泉,一席終了,賓主盡歡,來者神清氣爽,依依拱手作別。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賦;二、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時候,你真說不好那些食客來到這里,到底是為了吃老余做的湯瓶雞呢,還是為了聽老余講故事。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書法。四十年前,老余還是小余,小余還是村莊里小學校的代課老師,小余老師在教孩子們識字的時候,認識到把字寫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開始學寫字。后來,他出了門,打工謀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筆也放下了。一人一瓶啤酒,我和當年的小余、現(xiàn)在的老余,面對面坐著聊天。老余說,他這家小飯店,其實不只是家小飯店。我的理解是,這既是老余自我修行、觀照內(nèi)心的地方,也是老余結(jié)交眾生、看見世界的地方。怎么說呢,老余1985年從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鎮(zhèn)上開了一家飯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飛回來了!就此,老余開啟了他作為一名廚師的生涯。從此以后,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老余的日子充滿了人間的煙火,充滿了扎實的幸福。幾年之后,小飯店挪了地方,轉(zhuǎn)移到百步遠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飯店的名字改為“途中”,直用到現(xiàn)在。我問老余“途中”何謂?老余答曰,活著活著,越來越明白,人生永遠是在半道上。比方說吧,我老余菜燒得好,方圓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廚藝不錯,這就到頂了嗎?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開飯店掙了錢,日子過得舒坦起來,我就可以蹺蹺二郎腿了嗎?遠著呢。人活著,哪里是為了掙錢?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這是為了過得充實——那我老余,為什么還要寫字呢?寫字,那是我的愛好,是心里真正歡喜的事。后來我把這個愛好又撿起來了!我一拿起筆,筆墨一動,宣紙上劃拉出筆畫線條來,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說,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老余見我點頭,又說,你再看看這個“途”字。余,在走路。說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這是一種快樂。一路上看看風景,不是很好嗎?現(xiàn)在老余一有空,就鉆進二樓的書房,在那里練字。他一鉆進書房,身上的煙火氣就消失了,就有了書卷氣,有了沉靜氣。他習的是王羲之的帖!我問老余,寫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說,異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時候加料,寫字要懂得運筆,熟悉筆墨的性情。這么一想,老余說得對。做菜,寫字,道理是相通的。說白了,是一種悟性,是你對工具的熟悉。當你對筆墨與紙的關(guān)系,或者對菜肴與水火的關(guān)系,了解透徹,運用嫻熟之時,這些東西就會成為表達內(nèi)心的一種工具。工具不再重要,內(nèi)心才變得最重要。這就是境界。這也是人生。對老余來說,做菜的時候,鍋鏟就是他的毛筆;寫字的時候,毛筆就是他的鍋鏟。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才是最重要的。比方說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讓老余煨好二十個湯瓶雞,第二天中午送到縣城去。老余想來想去,決定不送!不送,不是因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遠,更不是燉不出那么些雞。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湯瓶雞,只有在這個山高林密的路邊飯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湯瓶雞,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時。快了,猛了,出來的味道都不對;煨好送去,肉老了,湯涼了,味道更不對——到時,豈不是要砸他的招牌?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老余開店幾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見識過,都打過交道。老余聽話聽音,三句話一接,就知道對方的身份甚至口味?,F(xiàn)在,老余也是偶爾才下廚了。他下廚已不再是為了掙錢。就像他寫字,不是為了搞藝術(shù)一樣。人家說,老余,你的字這么好,可以去參加省展、國展了。老余搖頭,說不去。人家王羲之、張旭,有沒有參加過省展、國展?肯定沒有嘛。人家又說,老余,你的飯店這么有名,怎么不多開幾家分店,搞一個連鎖。老余也搖頭,我只要一個小小的店就夠了。繼續(xù)喝酒,聊天。老余說,做菜跟書法,還有一個相通的地方,就是永遠沒有第一,也永遠沒有終點——不過都是“途中”。我盛了一碗雞湯,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魚、老豆腐、絲瓜、紅燒肉,道道菜都好吃……(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4.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標題名為“廚師的書法”,寫廚師不言其廚藝,卻強調(diào)其書法,新穎別致,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B.老余一鉆進書房,身上的煙火氣就沒有了,書法使老余得以從瑣碎的生意中超脫,達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C.文中有意使用“何謂”“答曰”“來者神清氣爽,依依拱手作別”等文言、書面語,使語言古樸典雅,意蘊豐厚。D.結(jié)尾“道道菜都好吃”與開篇形成呼應,既突出了老余高超的廚藝,也有對他人生態(tài)度與境界的贊美。5.老余為自己飯店改名為“途中”,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途中”包含的意蘊。6.文中運用多種手法刻畫老余這個人物形象,請選取兩種手法作簡要分析。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魚鱗瓦周華誠開車去何田鄉(xiāng),一路越往深山里走,越覺得山清水幽。白墻黑瓦,零星隱現(xiàn)于遠處山林里。真是好風景。我忍不住在路邊停車,遠望河對面那林間的老屋,看那白墻與黑瓦,層層疊疊魚鱗瓦構(gòu)成的屋頂,斑駁的樣子,真美。我喜歡魚鱗瓦。在浙西南鄉(xiāng)間,這樣的瓦曾經(jīng)隨處可見。童年時候,我們坐在瓦下聽風。風是從山巔松林吹起來的,經(jīng)過山澗,掠過鳥的翅膀,遇到一座屋脊,順勢棲落,繼而從瓦隙間鉆進來。風鉆進來的時候,打了一個長長的唿哨。天井是風的大門,夏夜我們坐在天井里,仰頭就是滿天星斗,夜空湛藍。月光如水,浸過天井,風在天井四面打著回旋,所有的燠熱一下子被帶走。去年我到“五峰拱秀,六水回瀾”的古老徽州,特意去看了好幾座老民居。那些房子櫛風沐雨,顯出古樸雅致的樣子,在時光里靜默,并且靜默如謎。我在天井拿把竹椅躺下來,不一會兒,居然睡著了。天井里,有蘭花開放,遞出馨香。這樣的屋頂如今已不多見了。我在童年時經(jīng)常遇到。杉木的檁子架在墻上,細密的椽條架在檁子上。一片片瓦排著隊,肩并肩,手拉手,重疊著從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單獨的瓦片,本來最為簡單的幾何造型,因為群體的構(gòu)成而造就了奇跡,仰放則為谷,反覆而成峰,峰谷相連,山意起伏。這樣的屋頂,呼應著遠處的山林,近處的樹影,也呼應著鳥的翅膀,風的足跡。風在瓦隙間掠過,有如帶笛行走。急雨敲瓦,更有激昂之聲。壁如盛夏時的暴雨來臨,風攜帶著雨,嘩,一陣急,嘩,一陣緩,可以聽見雨的腳步,在瓦背上奔跑。一忽兒過來,一忽兒過去。聲聲切切,似萬馬千軍。這樣的老屋頂下,宜彈一曲古琴聽。尤其是在下雪之后。雪落江南,不像落在東北那么恣意,那么狂野。雪在江南是克制的,下了一夜,就不下了。或者,在瓦上鋪了半尺,最多不過一尺。于是太陽出來,雪水融化,雪水沿著瓦隙滑到檐邊,滴答滴答,敲打在石階上,冰凌也在屋檐下越掛越長。雪鋪在瓦上。黑瓦不見了,代之以一片素凈。雪讓屋頂變得溫柔起來。雪讓整座村莊變得像一個童話。四季里,在魚鱗瓦屋頂下可以看見:青草、竹林,茶園、花朵、紫云英、銀杏、板栗??梢月犚姡荷礁琛⑻栕?、鳥鳴、雞叫、蛐蛐聲聲,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有一年,我去高田坑村,看見那么多的完整的夯土墻與黃泥屋。黃泥屋的屋頂,就是成片的魚鱗瓦。秋意真濃呀,在高田坑,村民們把秋天豐收的辣椒用竹匾盛起,擱在這樣的瓦背上晾曬,秋天的陽光打下來,整座村莊都是溫暖的顏色。那樣成片的魚鱗瓦屋頂,真是珍貴呀。只有在這樣的大山深處。這些樸素的民宅才得以穿越時間保存下來。這些房子都凝聚著村民的生活智慧,也收集著每一戶人家的悲喜日常。而今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搬離,有的進了城,有的搬進了山下的樓房,但是這些房子還在,那些逝去的舊日時光也依然還在。這樣的瓦頂,早已被吳冠中畫進他的江南中。青山老樹,屋舍儼然。烏黑的瓦、潔白的墻,是吳冠中每一幅水墨江南中都有的元素。白墻是虛的,黑瓦是實的,這虛與實之間,已是一整個江南。我在開化山野間行走,遇見那些白墻黑瓦的老房子時,真想去問一問,他們的瓦是哪里買的,還能買得到嗎?我覺得是不容易買到了。隔著一條河,我看見對岸的山林、炊煙、魚鱗瓦.就覺得那才是故鄉(xiāng)的屋頂。這春雨點點滴滴地落下來,敲打在瓦背上,或者又從屋檐漸漸瀝瀝成串地落下來,你也一定會覺得,整個江南的鄉(xiāng)愁,都在這樣的瓦隙間了。在寧波博物館,我被墻壁里的舊瓦所打動。設(shè)計這座博物館的是獲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師王澍。他用了大量的殘磚舊瓦,來建這面“瓦爿墻”?!巴咩荨本褪钱?shù)厝怂f的殘磚碎瓦。這座博物館,用了大約百萬塊以上的舊磚舊瓦,包括青磚、龍骨磚、瓦、打碎的缸片等等。這些東西,大多是當?shù)卦谂f城改造時,到處可見的瓦礫碎片。你說,為什么,在都市里,建筑師要用殘磚斷瓦搭建起一個房子呢?(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04月17日20版,有刪改)7.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便直打?qū)︳~鱗瓦的喜愛之情,追憶瓦下聽風、熟睡、聽雨、賞雪的經(jīng)歷,寄托了對故鄉(xiāng)風景的無限眷戀,表達了對人與自然融合之境的珍視與向往。B.作者描寫魚鱗瓦下的四季,運用了大量的聽覺描寫,如聽到風“打了一個長長的唿哨”,聽見“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則運用通感,化視覺感受為聽覺感受。C.文中寫到“這樣的瓦曾經(jīng)隨處可見”,又提到在童年時經(jīng)常遇到,在強調(diào)魚鱗瓦屋頂珍貴的同時,也流露出對其終將走向沒落、被人徹底遺忘的無奈。D.文章最后一段向“你”發(fā)出問詢,如同與每一位讀者進行對話,使人讀來倍感親切,目的在于喚起共情,達成讀者與作品之間情感的交流。8.作者描寫魚鱗瓦時使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請列舉三種并簡要分析。9.針對文章結(jié)尾段的疑問,你的回答是什么?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飄香的胡柚林周華誠一過了小雪節(jié)氣,果園里的胡柚全都摘下樹了。家里地面上,堆滿金燦燦的胡柚。嬌鳳奶奶坐在小竹椅上包胡柚。薄膜袋子用手捻開,吹一口氣,放進一個胡柚,順手一轉(zhuǎn),袋口擰成一條繩。包胡柚是個簡單活計,卻耗時間。這滿地的胡柚兩萬多斤,沒有半個月哪里包得完。廣播里播完新聞,開始播送戲曲。嬌鳳奶奶知道,11點了。她起身,把電飯煲的電源打開,然后出門。她要去胡柚林里看看,老伴兒這會兒還在地里干活呢。今天風大了起來,嬌鳳奶奶出門時緊了緊衣服——天真的冷下來了。天氣雖冷,但胡柚林卻枝繁葉茂,將人藏了起來,只有輕微的聲音被風送出來。嬌鳳奶奶躬身鉆進林子,繞過兩棵樹,這才見到徐老師。徐老師是她的老伴兒,正執(zhí)一柄鋤頭,在離胡柚樹根部一米多的地方,細心刨出一條條淺溝來,再把復合肥施進去。一棵樹,總要刨十來條淺溝。施好了肥,再用浮土覆上。也有人圖省力,直接把肥料施在泥層之上,那樣一澆水,肥力就流失了。徐老師覺得這么干,是對胡柚樹的不尊重?!斑€沒好呢?該吃中飯了。”嬌鳳奶奶說。聽見聲音,徐老師歇下鋤頭。風從胡柚樹梢掠過,呼呼地響。徐老師額上冒出微汗。徐老師如今七十六歲,嬌鳳奶奶六十九歲。兩個人在一起,將近五十年了。二胡柚的“祖宗樹”就在胡柚林中。給那棵樹下肥,徐老師格外舍得下本。你這是偏心。嬌鳳奶奶說。但徐老師只管自己下肥,一鋤一鋤,刨開地表的泥土。這棵胡柚老樹,已經(jīng)一百二十歲了。當年徐老師還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在了,年年秋天掛果,滿樹金燦燦的。那時候,全村也只有這么一棵,家里人都管它叫“橘子樹”,只是這一棵“橘子樹”結(jié)的果實,口感與別的樹不一樣。到了1983年,浙江省常山縣農(nóng)業(yè)局調(diào)查林果資源,發(fā)現(xiàn)徐老師家這棵果樹有些特別。特別在哪?這棵樹,看起來像香泡樹,卻不是香泡樹;果實吃起來像橙子,又不是橙子,酸中帶甜,味道不錯。由于這棵樹所在的地方,是澄潭村的“胡村”這個小村莊,大家就把這果子稱為“胡柚”。專家算了算,當時那棵樹的年齡,就已七十多年。后來,縣里決定繁育推廣這棵果樹。由這棵老樹繁衍出來的胡柚群體,遍布整個常山縣,胡柚也成為這座縣城的知名特產(chǎn)。徐老師家的這棵樹,由此成為常山縣的胡柚“祖宗樹”。有人追根溯源,問徐老師這棵胡柚樹是從哪里來的呢?徐老師也說不好。澄潭村的祖先,在明末從浙江湯溪遷入,但他們的祖居地,并沒有柑橘栽培的歷史。因此,胡柚并不是祖先遷徙時帶入的。澄潭本地倒是有各種橘樹種植的傳統(tǒng),專家們說可能是自然雜交產(chǎn)生的??磥磉@是塊寶地,種子在這里落地發(fā)芽,誕生出美妙的果實。在徐老師的自留地里,胡柚樹的實生群體還有一批,有十幾棵,樹齡在五十多年。當時為了挑選培育最有品質(zhì)的胡柚,農(nóng)戶和科技人員一起,經(jīng)歷了漫長時間的選育,慢慢地才讓品種定型下來,然后推廣到全縣各地。三徐老師退休已經(jīng)十四年了。退休前,徐老師是一名中學教師,教數(shù)學教了四十一年。嬌鳳奶奶問他,你這一輩子,教了多少學生?徐老師一下算不出來。真要算,一年兩個班,那就得一百多人,四十多年,你說得有多少?倒是常常有學生在路上見到他,叫一聲“徐老師好”。有時看對方面孔,面熟得很,但徐老師也想不起對方是哪一屆的學生了。有時也有三五個學生,結(jié)伴來家里看他,順便也看看那棵胡柚“祖宗樹”。他的學生,有開工廠的,有外出務工的,有在家種田的,跟春天胡柚樹上的花朵一樣多。徐老師的兒女們都在外地,徐老師退休之后,兒女們都希望二老能享享清福,也商量著讓二老搬到城里去住,可他們沒有去城里。還是住在鄉(xiāng)下老家舒坦。徐老師說,這角角落落,閉著眼睛都能摸到??諝夂?,水好。嬌鳳奶奶補充說。還有這胡柚樹呢,一百多棵,也不能不管。徐老師又說,這棵胡柚“祖宗樹”,我得好好照料呀。胡柚成熟時,一兩萬斤果子,都要采摘下來。現(xiàn)在村莊里的年輕人不多,很多事情都是老兩口兒互相幫襯著,自己慢慢干。慢就慢一點,不著急。胡柚樹高高的,免不了要爬樹。胡柚疏果,把青果摘下一部分來,曬干了也能賣錢。有一次,就在爬梯時,嬌鳳奶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把手摔傷了。后來到省城醫(yī)院住了二十天,出院后,又在杭州的女兒家里休養(yǎng)了三個月?!澳銈冞€真把自己當年輕人了,這怎么行?”“為那一點胡柚,不值當!要我們說,那些胡柚樹,干脆不要管了。”兒女們心疼地說。老人家嘴上應承著,可心里還丟不下那些胡柚樹。休養(yǎng)好了,回到老家,老兩口兒轉(zhuǎn)著轉(zhuǎn)著,又轉(zhuǎn)到胡柚林中去了。四剛采摘下來的胡柚,并不是最好吃的。果子得放一放,放上一個月兩個月,果實里面的糖分多了,就甜了。剝開厚厚的柚殼,果實的囊粒汁液飽滿,一口下去,汁水又鮮又甜。除了口感好外,胡柚還有藥用價值。胡柚清涼,利肺,能預防感冒。胡柚殼剝出來煎水喝,村里人感冒了,這么一碗喝下去,發(fā)一身汗,感冒好得快。徐老師和嬌鳳奶奶平常侍弄這些胡柚樹,都是慢慢來。做得動,多做一點;做不動,少做一點。“有得做,都是好事情?!毙炖蠋熣f?!白孀跇洹鄙辖Y(jié)的胡柚,特別受歡迎。這棵樹年年能結(jié)果一千多斤,有人開價五千元,想把整棵樹包了。也有人說這個價錢太便宜,應該賣一萬元,或者更貴一點。徐老師笑笑。他說,“祖宗樹”一百多年了,這樹結(jié)的果,不能只看賣多少錢。只要大家喜歡胡柚的味道,自己就心滿意足。畢竟,胡柚的好滋味,都是用時間養(yǎng)出來的。五吃過中飯,徐老師又扛著鋤頭去胡柚林了。嬌鳳奶奶也跟著去。徐老師干活的時候,嬌鳳奶奶就在一旁看一會兒。看看樹,看看草。穿過林間的小路,風吹著胡柚樹葉嘩啦啦地響。等這一批復合肥下完,天氣會完全冷下來,樹葉也要落光了。但是,等到冬天過去,春天再來,胡柚花開的時候,整個林子像落雪一樣,那個香啊!十里飄香。嬌鳳奶奶喃喃地說著。不止十里啊,現(xiàn)在一個縣的胡柚面積十萬畝,說百里飄香也不過分。徐老師接一句:繼續(xù)干活。干活的聲音,安安靜靜的,卻隨風飄到遠遠的地方去了。(取材于周華誠的同名文章)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徐老師家的胡柚老樹,見證了村民祖先遷徙的歷史,被稱為“祖宗樹”。B.作者寫徐老師桃李滿天下,是為了反襯出他退休后的生活辛苦而寂寞。C.嬌鳳奶奶在胡柚林中暢想胡柚開花的美景,徐老師提醒她應專心干活。D.文中加點的數(shù)字,有真實準確說明事物的作用,又有表達情感的作用。11.本文有些對話不加引號,請從這一角度賞析畫線句的表達效果。12.文中徐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簡要分析。13.為什么說胡柚林是“飄香”的?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緽“以表現(xiàn)草木不拘于時節(jié)的蓬勃生命力”錯誤,作者描寫金銀花、水芹、柚子花等多種植物,寫作意圖是表現(xiàn)草木的豐富與美好。①叫不出名字指“我”對鳥的類別不夠熟悉,表達了不能更親近了解這些鳥兒的遺憾。②列舉多種鳥名,可以表現(xiàn)田地里鳥形態(tài)各種各樣,種類豐富。③對鳥名的羅列是“我”對田地間小鳥的想象,表達了“我”對鳥兒們的喜愛和更了解它們的熱切渴望。3.①從含義上,里爾克指田埂上花草禽鳥等美好事物,以及由親近這些事物聯(lián)想起的里爾克的哲理。②從結(jié)構(gòu)看,中間用大量筆墨寫朋友們在田埂上的享受,結(jié)尾一段用里爾克的名言點題,揭示哲理。結(jié)構(gòu)安排看似“主次失當、頭重腳輕”,但很新穎別致,中間筆墨恰是充足的鋪墊渲染,結(jié)尾才有有力的點題深化。③從中心看,結(jié)尾用里爾克的名言深化中心,啟發(fā)人們親近自然的重要意義。4.B“書法使老余得以從瑣碎的生意中超脫”錯誤,原文“老余技藝滿身,會做菜還能聊天。會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廚,沒有幾手絕活,怎么行?沒有推陳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飲食叢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為大廚,手中一柄鐵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亂墜,舞出一朵花來,也不是什么過分的事,吃飯工具而已”,可知生意并不瑣碎;“這么一想,老余說得對。做菜,寫字,道理是相通的。說白了,是一種悟性,是你對工具的熟悉。當你對筆墨與紙的關(guān)系,或者對菜肴與水火的關(guān)系,了解透徹,運用嫻熟之時,這些東西就會成為表達內(nèi)心的一種工具。工具不再重要,內(nèi)心才變得最重要”“現(xiàn)在,老余也是偶爾才下廚了。他下廚已不再是為了掙錢。就像他寫字,不是為了搞藝術(shù)一樣。人家說,老余,你的字這么好,可以去參加省展、國展了。老余搖頭,說不去。人家王羲之、張旭,有沒有參加過省展、國展?肯定沒有嘛。人家又說,老余,你的飯店這么有名,怎么不多開幾家分店,搞一個連鎖。老余也搖頭,我只要一個小小的店就夠了”,不是書法使他從生意上超脫出來,老余不論是在書法上還是廚藝上,都非常超脫。5.①“途中”包含老余對廚藝、書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絕活、書法精妙為滿足和終點,而是不斷追求進步。②“途中”包含老余對日常生活的深刻認知。他認為過日子不只是為了舒坦不差錢,更是為了生活充實,讓人生有價值。③“途中”包含老余對精神世界的觀照重視。他注重自己的愛好,不以書法和廚藝博取名利,只求內(nèi)心的愉悅和豐盈。④“途中”包含老余對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脫融合在了一起。6.①通過對老余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的正面描寫來塑造。語言描寫:如老余對于“途中”之道侃侃而談,表現(xiàn)老余淡泊灑脫。動作描寫:如文中的老余對煨湯瓶雞時細火慢燉,表現(xiàn)老余廚藝高超、隨性自然。②通過次要人物來表現(xiàn)。小說通過“我”與老余關(guā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