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政治經濟學課件_第1頁
哈工大政治經濟學課件_第2頁
哈工大政治經濟學課件_第3頁
哈工大政治經濟學課件_第4頁
哈工大政治經濟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經濟學

第二章勞動價值理論2014.09

思考題1.馬克思對勞動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啟示2.商品拜物教理論及其啟示。3.本章所闡述的商品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

4.怎樣認識和理解貨幣。

5.什么樣的價格是合理價格?

6.商品內在矛盾如何加深的?

7.商品為什么存在賣難?

8.勞動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本章的敘述思路:首先把商品看成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其客觀存在使用價值和價值。但是價值這個范疇既看不見有摸不著,直接敘述很難把握,于是采取迂回策略,從價值的表現形式——交換價值入手,來分析商品的二因素,重點研究商品的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體。深入地對生產商品的勞動進行分析,認識到這種勞動具有二重性,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統(tǒng)一體。明確價值由勞動創(chuàng)造。這樣就知道了價值的實體是勞動。在明確了價值實體之后,轉而分析價值的表現形式,即交換價值所呈現的具體形式,指明商品價值形式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演變過程。找到了商品到貨幣的客觀原因。貨幣出現后,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由商品與商品的對立轉化為商品與貨幣的對立。透過商品交換過程表現出來的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揭示被其掩蓋著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F實世界即商品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顛倒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關系,馬克思把這種顛倒的社會關系稱為商品拜物教。第一節(jié)商品的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實體、價值量)一、商品二因素(一)使用價值1.使用價值的質——物的有用性或效用2.使用價值的量——使用價值的外在規(guī)定3.使用價值的實現4.使用價值的社會規(guī)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使用價值問題:為什么要對使用價值進行社會規(guī)定

(二)價值(價值實體和價值量)1.交換價值——價值形式一把斧子=2只羊2.價值的質——定性分析(價值實體)3.價值量的規(guī)定性——價值實體的量(1)價值量——商品之中包含的勞動量(2)價值量的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3)價值量的變化第一,勞動生產率第二,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勞動者的勞動經驗和勞動技能;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及其在工藝中的應用;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自然條件第三,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4.價值的本質——社會經濟關系(三)商品二因素之間的關系

1.統(tǒng)一性——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不是商品

2.矛盾性——商品必須用于交換“應當永遠銘記,我們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記住這一點,我們絕不會沒有利潤,記得越清楚,利潤越大?!?/p>

——美國默克制藥的締造者喬治.默克

第二節(jié)勞動二重性

一、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一)具體勞動1.質的規(guī)定性——具體勞動是生產使用價值的有用勞動2.質的規(guī)定性的深化——各種有用勞動的總和形成社會分工,這種分工是商品生產存在的條件。3.具體勞動作為生產使用價值的有用勞動“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保?6)4.具體勞動不是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商品體是自然物質與人類勞動的結合。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二)抽象勞動1.所有不同勞動的質的規(guī)定性2.對抽象勞動的進一步規(guī)定——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關系(1)簡單勞動;復雜勞動(2)做勞動復雜性區(qū)分的意義第一,分配、利益、價值導向;學習有沒有用?第二,實踐過程防止片面化和教條化。3.抽象勞動是勞動的社會屬性4.重復勞動與創(chuàng)新勞動(1)劃分依據——創(chuàng)造價值的貢獻(2)區(qū)別——生產的使用價值不同;從事不同勞動的勞動力價值不同;從事勞動使用的物質手段或生產資料的價值含量不同;不同產品生產耗費的勞動時間不同(3)創(chuàng)新勞動與重復勞動是對立的統(tǒng)一

(三)勞動二重性的綜合考察(進一步分析商品內在矛盾)1.生產商品的勞動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tǒng)一這是同一勞動的兩個不同方面。兩者在時空上不是能夠截然分開的。2.勞動二重性引起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運動

二、勞動二重性理論的重要性(一)理論邏輯1.勞動二重性理論使勞動價值理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2.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余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二)現實邏輯——共產黨人行動指南的合理性的依據第三節(jié)價值形式或交換價值一、導言本節(jié)是從矛盾發(fā)展的階段性上揭示商品內在矛盾的外在表現,以此闡述貨幣的起源和本質,揭示貨幣謎一樣的面紗。價值形式就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就是交換價值,它的發(fā)展就是潛伏在商品內部使用價值和價值矛盾逐步外化的結果,是商品內在矛盾取得的外在表現形式。這樣,隨著表現形式的發(fā)展,商品內在矛盾就由潛伏狀態(tài)進入到顯露狀態(tài),商品由原來的二重物則取得了二重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價值形式發(fā)展就是使價值實體逐步外化的結果。即:使價值由看不見、摸不著而可以成為一種可以感覺的形式。人類認識事物當然是從現象入手。在前面的分析中實際上是從商品的交換關系或交換價值入手,探索到隱藏在形式背后的價值。這是從現象到本質、從形式到內容的過程。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就必須回過頭來,繼續(xù)考察價值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因此,從交換價值深入到價值之后,還必須從價值再回到價值形式。這就是從形式到內容,再從內容回到形式的辨證推移過程。二、考察價值形式的任務貨幣的迷就是貨幣的神秘性。貨幣似乎無所不能,無所不及。在金錢關系的支配下,貨幣成了支配一切的物神,而且人們把金錢當作物神來崇拜。這對認識社會金錢崇拜的根源是有重要意義的。三、價值形式的發(fā)展過程從簡單價值形式到貨幣形式(略)四、貨幣的本質結論: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是商品交換關系發(fā)展的產物和結果。所以,它不是人們協商的結果、不是聰明人的發(fā)明、不是黃金白銀生來具有的屬性。而在于黃金白銀本身的自然屬性,適合充當貨幣材料。貨幣出現后商品內在矛盾的外在表現由商品與商品的對立發(fā)展成為商品與貨幣的對立。商品能否換成貨幣非常重要。五、貨幣的職能(一)價值尺度

1.質的規(guī)定性——衡量商品價值量

2.價值尺度的外在表現——價格

3.價值尺度的質和量的統(tǒng)一——價格標準(1)價格標準——金的計量單位及等分(2)計算貨幣——價格標準和價值尺度的統(tǒng)一①計算貨幣及其功用②計算貨幣的演變③用計算貨幣表現商品價格可以與價值發(fā)生量的偏離,而且質上也可以發(fā)生矛盾第一,價格與價值的背離,是價值的分配

第二,從價格與價值本質上可以是矛盾的角度看,商業(yè)社會越是發(fā)展,就越會考驗社會的道德底線。

(二)流通手段導言:流通手段就是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是對價值尺度的否定,這里貨幣必須放棄觀念存在形式,采取現實的存在形式?!霸谟^念的價值尺度中隱藏著堅硬的貨幣?!鄙唐愤M入流通過程后,“流通將表現并解決商品交換過程所包含的矛盾”(《政治經濟學批判》69頁)商品內在矛盾隨著流通而外化,即商品矛盾進一步展現。

1.商品的形態(tài)變化(1)商品形態(tài)變化的公式W——G——W這個公式的出現是商品內在矛盾和交換過程的矛盾發(fā)展的結果,并且是解決這些矛盾的形式。馬克思語:“我們看到,商品的交換過程包含著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關系。商品的發(fā)展并沒有揚棄這些矛盾,而是創(chuàng)造這些矛盾能在其中運動的形式。一般說來,這就是解決實際矛盾的方法?!保?22)商品形態(tài)的變化過程是商品——貨幣——商品,實際上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2)W——G是第一形態(tài)變化,即賣1.這個變化的重要性2.實現這個變化的困難第一,從使用價值看化蝶中的困難第二,從商品價值方面看化蝶中的困難——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一是物的消耗是否是正常的社會消耗;二是勞動力的使用到達平均強度和熟練程度。把這兩者合到一起就是一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問題。昨天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今天是不是。3.結論

(3)第二形態(tài)的變化G——W,即買它是作為第一形態(tài)的對立面出現的。它有別于第一形態(tài)的變化:第一,這個形態(tài)的變化最容易完成。因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能轉化為任何商品?!坝绣X能使鬼推磨,無錢勾引鬼不來。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钡诙?,第一形態(tài)的變化一般是一次完成的,第二形態(tài)變化則由多次購買組成,因為商品生產者必須滿足他的多方面的需要。結論:與化蝶之難完全不同,買要容易得多。(4)商品流通是兩個形態(tài)的對立統(tǒng)一商品——貨幣——商品這個總形態(tài)的變化包含著四極三個經濟當事人,這兩個對立階段的統(tǒng)一組成一個循環(huán):商品形式——商品形式的拋棄——商品形式的復歸。在起點上的商品對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在終點上的商品則是使用價值。所以,這不是商品的簡單復歸,而是在更高層次上的復歸,總形態(tài)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它自成一個圓圈。每個商品的形態(tài)變化又是與其他商品形態(tài)變化交錯的。這個全部過程就表現為商品流通。(5)結論:商品流通是商品矛盾運動的新形式原來是商品——商品,現在是商品——貨幣——商品。這種形式變化一方面打破了物與物交換的不方便、限制,擴大了交換范圍,使直接的物與物交換變成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另一方面,它又發(fā)展了不受人控制的社會關系,把買和賣在時空上分離了。買與賣之間的直接同一性分裂成買與賣二者之間的對立,當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由一次強制性的危機來解決。商品流通這種矛盾運動的新形式產生了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2.

貨幣的流通(1)界定(質的規(guī)定性)就是貨幣從一個商品所有者手里轉移到另一個商品使用者手里。(2)貨幣流通造成一種假象似乎是貨幣流通引起商品流通。(3)貨幣流通量的考察(4)流通手段經歷的幾個階段——三個小階段:鑄幣、輔幣和價值符號鑄幣:輔幣:紙幣:紙幣的過量發(fā)行就會通貨膨脹。1970年35美元一盎司黃金。(1盎司=28.3495克)(三)貨幣: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tǒng)一(即作為貨幣的貨幣)導言: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是貨幣職能的片面規(guī)定,因此,它們都有被揚棄,過渡到“充分發(fā)展的貨幣的第三種規(guī)定”,即“作為貨幣的貨幣”。(《書信集》134頁)這個充分發(fā)展的貨幣的第三種規(guī)定以前兩種規(guī)定為前提,并且是它們的統(tǒng)一。即這時的金必須作為貨幣商品出現,既不象作為價值尺度時觀念地存在也不象充當流通手段時那樣可以由另外的東西來代表。而是把兩者合二為一,這就是作為貨幣的貨幣?!居缮唐坟泿磐埔频截泿诺呢泿拧?。作為貨幣的貨幣本身的發(fā)展經過三個階段:貯藏貨幣、支付手段、世界貨幣。1.貯藏手段(1)貯藏手段是對流通手段的否定商品形態(tài)變化一旦中斷——賣之后沒有繼之以買,貨幣就會沉淀下來,“硬化為貯藏貨幣。這時貨幣停止流通,退出流通。就是對流通手段的否定。(2)貯藏手段的產生(不是因為單純的拜物教)這個職能隨著商品交換的發(fā)展而出現和發(fā)展起來。商品生產的發(fā)展,每一個商品生產者手中都必須有一定量的貨幣,因為:第一,商品生產者的需要不斷更新,要不斷購買別人的商品,而他生產和出售自己的商品是需要時間的,他能買而不賣就必須在以前賣而不買。第二,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展,貨幣這種財富絕對社會權力日益增大,求金欲就產生了,“貨幣是權力中的權力?!钡谌?,貨幣貯藏的欲望在本質上是沒有止境的。

(3)貨幣貯藏對商品流通的作用2支付手段(1)含義(2)貨幣當作支付手段后,商品的形態(tài)變化發(fā)生了變形“等價的商品和貨幣不再同時出現在賣的過程的兩極上”,此時的運動特點是:第一,貨幣先作為價值尺度計算商品價格和買者的債務;第二,貨幣充當觀念的購買手段使商品轉手;第三,支付到期后,貨幣充當支付手段抵消債務。(3)支付手段的量的考察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對貨幣流通量的規(guī)律必然發(fā)生影響。(4)結論: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發(fā)展了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第一,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把商品交換從現金交換中解放出來,擴大和方便了商品流通,為商品經濟的運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同時也發(fā)展了商品經濟內在矛盾:在各種支付互相抵消時,它只是在觀念上執(zhí)行計算貨幣和購買手段的職能;在必須最后支付時,它又必須當作絕對的商品,作為交換價值的獨立物存在,以結束整個過程。一旦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按期支付,就會出現信用危機或經濟危機。第二,在商品生產達到一定規(guī)模和水平時,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會躍出商品流通領域,作為一般商品,作為價值化身,用來支付工資、地租、稅賦等。第三,由于支付手段職能的發(fā)展就必須貯藏貨幣,以便到期償還債務。這種貯藏手段的必要性隨著商品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而增加。3.世界貨幣(1)世界貨幣的特征貨幣超出國內流通領域便失去了它在這一領域內所特有的那些民族形式。如鑄幣、輔幣、價值符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