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與道德素質(zhì)論文3000字_第1頁
大學生與道德素質(zhì)論文3000字_第2頁
大學生與道德素質(zhì)論文3000字_第3頁
大學生與道德素質(zhì)論文3000字_第4頁
大學生與道德素質(zhì)論文3000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鍵詞大學生;公德意識德育一、公德意識: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社會公德即社會的公共道德,它是人們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應當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反映的是社會生活中人們共同相處、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關系。大學生的公德意識也就是大學生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自覺遵守和踐行公共生活準則的觀念和意識。公德意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第一,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礎。遵守社會公德,自覺履行社會公共生活準則,是一個人養(yǎng)成良好道德習慣,樹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點。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道德人格的完善,就應該從培養(yǎng)公德意識開始。同其它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也只有在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因此,大學生只有培養(yǎng)和樹立起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公德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踐行社會主義道德,進而達到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崇高境界。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比較低層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說來,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為。有人認為,培養(yǎng)社會公德意識,應該是小學和中學階段的事,對大學生還講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豈非“小題大作”?誠然,社會公德教育早在中學階段、小學階段甚至學齡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人的大學階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發(fā)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趨完善的重要時期。正如啟蒙思想家盧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須深化和加強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堅實基礎。我國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中,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關于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要求,這無疑也說明有必要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第二,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碼要求和基本標準。大學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學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現(xiàn),也是衡量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基本指標。如果缺乏公德意識或者公德意識比較差,那么,聰慧的人將變得險惡和狡詐,健壯的人也會顯得野蠻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樣會流于庸俗和乏味??梢?有德無才是庸才,無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實才。因此,潛心向道,嚴謹治學,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是塑造“人才靈魂”的基礎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碼要求和基本標準。二、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路徑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多管齊下,齊頭并進,需要有一個培養(yǎng)、確立、鞏固和形成的過程。第一,以“他律”來培養(yǎng)和確立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大學生的公德意識絕不是自發(fā)形成的,必須通過系統(tǒng)的道德教育,經(jīng)過高校和社會各方面的“他律”來加以培養(yǎng)和確立?!靶蕺q切磋琢磨,養(yǎng)猶涵育熏陶”,道德修養(yǎng)就是人依據(jù)社會生活和社會道德的要求,對自身道德素質(zhì)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類主體精神的自律。大學生主動進行道德修養(yǎng),就是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展開善與惡、正與邪、是與非的斗爭,不斷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這種內(nèi)心世界的斗爭和解剖過程,決不是受迫于某種外在力量的強制,而是由自己內(nèi)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較高層次的需要,馬克思將其理解為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也將其視為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主體構成部分。如果離開了人的自覺、自愿與自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道德修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必須從大學生作為道德主體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細致的工作,變“要求大學生遵守和踐行社會公德”為“我要遵守和踐行社會公德”。第三,在實踐中鍛煉和形成公德意識。參考文獻[2]梁啟超.新民說[M]//梁啟超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49.[3]魯迅.熱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陶行知:陶行知論師范教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關鍵詞】新媒體在線討論;大學生;道德教育一、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道德教育探索的成因二、以道德兩難故事討論為核心的新媒體在線實驗(一)選用道德兩難故事的原因在道德教育的實踐上,科爾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德育模式—道德兩難故事法。道德兩難指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guī)范且兩者不能兼顧的情境或問題,最著名的道德兩難故事就是科爾伯格虛構的海因茲偷藥救妻。道德兩難故事法一貫的做法是,由教師在課堂講授道德兩難故事,學生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直面實際生活中的道德兩難事件,并做出自己的選擇,而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起他們對于;<我國不少教育者就已經(jīng)在中小學生群體中運用道德兩難故事法開展道德教育教學活動(劉鋒等,1993;方顯巖,2002;魯明,2010)',也有學者在關注大學生道德認知、道德判斷的研究中涉及了道德兩難(羅永莉,2007;馬利軍等,2008)。_大學生群體相較于中小學生群體在道德認知、道德情感的發(fā)展上可能更為成熟,但因受到當下多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對道德兩難故事的看法也可能更為復雜,通過對道德兩難故事的討論來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活動,是道德教育值得探索的方向。(二)新媒體在線實驗的過程與結果研究者參照經(jīng)典道德兩難故事,結合現(xiàn)實情境編制十則道德兩難故事,分別涉及海因茲偷藥救妻、友情與作弊請求、扶老與被訛風險、公車讓座、電車困境、泄密與親人安危、勞動權益與管理監(jiān)督等沖突情境,要求被試閱讀,并用主人翁與我無關、是我親人和就個月內(nèi)完成十則道德兩難故事的閱讀并進行十次在線討論,實驗啟動前和結束后進行在線問卷測評。例如有關扶老與被訛風險的故事,被試做的回答如下:假如主人翁跟我無關:支持扶老,并給予聲援;支持扶老,幫助別人的片為是要提倡的;主人翁應該學習急救常識,并冷靜地判斷現(xiàn)場狀況和老人情況,再采取合適的行動。假如主人翁是我親人:支持扶老,如果真被訛詐我會幫忙;支持扶老,善良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zhì);支持扶老,無論結果;我會鼓勵主人翁的熱心,并建議她用心學習幫助他人的方法;應該叫一些人一起來扶老人。假如主人翁就是我:會扶,道德比可能的后果更重要;會扶,無法對一個需要我?guī)椭睦先死淠?會扶,沒有任何猶豫;我認為應該在社會中宣傳不要做訛人的事,會有人真正需要幫助時得不到幫助,我會釆取保障自己的方式幫助老人。三、思考與展望新媒體互動平臺作為輔助道德教育的新路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新媒體互動平臺上,大學生們積極地表達自己對道德情境中人的態(tài)度,分析道德兩難困境里不同的內(nèi)心感受,明確積極助人、弘揚美德的道德認知,通過換位思考,更多體會到不同處境下的人們面臨道德困境時的內(nèi)心感受,并明確自身的道德情感與行為偏向。我們能看到,當代大學生在關愛、正義、公平等道德主題上認知穩(wěn)定,并愿意積極實施道德利他行為,但本研究進行的新媒體在線討論實驗,選用全匿名的方式,最終因?qū)嶒炋柋槐I無法追回而無法得知部分被試流失原因,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驗設計中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同時也反映了大學生的實驗契約精神不足。在今后的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可以考慮將新媒體在線討論與現(xiàn)實情境下的角色扮演相結合,將認知與行為、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再開展后續(xù)討論,保障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動道德教育的開展。注釋:告.[EB/OL]②穆慶夏、許濤、于海.基于網(wǎng)絡新媒體人際互動的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