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故障分析-20171103_第1頁
模具故障分析-20171103_第2頁
模具故障分析-20171103_第3頁
模具故障分析-20171103_第4頁
模具故障分析-2017110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具故障分析模具故障分析1.模故定義.2.模故之影響.3.模故判定依據(jù).4.模故的原因分析.5.模故案例分析.1.模故定義模具故障的簡稱.模具在生產(chǎn)使用中出現(xiàn)的功能失效.是衡量模具開發(fā),維修,保養(yǎng),改善水準的重要指標.模故的技術指標是模故率模故率=(模故時間/總投入工時)*%模故時間=生產(chǎn)過程中模具維修時間總投入工時=生產(chǎn)工時+輔助工時+模故時間2.模故之影響2.1.成本:.影響設備稼動率,浪費工時..模具維修和改善費用的增加導致生產(chǎn)成本上升..產(chǎn)生不良品重工費用.2.2.品質

.產(chǎn)生不良品..品質下降..后工程客戶抱怨.2.3.交期

.斷線

.影響生產(chǎn)排配及出貨計劃,甚至會導致訂單量減少或取消..導致客戶流失.3.模故判定依據(jù)3.1.產(chǎn)品質量不良(IPQC根據(jù)SIP判斷).尺寸不良:

形狀,位置尺寸超差

.外觀不良:

產(chǎn)品壓傷刮傷鋅粉層脫落成形缺陷毛刺折痕等

.功能不良:

鉚合(螺柱,螺母,鉸鏈,自鉚)失效等.3.模故判定依據(jù)3.2.模具損壞..由于模具部分零部件損壞導致模具失效常見故障:

刃口崩損沖頭崩損或拉斷折塊損壞模板爆裂標準件損壞等.3.3.制程不良

.送料,出料不順,.放料,取料困難..模具產(chǎn)能無法達成設計要求.如單位沖次過低.4.模故根本原因分析4.1.模具設計不良

.模具結構設計不良:

部分結構達不到設計預期要求;部分零部件強度不夠易損

.沖壓工藝不合理:

沖壓工序不能滿足成形需求.

前工程沖裁成形在后工程發(fā)生變異;4.2.模具保養(yǎng)不當

.沒有合理的保養(yǎng)計劃..沒有按計劃執(zhí)行保養(yǎng)..保養(yǎng)方法不當..保養(yǎng)不徹底..沒有針對性預防保養(yǎng)4.模故根本原因分析4.3.模具維修不當.4.4.模具改善不當.4.5.模具使用不當.

.架模,調模,沖壓參數(shù)設置..取放料,廢料清理不及時..架模后模具點檢,.模具在生產(chǎn)過程中的維護(TTPM).定期加潤滑油,使用沖切油.4.6.SIP制作不合理.4.7.產(chǎn)品設計不合理.5.模故案例分析(一)模故描述:

打板和背板之間緊固螺絲易斷.

5.模故案例分析(一)原因分析:

向上成形力和上模彈壓力作用在緊固螺絲上,使螺絲受拉力而損壞.根本原因:

模具結構設計問題,上模彈簧力直接作用在打板上而非背板上,原本只承受模板緊固力的螺絲承受了沖壓成形力而損壞.改善對策:

加強模具保養(yǎng)力度,及時更換螺絲;增加螺絲數(shù)量;更改模具結構.5.模故案例分析(二)模故描述:

沖裁刃口交接處產(chǎn)生毛刺.該模故較普遍,沖壓材質較硬或厚度在0.8以上,或是刃口交接處選在圓弧上或是最后切斷部位最容易發(fā)生.原因分析:

沖裁刃口鈍化;送料或定位不準.根本原因:

沖裁刃口交接處無工藝缺口或是缺口深度不夠造成重復沖切而刮出毛刺,同時由于沖頭是刮切,側面受磨擦而加劇磨損沖裁間隙變大進而形成更大的毛刺.改善對策:

刃磨下模和沖頭刃口;更換新沖頭或入塊;口在刃口交接處增加或加深工藝缺口;避免將刃口交接處設在圓弧處;如果剪口交接處一定要設在圓弧處則可改部分圓弧為倒角(R<2)或圓弧徑向錯開形成斷差或在圓弧上加工缺口(R>5).5.模故案例分析(二)改善對策:(刃口交接方式之一)

5.模故案例分析(二)改善對策:(刃口交接方式之二)

5.模故案例分析(二)改善對策:(刃口交接方式之三)

5.模故案例分析(三)模故描述:

細小沖頭易損,固定端被拉斷占多數(shù).該模故發(fā)生較普遍,沖材較硬或較厚,截面面積較小或面積與周長之比值較小的沖頭易損.原因分析:

沖孔細小,材質較厚較硬,沖頭結構較弱;沖速太高.根本原因:

沖頭沒有補強,或補強程度不夠或采取的補強方式不妥.5.模故案例分析(三)改善對策:

圓沖頭設計成三級A沖;直邊較長沖頭加補強或補強加厚;直邊較短或無直邊沖頭采用錐形護套結構;徑向均勻分布回轉式?jīng)_頭可用A沖以磨削加線割方式加工;形狀較規(guī)則的細小沖頭采用A沖磨削加工成形.5.模故案例分析(四)模故描述:

折彎滑塊易損.該模故發(fā)生頻率較高.原因分析:

滑塊因側向避位或避位幅度較大而導致折塊結構薄弱易損;部分避位孔為放電加工(EDM),孔周圍加工脆化;折塊上的折彎壓線筋導致了折塊負荷增加.產(chǎn)品設計問題.根本原因:

沒有充分分析產(chǎn)品工藝性,沒有充分評估折塊堪用性.改善對策:

對產(chǎn)品工藝性進行充分分析;要充分考慮結構件的堪用性;通過沖壓工藝改善或改變來減輕折塊負荷(如分次成形);改變折塊加工工藝,盡量避免EDM;折塊采用拼塊式結構.5.模故案例分析(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