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植入概要_第1頁
人工耳蝸植入概要_第2頁
人工耳蝸植入概要_第3頁
人工耳蝸植入概要_第4頁
人工耳蝸植入概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耳蝸植入概要第1頁/共126頁人工耳蝸是20世紀最有魅力的科研成果之一,能使全聾病人恢復聽覺。電子計算機語處理技術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高分子材料技術耳顯微外科技術第2頁/共126頁澳大利亞Cochlear公司CI24M奧地利MEDEL公司CombiC40美國ABCClarion第3頁/共126頁我國聾人2100萬7歲以下語前聾80萬每年新增3萬人植入手術1000多例第4頁/共126頁臨床資料268例患者年齡:1歲~44歲性別:男144例,女124例第5頁/共126頁術前聽力學評估

第6頁/共126頁①

聲場測試②配戴助聽器前言語識別率③

耳聲發(fā)射④

聲導抗測試:左耳,右耳⑤

ABR,40HzAERP6多頻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位7鼓岬電刺激第7頁/共126頁影像學評估第8頁/共126頁第9頁/共126頁第10頁/共126頁第11頁/共126頁第12頁/共126頁第13頁/共126頁第14頁/共126頁第15頁/共126頁第16頁/共126頁第17頁/共126頁第18頁/共126頁術后一月開機調試開機后一周的補償聽閾為42±7.5dBHL,Lingùs6音的察覺率為接近100%,識別率為81±10.7)%

第19頁/共126頁討論第20頁/共126頁一、歷史沿革

1790年Volta就已發(fā)現(xiàn)體外電刺激聽覺系統(tǒng)可以使正常人獲得音感

第21頁/共126頁

1957年,法國Djourno和Eyries將電極埋植在一名因膽脂瘤全聾病人的聽神經上。使用換能器后病人能夠感知背景聲,識別言語的節(jié)律。這一實驗開創(chuàng)了人類用電刺激方法治療耳聾的新紀元

第22頁/共126頁

1964年,Dogle通過鼓岬開窗術將電極植入一先天性聾成人。該病人能辨別音樂和言語的節(jié)奏,還能區(qū)分男女聲

第23頁/共126頁

1966年,Simmons首次使用多道電極。他將6導電極束直接植入在一60多歲男病人的蝸軸內進行電刺激研究。a.電刺激動態(tài)范圍很窄,只有15-20dB,b.高調識別最高400-500Hz。c.多導電極可分別興奮不同的神經纖維組,而且在高強度時才出現(xiàn)導間干擾

第24頁/共126頁

70年代初,

Michelson在貓和4例病人上對耳蝸內單道電極的安全性和長期穩(wěn)定性做了深入研究。單道電極無法完成“部位音調”編碼。低調純音的識別靠“周期”編碼完成

第25頁/共126頁

1973年,House和Wrban報告3例經圓窗植入鼓階5導電極的病例。確定16kHz為載頻信號。將聲音的模擬電信號調制該載頻信號做為最佳語輸入信號。將將穿皮插座改為感應線圈耦合。該裝置成為以后

各代單道人工耳蝸的基本模型

第26頁/共126頁

1971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制成具有10個蝸內環(huán)狀電極的多道人工耳蝸裝置

第27頁/共126頁

人工耳蝸技術近十年較突破是美國Wilson等人研究的連續(xù)間隔采樣語音處理方案(CIS方案)。此處理方案盡量保存語音中原始信息,將語音分成4-8頻段并提取每頻段上波形包絡信息,避開了同時刺激多個電極帶來的電場互擾問題

第28頁/共126頁

1980年,北京協(xié)全醫(yī)院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首次為聾人植入插座式。1995年5月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引進澳大利亞人工耳蝸

第29頁/共126頁手術過程第30頁/共126頁常規(guī)手術問題

建議常規(guī)應用面神經監(jiān)測儀,在先天性顳骨發(fā)育畸形和再次手術以及其它極有可能損傷面神經時更使用

第31頁/共126頁

1、切開前用模板確保模板與線圈間有足夠的空間,確定模板不會位于接收/刺激器之上

第32頁/共126頁

把未消毒的硅膠植入體模板放于皮膚上,使它的前下緣在耳廓邊緣后至少10毫米,并在聽眥線上方。模板向后方向成30至45度,并位于骨面平坦部分。在頭皮上標下它的位置。并用標記筆標下手術切口。切口與植入體之間必需至少留出15毫米。切口要足夠大,以便容納植入體。皮瓣的基底部可位于下位或者前方,但是必須可使醫(yī)生把植入物固定于頭骨上

第33頁/共126頁

通過模板的孔插入一根18號的針并穿過皮膚,注入一滴甲基蘭沉積于骨面,標記出植入體預計的骨床中心

第34頁/共126頁2.切口

除有禁忌癥的情況外,切口之前,切口線應該用1:100000或者1:200000的腎上腺素浸潤。切口應切至骨膜及顳肌筋膜無血管區(qū)

第35頁/共126頁

用于手術工具包中的植入體模板檢查植入體的位置。然后切開下面的骨膜和淺層筋膜肌肉。抬起骨膜以便安置天線。在顳肌下靠近骨骼處抬高骨膜,使耳蝸外球電極安置于骨與骨膜之間。耳蝸外球電極,一定不能安放于顳肌內

第36頁/共126頁

3.乳突切開和骨床骨床的位置已被甲基蘭標記于骨面上,在圓形的骨床深度探測板引導下標記所要鉆的骨床。鉆床要為圓形,使接收/刺激器有一定限度的轉動空間以獲得最佳位置。將電極組通道標記板置于骨床內并轉動,使其位于最佳位置。把電極組的通道作個標記鉆一個通道連接骨床與乳突切開的腔隙,它可為電極組提供保護,防止它受損。用骨床深度探測板檢查電極組出口位置第37頁/共126頁4.面隱窩用常規(guī)方式打開面隱窩,可以清晰的看到水平半規(guī)管和砧骨短腳,辯認出面神經,但不要暴露它。鼓索神經通??梢员Wo好,但這也可能很難做到,特別是在面神經前壁殘存有多余骨組織時。在中耳后部,可以清晰的看到鐙骨肌鍵,鼓岬和圓窗龕

第38頁/共126頁

5.耳蝸造孔術看清楚鐙骨,以便確定圓窗的位置。并看清楚圓窗膜,大約在卵圓窗稍下后方2毫米,圓窗膜可能被圓窗龕的部位,用低速1.4毫米的金剛石鉆頭向鼓階做耳蝸造孔術。可見一個白色骨內膜斑點。鉆孔部位過高則將進入中階或前庭。而向下鉆過多將不可能進入耳蝸,可能會進入下鼓室的氣室,導致電極放置錯誤。一定要小心,防止骨骼碎片及血液進入耳蝸,上打的孔。

第39頁/共126頁

用1.4或者1.0毫米的金剛石鉆入骨骼足夠深。至少暴露1.5毫米的骨內膜,用分離針打開骨內膜,檢查基底膜的底側面及蝸軸壁。用鐙骨底板器械,去掉尖利的骨緣,以免損傷電極。操作時,不要抽吸外淋巴液注意:從現(xiàn)在開始,不能在要做人工耳蝸手術的患者的頭頸部使用單極電手術設備,但是可以使用雙極電手術設備。注意,不要使燒灼電極與人工耳蝸相接觸,與蝸外電極間的距離應大于1厘米

第40頁/共126頁6.檢查電極打開人工耳蝸包裝取出本裝置,檢查一下確定無損壞的跡象第41頁/共126頁7.插入電極組捏住接收/刺激器,小心的用鑷子或鱷嘴鉗夾住保護套的末端,使其與電極組脫離。注意不要壓迫和拉長電極組。在插入之前,調整電極組,使其彎曲部分適合耳蝸的螺旋

第42頁/共126頁

用電極爪或一個細的吸引器頭的一側引導電極組尖端進入耳蝸上打的孔。為了進入后鼓室探查術的開口,需要將電極組對著鼓階底部的方向。在插入中使半環(huán)電極向著蝸軸方向是相當重要的。在用手將電極向里送的同時,用電極爪在電極組的凸面部分施加一些力,前幾個電極可以很容易被插入

第43頁/共126頁

加很小的力量,用電極爪把電極組插入鼓階,一次只插幾個即可。在插入的最后,最近側肋狀突起部分,通常置于耳蝸鉆孔的部位,如果它的位置不是非常準確,也不要用力把電極組插入耳蝸

第44頁/共126頁

插入電極組時,電極尖端接觸到耳蝸側壁第一個轉變處可以感到機械阻力。(此時電極組的硅膠標記通常位于面神經水平),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退出1至2個電極環(huán),試著再插深一些

第45頁/共126頁8.固定本裝置將接收/刺激器的基座置于骨床內,電極導線放在通道內,使人工耳蝸置于固定線鉆孔之間,理想狀態(tài)下,可在此時,將接收線圈插入顱骨/顳肌囊內

第46頁/共126頁

9.電極組固定為了防止電板組移動,應將其固定,固定的方法和固定點的選擇,依賴于手術的進路和手術醫(yī)生的判斷。將蝸外球電極置于顳肌下,緊貼骨面,用一小片筋膜或者顱骨膜將耳蝸鉆的孔填充起來。在縫合前可作一個X線檢查(最好作一個側面的或改良S位檢查),確定電極是否放置合適

第47頁/共126頁10.術中的測試這時開始由遙測裝置進行的術中測試。測試時:可以將傳輸線圈和術中測試間隔器放于一個無菌護套中。置于人工耳蝸上面(使間隔器位于線圈和植入物之間),或單獨將傳輸線圈放入無菌護套中,將皮瓣放回原處,將線圈放于其上

第48頁/共126頁11.縫合面神經隱窩可以用軟組織填充。在蝸內電極導線的近端縫合

皮瓣,逐層縫合創(chuàng)口,大面積乳突包扎,建議不采用引流術

第49頁/共126頁病人的選擇第50頁/共126頁

1、選擇標準1)語前聾者年齡為18個月至17歲。語后聾不限2)雙耳為深度或重聾,使用大功率助聽器無收益或收益不大3)耳聾時間應至少6個月以上4)評價程序5)家長有改善聽力的愿望和適當?shù)钠谕怠?)語前聾兒手術后應有聽力語言康復的條件第51頁/共126頁

2、評價程序首先對病人進行初步篩選。包括通訊聯(lián)系,填寫有關問題調查表,了解一般的臨床和聽力學情況。候選人確定后,再進行人工耳蝸的系統(tǒng)評價。主要包括全身物理檢查,耳科學檢查,前庭功能檢查,放射學檢查及心理物理學檢查

第52頁/共126頁

此外,還要對病人進行人工耳蝸知識的咨詢,并回答有關問題。聽力學檢查是選擇病人最重要的項目之一。醫(yī)生從中不僅得到基本聽力學數(shù)據(jù),還能夠了解病人使用助聽器是否可恢復聽力。如果助聽器有效,即開集短句測試的言語識別率大于30%,一般不考慮安裝人工耳蝸。聽力學檢查包括純音測聽,言語測聽,聲阻抗,腦干電圖,助聽器測試,錄像唇讀測試和最低聽覺功能測試。這些結果還用于手術后對照

第53頁/共126頁

人工耳蝸手術的并發(fā)癥很少。較嚴重的有傷口感染、面癱、外淋巴漏、腦膜炎和電極脫出。中耳的感染一般不會影響植入裝置。用常規(guī)方法可以得到控制。少數(shù)耳蝸內埋植電極者手術后有輕度眩暈感,數(shù)日內多自行消失。長期觀察前庭功能無明顯改變。耳蝸外或單極性蝸內電刺激可引起鄰近神經的反應,如面肌抽搐和疼痛。采用雙極性刺激可避免這一情況。少數(shù)病人術后出現(xiàn)無音感。主要原因有:電極脫出,接收器電路故障,電極絕緣層破損體液進入電極內部,以及病人殘存的聽神經纖維太少等。可通過更換電極或增加信號輸出強度解決

第54頁/共126頁

聽覺訓練方面A.

使病人熟悉新的聽覺環(huán)境B.

不依賴視覺信息鑒別純音和每日環(huán)境聲C.利用聽覺信息幫助唇讀,逐步改善言語識別能力D.不借助唇讀,僅依靠聽覺輸入理解語言。在有背景噪聲下識別語言第55頁/共126頁言語訓練方面A.病人熟悉自己的聲音B.控制自己的發(fā)音(包括音量和聲調)C.改善在自發(fā)言語中的重音、節(jié)律和音D.通過發(fā)聲練習改善語言能力。讓病人在特殊環(huán)境中控制自己的發(fā)聲,如有背景噪聲時或遠距離時第56頁/共126頁

2)課程設置一旦言語處理裝置安裝和調試好后,立即開始訓練。訓練課開始為每天兩次,連續(xù)兩周。每節(jié)課為30-60分鐘,取決于病人的注意力和對聲刺激的耐受性。兩周以后改為每周上一次課,持續(xù)18個月。此外,還要讓病人進行每日家庭訓練。訓練課程采用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方式,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第57頁/共126頁

除堅持聽覺訓練課題外,應鼓勵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多地使用人工耳蝸裝置,結合唇讀提高了言語識別能力,還有的病人利用裝置接電話,進行語言交流。通過日常使用人工耳蝸裝置,增加了社會交往,改善了心理精神障礙

第58頁/共126頁謝謝第59頁/共126頁多導人工耳蝸植入術治療深度感音神經性聾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華清泉第60頁/共126頁人工耳蝸是20世紀最有魅力的科研成果之一,能使全聾病人恢復聽覺。電子計算機語處理技術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高分子材料技術耳顯微外科技術第61頁/共126頁澳大利亞Cochlear公司CI24M奧地利MEDEL公司CombiC40美國ABCClarion第62頁/共126頁我國聾人2100萬7歲以下語前聾80萬每年新增3萬人植入手術1000多例第63頁/共126頁臨床資料268例患者年齡:1歲~44歲性別:男144例,女124例第64頁/共126頁術前聽力學評估

第65頁/共126頁劉××,男,3歲,語前聾,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助聽聽閾有兩個頻率進入香焦圖。①

聲場測試②配戴助聽器前言語識別率為0,配戴后為10%③

耳聲發(fā)射均未引出④

聲導抗測試:左耳為C型,右耳為B型⑤

ABR在130dB無反應,40HzAERP測試顯示為雙耳硬化,左耳手術。第66頁/共126頁譚××,女,1歲3個月。語前聾。①聲場測試,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助聽聽閾只有一個頻率在香焦圖內。②配戴助聽器2個月,配戴前幾均不能講話,言語識別率為0.③

聲導抗測試:雙耳為B型。④

耳聲發(fā)射均未引出。⑤

ABR在130dB無反應,且雙耳在40HzAERP亦未引出波形。CT或MRI顯示為雙結構正常。右耳手術。第67頁/共126頁陳×,女,7歲,3歲時發(fā)現(xiàn)為雙耳呈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后聽力漸進性下降,配戴助聽器近4年。①

聲場測試,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左耳助聽有三個頻率進入香焦圖,右耳助聽聽閾均未進入香蕉圖。②

左耳助聽前言語識別率最高為15%,助聽后為66%,右耳助聽前言語識別率為0,助聽后為10%。③

聲導抗測試:右耳為B型,左耳為型④

雙耳耳聲發(fā)射未引出。⑤

ABR在130dB無反應,且雙耳在40HzAERP亦未引出波形。

CT檢查發(fā)現(xiàn)雙耳前庭導水管擴大,耳蝸畸形(1周半),耳蝸導水管擴大并耳蝸骨化。第68頁/共126頁高××,女,15歲,①

純音測聽,為雙耳重度SNHL,助聽聽閾均只有兩個點進入香蕉圖。②因患者較適應聽方言,只得由其母口送聲,強度為90,助聽后言語識別率為10%。③

雙耳聲導抗為a型。④

雙耳耳聲發(fā)射未引出⑤

雙耳ABR和40hAERP均未引出波形。CT和MRI示雙耳前庭導水管擴大。第69頁/共126頁昌××,男,2歲,語前聾①

聲場測試: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助聽聽閾不能達到言語香蕉圖內。②

言語測聽,助聽前后言語識別率為0。③

聲導抗雙耳為A型④

雙耳ABR和40HzAERP均未引出波形。⑤

耳聲發(fā)射未引出第70頁/共126頁張××,女,13歲,1歲時藥物性聾。①

聲場測試: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助聽聽閾不能達到言語香蕉圖內。②

言語測聽,助聽前后言語識別率為0。③

聲導抗雙耳為A型④

雙耳ABR和40hAERP均未引出波形。⑤

耳聲發(fā)射未引出第71頁/共126頁錢××,女,4歲,語前聾。①聲場測試: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助聽聽閾不能達到言語香蕉圖內。②言語測聽,助聽前后言語識別率為0。③聲導抗雙耳為A型④雙耳ABR和40hAERP均未引出波形⑤耳聲發(fā)射未引出第72頁/共126頁周××①聲場測試: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助聽聽閾不能達到言語香蕉圖內。②言語測聽,助聽前后言語識別率為0。③聲導抗雙耳為A型④雙耳ABR和40hAERP均未引出波形⑤耳聲發(fā)射未引出第73頁/共126頁影像學評估第74頁/共126頁第75頁/共126頁第76頁/共126頁第77頁/共126頁第78頁/共126頁第79頁/共126頁第80頁/共126頁第81頁/共126頁第82頁/共126頁第83頁/共126頁第84頁/共126頁結果:全部患兒切口均I期愈合2例發(fā)生植入體周小血腫,一例未經處理吸收1例經抽吸加壓包扎后治愈術后一月開機調試:開機后一周的補償聽閾為42±7.5dBHL,Lingùs6音的察覺率為接近100%,識別率為81±10.7)%

第85頁/共126頁討論第86頁/共126頁一、歷史沿革

1790年Volta就已發(fā)現(xiàn)體外電刺激聽覺系統(tǒng)可以使正常人獲得音感

第87頁/共126頁

1957年,法國Djourno和Eyries將電極埋植在一名因膽脂瘤全聾病人的聽神經上。使用換能器后病人能夠感知背景聲,識別言語的節(jié)律。這一實驗開創(chuàng)了人類用電刺激方法治療耳聾的新紀元

第88頁/共126頁

1964年,Dogle通過鼓岬開窗術將電極植入一先天性聾成人。該病人能辨別音樂和言語的節(jié)奏,還能區(qū)分男女聲

第89頁/共126頁

1966年,Simmons首次使用多道電極。他將6導電極束直接植入在一60多歲男病人的蝸軸內進行電刺激研究。a.電刺激動態(tài)范圍很窄,只有15-20dB,b.高調識別最高400-500Hz。c.多導電極可分別興奮不同的神經纖維組,而且在高強度時才出現(xiàn)導間干擾

第90頁/共126頁

70年代初,

Michelson在貓和4例病人上對耳蝸內單道電極的安全性和長期穩(wěn)定性做了深入研究。單道電極無法完成“部位音調”編碼。低調純音的識別靠“周期”編碼完成

第91頁/共126頁

1973年,House和Wrban報告3例經圓窗植入鼓階5導電極的病例。確定16kHz為載頻信號。將聲音的模擬電信號調制該載頻信號做為最佳語輸入信號。將將穿皮插座改為感應線圈耦合。該裝置成為以后

各代單道人工耳蝸的基本模型

第92頁/共126頁

1971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制成具有10個蝸內環(huán)狀電極的多道人工耳蝸裝置

第93頁/共126頁

人工耳蝸技術近十年較突破是美國Wilson等人研究的連續(xù)間隔采樣語音處理方案(CIS方案)。此處理方案盡量保存語音中原始信息,將語音分成4-8頻段并提取每頻段上波形包絡信息,避開了同時刺激多個電極帶來的電場互擾問題

第94頁/共126頁

1980年,北京協(xié)全醫(yī)院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首次為聾人植入插座式。1995年5月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引進澳大利亞人工耳蝸

第95頁/共126頁手術過程第96頁/共126頁常規(guī)手術問題

建議常規(guī)應用面神經監(jiān)測儀,在先天性顳骨發(fā)育畸形和再次手術以及其它極有可能損傷面神經時更使用

第97頁/共126頁

1、切開前用模板確保模板與線圈間有足夠的空間,確定模板不會位于接收/刺激器之上

第98頁/共126頁

把未消毒的硅膠植入體模板放于皮膚上,使它的前下緣在耳廓邊緣后至少10毫米,并在聽眥線上方。模板向后方向成30至45度,并位于骨面平坦部分。在頭皮上標下它的位置。并用標記筆標下手術切口。切口與植入體之間必需至少留出15毫米。切口要足夠大,以便容納植入體。皮瓣的基底部可位于下位或者前方,但是必須可使醫(yī)生把植入物固定于頭骨上

第99頁/共126頁

通過模板的孔插入一根18號的針并穿過皮膚,注入一滴甲基蘭沉積于骨面,標記出植入體預計的骨床中心

第100頁/共126頁2.切口

除有禁忌癥的情況外,切口之前,切口線應該用1:100000或者1:200000的腎上腺素浸潤。切口應切至骨膜及顳肌筋膜無血管區(qū)

第101頁/共126頁

用于手術工具包中的植入體模板檢查植入體的位置。然后切開下面的骨膜和淺層筋膜肌肉。抬起骨膜以便安置天線。在顳肌下靠近骨骼處抬高骨膜,使耳蝸外球電極安置于骨與骨膜之間。耳蝸外球電極,一定不能安放于顳肌內

第102頁/共126頁

3.乳突切開和骨床骨床的位置已被甲基蘭標記于骨面上,在圓形的骨床深度探測板引導下標記所要鉆的骨床。鉆床要為圓形,使接收/刺激器有一定限度的轉動空間以獲得最佳位置。將電極組通道標記板置于骨床內并轉動,使其位于最佳位置。把電極組的通道作個標記鉆一個通道連接骨床與乳突切開的腔隙,它可為電極組提供保護,防止它受損。用骨床深度探測板檢查電極組出口位置第103頁/共126頁4.面隱窩用常規(guī)方式打開面隱窩,可以清晰的看到水平半規(guī)管和砧骨短腳,辯認出面神經,但不要暴露它。鼓索神經通??梢员Wo好,但這也可能很難做到,特別是在面神經前壁殘存有多余骨組織時。在中耳后部,可以清晰的看到鐙骨肌鍵,鼓岬和圓窗龕

第104頁/共126頁

5.耳蝸造孔術看清楚鐙骨,以便確定圓窗的位置。并看清楚圓窗膜,大約在卵圓窗稍下后方2毫米,圓窗膜可能被圓窗龕的部位,用低速1.4毫米的金剛石鉆頭向鼓階做耳蝸造孔術??梢娨粋€白色骨內膜斑點。鉆孔部位過高則將進入中階或前庭。而向下鉆過多將不可能進入耳蝸,可能會進入下鼓室的氣室,導致電極放置錯誤。一定要小心,防止骨骼碎片及血液進入耳蝸,上打的孔。

第105頁/共126頁

用1.4或者1.0毫米的金剛石鉆入骨骼足夠深。至少暴露1.5毫米的骨內膜,用分離針打開骨內膜,檢查基底膜的底側面及蝸軸壁。用鐙骨底板器械,去掉尖利的骨緣,以免損傷電極。操作時,不要抽吸外淋巴液注意:從現(xiàn)在開始,不能在要做人工耳蝸手術的患者的頭頸部使用單極電手術設備,但是可以使用雙極電手術設備。注意,不要使燒灼電極與人工耳蝸相接觸,與蝸外電極間的距離應大于1厘米

第106頁/共126頁6.檢查電極打開人工耳蝸包裝取出本裝置,檢查一下確定無損壞的跡象第107頁/共126頁7.插入電極組捏住接收/刺激器,小心的用鑷子或鱷嘴鉗夾住保護套的末端,使其與電極組脫離。注意不要壓迫和拉長電極組。在插入之前,調整電極組,使其彎曲部分適合耳蝸的螺旋

第108頁/共126頁

用電極爪或一個細的吸引器頭的一側引導電極組尖端進入耳蝸上打的孔。為了進入后鼓室探查術的開口,需要將電極組對著鼓階底部的方向。在插入中使半環(huán)電極向著蝸軸方向是相當重要的。在用手將電極向里送的同時,用電極爪在電極組的凸面部分施加一些力,前幾個電極可以很容易被插入

第109頁/共126頁

加很小的力量,用電極爪把電極組插入鼓階,一次只插幾個即可。在插入的最后,最近側肋狀突起部分,通常置于耳蝸鉆孔的部位,如果它的位置不是非常準確,也不要用力把電極組插入耳蝸

第110頁/共126頁

插入電極組時,電極尖端接觸到耳蝸側壁第一個轉變處可以感到機械阻力。(此時電極組的硅膠標記通常位于面神經水平),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退出1至2個電極環(huán),試著再插深一些

第111頁/共126頁8.固定本裝置將接收/刺激器的基座置于骨床內,電極導線放在通道內,使人工耳蝸置于固定線鉆孔之間,理想狀態(tài)下,可在此時,將接收線圈插入顱骨/顳肌囊內

第112頁/共126頁

9.電極組固定為了防止電板組移動,應將其固定,固定的方法和固定點的選擇,依賴于手術的進路和手術醫(yī)生的判斷。將蝸外球電極置于顳肌下,緊貼骨面,用一小片筋膜或者顱骨膜將耳蝸鉆的孔填充起來。在縫合前可作一個X線檢查(最好作一個側面的或改良S位檢查),確定電極是否放置合適

第113頁/共126頁10.術中的測試這時開始由遙測裝置進行的術中測試。測試時:可以將傳輸線圈和術中測試間隔器放于一個無菌護套中。置于人工耳蝸上面(使間隔器位于線圈和植入物之間),或單獨將傳輸線圈放入無菌護套中,將皮瓣放回原處,將線圈放于其上

第114頁/共126頁11.縫合面神經隱窩可以用軟組織填充。在蝸內電極導線的近端縫合

皮瓣,逐層縫合創(chuàng)口,大面積乳突包扎,建議不采用引流術

第115頁/共126頁病人的選擇第116頁/共126頁

1、選擇標準1)語前聾者年齡為18個月至17歲。語后聾不限2)雙耳為深度或重聾,使用大功率助聽器無收益或收益不大3)耳聾時間應至少6個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