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yī)學專題-緒論-第一章細菌的基本性狀1(2014-5)_第1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緒論-第一章細菌的基本性狀1(2014-5)_第2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緒論-第一章細菌的基本性狀1(2014-5)_第3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緒論-第一章細菌的基本性狀1(2014-5)_第4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緒論-第一章細菌的基本性狀1(2014-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281/62醫(yī)學(yīxué)微生物學MedicalMicrobiology第一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62徐紀茹E.mail:xujiru@Tel:82657814(O)ffice:微免樓

219第二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62200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第三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62200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第四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62五年制大課(dàkè)講授目錄緒論(xùlùn)第一篇細菌學第一章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第二章細菌的生理第三章噬菌體第五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6/62第四章細菌的遺傳(yíchuán)與變異第五章細菌的耐藥性第六章細菌的感染與免疫第七章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 防治原則第六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7/62第八章球菌第九章腸桿菌科第十章弧菌(hújūn)屬第十一章螺桿菌屬第十二章厭氧性細菌第十三章分枝桿菌屬第十四章嗜血桿菌屬第七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8/62第十五章動物(dòngwù)源性細菌第十六章其他細菌第十七章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第十八章支原體第十九章立克次體第二十章衣原體第二十一章螺旋體第八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9/62第二篇病毒學第二十二章病毒的基本性狀第二十三章病毒的感染(gǎnrǎn)與免疫第二十四章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 防治原則第二十五章呼吸道病毒第九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0/62第二十六章腸道病毒第二十七章急性胃腸炎病毒(bìngdú)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第二十九章蟲媒病毒第三十章 出血熱病毒第三十一章皰疹病毒第十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1/62第三十二章逆轉(zhuǎn)錄病毒第三十三章其他病毒第三十四章朊粒第三篇真菌學第三十六章真菌學總論第三十七章主要(zhǔyào)病原性真菌第十一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2/62緒論(xùlùn)第一節(jié)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體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須借助顯微鏡放大(fàngdà)數(shù)百乃至數(shù)萬倍才能觀察的微小生物。第十二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3/62二、微生物的種類與分布:1.非細胞(xìbāo)型:無細胞結構,嚴格的活細胞內(nèi)寄生,如:病毒;2.原核細胞型:有原始的核,細胞器不完善,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3.真核細胞型:有完整的細胞核和細胞器,如:真菌。

分布非常廣泛第十三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4/62三、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是有益的和必要的。1.維持氮、碳循環(huán),保證自然界食物鏈形成;2.廣泛應用于工業(yè)、農(nóng)業(yè)、生活等各個領域;3.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材料或模型,基因工程技術(jìshù)中使用更加廣泛。第十四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5/62四、微生物與人體的關系:1.正常菌群(normalflora):在人體各部位經(jīng)常寄居而對人體無害(wúhài)的細菌。2.條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或 機會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正常情況下不致病,只是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或寄生部位改變時才導致疾病的微生物。3.病原微生物(pathogen):可引起人或動植物發(fā)生疾病微生物。第十五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6/62第二節(jié)微生物學和醫(yī)學微生物學微生物學(microbiology)

是生命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基本(jīběn)結構、代謝、遺傳與變異及其與人類、動植物、自然界的相互關系。第十六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7/62醫(yī)學微生物學(medicalmicrobiology)

是研究(yánjiū)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機體的抗感染免疫、檢測方法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第十七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8/62Experiencephase經(jīng)驗時期Experimentalphase實驗時期Modernphase現(xiàn)代(xiàndài)微生物學時期第三節(jié) 醫(yī)學微生物學(wēishēnɡwùxué)發(fā)展簡史第十八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19/62Experiencephase第十九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0/62Experimentalphase微生物的發(fā)現(xiàn)(fāxiàn)免疫學的興起化學治療和抗生素的發(fā)明第二十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1/62列文虎克(1632-1723)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第一人;巴斯德(1822-1895)開創(chuàng)了微生物的生理學時代,發(fā)現(xiàn)發(fā)酵與腐敗均由微生物引起;李斯特(1827-1912)創(chuàng)建了外科無菌手術;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2/62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3/62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4/62郭霍(1843-1910)在確認傳染病的病原菌方面做出卓越貢獻; ①發(fā)明固體培養(yǎng)基,可做細菌純培養(yǎng);②建立細菌染色(rǎnsè)方法;③動物實驗;均有利于鑒別各種傳染病的病原體。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5/62確定(quèdìng)新發(fā)現(xiàn)病原微生物的標準

—郭霍法則:①所有病例中存在相同的病原微生物;②必須從感染病例中分離培養(yǎng)出可疑病原 微生物;③將該微生物接種健康動物,可引起相同 癥狀;④從感染動物體內(nèi)(tǐnèi)分離出同樣的病原微生 物。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6/62伊凡諾夫斯基(1864-1920)

第一個發(fā) 現(xiàn)病 毒 的人(1892年);琴納(1749-1823)第一次采用牛痘預防(yùfáng)天花;

弗來明(1881-1955)1928年發(fā)現(xiàn)青霉素 對葡 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弗洛瑞(1898-1968)1940年提取出青霉 素G的 純品。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7/62現(xiàn)代微生物學(Modernphase):1.不斷發(fā)現(xiàn)(fāxiàn)新的病原微生物;2.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迅速;

3.微生物學研究和診斷技術不斷進步;4.新型疫苗研制工作發(fā)展迅速;5.新的抗生素不斷出現(xiàn)。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8/62啟示:1.發(fā)現(xiàn)(fāxiàn)問題—發(fā)展的動力與源泉;2.解決問題—發(fā)展的基石;

3.技術方法—發(fā)展的推動力;4.科研人員—成功的關鍵。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29/62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發(fā)展趨勢與學習目的:1.新現(xiàn)和再現(xiàn)病原微生物的研究;2.病原微生物致病機制的研究;3.建立(jiànlì)規(guī)范化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和技術;4.抗感染免疫的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的研究;5.抗感染藥物的研制與開發(fā)。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0/62第一篇細菌學第一章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細菌(bacterium):屬原核生物界單細胞型微 生物廣義(guǎngy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 螺旋體、放線菌;狹義:數(shù)量大、種類多、生物學性狀具有代 表性的細菌。第三十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1/62第一節(jié)細菌的大小與形態(tài)一、大?。盒误w微?。簻y量單位mm 觀察工具:顯微鏡二、形態(tài):無色半透明,染色后才能觀察三、分類:

(一)按革蘭染色(Gramstain)分:革蘭陽性(yángxìng)(G+);革蘭陰性(G-)。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2/62(二)按形態(tài)分:球菌、桿菌和螺形菌1.球菌(coccus):1mm左右(zuǒyòu),球形或近似球形(腎形、矛頭形)。排列方式:①雙球菌(diplococcus):腦膜炎雙球菌②鏈球菌(sreptococcus):乙型溶血型鏈球菌;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金黃色葡萄球;④四聯(lián)球菌(tetrad);⑤八疊球菌(sarcina)。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3/62球菌(qiújūn)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4/622.桿菌(bacillus):不同桿菌的大小、長短、形狀很不一,多為桿形或近似桿形(梭形、棒形、方磚形)。大約(dàyuē)3-10mm,如炭疽桿菌;中約2-3mm,如大腸桿菌;小約0.6-1.5mm,如布氏桿菌;排列方式:①分散排列(大多數(shù)); ②鏈狀排列。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5/62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6/623.螺形菌(spiralbacterium):菌體彎曲(wānqū), 包括:①弧菌(vibrio):霍亂弧菌;②螺菌(spirillum):鼠咬熱螺菌。③螺桿菌(helicobacter):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7/62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8/62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39/62第二節(jié)細菌(xìjūn)的結構基本(jīběn)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核質(zhì)特殊(tèshū)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孢(由外向內(nèi))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0/62第四十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1/62一、基本結構:

所有細菌都具有(jùyǒu),由外向內(nèi)依次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及核質(zhì)(一)細胞壁(cellwall):菌細胞最外層,堅韌而有彈性(重要、復雜)革蘭染色:呈紫色,革蘭陽性菌(G+); 呈紅色,革蘭陰性菌(G-)。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2/62G+G-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3/62細胞壁的組成(zǔchénɡ):肽聚糖(peptidoglycan):

原核細胞所特有的成分,G+菌和G-菌的共有組分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b-1,4糖苷鍵聚糖骨架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4/62 聚糖骨架

四肽側鏈五肽交聯(lián)橋構成堅韌的三維立體框架結構G+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5/62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jiégòu)(G)N-乙酰胞壁酸(M)N-乙酰葡糖胺(G)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6/62金葡菌(G+)細胞壁肽聚糖結構(jiégòu)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7/62 聚糖骨架四肽側鏈構成單層的二維平面網(wǎng)絡結構G-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8/62大腸桿菌(dàchánɡɡǎnjūn)G-)細胞壁肽聚糖結構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49/62G+菌與G-菌肽聚糖結構(jiégòu)比較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0/62

2.G+菌細胞壁的特點及特殊組分(zǔfèn):較厚15-80nm

肽聚糖15-50層,堅固致密特殊組分⑴磷壁酸:胞壁外層,構成表面抗原, 與致病性有關。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TA)⑵表面蛋白:某些G+菌具有。第五十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1/62周漿間隙(jiànxì)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2/623.G-菌細胞壁的特點及特殊組分:較薄10-15nm

肽聚糖1-2層,疏松稀薄特殊組分1).外膜:胞壁外層(wàicénɡ),結構復雜。從內(nèi)向外有: (1)脂蛋白; (2)脂質(zhì)雙層; (3)脂多糖(內(nèi)毒素;LPS)。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3/62LPS-endotoxin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4/62脂多糖分三層:①脂質(zhì)A:毒性和生物活性主要成份,無 種屬特異性;②核心多糖:有屬特異性;③特異性多糖:有種特異性,菌體抗原。2).周漿間隙(periplasmicspace):G-菌細胞膜和脂質(zhì)雙層之間的空隙,含多種酶類,在吸收營養(yǎng)、解毒等方面(fāngmiàn)有重要作用。

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5/62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6/62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7/62表2-2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結構的比較特征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強度較堅韌較疏松厚度厚,20~80nm薄,5~10nm肽聚糖層數(shù)多,可達50層少,1~3層肽聚糖含量多,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20%磷壁酸+-外膜-+結構三維空間(立體結構)二維空間(平面結構)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8/62細胞壁的主要功能:(1)保護細菌和維持細菌形態(tài);(2)參與物質(zhì)交換;(3)與致病性有關;(4)與耐藥性有關;(5)與靜電(jìngdiàn)性有關;(6)具有抗原性。第五十八頁,共六十三頁。2023/2/2859/62

5.細胞壁缺陷型(bac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