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_第1頁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_第2頁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_第3頁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_第4頁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前言本標準是對 GB12158—1990《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的修訂。本標準的第 5、6、7、8章為強制性條文。本標準修訂過程中主要參考了 PDCLC/TR50404:2003《機械安全避免靜電危害的指南和推薦規(guī)范》、ANSI/ESD-S20.20一1999《建立一個靜電放電控制大綱》、IEC79-201996-10《爆炸性氣體的靜電點燃危險性》。本標準主要進行了以下修訂:——增加了相對濕度較低時靜電危害容易發(fā)生,控制濕度可以防止靜電危害發(fā)生的描述;——增加了防止靜電危害管理措施的要求;——調整和增加了對靜電消除器的使用規(guī)定;——增加了對暴露表面、分層結構、金屬網、防靜電繩索或軟管、金屬鏈、惡劣天氣、合成材料等因素的對應要求;——修改了對管道施工中跨接的要求;——增加了非金屬材料制造罐、管道的表面電阻和體電阻率的界限要求;——增加了人體靜電的防護措施的內容;——刪除了附錄中最小點燃能量數據,增加了質量濃度上下限;——增加了多種物質的引爆、引燃的界限。本標準的附錄 A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 B、附錄C和附錄D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趙留根、肖義慶、臧蘭蘭、羅伶、陳倬為。范圍本標準描述了靜電放電與引燃,規(guī)定了靜電防護措施、靜電危害的安全界限及靜電事故的分析和確定。本標準適用于存在靜電引燃 (爆)等靜電危害場所的設計和管理。其他的靜電危害 (如靜電干擾、靜電損壞電子元件 )可以參考本標準的有關條款。本標準不適用于火炸藥、電火工品的靜電危害防范。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6950 輕質油品安全靜止電導率GB6951 輕質油品裝油安全油面電位值GB12014 防靜電工作服GB/T15463 —1995 靜電安全術語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靜電導體staticconductor在任何條件下,體電阻率小于或等于1×106Ω.m(即電導率等于或大于1×10—6S/m)的物料及表面電阻率等于或小于1×107Ω的固體表面。3.2靜電亞導體staticsub-conductor1《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在任何條件下,體電阻率小于或等于1×106Ω.m,小于1×1010Ω·m的物料及表面電阻率大于1×107Ω,小于1×1011Ω的固體表面。3.3 靜電非導體 staticnon —conductor在任何條件下,體電阻率大于或等于1×1010—10S/m)的物料及表面電Ω·m(即電導率小于或等于1×10阻率等于或大于 1×1011Ω固體表面。3.4 最小點燃能量 minimumignitionenergy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影響物質點燃的各種因素均處于最敏感的條件,點燃該物質所需的最小電氣能量。3.5間接接地indirectstaticearthing為使金屬以外的靜電導體、靜電亞導體進行靜電接地,將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與接地的金屬體緊密相接的一種接地方式。3.6爆炸危險場所explosionendangeredplaces爆炸性混合物(氣體及粉塵)出現的或預期可能出現的數量達到足以要求對電氣設備的結構、安裝和使用采取預防措施的場所。3.7氣體爆炸危險場所的區(qū)域等級classificationofhazardousareas3.7.1O區(qū)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氣體(含蒸氣和薄霧)混合物連續(xù)地、短時間頻繁地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3.7.21區(qū)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氣體 (含蒸氣和薄霧)混合物有可能出現的場所。 區(qū)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氣體混合物不能出現,僅在不正常情況下,偶爾短時間出現的場所。注:正常情況是指設備的正常起動、停止、正常運行和維修。3.8 緩和時間 relaxationtimeofcharge帶電體上的電荷 (或電位)消散至其初始值的 1/e(約37%)時所需的時間。3.9 靜置時間 timeofrepose :timeofrest在有靜電危險的場所進行生產時,由設備停止操作到物料 (通常為液體)所帶靜電消散至安全值以下,允許進行下一步操作所需要的間隔時間。放電與引燃4.1典型靜電放電的特點和其相對引燃能力見表1。放電種類發(fā)生條件特點及引燃性有時有聲光,氣體介質在物體尖端附近局部電電暈放電當電極相距較遠,在物體表面的尖端或離,不形成放電通道。感應電暈單次肪沖放電突出部位電場較強處較易發(fā)生。能量小于20μJ,有源電暈單次肪沖放電能量較此大若干倍,引燃、引爆能力甚小。有聲光,放電通道在靜電非導體表面附近形成刷形放電在帶電電位較高的靜電非導體與導體許多分叉,在單位空間釋放的能量較小,一般間較易發(fā)生。每次放電能量不超過4mJ,引燃、引爆能力中等。火花放電要發(fā)生在相距較近的帶電金屬導體間。有聲光,放電通道一般不形成分叉,電極上有2《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明顯放電集中點,釋放能量比較集中,引燃、引爆能力很強。僅發(fā)生在具有高速起電的場合,當靜電放電時有聲光,將靜電非導體上一定范圍內所傳播型刷非導體的厚度小于8mm,其表面電荷帶的大量電荷釋放,放電能量大,引燃、引爆形放電密度大于或等于2.7×10-4C/m2時較易能力強。發(fā)生。4.2在相同帶電電位條件下,液體或固體表面帶負電荷時發(fā)生的放電比帶正電荷時發(fā)生的放電,對可燃氣體的引燃能力可大一個數量級。4.3 在下列環(huán)境下,更易發(fā)生引燃、引爆等靜電危害?!扇嘉锏臏囟缺瘸馗撸弧植凯h(huán)境氧含量 (或其他助燃氣含量 )比正??諝庵懈?;——爆炸性氣體的壓力比常壓高;——相對濕度較低。靜電防護管理措施本章規(guī)定了在靜電危險場所應采取的管理上的要求。5.1 靜電危害控制方案在靜電危險場所,應制定靜電危害控制方案,并成為單位內部管理規(guī)范文件的一部分。其內容應包括:——可能產生的靜電危害;——靜電危害的表現形式;——靜電危害的產生原因;——靜電危害的控制措施;——人員的培訓計劃;——防靜電措施的驗證。5.2 人員在靜電危險場所工作的人員,應定期的防靜電危害培訓。培訓應同本單位的實際工作結合,培訓的內容應包括法規(guī)的培訓、防靜電措施的執(zhí)行方法、必要的演習及知識的補充。對短期來訪的外來人員,應配備公用的個體防靜電裝備。進入靜電危害區(qū)域前,應由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以適合的方式告知有關規(guī)定。5.3檢查任何技術措施都有可能隨時間的推移而失效,在工作中應按照靜電危害控制方案對采取的防靜電措施進行定期檢查。檢查的頻率取決于控制對象的用途、耐久性及失效的風險。5.4標志與記錄所有靜電危險場所應設立明顯的危險標志。靜電危險場所必須有接地點、應使用的防靜電物品、必備的衣物、靜電危險區(qū)及運動方面的限制等標志。所有的工作都應被記錄在案并保存。靜電防護技術措施3《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各種防護措施應根據現場環(huán)境條件、生產工藝和設備、加工物件的特性以及發(fā)生靜電危害的可能程度等予以研究選用。6.1基本防護措施 減少靜電荷產生對接觸起電的物料,應盡量選用在帶電序列中位置較鄰近的,或對產生正負電荷的物料加以適當組合,使最終達到起電最小。靜電起電極性序列表見附錄 B。在生產工藝的設計上,對有關物料應盡量做到接觸面積和壓力較小,接觸次數較少,運動和分離速度較慢。 使靜電荷盡快地消散在靜電危險場所,所有屬于靜電導體的物體必須接地。對金屬物體應采用金屬導體與大地做導通性連接,對金屬以外的靜電導體及亞導體則應作間接接地。靜電導體與大地問的總泄漏電阻值在通常情況下均不應大于 1x10。Q。每組專設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一般不應大于 100Q,在山區(qū)等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區(qū),其接地電阻值也不應大于 1000Q。對于某些特殊情況,有時為了限制靜電導體對地的放電電流,允許人為地將其泄漏電阻值提高到l×10。Q~1×10。Q,但最大不得超過 l×10。Q。局部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宜增加至 80%以上。增濕可以防止靜電危害的發(fā)生,但這種方法不得用在氣體爆炸危險場所 0區(qū)。生產工藝設備應采用靜電導體或靜電亞導體,避免采用靜電非導體。對于高帶電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適當位置裝設靜電緩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適量的防靜電添加劑,以降低其電阻率。在生產現場使用靜電導體制作的操作工具應接地。 帶電體應進行局部或全部靜電屏蔽,或利用各種形式的金屬網,減少靜電的積聚。同時屏蔽體或金屬網應可靠接地。 在設計和制作工藝裝置或裝備時,應避免存在靜電放電的條件,如在容器內避免出現細長的導電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的高速剝離等。 控制氣體中可燃物的濃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限制靜電非導體材料制品的暴露面積及暴露面的寬度。 在遇到分層或套疊的結構時避免使用靜電非導體材料。 在靜電危險場所使用的軟管及繩索的單位長度電阻值應在 1×10sQ/m~l×10sQ/m之間。 在氣體爆炸危險場所禁止使用金屬鏈。 使用靜電消除器迅速中和靜電靜電消除器是利用外部設備或裝置產生需要的正或負電荷以消除帶電體上的電荷。靜電消除器原則上應安裝在帶電體接近最高電位的部位。消除屬于靜電非導體物料的靜電,應根據現場情況采用不同類型的靜電消除器。靜電危險場所要使用防爆型靜電消除器。6.2固態(tài)物料防護措施6.2.1非金屬靜電導體或靜電亞導體與金屬導體相互聯接時,其緊密接觸的面積應大于2012m2。6.2.2架空配管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應保持可靠的電氣連接。室外的系統(tǒng)同時要滿足國家有關防雷規(guī)程的要求。4《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 防靜電接地線不得利用電源零線、不得與防直擊雷地線共用。 在進行間接接地時,可在金屬導體與非金屬靜電導體或靜電亞導體之間,加設金屬箔,或涂導電性涂料或導電膏以減少接觸電阻。 油罐汽車在裝卸過程中應采用專用的接地導線 (可卷式),夾子和接地端子將罐車與裝卸設備相互聯接起來。接地線的聯接,應在油罐開蓋以前進行;接地線的拆除應在裝卸完畢,封閉罐蓋以后進行。有條件時可盡量采用接地設備與啟動裝卸用泵相互間能聯鎖的裝置。6.2.6在振動和頻繁移動的器件上用的接地導體禁止用單股線及金屬鏈,應采用6mmz以上的裸絞線或編織線。6.3液態(tài)物料防護措施6.3.1控制烴類液體灌裝時的流速灌裝鐵路罐車時,液體在鶴管內的容許流速按式(1)計算:VD0.8????????????(1)≤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的數值,單位為米每秒(m/s);D——鶴管內徑的數值,單位為米(m)。大鶴管裝車出口流速可以超過按式(1)所得計算值,但不得大于5m/。。灌裝汽車罐車時,液體在鶴管內的容許流速按式(2)計算:VD0.5????????????(2)≤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的數值,單位為米每秒(m/s);D——鶴管內徑的數值,單位為米(m)。 在輸送和灌裝過程中,應防止液體的飛散噴濺,從底部或上部人罐的注油管末端應設計成不易使液體飛散的倒 T形等形狀或另加導流板;或在上部灌裝時,使液體沿側壁緩慢下流。 對罐車等大型容器灌裝烴類液體時,宜從底部進油。若不得已采用頂部進油時,則其注油管宜伸人罐內離罐底不大于 200mm。在注油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速應限制在 lm/s以內。 烴類液體中應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物相雜質如水等。并應盡量減少和排除槽底和管道中的積水。當管道內明顯存在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時,其流速應限制在 1m/s以內。 在貯存罐、罐車等大型容器內,可燃性液體的表面,不允許存在不接地的導電性漂浮物。 當液體帶電很高時,例如在精細過濾器的出口,可先通過緩和器后再輸出進行灌裝。帶電液體在緩和器內停留時間,一般可按緩和時間的 3倍來設計。 烴類液體的檢尺、測溫和采樣當設備在灌裝、循環(huán)或攪拌等工作過程中,禁止進行取樣、檢尺或測溫等現場操作。在設備停止工作后,需靜置一段時間才允許進行上述操作。所需靜置時間見表 2。表2單位為分鐘液體電導率/(S/m)液體容積/m3<1010~50(不含)50~5000(不含)>5000>10-8111210-12~10-823203010-14~10-1245601205《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10-141015120240注:若容器內設有專用量槽時,則按液體容積<1×10m3取值。對油槽車的靜置時間為2min以上。對金屬材質制作的取樣器,測溫器及檢尺等在操作中應接地。有條件時應采用具有防靜電功能的工具。取樣器、測溫器及檢尺等裝備上所用合成材料的繩索及油尺等,其單位長度電阻值應為 1×l05Ω/m~1×107Ω/m或表面電阻和體電阻率分別低于 1×1010Ω及1×lO8Ω.m的靜電亞導體材料。在設計和制作取樣器、測溫器及檢尺裝備時,應優(yōu)先采用紅外、超聲等原理的裝備,以減少靜電危害產生的可能。在可燃的環(huán)境條件下灌裝、檢尺、測溫、清洗等操作時,應避開可能發(fā)生雷暴等危害安全的惡劣天氣,同樣強烈的陽光照射可使低能量的靜電放電造成引燃或引爆。 在烴類液體中加入防靜電添加劑,使電導率提高至 250pS/m以上。 當在烴類液體中加入防靜電添加劑來消除靜電時,其容器應是靜電導體并可靠接地,且需定期檢測其電導率,以便使其數值保持在規(guī)定要求以上。 當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來減少靜電積聚時,可以在管道的末端裝設液體靜電消除器。當用軟管輸送易燃液體時,應使用導電軟管或內附金屬絲、網的橡膠管,且在相接時注意靜電的導通性。 在使用小型便攜式容器灌裝易燃絕緣性液體時, 宜用金屬或導靜電容器, 避免采用靜電非導體容器。對金屬容器及金屬漏斗應跨接并接地。 容器的清洗過程應該避免可燃的環(huán)境條件,并且在清洗后靜置一定時間才可使用。6.4氣態(tài)粉態(tài)物料防護措施 在工藝設備的設計及結構上應避免粉體的不正常滯留、堆積和飛揚;同時還應配置必要的密閉、清掃和排放裝置。6.4.2粉體的粒徑越細,越易起電和點燃。在整個工藝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利用或形成粒徑在75μm或更小的細微粉塵。 氣流物料輸送系統(tǒng)內,應防止偶然性外來金屬導體混入,成為對地絕緣的導體。 應盡量采用金屬導體制作管道或部件。 當采用靜電非導體時, 應具體測量并評價其起電程度。必要時應采取相應措施。6.4.5必要時,可在氣流輸送系統(tǒng)的管道中央,順其走向加設兩端接地的金屬線,以降低管內靜電電位。也可采取專用的管道靜電消除器。6.4.6對于強烈?guī)щ姷姆哿?,宜先輸入小體積的金屬接地容器,待靜電消除后再裝入大料倉。6.4.7大型料倉內部不應有突出的接地導體。在頂部進料時,進料口不得伸出,應與倉頂取平。6.4.8當筒倉的直徑在1.5m以上時,且工藝中粉塵粒徑多數在30μm以下時,要用惰性氣體置換、密封筒倉。 工藝中需將靜電非導體粉粒投入可燃性液體或混合攪拌時,應采取相應的綜合防護措施。 收集和過濾粉料的設備,應采用導靜電的容器及濾料并予以接地。 對輸送可燃氣體的管道或容器等, 應防止不正常的泄漏,并宜裝設氣體泄漏自動檢測報警器。 高壓可燃氣體的對空排放, 應選擇適宜的流向和處所。 對于壓力高、容量大的氣體如液氫排放時,宜在排放口裝設專用的感應式消電器。同時要避開可能發(fā)生雷暴等危害安全的惡劣天氣。6《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6.5人體靜電的防護措施 當氣體爆炸危險場所的等級屬 O區(qū)和1區(qū),且可燃物的最小點燃能量在 0.25mJ以下時,工作人員需穿防靜電鞋、防靜電服。當環(huán)境相對濕度保持在 50%以上時,可穿棉工作服。 靜電危險場所的工作人員,外露穿著物 (包括鞋、衣物 )應具防靜電或導電功能,各部分穿著物應存在電氣連續(xù)性,地面應配用導電地面。 禁止在靜電危險場所穿脫衣物、帽子及類似物,并避免劇烈的身體運動。 在氣體爆炸危險場所的等級屬 0區(qū)和1區(qū)工作時,應佩戴防靜電手套。 防靜電衣物所用材料的表面電阻率< 5×1010Ω,防靜電工作服技術要求見 GB12014。 可以采用安全有效的局部靜電防護措施 (如腕帶),以防止靜電危害的發(fā)生。靜電危害的安全界限7.1 靜電放電點燃界限 導體間的靜電放電能量按式 (3)計算:V=122CV?????????(3)式中:w——放電能量,單位為焦耳(J);C——導體間的等效電容,單位為法拉(F);V——導體間的電位差,單位為伏特(V)。當其數值大于可燃物的最小點燃能量時,就有引燃危險。 當兩導體電極問的電位低于 1.5kV 時,將不會因靜電放電使最小點燃能量大于或等于O.25mJ的烷烴類石油蒸氣引燃。 在接地針尖等局部空間發(fā)生的感應電暈放電不會引燃最小點燃能量大于 O.2mJ的可燃氣。7.2物體帶電安全管理界限 當固體器件的表面電阻率或體電阻率分別在 1×108Ω及1×106Ω.m以下時,除了與火炸藥有關情況外,一般在生產中不會因靜電積累而引起危害。對某些爆炸危險程度較低的場所 (如環(huán)境濕度較高、可燃物最小點燃能量較高等情況)在正常情況下,表面電阻率或體電阻率分別低于1×1011Ω和1×1010Ω.m時,也不會因靜電積累引起靜電引燃危險。7.2.2用非金屬材料制造液體貯存罐、輸送管道時,材料表面電阻和體電阻率分別低于1×10如Q及1×108Ω.m。7.2.3在氣體爆炸危險場所外露靜電非導體部件的最大寬度及表面積,參見表3。環(huán)境條件最大寬度/cm最大表面積/cm2Ⅱ類A組爆炸性氣體0.3500區(qū)Ⅱ類B組爆炸性氣體0.325Ⅱ類C組爆炸性氣體0.14Ⅱ類A組爆炸性氣體3.01001區(qū)Ⅱ類B組爆炸性氣體3.0100Ⅱ類C組爆炸性氣體2.0207《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7.2.4固體靜電非導體(背面15cm內無接地導體)的不引燃放電安全電位對于最小點燃能量大于0.2mJ的可燃氣是15kV。7.2.5輕質油品裝油時,油面電位應低于12kV。7.2.6輕質油品安全靜止電導率應大于50pS/m。7.2.7對于采取了基本防護措施的,內表面涂有靜電非導體的導電容器,若其涂層厚度不大于2mm,并避免快速重復灌裝液體,則此涂層不會增加危險。7.3引起人體電擊的靜電電位7.3.1人體與導體間發(fā)生放電的電荷量達到2×10-7C以上時就可能感到電擊。當人體的電容為100pF時,發(fā)生電擊的人體電位約3kV,不同人體電位的電擊程度見附錄C。當帶電體是靜電非導體時,引起人體電擊的界限,因條件不同而變化。在一般情況下,當電位在30kV以上向人體放電時,將感到電擊。7.4 附錄D給出了爆炸性氣體、蒸氣及懸浮粉塵的點燃危險性表。靜電事故的分析和確定凡疑為靜電引燃的事故,除按常規(guī)進行事故調查分析外還應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分析及確認。8.1 檢查分析是否存在發(fā)生靜電放電引燃的必要條件。 通過對有關的運轉設備、物料性能、人員操作以及環(huán)境情況的分析,推測可能帶有靜電的設備、物體和帶電程度,以及放電的物件、條件和類型。 收集和測取必要的有關技術參數,并估算可能的放電能量。 參考本標準第 6章及第7章提出的有關界限,對是否屬于靜電放電火源作出傾向性意見,或對較為簡單明顯的情況作出相應的結論。8.2對于較復雜的情況, 則應根據實際的需要和可能, 選取以下部分或全部內容, 作進一步的測試,并通過綜合分析后,作出相應的結論。 充分收集或測取有關技術參數,主要包括環(huán)境溫度濕度和通風情況、可燃物種類、釋放源位置及可能的爆炸性氣體濃度分布情況,已有的防火防爆措施及其實際作用,與靜電有關的物料的流量流速和人員動作及操作情況,非靜電的其他火源的可能性等。 遺留殘骸件的分析檢驗,其方法是選出可能帶有靜電并發(fā)生放電的物件 (主要是金屬件 )通過電子顯微鏡作微觀形貌觀察,查明是否存在類似“火山口”特征的高溫熔融微坑。以確定靜電放電的具體部位,肯定事故的原因。 物件的起電程度和放電能量難以用分析的方法予以定量或半定量確定時,需參考事故發(fā)生時的具體條件,進行實物模擬試驗,加以驗證。模擬試驗可在現場或在其他適宜場所進行。對有關情況數據作進一步綜合分析, 觀察各種情況數據間的相互關系是否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是否存在矛盾,必要時還須對其他情況或數據 (包括非靜電技術方面的 )作補充收集或測試,以便作出最終結論。附 錄A(規(guī)范性附錄)靜電主要參數測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GB12158—2006A.1 范圍本附錄規(guī)定了導體電位的測量、表面電位的測量、靜電電量的測量、靜電非導體絕緣電阻的測量方法和注意事項。A.2導體電位的測量8《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 測量儀表的輸入阻抗應大于 1×lO12Ω,儀表的量程應與被測電位相適應,一般宜用較高檔量程先行試測。測量時將儀表的高壓接線端接到被測的導體上,低壓端 (一般與機殼相通 )接地。高壓引線采用同軸電纜可防止環(huán)境電波的干擾,如無干擾可用一般絕緣導線。 物體的靜電電位隨其所處位置的對地電容值不同而變化,電容值較大時所測得的電位較低。A.3表面電位(靜電導體和靜電非導體 )的測量 此項測量可用各種類型的靜電計,如感應型、旋葉型、電離型和振動電極型等。測量前先將儀表的接地端子接地,然后將探頭對著接地金屬板調整儀表零位。開始測量時先將儀表靈敏度調至較低檔,并緩慢地將探頭移近被測物體至規(guī)定的距離。取得大致的數據后,再調整相應的測量檔。 當被測物體的平面表面積較小時,測得數據將比實際電位偏小。當被測電位數值很高時,應使探頭與帶電體保持較大距離,以免引起意外放電。A.4靜電電量(靜電導體和靜電非導體 )的測量通常采用法拉第筒法,如圖 A.1所示。用于測量內筒電位的靜電計應符合 的要求。圖A.1 法拉第筒法原理圖 除非用全封閉式法拉第筒 (測量時內外筒都用上蓋密封 ),否則內筒應大大高出被測帶電體,外筒應比內筒高出 10%以上。被測帶電體放入內筒過程中,須嚴防與其他物體碰觸。 由于法拉第筒所測得的電量值是帶電體上正負電荷的代數和,因而對同時存在正負兩種電荷的帶電體,不能測得某一極性的電量。接于法拉第筒內外筒之間的電容宜選用絕緣性能良好的電容。A.5 靜電非導體絕緣電阻的測量通常用高阻計進行測量,其測量電壓應大于或等于 500V,并避免對同一試樣短時間進行反復測量,若測量電流在 10-9A以下,要對被測物體和測量系統(tǒng)進行屏蔽。9《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附錄B(資料性附錄)靜電起電極性序列表靜電起電極性序列見表B.1。金屬纖維天然物質合成樹脂金屬纖維天然物質合成樹脂(+)(+)(+)(+)——紙———石棉—鉻—————人毛、毛皮————硬橡膠——玻璃—鐵—————云母—銅————羊毛——鎳————尼龍——金—橡膠聚苯乙烯—人造纖維———維尼綸——鉛———鉑——聚丙烯—絹———聚酯———木棉棉——丙綸———麻—————聚乙烯——木材——聚偏二氯乙烯硝化纖維、象牙———人的皮膚———玻璃紙——玻璃纖維————聚氯乙烯鋅乙酸酯————聚四氟乙烯鋁———(—)(—)(—)(—)注:表中列出的兩種物質相互摩擦時,處在表中上面位置的物質帶正電。下面位置的帶負電(屬于不同種類的物質相互摩擦時,也是如此),且其帶電量數值與該兩種物質在表中所處上下位置的間隔距離有關,即在同樣條件下,兩種物質所處的上下位置間隔越遠,其摩擦帶電量越大。附 錄 C (資料性附錄)人體帶電電位與靜電電擊程度的關系人體帶電電位與靜電電擊程度的關系見表 C.1。表C.1人體電位/kV電擊程度備注1.0完全無感覺2.0手指外側有感覺,但不疼發(fā)出微弱的放電聲2.5有針觸的感覺,有哆嗦感。但不疼3.0有被針刺的感覺,微疼4.0有被針深刺的感覺,手指微疼見到放電的微光5.0從手掌到前腕感到疼指尖延伸出微光6.0手指感到劇疼,后腕感到沉重7.0手指和手掌感到劇疼,稍有麻木感覺8.0從手掌到前腕有麻木的感覺9.0手腕子感到劇疼,手感到麻木沉重10.0整個手感到疼,有電流過的感覺11.0手指劇麻,整個手感到被強烈電擊12.0整個手感到被強烈打擊注:人體的靜電容量大約為 l00pF。附 錄 D (資料性附錄)10《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GB12158—2006爆炸性氣體、蒸氣及懸浮粉塵的點燃危險性表D.1 爆炸性氣體、蒸氣的點燃危險性 (和空氣混合)見表D.1。表D.1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1乙醛-384.0060.0741108204ⅡA2乙酸404.0017.OlOO428464ⅡA3乙酐,醋酐,乙酸酐492.0010.085428334ⅡA4丙酮<-202.5013.060316535ⅡA5乙腈23.OO16.O51275523ⅡA6氯乙酰-45..OO19.O157620390ⅡA7乙炔—2.30100.0241092305ⅡC8氟乙酰<-175.6019.9142505434ⅡA9丙烯醛-182.8531.865728217ⅡB10丙烯酸562.90—85—406ⅡB11丙烯腈-52.8028.064620480ⅡB12丙烯酰氯-82.6818.O220662463ⅡA13乙酸烯丙酯131.709.3693800348ⅡA14烯丙醇212.5018.O61438378ⅡB15烯丙基氯-322.9011.292357390ⅡA162,3-環(huán)氧丙基一烯丙基醚45————249ⅡB17氨基乙醇85————4lOⅡA18氨—15.OO33.6107240630ⅡA19安非他明,苯異丙胺<100—————ⅡA20苯胺751.2011.047425630ⅡA21氮雜環(huán)庚烷23————279ⅡA22苯甲醛641.40—62—192ⅡA23苯-111.208.639280560ⅡA241一溴丁烷132.506.6143380265ⅡA252-溴-1,1-二乙氧基乙烷57————175ⅡA26溴乙烷<-206.7011.330651751lⅡA271,3一丁二烯(氣體-851.4016.331365430ⅡB28正丁烷(氣體)-601.409.333225372ⅡA29異丁烷(氣體)—1.309.831236460ⅡA301-丁醇291.7012.052372359ⅡA31丁酮-91.8010.050302404ⅡB321-丁烯(氣體)-801.6010.038235440ⅡA332-丁烯(氣體)—1.6010.040228325ⅡB34丁烯羥酸內酯33————262ⅡB352-(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78————225ⅡA36乙酸丁酯221.307.564390370ⅡA37丙烯酸(正丁酯381.208.063425268ⅡB38丁胺-121.709.849286312ⅡA39異丁胺-201.4710.844330374ⅡA402,3-環(huán)氧丙基丁(基)醚44————262ⅡA41乙二醇丁酯61—————ⅡB42異丁酸異丁酯340.80—47—424ⅡA11《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43甲基丙烯酸丁酯531.006.858395289ⅡA44甲基叔丁基醚-271.508.454310385ⅡA45丙酸正丁酯401.107.758409389ⅡA46丁炔——————ⅡB47丁醛-161.8012.55437819lⅡA48異丁醛-221.6011.O47320176ⅡA49異丁酸58————460ⅡA50丁酰氟<-142.60—95—440ⅡA51二硫化碳-300.6060.019190095ⅡC52一氧化碳—10.9074.0126870605ⅡB53羰基硫—6.5028.5160700209ⅡA54氯苯281.4011.066520637ⅡA551一氯丁烷-121.8010.O69386250ⅡA562一氯丁烷<-182.208.882339388ⅡA571-氯-2,3-環(huán)氧丙烷282.3034.4861325385ⅡB58氯乙烷—3.6015.495413510ⅡA592一氯乙醇555.0016.0160540425ⅡA60氯乙烯(氣體)-783.6033.O94610415ⅡA61氯(代)甲烷(氣體-247.6019.O160410625ⅡA62氯甲基甲基醚-8—————ⅡA631-氯-2-甲基丙烷<-142.OO8.875340416ⅡA642-氯-2-甲基丙烷<-18————541ⅡA653-氯-2-甲基丙烯-1-162.10—77—476ⅡA665-氯戊酮-2612.00—98—440ⅡA67l-氯丙烷-322.4011.178365520ⅡA682-氯丙烷<-202.8010.792350590ⅡA69三氟氯乙烯(氣體)—4.6064.32203117607ⅡA701-氯-2,2,2-三氟乙基甲基醚48.OO—484—430ⅡA71α-氯甲苯601.20—63—585ⅡA72煤焦油石腦油—————272ⅡA73焦爐氣———————74混合甲酚811.10—50—555ⅡA75巴豆醛,丁烯醛132.1016.O62470280ⅡB76枯烯,異丙基31O.806.540328424ⅡA77環(huán)丁烷—1.80—42——ⅡA78環(huán)庚烷<101.106.744275—ⅡA79環(huán)己烷一181.208.340290259ⅡA80環(huán)己醇611.2011.150460300ⅡA81環(huán)己酮431.OO9.442386419ⅡA82環(huán)己烯-171.20—41—244ⅡA83環(huán)己胺321.609.463372293ⅡA84l,3一環(huán)戊二烯-50————465ⅡA85環(huán)戊烷-37-37—41—320ⅡA86環(huán)戊烯<-221.48—41—309ⅡA87環(huán)丙烷—2.4010.442183498ⅡA12《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88環(huán)丙基甲酮151.70—58—452ⅡA89對異丙基苯甲烷47O.706.539366436ⅡA902,2,3,3,4,4,5,5,6,6,7,7一十二氟庚基甲基丙491.60—185—390ⅡA烯酸酯91反式十氫化萘540.704.940284288ⅡA92癸烷460.705.64143320lⅡA93二丁醚25O.908.548460198ⅡB94過氧化二叔丁基10————170ⅡB95二氯代苯662.209.2134564648ⅡA963,4-二氯丁烯一1311.307.266368469ⅡA971,3-二氯丁烯一227————469ⅡA98二氯二乙基硅烷243.40—223——ⅡC991,1-二氯乙烷-105.6016.O230660440ⅡA1001,2一二氯乙烷136.2016.O255654438ⅡA101二氯乙烯一109.7012.8391516440ⅡA1021,2-二氯丙烷153.4014.5160682557ⅡA103雙環(huán)戊二烯36O.80—43—455ⅡA1041,2-二乙氧基乙烷16————170ⅡB105二乙胺-231.7010.O50306312ⅡA106碳酸二乙酯241.4011.769570450ⅡB107乙醚-451.7036.0501118160ⅡB108乙醚76—————ⅡA109硫酸二乙酯104————360ⅡA1101,1一二氟乙烯—36025.1102665380ⅡA111二己醚75————187ⅡA112二異丁基胺26O.803.642190256ⅡA113二異丁基甲醇750.706.142370290ⅡA114二異戊基醚441.27—104—185ⅡA115二異丙胺-201.206.349260285ⅡA116二異丙醚-281.OO21.045900405ⅡA117二甲胺(氣體)-182.8014.453272400ⅡA1181,2-二甲氧基乙烷-61.60lO.460390197ⅡB119二甲氧基甲烷-2l3.OO16.993535247ⅡB1202一二甲基氨基乙醇39————220ⅡA1213-(二甲基氨基)丙腈501.57—62—317ⅡA122二甲醚(氣體)-422.7032.O51610240ⅡB123N,N-二甲基甲酰胺581.8016.O55500440ⅡA1243,4-二甲基己烷2O.806.538310305ⅡA125N,N一二甲基肼-182.4020.O60490240ⅡB1261.4-二甲基哌嗪9————199ⅡA127N,N-__--甲基一1,3-丙二胺261.20—50—219ⅡA128硫酸二甲酯39————449ⅡA1291,4-二氧雜環(huán)己烷111.9022.574813379ⅡB1301,3-二氧戊環(huán)-02.3030.570935245ⅡB13《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131二戊烯42O.756.143348255ⅡA132(二)戊醚57————171—133二丙胺41.609.166376280ⅡA134(二)丙醚<-5————215ⅡB1351,2-環(huán)氧丙烯-371.9037.O49901430ⅡB136乙烷—2.5015.531194515ⅡA137乙硫醇<-202.8018.073468295ⅡB138無水乙醇123.1019.059359363ⅡA1392一乙氧基乙醇401.8015.768593235ⅡB1402一(2一乙氧基乙氧基)乙醇94————190ⅡA141乙酸一2一乙氧基乙酯471.2012.765642380ⅡA142乙酸乙酯-42.2011.O81406460ⅡA143乙酰乙酸乙酯651.009.554519350ⅡB144丙烯酸乙酯91.4014.059588350ⅡA145乙胺<-202.6814.049260425ⅡA146乙苯231.OO7.844340431ⅡA147丁酸乙酯211.40—66—435—148乙基環(huán)丁烷<-161.207.742272212ⅡA149乙基環(huán)己烷<24O.906.642310238ⅡA150乙基環(huán)戊烷<51.056.842280262ⅡA151乙烯—2.3036.O26423425ⅡB152乙二胺342.7016.564396403ⅡA153環(huán)氧乙烷<-182.60100.0471848435ⅡA154甲酸乙酯-202.7016.587497440ⅡA155乙酸一2一乙基己酯440.756.253439335ⅡB156異丁酸乙酯101.60—75—438ⅡA157甲基丙烯酸乙酯201.50—70——ⅡA158甲乙醚—2.0010.150255190ⅡB159亞硝酸乙酯-353.0050.094155595ⅡA1600乙基一二氯硫代磷酸酯75————234ⅡA161乙基丙基丙烯醛40————184ⅡB162甲醛—7.0073.O88920424ⅡB163甲酸4210.0057.01901049520ⅡA164糠醛602.1019.385768316ⅡB165呋喃<-202.3014.366408390ⅡB166康醇611.8016.370670370ⅡB167l,2,3-三甲苯510.807.0——470ⅡA168庚烷-41.106.746281215ⅡA169庚醇60————275ⅡA170庚酮一2391.107.952378533ⅡA171庚烯一2<0————263ⅡA172(IE)己烷-2l1.OO8.433290233ⅡA173l一己醇631.20—51—293ⅡA174己酮一22311208.050336533ⅡA175氫氣—4.OO77.O3.463560ⅡC14《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176氫氰酸,氰化氫<-205.4046.060520538ⅡB177硫化氫hydrogensulfide—4.0045.557650270ⅡB1784一羥基一4一甲基庚酮一2581.806.988336680ⅡA179煤油380.705.O——210ⅡA1801,3,5----甲苯440.807.340365499ⅡA181聚乙醛36—————ⅡA182甲基丙烯酰氯172.50—106—510ⅡA183沼氣—4.4017.029113537I184甲烷—4.4017.029113537ⅡA185甲醇115.5036.073484386ⅡA186甲硫醇—4.1021.080420340ⅡA1872一甲氧基乙醇392.4020.676650265ⅡB188乙酸甲酯-103.2016.099475502ⅡA189乙酰乙酸甲酯621.3014.262685280ⅡB190丙烯酸甲酯-32.4025.085903415ⅡB191甲胺(氣體)-184.2020.755270430ⅡA192異戊烷;2-甲基丁烷<-511.308.038242420ⅡA1932一甲基丁醇一2181.40lO.250374392ⅡA1943一甲基丁醇-1421.30lO.547385339ⅡA1952一甲基丁烯-2-531.306.637189290ⅡA196氯甲酸甲酯lO7.5026.02931020475ⅡA197甲基環(huán)丁烷——————ⅡA198甲基環(huán)己烷-41.156.747275258ⅡA199甲基環(huán)己醇68————295ⅡA200甲基環(huán)戊二烯<-181.307.643249432ⅡA201甲基環(huán)戊烷<-101.OO8.435296258ⅡA202亞甲基環(huán)丁烷<O1.258.635239352ⅡB2034一亞甲基四氫吡喃21.50—60—255ⅡB2042一甲基丁炔-541.40—38—272ⅡB205甲酸甲酯-205.OO23.0125580450ⅡA2062一甲基呋喃<-161.409.747325318ⅡA2072一甲基一3,5-己二烯醇24————347ⅡA208異氰酸甲酯-75.3026.O123605517ⅡA209甲基丙烯酸甲酯101.7012.571520430ⅡA2102一甲氧基丙酸甲酯481.20—58—211ⅡA2114一甲基戊醇一2371.145.547235334ⅡA2124一甲基戊酮一2161.208.050336475ⅡA2132一甲基戊烯醛301.46—58—206ⅡB2144一甲基-3-戊烯一2一酮241.607.264289306ⅡA2152一甲基丙醇281.709.852305408ⅡA2162一甲基丙烯(氣體)—1.6010.037235483ⅡA2172一甲基吡啶271.20—45—533ⅡA2183一甲基吡啶431.408.153308537ⅡA2194一甲基吡啶431.107.842296534ⅡA220"甲基苯乙烯400.906.644330445ⅡB15《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221甲基叔戊基醚<-141.50—62—345ⅡA2222一甲基噻吩-11.306.552261433ⅡA2232一甲基-5-乙烯基吡啶61————52ⅡA224嗎啉311.8015.265550230ⅡA225石腦油<-180.906.O——290ⅡA226萘77O.905.948317528ⅡA227硝基苯881.7040.0872067480ⅡA228硝基乙烷273.40—107—410ⅡB229硝酸甲烷367.3063.01871613415ⅡA2301一硝基丙烷362.20—82—420ⅡB231壬烷30O.705.637301205ⅡA2322,2,3,3,4,4,5,5-八6l————465ⅡA氟一1,1二甲基庚醇233辛醛52—————ⅡA234辛烷130.806.53831l206ⅡA235辛醇810.907.449385270ⅡA236辛烯-181.105.950270264ⅡA237多聚甲醛707.0073.0——380ⅡB2381,3-戊二烯<-3l1.209.435261361ⅡA239戊烷-401.407.842236258ⅡA2402,4-戊二酮341.70—71—340ⅡA241正戊醇381.0610.536385298ⅡA242戊醇(混合異構體)341.2010.544388300ⅡA243戊酮一3121.60—58—445ⅡA244乙酸戊酯251.OO7.155387360ⅡA245石油<-201.208.O——560ⅡA246苯酚,石炭酸751.309.550370595ⅡA247苯乙炔41————420ⅡB248丙烷(氣體)-1041.7010.931200470ⅡA2491-丙醇222.2017.555353405ⅡB2502一丙醇122.0012.750320425ⅡA251丙烯—2.OO11.035194455ⅡA252丙酸522.1012.O64370435435253丙醛<-262.00—47—188ⅡB254乙酸丙酯101.708.070343430ⅡA255乙酸異丙酯41.808.175340467ⅡA256丙胺一372.0010.449258318ⅡA257異丙胺<-242.308.655208340ⅡA258氯乙酸異丙酯421.60—89—426ⅡA259甲酸異丙酯<-6————469ⅡA2602一乙丙基一5一甲基己醛413.05—192—188ⅡA261硝酸異丙酯112.OO100.0753738175ⅡB262丙炔—1.7016.828280—ⅡB263丙炔醇332.40—55—346ⅡB264吡啶171.7012.056398550ⅡA16《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序閃點點燃極限燃點分類物質名稱體積濃度/%質量濃度/(mg/L)和號/℃/℃下限上限下限上限級別265苯乙烯301.108.048350490ⅡA2662,2,3,3一四氟一1,1一35————447ⅡA二甲基丙醇267四氟乙烯,全氟乙烯—lO.O59.04202245255ⅡB2681.1,2,2-四氟乙氧基苯471.60—126—483ⅡA2692,2,3,3-四氟丙醇43————437ⅡA2702,2,3,3一四氟丙基丙烯酸酯452.40—182—357ⅡA2712,2,3,3一四氟丙基甲基丙461.90—155—389ⅡA烯酸酯272四氫呋喃-201.5012.446370224ⅡB273四氫糠醇,四氫呋喃甲醇701.509.764416280ⅡB274四氫噻吩131.1012.342450200ⅡA275噻吩-91.5012.550420395ⅡA276N。N,N。N一四甲基甲二胺<-131.6l—67—180ⅡA277甲苯41.107.84230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