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22新四軍各旅沿革原創(chuàng)于:2011-10-0713:05:37標簽:
第一師
第一旅:?
1941年2月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l縱隊改稱。旅長兼政治委員葉飛,參謀長張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鵬飛)。11月張藩任副旅長兼參謀長,阮英平任政治部主任,李一平任政治部副主任。轄第1、第2、第3團和特務營。同年4月,兼蘇中軍區(qū)第3軍分區(qū)。1942年9月,將第l、第2團與特務營合編為第1團,從原第l團抽調(diào)1個營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將第3團與泰東警衛(wèi)團合編為泰東警衛(wèi)團,歸蘇中軍區(qū)第2軍分區(qū)指揮;另成立特務營和教導隊。第1旅在蘇中進行了反擊日偽軍"掃蕩"、”清鄉(xiāng)”的斗爭,1944年3月參加車橋戰(zhàn)役.12月,以第l團、特務2團(原挺縱2團)、江高獨立團編成第1旅,后改稱1師教導旅,由葉飛率領南下,編為蘇浙軍區(qū)第4縱隊.
)
第二旅:?
?
1941年2月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改稱。旅長王必成,政治委員劉培善,副旅長段煥競,參謀長杜屏,政治部主任陳對夫。轄第4、第5、第6團和特務營。1942年9月,兼蘇中軍區(qū)第2軍分區(qū),將第4、第5團和特務營合編為第4團,第6團第1營改為特務營,第6團其余部隊與臺北、興化地方武裝合編為臺北獨立團和興化獨立團.同年12月3l日,第2旅旅部率第4團渡江南下,免兼第2軍分區(qū).1943年1月16日在蘇南與第16旅合編,仍稱第16旅。
?
第三旅:
1941年2月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改稱.旅長陶勇,政治委員劉先勝(后吉洛,即姬鵬飛),參謀長張震東,政治部主任盧勝。轄第7、第8、第9團和特務營。1942年10月,兼蘇中軍區(qū)第4軍分區(qū),以第7、第8團各兩個營與特務營合編為第7團,以第9團和第7、第8團各1個營充實地方武裝.1944年底,以第7團和特務第1、第4團編成第3旅,渡長江南下,1945年1月改稱蘇浙軍區(qū)第3縱隊。
第二師
第4旅:?
941年2月由新四軍第4支隊改編。旅長梁從學,政治委員王集成(后張勁夫),副旅長吳世安,參謀長詹化雨(后黃序周),政治主任王集成兼(后李世焱)。轄第10、第11、第12團。1942年2月,撤銷第12團,所屬3個營分別編入第11團和第5旅第14團、第6旅第17團。1943年9月兼淮南軍區(qū)津浦路東軍分區(qū),陳光任政治委員,高志榮任副政治委員,朱紹清任副旅長兼參謀長。1944年6月,免兼路東軍分區(qū),先后由梁從學、朱紹清任旅長,高志榮任政治委員,秦賢安任參謀長,徐海珊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初恢復第12團.1945年l0月,編入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第2縱隊,仍稱第4旅。?
第5旅:
?
1941年2月由新四軍第5支隊改編.旅長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副旅長詹化雨,參謀長張元壽,政治部主任侯政.轄第13、第14、第15團.1942年春,撤銷第15團,其第l、第3營分別編入第13、第14團,第2營編入第6旅第17團.1943年2月兼淮南軍區(qū)津浦路東軍分區(qū)。9月回到路西,改兼津浦路西軍分區(qū),第6旅的第17團改為第5旅的第15團。此時張翼翔任副旅長,黃巖任副政治委員,鄧少東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13月免兼路西軍分區(qū).1945年10月北上魯南,改編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第2縱隊第5旅.1946年6月返回淮南,與第6旅、淮南軍區(qū)獨立旅組成新的第2師,參加解放戰(zhàn)爭.
第6旅
1941年2月由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改編.旅長兼政治委員譚希林,副旅長張翼翔,參謀長朱紹清,政治部主任徐祥亨。轄第16、第17、第18團。年底,第18團調(diào)歸津浦路西聯(lián)防司令部建制。1943年2月,第6旅兼淮南軍區(qū)津浦路西軍分區(qū),黃巖任副政治委員,鄧少東任政治部主任。9月,第16團調(diào)歸第7師,第17團改為第5旅第15團,第6旅番號撤銷。1944年12月,重建第6旅,并兼路西軍分區(qū),旅長陳慶先,政治委員黃巖,副旅長李國厚,副政治委員劉額標,參謀長饒守坤,政治部主任汪少川。轄第17、第18團和淮西獨立團、巢北支隊、定合總隊、定鳳懷總隊、定遠總隊、定鳳嘉總隊、滁縣總隊、全椒總隊.1945年10月第2師師部北上魯南,第6旅隸屬淮南軍區(qū).1946年6月與第5旅、淮南軍區(qū)獨立旅組成新的第2師,參加解放戰(zhàn)爭.?
第三師
第7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5縱隊第1支隊編成.旅長彭明治,政治委員朱滌新,副旅長田維揚,參謀長黃煒華,政治部主任郭成柱.轄第19、第20、第2l團。4月,汪克明任政治委員。7月,田維揚兼參謀長。10月,參加程道口戰(zhàn)役。1942年冬,配合第8旅粉碎日偽軍對鹽阜區(qū)的”掃蕩"。1943年春,將第21團1個營編入淮海軍分區(qū)第4支隊,其余兩個營及團直屬隊分散編人鹽東、鹽城、建陽總隊,加強地方武裝。9月,胡炳云任副旅長。12月,郭成柱代政治委員。1944年春,取得合順昌等地作戰(zhàn)勝利。10月,西調(diào)參加渦北反頑作戰(zhàn).1945年4月,配合第7師和第2師一部取得津浦路西反頑作戰(zhàn)勝利。9月28日,恢復3個團的建制,開赴東北,并于11月編人東北民主自治軍。
第8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5縱隊第2支隊編成.旅長田守堯,政治委員吳信泉,副旅長兼參謀長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轄第22、第23、第24團。1942年4月,李雪三任政治委員,第24團分編為射陽、阜寧、漣東大隊。10月,胡繼成任參謀長。11月,第8旅兼蘇北軍區(qū)鹽阜軍分區(qū)。1943年3月18日,旅長田守堯在赴延安途中與日軍戰(zhàn)斗犧牲,第3師副師長張愛萍兼第8旅旅長、政治委員.9月,張?zhí)煸迫胃甭瞄L,第23團開赴山東省贛榆(今屬江蘇省)地區(qū)活動.l
2月,向明任政治委員.1944年9月,張愛萍調(diào)任第4師師長,張?zhí)煸迫温瞄L,李雪三任政治委員,陳志方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第8旅免兼鹽阜軍分區(qū).9月,第23團留在山東作戰(zhàn),將鹽阜軍分區(qū)射陽警衛(wèi)團編為第23團,全旅開赴東北。同年11月編人東北民主自治軍。
第9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編成。旅長張愛萍,政治委員韋國清,參謀長楊志雅,政治部主任張震球。轄第25、第26、第27團.9月,調(diào)歸第4師建制.韋國清任旅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10月,參加程道口戰(zhàn)役。1942年冬,參加淮北反"掃蕩”作戰(zhàn)。12月,兼淮北軍區(qū)第1軍分區(qū)。1942年以后,張震球任副旅長,劉清明任參謀長,張震寰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參加山子頭戰(zhàn)役。1944年9月,韋國清調(diào)任第4師副師長,滕海清任旅長.12月,免兼第1軍分區(qū)。1945年10月北上山東,改編為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第2縱隊第9旅。?
獨立旅?
新四軍為加強皖江地區(qū)組建的機動部隊.1945年4月由新四軍第3師第10旅第2、第3支隊編成。旅長覃健,副旅長馮志湘,政治部主任石渙。隨后南下皖江地區(qū),配合新四軍第7師作戰(zhàn)。9月,獨立旅調(diào)歸第3師建制,吳信泉任旅長兼政治委員。11月,編入東北民主自治軍。
?
第四師
?
第10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4縱隊第4旅編成.旅長劉震,政治委員康志強,參謀長沈啟賢,政治部主任高農(nóng)斧。轄第28、第29團。9月,劃歸第3師建制,由皖東進入淮海地區(qū)。lo月,兼淮海軍區(qū),金明任政治委員,參加程道口戰(zhàn)役。1942年實行主力地方化,將第28團第l、第3營并入第29團,第2營充實到淮海獨立團、濱海大隊和沭河大隊。11月,兼蘇北軍區(qū)淮海軍分區(qū),將第29團及第7旅第2l團與地方武裝整編為4個支隊,每個支隊轄3個小g:第1支隊轄第1、第2、第3團,第2支隊轄第4、第5、第6團,第3支隊轄第7、第8、第9團,第4支隊轄第lo、第ll、第12團。1945年4月,第2、第3支隊合編成第3師獨立旅,第l、第4支隊一部與地方武裝合編成新1、新2團。8月,免兼淮海軍分區(qū)。9月,新2團調(diào)歸獨立旅建制.9月28日,鐘偉任旅長,王鳳梧任政治委員,轄第28、第29、第30團,全旅開赴東北,并于11月編入東北民主自治軍。
第11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4縱隊第5旅改稱.旅長滕海清,政治委員孔石泉,副旅長張?zhí)?政治部主任黎同新。轄第31、第32、第33團。4至6月間,第33團編入第10旅,第12旅第35團編散補充第31,32兩團。1942年12月,第11旅兼淮北軍區(qū)第2軍分區(qū)。1944年1月,以原淮北軍區(qū)第2軍分區(qū)獨立團第2、第3營與隴海大隊舍編為旅獨立團。1945年11月,第11旅編入華中野戰(zhàn)軍第9縱隊。
第12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4縱隊第6旅改稱。代旅長饒子健,政治委員賴毅,副旅長兼參謀長黃思沛,政治部主任劉作孚。轄第34、第35團。4至6月間,蕭縣獨立旅編入第12旅;第34團歸師部直接指揮,第35團編散補充第11旅。7月,第12旅番號撤銷。1945年8月13日重建第12旅,旅長饒子健,政治委員張?zhí)?,參謀長張登先,政治部主任王學武。轄第34、第35團(由宿東游擊隊改編)、第36團(由蕭縣、銅山縣兩個獨立團合編)。11月第34、第36團編入華中野戰(zhàn)軍第9縱隊,第35團開往津浦路西,接替原第11旅擔任堅持路西地區(qū)的戰(zhàn)斗任務,后擴大成為獨立旅。
?
第五師
?
第13旅:?
941年4月5日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1支隊改編。旅長周志堅,政治委員方正平,副旅長蕭遠久(后黃林),政治部主任栗在山。所轄第2、第3團依次改番號為第37、第38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5團改番號為第39團。參加了白兆山作戰(zhàn)和禮(山)北戰(zhàn)斗。參與粉碎日偽軍1942年冬季”掃蕩"。1942年12月周志剛?cè)温瞄L.1944年夏,主力保衛(wèi)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以西大悟山,一部向河南挺進,轉(zhuǎn)戰(zhàn)豫南和豫中.1945年4月,參加白兆山戰(zhàn)斗。10月,攻克桐柏縣城,并編為中原軍區(qū)第2縱隊第13旅。
第14旅:?
1941年4月5日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一部改編。旅長羅厚福,政治委員張體學,副旅長吳林煥,政治部主任夏農(nóng)苔。原平漢支隊第1團改番號為第40團,黃岡地方武裝合編為第4l團,第9團改番號為第42團。11月,吳林煥任旅長,第40團編入第5師特務旅第1團,廣濟獨立團改稱第40團。1942年4月,撤銷第14旅番號,部隊以團為單位相對固定在第5軍分區(qū)活動,屬第5軍分區(qū)指揮.1945年10月,原第14旅一部編人中原軍區(qū)第2縱隊第14旅,一部編入鄂東軍區(qū)獨立第2旅。
第15旅
新四軍主力旅之一,隸屬新四軍第5師。1941年4月5日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一部改編。旅長王海山,政治委員周志剛,副旅長朱立文,參謀長張文津。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6、第10、第8團依次改番號為第43、第44、第45團。7月,張執(zhí)一任政治部主任。8月,與第5師第1游擊縱隊合編,原縱隊司令員楊經(jīng)曲任第15旅旅長,王海山任副旅長.12月至翌年2月,參加誅儒山戰(zhàn)役,在第13旅配合下,全殲偽定國軍第l師5000余人。1942年4月,以第15旅部隊和活動區(qū)域成立第3軍分區(qū),第15旅番號撤銷。1943年3月成立新的第15旅,旅長吳林煥,政治委員方正平,轄第39、第44、第45團。5月,主力進入襄河以南、洪湖以北地區(qū)開展抗日斗爭.9月,第15旅領導機關(guān)并入第3軍分區(qū).
特務旅
1941年11月由第14旅第44團、第3游擊縱隊一部編成.旅長羅厚福,政治委員何耀榜。轄第l、第3團.1942年4月,第5師特務旅撤銷.?
第六師
第16旅:?
1941年4月由新四軍第2支隊(新2支隊)改編。旅長由第6師參謀長羅忠毅兼任,政治委員廖海濤.轄第46、第47、第48團.1941年lI月28日,日偽軍出動3000余人,突然包圍第16旅旅部和中共蘇皖區(qū)委機關(guān).經(jīng)激戰(zhàn)數(shù)日,一部突出重圍,羅忠毅、廖海濤等270名指戰(zhàn)員壯烈犧牲。由第46團團長黃玉庭、第46團政治委員鐘國楚代理旅長、政治委員。不久,新四軍軍部任命第6師師長譚震林兼旅長,鐘國楚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任命江渭清為政治委員,鐘國楚改任旅長。11月,第16旅劃歸第l師指揮。1943年1月,第2旅南移與第16旅合并,仍稱第16旅.旅長王必成,政治委員江渭清,副旅長鐘國楚,參謀長張開荊,政治部主任魏天祿,副參謀長陳鐵君。轄第46、第47、第48團。1945年1月蘇浙軍區(qū)成立,第16旅改編為蘇浙軍區(qū)第l縱隊。
第18旅:
1941年2月由新四軍第3支隊(原江南抗日救國軍)改編。旅長江渭清,政治委員溫玉成,參謀長夏光,政治部主任張英。轄第52、第53、第54團。5月又將第52團1個營和丹北等地方武裝合編為第5l團。9月底,第53團撤銷,其第1、第2營分別補充第52、第54團。1941年10月北渡長江,到蘇中江(都)高(郵)寶(應)地區(qū)執(zhí)行開辟新區(qū)任務,并于11月改屬新四軍第l師。1942年3月兼蘇中軍區(qū)第l軍分區(qū)。4月,溫玉成任旅長。10月,以第52、第54團各兩個營合編為第52團,以第52團一部與江都警衛(wèi)團合并為江都警衛(wèi)團,以第54團一部與高寶地方武裝合編為高寶獨立團,第51團劃歸第16旅指揮。12月,劉先勝任旅長,韋一平任政治委員,劉文學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冬,劉飛任旅長,陳時夫任政治委員。1945年6月,改編為蘇中軍區(qū)教導第2旅.
第七師
第19旅:
1941年4月15日成立。旅長孫仲德,政治委員由第7師政治委員曾希圣兼任,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由第7師政治部主任何偉兼任。轄第55、第56團.9月成立第57團。1942年4月,第19旅番號撤銷,所轄3個團分別編入第7師含和、沿江、皖南支隊。1945年6月16日重建第19旅,旅長林維先,政治委員黃火星,參謀長熊應堂,政治部主任余明,仍轄第55、第56、第57團.10月,編入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仍稱第7師第19旅。?
第20旅
1945年10月,第7師暨皖江軍區(qū)部隊撤出皖江地區(qū)北上時,為執(zhí)行新的機動作戰(zhàn)任務,由第7師皖南支隊擴編成立.旅長梁金華,政治委員黃耀南,參謀長周紹昆(后李相庭),政治部主任高立中。轄第58、第60團,后成立第59團。12月初到達魯南,改稱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第7師第20旅。1946年1月改稱?
山東野戰(zhàn)軍第7師第20旅。10月與第2l旅合編。11月改稱華中野戰(zhàn)軍第6師第17旅。
第21旅?
1945年10月,第7師暨皖江軍區(qū)部隊撤出皖江地區(qū)北上時,為執(zhí)行新的機動作戰(zhàn)任務,由第7師含和支隊和沿江支隊一部編成。旅長馬長炎,政治委員黃先,副旅長傅紹甫,副政治委員何志遠,參謀長陳仁洪,政治部主任楊漢林。轄第6l、第62、第63
團。12月初到達魯南,改稱津浦前線野戰(zhàn)軍第7師第2l旅.
10月與第20旅合編。
新四軍獨立旅?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l15師教導第5旅改編。旅長梁興初,政治委員羅華生,副旅長吳世安,參謀長李榨斌,政治部主任劉興元。原轄第13、第14團依次改編為第l、第2團。第l團團長胡大榮(后周長勝),政治委員覃士冕。第2團團長江曼元,政治委員葉紹賢.又以淮海地區(qū)的淮河大隊改編為第3團,團長吳覺(后吳德政),政治委員晏成山(后袁功庭).參與了淮海抗日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和程道口戰(zhàn)役。1942年12月北調(diào)山東,恢復八路軍
第115師教導第5旅番號.
解放戰(zhàn)爭后期
第一旅:58師
第二旅、第16旅:70師
第三旅:69師?
第四旅:61師?
第五旅:74師?
第六旅:102師?
第七旅:127師
?
第八旅:115師
第九旅:63師?
第十旅:116師
3師獨立旅:117師?
第十一、十二旅:62師、101師
第十八旅:59師
第十九旅:73師?
第二十、二十一旅:71師?
軍部獨立旅:其主力1團為112師335團?
第五師:編入江漢軍區(qū)黃埔一期110名共產(chǎn)黨員的歸宿原創(chuàng)于:2011-10-0712:55:04標簽:
110名共產(chǎn)黨員畢業(yè)于黃埔一期?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后,孫中山接受共產(chǎn)國際的建議,在廣州黃埔創(chuàng)辦了培養(yǎng)軍政人才的陸軍軍官學校。5月5日,軍校第一期學員入學,同年11月底畢業(yè)。?
中共中央十分重視黃埔軍校的創(chuàng)辦,先后兩次發(fā)出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多選派黨團員或進步青年到軍校學習,培養(yǎng)黨的武裝骨干”。在此情況下,趙子俊、蔣先云、李之龍、張其雄、劉疇西、張隱韜、唐際盛、陳賡、趙枬、李漢藩、榮耀先、游步瀛、譚鹿鳴、宣俠父、董仲明(董朗)、彭干臣、白海風、郭一予、王逸常、伍文生、黃再新、周啟邦、洪劍雄、趙自選、劉云、楊其綱、文起代、江鎮(zhèn)寰、樊崧華等29名共產(chǎn)黨員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在校期間,進步青年蔡申熙、曹淵、陳烈、陳述、陳啟科、陳選普、陳子厚、戴文、刁步云、馮達飛(馮洵)、傅維鈺、顧浚、郭安宇、郭德昭、韓浚、賀聲洋、胡煥文、黃鰲、黃第洪、黃振常、江世麟、金仁先、李光韶、李謙(李隆光)、梁干喬、梁文琰(梁華盛)、梁錫祜、冷相佑、劉進、劉銘、劉楚杰、劉明夏、羅煥榮、馬維周(馬步益)、彭繼儒、史書元、宋文彬、孫樹成、孫天放、孫德清(孫一中、孫以悰)、譚其鏡、唐澍、唐震、唐同德、王爾琢、王泰吉、文志文、吳展、吳迺憲、許繼慎、徐石麟、楊溥泉、葉彧龍、俞墉、袁仲賢、張際春、鄭洞國等57人加入中共黨組織.
黃埔軍校畢業(yè)后,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周士第、薛文藻、賈春林、張伯黃、宋希濂、余海濱、黃錦輝、李默庵、左權(quán)、侯鏡如、李人干、李奇中、李其實、黃雍、何章杰、楊潤身、彭明治、廖運澤、王叔銘、閻揆要、陳浩、徐向前、王之宇、劉立道等24名優(yōu)秀畢業(yè)生先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這110名黃埔一期生在入校前,多數(shù)從事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軍事工作,革命斗爭經(jīng)驗十分豐富。在后來的黃埔軍校72位著名弟子中,屬于一期的有31人,其中共產(chǎn)黨員有徐向前、陳賡、許繼慎、蔡申熙、左權(quán)(以上五人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軍事家)、蔣先云、李之龍、宣俠父、唐澍、王爾琢、周士第、閻揆要、廖運澤、侯鏡如、李默庵、鄭洞國、宋希濂17人,約占一期總數(shù)的55%。?
軍校畢業(yè)后,在艱難曲折的革命道路上,黃埔一期的共產(chǎn)黨員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其中徐向前、陳賡、周士第、彭明治、閻揆要、袁仲賢6人成為人民軍隊高級指揮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擔任了黨、政、軍重要職務。他們的經(jīng)歷熟知者甚多,在此不再贅述?,F(xiàn)將其他人的去向、歸宿作一介紹,以饗讀者。
為民主革命的勝利而英勇獻身,成為革命烈士的有69人?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期間,有27名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成為革命烈士
1925年2月,為鞏固廣東革命根據(jù)地,廣東革命政府以黃埔軍校學生軍為基礎,發(fā)起了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在攻打淡水城戰(zhàn)斗中,教導第一團副連長陳述(浙江浦江人),教導第二團連長葉彧龍(湖南醴陵人)、連政治指導員江世麟(浙江義烏人)、排長兼攻城奮勇隊隊長刁步云(山東諸城人)英勇犧牲。教導第一團第六連黨代表賈春林(陜西綏德人)以及第九連連長余海濱(湖北光化人)、排長樊崧華(浙江縉云人)分別在興寧、棉湖戰(zhàn)斗中英勇獻身。
1925年10月,廣東革命政府發(fā)起討伐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以黃埔軍校畢業(yè)生為主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英勇作戰(zhàn),第一師副營長譚鹿鳴(湖南耒陽人),第二師四團偵探隊長彭繼儒(湖南湘鄉(xiāng)人)、副連長李人干(湖南醴陵人)、排長劉銘(湖南桃源人)在惠州戰(zhàn)斗中犧牲。第一師三團二營營長唐同德(安徽合肥人)、第一團連長陳子厚(湖南湘鄉(xiāng)人)分別在海豐、揭陽河婆戰(zhàn)斗中犧牲。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兵分三路出師北伐。在籌劃北伐時,第六軍政治部黨務科長唐際盛(湖北黃陂人)因積勞成疾,在廣州病逝。
在兩湖戰(zhàn)場上,第四軍政治部宣傳科長兼總政治部北伐戰(zhàn)時宣傳隊長洪劍雄(海南澄邁人)病逝于湖南郴州;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長胡煥文(湖南益陽人)、營長曹淵(安徽壽縣人)分別在湖南攸縣、湖北武昌戰(zhàn)役中壯烈犧牲;第八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秘書長張其雄(湖北武穴人)病逝于武昌。
在江西戰(zhàn)場上,第一軍二師五團團長文志文(湖南益陽人),第四團連長趙子?。ê蔽洳耍?、連黨代表趙枬(湖南衡山人)在南昌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
?
在福建戰(zhàn)場上,第二軍五師副營長黃再新(湖南醴陵人)在閩東地區(qū)不幸犧牲。
1927年4月,第六軍突擊團團長榮耀先(內(nèi)蒙古土默特旗人)壯烈犧牲于黃河故道與運河交叉地區(qū)。5月,在武漢國民政府組織的二期北伐中,第十一軍二十六師七十七團團長兼黨代表蔣先云(湖南新田人)在河南臨潁戰(zhàn)役中犧牲。
黃埔軍校畢業(yè)后,部分北方學生返回家鄉(xiāng),在反對軍閥統(tǒng)治的斗爭中有3人犧牲:
1925年6月23日,黃埔軍校學員參加了廣州人民聲援五卅運動的省港大罷工.當游行隊伍走到沙基時,遭到帝國主義的鎮(zhèn)壓,軍校教導第一團連長文起代(湖南桃江人)為掩護游行群眾,不幸中彈犧牲。
1926年2月,津南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司令張隱韜(河北南皮人)在由南皮揮師北上時,遭到國民軍中反動勢力的截擊,被俘就義于河北鹽山。11月,共青團天津地委組織部部長兼國民黨天津市黨部常委江鎮(zhèn)寰(河北玉田人)被奉系軍閥逮捕,次年4月在天津被殺害。
在國共十年內(nèi)戰(zhàn)時期,有38名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為民主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
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群眾。黃埔軍校政治部黨務科科長、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書記楊其綱(河北衡水人)和黃埔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軍人部駐粵委員、中央兵工試驗廠國民黨黨代表譚其鏡(廣東羅定人)在廣州“四一五”政變中,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
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各地發(fā)動武裝起義。在與國民黨軍及地主反動武裝作戰(zhàn)時,英勇犧牲的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有:?
1927年8月,南昌起義軍開始撤離南昌。在南下途中,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參謀處長游步瀛(湖南邵陽人)、營長張伯黃(湖南湘陰人),第二十軍一師一團黨代表伍文生(湖南耒陽人)、第三師經(jīng)理處長郭德昭(湖北英山人)在江西會昌戰(zhàn)斗中犧牲。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團副團長楊溥泉(安徽六安人)在率部協(xié)助農(nóng)軍打擊廣東潮州地主民團時,不幸犧牲。第二十軍教導團第一總隊隊長冷相佑(山東郯城人)、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團長孫樹成(江蘇銅山人)分別在潮州竹竿山、大埔三河壩戰(zhàn)役中犧牲.起義軍總指揮部憲兵團團長顧浚(四川宣漢人)在奉命赴南京開展地下工作時,不幸被捕就義。?
1927年秋,廣東惠陽平山農(nóng)民聯(lián)防辦事處軍事教官羅煥榮(廣東河源人)在組織第二次平山起義時,不幸被捕就義。12月,原廣州起義工人赤衛(wèi)隊聯(lián)隊隊長劉楚杰(湖南長沙人)在香港開展工作時失蹤。
1928年5月,中共廣東省委駐東江軍事特派員趙自選(湖南瀏陽人)在指揮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師配合農(nóng)軍攻打海豐縣城時,不幸中彈犧牲.7月,渭華起義后出任西北工農(nóng)革命軍總司令的唐澍(河北徐水人),在指揮部隊與敵人作戰(zhàn)時,犧牲于陜西洛南碾子溝。9月,桑植起義后出任湘鄂西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的黃鰲(湖南臨澧人),在率領主力部隊奔襲澧縣反動團防時犧牲于湖南石門渫陽。?
隨著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在保衛(wèi)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中英勇獻身的有:
1928年8月,井岡山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湖南石門人)在江西崇義追擊叛徒時,不幸犧牲。同年秋,原湘南暴動農(nóng)軍副大隊長黃振常(湖南醴陵人)在井岡山保衛(wèi)戰(zhàn)中犧牲.
1930年7月,紅三軍團第八軍第三縱隊縱隊長何章杰(湖南望城人)在指揮紅軍進攻長沙時,犧牲于金井;10月,留學蘇聯(lián)回國后被任命為紅三軍團參謀長的陳啟科(湖南長沙人),在赴中央蘇區(qū)途經(jīng)武漢時,不幸被捕就義。
1931年2月,左右江地區(qū)紅七軍第二十師師長李謙(湖南醴陵人)在率部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轉(zhuǎn)移途中,犧牲于廣東乳源梅花村.
1932年10月,中共鄂豫皖邊區(qū)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軍長蔡申熙(湖南醴陵人)在指揮第四次反“圍剿"時,在湖北黃安(今紅安)河口鎮(zhèn)仙人洞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中共皖西北軍事委員會委員金仁先(湖北英山人)在安徽六安麻埠戰(zhàn)斗中犧牲。?
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積極開展黨的地下工作,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的有:
1928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軍委委員、廣州市委軍委書記黃錦輝(廣西桂林人)在奉命赴北江地區(qū)尋找原廣州起義軍余部時,在廣東清遠縣被地主民團逮捕殺害。2月,奉命到醴陵組織工農(nóng)武裝暴動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二十師團長李光韶(湖南醴陵人),在長沙聯(lián)系工作時被捕就義;原廣州國民政府海軍局政治部主任、北伐軍總政治部新劇團主任李之龍(湖北沔陽人),在由日本潛回廣州策反海軍時,被捕就義.3月,中共陜西華縣第四區(qū)區(qū)委書記兼農(nóng)民協(xié)會委員長馬維周(陜西武功人)在組織農(nóng)民武裝時被捕,因遭受酷刑,在西安獄中逝世.中共湖南省委軍委書記李漢藩(湖南耒陽人)在領導湘南農(nóng)民武裝斗爭時,被國民黨逮捕殺害于衡陽。6月,奉命打入國民黨軍隊中開展兵運工作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二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唐震(廣東興寧人),在廣州被捕就義。
1930年9月,中共長江局軍委委員兼長江辦事處參謀長劉云(湖南宜章人)在武漢開展地下工作時被捕.蔣介石親赴漢口提審并勸降未果,最后將他殺害。?
1932年3月,中共中央軍事部領導的上海民眾抗日救國義勇軍組織部部長傅維鈺(湖北英山人)在上海石灰巷集會宣傳反蔣抗日時,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殺害.
1934年1月,原陜甘紅軍游擊隊總指揮、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師長王泰吉(陜西臨潼人)赴豫陜邊做兵運工作,途經(jīng)淳化通潤鎮(zhèn)時被捕,3月在西安被秘密殺害.?
20世紀30年代初,因黨內(nèi)“左”傾錯誤路線發(fā)展,導致“肅反"擴大化,被以“第三黨"、“改組派"等罪名錯殺的有:
1931年春,原中央蘇區(qū)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學生總隊隊長、閩西紅十二軍代軍長賀聲洋(湖南石門人)被以“階級異己分子嫌疑”開除黨籍,不久被錯殺.11月,鄂豫皖蘇區(qū)紅一軍軍長、中共鄂豫皖軍委委員兼軍委皖西分會主席許繼慎(安徽六安人)在河南光山被錯殺。?
1932年5月,湘鄂西紅六軍軍長、紅二軍團參謀長孫德清(安徽壽縣人)被錯殺于湖北洪湖.10月,湘鄂西紅四軍參謀長董仲明(四川成都人)被錯殺于湖北江陵.
1933年6月,原紅四方面軍第十師參謀主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吳展(安徽舒城人)在四川通江被錯殺。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南方各革命根據(jù)地的紅軍被迫實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1935年1月,閩浙贛根據(jù)地的紅十軍團向皖南進軍,在江西懷玉山被國民黨重兵包圍。原閩浙贛紅十軍參謀長、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彭干臣(湖北英山人)不幸犧牲。閩浙贛軍區(qū)司令員、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湖南長沙人)負傷被俘,8月在南昌英勇就義。?
在八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而英勇獻身的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有4人?
七七事變后,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國進入了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1942年5月,原紅一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quán)(湖南醴陵人)在反“掃蕩”中,為掩護部隊轉(zhuǎn)移犧牲于山西遼縣十字嶺。
然而,在舉國上下全民抗戰(zhàn)之時,國民黨頑固派不斷制造反共摩擦事件.1938年7月,原抗日同盟軍第二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師師長、第十八集團軍高參宣俠父(浙江諸暨人)在西安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殺害。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又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原紅二十二軍政委、新四軍教導總隊負責人梁錫祜(廣東梅縣人)在掩護部隊轉(zhuǎn)移時壯烈犧牲;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新二支隊副司令員馮達飛(廣東連州人)在突圍時被俘,1942年6月在江西上饒茅家?guī)X被殺害。?
在革命的中途脫離中共黨組織,加入國民黨或自謀職業(yè)的有15人
1926年3月,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要求共產(chǎn)黨員在退黨或退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第一軍二十師二團黨代表李默庵(湖南長沙人)、第一師少校副官孫天放(安徽懷寧人)、特務營連長楊潤身(湖南醴陵人)等3名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聲明退黨.李默庵后任國民黨第十四軍軍長、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在北京逝世。孫天放后任國民黨第四十四師參謀長、蘇魯戰(zhàn)區(qū)第八軍副軍長,1951年在“鎮(zhèn)反”運動中被殺.楊潤身任國民黨第十七軍炮兵團長,1928年在江蘇灌云與北洋軍作戰(zhàn)時陣亡。?
第二十一師副營長宋希濂(湖南湘陰人)被調(diào)離后,自動脫離了組織關(guān)系,后任國民黨第七十八軍軍長、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華中“剿總"副司令。1949年在四川被俘,獲釋后任全國政協(xié)文史專員,1993年在美國紐約病逝。?
大革命失敗后,有11名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因種種原因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他們雖然加入了國民黨,但仍繼續(xù)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面對國民黨統(tǒng)治日益腐敗,蔣家王朝即將覆滅,他們最終率部或以個人名義起義、投誠,脫離了國民黨陣營,投身于民主運動或社會主義建設中.?
1927年,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十師二十八團參謀長徐石麟(安徽望江人)、第二十軍第三師參謀長宋文彬(河北遵化人)、教導團第二總隊隊長王之宇(河南洛陽人)在南下途中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由此脫離了黨組織。徐石麟后任國民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團長、豫鄂皖邊游擊挺進第三縱隊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后,任全國政協(xié)文史專員,1981年病逝于南京。宋文彬任國民黨第四十二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北平警備司令部高參.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任解放軍第六高級步兵學校研究員,1961年病逝。王之宇任國民黨第九十七軍一六六師師長、重慶衛(wèi)總第三分區(qū)司令.新中國成立后,任江蘇省政協(xié)委員、參事,1988年病逝于蘇州。?
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七師五十一團團長陳烈(廣西柳城人)在廣州起義失敗后,到上海尋找黨組織,因局勢劇變而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第十四師師長、第五十四軍軍長。1940年,在駐守云南富寧時,病逝于抗日軍中。?
1928年,原中共廣西臨時省委委員兼兵委主任李其實(廣西臨桂人)因省臨委遭破壞而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兩淮稅警總團第二縱隊司令、蘇魯戰(zhàn)區(qū)第二游擊縱隊司令.1943年在江蘇泰縣與日軍作戰(zhàn)時犧牲,1992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29年,原國民黨第三十三軍學兵團教育長廖運澤(安徽鳳臺人)因開展兵運工作事泄,被迫輾轉(zhuǎn)各地,與黨組織脫離了關(guān)系。后任國民黨騎二軍軍長、第八綏靖區(qū)副司令。1949年策劃舊部起義,任民革江蘇省委主委、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7年病逝于南京。原井岡山紅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李奇中(湖南資興人)在廣州被捕,出獄后與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昆明防守司令部參謀長、第十六綏靖區(qū)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后,任政務院參事、全國政協(xié)文史專員,1989年在北京病逝.
1930年,原工農(nóng)革命軍第二師五團團長劉立道(廣西臨桂人)奉命赴廣西催促紅七軍開往中央蘇區(qū),因遭遇土匪搶劫而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第四十八軍政治部主任、黔桂邊區(qū)綏靖司令部秘書長。1949年在百色起義,1981年在南寧病逝。原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副團長戴文(湖南寶慶人)被捕越獄后,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湖南人民自衛(wèi)軍湘西縱隊司令,1949年夏在邵陽起義。后任解放軍第五十二軍副軍長、武漢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1987年在武漢病逝.
1931年,原南昌起義軍第二十軍教導團團長、中共順直省委軍委委員侯鏡如(河南永城人)在上海因顧順章叛變而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第九十二軍軍長、第十七兵團司令兼天津塘沽保安司令。1949年在福建起義,后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1994年在北京逝世。
1941年,原國民革命軍新三師師長白海風(蒙古名都楞倉,內(nèi)蒙古喀喇沁右翼旗人)被派到靖遠活動,從此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任國民黨騎七師師長、內(nèi)蒙古軍副總司令。1949年在阿拉善起義,后任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西北民族學院副院長,1956年病逝。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脫離革命隊伍的有20人
1927年,原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四團團長梁文琰(廣東茂名人)、一團營長郭一予(湖南瀏陽人),第三師八團團長鄭洞國(湖南石門人),第二十二師團長劉進(湖南攸縣人)等聲明脫離共產(chǎn)黨.梁文琰后任國民黨第十一軍軍長、吉林省政府主席、東北“剿總”副司令,1999年在臺灣逝世。郭一予后任國民黨第十六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徐州“剿總”辦公廳主任。1949年初被解放軍俘虜,獲釋后任湖南省政協(xié)委員,1982年逝世。鄭洞國后任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1948年在長春投誠,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1991年在北京病逝。劉進后任國民黨第二十七軍軍長、第一兵團副司令,1950年初被俘虜并處決。?
1927年底,井岡山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陳浩(湖南祁陽人)密謀率部叛變,在江西寧岡被處決。廣州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指導員陳選普(湖南臨武人)在廣州起義中動搖叛變,后任國民黨南昌行營教導隊長、浙江保安第六團團長,1936年初病死。?
1929年,原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一團團長、瓊崖工農(nóng)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劉明夏(湖北京山人)投靠了國民黨,任第九十四師師長,后任汪偽財政部稅警總團副總團長、上海特別市第一行政區(qū)專員,1951年被逮捕處決。
1930年,留學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黃第洪(湖南平江人)對革命悲觀失望,秘密向國民黨自首,并企圖出賣黨的領導人,被中共中央特科擊斃。
1930年,原中共瓊崖特委特派員黃雍(湖南平江人)、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師補充團營長俞墉(浙江余姚人)、原紅八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史書元(湖南醴陵人)等脫黨。黃雍后任國民黨第五軍駐重慶辦事處處長,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全國政協(xié)委員,1970年在北京逝世.俞墉曾任國民黨浙南警備司令部參謀長,1947年病逝。史書元曾任國民黨蘭州市公安局局長、交通警察總隊第四支隊司令,1989年在臺北病逝。?
1931年,留蘇回國的王叔銘(山東諸城人)投靠國民黨,任中央空軍學校教育長、空軍總司令等職,1998年在臺北病逝。?
1932年,鄂豫皖區(qū)紅三十三師黨代表、中共六安縣委書記王逸常(安徽六安人)聲明退黨,后任國民黨第三十六軍政治部主任、第一戰(zhàn)區(qū)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武漢文史研究館館員,1986年病逝.?
大革命失敗后,有5名黃埔一期共產(chǎn)黨員在開展地下工作和武裝斗爭時被國民黨逮捕,未能經(jīng)受住敵人的誘惑,相繼自首、叛變。
1927年,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wèi)團參謀長、湘贛邊秋收起義副總指揮韓浚(湖北黃岡人)被捕自首,后任國民黨第七十三軍軍長,1947年被解放軍俘虜,獲釋后任湖北省文史專員、省政協(xié)常委,1989年逝世.?
1928年,中共廣東??蹬R時縣委書記薛文藻(廣東遂溪人)被捕脫黨,后任國民黨軍委會廣州分會警衛(wèi)團參謀長、高雷師管區(qū)副司令,1949年秋移居香港。
1929年8月,上??偣と思m察隊副總指揮張際春(湖南醴陵人)被捕自首,后任南京中央軍校政治教官,1933年病死。
1930年,原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師經(jīng)理處黨代表吳迺憲(海南瓊山人)在香港被捕后脫黨,后任國民黨廣東省警備司令、閩粵贛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79年在臺北逝世。
1932年,原中共豫陜區(qū)委軍運委員郭安宇(河南禹縣人)被捕自首而脫黨,后任國民黨暫編第二十師副師長、鎮(zhèn)東警備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后自謀職業(yè),1964年病逝。
1927年,留學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梁干喬(廣東梅縣人),因參加托派而被開除黨籍,后任國民黨軍統(tǒng)局上海區(qū)書記長、第十戰(zhàn)區(qū)政治部主任、陜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專員,1946年在西安病死.?
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原上海引翔港辦事處主任、無錫總工會組織部主任周啟邦(江蘇吳縣人),面對革命低潮,畏懼艱苦的革命斗爭,潛回家鄉(xiāng)隱居,1972年病逝.戰(zhàn)俘營中走出的我軍將領原創(chuàng)于:2011—10-0713:10:05標簽:
我軍從建立至壯大的革命過程中,不僅從根據(jù)地吸納翻身農(nóng)民,以獲取兵員,同時更多的直接教育俘虜而培養(yǎng)為解放戰(zhàn)士。其中不乏出類拔萃的成長鍛煉為我軍的杰出將領。以下僅作拋磚引玉,大家也可廣泛舉例.當然建國前犧牲的將領也可以,但不包括大量起義、投誠將領.?
?
1、參加南昌起義的北江農(nóng)軍新兵譚甫仁誤入贛軍,1928年在井岡山成為紅軍俘虜而僅憑《國際歌》為陳士榘發(fā)覺,重回革命隊伍.37年后,恰與陳士榘分任工程兵政委和司令員,被毛主席戲稱為“做窩下蛋”。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卻在15年后的昆明軍區(qū)政委任上慘遭反革命黑手報復,是為解放后最大的反革命槍殺高級干部的兇案。?
2、紅一方面軍長征最后一戰(zhàn)的1935年直羅鎮(zhèn)殲滅東北軍109師,被俘的崔建功(原名崔建工)成為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互動直播平臺開發(fā)與用戶參與度提升合同
- 2024年度全國范圍內(nèi)房產(chǎn)交易委托代辦服務合同范本3篇
- 《電視調(diào)頻發(fā)送技術(shù)》課件
-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常青藤學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度檢測英語試題
- 2024年版船舶租賃與買賣合同
- 2024年度孫瓊與配偶財產(chǎn)分割離婚協(xié)議書3篇
- 2025果園長期承包合同
- 2025物業(yè)衛(wèi)生日常保潔服務合同
- 2024年版外籍高級工程師聘請協(xié)議模板版B版
- 2024年甲乙丙丁關(guān)于共同經(jīng)營物流公司的合同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投標人失信行為管理辦法(試行)
- 中醫(yī)藥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產(chǎn)品質(zhì)量保證函模板
- 模板支撐腳手架集中線荷載、施工總荷載計算表(修正)
- GB/T 43700-2024滑雪場所的運行和管理規(guī)范
- 新媒體部門崗位配置人員架構(gòu)圖
- 水電站廠房設計-畢業(yè)設計
- 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課件
- 《鎮(zhèn)原民俗》課件
- 球磨機崗位作業(yè)指導書
- 眼科護理滴眼藥水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