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晚清中國社會的歷史巨變與向近代社會的轉型晚清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的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從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社會性質發(fā)生巨大變化,社會經濟結構、階級關系、政治統(tǒng)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在這一時期也開始起步并逐步發(fā)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耐砬逯袊鐣臍v史巨變與向近代社會的轉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知識歸納一、晚清政局的演變1.鴉片戰(zhàn)爭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從乾隆后期開始,清朝政治的腐敗日益暴露,表現為:①官場中,結黨營私,互相傾軋,賣官鬻爵,賄賂成風。②軍隊里,裝備陳舊,操練不勤,軍備廢弛,紀律敗壞。③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④階級關系上,階級矛盾激化,農民的反抗斗爭越來越激烈。⑤清朝統(tǒng)治集團中,以"天朝上國"自居,皇帝和大臣閉目塞聽,愚昧無知。2.19世紀中期,清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形勢及政局的變動(1)內憂外患的形勢①內憂:鴉片戰(zhàn)爭后,階級矛盾激化,各地起義不斷。1851年,爆發(fā)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太平軍建立了同清朝對峙的政權;1853~1856年,太平天國發(fā)動北伐、西征和東征,深入到清朝統(tǒng)治中心地區(qū),攻破江南、江北大營,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②外患:清王朝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割地、賠款、通商,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英法聯軍攻占了清朝統(tǒng)治中心北京,火燒了皇家園林圓明園,清朝皇帝棄城出逃。(2)清朝政局的變動①總理衙門的設立??偫硌瞄T是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②辛酉政變和"借師助剿"。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沂發(fā)動政變,逮捕了輔政大臣,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奕沂為議政王。以辛酉政變?yōu)槠鯔C,中外反動勢力開始走上公開勾結的道路。1862年初,清政府決定向英法兩國"借師助剿",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zhèn)壓太平天國。③漢族官僚勢力的擴大。倚重滿族官員是清朝的既定方針。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以后,滿族官員和八旗軍隊因腐化墮落喪失了戰(zhàn)斗力。清廷轉而鼓勵地方辦團練,漢族官僚開始掌握武裝,并成為對抗太平軍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不得不倚重漢族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漢族官僚的勢力在清政府中擴大了。④洋務派與頑固派。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面對如何解決內憂外患的問題,清政府內部出現了洋務派和頑固派。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來維護清朝統(tǒng)治,頑固派主張原封不動地維護清朝統(tǒng)治。慈禧太后認為,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要保護清朝的統(tǒng)治地位,必須依靠有實力并得到外國侵略者賞采取了暫時支持洋務派的策略。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場名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跟蹤思考:19世紀中期,清朝面臨著怎樣的危局?清政府的統(tǒng)治政策發(fā)生了哪些重大變化?3.19世紀末清朝統(tǒng)治面臨的危機和對策(1)危機的表現①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助長了列強爭奪中國的野心,"瓜分中華帝國"一事,被提上日程。列強掀起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狂潮,中國面臨著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②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后等出逃西安。③《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巨額賠款,造成清政府財政上的嚴重危機。機④1900年,義和團運動高漲,控制了京津地區(qū),清政府無力控制局面。⑤要求改革現狀,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高漲。(2)清政府的對策①對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看到義和團難以"剿滅",就改用"招撫"的辦法,默許義和團為合法民團,企圖控制和利用。慈禧太后向西安出逃途中,命令清軍"鏟除"義和團。②對維新運動:光緒皇帝頒布《定國是詔》,重用維新派實行變法。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反對變法,發(fā)動了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鎮(zhèn)壓維新志士,廢除了新法法令。③對帝國主義;在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的打擊下,清政府徹底對外屈服,接受了《辛丑條約》,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馴服工具。跟蹤思考:19世紀末,清朝統(tǒng)治出現了怎樣的危機?清政府是怎樣應付這些危機的?4.20世紀初期,清朝實行"新政"和政權覆亡(1)清末"新政"為了適應帝國主義的需要,安撫統(tǒng)治階級內部各派系,緩和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1901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新政"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2)"預備立憲"為了遏制蓬勃發(fā)展的革命形勢,維護風雨飄搖的封建統(tǒng)治,清政府決定實行"預備立憲"。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下詔"預備仿行立憲"、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裁撤軍機處、實行責任內閣。"預備立憲"實際上是一個騙局,造成統(tǒng)治集團內部分裂,引起漢族官僚的離心,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關鍵提示: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是20世紀初在民主革命運動興起并漸趨高漲的形勢下,清政府為應付局勢所采取的變革。這些變革從近代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進步作用。要注意把"立憲派"的活動與清政府的"騙局"區(qū)分開來。(3)清朝統(tǒng)治瓦解武昌起義以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國有十幾個省區(qū)宣布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清朝的統(tǒng)治土崩瓦解。(4)清朝統(tǒng)治的結束武昌起義后,帝國主義列強要求清政府起用袁世凱。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組織新內閣。袁世凱掌握了清朝的全部大權,清朝實際上已徒具虛名。南北議和后,袁世凱加緊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統(tǒng)帝正式下詔退位,統(tǒng)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跟蹤思考:晚清時期,清朝統(tǒng)治出現過哪幾次嚴重危機?每次危機的表現和采取的對策是什么?二、晚清時期中國社會性質的逐步變化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和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開始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政治上,中國獨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開始受制于西方列強。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受到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強烈沖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起點。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等國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這是繼《南京條約》后西方侵略者對中國主權的又一次空前掠奪。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內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加速了西方侵略者與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的勾結。1862年1月,清政府正式確立了"借師助剿"的反動政策,標志著清政府開始以洋人為靠山,成為外國侵略者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從此,中外反動勢力互相勾結和利用,共同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上越陷越深。3.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關系的變化——中國半封建化的反映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工人階級在通商口岸外國資本家的工廠里誕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近代企業(yè)產生,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隨之產生,無產階級隊伍逐步發(fā)展壯大。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在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的基礎上,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fā)生重大變化,在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這兩大基本階級之外,出現了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些現象的出現,說明中國社會在半封建化上邁進了一步。4.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中國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發(fā)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王朝被東方的小國日本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這是繼《南京條約》后又一個影響至深的賣國條約,標志著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的新階段,進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恶R關條約》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首先,列強通過大量的政治性貸款控制清政府,操縱中國財政。其次,列強紛紛在華投資設廠、筑路開礦,加緊經濟滲透與控制。更為嚴重的是,帝國主義在中國奪取"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這樣中國在半殖民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5.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聯合發(fā)動了以鎮(zhèn)壓中國革命為直接目的的侵華戰(zhàn)爭,清政府徹底屈服,簽訂了《辛丑條約》?!缎脸髼l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巨額賠款以及除田賦之外的所有稅收,均被列強控制,使中國經濟陷入崩潰的境地。各國在中國駐軍,北京城完全處于外國軍隊的武裝監(jiān)視之下。清政府禁止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至此,中外反動勢力完全勾結起來,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完全確立,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跟蹤思考: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晚清時期中國近代化的起步1.經濟上近代化的起步——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出現洋務運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19世紀從60年代至70年代初為第一階段,重心在于建立軍事工業(yè),也就是所謂的"求強"活動;從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為第二階段,雖然還繼續(xù)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但重心轉為舉辦民用工業(yè),也就是所謂"求富"活動。軍事工業(yè)引進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傳播了自然科學知識,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人才,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手工業(yè)生產的新的工業(yè)形式。它的出現表明中國經濟領域的近代化開始起步。19世紀70年代,在洋務派創(chuàng)辦近代民用企業(yè)的同時,商辦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也開始出現。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產生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由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直接投資興辦的近代工礦企業(yè);另一種是手工作坊或舊式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轉變?yōu)榻髽I(y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主要集中于繅絲、火柴等輕工業(yè)及小型采礦業(yè),機器制造業(yè)很少;企業(yè)一般投資少、規(guī)模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后;企業(yè)大部分集中于通商口岸,尤其是上海、廣州兩地,形成畸形的工業(yè)布局。中國工業(yè)化舉步維艱。關鍵提示:經濟上的近代化是從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過渡,主要標志是機器化大生產的近代工業(yè)出現。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都是近代工業(yè)。2.晚清的政治民主化運動(1)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君主立憲":19世紀末,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政治上興民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主張,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在中國的開端,是中國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現。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君主立憲成為泡影。(2)資產階級革命派"創(chuàng)立民國"的嘗試(民權主義):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了"創(chuàng)立民國"的綱領,并將其概括為"民權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其主要內容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此,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fā)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即中國近代化在政治上的發(fā)展。但辛亥革命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只是保留了一個"民主共和"的軀殼。關鍵提示:清末"預備立憲"是清政府為抵制革命運動而玩弄的一場騙局,不屬于民主運動。3.中國軍事的近代化(1)軍事裝備的近代化: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生產槍炮、火藥、子彈、炮彈、水雷等武器。(2)近代海軍的建立:從19世紀?0年代中期起,洋務派開始籌劃海防,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洋務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并成立了海軍衙門。(3)改革軍事制度:①戊戌變法時:裁撤綠營,精練陸軍,改習洋操;實行征兵制;添設海軍。②清末"新政"時:改革舊軍制,編練新軍等。4.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20多所新式學堂。這些新式學堂,開設西文和西藝課程,改變了過去以經學為主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從事實際事務的有用人才。新式學堂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教育開始步入近代化。1898年,光緒帝詔準建立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高等學府。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并于第二年廢除科舉制度。《奏定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系統(tǒng)完備并付諸實施的法定學制,順應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重大革新意義。它的頒行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形成。思維拓展拓展1:清政府政策變化的三個階段(1)19世紀4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清王朝衰落統(tǒng)治時期,當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時,清政府對內實行專制統(tǒng)治,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皇帝心無定見,壓制林則徐等抵抗派,更不依靠人民。腐敗的政治制度,落后的軍事手段,虛弱的經濟力量是導致戰(zhàn)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對外來侵略走了一條抵抗——妥協(xié)——投降——"借師助剿"的道路。19世紀60年代,中外反動勢力正式勾結。(2)19世紀60年代,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政治危機,清政府的政策有所調整。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通過辛酉政變,中外反動勢力正式勾結。此后,清政府實行了兩大舉措:一是設立總理衙門,二是推行洋務運動以求"自強"。這既是清政府屈服于侵略勢力和政治半殖民地化的表現,也是中國近代化的趨勢,說明中國開始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后來,由于帝國主義侵華的進一步加劇和新的侵略要求,清王朝與列強之間的"和好"局面被打破,于是爆發(fā)中法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一直發(fā)展到清政府利用義和團抗擊列強(八國聯軍侵華)。(3)八國聯軍侵華后,清政府完全屈服,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陀^上,清政府的反動本質逐漸被人民所認識,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求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拓展2:"近代化"與"中國近代化"的含義從人類社會轉型角度看,近代化是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化的過程,以經濟工業(yè)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其核心是工業(yè)化。從歷史進程看,從落后的封建社會到工業(yè)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近代化貫通于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確立、鞏固、發(fā)展的全過程,是人類社會從傳統(tǒng)的農業(yè)文明向現代工業(yè)文明轉變的必然趨勢。從內容上看,它是以科技為動力,以工業(yè)化為中心,以機器生產為標志,并引起經濟結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全方位變化的一場社會革命。在中國近代,近代化就是工業(yè)化和工業(yè)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轉型,由封建社會轉變?yōu)榻鐣?。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力從手工操作向機器生產的變化;二是生產方式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變化。其核心是工業(yè)化。拓展3:什么是工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是以工業(yè)化為重要標志、機器化大生產占主導地位的一種現代社會文明形態(tài)。其主要特征大致表現為工業(yè)化、城市化、社會階層流動性增強、法制化與民主化、教育普及化、信息傳遞加速、非農業(yè)生產人口比例大幅增長、經濟持續(xù)增長等。這些特征也可視為推動傳統(tǒng)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軌的重要因素。近代化則是指工業(yè)革命的準備階段和向工業(yè)文明發(fā)展的過渡階段。拓展4:近代中國社會巨變的表現近代中國社會的巨變是全方位的,也是多層次的。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社會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1)在社會性質上,中國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成為享有完全主權、獨立自主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2)在社會矛盾上,從原來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轉變?yōu)橥鈬Y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前一矛盾成為中國社會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3)在革命性質和任務上,中國革命從舊式的農民革命時期進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雙重任務。(4)在階級結構上,從原來單一的地主與農民的階級結構變?yōu)槎鄠€階級并存的復合結構,階級關系更加復雜。(5)在經濟結構上,由原來的自然經濟占主導發(fā)展為半封建與半資本主義并存的局面,形成多元化的經濟結構。(6)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從原來獨立自主的世界大國淪落為屢戰(zhàn)屢敗、任人宰割的東方弱國。特別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后,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外交上也備受列強欺凌,巴黎和會將中國山東主權轉讓給日本就是明顯的例證。(7)外交和國防觀念逐步更新。外交上從原來的閉關自守逐步走向世界,由夷夏之防逐步轉變?yōu)橹型馄降冉煌瑖烙^念也發(fā)生了由重陸輕海到海陸并舉的轉變。(8)思想文化發(fā)生了巨大變遷。由"天朝上國"和"世界中心"的自大觀念轉變?yōu)橄蛭鞣綄W習,承認西方科學技術的先進性;由單純學習西方的生產技術到全面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傳統(tǒng)文化在滌蕩中得到發(fā)展,逐步向近代化轉型。拓展5: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進行論戰(zhàn),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鋒。使一些知識分子擺脫了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高漲。(2)1905~1907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和立憲?;逝芍g展開了一場激烈論戰(zhàn),爭論的核心問題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結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的到來。(3)從1915年開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為中國革命新時期的到來準備了條件。所謂"思想解放"就是用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對當時在社會上仍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壓迫和禁錮,用資產階級思想武裝人們的頭腦。關鍵提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指1840~1919年。關于這一時期的思想解放潮流,這段材料給予了明確定位,即維新派與頑固派論戰(zhàn)、革命派與?;逝烧搼?zhàn)和新文化運動。有人將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zhàn)也列入其中,應當說是不恰當的。所謂"思想解放"是指從封建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教材明確將戊戌變法定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高考鏈接高考分析:本專題的主要知識范圍為晚清時期的統(tǒng)治。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的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從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社會性質發(fā)生巨大變化,社會經濟結構、階級關系、政治統(tǒng)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在這一時期也開始起步并逐步發(fā)展。近年來,由于中國近代化問題成為中國歷史學界的熱點,本專題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連年都有大題出現。本專題應重點掌握晚清政局的變化、社會性質的變化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重大事件。本專題的復習要注意抓住兩條主要線索:一是晚清政治的演變,即鴉片戰(zhàn)爭到清朝滅亡這一時期內清朝的統(tǒng)治政策發(fā)生過哪些重大變化;二是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近代化包括的內容很廣,經濟上的機器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是其基本內容,還包括軍事上的近代化、教育上的近代化、外交上的近代化等。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與西方的工業(yè)化及政治民主化的內容有不同的特點。復習時要注意與西方近代化的比較。釋疑解惑1.中國近代化包含的具體層面(1)經濟的近代化:洋務運動時期開始引進西方的機械生產,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業(yè)刺激下,在洋務運動倡導下,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yè)產生,這可以作為中國近代化的開始,但發(fā)展緩慢。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出現興辦工業(yè)的浪潮,到19世紀末才有顯著發(fā)展。戊戌變法試圖推進經濟的近代化,但很快失敗。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后,民族資本主義才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中華民國鼓勵和保護工商業(yè)和人民辦實業(yè),一戰(zhàn)期間,中國經濟近代化出現一個高潮,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迅速。(2)政治的近代化:維新時期提出君主立憲,設議院、興民權,在變法時期對舊的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革。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規(guī)定了人民享有自由和民主權利,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確立,但很不徹底。(3)思想的近代化:鴉片戰(zhàn)爭后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洋務運動時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舉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反對封建專制和禮教。(4)社會生活的近代化:封建社會里男子蓄辮,婦女纏足,崇信"三綱五常",主仆等級森嚴。辛亥革命時期,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法令提倡"自由、平等、友愛為綱"的公民道德,革除歷代官廳"大人""老爺"等稱呼,禁止蓄辮、纏足、賭博等。2.如何認識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是,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涤袨榘驯緛韺α⒌膬煞N思想結合起來,這不是偶然的,是由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和康有為的個人經歷決定的。當時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在社會上根深蒂固,但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一籌莫展,這就促使著人們去探索新的出路。而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又日益擴大,日本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的成功也為要求改革的人們提供了榜樣??涤袨槌錾碛诜饨ü倭偶彝ィ杂资苓^嚴格的封建教育,又身處廣東南海這一資本主義入侵較早的地區(qū),不可避免地深受雙重影響??涤袨橐M行資產階級改革,本來應該用資本主義思想猛烈地批判封建思想,然而他卻用舊瓶裝新酒的方式把兩者結合起來,這固然有利于減小改革的阻力,但也暴露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3.影響中國近代化的不利因素(1)先天的不利條件①資金準備不足,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缺乏資金儲備。②技術準備不足,只有手工技術,缺乏機械化操作技術。③人才準備不足,只有經濟型的人才,缺乏通曉國際現代化大勢和能經營管理大機器生產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④思想準備不足,中國傳統(tǒng)的重農輕商、重陸輕海、重義輕利等觀念,都是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的思想障礙。(2)面臨三大政治障礙①外國資本主義的阻撓、破壞。西方列強依據不平等條約取得的關稅協(xié)定、海關管理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領事裁判權等特權,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使中國資本主義始終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發(fā)展;帝國主義還和中國封建勢力結合起來,支持反動派作為他們統(tǒng)治中國的支柱。②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阻礙。中國封建專制統(tǒng)治長達兩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別完善,封建的意識形態(tài)特別頑強。當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后,清朝統(tǒng)治者并沒有從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中清醒過來,反而愚昧無知,不思進③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在中國資本中,官僚資本占有壓倒性優(yōu)勢,民族工業(yè)無力與之抗衡??谷諔?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在日美等帝國主義勢力和官僚資本的摧殘、壓迫下,日益萎縮。(3)缺乏正確的道路、科學的決策和安定的環(huán)境從道路上來看,歐美各國的工業(yè)化一般是從輕工業(yè)開始,而后延伸到重工業(yè)。在工業(yè)化的同時,農業(yè)都有一個相應的較大變化,給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撐;中國的近代化是從重工業(yè)領域中開始的,農業(yè)始終沒有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拖了工業(yè)化的后腿。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工業(yè)化開始之前,資產階級都通過政治革命掌握了統(tǒng)治權,為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證;中國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最終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業(yè)化的規(guī)模和速度。從決策上來看,歷屆統(tǒng)治者都沒有把知識結構的變革放到極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國在長時期內一直是一個文盲半文盲的國家。缺乏現代知識的推動,使中國的近代化一直為缺少人才、技術而困擾。由于歷屆政府都代表了反動落后的階級,違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從發(fā)展生產力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來制定內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中國近代化的正常進行。從環(huán)境上來看,戰(zhàn)爭和革命不斷,使中國政局長期動蕩。4.對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的認識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是資產階級對國家政治民主化進行探索的兩種理論模式,既對立又統(tǒng)一,是在同一經濟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兩種新的政治模式,其主張和要求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近代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要求。他們同時以"救亡圖存"為己任,愛國是兩者的共同起點。雖然他們對帝國主義都缺乏本質的認識,對帝國主義斗爭存在一定的軟弱性,但都希望中國從帝國主義的枷鎖下解放出來,實現民族獨立。他們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學習。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作為革新中國與打擊舊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居民與香港居民離婚登記子女撫養(yǎng)權服務合同
- 2025年國際貿易合同履行與國際貿易合規(guī)審查合同
- 2025年度市政道路化糞池吸污作業(yè)合同
- 2025年度合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租賃合同
- 2025年度二手車購買合同:車輛過戶與售后服務保障
- 2025年度房地產抵押權轉讓貸款合同樣本
- 2025年度城市排水管網土方工程合同
- 2025年度奢侈品行業(yè)消費者行為分析與市場策略合同
- 2025年度汽車經銷商庫存管理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城市照明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法理學課件馬工程
- 《無菌檢查培訓》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香菇行業(yè)銷售狀況及供需前景預測報告
- 高中英語必背3500單詞表(完整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金蛇納瑞2025年公司年會通知模板
- 禁止送禮的協(xié)議書
- 2024年版《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應用圖冊》
- 2024年高考數學試卷(北京)(空白卷)
- 2024從洞見到生意:阿里健康特色人群消費趨勢報告-阿里健康x一財商學院
- 《2023-2024中國區(qū)塊鏈發(fā)展年度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