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課件_第1頁
阿波羅登月課件_第2頁
阿波羅登月課件_第3頁
阿波羅登月課件_第4頁
阿波羅登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波羅登月首次登月的為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

計劃開始阿波羅計劃(ApolloProject),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yè)、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阿波羅登月的歷史背景人類對月球的探測研究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兩國在冷戰(zhàn)的背景下進行了激烈的太空競賽。

1957年,前蘇聯發(fā)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的“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身穿90公斤重的太空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并從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航空勇士。加加林的名字,連同他那迷人的微笑,傳遍了世界每個角落。記下了載人航天這篇史詩畫卷的濃重一筆。從此載人航天科學突飛猛進。當時間定格在1969年7月16日,美國率先登陸月球完成了人類的這一夢想。到1972年12月阿波羅計劃的最后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登月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

前蘇聯的太空計劃:

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與第一個宇航員美國奮起直追1960年11月,競選時承諾要使美國在太空探索和導彈防御上全面超過蘇聯的約翰·肯尼迪當選總統(tǒng)。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了首次進入太空的人,加深了美國對在太空競賽中落后的恐懼。次日,在與白宮科學委員會的會談中,許多議員希望能夠立刻開始一項太空計劃以保證在于蘇聯的競賽中不至于落后太多。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fā)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登月計劃方案四個方案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在登月成為主要目標后,阿波羅計劃的決策者們開始面臨如何才能盡可能安全、經濟、簡單地將宇航員送上月球。曾有四個方案被考慮:

直接起飛此計劃提出由一個巨大的新型火箭攜帶一艘航天器,直接飛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務完成后再次起飛,飛回地球。

地球軌道集合此計劃需要兩艘只有土星5號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將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軌道,集合并對接。整個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當時在軌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經驗較少,且地球軌道拼裝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數,所以此計劃未被采納。

月球表面集合此計劃需要兩艘航天器被發(fā)射:一艘自動航天器攜帶推進系統(tǒng),先期登月;載人航天器晚些發(fā)射。推進系統(tǒng)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載人航天器上,然后返回地球。

月球軌道集合這個方案由約翰·C·霍博爾特的團隊提出。這種方案是一艘較大的航天器,稱為指令/服務艙,攜帶一艘裝載宇航員的登月航天器,稱為登月艙。指令/服務艙攜帶從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進入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隔熱板。進入月球軌道之后,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分離,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3名宇航員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務艙中。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艙重新起飛,與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集合,并返回地球。與其他幾個方案不同,月球軌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時在月球上起飛航天器的質量大大減小。通過將登月艙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艙起飛質量得以再次減小。登月艙本身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時降落,后者在任務完成后起飛與指令/服務艙會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質量減輕,一次任務只需要一次單獨的火箭發(fā)射。當時的顧慮是次數較多的對接和分離所提出的技術難度。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確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號飛船的4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集合方案,相應地確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阿波羅計劃使用的運載火箭

美國的土星5號是歷史上使用過的最高,最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高達110.6米,起飛重量3038噸,總推力達3400噸左右,可將127噸的有效載重送上近地軌道。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羅計劃和天空實驗室計劃兩項太空計劃中使用的多級可拋式液體燃料火箭?!巴列?號”是有史以來建造的動力最強大的火箭。在1967年-1973年間共發(fā)射了13枚“土星5號”運載火箭,它們保持著完美的發(fā)射記錄。共有9枚“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載人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送上月球。阿波羅號登月飛船指揮艙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后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tài)控制發(fā)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后艙內裝有10臺姿態(tài)控制發(fā)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tài)控制、制導導航系統(tǒng)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tǒng)等。服務艙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后端有推進系統(tǒng)主發(fā)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fā)動機用于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由16臺火箭發(fā)動機組成,它們還用于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4.3米,最大高度約7米。①下降級:由著陸發(fā)動機、4條著陸腿和4個儀器艙組成。②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后駕駛上升級返回環(huán)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fā)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無座椅),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設備。阿波羅飛船的歷次飛行

SA-501阿波羅4號1967年11月9日首次實驗飛行SA-502阿波羅6號1968年4月4日第二次實驗飛行SA-503阿波羅8號1968年12月21日土星5號的第一次載人飛行以及首次由載人飛行器環(huán)繞月球SA-504阿波羅9號1969年3月3日登月艙地球軌道測試SA-505阿波羅10號1969年5月18日登月艙月球軌道測試SA-506阿波羅11號1969年7月16日人類首次登月SA-507阿波羅12號1969年11月14日降落在調查員3號附近SA-508阿波羅13號1970年4月11日任務被放棄,成員返回地球SA-509阿波羅14號1971年1月31日降落在法拉·毛羅高地附近SA-510阿波羅15號1971年7月26日首次使用月球車SA-511阿波羅16號1972年4月16日降落在笛卡爾環(huán)形山SA-512阿波羅17號1972年12月6日唯一一次夜間發(fā)射,最后一次阿波羅月球任務SA-513天空實驗室1號1973年5月14日雙級天空實驗室版SA-514未使用SA-515未使用

對阿波羅登月的質疑

1.沒有任何一幅影像畫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2.圖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陰影應是一個方向

3.攝影記錄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條旗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

4.從攝影記錄片中看到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行走猶如在地面行走一樣,實際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于人在地面上跨躍了5至6米長;

5.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fā)生同一現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6倍。戈爾多夫表示,他質疑30多年前美國宇航員“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并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宇航員當時是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