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1.gif)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2.gif)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3.gif)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4.gif)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432e769dee8863ac91aee45d0cf2c29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全套第七單元藝術的魅力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藝術無處不在。藝術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無時無刻不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畫,也可以是一件了不起的工藝品。那一首首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卷,那一段段婀娜多姿的舞蹈,那一篇篇雄奇飄逸的書法……,每一樣無不展現(xiàn)出藝術的巨大魅力。到生活中細細地品味藝術吧!讓我們在高山流水中細品知音佳話,在《斗牛圖》中感悟藝術來源于生活的道理,在美妙的《月光曲》中體會人間真情,在京劇舞臺上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有藝術的地方就有美!它讓我們的耳朵聽到最優(yōu)美的旋律,讓我們的眼睛看到最亮麗的色彩。讓我們一起到藝術的百花園中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藝術的魅力,介紹了音樂、繪畫、戲曲等各種藝術形式的美。藝術是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學習本單元課文,我們必須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去體會藝術之美,還可從實際出發(fā),通過閱讀和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藝術。分類內(nèi)容課時教學要點課文21.文言文二則2結合注釋及“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個故事。22.月光曲2想象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分辨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23.京劇趣談1了解京劇中道具的來歷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點和作用,感受京劇的藝術特點和魅力??谡Z交際聊聊書法1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對感興趣的話題深入交談。習作我的拿手好戲2掌握習作提綱的寫法;學會把感受、看法寫下來。語文園地交流平臺2結合自己的課堂筆記交流做筆記的好方法,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懂得生活中一些與戲曲有關的常用語,感受戲曲與生活的關聯(lián);閱讀說明文字,感受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21文言文二則文本分析:《伯牙鼓琴》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與子期生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斷弦,從此再不彈琴。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稌麽援嬇!分v述了熱愛書畫的杜處士與天真的小牧童之間的故事。杜處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圖》,牧童見了卻拍掌大笑,指出了畫中的錯誤。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要認真地觀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暗含了實踐出真知和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六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釋理解基本內(nèi)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達方式與學生日常使用的白話文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對于文言文仍有著初學的新鮮感與認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指導朗讀和引導想象為主,滲透學法的指導。在課堂上以“讀”為本,體會人物形象,在瑯瑯書聲的浸潤陶冶中,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味。在教學中要滲透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通過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jīng)驗、增補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練、雋永的語言特點。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學要注重自讀自悟,人文內(nèi)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教學目標:1.會寫5個生字,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掌握朗讀古文的方法。3.結合注釋及“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明白兩個故事各講了什么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故事。4.感受朋友間的珍貴友誼;明白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實踐出真知和藝術來源于生活的道理。5.積累古代經(jīng)典詩文,激發(fā)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故事。課時安排:2課時1.會寫“哉、巍、弦”等5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3.能根據(jù)注釋和“資料袋”的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4.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1.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課件出示與知音相關的句子。知音共飲醉當歌。知音世所稀。千金易得,知音難尋。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2.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詩句的共同點。(都有“知音”一詞。)3.教師過渡,板書課題。過渡:從剛才我們讀的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書課題。)4.學生齊讀課題,弄清題意。“鼓”是什么意思?(彈。)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師可出示古琴圖片。)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1.自由讀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1)學生大聲讀課文,讀兩至三遍,爭取讀通課文。(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后評價并相機正音。◆需注意的字音:①“少選之間”的“少”讀三聲shǎo,不要讀成shào。②“湯湯乎若流水”中的“湯”讀sh?。瞑?,不要讀成t?。瞑?。③“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第一個“為”讀二聲wéi,表示“以為,認為”;第二個“為”讀四聲wèi,表示行為的對象?!衾首x時要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2.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學生注意停頓,試著用“/”標記。(課件出示正確的朗讀停頓。)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辨R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3.全班根據(jù)朗讀停頓齊讀課文。預設: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應放在首位。學生只有反復誦讀,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適合反復誦讀,所以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讀準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們是怎么理解它們的呢?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大家能說說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嗎?(學生舉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板書:①借助文中注釋、工具書、相關資料;②聯(lián)系上下文;③反復朗讀,用心思考。)2.學生再讀課文,讀懂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1)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再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標注。(2)學生嘗試自己復述故事。(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里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會兒,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辨R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3.教師適當補充人物背景知識。過渡:學到這兒,我們都知道《伯牙鼓琴》講述了伯牙與子期之間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們兩個人的身份呢?他們是怎么相識的呢?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并無確切記載。相傳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他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稱為“琴仙”。而鍾子期只是一個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為生。他們倆相識于伯牙探親回家途中。伯牙在漢江邊彈琴,鍾子期正巧遇見,于是就有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個是著名的琴師,一個是普通的樵夫,伯牙為何會為子期之死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彈琴?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品讀一下課文。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品讀課文,感悟“知音”。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學生嘗試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前三句話):伯牙遇知音,欣喜萬分。第二層(最后一句話):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絕。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讀課文前三句話,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里可以看出來?(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預設:因為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心聲、琴聲,所以伯牙視他為知己。鍾子期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樵夫,但音樂是不分貴賤的,這份藝術上的共鳴是極其難得的。鍾子期從伯牙的音樂中聽懂了他這個人,而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學生或許能說出其中的原因,但難以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知音難求的深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他與好友心有靈犀的感覺,有時只需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說的話,這種心心相印的感覺是令人非常愉悅的,能讓人體會到友誼的奇妙之處。而作為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自己的事業(yè)和追求,如果有人能聽懂自己的音樂,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胸懷,這難道不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嗎?所以伯牙才會這么珍視鍾子期這位朋友。(3)想象拓展,說話訓練。過渡: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xiàn)哪些景物。①出示詞語,學生齊讀。楊柳依依清風徐徐白雪皚皚明月皎皎②師生合作,完成句式訓練。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辈拦那俣驹诎籽?,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皚皚乎若白雪?!辈拦那俣驹诿髟?,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毙〗Y: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鍾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學生補充“知音啊”)?!跋嘧R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學生補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學生補充“欣喜萬分”)。(4)學生齊讀前三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悅心情。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1)故事補白,渲染失知音之痛。過渡:伯牙與子期因琴相識,相處甚歡,并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見。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趕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來的卻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對子期冰冷的墳墓,一位老人告訴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囑自己死后要把遺體葬在江邊,等他的知音伯牙來的時候,能再聽到他的琴聲??墒牵羲懒?,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傷心欲絕的伯牙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齊讀最后一句。(2)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說說最后一句話的意思。(3)出示補充資料。過渡:相傳伯牙在破琴絕弦之前,在子期墳前吟誦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4)教師配樂范讀詩歌,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5)學生配樂朗讀詩歌,思考: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伯牙怎樣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痛。)用一個詞來形容。(傷心欲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4.質(zhì)疑探討,升華情感。(1)伯牙破琴絕弦,“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破琴絕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預設:引導學生從伯牙的職業(yè)來考慮,破琴絕弦意味著他將不再以琴師為業(yè),也就斷了自己的前程。這更可見伯牙對和子期的這份友誼的珍視。(2)討論: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絕弦這一舉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預設:學生可自由發(fā)言,對于這一舉動,可能有些學生會不贊成。比如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從此以后不再彈琴,對音樂藝術的發(fā)展來說,這是多大的損失??!而且,鍾子期雖已不在人世,但可能還會有人能聽懂伯牙的音樂,可能他還會遇到一位知音,可他摔了琴,就等于放棄了這個機會。學生思維活躍,可能會有各種觀點,言之有理即可,教師不必過多評判。小結: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個傳說,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后來的人把這個故事記載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藝術上的修飾成分?!叭攥幥贋榫馈?,正是因為這種可歌可泣的舉動凸顯了伯牙對知音的一片赤誠,這個故事才有著這么動人的力量,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講述、傳頌。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合板書試背全文。2.播放音樂《高山流水》,齊讀課文,結束全文。教師: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經(jīng)失傳,但是后人為了紀念這個動人的故事,也創(chuàng)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首曲子,再齊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下來。小結: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生:知音。)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懷抱著愿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生:知音?。?.延伸拓展,作業(yè)設計。(1)讀一讀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一書中記載的有關“伯牙絕弦”的故事。(2)試著將課文改寫成一個400字左右的現(xiàn)代文。1.會寫“軸、曝”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簡約凝練的語言特點。4.學習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創(chuàng)造性地講講《書戴嵩畫?!返墓适?。5.領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寫作方法,明白藝術來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內(nèi)行人請教的道理。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了解古文的學習方法,通過注釋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礎,讀懂文章的意思。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復習舊知,背誦《伯牙鼓琴》。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2.導入新課。過渡:《伯牙鼓琴》帶我們重溫了一段動人的知音故事,也讓我們欣賞到了音樂藝術的魅力——音樂能將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為音符,震蕩人的心靈。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去看一幅畫,圍繞著這幅畫,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3.板書課題,結合相關知識指導朗讀課題。明確:“書”在這里表示“書寫、記錄”。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畫水牛尤為著名。“畫?!敝复麽援嫷摹抖放D》。有一種說法是,《書戴嵩畫牛》原為蘇軾所做的一則跋(bá)。題跋是寫在書籍、碑帖、字畫等上面的文字。寫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題,寫在后面的叫作跋,總稱題跋?!皶麽援嬇!眲t可理解為寫在畫家戴嵩的畫作《斗牛圖》上的一則文字??傊@篇文章與戴嵩所做的畫《斗牛圖》有關。預設:本課的課題要著重講解,否則很容易讀錯、理解錯?!爱嬇!辈皇且粋€動詞加名詞的結構,而是指畫作《斗牛圖》。二、多樣讀文,初步感知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文章,要求讀準字音。2.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1)指名讀課文。(2)正音。過渡:(出示容易讀錯的字詞)下面這幾個字詞大家能讀對嗎?蜀錦囊軸拊搐謬奴婢需注意的多音字:杜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chǔ),處)士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hào),好)書畫所寶以百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shǔ),數(shù))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pù),曝)書畫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dòu),斗)牛3.教師范讀全文。4.師生合作讀課文。過渡:現(xiàn)在我們再來合作讀課文,我來讀課文中的敘述部分,同學們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后,我們再交換朗讀內(nèi)容。預設:讀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礎。教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示范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層層推進,扎實訓練,不僅讓學生能流暢地讀文言文,還能讓學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做好了準備。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1)小組內(nèi)合作,結合注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朗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注釋。(3)小組討論后將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2.呈現(xiàn)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全班交流。預設一: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好”“數(shù)”的意思。)交流:“好”在這里讀四聲,是“喜愛”的意思;“數(shù)”在這里是“計數(shù)”的意思,“以百數(shù)”是說“要用百來計算”,即上百件寶貝。預設二: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交流:“尤所愛”表示“尤其珍愛”;“錦囊玉軸”要結合注釋來理解,文言文用語與當今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有許多不同之處,這里指“以錦為囊,以玉為軸”;“常以自隨”,“自隨”指隨身攜帶。預設三:曝書畫交流:“曝”是“在太陽下曬”的意思。預設四: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稱。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間勞作是他們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務,紡織是她們的工作,所以這里是說“耕田應當問男奴,紡織應當問女奴”,也就是說術業(yè)有專攻。3.師生互動做小游戲:游戲對答。游戲規(guī)則: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教師說出現(xiàn)代文翻譯,由學生說出對應著文中哪句文言文,回答最快且準確、回答最多的小組獲勝。示例:(師)拍手大笑。——(生)拊掌大笑。(師)這是不能更改的?!ㄉ┎豢筛囊病#◣煟┨幨啃α?,認為他說得對?!ㄉ┨幨啃Χ恢?。預設:通過這個簡單的游戲,既讓學生了解了這篇文言文中句子的含義,也再次檢查了學生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4.小組合作,學生借助課文注釋翻譯全文。5.小組內(nèi)成員匯報,教師適時出示文字。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歡書畫,他所珍藏的寶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斗牛圖》,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畫軸,用錦緞做畫囊裝起來,經(jīng)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晾曬,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的《斗牛圖》這幅畫,拍手大笑著說:“這幅畫畫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之間,而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在角斗,錯了?!倍盘幨啃α?,認為他說得對。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男奴,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奴?!边@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預設: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學生在組內(nèi)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xiàn)組內(nèi)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借助注釋來說說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四、精讀課文,領悟主題1.默讀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來感受人物形象。(1)提出問題,可自己思考,也可與同桌交流。思考問題:①牧童是怎樣評價戴嵩的《斗牛圖》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②杜處士聽了牧童的話有什么反應?由此可見杜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2)交流后指名學生發(fā)言。①牧童的觀點:謬矣。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②杜處士的反應:處士笑而然之。點評:可見杜處士是一個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3)學生齊讀牧童的話,抓住牧童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2.再讀課文,思索故事所呈現(xiàn)的道理。(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所蘊含的道理?(2)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呈現(xiàn):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交流預設:生1: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迷信權威。雖然戴嵩是唐代有名的畫家,但不代表他畫的畫就沒有問題。生2:我的收獲是,當我們遇到難題和困惑時,不應閉門造車,而應該去問有相關知識的人?!案攩柵棶攩栨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以請教有相關特長的人。生3:我感受到藝術總是來源于生活的,要想畫好畫,就得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就像我們寫作,有時候為了情節(jié)的需要會編一些故事,想象是可以的,但有時候寫的東西違背了常識就不行了。生4:我覺得杜處士虛心接受牧童指出的畫作中的錯誤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牧童只是個小孩子,但他卻不因他說的話而惱怒,而是“笑而然之”,可見他的修養(yǎng)。3.提出問題,激發(fā)質(zhì)疑精神。(1)請學生讀一讀課下注釋。思考:這個注釋告訴了我們什么?對課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認識?(2)教師結合注釋,解釋牛角斗時的真實情況。教師:剛才同學們讀了注釋,會發(fā)現(xiàn)真實情況是,牛在角斗時,尾巴不一定都是夾入兩腿之間的。牧童的觀察也沒有錯,只是畫家畫的只是牛相斗的一瞬間,而無法顧及所有情況。所以戴嵩畫的斗牛其實并沒有錯。那么是蘇軾錯了嗎?蘇軾記載這個故事,其實是為了告誡人們凡事要仔細觀察,要向親歷者了解情況,要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畢竟古代信息的傳播不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我們可以通過斗牛的圖片、視頻去仔細觀察,得出確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時刻記住這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大家只憑借我們今天學的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斗時絕對會把尾巴夾在兩腿之間的結論的話,這也是不仔細思考、不細心觀察呀!教師可播放牛相斗時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談感受。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1.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也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1)“我”是杜處士: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書畫……(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貋?,發(fā)現(xiàn)村里的杜處士正在曬他的書畫寶貝……(3)“我”是蘇軾:我是蘇軾,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四川有個杜處士,特別喜愛書畫……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22月光曲文本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優(yōu)美的課文,熔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既表現(xiàn)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xiàn)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chǎn)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學生通過對《伯牙鼓琴》的學習,初步體會到了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那么,學習本課之后,相信學生對音樂藝術會多一份了解,感受也會更深一層。對于《月光曲》的內(nèi)容、意境及表達的情感,作者是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lián)想表達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文本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引領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在研讀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再現(xiàn)貝多芬與窮鞋匠兄妹鮮明的人物性格,進而充分領略文本中蘊含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教學目標:1.會寫9個生字,重點理解“譜寫、幽靜、霎時、陶醉”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反復朗讀第9自然段,想象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再背誦下來。3.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教學重點: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教學難點:理解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課時安排:2課時1.認識“譜、萊、茵”等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譜寫、著名、斷斷續(xù)續(xù)”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1.讀寫并積累、運用生字新詞。2.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初步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導學生談感受,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領他們步入音樂藝術的天地。導語:同學們,享譽世界的音樂名曲歷來是一種時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喚,像阿炳一樣,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也曾有過不尋常的經(jīng)歷。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個善良、高貴而又倔強的靈魂,走近貝多芬,去讀一個關于他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動人傳說。2.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3.課件出示貝多芬的圖片,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貝多芬的資料,教師相機補充。過渡:對于音樂家貝多芬,大家對他有哪些了解?能說一說嗎?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的一生非??部?,他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流。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1)自學生字,針對容易讀錯的字音、容易寫錯的字形做標記。(2)小組內(nèi)同學交流,提醒同學讀字音、寫字形時的注意事項。◆易讀錯的字:“純、霎”都是翹舌音;“縷”是邊音;“券”讀作quàn,不要讀成juàn。◆易寫錯的字:“盲”指眼睛失明,與“目”有關,不要把“目”誤寫成“日”;“鍵”和“霎”筆畫較多,容易寫錯,要特別注意。2.出示詞語卡,檢測學生自學情況。譜寫幽靜皮鞋盲人純熟琴鍵霎時一縷涌過來照耀陶醉萊茵河水天相接微波粼粼3.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義。(1)通過查資料或查字典記住詞語。[萊茵河]西歐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jīng)奧、德、法、荷等國,全長1320千米,流域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2)用比較法理解詞語。如:“幽靜”“恬靜”“安靜”這三個詞語都有“靜”的意思,但是“幽靜”比“安靜”更靜,多用于形容環(huán)境、夜色等;“恬靜”可形容人的表情、心情,多表示一種給人美好感覺的閑適、安靜。(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入場券]指用來進入某些場地的票據(jù)。(4)有的詞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水天相接]先理解“相接”,即“連接起來”。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開的兩個詞合起來理解,就是水和天連接起來。[微波粼粼]粼粼,水明凈的樣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來理解為微小的波浪閃閃發(fā)光。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講讀課文第1自然段。(1)學生齊讀第1自然段。(2)引發(fā)質(zhì)疑:文中為什么用“傳說”這個詞語呢?教師:傳說是指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個傳說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也正因為人們對貝多芬的喜愛、敬佩,才有了這樣美好的傳說故事。2.引導學生劃分文章段落。(1)第1自然段最后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過渡。)(2)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了這個傳說?(第2—10自然段。)(3)那么課文能分成幾個部分?試著劃分一下,概括段意?!艚Y構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詳細介紹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3.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了解主體部分的層次。過渡: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第2—10自然段詳細介紹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那么我們能否按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給這部分分個層次呢?(學生分小組討論后班內(nèi)交流,最后教師歸納。)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第二層(第3—9自然段):寫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后又即興創(chuàng)作并彈奏了《月光曲》。第三層(第10自然段):寫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工夫把曲子記錄下來。4.自讀自悟,合作探究。(1)再讀課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樂曲表現(xiàn)的是怎樣一番景象。畫出不懂的地方。(2)用心感悟課文中人物、環(huán)境及音樂帶給我們的體驗,閱讀過程中有問題隨時提出來。預設:學生讀課文,提出的個別問題當時解決;共性問題,在全班解決;有關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問題,教師記錄下來,充實到教案中留到第二課時解決。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nèi)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小結:同學們,音樂的創(chuàng)作固然需要深厚的藝術底蘊,但是靈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貝多芬是一位偉大而充滿才華的音樂家,因為一次偶然的機緣,便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動人的樂曲。這雖然是個傳說,卻讓我們感受到了貝多芬卓越的音樂才華和高尚的情懷。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細細品讀這個動人的傳說,去感受音樂的魅力。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學的方式掌握了生字新詞,通過多種方法的運用,相信大家以后遇到難理解的詞語也能更有技巧性地去理解它們;我們還劃分了課文段落,理清了重點部分的層次,這樣下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能更有條理性地展開。大家的課堂表現(xiàn)非常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完成本課對應訓練。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感受貝多芬卓越的才華和高尚的情懷。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9自然段,想象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3.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1.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2.理解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初步感知完成句子,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①貝多芬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2.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明確: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有關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xiàn)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關愛。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過渡: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這首曲子到底有多美?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1.指名讀課文第2自然段。2.教師動情描述,學生展開想象,進入情境。教師: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非常美的畫面: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戶,而且從窗戶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當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時,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的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你們想一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悠揚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zhèn)上,竟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誰能猜得到?預設:通過教師的描述,學生眼前會呈現(xiàn)出一幅畫面,學生聽著教師的描述開始進入情境,緊接著啟發(fā)想象,使畫面更清晰,也就更能走進課文了。3.自讀、提問、解疑。(1)自由閱讀第3—8自然段,在課文的相關地方寫上令自己困惑的問題,運用提問的方法來學習。(2)學生展示自己剛才在自讀時提出的問題,先在小組內(nèi)合作探究。教師巡視,隨機點撥,并歸納出共性問題在全班交流解決。(3)多媒體顯示預設問題。預設問題一: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使他要彈琴給盲姑娘兄妹聽?①讓學生反復模擬試讀兄妹倆的對話,想象他們的神情、語氣。讀出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對哥哥的體貼;讀出哥哥對妹妹的內(nèi)疚和關懷。②想象自己就是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自己會怎么想?示例: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里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音樂;但是他們又這么窮,音樂會的入場券又那么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預設問題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點撥歸納:盲姑娘的家境貧寒,從“茅屋”“微弱的燭光”“舊鋼琴”“入場券太貴”等詞語可以看出來。預設問題三:盲姑娘因為什么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引導歸納:①貝多芬正在小鎮(zhèn)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創(chuàng)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一曲后又彈一曲?點撥歸納:文章用語言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生動地刻畫了盲姑娘陶醉于音樂藝術中。她說:“彈得多純熟哇!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yǎng)。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4.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此時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讀第5、6自然段的對話。皮鞋匠: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意外、吃驚。)貝多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平靜、肯定。)盲姑娘:彈得多純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激動、興奮。第一個“您”表示猜想,語調(diào)稍延長一些;第二個“您”是做出了判斷,要讀出肯定的語氣。)貝多芬: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高興、真誠。)5.想象情景,升華感情。(1)課件出示探究問題: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聞名的《月光曲》?①教師啟發(fā)情感:“詩文不是無情物”,一首名曲的誕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古往今來,皎潔浪漫的月光最容易催生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月光曲》也是如此。②學生活動: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段落(第8自然段),感悟交流。點撥歸納: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是出于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成為貝多芬先生的知音;也是當時月光籠罩下的美妙環(huán)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出示課件)景——萊茵河畔的農(nóng)家小院、燭光熄滅、月光融融、清幽雅靜。情——兄妹情深、對音樂藝術的無限向往、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靈感。(2)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談談《月光曲》的內(nèi)容,體會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描繪的畫面。過渡:如此清幽的環(huán)境,如此酷愛音樂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讓貝多芬想了許多,于是他想把心中這份情感借助于這清幽的月光用音樂釋放出來。面對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了琴鍵——聽!(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學生靜靜欣賞。)在這樣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我們的腦海中是否浮現(xiàn)出了一幅幅畫面?兄妹倆身處這美妙的旋律中,他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們來學習第9自然段。①學生讀語段,想象畫面。②交流語段中的“變”,指導朗讀。交流:月亮的變化(升起——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大海的變化(微波粼粼——卷起巨浪——洶涌澎湃。)朗讀指導:語氣由輕到重,語速由慢到快,語調(diào)由輕柔徐緩到激昂。③用簡易畫創(chuàng)設情景,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第一幅畫面:月光照耀,微波粼粼。教師:(邊畫邊說)月亮應該畫在哪兒?為什么要畫在海平線上?(引導學生注意“水天相接”。)。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仿佛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升起,這是一個幽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jié)奏也比較慢,此時他的心情比較平靜。)第二幅畫面:月亮升高,風卷浪涌。教師:貝多芬繼續(xù)彈著,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微云是什么?這里說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里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縷一縷”的微云又是什么樣子的?你們說老師畫。(邊討論邊畫圖。)這時貝多芬的琴聲比開始時怎樣?(節(jié)奏加快,曲調(diào)變得激昂。)第三幅畫面: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教師: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情景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波濤洶涌。)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亮?從哪兒知道的?(結合學生回答作畫。)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岸邊涌過來……此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節(jié)奏又是怎樣的?(貝多芬越彈越激動,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體會到畫面及樂曲旋律的變化與貝多芬的情感變化是一致的,這就是曲為心聲。它優(yōu)美的旋律讓我們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還讓我們感受到音樂家深厚的情感,這也是《月光曲》之所以能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④思考:皮鞋匠所想象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預設: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來思考,盲姑娘的臉是“恬靜”的,眼睛是“睜得大大的”,可見她也陶醉在了音樂所創(chuàng)設的畫面中。“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chǎn)生的感覺。他感覺到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這是一個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這正是兄妹倆所向往的情景。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象。音樂,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預設:可采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還可讓學生當配音演員,結合課件呈現(xiàn)的畫面配上文字。三、讀寫結合,拓展延伸1.啟發(fā)想象,說一說。教師:當音樂停止,貝多芬悄悄離開后,盲姑娘和哥哥終于從音樂世界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將你想象到的用對話的形式說一說,同桌之間合作。2.引導學生體會聯(lián)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1)引導對比:可試著把聯(lián)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如果把聯(lián)想部分去掉,文章會顯得太平淡,沒有那么深刻感人了。)(2)指導讀和寫。教師: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些是敘事,哪些是聯(lián)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嘗試著把現(xiàn)實和聯(lián)想結合起來。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文中恰當?shù)丶尤肼?lián)想和想象,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也就會更加豐富、深刻。(3)教師播放貝多芬的其他名曲,如《致愛麗絲》《歡樂頌》,學生靜靜傾聽,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下來。(4)學生配樂讀自己寫下的文字,其他同學可進行點評。3.總結思辨,拓展延伸。過渡: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蹦敲?,大家覺得貝多芬做到這一點了嗎?在你的心中,貝多芬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大家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吧?。?)學生自由談對貝多芬的評價認識。(示例:貝多芬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貝多芬的人格是高尚的;貝多芬是屬于世界的……)(2)播放《命運交響曲》,體會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過渡: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發(fā)人們向困難挑戰(zhàn)。貝多芬四十多歲時完全失去了聽力,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zhàn)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chuàng)作力量的源泉?!拔乙笞∶\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屈服!”偉大的《命運交響曲》便應運而生了。現(xiàn)在讓我們用心傾聽那激越豪邁的樂章,感受他那融入音樂之中的博大的胸懷和不屈的力量。四、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1.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2.選一曲自己喜歡的音樂,聽一聽,你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試著寫一寫。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23*京劇趣談文本分析:本文詳細介紹了京劇表演中使用的馬鞭等道具的來歷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點和作用,展示了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抒發(fā)了作者對京劇藝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激發(fā)了我們了解京劇、欣賞京劇的興趣。文章圍繞一個“趣”字,介紹了京劇的一些趣味知識,從中體現(xiàn)了京劇的智慧和韻味。京劇雖然是我們的國粹,但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不多,能聽懂京劇、會欣賞京劇的同學肯定很少。所以本課教學一定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與京劇相關的知識,欣賞一些經(jīng)典片段。教師更要準備好相關多媒體課件,將京劇欣賞與教材文本結合起來,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邊學邊欣賞,感受京劇獨特的藝術特色。教學目標:1.了解京劇中一些道具的來歷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點和作用,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2.品味京劇的韻味,獲得審美體驗,激發(fā)對京劇這一國粹的喜愛之情;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3.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資料介紹,了解更多關于京劇的知識。教學重點: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知識,體會表達的條理性。教學難點: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起學生了解京劇、熱愛京劇的興趣。課時安排:1課時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導入。導語:同學們,中國的國粹有許多,譽滿中外的有三大國粹:京劇、國畫和中醫(yī)。京劇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于一體,在國際藝術舞臺上,京劇被列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之一。對于享有如此盛譽的京劇,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誰能唱出一段京劇選段?(生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京劇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生活中我們能聽到京劇的機會也不多,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京劇的知識,讓京劇重返我們的生活。2.理解課題。過渡:現(xiàn)在讓我們齊讀一下課題。(生齊讀:京劇趣談。)大家會注意到課題中的哪個字?(生回答:趣。)對!“趣”字是關鍵,這個字提示了我們這篇課文雖然是講解京劇的相關知識,但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有趣的。關于京劇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呢?我們現(xiàn)在就進入本課的學習。二、初讀課文,感知全篇1.簡單介紹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談∈蔷﹦〉那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diào)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diào)和表演方法,還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diào),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nèi)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京劇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甚至傳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2.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對京劇的了解。3.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教師出示自學提示。(1)將課文讀正確,不回讀,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學習,也可以問問同桌。(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京劇的哪些特點。4.教師出示字詞,學生讀一讀、記一記。馳騁尷尬徹底鮮明虛擬唯恐制服高妙凸顯無窮無盡約定俗成不可開交戛然而止風雨不透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1.趣談“馬鞭”。(1)學生快速默讀《馬鞭》一文,圈畫不懂的地方。(2)結合閱讀提示,思考從本篇文章中了解到了京劇的哪些藝術特色。(3)教師補充資料,出示圖片、京劇選段,學生欣賞后再默讀課文,加深理解。①補充文字資料。趟馬由于京劇中多以馬鞭來代替馬,或作為騎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馬鞭揮舞著上場后運用圓場、翻身、臥魚、摔叉、掏翎等技巧連續(xù)做出打馬、勒馬或策馬疾馳的舞蹈動作的組合就是京劇的趟馬。趟馬的形式多樣,一般用來表示人物騎馬的心情,或用來顯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動目的。②播放視頻資料。京劇《追韓信》中韓信、蕭何、夏侯嬰三人在互相追趕時依次上場趟馬片段?!妒坝耔C》中小姑娘绱鞋底的片段?!督鹩衽分行∩輪T喝完豆汁后用嘴舔筷子片段。(4)出示閱讀思考卡,學生分組交流討論。閱讀思考卡A.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B.“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C.“馬鞭”這種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D.文中除了講到“馬鞭”這種虛擬道具,還講到了哪些虛擬道具?是怎樣過渡到對這些道具的介紹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E.說說你覺得有趣的地方。(5)匯報交流閱讀思考卡上的問題,品析課文。A.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預設: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回答。本課是一篇說明文,對于馬鞭的產(chǎn)生、馬鞭的作用和舞臺效果都介紹得非常清楚。閱讀時要留心,找出對應的句子回答即可?!膀T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xiàn),舞臺方圓太小,馬匹是無法馳騁的。真馬出現(xiàn)在舞臺上,演員也怕它失去控制。”所以馬鞭便產(chǎn)生了,這是一種虛擬的道具。B.“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預設: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所體現(xiàn)的程度之深。“徹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徹底解決”和“無比漂亮”都包含著一種贊嘆,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佩服的感情,這也說明“馬鞭”是一種凝聚著智慧的表現(xiàn)手法。C.“馬鞭”這種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預設:學生可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概括。D.文中除了講到“馬鞭”這種虛擬道具,還講到了哪些虛擬道具?是怎樣過渡到對這些道具的介紹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預設:學生應該已掌握找過渡句的方法:過渡句一般在句段或段首。文中的過渡句非常明顯,學生很容易找到:“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壺酒杯?!彼晕闹谐酥v馬鞭外,還講了針線、飯菜等虛擬道具,這些虛擬道具是和鞋底、酒壺酒杯這樣的實體道具配合使用的。E.說說你覺得有趣的地方。預設:課題是《京劇趣談》,“趣”是一個關鍵字。所以此處可讓學生說說自己覺得哪些地方有趣,這樣能了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2.趣談“亮相”。過渡:了解了京劇中道具的使用情況后,我們再來看看“亮相”。(1)指名分段朗讀《亮相》一文,其他學生邊聽邊畫,指出朗讀得不準確的地方。(2)教師出示相關視頻資料:亮相。(3)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自己覺得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若還不能理解再在班上提出來共同探討。預設難點一:第1自然段中有幾個加了引號的字,如“殺”“醒”“完”,這里的引號表示什么?明確:這里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因為舞臺上的“殺”“醒”“完”都是虛擬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要加上引號。預設難點二:文中講了哪兩種“亮相”?分別有什么特點和作用?明確:課文中講了兩種亮相——靜態(tài)的亮相和動態(tài)的亮相。靜態(tài)的亮相是在緊張而激烈的情節(jié)當中突然停下來,一切都像是被某種定身術給制服了。作用是以靜顯示武藝的高強,顯示必勝的信心。動態(tài)的亮相是雙方正在交戰(zhàn)時,一方被打敗,跑下去了,可勝利一方不緊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槍。這是京劇中的雜技成分,作用是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預設難點三:第3自然段中有這樣幾句話:“這,哪里還是戲?。窟@,不是太像雜技了嗎?您說得太對了,這就是京劇中的雜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還保留著。”你讀完這幾句話后有什么感覺?你感受到了文章語言的什么特點?明確:這幾句話仿佛一問一答,觀眾說出他的疑問,作者解答對方的疑問。兩個反問句寫出了觀眾的吃驚,這其實也是我們的疑問:耍兵器似乎和京劇的情節(jié)沒有多大關系,為什么要這樣呢?經(jīng)過作者的解答,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京劇自發(fā)展初就延續(xù)下來的,既使京劇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觀性,也顯示了人物的英雄氣概。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文章語言的通俗、親切、自然。(4)交流你覺得有趣的地方。3.創(chuàng)設小舞臺,趣味表演。過渡: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京劇中一些有趣的知識,我們也觀賞了一些經(jīng)典的京劇片段?,F(xiàn)在讓我們也來演一演,親自體味一下京劇的魅力吧!(1)出示幾個關鍵詞,同桌之間或小組內(nèi)可以自己演一演。騎馬快奔绱鞋底主客飲酒靜態(tài)亮相(2)邀請幾名同學上臺表演。(教師若能提前準備一些道具更好,如馬鞭、鞋底、酒壺酒杯、假兵器等。)四、質(zhì)疑交流,拓展閱讀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過渡:除了馬鞭和亮相,有關京劇的有趣的知識還有許多。比如京劇的臉譜與人物分類、京劇的音樂、京劇的服飾等。京劇雖然有這么深厚的藝術底蘊,但我們一提到京劇,首先想到的京劇愛好者是老人,年輕人喜歡京劇的卻不多。有些人還說京劇是“老人的藝術”“過時的藝術”,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你認為京劇為什么不能普及呢?預設:其實不僅僅是京劇,許多傳統(tǒng)文化都面臨著受眾小、被人淡忘的尷尬處境。聽聽學生的意見,教師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用適當?shù)姆椒訌娺@方面的熏陶和學習。教師要強調(diào),我們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要多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不要因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體會它的無窮魅力。2.補充資料,出示一些關于京劇的關鍵詞,讓學生進一步領略京劇的魅力。京劇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打”則指的是武功。京劇的四大行當人們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京劇行當?shù)乃姆N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tǒng)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京劇的臉譜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法。由于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一般來說,紅色臉譜代表忠義;紫色臉譜象征剛正;藍色臉譜代表勇猛;黑色臉譜代表耿直;綠色臉譜表示俠骨義膽;白色臉譜表示奸詐、狠毒;金、銀二色臉譜則多見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京劇界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投票選舉產(chǎn)生的,前四名依次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梅、尚、程、荀四人在藝術上各具特色。五、背誦積累,作業(yè)設計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也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2.課下搜集更多關于京劇的資料,欣賞相關表演。有條件的話,可以到現(xiàn)場去看一場京劇表演。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谡Z交際聊聊書法活動分析: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內(nèi)容是聊聊書法。書法是我們的國粹,散發(fā)著藝術的魅力。在前面單元的語文園地中,我們接觸過“書法提示”,了解了一些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還在班內(nèi)舉辦了書寫作品展覽。所以聊書法,大家應該都有話可談。但此次口語交際活動的重點不在于聊書寫,而是書法的方方面面,如聊聊古代著名書法家及他們的故事,聊聊自己欣賞的書法作品,聊聊自己學習書法的經(jīng)歷,等等。學生可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來談,從而全方位地感受書法的藝術魅力,體會出書法所蘊含的文化之美,激發(fā)欣賞書法、學習書法的興趣。在正式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之前,學生與教師都要做好搜集資料的準備,比如圖片、實物,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話可聊。教學目標:1.學生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特色,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2.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如可以分點說明。3.交流時表述要清楚,可結合圖片、實物等資料,讓講述更加生動。重點難點:1.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對中國的書法藝術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去關注中國書法藝術。2.學會搜集資料,整理觀點,有條理地表達。教學準備:教師:1.名家書法作品的圖片。2.筆、墨、紙、硯等書法用具。學生:1.就感興趣的話題提前搜集相關資料。2.舊報紙、毛筆、墨水。課時安排:1課時一、寫一寫,激趣導入1.書寫導入。(1)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筆、墨、紙,寫出自己的名字,或寫上自己喜歡的成語。(2)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小組推選優(yōu)秀作品在全班展示。(3)教師采訪書寫優(yōu)秀作品的同學,問問他們?yōu)槭裁茨軐⒆謱懙眠@么好。預設:六年級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書法學習,有些同學肯定學習過書法。至于沒有學過書法的同學,此時親自拿筆寫一寫,感受傳統(tǒng)的書寫方式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2.教師出示關于書法的紀錄片片段,初步感知書法藝術之美。過渡:同學們,有人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言的詩,無形的畫??梢哉f,書法和戲劇一樣也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數(shù)千年來,人們書寫都是靠筆、墨、紙、硯,也就是文房四寶。我們用硬筆書法的歷史與之相比,實在是短暫。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書法,從各個角度聊聊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二、賞一賞,感受魅力1.欣賞課本上的書法作品,教師可進行欣賞指導。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抒寫由此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短m亭集序》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等,通篇遒勁飄逸,字字精妙,符合傳統(tǒng)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zhì)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書體以散求正,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法家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欣賞《蘭亭集序》,會獲得一種非凡的藝術享受。2.讀一讀描寫書法作品的詞語,學會鑒賞書法作品。過渡:古人鑒賞書法,會使用一些非常精妙、生動的詞語?,F(xiàn)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記一記。以后在鑒賞書法時就知道如何評價了。形容書法好的詞語[力透紙背]形容書法遒勁有力。[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形容書法筆勢舒展活潑。[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保埯[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鸞翔鳳翥]翥(zhù),高高地飛起。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tài)。[美女簪花]形容書法風格娟秀多姿。[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朝的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鐵畫銀鉤]畫,筆畫。鉤,勾勒。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形容書法酣暢渾厚。[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落紙煙云]筆墨落到紙上如同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高超玄妙,變化多姿。3.了解文字的演變,欣賞不同的作品,感受漢字的悠久歷史與藝術魅力。(1)甲骨文——鐘鼎文——篆書(出示圖片。)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于記載占卜、天文歷法、醫(y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歷法等,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tǒng)一全國以后為了方便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tǒng)一為“秦篆”,為了有別于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這三種文字是以象形為主的字體。(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2)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出示圖片。)到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各地交流日見繁多,而小篆書寫較慢不能滿足需要,隸書便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了。這種字體據(jù)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故稱隸書。與此同時,還出現(xiàn)了一種輔助隸書的簡便字體——草書。草書的結構簡省、筆畫連綿,主要用來起草文書。后來經(jīng)文人、書法家加工,草書有了比較規(guī)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它興于漢章帝年間,故名“章草”??癫荩ㄟB綿草)出現(xiàn)于魏晉,唐朝的張旭、懷素將它推向頂峰。行書出現(xiàn)于晉朝,是一種介于楷、行之間的字體。楷書也是在魏晉出現(xiàn),唐朝達到頂峰,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幾種是今文字系統(tǒng)的典范。(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jīng)擺脫了象形走向抽象化。教師出示各字體代表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書法藝術的風格多樣化。三、聊一聊,交流話題1.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及課前搜集的資料,分成四個小組交流不同的話題。(1)展示交流話題,給出交流提示。話題一:你知道我國古代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你知道他們的哪些故事?(搜集的故事要有典型性,要組織好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話題二:你參觀過書法藝術作品展覽嗎?你欣賞哪些人的作品?(結合自己的參觀經(jīng)歷,說出所欣賞作品的藝術特色或吸引你的地方。)話題三:你學習過書法嗎?在這一過程中,你有什么特別的感受?(要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有苦有樂,但肯定收獲多多。)話題四:你認為練習書法有什么益處?(分點說明,要有條理,可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說。)(2)提出交流要求。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四人小組中談一談。和同學交流時表述要清楚,可結合圖片、實物等資料讓你的講述更加生動。②有條理地表達,如可以分點說明。對感興趣的話題要深入交流。③一人發(fā)言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提出問題。④小組內(nèi)評選出一位同學代表小組在全班發(fā)言。2.全班交流。預設一:說說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生1:我國古代有許多杰出的書法家,我最喜歡的是有“書圣”之稱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關于他的故事流傳下來的有很多,有些非常有意思。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有一年新年,王羲之連貼了三次對聯(lián)都被喜愛他的字的人偷偷揭走了。臨近除夕,他不得不又寫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開,各先貼上一半。上聯(lián)是“福無雙至”,下聯(lián)是“禍不單行”。這樣一來果然奏效,人們見他寫的不是吉慶紅火的內(nèi)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際,王羲之又各貼了下一半,對聯(lián)就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甭啡寺勚該粽茋@絕。預設二:說說自己參觀書法作品展覽的經(jīng)歷。生2:我沒有去過大的書法藝術作品展覽,但去年我們學校在小禮堂舉辦過一次師生書法藝術作品展,我和好朋友一起去看過。參加展覽的作品非常多,有許多我很喜歡。比如我們班上的××就寫了一幅作品參展,我覺得他寫的字特別好看!他練了好幾年書法,小楷寫得整齊又秀氣。大家肯定知道因為他的字寫得好,所以平時辦黑板報就總是由他來寫字。他還給我寫過幾幅書法作品呢!我非常佩服他。預設三:說說學習書法過程中的特別感受。生3:去年,我看見我表哥寫的字很漂亮,我很羨慕他,于是便產(chǎn)生了要練習書法的念頭。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就找了一位有名的書法老師孫老師教我學習書法。他先教我從基本的筆畫“點橫豎撇捺”寫起,然后到每一個字的組合與拼湊的練習……。經(jīng)過一年的刻苦訓練,我的寫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但學習書法讓我收獲最大的不單是寫好了字,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比如我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學到了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專心致志的定力、細致入微的眼力、周密分析的腦力和準確表達的手力……,有了這些“力”,我自身就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預設四:說說練習書法的益處。生4:我從七歲就開始練習書法了,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練習書法。在練習的過程中我認識到練習書法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但是收獲也很多。練習書法不僅讓我的字變得規(guī)范、整潔,而且使我變得“靜”,培養(yǎng)了我專心、細心、耐心的好品質(zhì)。此外,練習書法也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四、議一議,拓寬思維1.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書法作品。預設:引導學生留意書法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由于科技的普及和發(fā)展,電腦就能“寫”出十分漂亮的書法作品,真正用筆墨寫出的書法作品很少,書法似乎有點脫離實際生活,大多數(shù)人在日常生活中與書法的聯(lián)系不多,書法似乎有點曲高和寡。2.出示余秋雨《筆墨祭》片段。我自己是先在私塾里用毛筆,后在學校里用鋼筆,后來回到鄉(xiāng)下又用毛筆的人,卻以為假如我們能夠悠悠然,洋洋焉,拂硯抻紙,磨墨揮毫的話,那么,羊毫和松煙當然也很不壞。不過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寫得多,可就不成功了,這就是說,它敵不過鋼筆和墨水。譬如在學校里抄講義罷,即使改用墨盒,省去臨時磨墨之煩,但不久,墨汁也會把毛筆膠住,寫不開了,你還得帶洗筆的水池,終于弄到在小小的桌子上,擺開“文房四寶”。況且毛筆尖觸紙的多少,就是字的粗細,是全靠手腕做主的,因此也容易疲勞,越寫越慢。閑人不要緊,一忙,就覺得無論如何,總是墨水和鋼筆便當了?!^于迷戀承襲,過于消磨時間,過于注重形式,過于講究細節(jié),毛筆文化的這些特征,正恰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群體人格的映照,在總體上,它應該淡隱了。這并不妨礙書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藝術光耀百世。喧鬧迅捷的現(xiàn)代社會時時需要獲得審美慰撫,書法藝術對此功效獨具。我自己每每在頭昏腦漲之際,近乎本能地把手伸向那些碑帖。只要輕輕翻開,灑脫委和的氣韻立即撲面而來。閱讀與思考:(1)這幾段文字中提到了書法的哪些缺點?(不方便使用,不方便記錄許多文字,浪費時間,過于注重形式,過于講究細節(jié)。)(2)這幾段文字中提到了書法的哪些優(yōu)點?(能讓人在喧鬧中獲得審美慰撫,帶來灑脫委和的氣韻。)(3)說說你對書法與生活關系的看法。小結:中國人寫漢字,便離不開書法。盡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鉛筆、鋼筆等各種方便書寫的硬筆代替了毛筆,但一筆一畫之間,都有書法的余韻在悠悠散開。今天我們聊了書法的方方面面,也對書法的傳承現(xiàn)狀進行了思考。如果你熱愛書法,那就練下去,將這門藝術延續(xù)下去;如果你覺得寫書法是一件煩瑣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寫字時把你的字寫工整、寫出你的個性,也是一個好的選擇。有關書法的話題還有很多,好的書法作品更多,希望大家在課后再去聊一聊、看一看,說不定原來不愛書法的你,也會慢慢愛上它,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習作我的拿手好戲活動分析:本次習作要求學生寫自己的拿手好戲。“拿手好戲”就是自己擅長的東西,不限于學習,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課本中給出了各種“拿手好戲”,常見的如跳舞、唱歌、畫畫,不常見的如挑水果、爬樹。正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此次習作便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亮之處。在本次習作中,要求學生能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寫出來,即要寫出真情實感,要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來呈現(xiàn)自己拿手的方面。本次習作還要教會學生列提綱,列提綱是一個很好的整合材料、安排詳略的習作步驟,學生在本次習作訓練中必須掌握。教學目標:1.寫一寫自己的拿手好戲,說說這個拿手好戲是怎樣練成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2.學會安排材料的先后、詳略。3.學會列習作提綱。4.增強自信心,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重點難點:1.學會列習作提綱。2.通過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拿手好戲,寫出感受和看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想想自己的拿手好戲,如果不確定,可以問問家人和朋友。課時安排:2課時一、激趣導入,引出主題1.游戲激趣:姓名、本領對對碰。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習作主題是“我的拿手好戲”,突然讓大家說說自己的拿手好戲,估計有些同學還有些疑惑:我的拿手好戲到底是什么呢?“拿手好戲”就是最擅長的本領,一說到某個本領,我們就能想出某個人的名字。那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我來說某個人物的拿手好戲,看大家能否迅速說出他的名字。有些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名人,有些是課本中的人物,還有些就是我們班上的同學哦!(1)教師說出小說中或某個領域的“拿手好戲”,學生搶答。小說中人物:七十二變(孫悟空)書畫界人物:畫牛(戴嵩)體育界人物:游泳(孫楊)舞蹈界人物:孔雀舞(楊麗萍)(2)教師說出某個方面的本領,學生說出班上同學的名字。寫作文英語口語畫畫舞蹈書法跑步預設:以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通過猜測一些名人和班上同學的名字,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拿手好戲”的意思。學生要明確“拿手好戲”應該是某人非常擅長的某個東西,而不是喜愛的東西,因為喜愛不代表擅長。2.引出本次的習作主題。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在游戲中所說的那些拿手好戲可以算得上是突出的特長和本領。其實,并不是只有唱歌、跳舞、寫作、書法才是拿手好戲?,F(xiàn)在請大家讀一讀課本上的文字,看看里面提到了哪些拿手好戲吧!二、明確要求,學寫提綱1.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文字,了解具體習作內(nèi)容。(1)閱讀第一小節(jié)文字,明白“拿手好戲”可包羅萬象。(2)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自己的拿手好戲是什么。一位同學說的時候,其他同學可以進行點評,結合對他的了解,看看他表達的算不算他的拿手好戲。(3)指名上臺說說自己感到自豪的拿手好戲。預設:談話啟發(fā)學生搜索說話的素材,激發(fā)學生想要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為下一步寫作做鋪墊。(4)明確自己的拿手好戲后,閱讀課本上的習作提示,思考注意事項。①拿手好戲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練成的。結合典型事例來寫,突出“有趣”。②寫作時要安排好材料,按照一定的先后順序來寫。③詳略要得當,重要的內(nèi)容要詳寫,不重要的內(nèi)容要略寫。2.學生進行習作構思,學寫習作提綱。(1)閱讀課本上的習作提綱,對如何列提綱有一定的認識。(2)師生交流習作提綱的主要內(nèi)容和寫法。明確:習作提綱一般包括三部分內(nèi)容:①題目。②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簡要地寫出這篇作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表達的中心思想。③結構安排。這是習作提綱的主要部分,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A.安排好材料的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每部分的內(nèi)容是什么,以簡潔的文字或小標題的形式按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起來。B.確定哪些內(nèi)容是主要的,哪些內(nèi)容是次要的,標明“詳”“次詳”“略”。重要部分再說明如何寫,可用簡潔的文字或小標題標明寫的是什么。注意:提綱的形式不固定,可以用條款式,也可以用結構圖式,只要表達清楚即可。如課本上的提綱還可以轉換成下面的形式:題目:《三招挑西瓜》主要內(nèi)容:“我”的拿手好戲是挑西瓜。中心思想:“拿手好戲”也有不靈的時候,還得多多訓練。結構安排:一、“我”是怎樣練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戲的。(略寫)二、周末和同學郊游時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詳寫)1.我用“看、聽、拍”三招,自信地挑了兩個大西瓜。(次詳)2.第一個西瓜很好,得到同學的夸贊,我很得意。(次詳)3.第二個西瓜沒熟,我很尷尬——拿手好戲演砸啦?。ㄔ敚┤⑹惆l(fā)感受,再次點題。3.學生依照課本中的例子,列出自己的習作提綱。(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形式列提綱。)(1)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相機指導。(2)列好提綱后同桌間互相交換看一看,指出問題,再修改。三、依照提綱,完成初稿1.學生結合自己的提綱,完成初稿。(1)注意課本上提到的習作要求:重點部分寫清楚;把感受、看法寫出來。(2)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可以不完全參照提綱,可以適當修正提綱。因為在寫作過程中可能會有些調(diào)整,這是允許的。2.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留意佳作和有問題的習作。四、合作評改,修改謄寫1.學生完成初稿后,指導學生自己修改習作。(課件出示自改要求。)(1)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看看重點部分是不是寫清楚了。(2)找出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并修改。(3)修改不通順的句子,把句子改具體、生動。2.交換習作,小組合作評改。(課件出示互改要求。)(1)相互交換習作,用心品讀別人的習作。(2)找出別人習作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事例,寫出評價意見。預設:通過自改,讓學生自己學會修改文章,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習慣;通過互改,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會對習作進行評價。3.師生共評。(1)指名上臺讀自己的作文。(2)師生評議。點評重點:①詳略得當,事例典型;②描寫細膩,有真情實感;③開頭、結尾有特色?!緝?yōu)秀習作】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公司注銷委托代理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信用擔保與抵押合同
- 2025年農(nóng)副產(chǎn)品直銷業(yè)務協(xié)議
- 2025年農(nóng)業(yè)用地承包權抵債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優(yōu)惠協(xié)議價格
- 2025年會議室重構性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光通信電纜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范文
- 2025年信息安全集成項目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個人財產(chǎn)抵押巨額借款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企業(yè)電器租賃合同
- 新版抗拔樁裂縫及強度驗算計算表格(自動版)
- API SPEC 5DP-2020鉆桿規(guī)范
- 日影朝向及長短
- 創(chuàng)新思維課件(完整版)
- DB34∕T 4161-2022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管理規(guī)程
- 注塑成型工藝參數(shù)知識講解
- 安全生產(chǎn)專業(yè)化管理
- 初中生成長檔案模板
- 教育系統(tǒng)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共6頁)
- GB_T 17468-2019 電力變壓器選用導則(高清正版)
- 中頻爐故障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