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解析_第1頁
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解析_第2頁
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解析_第3頁
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解析_第4頁
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EDI主要內容EDI概述EDI標準EDI概述

什么是EDI

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也有譯成“電子資料聯(lián)通”。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fā)票等作業(yè)文件的電子化手段。

它是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絡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yè)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準格式,將各有關部門或公司與企業(yè)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處理,并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過程。它是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穎的電子化貿易工具,是計算機、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一、定義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

“將貿易(商業(yè))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報文數據的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式”聯(lián)合國使用的定義:

“用約定的標準編排有關的數據,通過計算機向計算機傳送業(yè)務往來信息?!蔽覈鴮DI的定義“按照協(xié)議的結構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經過電子數據通信網絡,在商業(yè)伙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tǒng)之間進行交換和自動處理。”

EDI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所有定義中基本上都包含了如下內容資料使用統(tǒng)一標準利用電信號傳輸信息是計算機系統(tǒng)之間的鏈接實際上,EDI是用電子數據輸入代替人工數據錄入,以電子數據交換代替?zhèn)鹘y(tǒng)的人工交換的方法。EDI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除紙張的使用,而是消除處理延遲和數據的重新錄入。疑問:與傳真或電子郵件的究竟有何區(qū)別?EDI的成本效益分析(1)EDI成本1)硬件成本2)軟件成本3)通信成本4)其他成本(2)EDI效益1)降低紙張使用成本2)提高工作效率3)節(jié)約庫存費用4)減少錯誤資料處理5)節(jié)省人員費用6)其他效益EDI的應用有哪些發(fā)展優(yōu)勢呢?優(yōu)勢1優(yōu)勢2優(yōu)勢3優(yōu)勢44.EDI直接與企業(yè)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連接的1.EDI傳送的資料是業(yè)務資料,而非一般的通知。2.由雙方的計算機系統(tǒng)通過數據通訊網絡直接傳送、交換資料,中間不需要人工操作。3.不需要人工手動操作,節(jié)省了人力和時間,減少了人為的輸入錯誤。EDI的特點

1、單證格式化

2、報文標準化

UN/EDIFACT(UnitedNationsRulersFor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和ANSIX.123、處理自動化4、軟件結構化

5、運作規(guī)范化

EDI的構成

數據標準化,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通信網絡是構成EDI系統(tǒng)的三要素。1.數據標準化:EDI標準是由各企業(yè)、各地區(qū)代表共同討論、制訂的電子數據交換共同標準,可以使各組織之間的不同文件格式、通過共同的標準,獲得彼此之間文件交換的目的。2.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3.通信網絡是實現EDI的手段

EDI應用系統(tǒng)的分類EDI服務系統(tǒng):面向社會團體、個人提供EDI服務,供相關用戶群使用;EDI的應用系統(tǒng):完成EDI業(yè)務。EDI應用系統(tǒng)的功能1.EDI數據處理一方面EDI應用系統(tǒng)必須完成對交換數據的抽取和收集(從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及按照EDIFACT標準進行翻譯,使數據形成可供交換的EDI報文并將其發(fā)送給接收方。另一方面,對于接收方則是上述過程的逆過程,當接收到一個EDI報文后,進行反向的轉換,形成數據提供給信息系統(tǒng)(或人工)處理。2.EDI網絡通信EDI網絡通信是指通過網絡把EDI數據傳送到目的地。直接方式:EDI的雙方通過數據專線或電話撥號線聯(lián)結。間接方式:當EDI對象增加到4-6個以上時,采用通過間接的第三方增值網絡(VAN:ValueAddedNetwork)方式。電子郵箱方式:利用增值網絡的電子郵箱、公告板系統(tǒng)、遠程登錄、文件傳送等方式,相互傳遞EDI信息。報文處理系統(tǒng)(MHS:MessageHandlingSystem)是基于CCITTX.400系列建議定義的完備的電子郵件系統(tǒng)。

圖11-1EDI通信方式EDI通信方式有多種

EDI翻譯器EDI翻譯器的輸入為用戶文件,它從用戶應用系統(tǒng)輸入數據。系統(tǒng)的輸出為EDI報文,它通過通信網絡發(fā)送給貿易伙伴。反過來,EDI翻譯系統(tǒng)也可以把從通信網絡上接收的EDI報文作為輸入,經過處理生成用戶文件,輸出到用戶應用系統(tǒng)中。

系統(tǒng)輸入通過用戶接口來實現,這個過程稱為映射

系統(tǒng)輸出通過通信接口來實現。EDI翻譯系統(tǒng)的內部結構

映射模塊、翻譯模塊、成組總裝和分組解組模塊、通信模塊。標準庫維護映射參考建立代碼庫維護翻譯算法庫維護用戶和伙伴信息維護用戶和伙伴地址維護EDI翻譯器的內部結構EDI服務中心1、EDI服務中心的組成EDI中心應由以下四部分組成:1)公用EDI服務手段2)通信接口3)公共業(yè)務服務4)EDI最終用戶系統(tǒng)1)郵箱管理2)回執(zhí)響應功能3)分類取件4)斷點重發(fā)功能5)編制管理報表6)檢查信件的正確性7)安全控制能力8)災害恢復功能9)可支持中文傳輸功能2、EDI服務中心的功能3、EDI服務中心的實現EDI交換服務中心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EDI服務中心的硬件:主機硬件平臺、存儲設備、備份存儲設備、通訊接口、外部設備等。軟件包括:系統(tǒng)軟件、MHS(消息處理服務)、服務應用軟件。EDI服務系統(tǒng)結構內部文件內部文件應用文件應用文件EDI標準文件EDI標準文件購買訂單應用訂單處理系統(tǒng)EDIEDIVANEDI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傳統(tǒng)信息流程和EDI信息流程

傳統(tǒng)信息流程EDI信息流程EDI的工作方式1)用戶在現有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上進行信息的編輯處理2)通過EDI轉換軟件(Mapper)將原始單據格式轉換為中間文件(Flatfile)。中間文件是用戶原始資料格式與EDI標準格式之間的對照性文件,它符合翻譯軟件的輸入格式)3)通過翻譯軟件(Mapper)變成EDI標準格式文件4)最后在文件外層加上通信交換信封,通過通信軟件送到增值服務網絡或直接傳給對方用戶5)對方用戶則進行相反的處理過程,最終成為用戶系統(tǒng)應用能夠接受的文件格式進行收閱處理。EDI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1.EDI的基本工作流程買方賣方詢貨單,詢價單

報價單訂單訂單確認訂單確認回答裝貨通知單收貨通知單發(fā)貨單付款貨款收到通知一個典型的貿易過程及文件流程

訂單文件用戶計算機標準文件EDI數據通訊網絡訂單文件用戶計算機標準文件EDI的工作流程

EDI的工作流程

2.EDI的功能模型EDI系統(tǒng)功能模型報文生成及處理聯(lián)系模塊格式轉換本單位其他信息系統(tǒng)或數據庫EDI系統(tǒng)通信模塊EDI系統(tǒng)EDI通信網3.EDI的數據處理流程EDI單證處理過程

EDI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一、發(fā)送方將要發(fā)送的數據從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提出,轉換成平面文件(亦稱中間文件)。三、將EDI信件拆開并翻譯成為平面文件。二、將平面文件翻譯為標準EDI報文,并組成EDI信件。接收方從EDI信箱收取信件。工作四步驟四、將平面文件轉換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統(tǒng)中進行處理。系統(tǒng)模型:平面文件是一種普通的文本文件。用戶應用系統(tǒng)將用戶的應用文件(如單證、票據等)或數據庫中的數據取出,通過映射(Mapping)程序把用戶格式的數據變?yōu)橐环N標準的間文件——平面文件(flatfile)。這個過程稱為映射。將平面文件通過翻譯軟件生成EDI標準格式文件。也就是EDI電子單證,或電子票據。它是按照EDI數據交換標準的要求,將單證文件(平面文件)中的目錄項,加上特定的分隔符、控制符和其它信息,生成一種包括控制符、代碼和單證信息在內的ASCII碼文件。平面文件是用戶通過應用系統(tǒng)直接編輯、修改和操作的單證和票據文件,平面文件不必包含用戶文件的全部數據,只需包含要翻譯的數據。映射的任務就是讀取用戶數據庫,按照不同的報文結構生成平面文件以備翻譯。翻譯(Translation)─生成EDI標準格式文件EDI系統(tǒng)結構

(1)接受來自用戶接口模塊和內部接口模塊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DI標準生成訂單、發(fā)票等各種EDI報文和單證,經格式轉換模塊處理之后,由通信模塊經EDI網絡發(fā)給其它EDI用戶。(2)自動處理由其它EDI系統(tǒng)發(fā)來的報文。如因特殊情況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則把這一類事件提交用戶接口模塊,由人工干預決策。

將產生的報文轉換成符合通信標準的格式,同時將接收到的報文轉換成本系統(tǒng)可讀懂的格式;轉換過程包括語法上的壓縮、嵌套、代碼的替換以及必要的EDI語法控制字符。EDI系統(tǒng)與EDI通信網絡的接口。包括執(zhí)行呼叫、自動重發(fā)、合法性和完整性檢查、出錯報警、自動應答、通信記錄、報文拼裝和拆卸等功能。EDI平面報文EDI平面報文訂購單證訂購單證登錄新建單證1.選擇貿易伙伴2.選擇商品選擇單證訂購單證出口公司外國公司EDI應用系統(tǒng)通訊模塊EDI翻譯器模塊EDI翻譯器模塊單證管理模塊單證錄入接口模塊EDI單證錄入、轉換和傳送過程EDI應用的現狀

EDI在國外的發(fā)展應用情況我國EDI應用的緊迫性

EDI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EDI應用典型案例:進口集裝箱雙信息放行流轉圖示

在國際貿易實施之初,各個國家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單證體系和各種單證標準。但是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國際貿易不止在有限的幾個國家之間進行,而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進來,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各國沒有統(tǒng)一的單證標準,就使得貿易雙方在處理單證時相當費力和不經濟。

EDI標準概述另外,隨著EDI的迅猛發(fā)展,EDI本身也要求各貿易伙伴國必須有統(tǒng)一的單證標準,這樣,才能實現貿易流程的計算機自動管理規(guī)范化。2.4報文生成過程:

一份公司格式的商業(yè)單據必須轉換成一份EDI標準報文才能進行信息交換。其轉換步驟為:

將公司格式的商業(yè)單據轉換成平面文件;

將平面文件翻譯成EDI標準報文。例:出口商品檢驗申請單的轉換過程步驟一、根據一套平面文件標準,把通常格式的商檢申請單轉換成平面文件步驟二、根據EDI報文標準,把平面文件翻譯成EDI標準報文。

所謂EDI標準,就是指貿易各方在進行數據交換時必須遵循的格式和要求。

EDI標準體系是指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一系列EDI標準所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子體系。各子體系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內在關系。EDI標準一般由國際、國家(或地區(qū))和行業(yè)的權威機構負責制定和頒布。EDI標準化的含義EDI的標準應該遵循以下兩條基本原則:(1)提供一種發(fā)送數據及接收數據的各方都可以使用的語言,這種語言所使用的語句是唯一確定、不會產生異議的;(2)這種標準不受計算機的影響,既適用于計算機間的數據交流,又獨立于計算機之外。

EDI的標準是建立在EDI的各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上的,對每一個業(yè)務的數據及其操作進行規(guī)范,從而構成EDI的標準體系,該體系包括:EDI網絡通信標準EDI處理標準EDI聯(lián)系標準EDI語義語法標準

EDI標準體系EDI系統(tǒng)結構

EDI系統(tǒng)和用戶相關的應用系統(tǒng)之間的接口;業(yè)務管理人員可用此模塊進行輸入、查詢、統(tǒng)計、中斷、打印等,及時地了解市場變化,調整策略。EDI系統(tǒng)和本單位內部其它信息系統(tǒng)及數據庫的接口,來自外部的EDI報文經過EDI系統(tǒng)處理,相關內容需要經內部接口模塊送往其它信息系統(tǒng),或查詢其它信息系統(tǒng)才能給對方EDI報文以確認的答復。(1)EDI網絡通信標準

EDI網絡通信標準是指在通信網絡上保證EDI數據正常傳輸的網絡協(xié)議,即建立一整套有關數據包傳遞、轉接、校驗等規(guī)則,確保EDI數據能夠安全、準確、快速、完整地到達目的地,保證各類EDI用戶系統(tǒng)能夠互連。EDI網絡通信標準是EDI標準體系中的基礎性內容,它為EDI提供支撐環(huán)境。目前國際上主要采用MHS(X.400)作為EDI通信網絡協(xié)議。(2)EDI處理標準。

EDI處理標準是針對不同的報文而提出來的。因為在EDI過程中,數據信息是完全標準化的,對于來自不同地方的數據必須要先進行處理,然后再生成標準的EDI報文,這樣對于不同的軟件和硬件要設立相應的處理規(guī)則,以此來滿足處理過程的需要(這是由翻譯軟件包來實現的)。(3)EDI聯(lián)系標準

EDI聯(lián)系標準與EDI業(yè)務中的內部接口模塊有關。通過EDI的數據都是計算機生成的各種數據,這些原始數據信息存在于不同的數據庫和應用系統(tǒng)中,千差萬別,要做到EDI數據操作標準化,必須要有與這些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tǒng)接口的標準。比如,微軟公司的WORRD97軟件與金山公司的WPS97軟件的基本格式是不同的,用WORD97不能直接打開WPS97所生成的文件,反之亦然。為解決這個問題,二者均在自己的軟件上設一個接口功能,將對方標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自己的標準格式,這里實際上就有一個接口標準的問題。EDI聯(lián)系標準與上述例子類似,當然比它要復雜得多,不僅有軟件的問題,還有硬件的問題。(4)EDI語義語法標準

EDI語義語法標準是EDI標準的核心,也是EDI技術的核心。

它要解決各種報文類型的格式、數據元編碼、字符集和語法規(guī)則以及報文生成的程序設計語言等問題。因為EDI要實現的是貿易單證商業(yè)文件自動處理,故EDI系統(tǒng)中各計算機之間要實現自動應答,它與人們熟悉的人機對話式的交互式處理是不同的,計算機必須依靠事先確定的規(guī)則才能正常運行。

要使計算機“看懂”訂單,訂單上的有關信息就不應該是文字形式,而應該是數碼形式,并且這些數碼應該按照事先規(guī)定的格式和順序排列。

比如,在地址這一欄內先出現單位名稱,再是門牌號碼、街道名、城市名、國家名等,所有的地址欄都具有相同的順序,這樣,計算機就能識別地址欄里所有的信息了。所以計算機只有采取一致的語義語法標準,才能規(guī)范數據結構、格式、代碼等,否則就無法自動處理。事實上,商務上的任何單據和文件內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順序才能被計算機識別和處理。(1)專用標準階段:(-1970)專用標準是最早得到開發(fā)的一種類型。它一般地由大企業(yè)開發(fā),用于企業(yè)內部的計算機管理。在這種形式下,企業(yè)的文件以標準的形式輸入計算機。一旦企業(yè)確定了自己的專用標準,它就會與自己的貿易伙伴聯(lián)系,鼓勵它們也采用這個標準。因為,如果它的貿易伙伴也采用了它的專用標準,就意味著貿易伙伴通過計算機發(fā)送過來的數據,可以直接進入該公司的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能夠被公司的計算機自動識別和處理,而不需要轉換,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處理效率,并擴大行業(yè)影響力。

EDI標準的發(fā)展歷史(2)產業(yè)標準階段:(1970—1980)70年代,美國幾家運輸行業(yè)的公司聯(lián)合起來,成立了運輸數據協(xié)調委員會(TDCC),開發(fā)一種傳輸運輸業(yè)文件的共同語言或標準。1975年公布了它的第一個標準。繼TDCC之后,其他行業(yè)也陸續(xù)開發(fā)了它們自己行業(yè)的EDI標準,如零售行業(yè)的標準(VICS),倉儲行業(yè)的標準(WINS)等行業(yè)標準。(3)國家標準階段:(1980—1985)1979年,美國國家標準協(xié)會(ANSI)授權ASCX.12委員會依據TDCC的標準,開始開發(fā)、建立跨行業(yè)且具一般性EDI國家標準-ANSIX.12。同時,歐洲方面也由官方機構及貿易程序簡化組織共同推動統(tǒng)一的EDI標準,并獲聯(lián)合國的授權,由聯(lián)合國歐洲經濟理事會從事于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的第四工作組(UN/ECE/WP.4)負責發(fā)展及制訂EDI的標準,并在80年代早期提出TDI(TradeDataInterchange)及GTDI(GuildlinesForTDI)的標準,但該標準只定義了商業(yè)文件的語法規(guī)則,還欠缺報文標準。(4)國際通用標準階段(1985—)1985年兩大標準-北美ANSIASCX.I2與歐洲GTDI開始廣泛接觸與合作,進行國際間EDI通用標準的研究發(fā)展。聯(lián)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負責國際貿易程序簡化的工作小組(UN/ECE/WP.4)承辦了國際性EDI標準制訂的任務,并于1986年正式以UN/EDIFACT的形式作為國際性EDI通用標準發(fā)布。另一方面,ANSIASCX.12于1992年決定在其第四版標準制訂后,不再繼續(xù)發(fā)展維護,全力與UN/EDIFACT結合,全世界將趨于統(tǒng)一為UN/EDIFACT標準。

(1)聯(lián)合國UN/EDIFACT標準化組織結構UN/EDIFACT標準產生和發(fā)布于聯(lián)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UN/ECE是聯(lián)合國國際經濟社會理事會建立的5個地區(qū)性委員會之一,它所覆蓋的區(qū)域為北美、西歐和東歐。UN/ECE目前具有34個成員國,但任何聯(lián)合國的正式成員如果對UN/ECE的某個主題感興趣,均可參加UN/ECE的會議。隨著UN/EDIFACT標準的廣泛應用,UN/ECE專門有一套組織機構對UN/EDIFACT標準實施管理和維護,其組織結構如下圖所示:

EDI標準化組織UN/EDIFACT標準的制定認可由WP.4(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負責;GE.1(數據源和自動數據交換專家會議)工作組負責管理UN/EDIFACT報文標準的發(fā)展;GE.2(工作程序和起草專家會議)負責處理有關工作流程、規(guī)章、文件的管理。在WP.4之下,每個地區(qū)均設立一個地區(qū)報告人(Reporter),他們主要負責建立各地區(qū)EDIFACT標準的推動體制,以推動UN/EDIFACT在各地區(qū)的應用,同時負責建立各區(qū)域EDIFACT的組織。(2)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負責EDI標準的有關機構ISO/TC154即負責工業(yè)、商業(yè)和運輸的文件格式及數據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它與UN/ECE長期以來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EDI的兩項重要基礎標準ISO9735《EDIFACT應用級語法規(guī)則》和ISO7372《貿易數據交換貿易數據元目錄》便是由ISO/TC154以國際標準形式發(fā)布的。ISO/IEC/JTC1/SC30即由ISO與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組成的一個負責信息技術標準化的聯(lián)合技術委員會下設的開放式EDI標準化的分技術委員會。主要從事開放式EDI的各項標準的研究。國際物品編碼協(xié)會(EAN)、國際海關合作理事會(CCC)、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SWIFT)、國際民航組織(IATA)等目前也都在UN/EDIFACT的基礎上發(fā)展應用子集。

(3)亞洲EDIFACT理事會亞洲EDIFACT理事會(ASEB)成立于1990年。亞洲EDIFACT理事會(ASEB),其秘書處目前設于日本,其正式成員有: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泰國、斯里蘭卡、菲律賓、伊朗,準成員有:中國臺北,觀察員有:香港。ASEB目前下設7個工作組分別是:宣傳教育組、技術評審組、海關組、金融組、交通運輸組(民航組)、訂購組(零售/批發(fā)組、電子計算機制造組)、安全組。ASEB每年輪流在各國召開兩次全體會議及各小組會議,并籍此推動亞洲各國UN/EDIFACT的應用。(4)中國EDIFACT委員會(CEC)中國EDIFACT委員會(對內又稱中國促進EDI應用協(xié)調小組)成立于1991年。到1995年已有成員17個,分別是:國家科委、電子部、外經貿部、中國人民銀行、郵電部、交通部、公安部、海關總署、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EDIFACT委員會對口亞洲EDIFACT理事會,目前下設7個工作組(處),即:名稱牽頭單位掛靠單位秘書處電子部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所技術評審組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中國標準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海關組海關總署海關總署信息中心

交通運輸組交通部

水運所民航運輸組民航總局民航總局信息中心金融組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安全組公安部公安部計算機局訂購組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技術部

UN/EDIFACT的特點UN/EDIFACT標準是一個歐洲和美國標準的溶合體,它保持了原有的歐洲標準和美國標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的特點,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前期應用基礎。UN/EDIFACT應用起來比較靈活,既可作為跨行業(yè)跨地域的標準使用,也可作為政府或專用標準使用,適用面相當廣。UN/EDIFACT標準有一套嚴格的報文設計程序,這樣就保證了由聯(lián)合國批準發(fā)布的EDIFACT報文完全符合標準的要求,因而具有國際范圍應用的功能。EDIFACT采用的是一種結構化的數據格式方式,因此它在描述信息時是以一種層次隸屬的關系將標準化的數據元加以不同的組合而形成一個一個的標準報文。如果說在對信息的描過上,EDI的語法結構在邏輯關系上與自然語言相比有某種類似的話,EDIFACT真正意義就在于它使得在語言環(huán)境不同,應用領域不同的各種用戶群體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成為可能,為廣大的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對比看出EDI的語言與自然語言在處理同類事務的類比關系。

EDI語言自然語言語法規(guī)則(syntaxrule)語法報文(messages)單證文件數據段(segments)句子數據元(dataelements)詞代碼(codes)簡稱縮寫將經由EDI方式傳輸的信息以一種結構化的形式進行描述,使其形成有隸屬關系的不同層次,并且各個層次的描述語言均是標準化的,這就是EDIFACT的主要特點。4、UN/EDIFACT標準的組成UN/EDIFACT(ElectronicDatalnterchange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ation)。(用于行政、商業(yè)和運輸業(yè)的電子數據交換)UN/EDIFACT由一系列涉及電子數據交換的標準、指南和規(guī)則、目錄和標準報文組成。

UN/EDIFACT的組成UN/EDIFACT標準包括了EDI標準的三要素—數據元、數據段和標準報文格式,聯(lián)合國貿易數據交換目錄(UNTDID)包括以下9個部分:

(1)數據元目錄(EDED)(2)復合數據元目錄(EDCD)(3)代碼表(EDCL)(4)段目錄(EDSD)(5)標準報文格式(UNSM)(6)應用語法規(guī)則(ISO9735)(7)語法規(guī)則實施指南(8)報文設計指南(9)貿易數據交換格式構成總覽(UNCID)數據元目錄是聯(lián)合國貿易數據元目錄(UNTDED,UniteNationsTradeDataElementsDirectory,ISO7372)的一個子集,其收錄了近300個設計UN/EDIFACT報文相關的數據元,分為九大類。這些數據元通過數據元號(如2005)與聯(lián)合國貿易數據元目錄相聯(lián)系。EDED對每個數據元的名稱、定義、數據類型和長度都做了具體的描述。(1)數據元目錄(EDED)數據元的相關概念的定義如下;

數據元(dataelement):在確定的上下文中被認為不可再細分的數據單元。注:在EDIFACT中特指規(guī)定用做標識、描述和數值表示的數據單元。簡單數據元(simpledataelement):含有單一值的數據元。復合數據元(compositedataelement):含有兩個或多個成分數據元的數據元。成分數據元(componentdataelement):復合數據元的組成部分,以它在復合數據元中的位置來標識的簡單數據元。代碼(code)1、以縮寫形式記錄或表示信息的字符串。2、表示或標識信息使用的某種特定符號形式,它可被計算機識別。(如標識為2005的數據元,代碼2表示請求交貨的日期/時間)每一個數據元由一個4位的數字唯一地標識它(如2379)。數據元目錄給予每個數據元一個標識,給它一個有含義的名字作為數據元意義的簡要解釋,還指出數據元的版本,如用E91.2表示版本。最后還規(guī)定了這個數據元的類型及長度。數據元值一般是一個字母數字串,類型無非是n(數字),a(字母)或an(數字或字母)。如,an..17表示數據元類型是最長為17個數字或字母的一個字母數字串。

數據元的例子2005日期/時間限定詞E91.2說明:賦于日期、時間或期限特定含義的代碼表示:an..3(如137)2379日期/時間/期限格式限定符E91.2說明:日期、日期和時間、期限格式表示的說明表示:an..3

代碼的例子數據元“2005日期/時間限定符”的代碼共有100多個,選出若干作為例子代碼值含義2請求交貨的日期/時間7生效日期/時間8收到定貨單129出口日期船舶/貨物最后離開出口國的日期137單據日期單據簽發(fā)或當適當時候簽署或簽定的日期定義了UN/EDIFACT報文中用到的段,注明了組成段的簡單數據元和復合數據元、段名、段標識等,以便與標準報文相對應。數據段是由一組數據元所組成的。兩種數據段,一種數據段稱為用戶數據段,它反映單證中具有一定功能的項,它是一個中間信息單元,它對應著紙面單證上的一個欄目,如發(fā)貨方、收貨方等。另一種數據段稱為服務數據段,有時也稱為控制數據段,它是為電子傳送提供信息服務的。關聯(lián)密切的數據元還經常組合在一起形成上面定義的復合數據元,再進一步組成數據段。(3)段目錄(EDSD)UN/EDIFACT對數據段的定義如下:段(segment):功能相關的數據元值的預定義和標識的集合。這些數據元的值用其在該集合中的順序位置標識。段以段標記開始,以段終止符結束,它可以是服務數據段,或是用戶數據段。標準報文格式分成0級、1級和2級。0級是草案級,1級是試用推薦草案級,2級是推薦報文標準級。最初制定的標準報文是發(fā)票的報文格式,目前發(fā)票報文格式是2級報文。該標準含總體描述、使用范圍、各國定義及功能等。標準報文格式指出了要傳遞的標準單證的格式。UN/EDlFACT規(guī)定了幾十種標準的報文格式作為國際電子數據交換單證的標準。我國規(guī)定了若干國家標準的報文格式作為我國電子數據變換單證的標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許可證GB/T15311.2,外貿出口單證格式商業(yè)發(fā)票GB/T15310.1,等等。(4)標準報文格式(UNSM)UN/EDIFACT對標準報文的定義如下:

報文(message):用于傳送信息的有序字符列。注:①在EDIFACT中,特指在報文目錄中規(guī)定的順序排列的段的集合,以報文頭開始,以報文尾結束。②在通信系統(tǒng)中,message被統(tǒng)稱為消息。單證(document):一般固定不變可由人或機器閱讀的記錄數據的數據載體。一個報文的例子UNH+DATA’AAA+DATA’BBB+DATA’+CCC+DATA’UNT+DATA’UNH-報文頭UNT-報文尾’-數據段分隔符+-數據元分隔符AAA+DATA’-數據段AAA-段標識DATA-數據元(復合數據元),一個數據段中可以用+號連接多個數據元,如AAA+DATA1+DATA2’6、UN/EDIFACT標準報文實際例子商業(yè)發(fā)票(1)發(fā)票簽發(fā)方,即:中國五金制品進出口公司。地址是中國北京朝陽區(qū)安慧里4區(qū)15號樓。電話傳真電報:222864MIMETCN。(2)發(fā)票受票人。即:FOSTAS.R.O公司。電話:001-909-861201,傳真:601-909-8609080。(3)運輸細目:從上海運至TEPLICE,用輪船。運輸期限是1995年4月底之前。(4)發(fā)票號:950S274F(5)發(fā)票日期:1995年4月24日(6)合同號:95GSl472035CZ-F(7)付款方式:信用證付款,從提單日算起30天付清(8)運輸標志:4579

FOSTA

HAMBURG/TEPLICE

1-29(9)貨物描述:墻壁緊固件

(10)分項1:墻壁緊固件規(guī)格為M3.5X25

數量:4320.000千件單價:4.100美元金額:17712.00美元

(11)分項2:墻壁緊固件規(guī)格為M3.5X35

數量:4800.000千件單價:5.100美元金額:24480.000美元(12)分項3:墻壁緊固件規(guī)格為M3.5X55數量:960.000千件單價:8.029美元金額:7707.84美元(13)包裝:貨物裝入25個托盤內(14)總毛重:18798公斤(15)總數量:10080.000千件(16)價格條款:CIFTEPLICE(17)總金額:49899.84美元(18)備注信息:包裝信息:一盒裝1000個墻壁緊固件(盒上不標)。用箱子包裝放于托盤上運輸信息:從上海運至漢堡轉至TEPLICE。用輪船。由上表(商業(yè)發(fā)票報文)可以看出,各數據段之間用’隔開,數據段由數據元組成,各數據元之間用+隔開。有的數據元只有一個項目,是簡單數據元;還有的數據元有多個項目,是復合數據元。復合數據元由若干個簡單數據元組成,各簡單數據元之間用:隔開。正因為具有嚴格的格式,標準EDI報文可以被計算機識別和處理。在網絡上傳輸的正是這種文本文件進加密后的形式。附錄資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刪除日常設備點檢與潤滑點檢的定義:為了維持生產設備原有的機能、確保設備和生產的順利進行,滿足客戶的要求,按照設備的特性,通過人的“五感”和簡單的工具、儀器,對設備的規(guī)定部位(點),按照預先設定的技術標準和觀察周期,對該點進行精心的、逐點的周密檢查,查找有無異狀的隱患和劣化,使設備的隱患和劣化能夠得到“早期發(fā)現、早期預防、早期修復的效果;2.點檢與傳統(tǒng)設備檢查的區(qū)別(1)點檢管理的特點設備點檢,完全改變了設備檢查的業(yè)務機構,改變了設備傳統(tǒng)性檢查的業(yè)務層次和業(yè)務流程,創(chuàng)造了基礎管理的新形勢,點檢管理與傳統(tǒng)的設備檢查形式的不同之處做如下所述:1)體現了設備管理思想的更新,現代化的技術裝備擔負著社會大生產的重要使命,生產的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將完全借助與生產設備來實現,往往一個小的故障,將會導致自動化設備的全線停產,其損失之大不可估計;因此,實行設備點檢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實現針對性維修;2)達到以管為主,全員參加管理的目的。3)實現了維修的最佳化目標;(通過點檢,將設備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4)成為了標準化的設備基礎管理作業(yè)方法;(2)傳統(tǒng)設備檢查的幾種形式1)事后檢查;設備在發(fā)生突發(fā)性故障以后,為恢復其故障部位的工作性能,以決定合理的修復方案和確定具體的內容進行的對應性檢查;2)巡回檢查;按照預先設定的檢查部位和主要內容實行粗劣的巡視工作;3)計劃檢查;根據預先設定的周期和檢查項目對設備進行檢查或對部件進行解體檢查;4)特殊性檢查;零部件的品質、精度等5)法定檢查;壓力容器、起重設備等(3)點檢與傳統(tǒng)設備檢查的區(qū)別;設備點檢完全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設備檢查,他使隱患和異常都能在故障發(fā)生前得到前當得處理,做到既經濟,又正確,因此,設備點檢,其實就是預防性的主動的設備檢查;另外“點檢”是一種管理制度,而傳統(tǒng)的設備檢查僅是一種進行檢查的方法。(4)如何點檢?按照全員設備管理的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參與設備的維修活動,其活動范圍及內容,與管轄本區(qū)域設備的點檢員以協(xié)議的形式確定。因此,生產方在進行生產操作、檢查的的同時,要進行設備的狀態(tài)檢查。日常點檢內容:利用“五感”點檢:依靠人的五官,對運轉中的設備進行良否。通常對溫度、壓力、流量、振動、異音、動作狀態(tài)、松動、龜裂、異常及電器線路的損壞、熔絲熔斷、異味、泄漏、腐蝕等內容的點檢。邊檢查邊清掃:清除在生產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液),防止被掩埋了的設備性能劣化或損壞,此項工作應在生產巡檢時及時進行,按程序及時處理劣化的設備,防止故障的擴大。做好緊固與調整:在五官點檢過程中,如已發(fā)現松動和變化時,在確認可以實施恢復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應該給予緊固和調整,并記錄在案,及時的報告和傳遞信息。日常點檢的方法和技巧點檢表的確認:按設定的日常點檢表逐項檢查,逐項確認;點檢結果的處理:點檢結果,按照固定的符號記入日常點檢表內,在交接班時交代清楚并向上級匯報,對發(fā)現的異常情況處理完畢,則要把處理過程、結果立即記入作業(yè)日志內;對正在觀察、未處理結束的項目,必須連續(xù)記入符號,不能在未說明情況下自行取消記號,每班的點檢結果,生產班組長、工段長都要認真確認、簽字;不同要求的三種點檢:根據不同崗位,不同要求,一般每個作業(yè)班,都要進行三種點檢:靜態(tài)點檢:停機點檢,要求要做到逐項逐點進行;動態(tài)點檢:不停機點檢,要求要做到逐項逐點進行;重點點檢:隨機進行,重點部位認真檢查;2)良否點檢在使用“五官點檢法”,需要判別檢查點良否的知識如下:振動:人體對振動的感覺極限,一般在適當的轉速下,振幅在5微米時,就不容易感覺到。當一臺19~90千瓦、3000r/min交流電機,安裝在牢固的基礎上,其單振幅允許在50微米以下。用手判別振動良否,可以用一只鉛筆,筆尖放在振動體上,如果垂直放置的鉛筆,發(fā)生激烈的上下跳動,而且向前移動時,就有超值的可能,需要用專用的“振動儀”測定振動值。溫度:使用溫度計在設備點檢過程中,往往采用手指觸摸發(fā)熱體來判別溫升值是否屬于正常,用手指觸摸判別溫度的技巧是:用食指和中指放在被測的物體上,根據手指按放以后,人能忍受時間的長短,來大致判斷物體的溫度:具體參數如下,具體運用過程要考慮到人的皮膚質感,季節(jié)的不同:設備溫度(攝氏度)觸摸忍受時間(秒)設備溫度(攝氏度)觸摸忍受時間(秒)5060以上70253約30751.55510~12801605850.5653松動知識:用目視觀看螺栓是否松動,一般在緊固螺桿上總沾有油灰,在存在松動螺栓上的油灰、形態(tài)有別于松動的螺栓,往往會出現新色、脫落的痕跡;用手錘敲擊被檢查的螺栓,若敲擊聲出現低沉沙啞的情況,同時觀察螺栓周圍所積油灰出現崩落的現象,基本上能判斷出是否存在松動現象,對存在懷疑的螺栓用扳手緊固確認;最好在緊固螺栓時,用有色筆在螺栓和固定座之間劃一道直線,再次點檢時,若發(fā)現直線對不準,說明螺栓已經松動;聲音知識:對傳動設備是否存在缺油、斷油、精度損失,可以用側聽聲音的辦法來判別其狀態(tài),常用的是“聽音棒”,判斷的正確取決于各人的經驗。軸承:軸承的正常轉動聲音是均勻、圓滑的轉動聲,若出現周期性的金屬碰撞聲,則預示著軸承的滾道、保持架有異常,當出現高頻聲,則往往是少油、缺油現象,結合溫升進行綜合判斷。對電動機的磁聲判別:正常的磁聲是連續(xù)的、輕微的、均勻的沙沙響聲,有異物進入定轉子的間隙或偏心時,這種連續(xù)聲被破壞,不在出現;聽聲時,一定要集中思想,腦子要專心捕捉特定頻率的聲音,這樣當其它頻率的聲音進入耳中時才會被濾掉。味覺知識:通常不太常用“嘗”,因要進入口中需要特別謹慎,除非在特殊的場合,如電化學,急需鑒別酸性、堿性時,在確保對身體無害時,方可實施。引起設備故障原因分析1)造成設備性能劣化的原因;a:使用原因:設備的負荷運行造成劣化,但運行條件、操作方法的不同造成劣化程度不同;b:自然原因:潮濕生銹,天長日久的自然磨損、變形,時效老化等;C:災害原因:天災、狂風暴雨、地震等等;上述的原因引起設備的結果就出現了由于磨損、腐蝕等的減損,由于沖擊、疲勞等的破壞,由于原料黏附灰塵引起的污損等現象,直至設備原有性能不能充分發(fā)揮,這就叫做設備性能劣化;2)機能劣化:a:轉動和滑動部分出現機能劣化:磨損:由于運動摩擦引起接觸面的磨損;如齒輪、軸承、軸套等;損壞:由于磨損或受力作用(彎曲、剪切)而斷裂等;旋轉不好:轉動不靈活、滑動面粗糙等造成運動不靈活;操作不良:操作不正確或不按操作規(guī)程操作設備,或誤操作而造成故障;異聲:由于潤滑不良或異物落入造成轉動部位發(fā)生異聲;振動:轉動或滑動部位各種異常振動;漏油:潤滑部位出現泄漏;b:固定部分機能劣化現象和原因:松弛脫落:連接部位螺釘出現松弛和脫落;變形斷開:結構或構件變形或切斷、折損等現象;腐蝕、龜裂、受腐部位或構件龜裂;c:電器部分劣化現象和原因:電器燒損、絕緣不良等;線路接點的短路或斷路;電器整流不良;電參數的漂移;設備出現劣化,原因較多,除了上述的原因,還可能有工藝熔損、機件或其它部分出現剝落或破斷造成設備故障;(3)上述原因從設備本體質量、維修質量、點檢質量和操作保養(yǎng)等方面來分析,這些原因又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1)設備本身原因:設備本體素質不高,設計不合理,機件強度不夠,形狀結構不良,使用材料不當,零部件性能低下,集體剛性欠佳造成斷裂、疲勞和蠕變等現象。2)日常維護的原因:點檢、維護質量不高,污垢異物混入機內,設備潤滑不良。緊固不良、絕緣接觸不良,造成機件性能低下,機件配合松動,短路、得不到及時改善和調整等現象。3)修理質量的原因:維修質量低劣,修后設備安裝不好,零配件配合不良,裝配粗糙,組裝精度不高,選擇配合不合要求,造成偏心,中心失常、振動、平衡不佳等現象;4)操作及其它原因:操作水平低、操作保養(yǎng)質量差,超負荷運轉,工藝調整不良,誤操作,拼設備、不清掃、溫濕控制差,欠保養(yǎng),風沙、浸水、地震,造成設備運轉失常等現象。設備潤滑常識一、使用潤滑油過程中油品變黑是否正常?答:油品發(fā)黑原因有三:

(一)潤滑油變質,(二)零件磨損,(三)雜質進入油箱,如果使用過程中無雜質進入油箱,則可以認為潤滑油本身質量有問題,應更換油的品牌,潤滑油使用一段時間后顏色略有加深屬正常,但不應變得很黑。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