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覺差異與管理_第1頁
第二章知覺差異與管理_第2頁
第二章知覺差異與管理_第3頁
第二章知覺差異與管理_第4頁
第二章知覺差異與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知覺差異與管理第一節(jié)知覺概述第二節(jié)社會知覺第三節(jié)自我知覺第四節(jié)歸因與管理第一節(jié)知覺概述一、什么是知覺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三、影響知覺的因素四、錯覺一、什么是知覺1、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對象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是客觀事物在人的意識中最簡單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構成知覺和思維等復雜的高級反映形式的基礎。例如,人們對黑板的感覺,形狀、顏色、質地等。我們看見顏色,聽到聲音,嘗到味道,嗅到氣味,這些都是感覺。一、什么是知覺刺激物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大腦皮層相應的感覺中樞感覺一、什么是知覺假如沒有了感覺,會怎么樣?——“感覺剝奪實驗”加拿大心理學家D.O赫布讓自愿參加這項實驗的被試,進入一個特別布置的、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房間內(nèi),盡量剝奪一切感覺信息:給被試戴上半透明護目鏡,使其難以產(chǎn)生視覺;用空氣調節(jié)器發(fā)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觸覺。所有被試都感到無法忍受的痛苦,其中有人產(chǎn)生幻覺。大部分人中途退出。一、什么是知覺一、什么是知覺

實驗結果:受試4天后的被試,產(chǎn)生了許多病理心理現(xiàn)象:對外界刺激敏感、出現(xiàn)幻覺;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產(chǎn)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堅持14天的被試,在此后的8天之內(nèi)不能學習。

實驗說明:人必須獲得周圍一定量的刺激,才能維持正常的心理活動。一、什么是知覺2、知覺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對象的整體反映。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把所感覺到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個別屬性聯(lián)系起來,在人腦中產(chǎn)生的對該事物的綜合整體反映。人的知覺除受客觀環(huán)境制約外,還受個體主觀心理條件的影響。由于每個人所處的主客觀條件不同,因而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有較大差異。而認知差異又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差異??陀^事物屬性感官腦形狀、顏色大小滋味氣味質地重量溫度眼舌鼻皮膚視覺味覺嗅覺膚覺知覺一、什么是知覺一、什么是知覺知覺分為物體知覺和社會知覺:

物體知覺:即以物或事為對象的知覺。包括:空間知覺:感知事物的形狀、大小、方位、立體、距離;時間知覺:感知事物在變化時的順序、延續(xù)、速度、節(jié)奏;運動知覺:反映物體的空間位移和位移快慢。

社會知覺:即對人的知覺,包括對個人的知覺、人際知覺和自我知覺。一、什么是知覺區(qū)別:(1)產(chǎn)生的來源不同。(2)反映的具體內(nèi)容不同。(3)生理機制不同。聯(lián)系:(1)感覺是知覺產(chǎn)生的基礎。(2)知覺是感覺的深入與發(fā)展。(3)知覺是高于感覺的心理活動,但并非是感覺的簡單相加之總和。3、感覺和知覺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理解性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恒常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1、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選擇性:是指個體優(yōu)先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的特性??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在同一個時刻,有許多客觀事物同時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不可能同時反映所有這些事物,而是有選擇地把少數(shù)的事物作為知覺對象,而其他則成為襯托這種對象的背景。知覺的選擇性特點能夠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數(shù)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從而更有效地認識和適應外界環(huán)境。

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2、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是指個體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解釋知覺對象。人們在感知客觀事物和對象時,總是根據(jù)以前所獲得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來理解和解釋它們。對同一個知覺對象,知識經(jīng)驗不同的人,對其內(nèi)容的廣度、深度、精確度的知覺有很大差異。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隱匿圖形:你覺得這僅僅是一些斑點嗎?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不完整圖形——你覺得這個圖形像什么?二、知覺的基本特性3、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整體性:是指個體在知覺時能把由許多部分或屬性組成的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反映。知覺對象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們并不把對象感知為許多個別的、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知覺整體性的組織規(guī)則:接近性、相似性、連續(xù)性、封閉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4、知覺的恒常性

知覺的恒常性:是指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nèi)發(fā)生改變時,知覺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對不變。具體表現(xiàn)為大小恒常性、形狀恒常性、顏色恒常性和明度恒常性等。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始終保持對事物本來面貌的認識,保證了知覺的精確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二、知覺的基本特性三、影響知覺的因素1、知覺者在影響知覺方面最相關的個人因素有個人的知識經(jīng)驗、態(tài)度、動機與需要、興趣、情緒、注意和期望等。知覺者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至于看到了什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三、影響知覺的因素2、知覺對象

知覺對象的特點也能影響到知覺的內(nèi)容和結果。在群體里,聲音洪亮的人比安靜的人更容易受到注意。很有吸引力的人和沒有吸引力的人也是如此。新奇、運動、聲音、大小、背景、臨近以及知覺對象的其他因素都能影響到我們的知覺。三、影響知覺的因素3、知覺情境我們在什么情境下認識和了解物體或事件也很重要,周圍的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著我們的知覺。在周末晚上的夜總會上,一個身穿晚禮服、濃妝艷抹的25歲女性不會引起太多的注意。但同一女性同樣穿著出現(xiàn)在課堂上,則會非常吸引我的注意(以及班里其他同學的注意)。四、錯覺

含義:人的知覺不能正確地表達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現(xiàn)種種歪曲。錯覺是歪曲的知覺,也就是把實際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為與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錯覺可以發(fā)生在視覺方面,也可以發(fā)生在其他知覺方面。在眾多的錯覺中,視錯覺最為普遍。錯覺種類,常見的有大小錯覺、形狀錯覺、方向錯覺、形重錯覺、傾斜錯覺、運動錯覺、時間錯覺等。光滲錯覺——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四、錯覺運動錯覺——有幾個黑點?四、錯覺運動錯覺四、錯覺長短錯覺形狀錯覺四、錯覺形狀錯覺四、錯覺長短錯覺大小錯覺四、錯覺方向錯覺四、錯覺方向錯覺四、錯覺四、錯覺你看見了什么?四、錯覺四、錯覺四、錯覺

錯覺的原因:感知條件不佳、客觀刺激不清晰、視聽覺功能減退、強烈情緒影響、想象、暗示以及意識障礙等都能引起錯覺。例如:重聽的人常會聽錯別人說的話;膽小者夜晚獨自經(jīng)過曠野,心中恐懼,會把樹木當成人形,把自己的腳步聲誤認為是有人在追趕;對親人的長久思念,會把風聲誤認為有人敲門。第二節(jié)社會知覺一、什么是社會知覺二、社會知覺的分類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四、印象管理一、什么是社會知覺

作用于人的信息有兩大類:一類是社會性信息,由人的實踐所構成的社會現(xiàn)象的信息,這包括擔任社會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際關系和群體,以及各種社會結構和社會事件等。另一類是非社會性信息,自然界中的機械、物理、化學和生物方面的信息。從知覺的對象來看,對非社會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覺,通常被稱作物的知覺,而對社會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覺就叫做社會知覺。一、什么是社會知覺社會知覺:是指個體在社會環(huán)境中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動機和意向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就知覺對象而言,社會知覺指的是對人及其行為的知覺,而不是對物以及非人的客觀存在的知覺。社會知覺的過程不僅包括主體的社會經(jīng)驗對有關信息、線索進行選擇識別的知覺活動,還包括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一、什么是社會知覺

對人的知覺與對物的知覺的差異(1)作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種屬性和特征相對地要穩(wěn)定持久,易于從直觀上去認識和把握。但人的變化和發(fā)展不僅是復雜多樣的,而且是持續(xù)不斷的,單從直觀的形式上是無從認識和把握的。(2)對物的知覺主要是根據(jù)物的客觀屬性和特征來進行的,較少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對人的知覺則會受到對象所具有的各種社會特征和屬性的影響。(3)在對人的知覺中,知覺者與被知覺者雙方處于互相影響和互相作用中。一、什么是社會知覺

社會知覺的意義社會知覺是人們社會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個體只有具備了正確的社會知覺,對他人、對群體、對自己有較為準確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處理與他人、與組織的各種社會關系,融入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社會知覺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調動人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

管理水平的提高,組織效率的發(fā)揮,團體內(nèi)部凝聚力的增強,都受社會知覺的影響。二、社會知覺的分類1、對他人的知覺是指對他人的需要、動機、情感、觀點、信念、性格等內(nèi)部心理狀態(tài)的知覺。是個體在與他人交往接觸的過程中,通過對他人外部特征信息的采集和對采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與綜合,推測判斷他人的心理活動、心理品質,形成關于他人完整印象的認知活動。這種知覺,主要是通過一個人的儀表、風度、表情、姿態(tài)、言談、行為舉止等外部特征來認識的。即“聽其言觀其行而知其人”。二、社會知覺的分類2、自我知覺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動機、個性等的認識?!叭速F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表明了正確地進行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和難度。正確的自我認知可以激發(fā)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事業(yè)心、榮譽感,從而推動學習、工作和事業(yè)的進步;有助于個人自覺地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正確地認識社會、認識他人、認識人際關系以及增強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能力。二、社會知覺的分類3、人際知覺是指對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認知,包括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他人和他人的關系兩個方面。人際知覺是復雜的社會知覺,正確的認知并非易事,它受到交往雙方自身特點的制約,也受情境因素影響。認知者的情感、態(tài)度、觀念、經(jīng)驗知識等會影響他的認知。二、社會知覺的分類

意義:人際知覺是了解人與人之間各種復雜關系的途徑,對人際關系的敏銳洞察、正確認識與判斷極為重要,它是改善和調整人際關系的依據(jù)。

對于管理者來說,如能及時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自身與上下左右之間的人際關系,以及與其他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就將有利于協(xié)調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對于職工來說,如能正確認識與判斷個人與他人的關系狀況,并針對不足之處主動作出努力,進行改善,這對個人身心健康、愉快地生活與工作是很有好處的。二、社會知覺的分類4、角色知覺角色:是指人們對某個社會性單位中占據(jù)一個職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為模式。

角色知覺:是對某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知與判斷,以及對有關角色行為的社會標準的認知。包括對自我角色的知覺、對他人角色的知覺和對角色期待的知覺。

意義:所有角色都不是自己認定的,而是社會客觀賦予的。個體只有對各種社會角色和周圍刺激物進行準確認知,才會產(chǎn)生有效的社會行為。由于認知對象及其所處環(huán)境提供的信息會有不充分或不真實的情況,又由于主體的價值觀、態(tài)度、個性特征、知識經(jīng)驗、心態(tài)等方面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因此,知覺有時會產(chǎn)生歪曲,出現(xiàn)知覺偏差。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1、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人對人的知覺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夠以同樣的性質影響著人們再次發(fā)生的知覺。

或者說,人們在對他人總體印象的形成過程中,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陸欽斯的實驗證明了首因效應的存在?!耙粋€人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人以第一印象?!比?、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陸欽斯的實驗杜撰了兩段文字作為實驗材料,描寫了一個叫吉姆的學生的生活片斷。A:吉姆走在陽光明媚的大街上,旁邊跟著兩個伙伴,他們一路說笑,來到了一家商店,店里人比較多,他一邊跟店員打招呼,等著店員收款,一邊與碰到的一個熟人交談起來。從店鋪出來,迎面走來了一個昨天剛結識的女孩,他走上前去同她打了個招呼,交談了一會,之后又跟伙伴一起向家的方向走去。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B:吉姆一個人走在大街上,盡管天不是很熱,但他卻始終走在樹陰下,一路低著頭,似乎在想著什么事情。他來到一家商店,店里人比較多,他也不打招呼,就在柜臺旁邊靜靜地等著。這時,店里來了兩個他認識的人,他也沒有同他們打招呼,直到店員發(fā)現(xiàn)了他,他才結帳買到了他要的飲品,端到了店里的一個角落一個人喝。從店鋪出來,迎面走來了一個昨天剛結識的女孩,他一轉身,走進了一家文具店,直到女孩走過去了,他才出來,向家的方向的走去。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把這兩段相反描述的材料給予不同的組合:(1)描寫熱情外向的一段先出現(xiàn),冷淡內(nèi)向的一段后出現(xiàn)。(友好評價78%)(2)描寫冷淡內(nèi)向的一段先出現(xiàn),熱情外向的一段后出現(xiàn)。(友好評價18%)(3)只出示一段描寫熱情外向的材料。(95%)(4)只出示一段描寫冷淡內(nèi)向的材料。(3%)把學生分為四組,每組只閱讀一組材料,然后要求各組被試回答一個問題:吉姆是怎樣的一個人?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前蘇聯(lián)社會心理學家A·鮑達列夫的實驗實驗者把同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大學生看,但看照片前對兩組大學生的指導語不同。指導語告訴第一組大學生,照片上的人是一個惡習難改的罪犯;告訴第二組大學生,照片上的人是一個著名學者。然后主試出示照片,要求每組學生口頭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大學生對同樣的照片做了極為懸殊的描述。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第一組的描述:這個人深陷的眼窩表明了他內(nèi)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著他頑固不化的決心。第二組的描述:深邃的眼睛顯示出他聰明和智慧,剛毅下巴體現(xiàn)了百折不撓的勇氣。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首因效應的特征:(1)表面性:第一印象主要由個人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結合而產(chǎn)生。(2)片面性:由于接觸時間短暫,只能認識某些方面,容易出現(xiàn)以貌取人、以偏概全的現(xiàn)象。(3)類化:在第一次接觸時,個體總是根據(jù)自己對他人的表面的、片面的認識給對方加以分類。(4)歸因:根據(jù)外部表現(xiàn)推測其內(nèi)心的思想與情感。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首因效應的意義在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活動中,給交往對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對于有效開展工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一印象也具有局限性,也會有消極意義:如第一印象比較片面,形成被認知對象的固定看法,造成“先入效應”,給管理人員帶來認識上的片面性。

作為一個管理者,既要利用第一印象的積極作用,也要克服第一印象的消極影響,要全面、客觀和以變化發(fā)展的眼光考察被知覺對象,最終獲得正確的人際知覺。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案例欣賞:一個新聞系的畢業(yè)生正急于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么記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現(xiàn)在什么空缺也沒有了。”“那么,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闭f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傭”??偩幙戳丝磁谱樱⑿χc了點頭,說:“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边@個大學生通過自己制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2、近因效應是指在知覺過程中,最后給人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對以后該對象的印象起著強烈的影響。或者說,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在前面陸欽斯的實驗中,稍作改動就出現(xiàn)了近因效應。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各自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呢?陸欽斯認為,同一個人的兩種信息連續(xù)被人感知時,人們總傾向于前一種信息,并對其印象深刻,這時起作用的是首因效應;而同一個人的兩種信息斷續(xù)被人感知時,起作用的則是近因效應。也有學者認為,人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作用較大;而與熟人交往時,近因效應作用較大。還有學者認為,兩種效應到底誰起作用,取決于知覺者的價值選擇與價值評價。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3、暈輪效應(光環(huán)效應)

定義:是指在知覺過程中,將知覺對象某一行為特征的突出印象擴大為整體行為特征,進而產(chǎn)生美化或丑化知覺對象的現(xiàn)象。

戴恩等人的研究證實了暈輪效應的存在。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戴恩等人1972年做過一個實驗,用科學數(shù)據(jù)證明了暈輪效應。他們讓被研究者分別看高吸引力、無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類人的照片,然后讓他們對照片上這些人的某些特征進行評定,結果如下表:評定特征高吸引者一般吸引者無吸引力者受歡迎性65.3962.4256.31婚姻能力1.700.710.37職業(yè)地位2.252.021.70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暈輪效應是對別人認知的一種偏差傾向,實質上是以點代面的思想方法。暈輪效應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缺少知覺對象信息的情況下,就做出了整體判斷,或由于受到某種情感的支配而忽視了其他因素。由于暈輪效應容易造成對他人的認知偏見,所以應注意克服。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4、投射效應

定義:是指個體將自己的特點推廣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

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也是如此,結果往往對他人的情感、意向作出錯誤判斷?!耙孕∪酥亩染又埂?/p>

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案例欣賞:蘇東坡和佛印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則微笑著說:“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蘇東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這件事,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xiàn)',你看別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投射使人們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來知覺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投射效應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心理偏差,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去對待別人和對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應的良方。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5、定勢效應

定義:又稱社會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個群體中的人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在進行社會認知的時候,人們往往將聚在一起的人們賦予一些特征,對不同職業(yè)、地區(qū)、性別、年齡、民族等群體的人們形成較為固定的看法。當人們采用這些較為固定的看法去識別一個具體的人,去對他進行判斷、推測和概括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xiàn)偏差,產(chǎn)生刻板印象。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臺灣大學李本華與楊國樞的調查國家刻板印象美國人印度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日本人俄國人民主,天真,樂觀,友善,熱情迷信,懶惰,落伍,騎墻派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養(yǎng),嚴肅有科學精神,進去,愛國,聰明,勤勞好藝術,輕浮,熱情,瀟灑,樂觀善于模仿,愛國,尚武,進取,有野心狡猾,欺詐,有野心,殘酷,唯物

定型效應的形成原因:每一個群體確實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目標,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就給知覺者形成刻板印象提供了可能;認知者總是希望通過較少的信息就作出全面的推論;接觸的機會很少,通過間接印象形成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可以滿足人們的某些需要,常常與人們的利益和價值發(fā)生關系。

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

積極影響:包含了一定的合理的、真實的成份,或多或少反映了認知對象的若干實際狀況,因此,有助于簡化人們的認識過程,為人們迅速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極影響:一經(jīng)形成便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很難隨現(xiàn)實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因此,它往往會阻礙人們接受新事物。在對人的認知中,刻板印象則易導致成見。造成社會認知的偏差,阻礙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三、社會知覺的若干效應1、印象管理的含義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6):人生是個大舞臺,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有如演員相互配合的演戲。人們按社會劇本的需要(即社會期望的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他們的演出又受到互動對方的制約。因此,要使互動能夠順利進行,互動的雙方都應有能力運用某種互動的技巧對自己的印象進行控制、管理、整飾。四、印象管理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6):在日?;又?,人們總是通過行為來表現(xiàn)自己以便給人留下印象。這種表現(xiàn)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行為個體較易控制的自我表達,這是明顯的“給予”互動對方的表達,包括各種語言符號或它們的替代物;行為個體不甚留意或未加控制的較隨便的流露,它包括在較廣泛的社會行為之中,是隱含的意義。四、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個體努力操縱或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某種印象的過程。是指處于組織情境下的組織成員有意識地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某種印象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人進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影響別人,使別人所形成的有關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過程。四、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正面性:(1)印象管理是客觀存在的,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對自己的印象進行管理和控制,有助于人際交往的發(fā)生與維持。(2)印象管理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標志和結果。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行為和語言也在變得越來越文雅而有修飾,人們的欲望和要求開始擺脫赤裸裸的表達方式,變得含蓄和曲折。四、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負面性:由于印象整飾直接涉及對他人印象的控制,因此,既有人運用這一手段虛飾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真實身份,也有人利用相應的技巧為自己謀利。“露臉”或“爭面子”逢迎之道四、印象管理2、印象管理的策略(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角色置換(3)相互支持(4)取悅他人(5)自我顯示四、印象管理一、什么是自我知覺二、自我知覺的形成三、自我知覺的誤區(qū)與管理第三節(jié)自我知覺

自我知覺:是指個體對自我的認識。

廣義的自我,是指一切個體能夠稱之“我的”之總和。它既包括個體的軀體、生理活動、心理活動,還包括與個體有關的存在物,如個人的事業(yè)、成就、名譽、地位、財產(chǎn)、權力等。

狹義的自我,僅指個體對自己心理活動的認識與控制。威廉·詹姆斯認為自我知覺包括物質自我、社會自我和精神自我三部分。一、什么是自我知覺一、什么是自我知覺追求智慧、宗教、道德與良心對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準及自卑與優(yōu)越的認知與評價精神自我

引人注目、討好別人、追求名譽、愛與隸屬等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名譽、財產(chǎn)及與他人關系的認知和評價社會自我

追求身體外表、欲望的滿足。如裝飾、打扮、愛護家庭對自己身體、衣著、儀表、家庭等的認知與評價物質自我

自我追求行為自我認識與評價自我要素自我知覺與對他人的知覺雖然都屬于社會知覺的范疇,但二者有較大的區(qū)別:①自我知覺的主體和客體是同一的,即指自己是知覺的主體又是被知覺的客體;②一般講自我知覺的信息要比知覺別人要多一些(對陌生人更是如此),因而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③人們對自己的知覺往往采取“以人度己”(即以人為鏡)的方式;而對他人的知覺往往采取“以己度人”的方式。

一、什么是自我知覺

他人評價。以人為鏡,即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獲得對自我的認識。

社會比較。通過社會比較來認識并評價自己。

內(nèi)省。通過個人對自己心理活動的分析來實現(xiàn)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內(nèi)省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心理活動、心理狀態(tài)的觀察與分析:另一是對已有的心理經(jīng)驗的回憶與反思。二、自我知覺的形成1、自我知覺的誤區(qū)求全(我在各方面都很行,過于自高自大);被動(我時時刻刻都要他人的贊同,過于自卑);依靠(過于消極,被動,依賴別人給我想要的);過于強調宿命觀點和過去的經(jīng)驗;過于相信環(huán)境與外因的作用。三、自我知覺的誤區(qū)與管理2、自我管理的方法改變環(huán)境,促進自我發(fā)展;通過再社會化途徑,改變和完善自我;脫離不良環(huán)境,以利于自我發(fā)展;回歸社會,適應環(huán)境,以利于自我免疫與發(fā)展。三、自我知覺的誤區(qū)與管理一、什么是歸因二、歸因理論三、歸因偏差第四節(jié)歸因與管理

歸因: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或推論其原因的過程,即把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加以解釋和推測。

歸因是人類一種普遍的心理認知過程。歸因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社會判斷,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結果的原因的知覺。對人的知覺和對物的知覺不同,對他人的認識總是根據(jù)其行為推測其內(nèi)在心理狀態(tài),涉及到其動機、性格、情緒和態(tài)度。一、什么是歸因

歸因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歸因不同,將直接影響管理者的行為,從而影響員工的行為與績效。一、什么是歸因

歸因理論研究的基本問題:(1)人們的心理活動歸因。人們的心理活動的產(chǎn)生應歸結于什么原因,包括內(nèi)部原因與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2)人們的行為活動歸因。根據(jù)人們的行為及其外部表現(xiàn),來對行為者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質、個性差異做出合理的推論。這是社會知覺歸因的主要內(nèi)容。(3)人們未來行為的期望與預測。根據(jù)人們過去的典型行為及其外部表現(xiàn),預測他們以后在有關環(huán)境中將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可能行為。二、歸因理論1、海德的歸因理論歸因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重視行為因果關系的研究。認為任何行為的產(chǎn)生總有一定的原因,行為的后果受兩種因素的影響——個人自身原因和情景環(huán)境因素。

情景因素:外因,個體周圍的環(huán)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對個體行為的強制作用、外部獎賞或懲罰、運氣、任務的難易等。

個人自身因素:內(nèi)因,人格、品質、動機、情緒、心境、態(tài)度、能力、努力及其他一些個體所具備的特點。二、歸因理論從人的內(nèi)外歸因中解釋一個人的行為,強調內(nèi)部因素。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內(nèi)部因素引起的,在同樣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行為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只要控制好環(huán)境,就能預知他在該環(huán)境下如何行動。海德的歸因理論對后來歸因研究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二、歸因理論2、維納的理論維納主要從成功和失敗的角度研究歸因問題。人們對行為的成功或失敗常做四種歸因: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務難度、運氣與機會。二、歸因理論維度個人努力程度個人能力大小任務(事業(yè))難度機遇狀況好壞內(nèi)外因內(nèi)內(nèi)外外穩(wěn)定性不穩(wěn)定穩(wěn)定穩(wěn)定不穩(wěn)定可控性可控

不可控不可控

歸因不同會引起不同的心理變化,進而會影響以后的行為。

能力是一個穩(wěn)定的內(nèi)部歸因,如果將成功歸因為能力,會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還會成功;如果將失敗歸因為能力,則會感到羞愧,并期望以后仍將失敗。

努力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內(nèi)部歸因,如果將成功歸因于付出巨大的努力,會增加自豪感,但并不一定期望以后還會成功,一旦放棄努力,可能面臨失?。蝗绻麑⑹w因于缺乏努力,會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過付出更多的努力獲得成功。二、歸因理論

任務難度是一個穩(wěn)定的外部原因,如果將成功歸因于任務簡單,會減少自豪感,如果將成功歸因于任務太難,則會減少羞愧感,但期望下次還將是失敗的結果。

運氣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外部歸因,如果將成功歸因于運氣好,會減少自豪感,也不會期望下次還會成功;如果將失敗歸因于運氣差,會減少羞愧感,但可以期望下次碰到好運而成功。管理者要幫助員工對其行為進行正確歸因,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二、歸因理論3、凱利的三維歸因理論他指出人們在試圖解釋某人的行為時可能用到三種形式:歸因于行為者,歸因于客觀刺激物(行為者對之作出反應的事件或他人),歸因于行為者所處的情境或關系(時間或形態(tài))。

二、歸因理論

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歸因呢?取決于下列三種因素:區(qū)別性指一個人對同一情境中的其他對象是否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即行為者是否對同類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應,在眾多場合下都表現(xiàn)出這種行為,還是僅在特定情境下才表現(xiàn)這一行為。如果對其他的對象也做出同樣的反應,那么,就是區(qū)別性低,否則就是區(qū)別性高。區(qū)別性低,歸為內(nèi)因,區(qū)別性高,歸為外因。二、歸因理論一貫性

指行動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時候對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應,即行動者的行為是否穩(wěn)定持久。如果在其他的時間和情境下也有同樣的行為,那么一貫性高,否則一貫性低。一貫性高,歸為內(nèi)因;一貫性低,歸為外因。二、歸因理論一致性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