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 鮑照_第1頁
擬行路難 鮑照_第2頁
擬行路難 鮑照_第3頁
擬行路難 鮑照_第4頁
擬行路難 鮑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擬行路難鮑照

擬行路難其四,是南北朝時期詩人鮑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府詩,取自《擬行路難》當中的第四篇。本文由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字詞解釋:

“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瀉,傾,倒。

“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謳歌因飲酒而中斷。斷絕,中止

吞聲:聲將發(fā)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致的事。

原文翻譯: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點酒來寬慰自己,謳歌《行路難》,歌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我就不再多說什么。

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期,是一段群雄割據(jù)社會動亂的時代。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貧寒,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個人價值,卻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于是,常借詩歌來抒發(fā)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表現(xiàn)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楚,傳達出寒士們大方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

這種憂憤的情感發(fā)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的獨特風格

作品賞析:

這首詩起筆陡然,一開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奇妙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xiàn)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像相通的某種人生哲理。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不同境遇下高低貴賤的人?!八暤牧飨?,是地勢造成的;人的境遇,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透露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他并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撫慰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這筆調,愈加透露出沉重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詩的結尾,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寫到這里,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郁積到最大的密度,達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盡情宣泄,放聲謳歌,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xiàn)的卻是一聲消極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tǒng)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xiàn)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jīng)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有許大量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悄悄地把憤怒和痛楚強咽到肚里,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幸。而這種不幸的根源,已經(jīng)是盡在言外,表現(xiàn)得很明了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是詩人在忍氣吞聲和無可奈何之下所傾吐的憤激之詞。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考、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從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思迂曲委婉,蘊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清代沈德潛評價說:“妙在不曾說破。〞確切地指明白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委婉的流露,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的靈活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作風。

沈得潛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簡介:

鮑照(412——470),字明遠,生活在南北朝時期,東海人,家世貧賤,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下農〞,臨海王劉子頊鎮(zhèn)守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鮑照為亂兵所殺。

鮑照的作品藝術風格俊逸豪放,奇矯凌厲,直接繼承了建安傳統(tǒng),對后世李白、岑參、高適、杜甫有較大影響;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藝術形式上,鮑照大力學習和寫作樂府詩,有三言、五言、七言和雜言等多種形式。五言詩考究駢儷,圓穩(wěn)流利,內容豐富,感情飽滿。七言詩變逐句用韻為隔句押韻,并可自由換韻,拓廣了七言詩的創(chuàng)作道路。他的樂府詩突破了傳統(tǒng)樂府格律而極富創(chuàng)造,思想沉重含蓄,意境清爽幽邃,語言容量大,節(jié)奏變化多,辭藻華美流暢,抒情淋漓盡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在作品內容上,多表現(xiàn)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楚、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zhàn)爭和征戍生活,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詩作今存204首,有《鮑參軍集》。

鮑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滿著悲劇色調,這悲劇色調來源于他生存的時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沖突。

兩晉南北朝,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但是鮑照出身寒微,這兩者之間的沖突只是鮑照悲劇形成的前提,由于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詩歌抒寫對門閥制度的不滿,但他終究“高步追許由〞,走向了歸隱。形成鮑照悲劇的決定性因素是他個人的抱負和志向,鮑照是一特性格和人生欲望都十分猛烈的人,毫不掩飾自己對富貴榮華、及時享樂、建功立業(yè)等種種目的和追求,并且認為以自己的才華理應得到這一切。老莊哲學中一切消極遁世,委順求全的東西,都與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顧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而當他的努力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壓制、世俗偏見的阻礙時,心靈中就激起沖騰不息的波瀾,表現(xiàn)出憤世嫉俗的沉重憂憤。這種憂憤的情感發(fā)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獨特風格。

以上這篇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