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問題_第1頁
教育的基本問題_第2頁
教育的基本問題_第3頁
教育的基本問題_第4頁
教育的基本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的基本問題知行教育基金會(YesWeDo)自2009年成立以來,連續(xù)五年舉辦知行夏令營,組織優(yōu)秀大學生赴貧困地區(qū)支教。你們在為青年學生提供社會服務實踐經驗的同時,致力于為中國落后地區(qū)的兒童提供課堂外的啟蒙教育。你們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對多種技能的興趣、增強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鍛煉他們的溝通和表達技巧、并培養(yǎng)他們友愛互助的合作精神。我非常敬佩你們的這一事業(yè),也很認同你們的這些教育理念。在過去的30多年中,我一直在大學學習和任教。我的學習經歷從清華大學開始,之后到美國留學。畢業(yè)后我在美國的大學執(zhí)教,后來又回到清華大學。自2006年起,我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一晃已經9年。今天,我想同你們分享我在過去這些年推動中國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些感悟。我相信這與你們從事的教育慈善事業(yè)很有關聯(lián)。說到教育的問題,我想從多數人認可的教育觀念開始。中國的家長或教師,對子女或學生的要求,大致都認同如下的教育觀念:子女或學生要學好知識,要學有用的知識,最終要成才。今天,我想對這個多數人贊同的、聽上去理所當然的教育觀念,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這個教育觀念中包含了教育的三個基本問題,即“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也就是關于教育的“What”,“How”,“Why”的三個問題。我對這三個基本問題的不同思考,要從下面這三組詞說起,分別是:“有用”與“無用”、“學好”與“好學”、“人”與“才”。我先說出我的觀點,之后再來詳細論說。首先,我要講學什么,講知識的“有用”與“無用”,我要論說的是“無用”知識的有用性;第二,我要講怎樣學,講“學好”與“好學”的區(qū)別,我要論說的是“好學”比“學好”更重要;第三,我要講為什么學,講“人”與“才”不完全是一回事,我要論說的是“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我對中國教育中的這三個基本問題的不同思考,在當前中國的環(huán)境和語境中,有相當的現實針對性。

一、“無用”知識的有用性這個命題并不是我最先想出來的。1939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弗來克斯納(AbrahamFlexner)在《哈潑斯雜志》(Harper'sMagazine)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TheUsefulnessofUselessKnowledge”,即“無用知識的有用性”。在這篇文章中,弗來克斯納對柯達公司創(chuàng)始人柯達先生認為馬可尼(GuglielmoMarconi)發(fā)明的無線電收音機是最有用的發(fā)明提出質疑,認為麥克斯韋爾(ClarkMaxwell)和赫茲(HeinrichHertz)的理論貢獻更加有用。他寫道:雖然麥克斯韋爾在1873年發(fā)表的電磁理論完全是抽象的數學,赫茲在1887年對他做的電磁波實驗的實用價值也毫不關心,但是這些看上去無用的研究卻為后來有用的發(fā)明奠定了基礎,沒有他們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后來馬科尼的發(fā)明。弗來克斯納寫這篇文章是有原因的,因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使命,就是研究那些“無用”的知識。舉一個經濟學的例子。我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導師馬斯金(EricMaskin)教授因“機制設計”理論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理論的起源,是研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在利用信息上的效率問題,是抽象的理論問題,當時完全看不出在市場經濟中的有用性。但是后來,機制設計理論被應用于市場中的拍賣問題,由于拍賣不僅應用于傳統(tǒng)的藝術品,而且也應用于諸如無線頻譜等產權的拍賣,所以它可以解決移動通訊行業(yè)中的非常實際的問題。再舉一個工程中的例子。這是喬布斯10年前在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典禮上自己講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后并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后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fā)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fā)明這么漂亮的字體;又由于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币陨先齻€例子告訴我們,對知識有用性的認識不能過于短視。當然,短視在全球都是一個問題,不過在我們中國人中尤其突出。我們心目中的“有用”,往往是指立竿見影式的馬上有用。我把這種急功近利式的功利主義叫做“短期功利主義”?!岸唐诠髁x”使得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局限在極其小的范圍內。短期功利主義在教育中很嚴重。比如,大學中人文類的專業(yè)和課程不受青睞。又比如,學生在選課前總要先考慮這課對找實習或找工作有什么用??墒橇硪环矫妫厴I(yè)10年、20年、30年的校友們,對他們在大學時期所上的課的評價,卻與在校生很不一樣:他們感到遺憾的是,當時學的所謂有用的課在后來變得如此無用;同時又后悔,當時沒有更多地去學那些看上去“無用”但日后很有用的課,比如一些人文、藝術、社會科學類的課。有趣的是,不少美國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大學本科讀的是“無用”的人文類專業(yè),比如投資銀行高盛的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Blankfein)在哈佛的本科專業(yè)是歷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Schwarzman)在耶魯的本科專業(yè)是文化與行為,網上支付公司PayPal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和前CEO、《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PeterThiel)在斯坦福的本科專業(yè)是哲學。有許多原因,使得畢業(yè)時間較長的人對知識“有用”的看法會基于更加長遠的考量。首先,知識發(fā)展得快,過時得也快。許多在大學里學的知識雖然一時有用,但是沒有多長時間就變得過時了;第二,多數人在一生中要更換多次工作和專業(yè),他們后來從事的工作與他們早年在大學選擇的專業(yè)不一樣,甚至相距甚遠;第三,人們對未來預測的能力很有限,只有在事后才能看清。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后,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保ā癐twasimpossibletoconnectthedotslookingforwardwhenIwasincollege.Butitwasvery,veryclearlookingbackwardstenyearslater.”)因此,所謂“無用”與“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與長期之別。在學什么知識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著眼于長期,不要急功近利。我們要理解,一些看似短期無用的知識可能是長期非常有用的知識。要知道,大學教育不僅是為畢業(yè)后找工作,更是為一生做準備。以上用長期觀點來理解知識的有用性,仍然是把知識作為實現某種目的,諸如工作成效的一種工具。知識除了工具價值之外,還有內在價值。知識的有用性,不僅僅體現在能夠提高工作成效(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工具性方面,知識的有用性還體現在塑造人的價值、提高人的素養(yǎng)、提升人的品位等豐富人生的目的性方面。這就與下面要講的“育人”相關。

二、“好學”比“學好”更重要在中學階段,“好學生”就是“學得好的學生”,而學得好就是學習成績好、考試成績好。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磨練出一套怎樣學好的方法,可以概括為:文科靠死記硬背,理科靠大量做題。進入大學后,“好學生”就不應該是這種類型的“學得好”的學生,而應該是“好學的”學生?!皩W好”與“好學”有很大區(qū)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學”的境界:“學好”是學習中被動的接受,而“好學”則是學習中主動的探索;“學好”是今天學習的一個結果,而“好學”則是今后學習的一種習慣;“學好”只是對學習已有知識的一種度量,而“好學”則是對學習未來知識的一種態(tài)度;“學好”是為了掌握知識,而“好學”是為了探索問題;“學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學”追求的是真理。“好學”遠比“學好”更重要。“好學”是懂得怎樣學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中有若干要素,我特別要強調“好奇”、“好問”、“好思”這三點。我把好奇放在首位。好奇是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始推動力。多年前,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到清華理學院與學生座談。當被問到什么是科學發(fā)明最重要的要素時,他們沒有選擇基礎扎實、數學好、勤奮、努力這些學生們提出來的選項,而是不約而同地說到了好奇心。連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都說:“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保ā癐havenospecialtalents,Iamonlypassionatelycurious.”)好奇是好學的第一要素,好學源于好奇。然而,我們發(fā)現,中國學生普遍缺乏“好奇心”。我進一步的猜測是,人生來都是有好奇心的,是后天的教育把原始的好奇心磨滅了。好奇往往導致好問,而好問是質疑既有知識、探求未知的起點。但是,我們面臨的情況是,學生不好問,也不會問。我們不僅不鼓勵學生質疑老師,而且還往往對那些喜歡質疑的學生產生負面印象。我們的應試教育制度是不鼓勵提問的:獲得標準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績,而提出問題不僅對獲得好成績沒有幫助,而且還有害,因為它讓你不相信標準答案。中國學生回到家里,家長會問:“你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知識?”據說,猶太學生回到家里,家長問的是:“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問題”,甚至還接著問,“你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老師回答不出來的”?以色列著名作家阿莫斯?奧茲(AmosOz)說:“懷疑和爭辯是猶太文明的特征。這是一種懷疑和爭辯的文化,一種解釋、反解釋、重新解釋、反對性解釋的開放式自由問答游戲。這是一種善辯的充滿爭論的文明?!比颡q太人總數只有一千多萬,還沒有北京市人口多,而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猶太人以百計。這或許與他們的好問有關。好思則是好學的核心。17世紀的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就是發(fā)明坐標系的那位法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為人存在的根本價值。愛因斯坦把思考作為大學本科教育的根本,他說:“大學本科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去思考?!保ā癟hevalueofacollegeeducationisnotthelearningofmanyfactsbutthetrainingofthemindtothink.”)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獨立思考。只有獨立思考,才會有創(chuàng)造性思考,才會有批判性思考,才會有“ThinkDifferent”,即不同的思考。蒂爾在《從0到1》這本書的一開頭,就舉出他在面試候選人時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哪些重要的真理,是很少有人同意你的?”(Whatimportanttruthdoveryfewpeopleagreewithyouon?)他的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絕大多數真理是大家都同意的,而要說明那些與“共識”相反的、你的看法是真理,非獨立思考是不能回答的。我希望在大學教育中能夠改變“好學生”的定義,并改變學習的方式。真正的好學生,是“好學”的學生,是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好問且能問出有意思問題的、并且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這種“好學”是一種可以伴隨學生一生的有關“怎樣學”的能力。

三、“育人”比“育才”更根本在中文里,“人才”是一個詞,而且我們經常都把“人才”簡單地落腳為“才”。所謂“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杰出人才”,都是指“才”。但是,“人才”是由“人”與“才”兩個漢字組成的?!安拧钡挠⑽氖莟alent,而“人”的英文是person或humanbeing?!安拧标P注的是“三力”:創(chuàng)造力、分析力、領導力。人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度量“才”的詞是成績、成功、成就,而形容“人”的詞則是自由、快樂、幸福?!坝恕北取坝拧备荆且驗閷W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中國教育的傳統(tǒng),從來都是重視“人”的傳統(tǒng)?!八臅敝小洞髮W》開頭便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這是幾乎每一個中國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話,講的是大學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中國文化中的做人是非宗教的,這是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梁啟超1914年到清華演講,題目是“君子”,對應的英文是gentlemen。梁啟超以“君子”寄語清華學子,強調的是做人:清華學子,首先要做君子,之后才是做才子。在演講中,他引用了《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明的是做君子的條件。他還引用王陽明的話:“治山中賊易,治心中賊難”,說明“做人”比“做事”更難。正是由于此篇演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才成為了清華的校訓。

但是,這個重“人”的傳統(tǒng)后來發(fā)生了變化,使得重“才”逐漸壓倒重“人”。直接原因是,近代以來,中國經濟發(fā)展落后于西方了。落后就要挨打,因為西方有槍炮,西方有科學技術。所以我們要科學救國、技術救國、實業(yè)救國。因此,教育就轉向科學知識、技術知識、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轉向對“才”的培養(yǎng)。不僅在中國,在所有落后國家實現追趕的過程中,都是一樣的。不過,這種由“人”向“才”的轉向近年來在中國走向了極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經濟增長似乎變成了唯一的價值和目標。即使當下討論的轉變發(fā)展方式和創(chuàng)新驅動,也仍然是把經濟發(fā)展作為目的。在這種思維中,人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力量,人才就成為加速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坝拧币搽S之變成了教育的最終目的。在經濟學中,人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勞動力,其中包括“才”的貢獻。在這個意義上,人是經濟活動投入品,是工具;二是人是消費者,在這個意義上,人是經濟活動的目的。所以在經濟學中,人不僅是工具,也是目的。另一方面,在康德看來,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工具??档碌恼軐W使得“人是目的”這一價值更加清晰和突顯。無論如何,只要人是目的,不僅是工具,教育的目的中,“育人”就比“育才”更根本。教育如何體現“育人”?在我看來,作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個方面,所以,關于人的教育,應該包括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養(yǎng)成的教育和人生發(fā)展的教育。人文是相對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言的。人類文明的進步從來都是科學進步與人文進步并舉的。如果說科學是為了做事,那么人文是為了做人,做有品位的人??茖W告訴你什么是真理,人文告訴你說真話的價值。龍應臺女士這樣解讀人文: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里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里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這些都是人文的價值。以人文為基礎的人格是做人的準則。人格養(yǎng)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礎,正直誠實是對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對人格的起碼要求就是人格底線。說話有底線,就是說話講真話;做事有底線,就是做事有原則;做人有底線,就是做人有良知。人格的底線就是文明人的底線。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曾經批評我們的一些精英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批評的不是一般的利己主義者,而是那些學過很多知識、善于利用制度的缺陷和傳統(tǒng)的弊端,同時又沒有人格底線的利己主義者。這從近期的“反腐”案例中可見一斑。人生既有對人生發(fā)展的夢想,更有對人生意義的探索。蘇格拉底的這句名言:“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Unexaminedlifeisnotworthliving.),應該成為每一個學生用以經常提醒自己和檢討自己的格言。大學是反省人生的開始,思考人生的起步。反省人生是發(fā)現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在我們當前的教育中,相對而言,我們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