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顯微鏡的歷史第一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體或物質的結構細節(jié)。人要想看得到更小的物質結構,就必須利用放大工具。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某些光學裝置能夠“放大”物體。比如在《墨經(jīng)》里面就記載了能放大物體的凹面鏡。公元前一世紀,人們就已發(fā)現(xiàn)通過球形透明物體去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凸透鏡——有的時候人們把它稱為“放大鏡”。單個凸透鏡能夠把物體放大幾十倍,這遠遠不足以讓我們看清某些物體的細節(jié)。第二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早在1590年,荷蘭和意大利的眼鏡制造者已經(jīng)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1590年荷蘭眼鏡制造商詹森父子制作了第一臺復式顯微鏡,他們使用兩個凸透鏡,一個凸透鏡把另外一個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并把它們放進了一個圓筒中。盡管其放大倍數(shù)只有十幾倍,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三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654年荷蘭人列文虎克制成了第一臺能將物體圖像放大270倍的簡易顯微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顯微鏡。他一生中制作了200多臺顯微鏡和500多個鏡頭。當列文虎克把他的顯微鏡對準一滴雨水的時候,他驚奇的發(fā)現(xiàn)了其中令人驚嘆的小小世界:無數(shù)的微生物游曳于其中。他是第一個看到活細胞的人,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等。第五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列文虎克和他的顯微鏡(約1654)第六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列文虎克觀察到的“小動物”第七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665英國人羅伯特虎克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將看到的像蜂窩一樣的小室命名為細胞,(實際上只是觀察到到纖維質的細胞壁)。第八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羅伯特·虎克制造的顯微鏡(1665)羅伯特·虎克觀察到的細胞1665第九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878年,科學家制成現(xiàn)代的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利用光線透過物體再進入眼,因此,觀察的物體必須很薄,成透明狀時,光線才能穿透,常需染色?,F(xiàn)代優(yōu)良光學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shù)可以達到2000倍。從而幫助人們看到了細胞及其部分結構,如葉綠體,使生物學在微觀領域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這是人們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及氣孔。第十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普通光學顯微鏡及其觀察到的細胞第十一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相位差顯微鏡相襯顯微鏡第十二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解剖顯微鏡解剖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4倍至40倍或更高,其雖然不高,但是可以觀察不透明的物體,使用時用兩眼觀察,可觀察到立體物像,且可邊觀察邊解剖。第十三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帶自動照相機的光學顯微鏡配有電腦設備的顯微鏡第十四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使得人們用肉眼僅能夠分辨0.1毫米的物體的極限被突破,達到了0.2微米。但是,這對于微觀世界來說依然是很大的,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微觀世界的進一步探索的渴望。20世紀以高速運動的電子束替代光線的電子顯微鏡誕生。1938年,德國科學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TEM)。1952年,英國科學家制造出了第一臺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第十五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電子顯微鏡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由于電子的速度可以加到很高,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可以達到納米級。最大放大倍數(shù)可達到300萬倍。使人們看到了細胞更細微的結構。很多在可見光下看不見的物體——例如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現(xiàn)出了原形。第十六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式電子顯微鏡TEM第十七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電子顯微鏡下的三種病毒第十八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掃描電鏡下的巨噬細胞第十九頁,共二十二頁,編輯于20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交媒體數(shù)據(jù)分析與網(wǎng)絡營銷自動化的結合
- 社交媒體影響下的水楊酸護膚品市場趨勢分析
- 演講演講稿的美學編排與視覺引導技巧
- 2025至2030年中國滾花壁紙漆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現(xiàn)代干燥技術在教育行業(yè)的應用及前景
- 綠化供貨合同范本
- 電子病歷系統(tǒng)在醫(yī)療中的重要性
- 2025至2030年中國流出杯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科技與現(xiàn)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跨界合作
- 2025至2030年中國沉入式傳感器流量計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高鐵乘務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第3版)》全套教學課件
- 學校食品安全長效管理制度
- 2.2 說話要算數(shù) 第二課時 課件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統(tǒng)編版
- 2024-2025年第二學期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二)
- 2025年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2016-2024)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館場地租賃與文物保護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 活在課堂里 課件
-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同步練習全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